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八字特征(状元八字命理)

饕餮少女 2023-10-28 22:25:34 用户分享

清朝最牛状元骆成骧,真的只写八个字就成为状元了?我们都被骗了

说起“骆成骧”,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状元,曾担任翰林院编修,同时也是筹办京师大学堂的四提调之一。1906年的时候,骆成骧奔赴日本考察宪政,两年后回国,先在桂林地区主持法政学校,后来则前往山西担任提学使。

辛亥革命之后,骆成骧返回四川,被推举为四川省参议会的议长,主持四川高等学堂;后来又担任北洋政府的国会议员,主管四川国术馆,并担任武术会会长。再后来骆成骧还积极参与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在之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骆成骧为了保桑梓平安,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他多次出面奔走于军阀之间,竭力调停战争,因此他也受到了国人的敬重。

​反观骆成骧的一生,还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传奇的人物!

骆成骧

骆成骧祖籍为浙江义乌,但因明末战乱的原因,后便迁居到了四川资中地区,世代皆以务农为生。骆成骧的父亲骆文廷是当地著名的大孝子,为了光耀门楣,使自己一家过上好日子,骆文廷发奋耕读,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便考中了秀才。对于穷人家庭来家,也许只有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所以骆文廷十分注重对骆成骧的教育。

骆成骧在十七岁参加童子试时,对试题尽得其意,并对其中错误予以纠正,深受主考官的赞赏。后来,骆成骧在考中秀才之后,以岁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到成都当地有名的书院——尊经书院中学习,进一步深造。这尊经书院就好比现在的清华北大,名气甚高,教学质量也很不错。清代著名的经学大师王壬秋便是该书院的首席讲师。

骆成骧进入书院之后,更加勤奋学习,博览群书,最后终于学有所成,深得王壬秋的喜爱。公元1893年,骆成骧以第三名的成绩成为四川举人。次年,他进京参加会试不中。1895年,年仅二十一岁的骆成骧决定再战,最终被光绪帝钦点为状元。

而在这期间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我们知道,按照清代殿试的规矩,其题目不外乎就是关于兵、农、礼、财等项目的策对撰写而已,只要所作文章在题意之中,且符合祖制即可,但书法却十分重要。

当时的正考官是当朝的大学士徐桐,副考官则各有十名,且各自阅卷三十本,等到阅览结束之后,便从这三十本中推荐出一本,并最终由主考官拟定十名考生的顺序,然后再呈给皇帝御览,最后确定出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有趣的是,当徐桐准备将前三名的次序上呈皇帝时,副考官李若农便对所举荐的一份试卷说:“这篇该点元,这篇该点元”;但是徐桐却说:“字写得不好,不应该点元”。李若农接着说道:“我看着试卷上的字力透纸背,功力很深,如何不该?”徐桐回应道:“这莫不是你那广东同乡康有为的试卷?”

两人争论不休,最后还是在其他考官的调解之后,才决定将这份试卷放到了第三名的位置上。等到第二天光绪帝临朝时,光绪帝看后便钦点了第三名为状元。而这份试卷便是骆成骧的。就这样,骆成骧就成了光绪朝的状元及第!

光绪帝

而关于骆成骧试卷上都写了什么,很多人都说只有八个大字,即“君忧臣辱,主辱臣死”。据说光绪帝看见之后,非常的感动,于是便对满朝文武大臣说道:“钦点此人为状元”。

但其实我们都被“骗”了。严格来说的话,这一说法并不正确,实际上在殿试上的策对中,骆成骧写了很多内容,且都是主张朝廷实行改革的,如果说单单只是这八个字,并不能说服普天之下的读书人,因为如果你细看这句话就会发现,这其实有点溜须拍马的意思在里面。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为国选材,所以断然不会如此轻率!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骆成骧之所以能被光绪帝钦点为状元,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我们都知道,自战争以后,列强多次侵入中国,光绪二十一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清朝大败,而究其原因还是自身国力的问题。所以这时候,光绪帝便想着要通过改革以图自强。而在骆成骧的策对中,言明了今日清朝之诸多弊政,如不实施改革,就毫无出路可言。骆成骧针对国家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之计,其字数总计1600余字之多,句句在理,深深打动了光绪帝,所以才被钦点为状元的!

所以说,骆成骧在殿试的考卷上只写八字就被钦点为状元,实际上是不正确的,至于说这八个字是他全篇策对中最感动光绪帝的点,那更是无稽之谈!

参考文献:《清史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