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八字硬克爷爷(孩子八字硬克父母是真的吗)

痴人痴梦 2023-12-14 22:04:26 互联网

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老年丧孙,大爷的命是不是够硬?

今天中午回老家的路上碰到一位好长没见的邻居大爷,感觉比以前老了许多,也没有往年的那种精神头了,以前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位精神气很足的小老头,没想到再次碰到变化这么大,穿得也没那么利索了,眼睛里好像也没有了光,也许这两年和他家里发生的许多事情有关系吧。

家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聊家常的时候一般这位大爷都会成为他们的焦点对象,因为这位大爷不“简单”,因为好多老人都说他命硬克亲人,大爷这一辈子所受的打击,我感觉都全部占全了,年幼的时候母亲去世,后来娶了媳妇生下第三个孩子还没满月,媳妇因病也去世了,因为孩子太小,日子还得过下去,也为了能够继续生活又续了二房,原本以为以后的日子虽然苦了些,但是有媳妇有孩子就有奔头,只要自己认干,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

就这样搭伙又过了好多年,三个孩子也都开始成家立业了,本以为这辈子他的任务也已经完成,老两口可以安享晚年,没想到他的小儿子再结婚没几年,因为一次事故也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小孙子,儿媳妇因为太年轻就失去了丈夫,不想就这样守寡过一辈子把小孙子丢给大爷老两口也改嫁走了,从此也没了消息,好不容易把这个小孙子也拉扯到成年,没想到小孙子也不争气整天在社会上混,学也没上好,也没找到好工作,这辈子也没指望小孙子有多出息,打算给他成个家也算有交待了,没想到前两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回老家听老人们说也去世了,你们说这位大爷的命是不是够硬的。

老人们都说他这是生辰八字不好,专克亲人,在经历了这些种种打击,大爷越发的变得沉默寡言,也很少与外人说话,自从去年这个后老伴去世以后更是很少出门,经常一个人在家,也许他自己也觉得自己的硬太克: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老年丧孙。如果这样的事情不是发生在我的身边,我也觉得太离谱了。

一辈子也就这几件人生大事全都让他给碰上了,也许你们会说这位老人的命也太毒了吧,这辈子别人没经历的他都经历了,他的内心得有多强大才能挺过来,我觉得这不是强不强大的事,谁摊上也没办法,命硬只是相对我们外人来说他命硬,对于他只能面对,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大爷这辈子不知道是应该说命苦,还是命硬,一辈子风风雨雨都过来了,原本以为老了老了可以儿孙满堂,以享晚年的老有所依,到最后却留下自己在风烛残年中孤独终老。

@静知冷暖

算命的说她命硬克亲,村里大旱怪她惹怒龙王,18岁时,她飞出山村

36民间故事:算命的说她命硬克亲,村里大旱怪她惹怒龙王,18岁时,她飞出小山村

文/郝丽君(原创作者郝丽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书名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小翠出生时,家里已经有两个哥哥。家人重男轻女,自然不喜。

小翠爹为人老实,家中兄弟单薄,常常受到村里恶霸的欺负,每次被人打骂,都只能忍气吞声。

虽然小翠爹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他却想像村里的恶霸一样让儿子拥有弟兄七个。并暗暗发誓,不生下七个儿子决不罢休。

小翠娘心里想要一个闺女,但是碍于丈夫的喜好,又不好强留下女儿这个赔钱货。

小翠娘心生一计,请来了算命先生,想让算命先生替自己暗中使力,当着家人的面,给小翠算出个好前程。没准儿丈夫一喜,就留下了小翠。

小翠娘事先给了算命的半仙一些钱财,不料算命的不讲信用,竟然当众称,小翠命硬克亲人,还克天克地克父母。

在场的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小翠的大姑二姑三姑大舅二舅三舅,都吓得面无人色。众人没有吃饭就溜之大吉,每个人看小翠娘怀里的孩子,都是一副避之千里的恐惧神色。

只有小翠奶奶,岁数大了点,神色淡然,莫不是不怕小翠克她?小翠娘心存疑惑,怀疑婆婆买通了半仙儿,却苦无证据。最后还是被公公婆婆和丈夫逼着,含泪将小翠送与他人。

小翠娘永远都忘不了将小翠递给陌生人时,三个月的小翠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这哭声伴随了她很多年,常常在她的梦里萦绕,令她心如刀割。

小翠从此到了另一户人家生活,名字倒是没改,因为农村人没什么文化,不会刻意找先生给将来注定要嫁入他人家的女娃娃起什么金贵名字。

小翠从此改姓石,上有三个哥哥。五岁起,小翠就开始帮养父母干活,喂鸡喂鸭喂猪,洗碗刷锅拔草样样不少。

寒冬时节,小翠的小手在冰冷的水里洗衣,双手冻得像胡萝卜一样,肿胀疼痛,龟裂冻疮,令她苦不堪言。

随着小翠的成长,她被养父母安排的家务活也越来越多,无人问过她手上冻疮是否疼痛。

有一天,小翠下地刨白菜,邻居刘大娘看到十八岁的小翠双手烂的不成样子,心疼的直掉眼泪。

刘大娘抚摸着小翠的手说:“闺女,我小时候也是被亲娘卖出去的……”

说罢,刘大娘又摸了摸小翠单薄的棉袄,沉重的叹气道:“亲娘谁舍得让孩子穿这么薄的衣服?看看你的三个哥哥,哪个不比你穿的厚?”。

生平第一次有人关心自己的手,生平第一次有人问自己的冷暖,小翠不禁泪如雨下。

刘大娘又从怀里摸出一张纸片,上面写有她儿子刘义的电话。刘义比小翠大两岁,现在常年在外地打工。

刘大娘说:“你要是愿意出去打工,离开你那个家的话,可以给刘义打个电话。”

说罢,刘大娘叹息而去。

这天晚饭后,小翠感冒发烧,没有洗碗刷锅就躺在了床上。

养母大发雷霆,手执树枝冲进屋来,冲着小翠就打。小翠捂头躲藏,仍然被追着不放。

小翠哭叫着跑出家门,一路跑进了刘大娘的家中。这夜,刘大娘为小翠的冻手抹上了一层药。两个同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人,在灯光下抱头痛哭。

次日,天未亮,小翠就悄然从刘大娘家中走出,到县城乘火车去了外地,和刘义在一个厂子打工。

这一天,小翠刚满十八岁。

她身在异乡,虽然只认识一个同乡刘义,却仿佛是飞出鸟笼的小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再说小翠的养父母一家,自从那晚养母嫌弃小翠偷懒不洗碗,将她打跑后,就失去了小翠的音信。他们跑到小翠亲生父母家找人,被对方骂了出去。

不久,小翠的大哥因为失手打死人入狱。二哥因为酒后伤人,被通缉逃逸在外。三哥因成性,将小翠养父母的钱财偷去赌光,又卖了所有家具。如今是家徒四壁。

小翠的亲生父母得知养父母一家的境遇后,暗暗庆幸将小翠这个克天克地克父母亲人的丧门星送了人,才一家人幸免于难。

小翠的养父母又从邻居口中得知小翠克亲后,将三个儿子的不幸通通归罪于小翠,老两口每天在家里大骂小翠,发誓以后再也不许小翠踏进家门半步。

村民们听到骂声,方知小翠命硬克人,都教育孩子,以后见到小翠回村,千万离她远点,一定不能同她说话。

孩子们都谨记父母的教诲,发誓永远不会靠近命硬克人的小翠,见了就跑,就打。

小翠也从刘大娘口中得知村民们对她的提防和恐怖。

这年,全村大旱,算卦的半仙指出,灾情源于村里的一个不祥人。人们马上联想到了小翠。

所有吃不饱的村民,都在心里对小翠充满仇恨。刘大娘告诫远在外地的小翠,千万不要回村。

此后,小翠和刘义在外地结婚安家,又将刘大娘接走,他们再也没有回过那个打算将小翠捉住祭神平息龙王爷怒气的愚昧干旱的村庄。

二人结婚一年后,生下一对龙凤胎,一家人喜不自胜。

封建迷信多可怕?端午生子,惨遭父母抛弃杀害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01、端午节

端午节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其中端午节的名字最多,足足有20多种不同叫法,又称端阳节、正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医节、草药节、夏节、龙节、艾节等等。

端午的本义是中正,这天午时是为正中之正。

按中国传统文化,这天阳气最盛,天下万物气处于最鼎盛状态。

端午节

因此在古代人看来这天是一年最不好的一天,端午节所有活动最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祛病防疫、辟邪除灾。

而且,民间还出现了很多陋俗,比如民间百姓非常讨厌端午节出生的孩子。

在这天出生的孩子,一般都会被抛弃。

02、恶月恶日

古代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落后。

端午节之后,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蚊虫滋生,瘟病横行,给广大老百姓带来灾难。

因此,五月初五被古人视为恶月恶日,特别讨厌这个日子。

古代端午节出现很多陋俗。

比如,古代人认为,在农历五月盖房子,就会成为一个秃头。

“五月盖屋,令人头秃。”——《风俗通义》

在五月初五上任当官,以后永远都不会再有升官的机会。

“俗云五月五日到官,至免不迁。”——《风俗通义》

出嫁的女子这天要回娘家,避免给夫家带来灾难。

南宋 佚名 百子嬉春图 藏于故宫博物院

也正因为端午阳气太盛,古人认为这天出生的孩子,命太硬,会克父克母,就算父母没事,长大后也会害自己。

“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论衡》

“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俗谚举五日子,长及户则自害,不则害其父母。”——《西京杂记》

因此,古代一旦有孩子在端午节这天出生,要么被直接抛弃,要么就会被父母直接杀死。

于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月不举子”现象。

所谓不举子,意思就是,孩子出生后不养育,把婴儿溺死或扔掉。

北宋 苏汉臣 重午戏婴图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太平御览》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晋朝有个叫胡广的人,他出生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日。

他的父母非常讨厌他,就把他装在一大坛子里,扔江里,顺流而下,任其自生自灭。

好在胡广命不该绝,正好有个姓胡的老头看见了这个坛子,就收养了他。

胡老头含辛茹苦,将其抚养成人,胡广也跟着他姓,改姓胡(胡广本姓黄)。

最终,胡广长大成人后,成为一代名臣,青史留名。

“胡广本姓黄,五月生,父母恶之,乃置之瓮,投于江。胡翁见瓮流下,闻有小儿啼声,往取,因长养之,以为子。遂七登三司,流誉当世。”——《太平御览》

实际上,像胡广这样的孩子,古代还有很多,他们大多都被父母直接抛弃或杀害了。

北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但是,也有一些历史名人,侥幸逃过一劫。

03、端午出生的名人

比如,金国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诗人,叫田特秀。

贞元三年(1155年)五月初五日午时,田特秀出生于河北易县。

巧合的是,田特秀在家里排行第五,他家居住的街道名半十,他爹娘就给他起名五儿。

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年),田特秀参加了科举考试。

他在乡试、府试、省试、殿试中通通排名第五。

大安元年(1209年)八月十五日,田特秀在自己家里的忧午轩病逝。

田特秀一辈子都和五特别有缘,出生于端午节,死于中秋节。

而据清代学者陆以湉在他的《冷庐杂识》曾记载道:

“五月五日生俗忌,五月五日生,然史书所载,如孟尝君、胡广、张桓侯飞、王凤、王镇恶、齐后主、齐南阳王绰、崔信明、宋徽宗、翁应龙、纪迈、辽懿德皇后、赵元昊等,其遭遇不同。“

《冷庐杂识》记载五月初五出生的历史名人有,孟尝君田文、西汉末期权臣王凤(西汉太后王政君之兄,王莽伯父)、蜀汉五虎将之一的张飞、南北朝刘宋名将王镇恶(前秦宰相王猛之孙)、北齐南阳王高绰(北齐第四位皇帝武成帝高湛庶长子)、高纬(高湛嫡长子,北齐末代皇帝,与高绰同天出生)、唐朝诗人崔信明、西夏开国之君李元昊等人。

婴戏图 南宋

在这些人当中,最神的是南阳王高绰。

高绰这人生性残暴,继承了北齐皇室高家的狂暴基因,视人命如草芥。

这哥们屡任要职,曾担任担任司徒、定州刺史、冀州刺史、齐州刺史,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只是他的常规操作。

令人发指的是,他最喜欢放出恶狗,将人活活咬死,尤其是小孩,咬得越厉害,他笑得越开心,哭得越凄厉,他越兴奋。

武平五年(574年),高绰被同父异母的弟弟高纬杀害。

据《北齐书》记载,高绰死后,过了400多天才被下葬。

结果,下葬的时候,身体毛发,和生前差不多一样,根本就没有腐烂。

“绰字仁通,武成长子也,以五月五日辰时生…… 经四百余日,乃大殓,颜色毛发皆如生,俗云:五月五日生者脑不坏。 ”——《北齐书·南阳王绰传》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04、宋徽宗并不是在端午节出生

不过,《冷庐杂识》记载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宋徽宗赵佶并不是出生在五月初五!

其实,在陆以湉之前,确实有很多文献记载宋徽宗出生于五月初五。

宋徽宗画像复原图

比如,金国著名诗人元好问(1190年-1257年),他在《中州集》记载道:

“汴梁故老云,徽宗本以五月五日生,以俗忌,移之十月十日,故此诗有重十之句。”

元好问的意思是说,他曾听开封的老人说,宋徽宗生日本来是五月初五日,因为日子不好,所以改为十月初十日。

元好问编纂的《中州集》始编于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金国天兴二年)距离北宋灭亡时已经相隔106年,可信度并不高。

而在元好问之后,南宋历史学家周密(1232年-1298年)在他的《癸辛杂识后集》也记载道:

“徽宗亦以五月五日生,以俗忌改作十月十日为天宁节。”

同时他在自己另外一本书中《齐东野语》称:

童贯及徽宗本以五月五日生,以俗忌移之十月十日,皆可以补史阙。

周密的意思是说,宋徽宗和大太监童贯都出生在五月初五日。

而他们君臣俩就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从而说明五月初五出生的人会给国家带来大灾难,甚至是亡国之危。

因此,自元好问、周密之后,宋徽宗出生于五月初五的说法不胫而走。

明朝学者谢肇淛、郎锳,清朝学者赵翼、史梦兰、陆以湉,以及学者丁传靖等人都持此说。

宋徽宗画像

实际上,《宋史·徽宗本纪》明确记载: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神宗第十一子也,母曰钦慈皇后陈氏。元丰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

《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记载:

元丰五年秋七月……甲申,皇第九子生……九月乙巳……母淮陽郡君郭氏生……冬十月丁巳,皇第十一子生。

也就是说宋神宗在元丰五年(1082年),有三个儿子出生,分别是皇九子赵佖、皇十子赵伟、皇十一子赵佶。

其中赵佖出生于七月初四,赵伟出生于九月二十六,赵佶出生于十月初十。

如果宋徽宗出生于五月初五,那他就不是排行十一,而是排行第九。

而且据《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驾崩。

由于宋哲宗没有儿子,当时就要从他的弟弟中选一个人当皇帝,这就叫兄终弟及。

宰相章惇主张按长幼有序来排,应该立申王赵佖,而不是端王赵佶。

也就是说,赵佖比赵佶大。

因此,宋徽宗不可能出生在五月初五!

宋徽宗《听琴图》 局部

北宋灭亡,确实和宋徽宗有着极大的关系,但和端午节没有任何关系。

古代一些历史学家将北宋灭亡归咎于“出生于端午节的宋徽宗”是完全错误、片面的看法!

结语、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出生在五月初五的孩子不吉利,完全就是古人的迷信。

五月初五出生的人,有齐后主高纬和宋徽宗赵佶这样的昏君,还有像李元昊这样的开国之君,也有像张飞、王镇恶这样的猛将。

任何人都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就判定吉利与否。

五月初五出生的人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可惜,由于中国古代科技不发达,有太多出生在五月或端午节的孩子无辜遇害,酿成人间惨剧。

封建迷信,真是害死人!

国学大师南怀瑾:脾气越倔强、越硬的人,命运多半越悲惨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脾气倔强、越硬的人,记住命一定悲惨”。

先生为何如此说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脾气倔强、越硬的人往往拥有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特殊性格,通称“强势人群”。

在心理学的血液气质理论(Blood temperament theory)中

脾气倔强、越硬的人往往被归类为“胆汁质(choleric temperament)”。

根据古希腊医学的四液说(也称“医学气质说”),人体包含四种基本体液:

黄胆汁血液黑胆汁粘液

这四种体液在适当平衡时能维持身体健康,并对个体性格产生影响。

胆汁气质是由黄胆汁过于占优导致的人格特质,即具有决断力、自信心和判断力强。

但同时也可能表现出固执己见、高傲和缺乏耐性等负面特质。

因此,脾气倔强、越硬的人往往会被归类为胆汁质。

他们通常以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决心达成目标。

但如果不能控制这种自我意识,强势的个性特质可能会在生活和工作中变成消极因素,降低生活质量。

南怀瑾先生所说“记住命一定悲惨”,实则是表达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心理学的省思。

人类社会是包容众多个体存在的庞大系统,每个人都需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并与他人协调合作。

对于拥有较强自我意识、不喜欢退让的人来说,往往会出现难以与他人协调合作的情况。

这是因为此类人认为自己比他人更聪明、更能力强,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并妄自尊大。

这样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如何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同时,社会现实又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每个人都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使之改进。

但是,对于强势群体来说,却更容易判断自己的缺点是由于外部环境或他人的错而导致。

往往难以自省和找到自己问题的根源,反而变成一种执拗和偏执。

这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自利性偏差。

自利性偏差 (Self-Serving Bias)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指人们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和内在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和他人责任。

以此来维持自尊心和自我形象。

这种偏差经常出现在个体评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能力、成就等方面,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决策和交互方式。

最后,当强势的人在面对失败和失落时,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挫败感和抗拒感。

这也为其未来带来悲惨的命运蒙上了阴影。

一方面,自尊心较高的人本身就很难愿意接受失败,而且还容易想象成自己是受害者,无须负起责任。

另一方面,一旦遭受挫败,这些人往往会损失十分沉重,情绪波动状态异常极端,有可能陷入情感困境和心理危机中。

“命一定悲惨”这一句其实也暗示了一个奇怪的事实:

强势的人往往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

甚至夸大了自己在道德、智慧、知识和观念等各种方面的优势感。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优越感可能会失效。

事实上,对持续失败和失落的个人来说,这种由强烈自我意识带来的内在负担和挫折感可能比那些适应性的人群要大得多。

这种困境背后的心理学原因是自我现象中的“归属问题”。

个体需要找到一种方式使内在的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紧密连接起来。

否则,外部对象就会变成一种威胁,失去联系的歧路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但是,如果过度关注认同感,则很可能会忽略其他方面的反馈和建议,使之受制于狭隘和片面的观念。

因此,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脾气倔强、越硬的人可能会命运多舛。

他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且掌握好自己的情绪和应对策略。

面对失败时,要正确认识问题的根源和自身的不足。

学会适当接受批评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而这种改变及其重要的前提,是修建内心与社会协调合作的健康人格,这也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来加以帮助。

南怀瑾先生的话提醒我们,要注意控制自我意识,勇于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变。

保持开放和接受新思想的态度,相信外部世界的力量,以及掌握好自己的情感和应对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和负面情绪。

在艰难的险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实现最大化的价值。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