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农历7月初一生小孩八字(2017年农历七月初一)

从0开始,叫你推算自己的生辰八字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天干地支
什么是天干地支
相传远在黄帝时大挠作干支,但是这个说法不可考究,因为中国历史传说差不多将所有发明,都说成在黄帝时代始创,大部分都既难以证实、亦难以否定。
天干共十位,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位,依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和支各自有阴阳五行的属性,可以分开来用,也可以合起来一干一支,甲乙丙丁与子丑寅卯依次相配。
由甲子到癸酉,共十组。
天干又回到甲,再与第十一位地支戌相配,余此类堆,结果是到癸亥是第六十组。
第六十一组,又回到天干甲配地支子,换言之是六十组干支形成一个循环。
干支组合,可以用标示年、月、日、时。
干指十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支指十二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一、排年柱
(公元年数-3)/10的余数为干;
(公元年数-3)/12的余数为支。
举例:今年是什么年。
(2018-3)/10,余数是5,对应天干的戊;
(2018-3)/12,余数是11,对应地址的戌。
所以2018是戊戌年。
二、排月柱
月柱,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阴历以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一月为寅月,以下依次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戍月、十月亥月。但相者所说的十二月有所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的。
这样,只要知道了生日是阴历几月,就知道了生月的地支。
三、排日柱
日柱,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另外,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即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生日的天干地支的推算是非常复杂的。它是由古代相者定下了某一天的干支,然后依次推下来的。要知道生日的干支,只能查万年历,而且是阴阳历对照的万年历。如果不知道生日是阴历多少,都可以查万年历。
四、排时柱
时柱,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农历七月下雨好不好,有什么预兆,看看农谚怎么说
最近一段连续的强降雨,至使多地发生了洪涝自然灾害,雨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天气变化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节气气候特点,便有助于更好的准备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时间已经进入农历的七月份,人们认为一个月的头几天下不下雨就预示着后期的降水,直接关系着农作物能不能丰收,七月下雨好不好,我们来看看谚语怎么说,有什么预兆?
不怕初一雨,就怕初二淋意思就是农历七月初一下雨不可怕,可怕的是初二接着淋雨。为什么怕初二下雨呢?人们认为,初二下雨以后的天气就会连绵不断的有雨,预示着上半个月就没有好天气。
大家知道,进入七月份已经过了立秋节气,如果接连不断的出现半个月的阴雨天气,秋作物就会受影响。此时正是秋作物的授粉期,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虽然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也需要充足的日照和温度,俗话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因此来说怕初二下雨。
常言道:“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在以前落后的年代,人们也只有根据以往的降雨规律,比较容易出现连雨天的概率天气变化情况,来判断以此作为总结。
俗话说:“立了秋,还有一个月好热头”,这句俗语充分说明了农民即盼望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又怕该热的时候天气不热,从而影响秋作物丰产丰收。“三伏不尽秋来到”,也就是说立秋后才进入三伏天的末伏,虽然立了秋早晚的时候已有凉气,但还不是该冷的时候,如果在农历七月出现阴雨连绵,对农作物丰产丰收来说,不是什么好兆头。反之,如果这几天是晴天,就会有秋老虎来临,还会热一阵子。
总之,农作物是既需要光照而又需要水分供给竹,只要保证田间作物不旱,农作物生长期积温达到了,就是一个丰收的秋天。
七月七必下雨,牛郎织女泪渏渏人们通过多年的气候总结,每逢七月初七,多多少少是都会下雨的。民间有个牛郎会织女的故事,据说两相分离,被银河隔开。也只有到了农历七月七这天,才喜鹊搭桥,一年才见一次面,见面要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七月七这天下雨,是牛郎织女的眼泪。
在农业方面,这个时间正是玉米抽雄前后,正是需要水的时候,这一阶段的水分特别关键,直接决定收成好坏。如果不是连阴天的情况下,人们是特别盼望七月初七下雨的。
具体农历七月下雨好不好,不可一概而论,古人留下的谚语都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预兆也是在以前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降水多少及农时需要降水的多少而言的,这并不是迷信!
东西问·解码兔年丨高巍:庙会何以成为多元文明融会的民间嘉年华?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电 题:庙会何以成为多元文明融会的民间嘉年华?
——专访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
中新社记者 杜燕
在中国,庙会最早可追溯到远古,盛行于东汉后。历经千年演变,如今既保留传统习俗,又融入现代元素,不仅吸引着海外华人参与其中,更逐步走出“中国城”,成为各族裔互动、多元文明融会的民间嘉年华,展现世界各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为什么千百年来庙会备受青睐?为什么全球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中国春节庙会?中新社“东西问”近日专访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阐释庙会千百年嬗变,讲述春节庙会何以成为全球华人的纽带,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庙会在中国起源于何时?有何意义?
高巍:庙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风俗,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原因,并随社会发展体现时代色彩。
在中国,庙会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且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庙”字,繁体为“廟”,“广”下一个“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廟,尊先祖皃也。从广,朝声。”即“庙”本意是供祀祖先的场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时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以祈求庇佑和保护。祭祀过程中,人们聚在一起举行仪式、进献供品、演奏音乐等。这可以看作是民间庙会的雏形。
到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道教也逐渐形成,佛、道两教以庙观为场地举办多种活动。随时间推移,一些活动走出庙观,巡行队伍中有避邪的狮子、宝盖幡幢、百戏杂耍等活动,热闹非凡。小商小贩们看到庙观的烧香拜佛者多,在庙观外摆起各式小摊。在庙观及其附近定期举行的这种民间活动被称为“庙会”,又称“庙市”。
2022年,民众在河南淮阳太昊陵二月二庙会祈福。牛书培 摄
商业气息随群众性、娱乐性的增加而增强,是在唐宋时期。唐宋以后,在中国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等节日举行的庙会,延续下来并迅速蔓延。
庙会上,官员、客商、民众、僧侣各色人等,熙熙攘攘。“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这是清代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的庙会盛况。
庙会因商贸、世俗文化等的融入,从祭祀活动、朝山进香等民间信仰活动演化成集信仰、商贸、娱乐、旅游、休闲、探亲、会友于一体的民间盛会,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春节,北京地坛庙会的“皇帝”祭地表演吸引民众观看。富田 摄
中新社记者:为何千百年来国人热衷逛庙会?
高巍:文化是精神价值的体现。中国幅员辽阔,民间信仰种类繁多,加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点,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庙会是历史、传统、文化的缩影。已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有33个庙会以“民俗类”项目入选,如北京厂甸庙会、山西晋祠庙会、上海龙华庙会等。
颇具特色的市井叫卖,热销的古董字画、精彩的花会表演,还有摔跤比赛、双簧表演、京剧清唱……北京厂甸庙会历时四百多年,经由祭祀而庙市,转而书市,渐成文商并举的春节逛厂甸民俗活动,以其“雅俗相济、商娱相融”的独特魅力享誉京城,成为展示京味民间文化和宣南文化的窗口和平台。
2018年春节,北京厂甸庙会的传统摔跤表演。贾天勇 摄
晋祠庙会古称“赛神会”,源于西周时期祭祀叔虞之母邑姜诞辰的仪式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历时五天,晋祠水镜台演戏酬神,附近百姓上香祈福。庙会期间,还有社火表演等,展现山西太原当地古老的乡风民俗。
上海龙华庙会是华东地区著名庙会之一,可追溯到唐代,近代曾吸引印度诗人泰戈尔到此一游。龙华庙会具有都市性、商贸性和娱乐性的特征,除祭祀神佛外,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传说故事,并形成了丰富的庙会民俗事项。
2015年4月,上海龙华庙会。周东潮 摄
庙会不断发展变化,满足当时社会条件下民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折射出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反映时代的变迁。因此,从古至今,庙会流行于中国各地,各具特色,备受民众喜爱。尤其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给人们带来无限喜庆,过年期间逛庙会更成为各地民众欢庆新年的重要形式。
中新社记者:庙会如何体现民俗风情和时代特色?庙会传承着怎样的“文化基因”?
高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庙会,扎根地方社会的文化基础中,反映当地的民俗风情。
以北京地区为例,老北京庙会起源于辽代,发展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明清两代。昔日北京城庙宇多,庙会也名目繁多,按内容可分为宗教类、祭祀类、商贸类、文娱类、观光类;按开办时间和性质分,每月逢一、二、九、十是隆福寺,主要售百货、小吃、花鸟鱼;逢三是土地庙,主要售土产、百货等。
2003年元宵节,北京市民在隆福寺大街猜灯谜。史利 摄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庙会继续举行。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庙会一度退出民众日常生活,到1984年举办龙潭庙会、1985年举办地坛庙会,北京庙会开始复苏。
1996年2月,北京龙潭庙会上,“鼠”轿夫抬着娶亲的轿子鼓乐齐鸣,引得逛庙会的中外游客争着上轿当回“鼠新娘”。王瑶 摄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多样性带来文化多样性。北京的庙会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格局:有传统庙会,也有时尚庙会;有京味儿庙会,也有洋味儿庙会;有大型庙会,也有社区的微型庙会。近年来,商家庙会方兴未艾,博物馆庙会、科技馆庙会蔚然成风。
2018年2月,小丑在北京石景山游乐园“洋庙会”表演。任海霞 摄
联通古今、融汇东西,庙会以其深厚的历史沉积、浓郁的传统风韵,不断融入新元素而繁衍传承,更是让其他传统技艺得以传播和传承的载体。
庙会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空间。所谓“文化空间”,好像看不见、摸不着,但整体、综合、真实、生态、生活地展示一种文化传统或模式。庙会就是以社会大规模群体活动的模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以大型集体活动完成一定范围内的年度社交礼仪。这是一种仪式感,不是个人在家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去突出某个人或某种利益,而是需要民众走出家门、走进活动,处于异于平日的节日环境中,满足情感诉求、体味文化享受,就像人们在春节期间逛庙会获得“年味儿”体验。
2023年1月13日,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白米社区举办小年庙会。现场有舞狮、剪纸、糖画、糖葫芦、兔爷彩绘、写福字、套圈、投壶等民间技艺和非遗体验活动。北京市西城区供图
中新社记者:庙会为什么能成为联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文化纽带?
高巍:从古至今,中国的各种庙会吸引无数民众。在港澳台地区,信众广泛的传统庙会与祖国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在海外华人居住区,从祖国带去的庙会欢愉热闹,以特殊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2014年3月,香港第十届大角咀庙会热闹开幕,举办大型巡游汇演。洪少葵 摄
中国庙会是活着的民俗,很多学者将其称为“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与西方狂欢节、万圣节等相比,这些节日均源自宗教且在历史发展中扩展内涵,加入本地文化特点,内容丰富多元,是各地民俗文化的缩影与延伸;不同的是,中国庙会与农耕文化紧密相连,许多地方的庙会是根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确定日期,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举办。因此,中国庙会往往与农历“二十四节气”相呼应,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重要节日,春节在中华儿女心中是最重大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仁爱、和谐、勤劳等民族精神,传达着个体的美好冀望,展现出人的本质,即相互关爱、相互支撑、相互帮助。
近年来,海外“春节热”逐年升温,很多国家陆续将中国春节确定为当地的公共假日。在欢庆春节的活动中,举办庙会成为许多城市的不二之选,舞龙舞狮、游行等表演为主,集市为辅,更让节日传递的文化精神得以升华。
2008年2月,美国洛杉矶中国寺院西来寺举办传统庙会,华人华侨欢度新春。贾国荣 摄
在节日的欢乐祥和气氛中,中国庙会的内容和形式未来仍会不断丰富、变化,成为各地民众乐于感受的“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受中华传统民俗虽经千年却历久弥新。(完)
受访者简介:
高巍,北京民俗学会会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民俗研究。著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民俗文化史》《四合院》(本书荣获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幡鼓齐动十三档》等多部著作。
农村老话“初一不要生男孩,十五不要生女孩”,有啥讲究?
农村老话,包罗万象,有的浅显易懂、一看就明白;也有的蕴含深意、含蓄委婉,就如今天我要说的这句老话:
“初一不要生男孩,十五不要生女孩”
刚看到的时候,我也没弄明白这句农村老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什么讲究?带着疑问去请教了村里的老人们,才明白了这句农村老话的含义所在。正好明天就是初一,这句老话比较切合明天的时间,所以我就根据农村老人们对于这句老话的见解,梳理总结如下,大家共勉,也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这句农村老话据村里的老人解释,说的就是最好别在初一那天生男孩、在正月十五那天生女孩。按照农村老一辈的说法,如果男孩初一出生,成才的可能性相对就会小很多;女孩如果在正月十五出生,长大成家后不仅会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夫家,还会想法处处占娘家的便宜。
这样的说法我认为完全没有道理可言,且不说生男生女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就算能控制,孩子的出生时间与将来是否成才、是否会占娘家的便宜根本就没有关系。不过我们过去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都传承着很多很多的风俗习惯和各种讲究,有些风俗确实没有什么道理,更谈不上科学依据,但仍然会流传至今,就如上面这句农村老话所反映出来的风俗习惯,在很多农村地区都还是存在着。
所以在农村生孩子一般都比较忌讳“初一”和“正月十五”这两个日子,农村很多人都相信,孩子的出生时间很重要,对于孩子长大以后的荣华富贵、性格特点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在农村,涉及孩子出生时间的不仅仅只是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两个日子是忌讳日,还有每年农历的3月3、5月5、7月15等都是需要避讳的时间。
那么农村为何会有这样的看法和习俗呢?农村的老人们告诉我,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观念,主要是因为在正月,基本都是农村的农闲时间,农村人辛苦劳作一年,正好可以在正月好好地休整一下。但如果谁家在这个时候出生婴儿,必然会让本可以休闲一个月的农村家庭成员,又重新忙碌起来。这样的情况多了以后,慢慢就在农村家庭形成一个不算积极的看法,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的农村,很多农村老人都相信,初一出生的男孩和十五出生的女孩,更多的是给家庭带来麻烦、增加负担,其中认为“男孩调皮、无法管教;女孩贪玩、易入歧途”是最主要的思想观念。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过去农村在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两个时间点就常出现丢弃孩子的事情发生。
结语农村老话“初一不要生男孩,十五不要生女孩”仅是过去流传下来的说法,我认为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也不含什么人生哲理,这种谬论压根没有传承下去的必要,应该摒弃。现在生命可贵、孩子难得,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婴儿的出生都是值得大家庆贺的事情!
大家说是这样的吗?欢迎分享你新的观点!
呦呦朱婷:难忘老爸开着三轮驮来馒头和咸菜
10月1日,刚刚夺得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队员和郎平教练在国庆游行的彩车上齐齐亮相,彩车上写着“祖国万岁”。时间回到北京时间9月29日下午,中国女排在2019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0完胜阿根廷队。至此,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完美战绩结束了全部比赛。
2019年9月29日,日本大阪,2019女排世界杯颁奖仪式,中国女排11连胜夺冠,朱婷和主教练郎平在颁奖仪式后合影。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勇夺奥运金牌,朱婷再次当选为MVP(最有价值球员)。一年前的女排世界杯,朱婷也是万众瞩目的MVP。2016年10月,朱婷以年薪110万欧元加盟土耳其女排豪门瓦基夫银行队,成为继姚明、刘翔之后又一位国际体坛巨星。
荣光背后的朱婷是一位地道的农家女孩,家世坎坷:因家庭变故,朱婷的父亲举债度日;朱婷备战奥运期间,母亲面临双目失明。为让朱婷安心训练,父亲朱安亮两次含泪向女儿编织谎言,并驾驶家里“突突突”的农用三轮车,碾出了朱婷的奥运金牌路。朱安亮与朱婷的父女深情催人泪下,荡气回肠……
忍痛隐瞒伤情
她在家庭变故中成熟
朱婷1994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乡朱大楼村,父亲朱安亮和母亲杨雪兰是地道淳朴的农民。朱婷上有姐姐,下有妹妹。朱安亮农忙时和妻子种地,农闲时在村里修机动车,勉强能养活一家人。
朱安亮身高1.86米,杨雪兰1.79米,受遗传影响,朱婷12岁身高就蹿到了1.72米。2006年9月,朱婷读初一了,2007年2月新学期开学,朱安亮对朱婷说:“你姐姐的成绩比你好,你就别上学了。”朱婷哀求父亲:“爸,我想读书,一放假就打工挣学费。”朱安亮不为所动。
趁爸爸没注意,朱婷还是偷偷背着书包去了学校。朱安亮紧追过去,班主任得知情况,赶来对朱安亮说:“朱婷这么小,不能辍学。她身高出众,适合搞体育,你不妨带她去周口体校试试。”
2月13日,朱安亮驾驶家里的农用三轮车,载着朱婷赶往周口体校。二月的河南春寒料峭,冷风嗖嗖从耳畔刮过。朱婷被母亲用围巾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
周口体校的教练对朱婷的身高非常满意。通过百米跑、双脚起跳摸高、垫球等测试,教练兴奋地对朱安亮说:“朱婷是我见过的最有天赋的排球苗子,这个孩子我们要了!”朱婷如释重负。然而,当得知每年学费高达上万元时,朱婷悄悄拽父亲衣角:“爸,我不上体校了,咱们回家吧。”父亲没有依朱婷。
因家里积蓄有限,第二天,朱安亮和妻子拎着自家蒸的花馍,去亲戚家借钱。朱家的亲戚全在农村,手头都不宽裕,但还是你500、他1000地给夫妇俩凑钱。经过三天的奔波,朱安亮和杨雪兰终于艰难凑齐了学费,满怀憧憬将朱婷送进周口体校。
不久后的一天上午,朱安亮在修车铺修理一台农用车时,吊车绳突然断裂,车身重重压下来,将趴在地上专注拧螺丝的朱安亮砸伤,造成他的腰部严重骨折,经医院诊断,必须马上接受手术治疗。
朱安亮忍着钻心剧痛叮嘱家里所有人,一定要瞒着朱婷,以免她担心爸爸的身体而影响训练。为筹集十多万元巨额手术费,朱安亮让妻子将家里存放的粮食、小麦收割机等一切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凑了3万元。他又找亲戚朋友借钱,这才凑齐了手术费。
3月初,杨雪兰租了一辆车,将在郑州医院成功手术的丈夫接回了家。朱安亮在家卧床休养,朱婷懂事的姐姐主动辍学,赴无锡打工还债。朱安亮再次告诫妻子和大女儿不要告诉朱婷。就在这时,朱婷因生长发育过快,训练强度大,浑身关节疼痛。她三天两头给父亲打电话:“爸,我想退学。”朱安亮焦躁不已。
5月11日,朱安亮接到了教练的电话:“朱婷训练消极,我说她几句,她就赌气回家了。”朱安亮血压骤升,脑子里嗡嗡作响。
下午,朱婷拎着行李回来了。一进家门,发现妈妈容颜憔悴,爸爸竟然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面容消瘦,头发白了不少。朱婷哭着问:“爸,你这是咋了?”杨雪兰含泪讲述了朱安亮意外受重伤,家里欠下十多万元巨债,及朱婷的姐姐辍学打工的家庭变故。朱婷的心被撕裂了,泪如泉涌。朱安亮哽咽着告诉女儿:“爸爸就是不想影响你训练,希望你将来有出息。现在你是家里唯一的希望,要是你退学了,我和你妈这辈子就没什么盼头了。医生说,我的手术很成功,只要在家静养一段时间就会慢慢好的,你千万别担心啊。”
那一刻,朱婷彻底读懂了父亲。原来父亲谎言背后,浸透着身心的剧痛和对自己的全部希望!朱婷流下了懊悔自责的泪水:“爸、妈,都怪我,让你们太操心了。爸,你一定要好好养病,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干活了。妈,你把爸照顾好,管好。请放心,从此我不会再让你们失望!”次日,朱婷返回体校,开始为改变自己和一家人的命运拼搏!
“突突突”农用三轮车
碾出排球天才冠军路
此后,朱婷成了周口体校训练最刻苦的孩子,每天起跳、挥臂扣球数百次;双休日,别的同学回家休息,朱婷经常一个人在训练馆练习掂球、发球,球技突飞猛进。
而为挑起家庭的重担,朱安亮积极康复,加上妻子的精心照料,两个月后身体渐渐恢复。他迫不及待在电话里向女儿告知喜讯,朱婷心中的痛和纠结这才渐渐淡去。岁月如水,沉淀了父女俩的牵挂和深情。
朱婷从小吃爸妈亲手做的馒头、腌制的咸菜长大,格外想念家里馒头和咸菜的清香。一次朱婷给家里打电话,无意中对父亲说:“爸爸,我好想吃家里的馒头和咸菜,学校食堂里虽然也有,但不是家里的味道。等我放假回家了,一定要把咱家的馒头吃个够。”女儿从小离家,没有享受多少父爱母爱,朱安亮决定给女儿送咸菜馒头。自己是普通平凡的农民,能帮女儿的只有这些。
从2007年10月起,朱安亮开始每个星期给女儿送馒头和咸菜。每逢星期六凌晨两点,朱安亮就驾驶家里的农用三轮车,带着20个馒头和一罐自家腌的咸菜赶往体校,偶尔会带点炒熟的肉丝。经常天还未亮,朱安亮就到了。他趴在方向盘上休息两个小时,待朱婷起床后,再将馒头和咸菜送到女儿宿舍。朱婷将馒头和咸菜贴近鼻子,幸福地对父亲说:“爸爸,真香。”说完,她解开塑料袋,拿起一个馒头大口吃起来。朱安亮脸上浮现出舒心的笑容。
一次突降大雨,三轮车卷起的泥浆溅了朱安亮一脸一身。为不给女儿丢面子,他躲到一处公共厕所里,将脸颊和棉衣棉裤上的泥点弄得干干净净。结果全身都弄湿了,在寒风中冻了一天。回到家,朱安亮高烧达40°C,病了整整一个星期……
从朱大楼村到周口市体校路途遥远,朱安亮每次往返需8个小时。每次体校放假,朱安亮就驾驶农用三轮车将女儿接回家,开学时再用三轮车将女儿送回体校。这位农民父亲,驾驶着“突突突”响个不停的农用三轮车,碾出无数道深深的车辙,也碾出了朱婷的人生梦想……
2008年,表现出色的朱婷被选拔进入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她对自己的要求更高,训练也更加刻苦,丝毫不敢懈怠。
2010年6月,河南省少年女子排球赛在开封举行,朱婷表现抢眼,被省青年女子排球队主教练詹海根招致麾下。如此一来,朱婷不仅不需要父母再负担学费、生活费,每月还有津贴。她一分钱也舍不得花,全存下来交给父亲还债。
经詹海根等教练精心雕琢,朱婷脱颖而出。次年,朱婷顺利入选国家青年女排。而此时朱家还欠10万元债务,朱安亮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2012年春节,朱婷回家陪父母过年。她向父亲承诺:“爸,以后别这么拼了,家里的外债交给我来还。相信我有这个能力。”此时女儿个头比自己还高,眼神是那么沉稳坚定,朱安亮心中升腾起一种暖暖的踏实。
2013年6月,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在捷克布尔诺打响,中国队在时隔18年后再次夺魁。作为队里的头号得分手,朱婷扣球成功率达52.48%,荣膺最佳得分、最佳扣球以及MVP三项大奖。赛后,国家女排主教练郎平破格将朱婷召入国家队。
接到通知时,朱婷正在家休假。朱安亮驾驶农用三轮车,送女儿坐火车赶往北京。车站告别时,他叮嘱女儿:“到了国家队,要尊重教练,团结队友,别闹情绪。咱是农村孩子,走到今天不容易。”朱婷点点头:“爸,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我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闹着回家的小丫头了,不会让你和妈妈失望。”朱安亮与女儿洒泪而别。
此时,朱婷身高已达1.95米,扣球高度达3.27米,摸高3.32米,被郎平誉为“国内30年才出一个的排球天才”。然而,朱婷虽身高突出,体重却只有70公斤,两只胳膊依然纤细,训练时间一长就体力不支。朱安亮焦急万分,在电话里向詹海根教练询问对策。教练告诉他:“朱婷训练强度大,营养跟不上,最好给她多补充些蛋白质,否则会影响运动成绩。”
朱安亮如获军令状,连忙将家里新收的玉米卖了,买了4罐蛋,杨雪兰积攒了200枚土鸡蛋。两天后,朱安亮千里迢迢进京给女儿送父爱。从父亲手里接过沉甸甸的土鸡蛋和蛋,朱婷流下了长长的热泪。什么叫父爱深沉?父亲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就是最好的诠释。
朱安亮身上的韧劲和坚强,深深激励着女儿。出众天赋加上魔鬼训练,让朱婷渐渐成为中国女排最让人放心的头号主力。此后一年多时间,朱安亮又三次进京给女儿送营养品。父爱滋润下,朱婷的体重增加到75公斤,肌肉力量明显增强,扣出的球像一发发威力无穷的炮弹。
2015年9月,第十二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以10胜1负的骄人战绩摘取金牌。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1年之后再次登上世界巅峰。进攻核心朱婷当选为MVP,被国际排联官网誉为“世界第一主攻”、“世界女排超级球星”。
凯旋归国后,朱婷回家探望父母。到达火车站后,当地体育部门热烈迎接,并准备用专车送她回家,被朱婷婉拒了。她还是让早就等候在那里的父亲,驾驶“突突突”的农用三轮车载自己回家。此时,父女俩没有眼泪和悲伤,充盈在朱婷心头的是满满的喜悦与幸福,清脆的笑声在空中飞扬。
到家后,朱婷用比赛获得的奖金,替家里还清了全部债务,朱安亮和杨雪兰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而岁月流逝与朱婷取得的辉煌,也让朱安亮夫妇的心彻底踏实下来,对未来充满憧憬……
苦心编织谎言
父女深情荡气回肠
2016年春节,朱婷回河南与家人团聚。朱安亮买回一只上好的活羊,准备杀了给女儿熬汤喝。可羊还没来得及杀,朱婷就于大年初二一大早返回国家队。朱安亮眼里涌满遗憾的老泪:“孩子,你12岁离家,这些年待在爸爸妈妈身边的时间太少了。我总想给你点父爱,可没有机会。”朱婷动情地告诉父亲:“爸,等奥运会结束了,我会守在家里喝你亲手熬的羊汤。”
杨雪兰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视,2016年4月,她又得了白内障,双目几近失明,一见光眼睛就疼痛流泪。县医院的眼科大夫告诉朱安亮:“你爱人的眼睛现在还有微弱光感,赶紧手术,再拖下去有失明的危险。”杨雪兰沉浸在巨大的恐惧中,朱安亮满腹焦虑地四处联系医院。
4月下旬,朱婷给家里打问候电话,杨雪兰无意中说漏了嘴:“你爸在给我联系医院,等一会儿我们再通电话。”朱婷顿时紧张起来:“妈,你怎么了?”杨雪兰正想将自己双目几近失明的事告知女儿,朱安亮从卧室冲出来,一把抢过电话,再次向女儿编织谎言:“你妈妈除草时,眼睛被玉米叶刺红了,我给她滴几天眼药水就没事了,不用去医院。”
虽然朱安亮编织的谎言合情合理,但朱婷内心还是掠过疑虑。此时女排备战如火如荼,朱婷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训练,直到晚上8点才结束。晚上10点,队员们回宿舍休息了,朱婷因牵挂母亲的眼疾,还要给家里打电话。为打消朱婷的疑虑,5月3日,朱安亮一字一句教杨雪兰背诵报纸上的文章。待妻子倒背如流后,他给朱婷打电话:“你妈眼睛好了,连报纸上的小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朱婷半信半疑。朱安亮对妻子说:“来,给女儿念一段。”杨雪兰接过手机,给女儿“表演”读报纸。朱婷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5月中旬,朱安亮带妻子赶往郑州,医院的专家为她实施了双眼晶体置换等手术。不久,杨雪兰康复出院,两眼视力渐渐恢复。为巧妙地给女儿传递喜讯,朱安亮在电话里告诉朱婷:“现在农活不忙,我带着你妈妈去郑州短途游了。”蒙在鼓里的朱婷开心极了。
2016年7月30日,朱婷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开赴巴西。朱婷吃不惯西餐,最爱的还是家乡的面条。朱安亮专门做了10斤挂面,还买了一口小铁锅,于出征前赶赴北京送给女儿。每一根面条就是父亲的一份牵挂和期盼,朱婷决心以骄人战绩回馈父亲。
8月20日,中国女排与世界劲旅塞尔维亚在巴西拉卡纳奇诺体育馆展开巅峰对决。为此,朱安亮夫妇特意买了一台52吋的液晶电视,摆放在自家院子里。亲友、邻居和媒体记者赶来了,200多人围在一起收看现场直播。当中国女排以3∶1击败塞尔维亚夺取金牌时,院子里沸腾了。
里约奥运会,朱婷再次惊艳世界排坛,全部8场比赛独得179分,再次当选为MVP。从里约凯旋,朱婷破例在家休整了4天,一家人其乐融融。
9月5日,朱婷意外从褥子底下翻出了妈妈的眼部手术病历。朱安亮歉意地说:“对不起,爸爸又对你撒谎了。”朱婷能体会到妈妈面临双目失明时,父母的恐惧、压力、无助,及双亲走过的惊心动魄的岁月。父爱再次在朱婷内心激起温暖:“爸,你虽说是农民,没有文化,但在我心里最伟大!”朱安亮眼里涌泪:“爸是普通人,能为你做的也只有这些……”
鉴于朱婷在国际排坛的地位,周口市相关部门将朱安亮接送朱婷的农用三轮车,当成特殊见证物永久收藏。工作人员来取车时,朱婷央求父亲:“爸爸,我想再坐一次你的三轮车。”朱安亮发动破旧的农用三轮车,载着女儿围着村子转了三圈。
坐在颠簸的车厢里,听着熟悉的“突突突”的发动机声,与父亲走过的风雨岁月汹涌而来:10年前,自己还是一个12岁的青涩小女孩,父亲就是用这辆农用三轮车,载着自己去体校,进而走上排球之路。每次体校放假,父亲也早早驾驶这辆车等候在校门口,然后将归心似箭的自己载回家,开学时又满怀希望送自己回体校。
一切仿佛历历在目,只是那时父亲还是一个40出头的中年男人;而今父亲老了,满头白发在风中飞扬,朱婷热泪盈眶。每一道车辙,每一声“突突”作响,每一缕青烟,就是朱婷与父亲一段难忘的故事。这辆不起眼的农用三轮车,载起了朱家两代人的梦想。风一吹,朱安亮也热泪盈眶,但是,这是幸福喜悦的泪!
2016年10月,朱婷以年薪110万欧元加盟土耳其女排豪门瓦基夫银行队。为反哺父母,她给双亲在郸城县城购置了一套三居室,还给父亲添置了一辆小轿车。朱婷打算不再让父母种地、修车,存一笔钱让双亲过上安逸的晚年生活。朱安亮明确拒绝了:“我和你妈是农民,还是离不开土地。孩子,你走到现在,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现在有能力了,应该回馈社会。”
在父母支持下,朱婷捐资为乡亲们修了一条20公里的柏油路,并捐建了一所养老院。成千上万网友称赞朱婷是“最美最有爱心的女孩”!
11月中旬,朱婷赶赴土耳其,开始了海外拼搏生涯。此后3个多月时间,朱婷带领瓦基夫银行队取得了15连胜的骄人战绩。《环球时报》称赞朱婷是国内继姚明、刘翔之后,又一位世界体坛巨星!
女儿有能力挣钱了,但朱安亮夫妇的生活依然没什么改变,还像从前一样修车、种地、喂鸡。受父母影响,朱婷的生活也简朴依旧。在土耳其,她自己去超市采购食材,在公寓里做饭。她平时穿的是运动服,也不用高档化妆品,背包也是普通品牌。
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朱婷在手机视频里给父母拜年,并晒出自己做的几道美食。她骄傲地告诉父亲:“爸,5月份土耳其联赛一结束,我就可以回家了,到时给你做正宗的土耳其美食。”朱安亮一脸幸福:“太好了,爸盼望这一天早点到来。”虽相隔万里之遥,但父女俩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从未分离!
来源:知音(ID:zhiyinchuanmei),作者:涂筠(知音传媒集团主任编辑,资深记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等
本期编辑:胡程远、杨翘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