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生辰八字(2017年3月28日出生日)

趾高气扬 2024-02-05 16:17:45 用户分享

八字事业:八字测未来事业情况,看何时可以腾飞

卜广鉴老师:您好!

以前电话联系请你分析过我的八字,老师的分析预测清楚准确,让我很是信服,今天冒昧给老师写私信,是希望老师帮我看一下,我弟弟的未来事业。弟弟从小就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五周岁的的时候直接上了二年级,而后一直成绩优异。15周岁的时候,以我们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这么多年全家都以之为豪。

2000年毕业之后他一直在北京上班,工资也很可观。08年的时候,他自己研发了一个专利,09年的时候获得了国家的专利证书,他便辞职专心研发自己的这个项目。

只是几年过去了,却没有什么成绩,家里人都希望他把专利卖了,因为研发这个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我们家人却没有能力给予他所需要的经济上的支持,一切只能靠他自己去找投资公司来投资这个项目。

在北京一个外地人想靠自己白手起家,真的太难,太辛苦了。但是他野心很大,想要自己把这个项目做起来,爸妈为此很心疼,也很焦心,不知道他的项目到底能不能做好,也不知道他一个人在北京以后的发展会如何?

希望老师可以在百忙之中抽空给他看一下,他目前研发的这个项目到底能不能找到投资公司,这个有才华,有野心的年青人,事业什么时候可以腾飞,他的生日是1980年3月28日下午6点,最后祝卜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乾造:庚申、己卯、庚子、乙酉(辰巳空);1982年开始交运,大运为: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日主庚金,属于玩金,出生在卯月,木旺火相;卯中乙木当权,自带丁火,失令自弱;但是月令乙木,时干透出,暗合庚金,庚金有暗强之势;年柱庚申,时柱酉宫,刃禄两会,月干己土紧贴,所以命主由弱转强。

既然身强,第一用神就是丁火,喜神就是财星;这是正用。但是,仅就这个八字来说,月令卯木虽然暗生丁火,局中丁火不显不现,用财的迹象明显,既然用财,日支伤官可以生财,自然就为喜神。也就是说,命主的八字为一个正财格,财星为用,喜神则为食伤和官杀。

八字中用神得令,自坐喜神,流通到财,格局不错;层次相对较高。也说明命主求财的意识强烈;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命主则有可能因为贪恋之私,进而影响到了更大的发展。

局中印星为忌,印星力量虚透无根、受制,所以命主会有较高的学历;局中伤官为喜得用,身强伤官紧贴,所以命主天生才华横溢。属于少年能够青云得志的八字。

95年,大运辛巳,流年乙亥,大运流年均为喜用,看起来是喜用交战的一年,实际上辛巳大运,巳宫庚金长生,天干透辛,对于金旺的命主,不能真正见好;流年亥来冲巳,不能视为水火相战,而是水火相济。因为亥宫藏甲透乙,实际上有不能真的熄灭巳火,而是水火相济。且不说,局中有卯,泄水旺火。伤官为喜,伤官当旺,定然才华横溢,水火相济,气象更新。所以该年小小年纪,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

2000年庚辰,辰来泄巳生金,与命局组成申子辰三合,金水一气,流通无碍,所以顺利参加工作,但是略有晦气。以后火旺流年,事业定然安闲,有大的发展机遇。

2002年以后,大运壬午,天干透壬,食伤出干,地支丁火得地,说明自己的才华能够发挥,事业基础稳固。经济方面定然不错。不过这些大运,需要注意土金健旺的流年,往往多会忧愤,难以满足现状。

08年戊子,伤官当值,天干透枭,才思敏捷,所以这年研发出了国家专利。09年己丑,湿土晦火,干支一体印星,有盲目冲动之嫌。丑中藏水,坏事中有好事,所以获得了国家专利;也因为盲目冲动,所以离职专心研发自己这个项目。

2010年庚寅,2011年辛卯。财星当值,可以生助大运午火,利于职业、职场发展,可惜命主选择了单干。原因还是这个八字禄刃皆旺,个性有些容易偏激。现在大运,壬水出干,坐午地,是壬水的绝位,流年庚辛出干,有抑制财去生官的作用;所以个性特别坚持。

2012年以后大运进入癸未,燥印来临,最为不妙。阻碍了原局子水功用的发挥,恐怕事业方面,才华发挥方面,多容易陷入不利地位。该年壬辰,辰来悔火,壬水出干,依然悔火,所以更是排斥职场发展。这个大运,壬辰之年,水流作用不大。

好的是,这个大运癸水出干,才华发挥,需要癸水得地的流年,比如,申酉、亥子这些年份。地支未土当值,属于燥土,有脆金的作用,不过天干透癸,有润燥的作用,脆金的作用,不容易发挥出来。大体需要流年来改造。比如逢午年,未土旺的流年,就可以脆金。或者流年天干见到火和木的流年,这样的年份就能脆金。

这个八字用火,就主贵,用水就主富。金水主顺心,土是郁闷、阻塞。具有不同的气象,水火可以交融,大体无碍。关键是看命主怎样选择了。

所以明年甲午,后年乙未,天干透财,地支未土可以改造,脆金作用明显,有利的就是职业和职场发展。在这些方面有机会,可以好好把握。才华发挥,可能机会不大,但是才智可以变成钱财。

2016年丙申,天干透丙,地支申来合子,属于好事,才华可以得到官方赏识;2017年丁酉,羊刃健旺,多容易破财,往往会因为名声,事业方面,需要加以注意。但是酉来破子,才华当然发挥,发明创造能力较强,切记注意不要盲目和冲动。

2018年戊戌,印枭健旺,当然更需注意,事业和职业方面多会郁闷,往往阻碍很多。2019年以后水木旺地,当然人生幸福,可以好好把握。

这个八字,发达的机遇,当然是甲申大运。因为甲木出干,地支申子相合,申金不能夺财,逢木火旺的流年,以及水木旺的流年就可以得到钱财。不过就怕乙酉大运,所以需要注意。不过局中有子水解救,相对问题不是很大,注意不要盲目和冲动,不然则多破多立,尤其需要注意。晚运丙戌,丁亥,丙丁出干,人生幸福。因为戌土偏燥,丙火出干更燥,所以容易获得名声。丁亥大运,水火交融,幸福吉祥难以言表。

这个八字用水,主富,用火主贵,北方水地,自然对于才华发挥,以才华换财富,是可以的。以后金旺之地,天干透财,当然在北方也会不错。

感谢您的阅读与分享,如果有什么疑惑或者疑问的话请在下方留言或私信,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作者:卜广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汉“绝命毒师案”终审宣判:撤销涉毒罪名,改判非法经营罪

来源:澎湃新闻

被媒体称为“绝命毒师”案的张正波涉毒案,有了终审结果。

5月25日,张正波辩护律师朱明勇告诉澎湃新闻,日前收到湖北高院对该案的二审判决书,法院撤销了该案4名涉案人员之前被认定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改判非法经营罪,其中张正波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在该案中,列管是否等同于,一直是控辩双方争议焦点。湖北高院在二审判决书中明确,只有脱离管制,被吸毒人员滥用的,才属于。

美剧《绝命毒师》讲述了一名化学老师制造的犯罪故事。张正波是海归博士后,案发时系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被控涉毒犯罪的张正波因其高校教职工身份,也被称为“绝命毒师”。

与非之争

案卷材料显示,2005年起,张正波和大学同学杨朝辉设立武汉凯门化学有限公司,生产产品包括“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2,5-二甲氧基-4-溴苯乙胺”“4-甲基乙卡西酮”等,产品全部销往英、美等国家和地区。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4年11月25日,武汉海关驻机场办事处邮检科查获凯门公司的包裹,内有白色晶体“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系国家管制的一类,该在该公司被编为“4号”产品。

武汉中院2017年3月28日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其中提到,2013年,相关产品被列为国家管制的一类,2014年后,杨朝辉等人依然继续非法生产上述产品,并向境外走私、销售。

一审判决认定,涉案的4名被告人中,杨朝辉负责产品销售接单、客户联络;张正波负责技术指导;冯静负责收取货款、下达生产指令、购买原料、包装发货及快递跟踪;鲍俊喜负责研发新产品、改进产品工艺及指导工人生产。4名被告人一审被判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被判刑罚最高为死缓,最低为有期徒刑15年。其中,张正波被判无期徒刑。

被告人上诉后,2018年4月25日,湖北高院裁定该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同年11月27日,该案重审在武汉中院开庭。

2019年6月20日,武汉中院对该案重审一审宣判。法院仍认为,杨朝辉、张正波、冯静、鲍俊喜违已列入管制的一类的管理规定,非法制造并向境外个人销售,其行为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

但此次重审更改了刑期。法院认定,因4人存在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首等情节,依法进行从轻改判。其中,张正波刑期由原一审的无期徒刑改判为有期徒刑15年。

张正波等人对该判决不服,再次提出上诉。“列管的一类,并不一定等同于。”张正波及其辩护律师朱明勇、刘长认为,有双重属性,是否为,需要看是否流入非法渠道造成危害。张正波公司生产的“4号”能用来制毒,也能用来做药,检方没有查明“4号”的去向,未能证明“4号”流向了吸毒贩毒人员,不能将其认定为“”。

终审:原审定罪不准,导致量刑不当

朱明勇提供的2023年5月10日湖北高院作出的终审判决书显示:湖北高院采纳了辩护人关于该案4名上诉人均不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的辩护意见。

湖北高院表示,经查,武汉凯门公司非法制造、销售的药品系国家管制的一类。具有双重属性,无论通过合法销售渠道还是非法销售渠道流通,只要被患者正常使用发挥疗效作用,就属于药品;只有脱离管制被吸毒人员滥用的,才属于。因此,列入《品种目录》的并不当然等同于。

湖北高院认为,武汉凯门公司从成立之初即开始进行药品的研发、制造、销售。2014年1月1日,《品种目录》发布后,武汉凯门公司制造、销售的部分药品被列为国家管制的一类,但杨朝辉、张正波为了获取利润,仍继续组织生产、销售列管的。侦查机关虽然调取了杨朝辉与部分境外买家联络的邮件,但相关邮件内容并不能证明境外买家的身份,亦不能证明境外买家购买系出于医疗目的或是流入市场,故在案证据不足以证明武汉凯门公司和杨朝辉等人有将国家管制的当做替代物销售的主观故意,也不能证明该公司销售的流入了市场。

湖北高院认为,武汉凯门公司违药品管理规定,未经许可制造、销售国家管制的一类,扰乱市场秩序,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4名上诉人按照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湖北高院认为,原审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审判程序合法,但定罪不准,并导致量刑不当,依法予以纠正。综上,终审判决撤销此前涉毒罪名,改判4人为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刑8年到13年不等。

气候变暖论的商榷(修订稿-25)

摘要: 635字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说:“当代的地球气候正在变暖。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地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则是导致地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使世界面临毁灭性的边缘。全球气候变暖将使人类遭遇灭顶之灾。”

气候变暖论者提出的气候变暖理论,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在国内外有很多人相信地球气候正在变暖。特别是在中国的学术界里,有一些专家十分相信 IPCC提出的地球气候变暖论。他们坚持说,“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还说,“气候变暖不是伪科学。”

然而,自从其编制和发布之日起,IPCC提出的地球气候变暖论,就不断地遭到严肃的科学家们的强烈质疑和尖锐批评,甚至遭到很多有良知的社会公众的冷嘲热讽。

差不多在IPCC发表第一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之后不久,对气候变暖论持怀疑的一批美国科学家,于1993年,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做《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NIPCC 对 IPCC 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逐条逐句地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经多次发表声明,宣称 “地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大骗局。” 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协议 --- 《巴黎协议》。

研究发现,气候变暖论者提出的理论,(1)忘却了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2)忽略了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3)错解了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因; (4)过分地夸大了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地球气候变暖论缺乏充分的科学理论依据,缺少足够的气象观测数据。所谓地球气候变暖,实际上是一个骗局。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人类活动

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识码: A

Discussion on Global Climate Warming

YANG Xinxing

Center of Climate Change and Impact Research,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100012

Abstract: 356 words

The 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proposed In its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 Report"that the contemporary earth's climate is warm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re the main cause of the earth's climate change, and the carbon dioxide emitted by human activiti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the earth's climate warming. Due to the global warming, the world is already on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and mankind would be destroyed.

The climate warming theory proposed by the IPCC h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who believe that the contemporary earth's climate is warming continuously.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there are some experts who especially believe in the climate warming theory proposed by IPCC. They insist to say that "global warming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and that " climate warming theory is not pseudoscience.”

However, since the date of its compilation and release, the earth's climate warming theory proposed by IPCC has been strongly questioned and criticized by the serious scientists, and even ridiculed by the public with conscience.

Almost shortly after the IPCC's first report on the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 was published, a group of American scientists skeptical about climate warming, formed in 1993 one organization, which is called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NIPCC). NIPCC has sharply refuted the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 report" proposed by the IPCC,word by word, sentence by sentence.

Former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has repeatedly issued the statements declaring that " climate warming is a big hoax." On June 1,2017, Trump announced the withdrawal from the Paris Agreement, which is the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the climate warming theory of the IPCC forgot the basic laws of the earth's climate change,and ignored the basic facts of the earth's climate change, and misunderstood the main causes of the earth's climate change; and overly exaggerated the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of the climate change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The theory of the earth climate warming proposed by IPCC lacks sufficient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and sufficient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In fact, so-called climate warming of the earth is a great hoax.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Global Warming; Greenhouse Effect; Greenhouse Gases; Human Activities

1.引言

2.气候变暖论的来历

3.对气候变暖论的质疑和批评

4.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5.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6.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7.为什么说气候变暖是一场骗局

8.结论和建议

- - - --

1. 引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说:“当代的地球气候正在变暖。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地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则是导致地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还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使世界面临毁灭性的边缘,人类将要遭遇灭顶之灾。”[1-7]

IPCC 提出的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变暖的理论,被称之为 “地球气候变暖论”,或“全球气候变暖论”,简称为“地球变暖论” 或“气候变暖论”。IPCC 及其气候变暖论的支持者和拥护者,被称为气候变暖论者。

IPCC提出的气候变暖论,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在国内外有很多人相信地球气候变暖。特别是在中国的学术界里,有一些专家十分相信 IPCC提出的地球气候变暖论。他们坚持说,“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并且还说:“气候变暖不是伪科学。” [8-15]

此外,特别是在中国的某个学术领域里,有一些专家十分迷信气候变暖论。他们把 IPCC提出的地球气候变暖论,奉为圣典,放到神坛上,接受一些人的顶礼膜拜。

低碳论是气候变暖论的翻版。低碳论秉承气候变暖论的衣钵,视二氧化碳为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低碳论者主张开发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特别是在国内,还有人不辞劳苦,不惜工本,写出了一百多万字的所谓“低碳经济论”,“低碳发展论”,“低碳创新论”等学术大作;作者不惜年事高迈,不惜余力,为气候变暖论呐喊助威。[16-18]

曾几何时,气候变暖论,气候突变论,气候异常论,气候威胁论,气候危机论,气候恶化论,气候剧变论,几乎统治了全中国,笼罩了全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气候变暖论的支持者大多都是政府官员和直接为政府服务的学术政客,而科学研究机构里的严肃的科学家和高等院校的老教授们,则对此不屑一顾。

在当今的世界上,地球气候变暖论的最大鼓吹者,当属美国前副总统小艾伯特·戈尔 (1948 - )先生。

虽然IPCC提出的气候变暖论,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它却并没有得到众多科学家们的一致认可。自从其编制和发布之日起,气候变暖论就不断地遭到严肃的科学家们的强烈质疑和尖锐批评,甚至遭到很多有良知的社会公众的冷嘲热讽。

差不多在IPCC第一次发布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之后不久,对气候变暖论持怀疑的一批美国科学家,于1993年,针锋相对地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做《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NIPCC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前任主席,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终身教授,F. 塞茨(F. Seitz)博士。F. 塞茨博士征集到了31478人的签名,其中9029人是博士,5819人是物理学和空间科学领域的科学家。 NIPCC的参与者人数,比IPCC多了10倍。NIPCC 对IPCC 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逐条逐句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并公开发表声明,呼吁美国政府不要支持《京都议定书》及其类似的国际气候协定。现在拟议中的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的措施,将会损害全人类的根本利益。[19-20]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经多次发表声明,宣称 “地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大骗局。” 2017年3月28日,特朗普签署命令,撤销早前奥巴马政府为抑制气候变化而发布的一系列法案。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由197个国家为控制气候变化而签订的一项国际条约 --- 《巴黎协议》。

目前, 迫于科学界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气候变暖论者,都悄悄地把 “气候变暖” 的说词,都更改为“气候变化”。这种更改,显然不是基于科学的进步,而是为了规避人们对气候变暖论的尖锐批评。

关于气候变暖问题,目前在国际上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为活动导致气候变暖。另一种观点认为,气候变暖是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第三种观点认为,所谓气候变暖,纯系子虚乌有,是一场科学的骗局。

现在,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议,已经不再是科学家们的专利,它们已经延伸到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甚至宗教领域。

2.气候变暖论的来历

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候变暖论,既不是现代气候学上的基本理论,也不是科学家们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而是IPCC在其 《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提出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逻辑。

IPCC在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里说:

“地球上的气候正在变暖。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则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全球气候变暖将会给人类带来生态大灾难。”

IPCC於1990,1995,2001,2007,2013,2021年,先后六次发布了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评估报告。全球气候变暖,是各次评估报告的主题内容。

1990年,IPCC发布的第一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说:“过去100多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0.3 - 0.6 ℃。现在还不能完全肯定,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就是由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温室效应造成的,因为0.3-0.6℃ 与自然气候变率有相同的数量级。”

1995年,IPCC发布的第二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说: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持续增加,其结果是对气候产生了正的辐射强迫,导致地表增温,气候变暖。”

2001年, IPCC发布的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有66%的可能性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2007年,IPCC发布的第四次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有90%的可能性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2013年,IPCC发布的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有95%的可能性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2021年,IPCC发布的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说:“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比想象的还要快。再不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人类将要遭受灭顶之灾。没有时间拖延了。”

又说:“人类活动造成的地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造成的影响前所未有,不可逆转,难以避免。世界已经面临毁灭性的边缘。 如果不立刻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对气候变暖论的质疑和批评

IPCC提出的地球气候变暖论,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它并未有得到众多科学家们的一致认可。自从其编制和发布之日起,地球气候变暖论就不断地遭到严肃的科学家们的强烈质疑和尖锐批评,甚至遭到很多有良知的社会公众的冷嘲热讽。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环境科学家, S. 弗雷德·辛格,在其所著《全球变暖 – 毫无来由的恐慌》一书中写道:[21,22] 温室效应理论不是万能的。在现实中它还有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首先,最明显的是,二氧化碳的变化不能说明我们已经知道的地球发生的气候变化,包括罗马暖期、欧洲中世纪冷期、中世纪暖期,以及小冰期的气候变化。其次,所谓温室效应,不能解释最近的气温变化。

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沃中心天文台宇宙研究部主任,哈比布拉· 阿卜杜萨马托夫认为:[23] 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太阳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微不足道。目前的 “温室效应” 理论,表面看来似乎是合理的,但实际上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丸山茂德,对于“二氧化碳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的说法,给予否定的回答。他说:[24] 二氧化碳问题和气候变暖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的确,在近100年来,地球气温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气温升高仅有0.5℃。从地球的整个历史来看,根本不算异常。化石燃料使用最多的是1940年至1980年,其间气温反而下降了。认为二氧化碳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的观点已站不住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王明星研究员在答《中国科学报》记者问时说:[25] “温室效应”是否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目前有些人十分热中的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问题,至今尚没有看到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说服人们相信这一结论是确定的,是唯一的。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说:[26] 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地球增暖,其威力是很小的,不足以改变气候自然变化的规律,气候变化是一个波动的过程。应对或研究气候变化,需要回归理性。气候变暖已经不单单是科学问题,实际上它已经延伸到了政治、经济、外交,甚至宗教等领域。现在,气候变化问题被一些人,放到神坛上,接受一些人的顶礼膜拜。

丁仲礼院士对于所谓“气候变暖是中国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的说法,进行了了严厉的批驳。他说:

科学是真理的判断依据。科学家有主流么?科学是根据人多人少来确定的么?大家都说就靠谱?科学是少数服从多数?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在他的文章里说:[27] 在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地球灾变,人类末日这样的逻辑中,碳排放在全球范围内就变成了一个极大的政治问题。故而有所谓“碳政治”之说。“碳政治”是一种新的政治游戏。“碳政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用科学话语和法律的技巧来玩弄。在这场政治游戏中,潜在的然而也是相当明显的获利者,就是西方的新能源集团。

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阿来格尔,编著出版了《气候的骗局或是虚假的谎言》一书。他认为气候变化是个伪命题,批评矛头直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他认为,全世界都在为一个“缺乏依据的谎言”而奔走。他不同意“气候变暖”之说。

英国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的一篇论文称,全球变暖的怀疑论者,自始至终都存在。怀疑论者仍然坚持认为,全球变暖是一场闹剧,甚至认为“气候变暖” 不过是不良科学家为了骗取经费,游说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此外,中国科学界还有其他许多专家对IPCC的气候变暖理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28-41]

4.地球上的气候

气候表示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地区,或者全球的长期(月,年,十年,百年,数百年)以来,以大气的状态参数,例如,温度、气压、风、雨、雪、霜冻、冰雹、云等的平均数值表示的大气物理状态,或者大气物理现象。

4.1.地球气候变化及其基本规律

迄今为止,地球上的气候,自始至终,都在不停的变化 。地球上的气候,不会持续不断地变暖,也不会持续不断地变冷。冷暖交替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地球气候的比较寒冷的时期,叫做冷期,或者冰河期。比较温暖的时期,叫暖期,或者间冰期。冰河期与间冰期的气候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冰河期和间冰期之间,最大的区别标志是地球上是否有冰川或冰盖的存在。在冰河期里,地球上存在大量的冰川或者冰盖。在间冰期,地球上所有的冰川,或冰盖,全部都被融化,在地球上没有任何冰川或冰盖的存在。

其次,冰河期气候与间冰期气候的持续时间有很大的不同。地球上的冰河期气候持续时间一般为十万年左右,间冰期气候持续时间为100万年左右。在气候历史上,地球气候以温暖期为主。与冷期相比,温暖期气候约占90%以上,冷期气候占比不到10%。

第三,在冰期和间冰期里,地表平均气温度差别很大。在冰期里,地表平均气温比现在约低7-9℃;在间冰期里,它比现在约高8-12℃。现在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约为15℃。

第四,在冰河期里,地球上的气候不会持续不断地变冷; 在间冰期里,也不会持续不断地变暖。所以地球的冰河期气候又可以分为亚冰期和亚间冰期。地球上的亚冰期气候,又被称为小冰期。

最后,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气候的冷期迭次出现的极冷期,叫做大冰期,或者大冰河时代。在两个大间冰期之间的气候时期,叫大间冰期。

迄今为止,地球上的气候变化,至少经历过三次大冰期和两次大间冰期。三次大冰河期分别是:震旦纪大冰河期,石炭纪一二叠纪大冰河期和第四纪大冰河期。两次大间冰期分别是:寒武纪一泥盆纪大间冰期和三叠纪-第三纪大间冰期。

大冰河期气候的持续时间大约为数千万年,而大间冰期气候持续时间约为2-3亿年。

4.2. 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42-43]

在现代地球学上,根据时间持续长度,地球气候变化的过程,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它们分别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以及近代的的气候变化。

4.2.1.地质时期的气候

(1)什么是地质时期的气候?

地质时期的气候,又称为古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的气候。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根据动植物化石、地层沉积物以及冰川遗迹等间接材料来进行推断的气候变化的状况。例如,岩盐和石膏沉积表明当时是干燥气候;有煤的存在可以推知当时是湿润气候。通过地层沉积物的分析,可以了解当时海水进退的情况。通过地层中植物孢子和花粉的分析,可以了解植物群落的演变过程,并以此为据,推断气候的变迁。

(2)地质时期的气候特点

地质时期,地球表面历经了三次大冰期: (1)震旦纪大冰期,(2)石炭-二叠纪大冰期,(3)第四纪大冰期。两次大间冰期:(1)寒武纪一泥盆纪大间冰期和(2)三叠纪-第三纪大间冰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 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一是以湿润期为主。

表1. 地质年代表

距今时间

(百万年)

生物进化事件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2.58

哺乳动物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新近纪

23.0

古近纪

66.0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恐龙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侏罗纪

201

三叠纪

252

古生代

二叠纪

299

两栖动物时代

蕨类植物时代

石炭纪

359

泥盆纪

419

鱼类时代

志留纪

444

藻类时代

奥陶纪

485

无脊椎动物时代

寒武纪

541

元古宙

震旦纪

2500

细菌时代

太古-冥古宙

4600

生命形成时期

4.2.2. 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historical climate),通常是指自人类文明出现以后到尚无仪器观测资料之前一段时期的气候。

根据历史资料研究表明,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可分为下述多个时期:(1)大西洋期(公元前4050~公元前2650),亦称气候适宜期, (2)亚北方早期(公元前2650~公元前2050),气候寒冷,(3)亚北方中期(公元前2050~公元前1500,气候温暖,(4)亚北方晚期(公元前1500~公元前750,气候寒冷,(5)希腊时代(公元前750~公元前150),气候温暖,(6)罗马时代(公元前150~公元350),气候凉爽,(7)罗马时代后期(公元350~公元700),气候温暖。(8)8世纪(公元600~公元800),气候寒冷期,(9)气候最适宜期(公元800~公元1200),(10)中世纪寒冷期(公元1200~公元1450),(11)中世纪温暖期(公元1450~公元1550),(12)小冰期(公元1550~公元1890)。

研究证明,让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同样遵循冷暖交替变化的基本规律。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没有发生过持续不断的年暖,也没有发生过持续变冷的现象。

4.2.3.现代的地球气候变化

近百余年的气候,一般有气象观测资料,称现代气候。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直到今天的200多年期间的气候变化,我们称之为近代或者现代的气候变化。近代的气候也同样经历过多次的冷热交替变化。其间,从19世纪末期开始,直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 是世界性气候增暖时期。增暖的趋势在20世纪40年代达到顶峰,其间平均气温大约升高了0.7℃。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气候明显变冷。平均气温下降了0.4℃。20世纪90年始,气温又开始缓慢升高,气候变暖,直到今天。

4.2.4.当代地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背景

根据冰河期气候的定义,在冰河期里,地球陆地上一定有许多永久性冰川或冰盖存在。目前,地球的陆地冰盖还有约1582万平方千米,其中南极陆地冰盖约有1398万平方公里,北极的格陵兰陆地冰盖约有184万平方公里。因此可以断定,目前的地球气候仍然是处于冰河期。

另外,在地球历史上,大冰期持续的时间一般为数千万年,据此推定,起始于200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大冰河期气候,还远远没有结束。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今天的人类以及地球上的其他一切生物,都还是生活在第四纪大冰川期的寒冷气候环境里。寒冷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而温暖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假如地球上的气候真的变得越来越暖,那么对于我们所有人类来说,无疑那将是一种福音!!

4.2.5. 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气候,不会持续不断的变暖,也不会持续不断的变冷。周期性变化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之后,气候学家终于发现陆地上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有着无可争辩的联系。 最新的研究结果辨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3亿年、10万年、4万年、2万年、1500-1800年、200年和60年周期波动。 气候周期性变化同时受到地球外部和本身的因素影响。

4.2 地球气候的地理分规律,成因及特征 [44]

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气候是复杂的。在同一时间里,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可能会变冷,而另外一些地方可能会变暖。但是,地球上各地的气候,不会同时变冷,也不会同时变暖。根据地理位置的分布,地球上气候可以分为十二种类型。

4.2.1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4.2.2.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4.2.3.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2.4.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4.2.5. 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4.2.6. 带季风气候和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2.7.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4.2.8.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4.2.9.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4.2.1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 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成因:纬度高。

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4.2.11. 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成因:纬度高。

特点:全年皆冬,严寒少雨。

4.2.12. 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规律: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

成因:海拔高。

特点:气温要低于通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5. 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43]

现代气候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太阳活动的影响,(2)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影响,(3)地球轨道参数的影响,(4)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5)大气下垫面的影响。

5.1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5.1.1. 什么是太阳活动?

在太阳及其大气层里发生的一切事件或者自然现象,称为太阳活动,其中主要包括: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等。它们是由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所产生的。这种电磁波变化过程时强时弱。它们平均变化周期为11年。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活动称为“太阳扰动”。处于扰动期的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大的电磁波辐射射,同时引起地球上的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5.1.2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太阳产生的电磁波辐射是地球上气候变化的最基本的动力来源。太阳的电磁波辐射的变化,是地球气候变化的最基本原因。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地球上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数目的周期变化密切相关。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都有密切的相关性。另外,地球上亚寒带有许多树龄很高的树木,它们的年轮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的相关性,极为密切。此外,从统计资料显示,凡是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的反常气候出现的机率就明显地增加。相反,在黑子活动的低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相对平稳。

图 1.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火球

Figure 1. The Sun is a hot fireball

Source: /d/file/gt/2023-06/wlshdeenlvf 地球公转和自转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在宇宙里,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万事万物都在一刻不停地运动。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所有的静止物体,其实都不是绝静止的,而是相对静止的。因为它们所在的地球,一直在不停地运动。

5.2.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在太阳系里,地球像其他星球一样,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转,同时也在自转。公转和自转转,是地球在宇宙间,在太阳系中的主要运动方式。

(一)地球的自转

像其他星体一样,除了围绕太阳公转以外,地球还可以围绕地轴转动。这种围绕地轴的转动被称为地球的自转。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

(1)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现逆时针方向运的运动。从南极上空俯视:它呈现顺时针方向运动。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2)自转的速度

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度/秒。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465米/秒。

(3)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地球的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由此推算,4亿年前,地球自转一周只需要22小时。

图 2. 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在太阳系里,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称为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轨道的周长为94000万公里。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我们称之为一年。一年的时间,约365.25天。

地球的轨道是一个近似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运行到“近日点”。这个近日点,距离太阳1.47亿千米。地球在近日点的运行速度会比较块。7月初,地球运行到“远日点”。在远日点,地球距离太阳1.52亿千米。在远日点,地球运行速度会比较慢。

实际上,地球的公转轨道可以在圆形和椭圆形两种状态下缓慢地相互转变,这个转变周期大约为10万年。

图 3. 地球的公转

Figure 1.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Source: /d/file/gt/2023-06/qhkogwspltm 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绕自转轴的旋转称为“地球自转”。自转轴比较稳定地指向北天极,自转一周约23小时56分,称为一个恒星日。由于潮汐摩擦,地球在100年内自转大约减慢2毫秒。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的。天体的东升西落和地球的昼夜更替现象就是这种自转产生的结果。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影响一天的气温变化。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上产生黑夜和白昼交替变化的主要原因。

5.2.3. 地球公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也会影响到地球接受的太阳热辐射能量的多少, 影响到地球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太阳的直射点随着地球的公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表面接受到的热量也随着地球公转而不同。因此形成了地球上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特别是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造成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时刻都在在改变,导致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时刻都在变化。

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是地球气候,能在一年里有四季冷热变化的主要原因。

5.2.4. 黄赤交角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什么是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赤交角约为23°26'。

(二)黄赤交角对气候的影响

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它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进行周期性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导致各地获得太阳能量的差异,于是形成一年四季气候的更替。

假如黄赤夹角为0度,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北半球纬度比较高的地方会因为热量不足而无法成熟,农作物耕种界线会往南移

图 4.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

5.3. 地球运动轨道参数对气候的影响

前南斯拉夫气象学家米兰科维奇认为地球气候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球偏心率、地轴倾斜度和岁差等因素的影响。简单来说,在公转和自转的过程中,地球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仍然处在变化当中。地球的运动轨道只要有轻微的变化,就会影响到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的数量。虽然对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影响不大,但对不同地区和季节来说,接受的辐射能量却可能有很大影响。影响到气候变化的地球运动轨道参数主要有3种:(1)地轴倾,(2) 地轴的进动,(3)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

这3种轨道参数的变化结合起来形成了米兰科维奇循环,它是地球产生冰河时期和间冰时期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撒哈拉沙漠变迁和地层变迁的主要原因。

  米兰科维奇表示,当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的垂直线的夹角变小的时候,且北半球夏季地球处于远日点的时候,地球的冰期气候就会降临。由于冰盖的增加,对阳光的反射率加大,造成气温进一步降低。

5.3.1. 地轴的倾斜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自转轴(地轴)偏离其公转轴的现象,称为地轴的倾斜。地轴与公转轴的夹角,称为地轴的倾斜度。地轴的平均倾斜度是23.5度,其变化范围为21.5-24.5°,周期约4万年。

此外,地轴倾斜的角度也在变,地轴角度大小的变化周期大概4万年,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也会变,这也会影响到地球的气候。

由于地轴的倾斜度的不同,导致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地轴倾斜度大,意味着高纬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多。

地球自转轴(地轴)的倾斜是导致地球气候的季节性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图 5. .地轴的倾斜

Figure 2. Tilt of the earth axis

Source:/d/file/gt/2023-06/e11hg1s4sxb 地轴进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地轴进动是指地轴绕黄轴的圆锥形运动,或者,南北天极在天球上的移动,它是地轴在宇宙空间的一种运动形式。地轴进动的周期为26000年。

地球的地轴不仅会在角度大小上发生变化,其本身的指向也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变化着,正如一个晃晃悠悠甩动头部的陀螺一般,地轴在摇摆中完成一个周期大概需要25800年。

图 6 . 地轴的进动

5.3.3. 地轴章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月球引力的影响,导致地轴在进动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周期为18.6年的短周期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章动。周期为18.6年。

图 7. 地轴的进动和章动

Figure 7. Precession and nutation of the earth axis

Source:/d/file/gt/2023-06/oczh0u4z3s0 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的影响

地球轨道偏心率对气候的影响很小。但是偏心率的变化也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地球轨道偏心率变化范围是0.017-0.067,目前为0.017,变化周期为十万年。偏心率变化影响地球轨道的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距离,影响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偏心率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对应地球上的冰河期和间冰期。

5.3.4. 岁差对气候的影响

岁差也叫年差,是指回归年与恒星年的时间长度差。一个回归年的时间长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一个恒星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6小时9分10秒。

一个岁差 = 365日6小时9分10秒 - 365天5小时48分46秒 = 20 分 20.45 秒

岁差又叫春分点的进动 ( precession of spring equinox)。春分点的进动导致了一年四季的季节性气候变化。由岁差异引起的气候的变化周期约为25,800年。

5.4.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4.1. 什么是大气环流?

地球上空的大气团在广阔的空间里,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运动过程,叫做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5.4.2.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估算,赤道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两极地区的2.4倍。由于赤道地区热空气上升,两极高空冷空气下降,致使赤道高空气流流向两极,而两极地区低空的冷空气流向赤道。 由此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分别各自形成了 一个南北方向的环流圈。但是,由于地球转动偏向力,也就是克里奥莱力度作用,这两个环流圈,分别被分成了三个亚流圈。接近极地的两个亚流圈的界面的气流是上升的;接近赤道的两个亚流圈界面的气流是下沉的。赤道地区气流上升,极地气流下沉。气流上升,气温降低,发生降雨;气流下沉,气温上升,导致气候干燥。,

图 8. 大气环流

Figure 8. Atmospheri circulation on the Earth

5.5. 下垫面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5.1. 什么是下垫面?

大气层下界与固态地面和液态水面的分界面,被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简称下垫面。根据下垫面的性质和特征,下垫面可以分为:森林,草地,草原,草场,牧场;农场,农田,种植园;江河湖海,湿地;荒山,丘陵, 沙漠,戈壁滩等。

5.5.2. 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下垫面对温度的影响,另一个是下垫面对降水的影响。温度和降水都是气候要素。下垫面的性质和变化,都可能影响到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影响到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下垫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汽资源,也是低层大气运动的边界面。

6.人类活动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6.1. 专家们对气候变化原因的争议

迄今为止,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专家么对此似乎没有异议。然而,对于人类活动是否是导致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他们却有分歧。

一些专家们认为,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成为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候变化,特别是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成为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一些专家们认为,自然因素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不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很小的;人类活动不足以撼动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6.2. 对地球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的人类活动

一些专家们认为,对地球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1)砍伐森林,(2)过度放牧,(3)垦荒造田,(4)围湖造田,(5)填海造地,(6)修建房屋,(7)修建道路等。

5.6.3. 对地球气候变化产生正面影响的人类活动

一些专家们认为,对地球气候变化产生正面影响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1)植树造林,(2)退耕还林,(3)修建水库,(4)人工降雨,(5)保护湿地。(6)节约资源,(7 )废物利用,

6.4. 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区域性小气候现象。热岛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另一种叫做非城市热岛效应。后者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Heat island effec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海洋热岛效应等。热岛效应导致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变暖。

6.6. 阳伞效应

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增加,大气反照率增大,地球和大气接受的太阳热辐射能减少,导致气温下降。这种现象,称为阳伞效应。阳伞效应导致地球气候变冷。

6.7. 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一)什么是温室气体

能够吸收地球发射的长波热辐射能,导致大气气温升高的一类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主要包括: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烃等。

(二)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地表发出的长波热辐射,导致大气气温升高,气候变暖的物理现象。温室气体和温氏效应,是气候变暖论的理论基础。

但是,IPCC 提出的地球气候变暖论,既不是现代气候学的基本理论,也不是科学家们的共识,而是气候变暖论者的一家之言。

7. 为什么说全球变暖是一场骗局

为什么说全球变暖是一场骗局 ?我们研究发现:气候变暖论者,(1)忘却了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2)忽略了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3)错解了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因;(4)过分地夸大了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7.1. 忘却了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冷暖交替,气温波动,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不会持续不断地变暖,也不会持续不断地变冷。地球气候变暖论,忘却了地球气候变化的这个基本规律。

7.2. 忽略了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

世界各地的气候,一些地方可能会变暖,而另外些地方可能会变冷;但是不可能同时变暖,也不可能同时变冷。I地球气候变暖论,忽略了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

7.3. 错解了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现代气候学理论研究证明,自然因素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不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不足以撼动地球变化的基本规律。

气候变暖论者说,人为因素已经成为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温室气体排放,是地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则是地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I气候变暖论,误解了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7.4. 过分地夸大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IPCC在2021年提出的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使世界面临毁灭性的边缘。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自然灾害, 或者人类活动,能够使世界面临毁灭性的边缘,能够使人类遭遇灭顶之灾。IPCC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后果的预测,堪比某种宗教对于世界末日的预言。IPCC 过分夸大了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结论和建议

(1) 迄今为止,地球上的气候,自始至终都在不停地变化。冷暖交替,气温波动,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气候变暖论者忘却了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2)事实表明,世界各地的气候,一些地方可能会变暖,而另外些地方可能会变冷;但是不可能同时变暖,也不可能同时变冷。气候变暖论者忽略了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

(3)现代气候学研究证明,自然因素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人为因素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论者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暖的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它们 错解了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4)气候变暖论者提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使世界面临毁灭性的边缘。人类将会遭遇灭顶之灾。气候变暖论者过分夸大了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气候变暖论者对于地球气候变化后果的预测,堪比某些宗教对于世界末日的预测。

(5)建议各国政府领导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要仅仅听信气候辩论者的一家之言;同时还要耐心地听听反对者的声音。

致 谢

王文兴院士、任阵海院士和苏福庆教授,在作者撰写论文过程里,始终不渝地给予热情支持和鼓励,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作者受益良多。另外,还有冯丽华高级工程师,帮助资料查新。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IPCC. 1990. Climate change. First Scientific Assessment Report[R]. Editors:J. T. Houghton, O. J. Jenkings, and J. J. Ephraum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IPCC.1992. Climate change. First Scientific Assessment Report Complement[R]. Editors:J. T. Houghton, O. J. Jenkings, and J. J. Ephraum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IPCC.1995.Climate change. Second Scientific Assessment Report[R] Editors:J.T.Houghton et a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IPCC. 2001. Climate change.Third Scientific Assessment Report[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IPCC. 2007.Climate change. Fourth Scientific Assessment Report[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IPCC. Climate change. Fifth Scientific Assessment Report[R]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Working group I,2013/09. Influence,suit and vulnerability , Working group II,the 2014/03. Slow climate change, Working group III,2014/04.

[7] IPCC. 2021. Climate chang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R].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the Working group I, 2021.

[8] 秦大河. 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变暖主因[R]. 中国科协年会,武汉:2007年 9月8日至14日.

[9] 秦大河. 气候变化是不争事实,西南干旱可能持续.[N]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_格力特约报道,2010年03月06日.

[10] 秦大河. 全球变暖是不争的科学事实 不存在伪命题[R]. 举世网:报道,2016-03-07.

[11] 林而达,气候变化与人类[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12] 丁一汇,气候变暖不可逆转[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05,07

[13] 丁一汇. 全球气候变暖并没有进入停滞期[J]. 中国气象报社, 2012/02/08,

[14] 王绍武,罗勇,赵宗慈等.全球变暖的科学[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

[15] 吴兌,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

[16] 张坤民. 低碳经济论[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17] 张坤民. 低碳发展论[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18] 张坤民. 低碳创新论[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19] Idso. C. D., Carter R. M. , Singer S. F., 2015. Why Scientists Disagree about Global Warming. The NIPCC Report on scientific Consensus. The Heartland Institute, Illinois, USA.

[20] 郭远珍,彭密军. 二氧化碳与气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194-202.

[21] [美] 辛格,S. 弗雷德, 丹尼斯 T. 艾沃利.全球气候变暖 --- 毫无来由的恐慌[M]. 林文鹏 等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26-29

[22] [美] 辛格 S. 弗雷德,罗伯特 M. 卡特, 崔伟宏. 气候变化:一个不可阻挡的自然趋势[J]. 前沿科学, 2016, 10(2): 33-43.

[23 ]张 浩.访俄罗斯天文学家,阿卜杜萨马托夫[N]. 科技日报. 2010年1月2日.资料来源:

/d/file/gt/2023-06/5gmxszyifzx.shtml [日本] 丸山茂德.二氧化碳并非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J]. 选择. 2008:(2).(日语)

[25] 王明星.全球气候变化:我们究竟知道多少?[N]. 中国科学报,1998年1月19日,第3版

[26] 丁仲礼.气候变化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R]. 2010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校友在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的讲演。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整理人:覃亚琦, 朱海洋. 2011-04-10 解放网-解放日报. 资料来源:http://www365/bsjhcdjy/201104/t20110410_3006018.htm;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http://www.zju.edu/lecture.php?id=31705

[27] 江晓原.科学与政治:“全球变暖”真意及其复杂性[J]. 科学与社会.2013,3(2):38-44

[28] 杨新兴. 气候变暖论的误区[J] .前沿科学,2010, 4(4):31-34.

[29] 杨新兴. 大气温室效应是伪命题[J]. 前沿科学,2017,11(1):22-32.

[30] 杨新兴. 二氧化碳不是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J]. 前沿科学,2016,10(1)):29-39.

[31] Yang Xinxing. Carbon Dioxide Is not the Chief Culprit of Global Warm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olicy. Vol 7, No. 4, 2019,pp.99-108

[32] 杨新兴. 地球气候变化及其主要原因[J]. 前沿科学,2017,11(3)):10-17.

[33] 杨新兴.“厄尔尼诺”及其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J], 前沿科学,2017,11(2)):125-31.

[34] 杨新兴. 低碳经济的理论依据不足[J]. 前沿科学,2011,5(3)):10-21.

[35] 今评员. 一个方便的谎言 – 人造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DB/OL]. 资料来源:http://biaochiwang/blog/archives/534

[36] 左青峰. 为什么说“全球气候变暖”是绝对的伪命题 [DB/OL].资料来源:

/d/file/gt/2023-06/kdidzehrqfa 周少祥.再谈全球气候变暖论是一个错误的理论导致的错误理论[DB/OL]. 2012. 资料来源:https://wapnet/blog-38693-840826.html

[38] 张武昌.从“全球变暖”到“全球变冷”:谁在忽悠地球[DB/OL].2019,资料来源:http://bbs.tianya/post-funinfo-7874103-1.shtml 

[39] 杨学祥.气象悖论:全球变冷就是全球变暖[DB/OL].资料来源:

http://wapnet/blog.2277-281977.html?Mobile=1

http://gd.sina/news/2009/12/28/769214.html

[40] 王俊鹏. 针对全球变暖学说的反驳,2021,11,28. 资料来源:

/d/file/gt/2023-06/v11ofhug2mx 郎咸平. 极寒天气揭穿西方气候变暖谎言[DB/OL],2022,2,19. 资料来源:

/d/file/gt/2023-06/t3cwrsdfmdo 国家科委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专家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策研究[R].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司:研究报告.北京,1990:86-87.

[43] 潘守文.现代气候学原理[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746;774-784.

[44] 世界气候的地理分布规律,成因及特征.

资料来源:/d/file/gt/2023-06/aazrqs0tuxb - ),男, 汉族。河北省任县岭南村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候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大气环境污染,大气物理, 地球气候变化。

Emeil: yangxinxing0343@126;

yangxinxing0343@163;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