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15日农历八字(1969年11月29日的农历什么命)

痴人痴梦 2023-11-13 12:09:17 互联网

1969年国际形势严峻,毛主席秘密召集4位老帅,最后如何处理?

20世纪 60年代末期,中国的国际安全形势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地步。

一方面,我国曾经给予新中国许多援助的“老大哥”苏联随着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逐渐走向断交的地步,苏联不断对我国进行战争威胁,向中苏边境不断增兵。

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升级对于越南的侵略,其军用机舰也不时侵入我国领海领空,这让本就紧张的中美关系进一步僵化。

冲突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毛主席派周总理找来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元帅,希望他们能够成立一个“国际问题研究小组”,好好研究一下当前国际形势,探讨探讨对苏对美的战略。

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四位老帅进行了24次会议,向呈递了三份书面报告。

事实证明,四位老帅不仅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十分准确,也为中美关系破冰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毛主席与周总理

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四位老帅挺身而出

1958年,苏联方面提出要在中国领土领海上建立中苏共管的长波电台与共有舰队,这些涉及中国主权的无理要求当即遭到了毛主席等中国领导人的坚决反对。

不久后,苏联政府在未与中国政府提前商议的情况下,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将在中国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召集回国。

这对新中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带来了较大的不良影响与损失。

赫鲁晓夫下台后,中国政府抱着中苏关系能够得到一定地改善的希望主动同苏联政府进行接触,可新上任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却公开发表声明称:“苏联将继续坚持赫鲁晓夫时期提出的对华政策。”

赫鲁晓夫

与此同时,苏联政府不断向中苏边境增派兵力与武器,制造各种摩擦,特别是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中苏两国之间的分歧也由最初的意识形态争论演变为直接的军事对抗。

与此同时,美方借着“北部湾事件”的由头,不断升级对越南的武装干涉与侵略,肆意轰炸。在美军最高司令部的授意之下,美军飞机与军舰对于中国领海领空的侵犯愈发频繁,我国边境居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苏联与美国两个大国的双重夹击之下,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已经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地步。

然而,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中美关系“解冻”有了新的契机。

尼克松

这也让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如今的中苏关系已经到了完全破裂的地步,曾经的苏联“老大哥”对于中国威胁更大。面对这样两面夹击的局势,我们是不是可以寻求一些新的契机,改变现有的状态呢?”

于是乎,1969年2月19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并邀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这四位既身经百战,又极富战略眼光的老元帅前来与会。

毛主席与周总理

会议中,毛主席提出希望他们能够组建一个“国际问题研究小组”,来研究一下当前国际形势以及我国的战略选择。

特别是中国与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并将意见撰写为书面报告,以供中央进行参考。

鉴于任务紧迫,周恩总理对于研究小组进行了十分周密的安排,并任命陈毅老总为研究小组组长。

同年4月,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九大政治报告》对于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刻探讨,认为中国决不能忽视美国与苏联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威胁性,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来应对与他们的战争。

周总理

精准研判国际形势,提出许多真知灼见

《九大政治报告》发表之后,周恩来总理找到四位元帅询问他们的研究进度。

元帅们有些不解:“刚刚发表的九大政治报告已经对国际形势进行了较为深刻地探讨,我们这时候很难提出一些新的看法,若是有新的看法,这不是与九大政治报告唱反调吗?”

周恩来总理向四位元帅解释道:

“毛主席交给你们这个任务,是因为他觉得这个问题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国际形势一直在发展变化,我们对于国际形势的认识以及战略选择也要随着客观实际不断发展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啊!”

考虑到讨论内容的保密性以及元帅们的个人安危,周恩来总理细心地叮咛:

“大家要是有了什么比较成熟的看法,就让陈毅元帅呈送给我,我把你们参谋参谋再转交给毛主席。参会的时候,大家就不要带秘书来了,讨论的内容可一定要好好保密。”

毛主席

除此之外,周恩来总理还特意邀请有着丰富外交工作经验的熊向晖和姚广加入研究小组,缓解四位元帅的工作负担,给予一些切实的帮助。

1969年6月7日下午,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帅以及姚广、熊向晖在武成殿内举行国际形势座谈会。会议伊始,作为研究小组组长的陈毅元帅提出了许多要点:

“一是会议形式,会议每月两到三次,时间定在周六下午三点,我会在开会前打电话分别通知大家。我们的会议形式也很自由,大家可以插话、打断,也可以反驳;

二是研究方法,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材料有很多,可许多材料并没有什么价值,看了也只是浪费时间。我们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第一手材料上,例如《参考消息》这些内容丰富的报纸杂志,对于有价值的材料要仔细看、认真看;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议议题,我们所讨论的议题不能太自由散漫,这样容易浪费时间。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探讨重点问题、要害问题,对于危及党和国家安危的大事,要给出明确的回答。”

陈毅

在陈毅元帅结束讲话后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几位元帅畅所欲言,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场面可以说是十分热闹。

就这样,从6月7日第一次正式会议到7月10日,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国际问题研究小组”举行了多达六次会议,并将以《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为题的书面报告呈交于周恩来总理。

报告之中,四位元帅提出了一些与国际社会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苏联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威胁远远大于美国。

不过,根据局势来看,苏联短时间内并不会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

这些精准判断的确为我国之后的外交战略调整提供了基本依据,指明了新方向。之后的事实也正如四位老帅判断一般,中苏战争并未发生,边境冲突也有所缓和。

陈毅等人

远瞩,大大改善外交环境

《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这一报告完稿后,四位老帅对于国际形势的研究并未止步于此,他们一直谨记毛主席对“国际问题研究小组”提出的要求:

“我们对于国际形势的认识以及战略选择,必须跟随客观实际不断发展变化。”

7月25日美国国务院公开宣布,美国政府将会放宽美国旅游者对于中国货物的购买限制,同样也会放松美国公民前往中国旅游的限制。

同一日,美国领导人还借柬埔寨总理之便将信件交予周总理之手,希望能够尽快访华,由此来改善长期交恶的中美关系。

就在第二日,苏联政府迅速采取行动,派遣外交部副部长约见中国驻苏联,要求举行中苏两国高级会谈。

周总理

从7月29日到9月16日这段时间里,四位老帅根据当时美苏两国领导人发表的讲话以及国际局势新变化举行了多大十次的研究会议,并将会议记录与研究成果整理为书面报告《对目前局势的看法》,最终由陈毅元帅定稿呈递于。

四位老帅在这份《对目前局势的看法》提出了许多极具建设性的看法:

美国国务院宣布的两项放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这表明了尼克松总统急于拉拢中国,一同压制苏联。

对于美国的主动示好,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高姿态,等待时机成熟之时再给予答复,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为中美关系“解冻”寻求一些新契机。

陈毅等

其中,元帅还生动地引用了《三国演义》之中的典故。

他提出在古时候,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采取”东联孙吴,北拒曹魏”的战略方针,如今我们面对中国、苏联与美国纷争之时,应该好好利用一下美苏矛盾,肯定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战略效果。

1969年,由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四位元帅组成的“国际问题研究小组”,先后向呈递了三份书面报告,这三份书面报告对国际形势进行深入研究,四位老帅们也对美苏战略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后来事实证明,这些报告不仅为中美关系“解冻”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改善了中国严峻的外交环境,也为中央进行外交战略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之间长达20多年的隔绝对抗状态终于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

可惜的是,作为“国际问题研究小组”组长的陈毅元帅因患癌症于同年1月逝世,没能有机会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参考文献

1新闻网:“四老帅”对国际形势提出真知灼见

2.红色文化网:熊蕾:重温当年老帅们对国际局势的战略研判

3.新湘评论:国际新角色

4.参考网:1969年四位老帅密议国家安全

5.文汇报:四老帅与中美关系解冻揭秘

历史上的今天——9月23日

历史上的9月23日

主要事件:

1:1831年9月23日——法拉第发明发电机

2:1846年9月23日——伽勒第一次观察到海王星

3:1913年9月23日——人类第一次飞越地中海

4:1949年9月23日——苏联研制成功原子弹

5:1969年9月23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

1831年9月23日——法拉第发明发电机

在191年前的今天,1831年9月23日(农历1831年8月18日),法拉第发明发电机。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 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这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原理是说:“当磁场的磁力线发生变化时,在其周围的导线中就会感应产生电流。”

法拉第曾煞费苦心,通过研究和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这一影响巨大的科学原理,而且他确信,利用此原理肯定能制造出可以实际发电的发电机。

发电机是把机械能把转化成电能的装置。通过原动机先将各类一次能源蕴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然后通过发电机转换为电能,经输电、配电网络送往各种用电场合。

由于一次能源形态的不同,可以制成不同的发电机。

利用水利资源和水轮机配合,可以制成水轮发电机;由于水库容量和水头落差高低不同,可以制成容量和转速各异的水轮发电机。

利用煤、石油等资源,和锅炉,气轮机配合,可以制成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多为高速电机(3000rpm)。

此外还有利用风能、原子能、地热等能量的各类发电机。

此外,由于发电机工作原理不同又分作直流发电机,异步发电机和同步发电机。目前在广泛使用的大型发电机都是同步发电机。

1846年9月23日——伽勒第一次观察到海王星

在176年前的今天,1846年9月23日(农历1846年8月4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第一次观察到海王星。

18世纪时,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已被广泛认同,土星以外的第一个行星亦被发现,即天王星。

1821年法国人布瓦德发现天王星运动轨道的理论计算位置与观察资料颇不一致,天王星总是被拉向理论计算位置的外侧。于是人们预言,在天王星之外还有一颗未知行星,正是它和天王星之间的万有引力,把天王星拉向了外侧。英国的亚当斯和法国的勤维烈,几乎同时各自独立完成了关于未知行星各种数据的计算。

1846年9月23日,德国柏林天文台的伽勒在摩羯座8星之东约5°,即离预言的未知行星位置偏离不到1°的地方,发现了一颗星图上没有的八等星。这颗星被起名为海王星,经连续几天的观察,发现它的运动轨迹与预言数据惊人的符合。海王星的发现,解答了天王星为什么“出轨”的问题,不仅证明了哥白尼太阳系学说的正确性,同时也证明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性。

海王星是太阳系内体积第四大、质量第三大的行星。海王星有着太阳系最强烈的风暴(测量到的风速高达2100km/h)。海王星因为距离太阳最远,所以是太阳系最冷的地区之一,其云顶的温度为-218℃。尽管如此,海王星有着一个炽热的内部,海王星核心的温度约7000℃。由于海王星的大气层以氢和氦为主,还有微量的甲烷,因此它散发出荧荧的淡蓝色光,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涅普顿 ”的名字来称呼它,在中文里,把它译为海王星,它的天文符号为海神所用的三叉戟。

1913年9月23日——人类第一次飞越地中海

在109年前的今天,1913年9月23日(农历1913年8月23日),人类第一次飞越地中海。

9月23日,法国飞行员罗兰-加罗斯从戛纳附近的弗雷朱斯飞行347公里(273公里在海空上)到达突尼斯附近的比塞大。很长时间以来加罗斯就计划飞越地中海。虽然他的朋友们试图劝阻,加罗斯还是决定尝试一下,他甚至拒绝了法国海军当局所提供的派一队鱼雷艇护送他的援助,以便在他万一被迫坠落入水时进行援救。

23日早晨6点钟,他乘坐一架装配有格诺米机器的莫拉尼--索尔尼单引擎机朝南飞去。天气似乎很晴朗,能见度很理想,但是却逆风而行。上午7点到8点间从科西卡的阿雅克修,传来无线电报道说他已经通过那里,他于下午1点45分降落在比塞大,只剩下1.3加仑的汽油了。

加罗斯的直达飞行是当时完成的最长距离的海上飞行,确立了他作为杰出飞行员的世界荣誉,他赢得了欧洲一些最著名的长距离比赛,他还参加了许多国家的飞行运动会并创了一些高度纪录。这一惊人的成绩在他的硕果累累的航空成就上又多了一个成果。

1949年9月23日——苏联研制成功原子弹

在73年前的今天,1949年9月23日(农历1949年8月2日),苏联研制成功原子弹。

1949年9月23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内阁在周末会议上收到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杜鲁门宣布:“我们有证据说明就在近几周内苏联爆炸了一颗原子弹。”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说这条情报表明苏联已经研制成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美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以阻止一场危机的爆发。“美国人民对此态度越冷静越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说。“4年前我们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因此它不会改变我们的基本防务计划。”杜鲁门决心使美国的原子弹控制在民众手中,他再次呼吁对原子能进行国际控制。

一位美国空军发言人在伦敦说,部署在英国的B-29型轰炸机“很可能”被B-50型飞机所取代,因为B-50型飞机能够运载原子弹。

1969年9月23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

在53年前的今天,1969年9月23日(农历1969年8月12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

地下核试分为平洞和竖井两种,中国原定于1960年5月9日首次进行平洞试验,但为了更快取得实用导弹弹头,并集中力量研制氢弹,这次试验改为测量弹头威力和性能的大气层试验,直到1969年9月23日00∶15时才首次进行平洞核试验。1978年12月17日的第二次平洞核试验取得大量重要数据,对后来的地下核试验贡献良多。1976年10月17日的第三次平洞核试首度在花岗岩内进行。1984年12月19日的第五次平洞核试是中子弹的首次原理实验。这颗验证弹圆满成功并为全面突破中子弹技术瓶颈和首次中子弹核试验打下了基础,并在时程上反驳了美国对中国“窃取”中子弹机密的指控。

中国在1967年4月选定罗布泊西北的辛格耳为竖井核试验场,这种方式是地下核试验的主要类型。1975年4月钻成深300公尺,直径2.5公尺的第一口花岗岩竖井,但直到1978年10月14日09∶00时才首次竖井核试验成功。1980年10月16日的大气层核试验后,后来的中国核试全面转入地下;包括中子弹和近年的核试,也都采用竖井方式。在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对科学规律认识不充分,中国有3次核试全部或局部失败,但比例并不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