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29日生辰八字(2001年8月9日生辰八字)

龙行天下 2023-10-17 19:38:55 互联网

巴西被迫击沉航母背后:处理退役航母为何那么难?

这艘航母在“计划和控制下沉没”将避免给巴西造成后勤、运营、环境和经济损失

当地时间2月3日下午,巴西在距离巴西大西洋海岸约350公里、大约5000米深的水域击沉了一艘退役航母“圣保罗”号。巴西海军在一份声明中称,该行动是“有计划且受控制”的。

至此,“圣保罗”号终于走完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历程。但仍有环保组织认为,这艘航母上的有毒材料,会持续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圣保罗”号航母。资料图/视觉中国“圣保罗”号航母。资料图/视觉中国

被放逐的“流浪航母”

“圣保罗”号航母船身重达34000吨,长度870英尺,可以搭载40架飞机,1957年在法国建造、1963年正式服役,在法国服役37年,当时名叫“福熙”号,曾部署在中东和非洲,参加过法国在太平洋进行的首次核武器试验。

2001年4月,“圣保罗”号航母开始在巴西海军服役。在巴西服役的近18年间,一共在海上航行206天,航行里程85334公里,起降飞机566架次,相当于一年执勤11天。与一般航母或舰船30至50年的寿命周期相比,“圣保罗”号已经是超长待机,升级、配套、维护的费用非常高昂。而且在巴西海军服役期间,“圣保罗”号航母表现得不尽人意,经常发生事故,2005年蒸汽管爆裂,2012年发生火灾。因此,2018年11月22日,巴西宣布“圣保罗”号退役。

“圣保罗”号航母船体构造时使用了超过10吨的有害物质——石棉,在其退役后没有港口愿意让它进港停靠。2021年,巴西政府宣布,将年久失修的“圣保罗”号以废品价格卖给位于土耳其一家从事船舶拆解的造船商。2022年8月,它正式从里约热内卢的海军基地启程,前往土耳其完成“最后的使命”,但遭到土耳其民众集会抗议和政府的严正警告。

土耳其方面称,船体含有大量石棉,船员长期接触会导致胸部疼痛、肺部纤维化乃至肺癌等疾病,威胁民众健康,取消了“圣保罗”号的入港许可。“圣保罗”号被迫掉头,返回巴西。2022年9月,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海岸的港口也拒绝“圣保罗”号停靠,认为该船有被政府遗弃的巨大风险。2023年1月,巴西海军宣布,将“圣保罗”号迁移到国际公海停放,暂时搁置。随后,“圣保罗”号就开始了流浪生活,没有港口让它入港,只能让它在大西洋上漂,因此被称作流浪的“幽灵航母”。

葬身海底的不得已选择

西方国家遗弃船只的情况并不罕见,但废弃航母处理不仅对巴西来说是一个难题,即便是在经验丰富的美国和英国,处理退役航母的难度和成本也在不断上涨。

“圣保罗”号航母建造于20世纪,已有超过60年的船龄,船体已经全面老化,随时可能在巴西海岸搁浅、沉没,严重阻碍其他船只航行、威胁沿海野生动物生态,必须尽快处理。

巴西国内对处理航母的意见并不一致。巴西环境部曾指出,石棉作为隔热材料,船体拆卸时产生的石棉飞絮会进入人体肺中,无法排出;如落在人体,皮肤会刺挠发痒,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巴西政府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处置办法。除了用来建造船体的有害矿物——石棉以外,“圣保罗”号的电线、油漆与燃料残渣均为有毒物质,将严重污染海洋。

作为目前吨位最大的水面舰艇,航母构造复杂,尤其是拆解过程中,对内部管道的处理,一般的船舶回收厂根本没有实力完成此项工作。此外,拆解过程中还要处理石棉、有机溶剂和燃油残渣等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非但赚不到钱,反而会污染环境,乃至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巴西海军以拆解难度大、没有资金对其进行处理为由将其击沉。“鉴于其不断恶化的状况和失控沉没的必然性,除了抛弃船体并有计划地进行沉没外,别无选择。”

巴西海军还在声明中表示,这艘航母在“计划和控制下沉没”,将避免给巴西造成后勤、运营、环境和经济损失。已经在海上漂泊数月的“圣保罗”号,最终只能葬身海底。

巴西海军在击沉“圣保罗”号后的声明中表示,船体沉没在距离海岸 350 公里(217 英里)的巴西管辖水域,那里的海深为 5000 米,远离环境保护区,也没有海底通信电缆。选择这个地点,是为了减轻对渔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而此前,巴西联邦检察官和环保组织已要求巴西政府停止下沉,称航母上的危险材料(包括用于镶板的 9 吨石棉)是“有毒的”。“圣保罗“号航空母舰的沉没将成吨的石棉、汞、铅和其他剧毒物质抛入海底,”绿色和平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并指责巴西海军忽视了对海洋的保护。

退役航母的最终归宿

作为大国海洋重器,航母在服役期间是一国海权的关键支柱,即便退出现役,同样能在其他领域发挥余热。那么,退役航母的最终归宿究竟有哪些选择?

一是封存拆解。将退役航母封存起来,既要继续花钱进行必要的维护,还要持续占用资源,并不划算。除非是为了未来的战备,有朝一日重新启封。拆解报废是大多数退役航母的最终归宿。服役结束后,航母的钢材和其他建造材料均可拆解回收。以美国“福莱斯特”号航母为例,可回收钢、铜和铝大约为4万吨,能带来高达3000万美元的回报。然而,如果航母体积过大或是核动力的,那么拆解成本将变得更高,甚至超过出售钢材和其他材料的收益。

二是转售他国。出于外交和军售利益的考虑,一些国家还经常把本国退役的航母再次改装转售他国。尤其是对购买方而言,退役航母不仅能够补充自身海上力量,也能为国产航母建造提供借鉴。冷战期间,印度从英国购入两艘退役航母,改装后将其命名为“维克兰特”号和“维拉特”号。印度从俄罗斯购入的退役航母“戈尔什科夫”号进行改装后,命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不过,现代航母的使用门槛越来越高。放眼世界,能买得起、维护得了现代大型航母的国家屈指可数。

三是报废击沉。站在巴西政府的角度考虑,击沉“圣保罗”号也是不得已的选择。通常,要击沉一艘结构完好的航母是十分困难的。1946年,美国在著名的比基尼环礁展开大名鼎鼎的“十字路口行动”的核试验行动,此次核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水面舰艇在核爆中的生存能力。一共有95艘各式大型军舰充当“小白鼠”,所有试验舰都是战斗状态,装满了燃料和。在第一次试验中,一架B-29轰炸机投下一枚当量2.3万吨的核弹,两艘航母虽然都受到创伤,但都不足以导致航母沉没。第二次核爆则是在水面下进行,最终距离爆炸中心只有400多米的“萨拉托加”号航母被严重损毁,有大量海水涌入了船舱。不过,即便如此,“萨拉托加”号航母仍然坚持了7个多小时才最终沉没。

以上用于试验的还是二战期间的航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航母升级了非常多的防护措施。那么,现代航母的抗打击能力究竟有多强呢?美国也曾经做过实际试验。在2005年,美国对退役的CV-66“美国”号航母进行实际使用武器打击试验“美国”号属于小鹰级常规航母,1965年服役,满载排水量8.5万吨。在长达25天的试验期间,美国动用了鱼雷、反舰导弹、自杀式小艇、水下爆破等各种打击手段对这艘服役时间长达40年的航母进行全方位打击,这艘8万吨级的航母在承受了25天的打击后才最终沉没,刷新了人们对航母抗打击的认知。“美国”号航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被炸沉的最大型战舰。

四是改造成博物馆。为了挖掘其最大价值,一些退役航母也被用于建造博物馆、酒店等设施。尤其是建造博物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能够向公众普及有关国家军事历史的知识。通常,建造这类设施需要退役航母结构和内部条件保存相对完好。目前,美国共有“大黄蜂”号、“无畏”号、“列克星敦”号、“中途岛”号和“约克城”号5艘航母被改造为博物馆。不过,航母博物馆的市场始终是有限的,随着越来越多的航母退出现役,这种出路也越来越窄。而且,现代航母更为复杂,出于保密的考虑,大国也不会愿意自己的航母细节被过多的曝光和公开。

也有退役航母被用来建造人工鱼礁的情况,目前仅有美国“奥里斯卡尼”号航母属于此类。航母的庞大船体有助于在洋流冲击时形成驻波,捕获微小浮游生物,由此吸引鱼类和其他生物。

而且,“奥里斯卡尼”号航母成为人工鱼礁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在经历了重新启用、公开展览以及拆解报废等计划的失败后,2006年,美国海军炸沉“奥里斯卡尼”号,被用作人工鱼礁。

而如果是核动力航母,处理起来要更为复杂,还需要考虑核污染问题。核动力装置中的核反应并不如核武器爆炸时反应那么快,反应速度与核电站相似。如果核动力航母的核装置因为破损而暴露在空气中,那么核动力航母就会成为一座在海上漂浮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此时无论航母是漂浮还是沉没,对周围的环境影响都是灾难性的。

(作者:梧桐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研究员)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从情节的起源到反恐战争:911袭击的关键时刻

Tom Williams Sunday 11 Sep 2022 5:00 am

911对双子塔的袭击震惊了世界

发生在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的911事件震惊了世界,20年后人们仍能感受到其影响。

大多数当时活着的人都能清楚地记得事件发生时他们在做什么。 数百万人惊恐地看着四架飞机被19名恐怖分子劫持,飞往美国的主要地点。 这一是美国土地上最致命的一次和平时期袭击,造成近3000人死亡。

在世贸双塔遭袭击21周年之际,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双子塔911恐怖袭击时间表

1993年2月26日

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

著名的纽约大厦第一次成为恐怖分子的目标。一辆卡车炸弹在北塔下爆炸,造成六人死亡,但在双塔没有倒塌前,更多的生命得救了。

1994年12月11日

菲律宾航空公司航班爆炸案

巴基斯坦恐怖分子拉姆齐·优素福在一架飞往东京的飞机上引爆了一枚炸弹,造成一人死亡。一个更大的阴谋是炸毁11架客机和一架飞机撞向中央情报局总部,这个阴谋被挫败了,但它为911埋下了种子。

2000年1月15日

劫机者抵达美国

沙特阿拉伯人Nawaf al-Hazmi和Khalid al-Mihdhar抵达美国,他们是本亲自挑选的所谓“汉堡小组”的成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们的同谋者也会加入进来。

2000年3月22日

组织飞行员训练

埃及恐怖分子穆罕默德·阿塔后来被确认为袭击的主谋,他给飞行学校发电子邮件询问“强化训练计划”。他后来获得了飞行员执照。

2001年8月29日

攻击设定日期

阿塔打电话给策划者拉姆齐·比纳尔什布,说他有一个正在试图解开的谜语:“两根棍子、一条破折号和一块棍子朝下的蛋糕——是什么?比纳尔什布意识到两根棍子代表数字11,一根棍子朝下的蛋糕是9,这意味着攻击设定为9月11日。

2001年9月11日早上5点45分

攻击开始

第一批劫机者通过缅因州波特兰的安检,登上飞往波士顿的航班,在那里他们转乘美国航空公司11号航班——那架飞机将撞上北塔楼。

9月11日,上午8点15分

第二趟航班起飞

从波士顿起飞前往洛杉矶的175号航班后来撞上了南塔。与此同时,美国航空公司飞往洛杉矶的77号航班从华盛顿特区起飞。这架飞机后来撞上了五角大楼。

丹尼尔·列文

9月11日上午8点19分

第一位受害者

当11号航班的机组人员发出劫机警报时,地面人员收到了出事的第一个信号。乘客丹尼尔·列文被坐在他后面的劫机者刺伤。他可能试图阻止袭击的发生。

9月11日,上午8点42分

联航93航班起飞

这架从纽瓦克飞往旧金山的飞机上有7名机组人员、33名乘客和4名劫机者。据称,恐怖分子打算将飞机撞向美国国会大厦。

9月11日,上午8点46分

飞机撞上北塔楼

11号航班撞上了北塔楼的93到99层。乔治·布什总统在四分钟后收到警报,他的顾问最初认为这是一次悲剧性的事故。

令人震撼的一个场景,也是911事件最经典的一个相片

9月11日上午9点03分

飞机撞上了南塔

当官员们匆忙撤离世贸中心大楼时,175号航班撞上了南塔的77到85层。

9月11日上午9点37分

五角大楼被飞机击中

美国航空公司77号航班撞上了DC的五角大楼。飞机上的59名乘客和地面上的125名乘客全部遇难。

9月11日上午9点59分

南塔倒塌

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世贸中心南塔在燃烧了56分钟后于10秒钟内倒塌。大楼内和周围的800多人丧生。

9月11日上午10点零3分

联航93坠毁

机组人员和乘客冲进驾驶舱,将飞机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附近,避免了更多的生命损失。

9月11日上午10点28分

北塔倒塌

在燃烧了102分钟后,在第二座塔楼倒塌之前,人们从大楼的上层跳下。超过1600人在大楼内和周围丧生。

9月11日,晚上8:30

乔治·布什向全国发表讲话

从佛罗里达返回白宫的布什总统向美国人民保证,正在搜寻“这些罪恶行径的幕后黑手”

2001年9月12日

找到最后一名幸存者

当大楼倒塌时,大约20名在大楼里的人得救了。北塔楼倒塌27小时后,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了吉纳勒·古兹曼-麦克米兰。她是最后一个被发现还活着的人。

2001年9月20日

向恐怖宣战

布什宣布这些袭击是由本和策划的,并在向美国国会发表讲话时宣布“反恐战争”

2001年10月7日

入侵阿富汗

美国及其盟友——包括英国——在阿富汗发起了“持久自由行动”。目的是让塔利班下台。

2003年3月20日 伊拉克战争开始 尽管国内外普遍反对,布什和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开始入侵伊拉克,以推翻萨达姆·侯赛因。

2003年3月20日

伊拉克战争开始

尽管国内外普遍反对,布什和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开始入侵伊拉克,以推翻萨达姆·侯赛因。

2011年5月2日

本被击毙

袭击发生近十年后,本·在巴基斯坦被美军抓获并击毙。

2011年9月11日

911纪念馆开放

为了纪念毁灭性袭击十周年,在纽约世贸中心旧址上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它包括两个位于双塔遗址上的大型喷泉。

2021年9月7日

又确认了两名受害者

在20周年纪念日的前几天,由于新的DNA测序技术,两名新的受害者被正式确认。

记者调查:商品房预售制度该何去何从?

还有一个月,在北京工作的张雯(化名)即将拿到自己新房子的钥匙。为了这套房子,她等待了两年多。“我买的是期房,虽然晚两年交房,但与相同位置相同面积的准现房相比,房款少了30多万元,感觉还是挺划算的。”她说。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市多个房地产中介和销售人员得知,他们在售的楼盘绝大部分是期房,现房和准现房只占很少一部分。

据了解,目前,在建的、尚不能交付使用的、没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房屋被称为期房。销售期房这种方式即商品房预售制度,是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商品房预售需要满足两项条件:一是开发商取得“四证”,即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二是工程进度达标,即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

近期,社会各界对商品房预售制度进行了热烈探讨。在一些人看来,预售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比如对购房者单方面不公平、由购房者承担房屋不能交付的风险等,呼吁取消;也有人提出,预售制度没问题,要解决的是预售资金监管等问题。

那么,

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商品房预售制度,

如何改革完善这项制度?

记者对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期房价格相对较低

减轻买房资金负担

2009年,张雯从北京一所高校毕业后进入某事业单位工作。经过几年的积累,2020年年中,她决定在北京买房。经过研究市场和实地看房,她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考虑购买限竞商品房(限房价、竞地价)。

在比较了北京市大兴区几个限竞房项目后,张雯选择了交房时间最晚的楼盘。在她看来,这个楼盘最大的优势是总房款便宜,首付总房款的35%,贷款190万元,贷款期限25年,每月还款11329元。

与张雯一样,天津市蓟州区居民王海燕(化名)也选择购买期房,但她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买的二套房。

经过看房,她选中一套位于蓟州区西环路附近的期房,2023年9月交房。作为工薪族的她,没有太多积蓄,只能选择买期房,以等待时间换取房价优惠。

“期房比尾房和准现房便宜,购房当天还有优惠。”王海燕说。最终,她以总房款93万元的价格买到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首付约57万元、贷款36万元,贷款期限9年,每月还款大约4800元。

在张雯和王海燕看来,商品房预售制度对于购房者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购买期房可以让她们省下一大笔钱。至于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她们没有太多的考虑。

预售制度凸显不足

导致诸多问题出现

商品房预售制度确立近30年了。

1994年7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审议通过,确立了商品房预售制度,对预售条件、监管作出原则性规定。2007年8月、2009年8月、2019年8月,对该法进行3次修订。现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明确: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

为了具体实施商品房预售制度,原建设部在1994年11月发布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并于2001年8月、2004年7月予以修订。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商品房预售制度对推进房地产开发和城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房地产市场日益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的不足逐渐凸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秀池认为,商品房预售制存在有合理性,在预售制下,由于支付房款与交房有一段时间距离,因此预售价格往往比买现房便宜,让很多买房人用相对较低的房价买到了心仪的住房;预售制给开发商提供了低成本融资方式,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房价稳定。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孟丽娜说,商品房预售制度解决了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不足等问题,助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但预售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门槛过低,对其资金、实力、技术等要求不高,加上现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等,对预售条件、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交易市场规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尚不完善,不能完全保障交易安全。”孟丽娜说。

实践中,出现了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预售时的规划设计承诺没有完全兑现、购房人收房后发现各类房屋质量问题以及支付全款后因抵押权人拒绝解押而无法等问题。

在从事房地产法律服务15年的北京德恒(苏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建荣看来,商品房预售制度的目的原本是为了解决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资金问题,该制度在设立早期确实推动了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以及城镇商品房的建设,商品房预售从客观上也可以看作开发商的一种融资方式。

“目前来看,商品房预售制度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而相应的配套监管措施却并未建立起来或未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孙建荣说,目前商品房预售制度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预售资金监管缺位,一些地方对预售资金监管较为松懈,可能被开发商挪用,导致商品房后续建设停滞。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分析,期房买卖,一般要求业主在订房一定期限内交足首付并开始申请贷款支付剩余款项,放款后即开始偿付按揭贷款本息,相当于购买期房后就要求支付全部款项。这接近于“集资建房”的升级版,主要是为了筹集建设资金,利用购房者个人信用为开发环节加杠杆融资,各类风险主要由购房者负担。

“在当前期房预售制度下,购房者至少面临延期交付及烂尾风险,即开发商为了滚动开发可能将购房资金挪作他用,而一些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的有限力量又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导致延期交付及烂尾风险增大,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邹琳华说。

改革完善预售制度

条件成熟推现售制

一方面是积极意义,一方面是重重风险,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该何去何从?

有专家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直接实行现房销售。其理由在于:在预售制下,购房人几乎承担所有商品不能交付的风险;从行业层面看,预售制助推部分房企过度举债、高杠杆扩张,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项目搁置等系列风险;从金融层面看,银行作为按揭贷款的发放方,一旦房企因为市场波动或经营不善,将面临较大的坏账压力等。

还有专家建议,取消现行的预售制度,可以提高开发商的自有资金比例,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可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资,挤压因此而产生的经济泡沫。

有专家认为,当下商品房预售制导致一些问题出现,主要是资金监管出了问题。直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并非最优选项,而应该从保护购房者权益出发,改革完善这项制度。

“预售制没有问题,也不应该取消,但要防患于未然,希望相关部门对延期交房的贷款情况及时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如因为开发商原因不能按期交房,应由开发商偿还贷款,直到交房为止;如果一直未能交房,则全部贷款由开发商承担。”赵秀池说。

在邹琳华看来,当前,“房住不炒”已成为住房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共识,各地各部门正积极构建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在新形势下,推进期房预售制度改革,有利于践行“房住不炒”的方略,更有利于完善销售制度、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是建立完善住房市场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由于我国住房市场发展还不平衡,期房预售制度改革需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不宜一刀切,有条件的城市可推进现售,同时探索为房地产开发提供替代性融资渠道,如政府土地信用支持等。

“对于不具备推进现售的城市,仍可预售,同时推进关键环节的改革,使期房预售向成熟市场的预订式或分期付款式预售逐步趋近,更有效保护购房者权益。”邹琳华说。

就具体举措而言,他建议:推动预售资金监管由行政监管向市场化监管转变,由市场化监管机构提供监管并负连带责任;从保障按期收房出发,进一步提高预售门槛,包括设定交房时间上限,提高资金投入比例并明确具体投向,要求开发企业就按期交房提供可靠的第三方担保等;改变购销双方的不对等地位,如降低期房交付前的付款比例,延长付款时限,提供交付前悔约退房渠道,减轻购房者风险。

孟丽娜则提出,在中央“房住不炒”的精神下,从维护交易公平角度出发,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提高预售许可条件,加强预售资金监管、保险制度等,从立法上保障购房人的物权期待权,充分考虑按揭贷款模式下各方权利义务的平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行商品房现售制度。

出台资金监管办法

调整购房付款模式

孙建荣认为,在商品房预售制度仍将继续存在的现实背景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城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尽管2022年1月29日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意见》,但该意见仅为规范性文件,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效力层级较低。鉴于房地产行业在保民生方面的重大影响,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作为《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配套制度,仍应该通过制定部门规章等立法形式予以明确,从而对全国各地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形成统一的上位法规制,为各地的预售资金监管提供统一的参照和标准,在弥补监管缺位的同时,修正过度监管,以立法形式明确监管主体,规范预售资金监管全程;明确预售资金的缴付和支出机制,实现专款专用;明确开发企业的违规行为,并确定处罚标准和范围。

加快修订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提高商品房预售的门槛。如提高投入开发建设资金在工程建设总投资中的占比(现为25%)或增加关于工程形象进度的相关规定等,提高行业内开发企业的整体质量;可考虑设立商品房预售的履约担保机制及预售项目的信息披露机制等,从而避免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导致购房人损失。

落实相关单位或部门的监管职责,强化政府在预售资金监管中的作用。明确银行在预售资金缴付和支出环节的责任,对出现违规操作的银行,可设置一定期限内的行业禁入等处罚;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建立统一的交易监管平台,实现各方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使监管主体能够实时掌握预售资金的缴付和支取情况,及时查处擅自抽取监管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建议调整购房款付款模式。将现有模式变为购房人按工程进度分期付款的模式,即在工程投资额或工程形象进度达到一定标准后,购房款按购房合同约定的工程进度分期支付;对于申请银行贷款的购房人,后续按揭贷款由银行根据购房合同约定的工程进度逐步发放。”孙建荣说。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磊

来源: 法治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