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八字农历1982年1月30日女(82年1月30日的农历)
24个中央一号文件概要(1982-2022)
1982 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法性1982年1月1日,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其主要内容就是肯定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特别是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这份文件提出,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明确“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并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取消了包产到户的禁区,且宣布长期不变。文件的另一要点是强调尊重群众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允许群众自由选择。同时还提出疏通流通领域,把统购统销纳入改革的议程,有步骤地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
1983 放活农村工商业
1983年1月2日,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份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两个转化”,即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文件提出,我国农村应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发展多种多样的合作经济,合作经济的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按劳分配方式以及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所不同;要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调整购销政策,改革国营商业体制,放手发展合作商业,适当发展个体商业。并强调,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1984 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如果说前两个“一号文件”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工商业微观经营主体问题,那么,此后的“一号文件”则要解决发育市场机制的问题。此前20多年,农村实行统购派购制度,农村产品交易均由公营商业高度垄断,而资金、土地、劳动力流动又受到多重限制。农村经济迫切要求放松历史上多年形成的政府垄断、管制,及其他阻碍农民进入市场的规定,以利于发展商品生产,摆脱穷困。
针对这些情况和基层诉求,1984年确立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当年的“一号文件”即《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允许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入股;继续减少统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1985 取消统购统销
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过去曾起了保证供给、支持建设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它的弊端就日益表现出来。因此,在打破集体经济中的“大锅饭”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
198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名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于此,30年来的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被取消。
1986 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
我国农村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1985年又在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迈出了重大的一步。成效十分显著。但由于未能及时调整工农、城乡的利益分配关系,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1985年年底的农村工作部署,强调“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议形成的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文件明确指出:我国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绝不能由于农业情况有了好转就放松农业,也不能因为农业基础建设周期长、见效慢而忽视对农业的投资,更不能因为农业占国民经济产值的比重逐步下降而否定农业的基础地位。
2004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003年12月31日,《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并于2004年2月9日公布。时隔18年之后中央就“三农”问题再次下发一号文件。
当时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世纪80年代的1.8∶1扩大到了3.1∶1。农民增收困难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意见》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文件共22条,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指向明确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
2005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2005年2月,《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并强调,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20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2月21日,《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
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文件全文共32条,八个部分。文件强调,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
2007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007年1月29日,《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文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基层的热烈反响。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偏差。强调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首位,有利于各地认真地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精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健康地向前推进。
文件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8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大“三农”投入
2008年1月30日,《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既贯彻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又深化了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的要求,抓住了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亦可统筹兼顾农村各方面的工作。
全文涉及的政策性要求和措施有40多处,其中让农业和农民直接受惠的可以概括为“三个明显”“三个调整”“四个增加”“四个提高”和“两个大幅度”。体现了中央关于给农民的实惠要逐步增加,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的要求。
2009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09年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呈现四大新亮点。一是农民种粮支持力度再度加大。包括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方面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等。二是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文件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农村民生建设重点投向农村电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5个领域。四是农地流转强调进一步规范。对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方面,2009年一号文件首先强调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对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界定清楚,并且保障其权益;对承包地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
2010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
2010年初,《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布,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包括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等。
文件特别强调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2011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相当好。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历史上增加额度最大。但是农业农村形势也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其中一个就是农业的水利设施明显不能适应农业稳定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所以中央国务院把2011年一号文件的主题定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1月29日,《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文件提出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2012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2012年2月发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统一全党意志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发展,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中是首次,在科技发展进程中也是首次,有许多创新之处。其中最受广大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人员欢迎的政策亮点有两个:一个是关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三性”论述,这一论述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下了定心丸;另一个就是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当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2013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2012年11月8日,党的召开。两个月后的2013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
2014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01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这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2014年1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发布。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015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文件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了依靠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6 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
2016年1月,《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文件提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2017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2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文件明确指出,要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迫切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并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
2018 对乡村振兴进行战略部署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围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文件谋划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文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管全面。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全面部署。二是管长远。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3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字数最多。
2019 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
2019年2月19日印发《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8个部分,包括: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2020 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2020年1月2日印发《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对“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聚焦两大任务、两个抓好、两个确保。两大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个抓好:抓好农业稳产保供,抓好农民增收。两个确保: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年1月4日印发《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四项政策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七个方面促农业现代化,八大措施强建设,五项举措强领导。2022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1月4日印发《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务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强坚定决心,为广大农民群众送来了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文件包括8个部分35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条底线、三项重点、一个加强”。“两条底线”就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就是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方面,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乡村建设方面,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实施机制。乡村治理方面,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一个加强”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文字整理:农民日报记者施维张凤云,新三农大雄)
奇葩!八旬老太不分昼夜,持续数年干这事
“哐!哐!哐!……”5月30日,一段陕西宝旬老太太每天不分昼夜疯狂敲盆扰民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老人拿着一个不锈钢盆并伸出窗外卖力敲打,制造出巨大噪音,至今已经敲破了3个加厚的不锈钢盆。附近居民不堪其扰,能搬走的都已经搬走了。
6月2日,社区回应,已说服家属,将老人送往医院检查。6月5日,江西国风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龙花告诉洪观新闻记者,如老人精神正常,其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公安部门可对其进行警告和处罚,若老人患有精神疾病则属于无民事行为人,其监护人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事件回顾:
老人不分昼夜敲盆
附近居民、商户苦不堪言
5月31日,根据齐鲁晚报报道,5月30日晚上,在陕西宝鸡渭滨区新华巷,一名82岁老太太拿着一个不锈钢盆在窗外疯狂敲打,引起附近居民先后3次报警,可警方3次上门制止离开后,老太太又开始在窗台处继续敲盆。
附近一家酒店老板称,老人好长一段时间每天晚上都会敲盆,有时在深夜11点,有时在凌晨两三点,甚至有时候第二天早上7点左右继续敲,每次不分昼夜敲盆发出来的噪音实在太大,已经没有人愿意来酒店入住,生意大受影响。
楼下部分商户表示,这位82岁高龄的老太太,平时精神状态正常,但这样扰民的行为已经持续好几年了,报警过多次,但敲打声依然如故,小区居民能搬走的全搬走了,大家都拿她没办法,不清楚还要持续几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此,一名网友表示,老人的行为不妥,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时间;另外一名网友认为,要先弄清楚老人敲盆的目的是什么,再根据情况寻找专业人士进行心理疏导,好好和老人沟通沟通。还有网友表示,身边有老人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老年痴呆症。
社区回应:
已说服老人家属将其送往医院检查
新华巷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协商时,发现老人家摆了好几个加厚的不锈钢盆,3个盆底已被敲破。5月31日,该社区的工作人员回应,老人敲盆扰民已有挺长时间,“她是认为别人要偷她家东西。辖区派出所给小区安装了摄像头,未发现有人在她家偷窃的情况。”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老人有一儿一女,都在宝鸡,但是没和老人住在一起,有时候子女来陪老人时就没有敲盆声。6月2日,社区再次回应,已说服老人家属,将老人送往医院检查。目前,小区住户、附近商户不会受到影响。
那么从法律上讲,老人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呢?可以要求其子女为此承担责任吗?警方能不能拘留老太太呢?如果老人患有精神疾病的情形下,该如何处理?
律师说法:
如老人精神正常,此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如患精神疾病,其监护人需承担责任
6月5日,江西国风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龙花告诉洪观新闻记者,如老人存在精神疾病,并被判定为无民事行为人的情况下,其监护人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老人精神正常,其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且已对周边居民和商铺生活和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根据上述两部法律的相关规定,公安部门依法可对其进行警告和罚款处罚。
如老人屡教不改且精神正常的情形下继续扰民的,警察可以视情节轻重对其进行治安处罚:警告、罚款或处以1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情节严重的,其行为可能涉嫌犯罪。
记者 万清云
来源: 洪观新闻
原来梅西属兔?你还认识哪些属兔的体育明星?
新年的钟声敲响
农历癸卯年正式启幕
按照中国传统
癸卯年出生的人生肖属相为兔
兔子性情温和体态乖巧、动作灵敏
属兔的人也被认为
机智敏捷、沉静独立、谦逊坚忍……
这些特质与优秀运动员相结合
就能造就辉煌
纵观国际体坛好像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出生于1987年6月24日的梅西
按照中国农历算法,属兔
1个多月前
五次征战足球世界杯的他
终于在卡塔尔“封王”
带领阿根廷队时隔36年
再次站上世界足球之巅
1987年是足球巨星辈出的年份
这一年出生的本泽马
被认为是才华横溢、不可多得
2022年他荣膺金球奖
这一年出生的球星
还有西班牙“黄金一代”球员
法布雷加斯、皮克
以及阿根廷的伊瓜因
乌拉圭的卡瓦尼等
同样是1987年生人
网坛名将焦科维奇仍在续写传奇
这位来自塞尔维亚的澳网九冠王
正在向第十座冠军奖杯发起冲击
“最帅兔子”当属1975年出生的贝克汉姆
他被称为“万人迷”
但他用实力和标志性的“贝氏弧线”
告诉世人
踢球没有捷径
唯有日复一日的勤奋练习
和对足球的热爱
才能功成名就
乌兹别克斯坦体操名将
丘索维金娜出生于1975年
2002年她3岁的儿子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她变卖家产、疯狂参赛
希望通过赢取比赛奖金供儿子治病
一句“你未痊愈,我不敢老”
感动世界
儿子病好之后
她依然奋斗在赛场上
至今已经八战奥运会
1975年出生的国际巨星们还有
美国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
斯诺克天才型选手罗尼·奥沙利文
NBA名将阿伦·艾弗森、雷·阿伦等
勤奋与热爱
是通往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出生于1963年的“飞人”乔丹
开创NBA历史上的
“乔丹时代”和“公牛王朝”
6次获得NBA总冠军
6次获得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
国内属兔的体育明星不胜枚举
“体操王子”李宁
1963年3月10日出生于广西柳州
1982年体操世界杯
一人独得6枚金牌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再夺3金2银1铜
退役后创办“李宁”品牌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
2008年北京奥运会
他作为火炬手
在鸟巢上空漫步一圈后
点燃主火炬
刘国梁
1976年1月10日出生于河南新乡
在中国乒乓球历史上
刘国梁是第一位
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单打冠军
于一身的男子大满贯得主
2003年出任国乒男队主教练
换一种身份延续辉煌
2018年刘国梁当选中国乒协主席
2022年当选WTT世界乒联董事会主席
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
1975年至1976年间的兔年
是中国体坛的祥瑞之年
这一年诞生了
多位世界体坛风云人物
1975年盛夏出生的“冰雪女王”杨扬
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
夺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
成为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
在整个运动生涯
她共赢得59个世界冠军
退役后她从未远离体育
国际滑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国际滑联理事、国际奥委会委员、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
世界反机构(WADA)副主席……
从小与羽毛球结缘的张宁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
击败对手张海丽获得奥运女单冠军
四年后在北京奥运会
成为首个成功卫冕的
奥运会羽毛球单打冠军
两届奥运会柔道冠军冼东妹
也出生于1975年
2004年雅典奥运会
她仅用60余秒就绝杀劲敌
夺得第一个奥运冠军
之后因伤病选择退役结婚生女
2008年北京奥运会
作为“妈妈选手”成功卫冕
中国篮坛不乏优秀的“兔子”
前有1975年出生的巴特尔
后有1987年出生的易建联
1999年出生的张镇麟等等
一代代中国篮球人不断奋斗
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时间来到1987年
“台球神童”丁俊晖出生
他8岁接触台球
15岁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
和世界青年斯诺克锦标赛冠军
成为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
中国跆拳道传奇人物吴静钰出生于1987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她横空出世摘取47公斤级金牌
伦敦奥运会
她成功捍卫自己的霸主地位
里约奥运会
她止步四分之一决赛
此后宣布退役
时隔三年她重返赛场
并拿到东京奥运会入场券
成为中国跆拳道历史上第一位妈妈选手
与吴静钰同龄
且有着相同经历的刘虹
是中国田径的一道亮丽风景
刘虹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20公里竞走冠军
已为人母的刘虹于2018年复出
并在东京奥运会摘得一枚铜牌
圆了再战奥运的梦想
1999年出生的运动员
已进入当打之年
中国首位F1车手周冠宇
在赛场上风驰电掣
以“一年级新生”的身份
荣获2022赛季F1年度最佳新秀
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新生代运动员的
拼搏精神和自信风采
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吴易昺
去年在美网接连突破
成为公开赛年代首位闯进美网男单正赛
首位在大满贯男单正赛赢球
并进入32强的
中国大陆球员
演绎着“一切皆有可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兔子一直是象征祥瑞的动物
兔子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四
与十二地支“卯”配属
卯时为一日之晨,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玉兔迎春
祝福所有运动员
前“兔”似锦!“兔”飞猛进!
记者:卢羡婷
来源: 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