八字命里无文曲(命中无文曲星)
生辰俗语:“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是何意?你是几时出生呢?
生辰俗语:“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是何意?你是几时出生呢?
相信很多人对“生辰八字”这四个字很熟悉,在很多中国的老一辈眼中,人的命运是好是坏是从出生时就决定的,很多人认为,出生的具体时间就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好像这辈子是富贵还是贫穷,从事什么职业从出娘胎的时候就定下了。
正因为过于重视,所以也出现了一些和生辰相关的俗语,我们今天就拿其中的一句来学习一下,看看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就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
从字面意思来分析,指的是正月初一出生的女孩子以后是个娘娘命,而正月十五出生的男孩子以后能够金榜题名。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前半句的原因,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国的春节,这是个非常喜庆的日子,人们不仅不用工作,还可以全家团圆,享受丰盛的美食。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若是小女孩在这一天出生,那无疑是喜上加喜,全家人都会高兴地合不拢嘴。
而以前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平常的日子里大家吃不到好东西,唯独在春节期间能够吃得饱一点、好一点,正月初一出身的女孩子一生下来就不愁吃,因为每年生日的时候,家里都会准备很多好吃的食物,而且这些准备也不是刻意的,由此可见这一天出生的孩子运气很好。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女子若是能进宫当娘娘,那说明命运非常好,至少一辈子吃穿不愁,甚至还能帮衬娘家人。
接下来分析一下正月十五出生的男孩能当官又是为什么。正月十五也就是中国的元宵节,这一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会过完元宵再出门,也就是说这一天还像春节那样喜庆和热闹。而在广大农村,认为正月十五是文曲星下凡的日子,意思就是说这一天出生的男孩子会受到文曲星的庇护。
文曲星是智慧和才华的象征,所以这一天出生的男孩子会和文曲星一样有智慧,我们知道文曲星是天神中的一员,在天界有一官半职。在古人眼中,当官的人就是比普通的百姓厉害,而且很多普通的百姓会打从心底的害怕当官的人,总希望自己家里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了,能够当个一官半职,这样就能照应到家里人,所以他们认定这一天出生的男孩子,未来能够从政。
这句俗语虽然带有迷信的因素,但是它代表了人们对于下一代的一种美好祝愿,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未来能够大富大贵,所以从这方面来分析的话,此话也没有什么不对之处,权当是一种美好的心灵寄托吧。你是几时出生呢?
为什么一定要读博?
博士学历是你改变命运的捷径
2021年,一篇中国科学院博士论文的“致谢”在网上疯传,主人公黄国平博士身陷命运泥滩、心志坚定,在丧父、丧母的情况下,依靠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一直读到了中国科学院的博士,他于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毕业,其博士论文《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的致谢部分,感动了无数人。
黄国平博士是我们一生的仰望
生活如此艰难,连学费都交不起,连一日三餐都承担不起,如此困境之下,为什么还要坚持读书,为什么还一定要读到博士?
这些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
是的,既然养活自己都成问题,为什么不可以读个本科就出来挣钱?为什么还一定要多读那么多年书,一定要读到博士?
从黄国平博士的人生经历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毕业后任职于腾讯企业的人工智能技术试验室,出任高级研究者。薪资很高,在深圳购房立足,已是这个社会的精英人士。
2021年6月,黄国平以2012届本科毕业生代表的身份回到母校西南大学,在毕业典礼上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人生感悟,鼓励他们励志成才,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纵观黄国平的经历,有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
那就是他应届高三就已考取了一所师范院校,但最终放弃了,复读了一年,来年考取了西南大学。
一个生活困顿不堪的穷孩子,读一个师范生,学费甚至可以全免,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这是一个绝好的出路,但黄国平却选择了放弃,为啥?这说明当时作为高三学生的黄国平,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要从事什么,他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白自己的理想所在,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许多人浑浑噩噩一辈子,临到终了,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方向,而黄国平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为此,他可以付出任何代价,甚至放弃已经考取的师范大学。
复读一年是需要足够勇气的,尤其是已经过线还要复读,更何况家庭又是那样的困难,这样的人,有多大的心里承受能力,有多大的抗压能力,有多大的心理韧劲,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时候的黄国平,仅仅是个高三学生,也就是十八、九岁的年纪吧。
十八、九岁的年纪已经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已经可以承受人生的起起落落和东邻右舍的闲言碎语,这个人有着怎样强大的心智和不凡见识,我们尽可能地去想象。
考取西南大学来之不易,所以进入大学的黄国平抓紧一切机会,把功课做好,参加一切大赛,终于成功保研,在中国科学院读计算机专业,并硕博连读。
对于黄国平来说,其最为重要的抉择和转变是来年的复读,然后考取西南大学,而不是外面盛传的保研中科大,硕博连读五年。复读一年,他的心智已经成长,具有明确的抉择能力,具有重要的选择能力,如此,对于他今后人生路,还有什么不敢、不能很好地应对的!
贫穷让人早熟,贫穷让人看透生活的真相和社会的真相,贫穷让人丢掉幻想,投入踏实充实的生活,黄国平就是这样,每一步都是踏踏实实地走来。
从考上大学之后,黄国平的人生路就相对平坦了许多,尤其保研之后,国家的各类补贴、助学金都很齐全,只要学业优秀、积极上进,就一定可以完成学业。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感恩我们的国家、民族,对教育如此重视。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是,黄国平为什么一定要读博士呢?
因为以他的早熟和聪慧,他一定是看到了生活的本质和真相,知道只有读好书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学历越高,技能越强,在这个社会上才越拥能有更高的起点。这些东西,虽然,他没有在《致谢》里面没有表述出来,但是,他实实在在地这样做了。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是他看到了生活的残酷真相,明了了生活的残酷真相,比普通人懂得了更真实的生活东西。
太多的人唱衰这样的论调:有文凭不一定有本事,有学历不一定有能力。但事实上,好的文凭,高的学历真的在生活中很重要。好的学历关键时刻甚至可以拯救你的命运,让你的人生峰回路转。
曾经一个朋友,在一个十八线的小城生活了半生,身陷命运的泥滩不能自拔,虽然非常努力,掌握了各种技能,多年来学习不缀,然而却由于仅仅是个本科文凭,只能在这个小地方里苦苦挣扎。
正所谓“池浅王八多、庙小妖风大”,小地方那种狭隘封闭,人心的阴暗,真的是很难于想象,无论有多大的本事,个人想出人投地、干点事业,真是难上加难。
人过半生,他经常感叹,如果当初文凭再高点,何至于人到中年,劳碌不休,却一事无成?好的学历是拯救你走出命运泥滩的独门绝技,没有它有的时候真的不行。
只要有机会,就尽可能地多读书,读到更高的学历,这对于人生是非常有益处的。
像黄国平这样,愈是贫困愈是读书,因为他深深地知道,除了读书,没有更好的出路,他肯定为改变命运做过无数次的挣扎,然而,无论怎样,最后的结果,他终究回到了读书上,始终认为读书,读到博士才是改变命运的最好的出路。
前人的抉择就是最好的明证,前人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践行。清醒地认清到这个社会,了解这个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达到社会的要求,你就是社会最需要的人。
要尽可能到不同的环境读博
环境对人的认知起决定作用,只有见识过各类不同的环境,才能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判断。身处怎样的环境,就容易生成怎样的认知,所以,要尽可能地接触不同的环境,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格局,让自己见多识广,有更好的认知。在小地方不被容许的事情,在大地方很可能就是司空见惯,千万不要让环境局限了自己。
生活在封闭、狭窄的环境,也许你的周边连一个硕士都没有,更谈不上博士,但你不能据此而否认博士的存在,而否认读博士的重要。
陈时鑫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教授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他回到家乡给人推八字,整个县城没有发现一个文曲星,然后,他又回到复旦校园,却发现到处都是文曲星。
对于他所描述的文曲星的事,我们不做评论,但这个例子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你所处的环境处于较低层次,环境会限制你的视野,你会认为这个世上不需要博士,不需要科研,但当你走到了繁华的都市,你会发现周围人才济济,博士随处可。
要尽可能地读博,但要到哪里去读呢?
不同的体验带来不同的人生。有过丰富阅历的人生更容易成事,更容易解决人生的难题,更容易成就人生。
90年代的A君,毕业时,就通过校企“双选”到了合适的企业,工作至今,然而,那个时候,他故乡所处的那个内陆省份大学,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分配方式实现学生就业。
所以他的许多同学就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下来,当内陆省份逐渐走向开放的时候,曾经的企业逐渐也面向市场,开始淘汰大量不太适合的人,当危机降临到他同学身上时,一下子就蒙了,一下子就陷入了灭顶之灾,他们没有任何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人到中年,过得一地鸡毛。
没有阅历,没有危机,当风险来临时,谁会为你的前程买单?弄不好就只能是一败涂地。
所以,读博就要尽可能地读个更高档次的学校,增加些人生阅历和履历,这些都是为你人生提前准备下的备胎。
同事家儿子今天读博,成功申请了香港大学。
到香港读博,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完全不同的异域体验,对视野和格局都会有新的拓展,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不论别的,单申请过程一波三折,就足够锻炼人生。仅是语言成绩这一条,对考生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完全能适应全英文授课,要适应全新的环境,这对个人的思维和能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一个只懂得中文的人和一个懂得中、英两种语言的人,其思维的活跃程度是完全不可比拟的,这一点,也许普通人根本意识感受不到。事实就是这样,你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没有达到那个阶段,凭想象说出那种感悟和体验,终究和实践脱节,终究不是真实的体验和感悟,终究是与事实难相符。
陈时鑫是南京大学2022届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这是一个从从大凉山农村走出来的山里娃,他用十六年的时光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大一拿国家奖学金,本科四年获9次奖学金,大四获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全奖直博录取书,继续在芯片自动化设计领域深造。
求学十六载,从祖国大西南的四川阿普路村小学,到冕宁县第二中学,再到成都市石室中学,南京大学电子学院,再到香港中文大学。
“出身农村的我,沐浴着山风长大。四周的大山阻隔我的视线,高海拔的阳光让我的皮肤变得黝黑,但书本中的知识让我的眼睛变得明亮。”这是陈时鑫在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致谢中写下的文字。
由于读书,不同的环境,丰富的人生体验,让一个山里娃一步一步地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锻造出一个优秀的学子,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读书,读更好的书,读更多的书,读到博士,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最便捷的路。
优秀人才认准的事一定是好事,一定是非常值得做的事。
有条件的话尽可能地读到博士,那也许是你改变人生最省捷的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