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13日是什么八字(1979年3月19日是什么命)

心若向阳 2023-09-17 20:11:40 用户分享

有趣的地名40——绿水青山遇传统村落,马振抚里唐河最高峰!

古今历史沿革

马振抚镇位于唐河县东南部,距县城27公里。

东部、东北、东南分别与桐柏县平氏镇、埠江镇、程湾乡搭界。

南部与湖北省枣阳市和祁仪镇相接;西部同昝岗乡毗邻;北部与古城乡、毕店镇隔三夹河相望。

东南高,西北低。

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占全镇面积的50%,其余为平岗。

北部边缘的三家河西流注入唐河,河段长6公里。

丑河自南而北注三家河,河段长15公里,其上游有虎山水库,境内有油田。

总面积161.71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23个自然村,5.1万人。

清代,属湖阳保。

21年为毕店区马振抚乡,37年属唐南县第一区,38年5月属祁仪区。

1956年2月为马振抚中心乡,同年12月属祁仪区。

1958年5月为马振抚乡,同年10月属祁仪人民公社

1961年8月为马振抚人民公社,1983年12月为马振抚乡。

2017年,撤乡建镇。

一镇两集市

马振抚,位于县城东南24.5公里虎山水库西侧。

明代中叶,马姓镇抚官驻此,故名马镇抚,后讹为马振抚,其后兴集。

今聚落呈长方形,主街南北向,逢双日集。有面粉、农机修造等厂,历为桐柏山区山货集散地,系马振抚镇政府驻地。

双河,位于县城东南23公里处。

因地处丑河,三家河交汇处,故名双河。

清代兴集,称双河镇,解放后称双河。

今聚落成三角形,老街东西向,新街沿公路两侧延伸,逢双日集。

集市北边有河南石油勘探局机关,为双河村民委员会驻地和县境东部山货集散地。

丰富的旅游资源

马振抚镇是唐河县四个山区乡镇之一,全县最富特色的乡镇。

唐河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栀乡旅游特色小镇和全县五个中心镇之一。

有全县唯一的“AAA”级景区石柱山森林公园、宛东最大的水库九龙湖。

省级水利九龙湖水库,库容约为9616万立方米,水库面积10000亩。

马振抚被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授予“南阳市最美山水乡镇”,栀子花被评为“南阳市十大名花”。

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卫生乡镇。

石柱山森林公园位于唐河县城东35公里处马振抚乡境内,山体东西走向,长约40公里,海拔660.7米。

山顶有两块大石屹立如柱,高约14米,故称“石柱擎天”,为唐河县八大景之首。

柱有环痕,旧县志载,系大禹导淮治水系舟处。

九龙湖旅游风景区位于马振抚境内,从312国道沙河铺段修建的旅游专线公路可直达该景区,交通十分便利。

景区地处群山怀抱之中,行船荡舟于波光粼粼的湖面,但见两岸奇峰秀石,碧水长天一色,鹭鸟翔集翠鸣,栀香随风袭来。

九龙湖控制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最高水位142.46米。

两岸青山迤逦,林涛声声,鸟语花香,山水相映.

沿库水两岸有23座峻拔挺秀的山峰。

其中大尖山为750.8米,为唐河境内最高点!

振抚乡是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的栀子原产地,全乡现已发展连片生态栀子林7.5万亩,规模巨大,堪称“中原栀子第一乡”。

栀子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不像梅花傲然立雪的孤傲,她就是山坡地头溪边、寻常百姓家门扉掩映处,闪动聪慧双目的小家碧玉,柔柔的,透着亲切。

马振抚还有肖岗化石、尤岗冢子、唐代元通寺、宋代象牙寺、明代观音寺等遗址和遗迹。

太章、二烈两座烈士墓为革命纪念地,桐柏军区后方医院旧址等。

二烈村,原名为万粮碑,解放前夕,区长岳魁元、区干王成贵被一二七军保安三旅中尉军械员郭敬善(万粮碑人)杀害。

1948年成立乡政府时,为纪念二位烈士,在烈士墓前立了纪念碑,并将乡政府命名为二烈乡,今二烈村。

太章村,是以烈士陈太章的名字命名,陈太章1948年被还乡团杀害。

红色文化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2980余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

依依不舍地告别鄂豫皖苏区的父老乡亲,由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张星江负责接引工作,他和桐柏县委书记张西岐到黑明寺与红军接头,向程子华军长等介绍地形、敌情,并担任向导,带路联络。

此时,国民革命军已在湖阳一带集结,欲图围歼红军。

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张星江和后埠支部书记韩本清,在歇马岭寨下庄与红二十五军首长进行谈话并作向导。

为了隐蔽红军北上意图,迷惑调动敌军,红二十五军决定派一个团的兵力佯攻枣阳。

其后,从枣北进入唐河县境,在湖阳镇新店村北狮子山与党围截部队激战。

22日傍晚,到达祁仪镇西南韩庄宿营时得到消息,军已进驻湖阳,红军首长当即决定停止宿营,继续东进。

红军部队在张星江的带领下,沿着祁仪南部崎岖的山路连夜急行军,午夜穿过张博士店。

23日凌晨,到达祁仪镇东南17公里大张庄东部豫鄂交界处的保安寨。

派第五支队在此进行拦截,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与敌军进行交战,红军以十几挺机关枪开路,猛打猛冲,冲破敌军追剿队的阻截。

然后,乘朦胧的雾色转向东北方向,经祁仪镇古沟一带进入马振抚镇东南部山区。

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马振抚前庄一带,受到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

百姓们帮助部队烧水做饭,送粮送菜,并带路顺利送出山区。

红军部队的到来,对唐河县的革命斗争和人民群众以极大的鼓舞。

在前庄村留下了“红军槐”“红军井”“红军茶”等美好记忆。

红二十五军,在张星江的引路下,摆脱了军队的围追堵截。

国家级传统村落

据传隋末,一位向氏老者带领族人从陕西潼关,辗转来到唐河石柱山脚下安家落户。

经年累月的辛勤耕作,日子渐渐富了起来;这位姓向的老者为了家族的未来着想,向着更好的日子前进,便将村庄定名为“前庄”。

前庄村委会驻地,在前庄东南0.5公里岭上,位于马振扶东南7.5公里处,辖区呈椭圆形。

前庄村域面积约19.5平方公里,1000多口人,村庄下辖42个自然村。

这些大大小小的村落或依山而建,或傍湖而卧,像颗颗明珠镶嵌在美丽的石柱山麓。

境内季节河流有两条,均为丑河支流,一条发源于本村委大河沟,流经小河沟,田池,双峰寺,大冲,杨冲,全长8公里。

另一条叫龙宫河,流经元通寺,上郭庄,下郭庄,观音寺,王老庄,建新,杨河7个自然村。

前庄村传统民居属于豫西南传统民居,建筑既有北方居民的硬朗质朴,又有南方居民的轻盈。

2014年12月前庄村,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

1973年,在河南省唐河县,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影响极大的“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

以为首的一伙人,抓住这一事件如获至宝,迅即大造舆论、大事渲染。

这是一起由一手制造出来的震惊全国的教育大冤案。

1973年7月10日,星期二,学校进行期末考试。

下午,初中二年级考试英语,二一班15岁的女生张玉勤很多题不会做。

便在自己试卷的背面,胡乱地写上了几句从小报上抄来,且曾被批判过的几句顺口溜:

“我是中国的人,何必要学外文。不会ABCDE,也能当好接班人。接好革命的班,还能埋葬帝修反。”

等到考试即将结束时,张玉勤将试卷揉成一团,没有交给老师。

次日下午,栗育恕老师评阅二一班英语试卷,张玉勤的试卷只得了6分,见试卷背面还歪歪斜斜地写了那几句顺口溜,顿时十分生气。

栗老师一气之下便拿上这张试卷,找到了二一班班主任杨天成,说:“看看你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你要好好教育教育你班的学生。”

等到当天下午课外活动时,杨天成老师把张玉勤叫到自己的住室谈话,从关心的角度对她讲了学习外语的重要性。

经过说服教育,张玉勤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愿在班上做个检查。杨天成遂把张玉勤带到教室,让她坐回自己的座位上。

接着,杨天成老师对全班同学讲了要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好外语的重要性,批评了张玉勤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且在这次英语考试试卷背面抄顺口溜的事情,并要张玉勤在班上作检讨。

这时,张玉勤在自己的座位上哭了,不起来作检讨。

杨天成又对她作了批评,没有再继续坚持让她作检讨,然后就让学生们自由活动了。

下课放学后,张玉勤随同学陈书杰去了陈家。

7月11日晚上,学校召开各班班主任会议,汇报了近两天来的英语考试情况。杨天成老师将张玉勤同学英语考试的情况作了简单汇报。

次日早操后,学校在操场上召开初中班级的师生会,总结两天来的考试情况,校革委会主任罗长奇表扬了一些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的学生。

同时,也没点名地批评了两名学生考试态度不端正,一个是在考试前到老师住室偷试卷,一个是在试卷背后乱写顺口溜;并提出了要在各班学生中开展一个学习竞赛,以优异成绩向党报喜。

这天早上张玉勤同学没有参加会议。会后,班主任杨天成回班布置任务时,发现张玉勤同学一个人在教室里坐着哭泣。

杨老师怕她想不开,就又找她谈心,鼓励她一定要放下思想包袱,重新振作起来,英语这一科没考好,争取其他科考好。

等到早上放学吃饭后,张玉勤让同村的同班同学赵振云代她向杨老师请假。

赵说;“张玉勤不得劲,回本村找医生看病,弄点药吃(当时农村实行公费合作医疗制度,群众吃药不要钱),上午不来上学了,下午再来。”

张玉勤家住姚湖大队(后改为行政村)傅岗村,距学校约有五、六华里路程,张玉勤等离学校较远的学生均在学校食宿。

当时已是初秋,杨天成老师心想:秋庄稼这时长得那么高深,一个人早晨回家,路上又没人,叫人不放心。

于是就叫班上的陈书杰和赵振云同学一起到张玉勤家看看她回家没有。大约到上午10时左右,两名学生回校告诉杨老师:“张玉勤没有回家”。

紧接着陈书杰又告诉杨老师:“近来两个月张玉勤思想好像不正常,一直住在我家里。

前两天她缺课,来校后我问她为啥两天没来,她说从收麦后到现在一直就和她妈闹别扭,原因是她妈不给她做的确良布衫,也不让她拿粮食上学。

上个星期天,她一人到学校附近的虎山水库(大约离学校有四、五华里)大桥上要跳水,不想活了。

因当天是农村赶集,来往人多,还有一个放羊老汉一直跟着她,没跳成。这两天她妈还在骂她,她也没心上学,光想着怎样去死。

我想她可能是说着玩的,所以也就没有跟别人说。”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杨天成老师已经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便立即组织全班学生到张玉勤家附近的村庄、河沟、机井、窑洞等地方寻找,并将此情况立即向校革委会主任罗长奇作了汇报。

罗主任听后,马上召开学校领导和初中二年级其余三个班的班主任会议,当即作出安排:

一是由杨天成老师去张玉勤家里,告诉她的家长张玉勤有轻生的念头,让其家长抓紧时间到亲戚家去找;

二是马上让各班学生回家,分头在全公社各村查找,发现情况立即回学校报告;

三是学校领导马上向公社党委汇报,建议召开各大队干部会议,发动全公社干部寻找;

四是在公社广播站,利用有线广播,播寻人启事,动员全公社社员(后改称村民)家家户户帮助寻找。

马振抚公社领导听了汇报后,立即按照学校的建议作了部署。

一时间,为了寻找张玉勤,全公社的人都行动起来了!

当天上午,当杨天成老师赶到张家,焦急地告诉张的父母张玉勤同学有轻生念头时。

张的父亲说:“我的闺女我知道,在家动不动就跑了。不要管她,饿几天她自己会回来的。死了也不与老师有啥相干。”

全公社人当天下午的寻找,毫无音讯。

7月13日继续寻找,学校全体师生停课,并派出150名学生分散到全公社的24个大队去找,还跑遍了张的亲友家,仍没有关于张玉勤下落的准确消息。

7月14日仍然派出师生寻找,一天下来还是没有消息。

7月15日早上,张玉勤的近族哥哥张玉山在虎山水库大桥上,发现了一双方口布鞋,鞋尖朝桥的外侧整整齐齐地放在大桥的一根水泥柱边。

他顿感有一种不祥之兆,便急忙来到桥下,看到深水处漂着一具尸体,捞出来后经辨认,死者就是张玉勤。

张玉山遂以最快的速度向学校汇报了情况。

张玉勤死讯传出后,师生们都很悲痛。

罗长奇主任立即向马振抚公社党委、公社派出所、唐河县教育局作了汇报,公社派出所又向唐河县公安局作了报告。

县公安局和教育局立即派人到马振抚公社,与公社党委、派出所的负责人一道去现场验尸,并到张家了解情况。

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工作,县公安局侦破股股长田道义根据调查所掌握的情况且经过分析研究后,提出了四条结论性意见:

1、张玉勤是自杀,不是他杀;

2、张玉勤近段和家庭关系紧张,早有轻生念头;

3、张的父母两人平时生气时好跳坑、跳井,张受有家庭影响;

4、学校老师对学生近段的思想变化不了解,缺乏正确教育方法,但事后能抓紧查找,对张的死不应负任何责任,尸体由张家自行安葬。

县教育局和公社党委领导同志也同意此处理意见。

当时,学校领导考虑到张王勤是他们学校的学生,家里比较贫困,罗长奇就到张家进行了慰问,并表示帮助做好安葬事情。

张玉勤的父亲提出想让学校给40元安葬费,出于同情心,学校给了张家100元安葬费。

罗长奇又找到张家所在的姚湖大队党支部书记谢占民,与谢商量后决定,让村里出钱买一些砖和石灰,并派一些人帮助张家处理好丧事。

张玉勤的父母当时对此处理办法表示比较满意,没有再提出其他任何要求。

当时县公安局、公社党委和派出所负责人还在学校继续做着调查工作,看到此情况后,对张的父亲进行了批评,并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

大约到下午4时左右,张家将尸体拉回家进行了安葬,后事处理暂告一段落。

张玉勤同学被安葬后,马振抚公社中学的团组织、校领导人和杨天成老师等又先后多次到张玉勤家看望和慰问,做善后工作。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杨天成每两周就去张家看望一趟,学校也经常派人去慰问,张家与学校的关系处的也很正常。

当时,罗长奇还向县教育局写了关于张玉勤同学跳河自杀的情况报告,认定学校负有一定责任,他和杨天成老师还多次向上级写了书面检查,主动承担责任,请求给予处分。

南阳地区和唐河县教育局一致认为罗、杨有错误,但属于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应进行批评教育,不负刑事责任。

学校领导表示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今后一定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改进工作作风。

至此,学校又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8月初,唐河县教育局在总结全县教育工作时,马振抚公社中学还被评为先进单位,罗长奇被评为全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罗当时认为学校出了张玉勤跳河事件,他作为学校负责人是有一定责任的,因此,他就没有去参加县里的表彰大会,奖品是别人替他捎回学校的。

8月10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7月19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的一篇文章及其编者按语。

文章刊登了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下乡知识青年、生产队长张铁生的一封信。

这封信是6月30日张参加辽宁省高校入学文化考试时写在物理化学试卷背后的一封为自己成绩低劣而辩护的信。

《辽宁日报》在按语中说:“张铁生的理化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

《人民日报》在转载时又另加了编者按语,说:“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

更是称赞张铁生是“一块有棱有角的石头”,“真了不起,是个英雄,他敢反潮流”。

随后,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张铁生一夜之间成了名噪全国的勇于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

一时间,全国许多报刊围绕高招文化考试大做文章,大肆吹捧“白卷英雄”。

在此形势下,学校遂又向县教育局写了检查。

接着,南阳地区教育局和唐河县教育局组成联合调查组,于9月10日进驻马振抚公社中学,进行所谓的调查整理“全面复辟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材料。

经过半个多月的工作,联合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张玉勤同学的死是学校顽固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结果,是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血的控诉等等之类的话语。

调查结论中,还戏剧性地捏造出“张玉勤的母亲冒雨含愤,实际是大晴天,满岗呼喊”的情节。

把师生种试验田诬为罚师生劳役,把打扫卫生说成是体罚,把学生学习针灸、练习打针也诬为体罚迫害。

把杨天成老师过去讲的笑话、以往多年办的事情都拿出来加以上纲上线,说成是对张玉勤的逼迫、高压,讽刺、挖苦等等。

这一调查材料上报后,刊登在南阳地区教育局的一个内部刊物上。

在此情况下,学校领导仍不忘做好张玉勤家的善后工作。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公历9月11日),学校买了礼物,几位领导和教师一起去慰问了张玉勤的父母。

杨天成老师当场哭着道歉说:“大伯、大娘,现在玉勤不在了,你们死了一个女儿,我来给你们当儿子,我从此改名叫张纪勤,今后你们就是我的亲父母,我就是你们的亲儿子,我承担养活你们的全部责任。”

张玉勤的父母深为感动,流着眼泪说:“杨老师,你不能这么说,你不能这么说啊!”

时至10月初,南阳地委又派出调查组到马振抚公社中学展开调查,再次认定该事件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复辟回潮”的典型,通报全地区并上报河南省教育厅。

10月下旬,河南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把这一事件刊登在省第37期“教育工作简报”上。

同时又上报给国务院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科学教育组,《人民日报》的内参资料上也予以登载。

从《人民日报》的内参上看到了《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这一报道材料,如获至宝,非常激动。

立即电令其在外地执行任务的亲信:迟群,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谢静宜,时任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

要他们迅速直接赶到马振抚公社中学,进行所谓的现场调查,以期获取更多的对他们有用的材料和有价值的信息,迟、谢二人领命后立即照办。

1974年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日)上午11时左右,迟群、谢静宜受的指派,身着军装。

在事先没有同省、地、县各级领导机构取得联系的情况下,突然间直接来到了马振抚公社中学,调查张玉勤同学自杀一事。

当时学校已放寒假,恰逢罗长奇还在学校值班工作,就向他们汇报了学校的情况,谢静宜还称赞学校办得不错。

晚上,迟、谢二人在闻讯赶来的南阳地区、唐河县和马振抚公社各级有关领导人的陪同下,在公社的会议室召开了由张玉勤父母、学校师生和家长代表及公社部分干部等参加的座谈会。

公社大院实行了戒严,县公安局来的人员少不够用,又把公社的党员、干部抽来了一部分,里里外外设了三道岗哨,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靠近公社大院,阵势很是吓人。

罗长奇主任参加了会议,杨天成老师没让参加会议,气氛十分严肃、非常紧张,会议室里鸦雀无声,似乎令人喘不过气来。

会议一开始先由迟群说明来意,他说:我们是奉首长之命从江苏南京专程赶来的,是专门来调查张玉琴被害问题的。

这个问题很严重,同志要亲自过问此事。

紧接下来是听取汇报,公社党委书记杜仲宇和学校老师丁江富先后作了汇报。

当杜书记汇报到张玉勤眺河自杀时,谢静宜插话说:“什么自杀,是逼死的嘛!是罗长奇、杨天成逼死的嘛!他们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是罪魁祸首,是地头蛇。”

还对张玉勤的母亲说:“老妈妈,罗、杨代表修正主义,他们不仅逼死了你的女儿,还要逼死全国千千万万个中小学生,我们一定要替你们伸冤,为你们报仇,一定要严惩他们,彻底砸烂修正主义!”

迟群、谢静宜离开后,河南省委立即电话通知马振抚公社党委:根据中央首长指示,迟、谢二人在马振抚的讲话非常重要,要迅速整理成材料,尽快传达给全公社的干部、员和学校的全体师生。

前脚走人后脚就开会,1月20日晚,马振抚公社党委旋即召开了有全公社党员、干部和各中学教师、学生参加的大会。

会上宣布罗长奇、杨天成停职反省检查,县教育局另调刘长荣等人组成马振抚公社中学领导班子,立即上任就职,接管学校的一切工作。

迟群、谢静宜回到北京后,便炮制了一份材料。他们抓住学校个别老师在管理和教育学生中出现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无限上纲上线。

把马振抚公社中学说成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复辟的典型,把罗长奇、杨天成说成是迫害学生的凶手,把张玉勤的死说成是资本主义复辟造成的严重危害。

迟、谢向汇报后,抓住这个事件大做文章。

1月26日,河南省委做出决定,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耀东带队。

集中组织河南省和南阳地区两级机构的宣传、教育、公安和法院等系统的干部以及南阳地区各县革委会正副主任、教育局长等500多人,来到马振抚公社中学。

举办大型“学习班”,揭露批判马振抚公社中学复辟修正主义的教育路线,对马振抚公社中学这个所谓“资本主义复辟的典型”进行全面整顿。

1月31日,经一伙人炮制的所谓“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现场调查报告,在未经主席圈阅的情况下,就以中央(1974)5号文件的名义急忙下发全国,把这一事件定性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进行复辟的典型”。

文件责成“河南省委认真复核,严肃处理这一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进行复辟的严重恶果,并迅速将处理结果上报。”

同时要求“各地区也应注意,检查有无类似的情况。

等人还在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提出:要反右倾,杀回潮,在全国各地要揪罗长奇、杨天成式的人物,“大打教育革命翻身仗。

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复辟回潮”的斗争,在全国教育系统迅速展开,各地数以万计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遭到批斗和处分,从而导致教育质量全面下滑。

马振抚,这个中国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农村山区小镇,与默默无闻的马振抚公社中学,很快便名扬全国。

根据中央5号文件精神,河南省、南阳地区、唐河县和马振抚公社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起来,2月2日,在马振抚公社大会堂召开批斗罗长奇、杨天成大会。

会上,南阳地委领导宣布:经省委常委会研究批准,将“修正主义分子罗长奇、杨天成”二人依法拘留,押解县城。

罗、杨被捕后,先是在南阳市、唐河县城和全县进行游斗,而后被投入监狱。

至1975年9月16日,河南省人民法院和唐河县法院向他们宣布了判决结果:罗长奇、杨天成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逼死人命,依法各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宣判后,罗长奇被送往唐河县林业局大河屯栗子园看果树,杨天成被送往唐河县农业科学实验所养猪、掏大粪,进行劳动改造。

与此同时,南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做出决定:

张玉勤的父亲张自均任马振抚公社中学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主任,进驻学校,管理学校;

张玉勤的哥哥张玉甫担任唐河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后又被推荐到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上大学;

重新给张玉勤修墓立碑,给她重修了水泥半球大墓,竖立了“胸怀朝阳战恶浪,敢把青春献给党”的墓碑;

唐河县革命委员会命名张玉勤为“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将”,追认她为“革命烈士”、“优秀共青团员”。

县里和公社出钱出力给张玉勤家在傅岗村建了三间新瓦房,并发放了抚恤金,有关领导还多次前往张家慰问。

马振抚公社中学一时间成了举国上下广泛关注的地方,全国各地前来学习“反潮流精神”的人络绎不绝,好不热闹,应接不暇,很是繁忙了一阵子。

马振抚公社党委书记杜仲宇被勒令停职反省检查;

公社主管文教工作的副书记王新宇被撤销党内外职务,交群众批斗改造;

公社文教专干张献武被停止工作,等候接受处理;

县公安局最初曾负责调查张玉勤事件的股长田道义被撤销职务,暂留公安局使用。

罗、杨的家属更是首当其冲,遭到批判、侮辱、谩骂乃至殴打,生活无着,杨家被逼的差点买掉孩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先后有30多人被定为所谓“罗、杨式的人物”受到批判,260多人受到组织处理,220多名各级学校革委会正、副主任被撤换。

全县20个公社的教育办公室中有17个被撤换和改组,41名学校党支部负责人被撤职、降职或调离,34人被戴上“右倾分子”帽子,120多人的言论被列入“右倾言论集”受到批判,马振抚公社党委也被全面改组。

全南阳地区有700多人受到撤职或开除处分,40人先后被逮捕入狱。南阳地委和河南省委都被迫写了“检查报告”。

处在事件发源地的马振抚公社中学,更是被破坏的破烂不堪,满目疮痍,一片萧条。

自从罗长奇、杨天成被逮捕后,学校原有的一切规章制度都被废除,校园内贴满了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师道尊严,智育第一”、“修正主义分子罗长奇,杨天成”和鼓吹“反潮流”等的大字报。

教室的门窗桌椅板凳被砸坏;学生像脱缰的野马,蜂拥而来,一轰而去。

新组建的学校领导班子忙于应付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考察和学习的人员,教师们不仅不敢管理学生,还得不断检讨错误,稍有不慎,就会动辄得咎,无辜获罪。

课堂上不闻读书之声,教师连起码的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读书无用论”盛行一时,许多学生动不动就以死威胁老师,学校周围有个池塘,曾一度经常派教师看守,唯恐发生意外。

许多有良知的教师为不能正常教学而忧心忡忡,一些渴望得到知识的学生为不能正常学习而倍感不幸,他们只能在无奈和愤懑中荒废时日,蹉跎岁月。

在全国教育界因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而开展的这场大批判斗争中,遭受迫害的人更是不计其数,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场严重灾难。

难怪又有人编出顺口溜:“出个黄帅,学生都学坏;出个张铁生,学习都不中;出个马振抚,教师最受苦。”

虽为戏谑和调侃,但却把那个时代教育战线上的几个著名事件都连在了一起,揭示了真实的时代背景,反映了真实的时代气息,从而描绘了那个年月真实的时代面目,令人叹服!

1976年10月,以为首的集团被粉碎,教育界同全国一样,迎来了希望的春天。

次年5月,唐河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对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重新做出了处理。

但也只是恢复了罗长奇和杨天成二人的工作,仍保留了过去县委为了应付上级调查而作出的部分错误处理决定,罗没有官复原职,杨属于开除公职暂时留用。

1977年10月30日,河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对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和罗长奇、杨天成予以彻底平反,取消对罗、杨二位同志的所有处分。

恢复他们的原职务及原工资待遇,补发在押期间扣发的工资,恢复罗长奇同志的党籍。

河南省委还派人在唐河县城召开万人大会宣布了这一决定,《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各大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很快,因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而受迫害的同志都得到了彻底平反,蒙冤受屈的人终于重见了光明。

1979年3月19日,中央批转教育部党组的报告,撤销1974年以中央名义下发的关于“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的中央(1974)5号文件。

指出各地类似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的冤案,都应平反昭雪,“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被彻底否定了。

平反昭雪后,罗长奇又回到马振抚公社中学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后被评为“全国农村优秀教师”、“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南阳市“十佳中学校长”。

杨天成回校任教,后来担任了副校长,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马振抚公社中学重新获得了生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成为南阳地区首批被命名的“文明单位”和“示范学校”。

该校1997年改称马振抚第一初级中学,同年和次年,杨天成和罗长奇相继退休。

悠悠历史说不尽,滚滚红尘世间客。

如今的马振抚,已是换了人间。

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丰富文化的传统村落、热情好客的乡土风情,欢迎四方宾朋!

​了解军龄计算方法,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军龄!

军人在军队服务期间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一项就是军龄计算。正确的军龄计算方法不仅能够为士兵提供军事待遇,还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入伍时间和服役历程。那么,关于正确的军龄计算方法,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掌握呢?

1. 个人档案是军龄计算的根据对于计算军龄,首先需要的是个人档案,其中包括了入伍时间、服役历程等信息。所有士兵都有个人档案,在个人档案中,入伍时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时间点。而且,对于在部队的时间,也要仔细核对,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2. 按年份计算,具体到月份根据相关法规,无论何时入伍都算作一年,按年份计算,除非服务期不满一年,才以不满一年计算为一年。计算军龄的时间,必须以每年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为准,并且需要具体到月份。比如,如果服役期间跨越了1979年12月1日到1980年1月2日,则计算期间应该为一年一个月。3. 退役年份为止

军龄的计算,必须从入伍时间开始,到退役年份结束。一般情况下,退役年份为军人最后一年的12月31日,也就是军龄计算的终点。退役前一般都要进行备案,军龄备案时要注意检查个人档案,以确保军龄计算准确无误。4. 注意特殊情况在进行军龄计算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受过惩罚减少军龄、被授予荣誉称号增加军龄等情况,都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计算。这些特殊情况需要在计算时谨慎考虑,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正确的军龄计算方法对于士兵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合理、更合法的待遇,还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军龄历程。因此,在进行军龄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个人档案进行计算,按年份计算,并注意特殊情况,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掌握正确的军龄计算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军龄,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和人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