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20八字(1997年2月20日生辰八字)

孤僻成性 2023-08-31 02:21:53 网友整理

他是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临终提出5个遗愿,令人为之动容

前言

1997年2月19日,北京301医院的一间病房内,夫人卓琳泪眼婆娑地看着病床上的,她心里明白,这即将是夫妻俩此生最后的告别,即便她再不愿面对,劳累一生的丈夫也真的要离去了。

“老爷子,我在喊你!你听见了没有?”

就在卓琳带着邓家人和完成最后的告别,当晚21时,这位毕生几经大起大落的政坛风云人物与世长辞,享年93岁。

图|夫人卓琳及子女为送别

在医学专家口中,病重之际的,没有糖尿病、前列腺炎等常见病,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无法根治的帕金森综合症,而始终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坚强。

“我们都能看出来,临终前的他还是很痛苦的,可他就是一声不吭。真的就是这样,一直都很平静!”

的确,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表现得尤为平静,身边人想让他再说说话,他也只是淡淡地表示。

“该说的都说了!”

对他而言,此生历经磨难,也在晚年为新中国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此生足矣,至于遗愿,很早时候就已经跟夫人卓琳交代得清清楚楚。

事实上,就在他病逝前4天,夫人卓琳写信给,转达了的5个遗愿,事后公开,遗愿内容不禁令人动容,一同了解一下。

一、恬淡的晚年与悄然的离去

1994年初之后,彻底淡出公众视线,外媒常猜测他已病入膏肓,事实是,他在北京自家的四合院中,过得舒适也洒脱。

直到1996年12月,一天清晨醒来,感觉到呼吸不畅,没有办法吃早饭、锻炼、看书,随后出现咳嗽不止、呼吸困难、难以下咽的情况,保健医生已经无法应付,只能将他立马送到301医院。

在夫人卓琳的回忆中,从家里到医院不过10公里的路程,可那一天的路却显得十分漫长。

“我真的没有想到,他这一去,就真的没能再回来!”

入院后的被安置到了医院院子南段一座小楼的顶层,也是为了给他营造更好的休养环境。

图|晚年

1997年元旦,病房里少了喜庆的气氛,每个人都显得忧心忡忡,正是因为的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对此,随身护士黄琳有着清晰的回忆。

有一阵子,的精神稍好一些,还能坐起来看看电视,刚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12集电视剧《》,每每听到颂扬的话,老人家的脸上还会出现一抹羞涩。

可这样惬意的时光终究是短暂的,随着病情的越来越重,开始无时无刻都在遭受着疾病的折磨,正如开篇所言,那种痛苦常人总是难以忍受,可说什么都是一声不吭,也不愿再多说什么,似乎已经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

女儿邓林曾在《我爱我的父亲》一文中明确写过,很早时就对自己的身后事进行了安排。

“爸爸离去是自然规律,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爸爸把一切安排得那么好,关于生死,他很早就开始给我们上课了。饭桌上,爸爸谈得非常轻松。他说,中国人的传统,讲究红白喜事:结婚是红喜事;人死,过了多少岁,就是白喜事。要请客吃饭,办酒席。”

对于自己的身后事,曾交待给夫人卓琳5个遗愿。

其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

其二,不设灵堂。

其三,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

其四,捐赠眼角膜。

其五,把骨灰撒进大海里。

源于此,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些事,就在2月20日凌晨,病逝的消息传遍了世界,噩耗传出,神州震惊,世界震撼,紧接着便是人们依依不舍地送他最后一程。

二、“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1997年2月20日清晨,广场首次为的逝世降半旗志哀,护旗兵流泪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这一画面迅速出现在各家报纸的头版头条以及电视新闻中。

图|为悼念逝世,首都广场降半旗志哀

虽说生前有过明确交代,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也不设灵堂,可对于这样一位受到全世界敬仰的中国领导人的离去,人们哪能不悲痛,哪能不送他最后一程呢?

2月24日9时,301医院南楼小礼堂内,中央领导人带头进行遗体告别仪式,9时28分,遗体被抬上灵车,9时31分,灵车缓缓起步,目的地便是八宝山革命公墓。

从医院到八宝山,其实只有两公里半的路程,那一天,道路两旁挤满了10多万群众,天气也始终是阴沉的,天公也好似在为这位大国领导人的病逝感到哀伤。

就在灵车行驶过程中,一处路旁的群众高高举起横幅,上面写着“再道一声,小平您好”的字眼,让每一位目击者都感到万分感慨。

还记得第三次复出后的力挽狂澜,十年动荡为新中国带来的太多伤痛都被他一一抚平,先前落下的国家发展功课也在他开启的改革开放中得到弥补,就连先前混乱的领导体系都被他一一捋清楚。

毫不夸张地讲,以釜底抽薪的姿态将中国存在的问题在根源上解除,全国各个领域都迎来了新生,能人志士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日益强大的中国才真的迎来了世界各国的接纳与尊重。

而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被世人铭刻在心,要知道,病逝之际,多少沉痛缅怀的人是因为他的存在才得以走出命运阴霾、重获新生的。

所以说,那一天,前来送别的人们,都希望他离去的脚步能慢一点、再慢一点,再看一看他一手缔造的强大中国,再听一听民众的问候。

图|10万群众与依依惜别

2月25日,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至此,这位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领袖被载入史册。

正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就是如此,令人心碎的是,病逝之后,他真的做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三、他什么都没有留下

还记得当年毛主席提议火葬这件事,对于死亡,卓越的重要领导人从来都是无所畏惧的,也是如此。

在他的一生中,生离死别经历的实在太多了,在身后事问题上,他也一直有着自己的考虑,早在50年代初期,他就已经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字。

1989年9月4日,退休之前的还对中央负责此事的同志有过一番嘱托。

“死后丧事也要简化,拜托你们了!”

至于骨灰如何处理,女儿邓林也曾写在《我爱我的父亲》一文中。

“骨灰要怎么处理呢?埋在果树下?那也不行,否则,结的果子谁还敢吃啊!我们又说,那扔到野外行不行呢?还是不行,大家伙都不赞成。要不,就撒向大海吧,那里怎么样?”

最终,选择死后将骨灰撒向大海,这也是他的遗愿之一。

1997年3月2日上午,夫人卓琳带领邓家人以及部分领导人带着的骨灰登上飞机,随即向大海飞去,那里是一生最心心念念的地方。

11时25分,飞机来到1800米高空,蔚蓝的大海上空出现绚丽的彩虹,好似生前爽朗的笑容。

当时,已经81岁的夫人卓琳带领众人眼含热泪将骨灰和五彩缤纷的花瓣缓缓撒向大海,邓家子孙悲痛地跪在机舱中,女儿哽咽地说道。

图|的骨灰被撒向大海

“爸爸,您回归大海,回归大自然,您的遗愿得到了实现,您安息吧!”

事实上,除了骨灰,就连生前穿过的衣物也没有留下,他的秘书曾接到命令,要将老人家留下的衣服全都烧掉。

工作人员来到一座锅炉房,慢慢将穿过的内衣、外衣、鞋袜投进炉膛,烈火青烟中,他们还看到了一件带有窟窿的内衣,在场众人纷纷落泪。

“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竟然穿着破了的衣服,谁又能相信呢?”

对于曾经在身边的工作人员来说,老人家的确走了,可他们却感觉他还在,有如工作人员王士斌说的那样。

“眼睛一闭,总觉得首长还在办公室坐着。音容笑貌总是摆脱不了。说实在的,就是跟家里人一样,跟自己父母一样。所以,首长去世后,总觉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的确,按照的遗愿,他的眼角膜做了捐赠,遗体也进行了医学研究,骨灰撒向祖国的大海,至此,人间再无他的影子,唯有怀念他的人将他默默地装在心里。

结语

披着世纪的风云和历史的烟尘,脚步轻轻地离开了,留下的是安详又从容的笑。

图|一代领袖

如果抛开政事不谈,从个人角度上,也是一位风趣而幽默的老者,他喜欢打桥牌、游泳、看球赛,平时还很喜欢静静地在办公室看地图、翻字典、阅古籍。

无论是风云诡谲的政坛还是静谧幽深的四合院,他都能在其中安然自得,这样的人生智慧难得而宝贵,无论何时,他都是后人的精神灯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