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2月4日的八字(1991年4月5日八字)
出生在1986~1991年间的人,生辰八字可能是错的
1988年4月10日早晨,上海的李大锤呼哧带喘地跑到公司,总算没迟到!可是公司所有人都说他迟到了1个小时,他被扣了全勤奖,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李大锤忘了,从今天开始实行夏令时。也就是从今天,一直到九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两点,都把时钟拨快一个小时。
李大锤狠狠锤了自己不记事的脑袋几下之后,垂头丧气地坐到了工位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一、那么夏令时是个什么东西呢?
夏令时,也叫夏时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和“夏令时间”。
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为“夏令时间”。
一般夏天早上,天亮得很早。人为的把时间调快一个小时,可以让人早睡早起,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我国在1986年4月的时候,有关部门下发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时制的通知,直到1991年结束,我国一共实行了6年的夏时制。
如果在这六年实行夏时制的时间段内出生的人,出生日期要往前提一个小时,不然你的实际出生日期就错了。
现在把这六年间,具体实行夏时制的时间段标识如下:
1986年5月4日至9月14日;
1987年4月12日至9月13日;
1988年4月10日至9月11日;
1989年4月16日至9月17日;
1990年4月15日至9月16日;
1991年4月14日至9月15日。
开始的时间都是从凌晨两点开始,把时钟拨快1个小时。到结束日期的凌晨两点,把时钟拨回1个小时。
二、夏令时的历史
据称,最早有夏令时构思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被印在100美元钞票上的那个人。
富兰克林有早睡早起的习惯,他在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期间,早上散步时,他发现法国人十点钟才起床,夜生活虽然精彩,但是这样不健康。
于是他就在1784年,给《巴黎杂志》编辑写了一封信。
在信上,他说法国人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浪费了大好的阳光。建议你们早睡早起,这样你们每年就可以节约六千四百万磅蜡烛(合二百九十多万公斤)。
这只是个构想,他只是建议人们早睡早起,并没有提出夏令时这个概念。
转眼到了1907年,英国有个建筑师叫威廉·维莱特。他正式向英国议会,提出了夏令时的构思。
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以及有更多的时间训练士兵。你说士兵招你惹你了,平白无故的要多训练!
不过他的这个提议,被议会拒绝了。
因为这个英国建筑师的名气,远远小于富兰克林,所以很多人都将富兰克林,当做夏令时的发明者。
1916年,德国首先实行了夏令时,英国人一看,德国人实行之后,会不会节约出大量资源一飞冲天?不行!我们也不能落后,于是英国人也紧随其后实行了夏令时。
之后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也先后实行了夏令时。
有趣的是,英国实行夏令时节约了大约15%的煤气和电力,但是他们的电力和煤气公司,为了弥补损失,把价格也提了15%。
这一省一提看似跟没实行一样,但是苦了老百姓啊,我招谁惹谁了,得早起一个小时不说,电费煤气费还涨了15%,玩我呢!
三、夏令时的实施是有利有弊的。
先说弊端。
夏天大部分地区都是炎热的,尤其是三伏天的时候。晚上热得睡不着,睡着了,蚊子又给嗡嗡醒了,后半夜好不容易睡着了,指着清晨凉快的时候多睡一会。
可是实行夏令时后,提前了一个小时,相当于是剥夺了我一个睡眠时间,睡不够,一天都没精神。
再一个,夏令时开始和结束的时候,时间会凭空少一个小时,和多一个小时,容易造成时间混乱。
比如我是夏令时结束那天凌晨1点20的飞机,夏令时结束了,往前提了一个小时,飞机该什么时候飞?
优点也有。
在高纬度地区,夏季太阳升起的时间比冬天早。本来晚上11点睡,夏令时开始后,你还是11点睡,但是你以为的这个11点是夏令时,实际是晚上十点。所以无形之中节约了一个小时的电费。
再一个就是让人们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了,早睡早起是个好习惯,但是也因人而异。
有的人就是不愿意早睡你也没辙,关键是认识到早睡早起对身体好。认识到早睡早起的重要性之后,即便是没有夏令时,他也会早睡早起。
我国自从1991年夏令时实施结束后,就没有再实行。
不过现在世界上还是有不少国家会实行夏令时,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欧盟各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还是会在一年中的某个时段实行夏令时。
四、关于夏令时的实施与否,一直都存在争议。
有的人认为,实行夏令时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相当于是维护环境了。
但是,也有的人认为,夏令时是硬生生减一个小时,再硬生生加一个小时,这样就把人的生物钟给扰乱了,每年给你搞乱两次,长此以往,对身体不利。
研究显示,在春天夏令时开始的那段时间,自杀率会大幅提高,心脏病的发病率也会明显提高。
夏令时实行的本意是早睡早起节约资源,但是这个夏令时是不是从根上就错了?根本应该是人们要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习惯。
这样看来,夏令时是不是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
如果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用什么夏令时?当然,把古人的作息,强加到娱乐生活极其丰富的现代并不合适。
但是,是否可以适当取之,早睡一两个小时,早起一两个小时?这样不仅你的工作娱乐时间没有减少,而且因为早睡早起,你的身体还更健康了。
这么一举两得的事情,相信聪明而又精明的你,一定会去做的。
从现在开始早睡早起吧!
-END-
城市·变迁|深圳经济特区40年影像记忆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肩负起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历史重任。
从南粤边陲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快速发展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深圳经济特区的飞跃发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影像记忆就像这座城市的年轮,是深圳特区发展过程中巨变的缩影,是中国掀起改革开放大潮、引领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深刻变革壮举的生动注脚。翻看一幅幅记录深圳经济特区大街小巷的照片,我们一同回顾过往,展望未来。
↑这是1981年拍摄的建设中的深圳经济特区罗湖小区。新华社记者潘家珉 摄
↑1982年,深圳市无线电厂的工人在装配电子手表。新华社记者李长永 摄
↑1983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直升机场投入使用,图为候机室和指挥塔大楼。新华社记者陈学思 摄
↑这是1984年拍摄的深圳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的电子线路板装配生产线。新华社记者李长永 摄
↑1985年,深圳大学建筑系二年级学生在上建筑美术课。新华社记者潘家珉 摄
↑这是1986年拍摄的中国深圳技术交易会会场外景。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以出术为主的大型交易会。新华社记者潘家珉 摄
↑这是1987年拍摄的深圳市笋岗进出口货物铁路编组站。新华社记者韩晓华 摄
↑这是1988年拍摄的深圳市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男女主人都从事美术工作,5岁的女儿也爱画画。新华社记者陈小波 摄
↑1989年,一批旅客通过深圳市罗湖口岸出境。新华社记者黄景达 摄
↑1990年,我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市解放路光华楼西华宫正式开业。新华社记者张肄文 摄
↑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一楼大厅里每天都挤满了等候购买股票的顾客。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7月3日正式开业。新华社记者黄鉴秋 摄
↑1992年,深圳市民争先恐后抢购上市股票。新华社记者潘家珉 摄
↑1993年,深圳特区的“打工妹”在排队向内地汇款。10年间,深圳临时工从邮局汇往内地的款项多达40多亿元人民币。当时,每逢星期天,邮局就出现排队汇款的长龙。新华社记者黄鉴秋 摄
↑这是1994年拍摄的深圳市深南中路的巨幅金融广告牌。当时,深圳的金融事业发展迅速,刺激了特区金融广告业的发展。新华社记者刘彦武 摄
↑1995年,人们在深圳图书馆内看书。深圳图书馆是“全国文明图书馆”。每逢星期天,这里总是座无虚席。新华社记者蔡国胜 摄
↑这是1996年拍摄的深圳京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打工妹”下班的情景。深圳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外来的“打工妹”带来了就业机遇。新华社记者蔡国胜 摄
↑1997年11月11日,在深圳市宝安区25区宝恒工业区,由于宿舍没有阳台,“打工妹”将衣服一排排地挂在宿舍门口晾晒。CICPHOTO/黄建华 摄
↑1998年,外地求职者在深圳人才交流中心观看显示屏上的招聘事项。新华社记者陈学思 摄
↑1999年,深圳市罗湖商业城与香港仅“一步之遥”,香港清雅越剧社的5名社员相约结伴到深圳市罗湖商业城的曲艺厅中“过戏瘾”。新华社记者陈学思 摄
↑这是2000年8月拍摄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筑群。新华社记者陈学思 摄
↑2001年6月19日,“北京奥运、炎黄之光——海峡两岸长跑活动”到达深圳,海峡两岸的长跑健儿在活动中出发。新华社记者卢炳辉 摄
↑这是2002年12月16日拍摄的深圳市小梅沙海滨。CICPHOTO/蒙钟德 摄
↑这是2003年8月俯拍的深圳市大梅沙海滨公园。CICPHOTO/陈忠和 摄
↑2004年11月26日,深圳地铁1号线罗湖线站台开始最后调试。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并试运营。CICPHOTO/钮一新 摄
↑2005年1月3日,游客在深圳市罗湖区东门步行街购物、游玩。CICPHOTO/黄建华 摄
↑2006年7月23日,游客在深圳市锦绣中华民俗村参加泼水狂欢。CICPHOTO/袁水灵 摄
↑2007年10月2日,参加第十届深圳“龙凤大典”的100对新人在深圳市锦绣中华缩微景区内的“长城”边组成一条长长的“人龙”,祈福爱情长长久久。CICPHOTO/袁水灵 摄
↑2008年4月28日,义工们参加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开馆仪式。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劳务工历史为题材的专题性博物馆。CICPHOTO/黄建华 摄
↑2009年12月15日,首批非广东籍深圳居民赴香港“个人游”成员乘车赴香港旅行。CICPHOTO/袁水灵 摄
↑这是2010年8月14日拍摄的深圳市盐田港。CICPHOTO/袁水灵 摄
↑2011年7月6日,深圳地铁3号线“大运专列”开进大运站。当年8月,深圳市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CICPHOTO/李坚强 摄
↑2012年2月9日,比亚迪公司深圳坪山总部工厂招聘现场人潮涌动。CICPHOTO/李坚强 摄
↑2013年10月13日,游客在参加深圳市第十一届羊台山登山节活动。CICPHOTO/黄建华 摄
↑2014年9月28日,在深圳市大芬美术馆广场,500名画家在2014“大芬十年”油画创作大赛现场同时作画。CICPHOTO/黄建华 摄
↑这是2015年1月19日拍摄的建设中的深圳市宝安区大铲湾港区填海区域(远期区)。CICPHOTO/黄建华 摄
↑2016年6月8日,在第16届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龙舟邀请赛上,龙舟队做赛前准备。CICPHOTO/袁水灵 摄
↑这是2017年5月14日拍摄的深圳市赤湾港。CICPHOTO/吴斌 摄
↑这是2018年8月5日拍摄的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镇双拥码头的晨曦。(无人机照片)CICPHOTO/吴斌 摄
↑2019年1月3日,游客在深圳湾观鸟。CICPHOTO/蓝军 摄
↑这是2020年6月17日拍摄的深圳南山区、福田区和罗湖区新貌。(无人机照片)CICPHOTO/吴斌 摄
策划:段芝璞
监制:黄文
编辑:、黎颖、刘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