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八字是什么格局(诸葛亮八字是什么格局的)

樱花飘落 2023-08-13 17:26:32 互联网

名人八字分析——见证传奇人物诸葛亮的命运

传奇人物诸葛亮的八字论命

命造八字

辛酉 丙申 癸丑 甲寅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根据八字命造可得:

1. 水旺显现:相貌清朗,性敏;

2. 金水相生,灵活机敏;

3. 壬癸水盛:聪明多智;

4. 最旺为水,善于谋略;

诸葛亮的一生

“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这是诸葛亮投靠刘备当前司马徽说的一句话。诸葛孔明先生虽然才疏学浅,锦囊妙计,然终其终身鞠躬尽瘁,仍未能完成刘备的复兴汉室、匡扶天下之理想,让先人留下“班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嗟叹。

这是有两方面的缘由注定了诸葛亮的喜剧。其一,孔明投靠刘备的时分,南方已定,曹操根本无对手可言,假如不是赤壁犯了大错的话,三国基本不会呈现的,权力完全不对等。

孙权曾经是占领江东的第三代指导人,根本的依据地曾经见异思迁 ;反观刘备,却还是畏首畏尾,目不转睛,屈居于刘表之下一个小小的新野县,这时分诸葛亮虽然才能很强,但曾经难有打破。

诸葛北伐,正逢蜀汉青黄不接的时期,先是关张黄忠死了,后马超病故,张苞关兴也死于非命,能征战的大将没了,这个时期,是无论如何不能成功的。

诸葛孔明为什么不自己当蜀国的主人诸葛亮为什么不造反灭了刘禅?很多人认为诸葛亮要做圣人,想流传千古嘛

还有的人说诸葛亮不是不想造反,而是蜀国还有老将赵云与李严把持重兵,另外还有魏延和马岱,都是倾向于刘备的

从八字来解读诸葛孔明的人生

其实诸葛亮早就看穿了自己的命数了

诸葛亮自己就是个玩八卦算命术的高手

诸葛亮癸丑日生于七月金旺之乡,八字中金多水浊,金虽有火之克,而火于秋为无气休克

诸葛亮命中金太旺,金克木四肢体将有伤,所以诸葛亮身患病中风现在说是瘫痪之疾

癸生申月,金为印星。其中申、巳所藏的庚金为正印,酉透出的辛金为偏印。

同时地支巳酉丑会金,印星过旺必以偏印而论。所以偏印是这个八字的主要意象。

五行中木主仁,金主义,土主信,火主礼,而水主智。

诸葛亮的水得天干两合,地支三会,这是十分罕见的,这个智慧的能量就奇大无比

从十神角度讲,印主智慧,而正印星智慧较传统保守,

偏印星智慧则偏激反常,更善于奇谋诡计。

诸葛亮的偏印特点决定了他的智慧更多地体现在奇思妙想上,

隆重对计三分天下,火烧赤壁以少胜多,

七擒孟获攻心为上等等数不尽的谋略篇,无不是偏印星的体现。

最后再缅怀一下伟大的诸葛亮

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位星相术数风水学大师,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尤精通于奇门遁甲的推算布局与军事策划,对于自己的一生命运更是了如指掌,但他不甘于命运的安排,“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决心用自己的主观努力和命运作抗争,他六出祁山的原因就在于此,特别是在秋风五丈原的最后关头,他的生命已经危在旦夕了,但他仍未放弃与命运抗争的机会,也试图运用奇门遁甲的法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若不是魏延的突然闯入,他也许能扼住命运的咽喉。然而他终未能如愿以偿,未能抗过命运的定数,正如《三国演义》中所写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曾国藩和诸葛亮的临终书:诸葛亮的人生格局,确实非曾国藩所能有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人在弥留之际所说的话,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善字所能概括的。有人说,除了善,应该还有真;有人说,应该还有一生的感受和体会。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有这么两份临终书,都为《诫子书》,一份出自诸葛亮之手,一份出自曾国藩之手。从这两份《诫子书》入手,便可窥见两位历史人物的人生格局。不得不说,诸葛亮的人生格局,确实非曾国藩所能有。

怪不得历史上关于三个半圣人的说法,诸葛亮居于圣人地位,而曾国藩只能算半个圣人。不过,曾国藩这半个圣人,如今看来,也很了不起了。毕竟,排在他前面的,仅孔子、诸葛亮、王阳明三人而已,连亚圣孟子都没排上号。在当下对家风尤其重视的背景下,诸葛亮、曾国藩的《诫子书》不得不读一读。

诸葛孔明,可谓妇孺皆知。诸葛亮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被神化,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是“近妖”。但是,真实的诸葛亮其实也十分厉害,被尊为三大圣人之一。诸葛亮留给后世的三大宝贵遗产,乃《出师表》、《八阵图》、《诫子书》。《诫子书》篇幅极为短小,但是却堪称训诫子孙的最好的读本。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透过这封临终书,不难窥见诸葛亮的恢弘的人生格局和高洁的人生境界。这篇文字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立意高远,不拘泥于现世的功名利禄的追求,而是以君子之行,要求子孙。

全篇首句便提出了君子自我要求的八字准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所谓静,就是要心神俱静,远离纷扰和欲望,以此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发展,达到内在修为的提高。而勤俭是美好德行的重要保障,不奢靡,不耽于物欲享受,就是德行的基础。

诸葛亮进一步指出,在修身养德的基础上,要明志,要致远。也就是说要打开人生格局和境界,追求更大的、更广阔的视野和人生版图。但是,明志的前提,仍然是基于修身和德行,要淡泊名利,才能志存高远。

一如另一位圣人王阳明所说的,天下的事,最应该追求的不是名利,不是升官发财,而是做圣贤。而途径,按照孔子儒家学说,就是要修身养德,要做到内圣而外王。内在修为可以做圣人,外在能力可以做君王。诸葛亮所言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以说,高度概括了孔子儒家和王阳明心学的真谛。看人,圣人与圣人,是如此默契。

接着,诸葛亮从求学问,惜光阴等方面,进一步阐发人生的不断提升法门。学也需要静,需要励精图治,不可险躁。而时光飞驰,如果不珍惜光阴,一定会后悔莫及。如果说,诸葛亮在圣人之路上,基本做到了满分的话,曾国藩则只能算及格以上。这一点,从曾国藩的《诫子书》与诸葛亮的对比中,不难得出。

曾国藩的家书很长,可见曾国藩即便在临终之际,仍有太多事情放不下。如果说,诸葛亮死后,已经无所谓什么官职,什么功绩,人们只尊他为圣。曾国藩死后,人们更多的仍是讨论他的官位,他的功绩,当然也包括人生的失意和错误。

曾国藩在《诫子书》中,开篇就说自己“官至极品”,可见他对官位还是有所依恋。虽然他后面自谦说“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但实际上,他仍然应该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够像自己一样,做官,做大官。

曾国藩也谈自修之道,但自修是为了“自强之道”,“寻乐之方”,这与诸葛亮的格局就相差太远。此外,曾国藩一生十分努力,当然也深谙左右逢源的圆通之术。因此他教育儿子,“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如此格局,显然就与圣人之道差之千里。无怪乎曾国藩虽然也成就非凡,但只能算半个圣人。

曾国藩毕竟也是接近圣人之人,因此他的《诫子书》也不乏亮点。比如他说“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就都是颇有见地的。对于这篇临终书,大家更喜欢哪篇呢?欢迎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