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挑起全国性的内战)
1946年,美国大兵北大女学生,宋美龄亲自处理,后结局如何?
1946年12月24日晚上,古都北平爆发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大案: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皮尔逊了北京大学的一名女生。
这起案件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震动,旋即由一起个人案件上升为社会公共事件,成为重大的政治危机。
连续数日过问此事,宋美龄亲自处理这起案件。
那么,这起案件最后结局如何,那个犯下了重大罪行的美军大兵受到严惩了吗?
一、
这起案件的受害人名叫沈崇,她出身福建名门,是清代名臣沈葆桢的曾孙女,林则徐的外玄孙女,以当时的话说,沈崇是世家之女,大家闺秀。
案件发生的当晚,19岁的沈崇正独自一人走在前往电影院的路上,这条路沈崇常走,附近就是广场,就算是夜里,路上的行人也不少,比较安全。
但是,就在沈崇走到东单广场附近时,突然冲出来两名美军大兵,他们生拉硬拽,把沈崇拖到广场旁的草丛里,其中一人玷污了沈崇。
期间沈崇拼命抗争,大声呼救,工人孟昭杰听到后急忙前去,发现两名美军的兽行后,想要救人,却被美军大兵威胁。
没办法,孟昭杰只能一边喊人,一边向北平警察局报案。
等警察到时,时间已过去三个小时,犯罪现场一片狼藉,一名美军大兵逃走,另一人正准备离开。
这个美国大兵十分狂妄,见到的警察过来,不仅不害怕,还威胁警察放他离开。
美军大兵的嚣张气焰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愤怒,几名警察一拥而上,将此人铐住带回警局,并把受害者沈崇也送到警局。
经过讯问得知,沈崇的美军大兵叫威廉斯·皮尔逊,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伍长,逃跑的那名共犯叫做普利查德,是一名下士。
经过医学检查,沈崇确实受到了侵犯,在场的人证也都可以证明皮尔逊的罪行,但是皮尔逊却始终矢口否认,并且大闹警察局,扬言说中国的警察没有资格抓他。
皮尔逊的嚣张底气来自与美国签订的涉外条约,根据这些条约,即使美军士兵对中国人造成侵害,构成刑事犯罪,的司法机关也无权审判,而只能交给美方部门处理。
这些类似于“治外法权”的条约极为不合理,是对国家司法主权的践踏。
但美国是的靠山,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需要美国人的援助,这正是他们宁愿出家主权,也要签订这些条约的原因。
所以,当局在得知沈崇一案后,第一反应不是帮助被害者沈崇讨回公道,而是把事情压下去。
北平的警察局局长汤永咸给的中央社打电话,并让手下告知各大报社,不准刊登沈崇一案,称此事要与美方交涉,现在不宜发表。
其实,此事由于目击者众多,民间早已传开,并引起轩然大波。
美军飞虎队在二战时期提供的帮助,中国人不会忘,但恩是恩,仇是仇。
抗日胜利后,美军赖在中国不走,他们狂妄嚣张,目无法纪,在中国的土地上为非作歹,民众对他们早有不满。
在得知沈崇案后,民众的怒火被瞬间点燃。
尽管当局三令五申不准刊登,还是有几家民间报社冲破的封锁,将沈崇案报道出来。
沈崇所在的北京大学学子,在得知自己的同学惨遭美军毒手后,群情激奋,学子们纷纷涌上街头,进行抗议,要求当局严惩皮尔逊。
此后席卷全国,北平、上海、南京、武汉等各大城市均有抗议活动,共计有五十万学生参加了抗议,为沈崇声援。
二、
当局见纸包不住火,事情压不下去了,这才不冷不淡地报道了案件的经过。
然而讽刺的是,中央社在案件发生一周以后,只用了报纸最边缘的一块刊登了这一事件,却用大块版面批评学生的行动。
由于抗议规模空前巨大,且针对的对象是美军,此事很快就惊动了。
但是在了解这一事件后,首先想到的也不是为沈崇讨回公道,而是授意各地方密切关注局势,镇压,以保障“中美关系不受影响”。
在的授意下,各部门一边加紧镇压学生的抗议活动,一边想方设法模糊处理沈崇案,想平息民众的怒火。
官方报社虽然开始大肆报道沈崇一案,但其中存在大量的问题。
比如在北大的官方代表,北大的训导长陈雪屏说:“该女生不一定是北大学生,同学何必如此铺张。”
他的言下之意似乎是,不是北大的学生受到侵害,学生们便没有必要关心一样。
而且陈雪屏不去追究罪犯皮尔逊,倒把责任推给了受害人沈崇,他责问说:“晚上为什么还要去看电影?”
中央社发布的新闻则更为过分,其中称“沈女士似系良家女子”,“沈系在影院和美兵搭过话。”
这些话虽没有直说,但是暗戳戳的讥讽沈崇身份不正,与美军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从而模糊皮尔逊的行为。
沈崇是名门之后,身世清清白白,哪里来的“似系”?她被美军大兵强行拖走并玷污,有多位目击证人证明,又哪里来的“和美兵搭过话”。
官方本想通过抹黑沈崇来平息民众怒火,但他们的话漏洞百出,当即遭到拆穿,并立即引起更大的抗议浪潮。
抗议的学生和民众看穿了当局与美军是一丘之貉,因此他们除了要严惩皮尔逊以外,还要求美军撤出中国。
一手搞砸,让一起个人刑事案件,演变成社会公共事件,并掀起抗议美军的反美浪潮。
事到如今,当局终于认识到此案的严重性。
一边向美方提出要求,依法惩处皮尔逊,一边让夫人宋美龄亲自处理此事。
宋美龄长期在美国活动,熟悉美国的法律,与美国人交往密切,而且她是一位女性,让她处理沈崇事件,确实比较合适。
宋美龄接手此事后,起到了一定作用。
她先是找到受害人沈崇,安抚她的情绪,并决定收沈崇为干女儿。
这位第一夫人三言两语便稳住了沈崇,并嘱咐沈崇不要让事情进一步扩大,她承诺一定给沈崇一个交代。
随即宋美龄驱车来到关押皮尔逊的地方,她初见到皮尔逊时,皮尔逊一副玩世不恭、狂妄自大的样子。
宋美龄压住火气,冷笑道:“皮尔逊上士,看来没有给你戴上手铐,你这段时间过得很安逸啊!”
皮尔逊见宋美龄来者不善,收起了自己的不敬,他端坐起来,问宋美龄自己将要判多少年。宋美龄做了一个杀头的动作,皮尔逊看懂了,他立即大叫起来,说中国的法律没有资格判决他。
宋美龄说道:“皮尔逊上士,你犯下的不是简单的刑事案件,而是一起国际案件,影响的是中美关系,连你们的美国总统都很生气。”
皮尔逊一听这话,瞬间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宋美龄见皮尔逊心理防线崩溃,把早就定好的计策说了出来:“只要你签下认罪书,我会为你说情,不会判处你死刑。”
就这样,宋美龄离开时,得到了一份认罪书,这份认罪书在随后认定皮尔逊构成犯罪中起到了作用。
客观地说,宋美龄处理此事,还算有条不紊,她也确实想让皮尔逊绳之以法。
尽管按照条约,皮尔逊要交给美方审理,但假若美军能够依法办事,严惩皮尔逊,并向沈崇道歉,积极进行赔偿,此事的结局还不算糟糕,民众的怒气也会随之消散大半。
但问题是,美军不打算这样干。
三、
在沈崇事件中,当局可谓极尽阿谀之能事,想方设法地替美军洗白,避免引起美军的不满。
但是从始至终,美国方面对于当局的“努力”和“善意”都不屑一顾,一点面子都没有给留。
比如当局希望能组成一个中美联合法庭,来审判皮尔逊,其实这个建议只是为了形式上更好看一些,美方完全可以要求提供对美方言听计从的法官,来组成联合法庭。
但是美方连这点纸面文章都不想做,他们拒绝了联合法庭的提议,并要求中方代表只能出席旁听,就连沈崇的身份都成了“证人”,而不是被害人或当事人。
在美方的报纸上,他们则毫不掩饰地发起对沈崇的攻击和抹黑。
在他们的诬陷下,家世清白的沈崇成了,被美军大兵玷污成了费用未能达成一致引起的争吵。
这些颠倒黑白的诬陷,进一步伤害了受害人沈崇和中国人民的感情,美方表现出来的态度是粗暴而无礼的,他们似乎一丁点严肃处理皮尔逊的意思都没有。
但是当局对此没有任何反应,似乎美方羞辱的不是他们一般,联合法庭的提议遭到拒绝以后,他们竟然就真的同意由美军海军陆战队军事法庭全权审理。
1947年1月17日,皮尔逊一案开庭审理。
讽刺的是,法官和检察官没有一个中国人,只有一个方的检察官负责旁听,除此以外,只有校长胡适和一众官员,被害人沈崇的法律顾问只能以证人的身份出庭,却不能发言。
因此,尽管旁听的阵容看上去很有分量,但民众和学生都不买账,这个法庭的人员组成,颇有美方和两方关起门来赶快把案件了结的意思。
在法庭上,一共有27名证人出席作证,证实了皮尔逊的罪行。
但是皮尔逊的辩护律师不仅矢口否认,还向沈崇发起诘问,质疑沈崇为何单独在夜里看电影,为何不呼救,身上为何没有挣扎受伤的痕迹。
但其实沈崇一直有在呼救,多名证人证实自己听到了呼救,并因此前往犯罪现场,沈崇的身上也存在大量伤痕,系挣扎所致。
实际上,此案的证据十分充足,人证物证都在,即使皮尔逊不承认,也足以形成证明皮尔逊构成犯罪的完整证据链条。
就连军事法官都知道这一点,有力的证据摆在这里,他们没办法包庇皮尔逊。
1947年1月22日,针对皮尔逊的判决作出,他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但是协助皮尔逊的共犯普利查德,随后只被判处构成攻击罪,判刑仅10个月。
颇为讽刺的是,皮尔逊只是从伍长降为列兵,竟然还未从美军部队中被清除出去,连一名犯美军都还留着,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皮尔逊两人对沈崇犯下的罪行无法挽回,沈崇因此遭受的磨难和痛苦无法消除,但是皮尔逊毕竟受到了法律的惩处,等待着他的是15年牢狱之灾。
许多人这样想,心里好受了很多,因皮尔逊掀起的抗议浪潮也随之停歇。
四、
在法庭旁听的胡适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作为北京大学的校长,官方的代表人物,他对于此案极度重视。
胡适常年和美国人打交道,与美方是比较亲近的,所以在沈崇一案发生后,胡适主张把此案作为个案,不要上升到中美关系的高度,他坚信美国的司还沈崇一个公道。
因此判决结果下来后,胡适立即表示:“足证此案判决极为公正。”
案件判的算是可圈可点,当时的民众还算能接受。
但让胡适等人尴尬的是,针对被害人沈崇的道歉和赔偿一直拖拖拉拉,没有下来。
方很需要美方作出道歉和赔偿,以表示美方诚意,缓解民众的怒火,所以当局官员数次请求美方进行道歉和赔偿,但美方一直置之不理。
更过分的是,就在判决后不久,美国海军法庭竟然未经二审,即以证据不足为理由,将皮尔逊释放,并恢复了他在部队里伍长的职务。
这一下子舆论哗然,此前盛赞美方司法公正的胡适等人脸上火辣辣地疼。
客观地讲,胡适虽然对美方亲近向往,但是在此案上,胡适是要求依法惩处罪犯皮尔逊的,他没有像部分官员一样,恬不知耻的攻击自己的同胞,替美国人洗白。
得知皮尔逊被释放后,胡适当即对记者说道:“该美兵罪状确实,美国为法制国家,希望美方本着法治精神,仍维原判。”
不久以后,胡适又向美国大使司徒雷登提出抗议,希望美方认真考虑,依法惩处皮尔逊,但没有收到任何有效回应。
更让胡适等人感到羞辱的是,在外交部让他们递交美方判决书后,他们才惊讶的发现,美方竟然从未把判决书交给过他们,哪怕连一份备份都没有。
美军大兵在中国的土地上侵害了中国的无辜女子,不仅只能交由美国人审理,甚至连一份判决书都没有,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下子别说民众和学生,就连胡适这样的人士都感到异常羞愤。
理性的分析,其实方面也是希望依法严惩皮尔逊的,这样也好给沈崇和国内一个交代。
连续一周不停过问案件详情,宋美龄亲自处理此事,都体现出他们对于此案的重视。
宋美龄向沈崇许诺,会给她一个公道,也是宋美龄基于自信,认为美方不会因为一个美军伍长便撕破脸皮,该给的面子还是会给的。
然而宋美龄错了,胡适他们也错了,他们错信了美国的司法公正,以为不断妥协,不断退让,就可以换来美方的同情。
但实际上,美方哪怕是一点施舍都没有,他们从头到尾都在攻击受害人沈崇,包庇罪犯皮尔逊,哪怕是一份道歉和赔偿,中国人都没有等到。
和宋美龄心中未必没有不满,但是他们有求于美国人,就在沈崇案审理时,正准备向美国申请一笔贷款,以支持继续打内战。
的百万大军和政治地位,都需要美国的扶持,这是“软骨病”的症结所在,也是遭此大辱却装聋作哑的缘故。
的行为,正如当时我党报社文章所评价的那样:“政府对于这事,连屁也不敢放一个,反而叫报纸不要评论。美蒋侮辱我中华民族,是到了极点了。”
国内的著名报社《大公报》指出:“如果一个了中国女孩的美人可以被视为无罪,那么在美国人眼中,中国人到底成了什么样的人?”
美方对罪犯皮尔逊的包庇和政府的软弱无能引起震怒,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美军的,要求驱逐美军。
不久以后,美军从中国撤离。
美军撤离并非全是因为沈崇事件,但这一事件里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反对美军的决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事也进一步暴露出买办政府的本质,加速了的灭亡。
沈崇事件再一次以血淋林的残酷事实,印证了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国家的主权不独立,人民当家作主便无从谈起。
这正是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追求国家独立,追求民族独立的原因所在。只有国家主权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才能避免沈崇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就在近几日,美国籍男教师在华杀害女学生一案宣判,被告人沙迪德·阿布杜梅亭犯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处死刑。
正如彭德怀元帅霸气威武的说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中国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人在中华大地上犯罪却能逍遥法外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新中国是民族独立,主权独立的国家,司法是捍卫人民权益的武器,不论何种国籍的人在我们的土地上犯下罪行,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编者简介: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微信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今日人物志”,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计算机简史:你想不通去脉,是因为不了解来龙
作者 | 吕建伟
头图 | 早期计算机 kdf9,CSDN 下载自东方 IC
来源 | 本文经授权转自阿朱说(ID:azhushuo)
我们从 1950 年以后经历了大型机(IBM 为代表)、小型机(DEC 为代表)、个人电脑微机(Apple 为代表)、笔记本电脑(1985 年东芝 1100 是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乃至 MP3(世界上第一台 MP3 是 1998 年三星生产的,Apple iPod 诞生于 2001 年)、平板电脑(iPad)、手表(iWatch)、智能手机(先是 Nokia 的 Symbian 智能手机,后是 Apple 的 iPhone)。
我们也走过了有线电报、无线电报、有线电话、无线手机(世界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罗拉公司工程师马丁·库帕在 1973 年发明)这些电信时代,我们也走过了电脑以太局域网时代、电脑电话线拨号上网时代、电脑 ADSL 上网时代、电脑 Wi-Fi 上网时代、手机 Wi-Fi 上网时代、手机 2G/3G/4G 上网时代。
我们有必要对这百年的 ICT 工业是如何交汇促进做个简单的历史梳理。你不明白这些历史,你就不明白为何现在是这样。
计算机有几个核心组成:
芯片/CPU
存储
网络
显示器
键盘
操作系统
数据库
中间件
编程语言
芯片
1904 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了电子真空二极管。1882 年,弗莱明曾担任爱迪生电光公司技术顾问,1896 年,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成立,弗莱明被聘为顾问。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ENIAC 诞生,用了 1.7 万根真空电子管和 7200 根二极管、7 万个电阻器和 1 万个电容器、1500 个继电器和 6000 个开关。每秒可以做 5000 次加法或 400 次乘法,是使用继电器运转的机电式计算机的 1000 倍。
晶体管的发明(图源:CSDN 下载自东方 IC)
1947 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博士发明了晶体管。1956 年,肖克利博士创办实验室吸引了诺伊斯、摩尔等青年才俊加盟,但是经过一年时间也没有做出什么可商业销售的产品。1957 年,最年长的诺伊斯寻求到生产照相机与电子设备的仙童摄影器材公司老板费尔柴尔德的资助,带领众人离开肖克利实验室,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1958 年,德州仪器的杰克·基尔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半导体集成电路:锗集成电路,并因此获得 2000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基尔比前后脚,诺伊斯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硅集成电路。
1958 年,IBM 给了他们第一张订单,订购 100 个硅晶体管,用于 IBM 电脑的存储器。1968 年,诺伊斯和摩尔,带着格鲁夫脱离仙童公司,创办 Intel。1971 年 11 月,Intel 研制出世界第一款商用计算机的微处理器:4004 芯片,因此 Intel 公司完成了从单一的存储器制造商向微处理器制造商的转型。
1983 年,Altera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可重复擦写编程的芯片,后被 Intel 收购。1984 年,赛灵思发明 FPGA 芯片。
1978 年 12 月 5 日,英国物理学家赫尔曼·豪泽(Hermann Hauser)和工程师 Chris Curry,在英国剑桥创办了 CPU 公司(Cambridge Processing Unit),他们先是为机设计控制系统。1984 年英国 BBC 做了一款普及计算机技术的节目,希望能有配套的电脑:功能丰富但价格又不能太贵(听起来像步步高学习机的套路),豪泽就接下了这个活儿。他们使用摩托罗拉的 6502 芯片,这是一颗 8 位、主频 2 赫兹的 CPU。乔布斯当时研发 Apple I 也是使用的这款 CPU。后来豪泽他们想升级到 16 位,但是摩托罗拉公司的 16 位芯片太慢也太贵。他们转而向 Intel 公司索要 80286 芯片的设计资料,但是 Intel 判断可能会培养一个潜在竞争对手,于是就拒绝了他们,他们只能被迫自行研发。1985 年,Roger Wilson 和 Steve Furber 设计了他们自己的第一代 32 位、6M Hz 的处理器,用它做出了一台 RISC(精简指令集)的计算机,简称 ARM(Acorn RISC Machine)。这就是 ARM 这个名字的由来。由于功耗小、价格便宜,而且和摩托罗拉设计思路有相似性,所以 Apple 公司研发设计牛顿 PDA 的时候就想到了他们。1990 年 11 月 27 日,苹果公司出资 150 万英镑,芯片厂商 VLSI 出资 25 万英镑,他们本身则以 150 万英镑的知识产权和 12 名工程师入股,这样,ARM 公司正式成立。就是因为这样奇怪的组成结构,所以 ARM 公司既不生产芯片也不销售芯片,它只出售芯片技术授权。
存储
1801 年,法国人约瑟夫·玛丽·雅卡尔发明了打孔卡用在控制织布机织出的图案。1880 年代,美国人口调查局职员赫尔曼·何乐礼发明了用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穿孔卡片及机器,并用于 1890 年美国人口普查,仅 6 周就完成了统计。1896 年,Herman Hollerith 成立了制表机公司,专门生产用于计算的打孔卡和打孔机。1911 年,在金融家 Charles Flint 的投资并购撮合下,制表机公司、列表机公司、以及拥有存储技术的国际时代唱片公司三家合并,成为现在的 IBM 公司。其实这么来看,打孔卡、唱片,都算是信息存储介质。
1928 年 Fritz Pfleumer 发明了录音磁带,可以存储模拟信号。1951 年,磁带首次被用于计算机上存储数据。
1946 年 Jan A. Rajchman 团队发明的静电记忆管 Selectron Tube,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随机存取数字存储器(RAM),使用静电荷存储数据在真空管内。它能够短暂存储大约 4000 字节。1947 年 Freddie Williams 和 Tom Kilburn 发明了类似原理的威廉姆斯-基尔伯恩管(Williams–Kilburn tube)并商用。IBM 的第一台商用科学计算机 701 就使用了 72 个该管做内存。701 计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存储程序的计算机。1947 年 Frederick Viehe 第一个申请了磁芯存储器的专利,1948 年华裔王安实现了对磁芯存储器的写后读(Write-after-Read),并且于 1949 年申请了专利,以 5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IBM。1966 年 IBM Thomas J. Watson 研究中心的 Robert H. Dennard 发明了(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1968 年申请了专利。1970 年,Intel 公司推出 Intel 1103,这是第一个商用 DRAM 芯片。
1956 年,世界上第一个硬盘驱动器出现在了 IBM 的 RAMAC 305 计算机(第一台提供随机存取数据的计算机,同时还使用了磁鼓和磁芯存储器)中。该驱动器约有两个冰箱大小,重达一吨,包含 50(还是 40?)个 24 英寸盘片,能存储 5M 的信息,数据传输速度 10K/S。1962 年,IBM 发布了第一个可移动硬盘驱动器 1311,它有六个 14 英寸的盘片,可存储 2.6MB 数据。1973 年,IBM 发明了 Winchester(温氏)硬盘 3340,其特点是工作时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便是现代硬盘的原型。1978 年,IBM 推出第一个 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并申请技术专利。
1968 年 IBM 的 Alan Shugart 领导的小组开发了只读的 8 英寸软盘(只能存储 79.5KB 的数据)。
1980 年日本人 Fujio Masuoka 为东芝工作时发明了闪存。这也为后来乔布斯研发 iPod 带来了灵感。
网络
计算机产业晚于电信产业。早在 1837 年美国人萨缪尔·摩尔斯就发明了电报,并发明了电报专用编码:摩斯电码。后来 1895 年,意大利人马可尼首次成功收发无线电电报。而电话是 1860 年贝尔发明,1877 年贝尔建立了电话公司,1895 年,贝尔公司将其正在开发的美国全国范围的长途业务业务剥离出来,建立了一家独立的公司称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其实互联网的历史比局域网的历史要长的多,根源就在于电信通信网络早于计算机网络。1958 年,AT&T 已经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的 Modem:Bell 103。调制解调器的作用就是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翻译成可沿普通电话线传送的模拟信号,这些模拟信号又被电话线路另一端的另一个调制解调器接收,并译成计算机的数字信号,因此电话通信就和计算机数据传输合二为一了。不过更早的雏形还是来自 IBM,在 1951 年帮助美方建设半自动防控警备系统,需要把雷达站-控制中心-指挥中心连接在一起,IBM 已经发明了一整套类似装置进行联网,只不过一直运行在军方没有外泄。
互联网起源于 1969 年的 ARPANet,我们的上网就是始于电话拨号上网的。虽然 1974 年已经发明了 TCP/IP 一套技术体系,但是直到 1982 年,ARPANet 才全部采用 TCP/IP 技术。
局域网就晚很多了。
过去的人们使用计算机都在专用机房里面,在计算机跟前工作。后来发明了哑终端,其实就是一个输出显示器一个输入键盘,通过 RS-232 线缆连接到大型主机上。RS-232 线缆标准是 1970 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联合 AT&T、IBM 这些通信厂商、调制解调器厂商、计算机厂商一起制定的。因为涉及到信号衰减问题,所以最早线缆长度只能达到 30 米,后来不断改进线缆材质,最远能达到 1 公里长度。
后来 1973 年 Bob Metcalfe 从哈佛博士毕业后到施乐公司工作,发明了以太网,把施乐公司的 40 多台计算机串联在了一起。咱们现在都是百兆网卡千兆网卡,但是在 1973 年才 2.9 兆。1979 年,施乐联合 Intel(生产网络处理芯片)、DEC(当时很火的小型机厂商)组成产业标准联盟,制定 10M 以太网标准。IEEE 随即接受“蓝皮书”,用作 802.3 标准的基础。
1979 年,Bob Metcalfe 觉得这是个巨大的商机,于是出来自己创办了 3Com 公司。1981 年生产出来世界上第一张以太网卡,很快就被 IBM 采用作为 IBM PC 的组成部分。当然,计算机之间要联在一起,除了每个电脑上配备一块网卡以外,还得在以太局域网中配备集线器(Hub)设备,以便数据通过 Hub 进行交换,所以世界上第一台以太网络交换设备也是 3Com 生产的。进入百兆以太网时代后,Intel 逐步重视网络芯片,大有后来居上。3Com 为了应对 Intel 就采取开放技术授权方式,让 Lucent、Broadcom、Marvell 等等公司都可以生产网络芯片。但是 3Com 最终没有干过 Intel。
提起网络,不得不提到一家公司,那就是思科。思科的创始人是莱昂纳德·波萨克,曾经加入 DEC 担任过硬件工程师,后来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计算机设备主任,他也是互联网前身 ARPA 网的主要推动人物。1984 年,他发明出了比 3Com 集线器更好的以太网数据交换设备,先在斯坦福大学应用,把斯坦福大学的 5000 台电脑连成一片以太局域网。他希望斯坦福大学支持他制造并销售这种设备,但是斯坦福大学没有答应他这个要求。于是他出来创业搞出来思科。后来互联网崛起,思科也顺势切入了互联网 TCP/IP 路由器领域。
显示器
最早的计算机都是使用电视机作为显示器。
电视机最早由英国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在 1925 年发明,1926 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做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图像信号的表演。
在 1927-1929 年期间,贝尔德做了通过电话电缆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还做了首次短波电视试验。1930 年实现了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直到 1976 年,乔布斯成立苹果公司生产个人电脑 Apple I 时,业界才使用专门的 CRT 技术生产出电脑专用的显示屏。到了 Apple II 系列时,更是增加了彩色显示屏、图形操作系统、鼠标这些源于施乐实验室的技术。发明了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图形操作系统、鼠标、以太网的施乐真是太悲催了,自己一点都没用上。
键盘
说到键盘,不得不说打字机。
第一台实用的打字机,是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但是咱们如今键盘排列习惯的打字机,是和肖尔斯一起合作的约斯特,他发明的打字机采用 26 个键,可以转换大小写,而且可以使打字人随时能看到所打出的字。1874 年正式进入市场。而 IBM 最早生产的打孔机,其实就是把打字机和打孔卡结合的产物,操作者通过打字机输入字母,打孔机会根据转换规则自动输出带孔的卡片。
操作系统
1964 年,在 IBM 没有发明 System 360 大型计算机之前,IBM 已经发明了很多计算机。如 IBM 1952 年发布的第一台商用计算机:701 计算机。1959 年,IBM 首次利用晶体管、磁芯存储器、印刷电路技术,发明了小型数据处理计算机 IBM1401,但这些计算机都没有完整的操作系统概念,算是软件和硬件一体化。IBM 在 1953 年发布 IBM 650 大型主机时,才研发出来汇编语言,使人类终于告别了直接用最原始的 01010 编写程序的历史,人类终于可以靠打字机+打孔卡片,人类输入符合汇编语言规范的字母和数字,打孔机输出的就是用打孔卡片表示的 01010。把打好孔后的卡片送入到计算机的卡片读入设备,计算机就能执行程序了。
1964 年,IBM 发布了 System 360 大型计算机。这算是出现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雏形。早期的计算机,都是一个型号就有一套 CPU 指令集。但是 IBM 在设计 System 360 的时候,就做了精良的设计,承诺以后 IBM 出的计算机 CPU 指令集具有向上兼容性,而且 IBM 出的其他系列的计算机,指令集和 System 360 的 CPU 指令集也兼容。为了达到这个标准要求,IBM 就开始抽象出薄薄一层软件,但当时,这层软件也是最后和硬件计算机一体的,并不单独发布和售卖。
在当时,各大公司都想生产计算机,就连通用电气公司也不例外。所以 1964 年,通用电气公司联合贝尔实验室、MIT 成立了一个项目组,来设计 Multics(多路信息计算系统)。后来通用电气决定退出计算机行业,就没再资助这个研发项目了。1969 年,无所事事的 Multics 项目组成员 K.Thompson,想把一款游戏移植到另一个型号的计算机上,他为了好移植,决定用汇编语言开发一个简化版的 Multics,命名为 Unics(单路信息计算系统)。
1973 年,Dennis Ritchie 和 Thompson 两人一起完善 Unics,但是 Dennis Ritchie 发现 Unics 越来越功能强大并复杂,用汇编语言开发起来不顺手。于是他在 B 语言的基础上开发出 C 语言,然后他们就开始用 C 语言重写了 Unics,并把它命名为 Unix。1974 年,Kenneth Thompson 和 Dennis Ritchie 合写的“The UNIX Time-Sharing System\"在 Communication of ACM 上发表,正式向外界披露了 UNIX 系统。从此,软件和硬件第一次分离。
当时人们对专门的独立的软件还没有什么版权意识,所以 1976 年盖茨才写了那封告知计算机业余爱好者的一封信,强调软件也是有版权的。但是 1974 年人们还没有这个意识。于是,Unix 源代码就在各高校传播。1977 年,伯克利大学的 Bill Joy 在取得了 Unix 的核心原始码后,着手修改成适合自己机器的版本, 同时增加了很多功能软件与编译工具,最终将它命名为 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 (简称 BSD)。
1979 年,贝尔实验室的母公司 AT&T 出于商业的考量,将 Unix 的版权收了回去,需要商业授权才能使用。因此,AT&T 在 1979 年发行的第七版 Unix 中,特别提到了 “不可对学生提供源代码”的严格限制。这导致后来学术界自力更生,Andrew Tanenbaum(安德鲁·塔能鲍姆)教授参照 Unix 的功能,写了一个 Minix 系统,用于教授学生操作系统。该系统在 1986 年完成并发布,并于次年发布了相关书籍。Linus Torvalds(林纳斯·托瓦兹)上学时学习 Minix 操作系统,觉得自己也能开发一个操作系统, 于是开始构建 Linux,并于 1991 年开源。
而 BSD 首先开枝散叶。1982 年,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安迪.贝克托森制造出一种图形工作站,于是他和斯科特·马可尼里创立了 Sun 公司。他们用开源的 BSD Unix 3.0 版本改造出了 Sun OS,后来 Sun 的创始人员 Bill Joy,他来自伯克利大学,从 SunOS 5.0 开始,SUN 的操作系统开发取得 AT&T 的商业授权,转向 Unix System V Release 4,并且有了新的名字叫做 Solaris,这是 Sun 公司闭源的商业操作系统。惠普公司也取得 AT&T 的商业授权,研发出 HP 闭源的商业操作系统 HP/UX。IBM 也取得了 AT&T 的商业授权,研发出了 IBM AIX 闭源商业操作系统。
而盖茨 1975 年成立微软软件公司,一开始只是把开发语言移植到个人电脑上,如 BASIC、Fortran 等,这些开发语言早已经存在,只是盖茨他们做了个人电脑版本的移植,然后商用销售。但是盖茨目光确实敏锐,他也看到了操作系统软件的重要性。于是,1980 年,他和 SCO 公司合作也取得 AT&T 的商业授权,研发 Xenix 操作系统用于个人电脑。但是发现 Unix 还是太复杂,不适合当时性能和价格都很 Poor 的个人电脑。所以,当 IBM1981 年要从大型计算机业务延伸到消费者个人电脑业务时,而 IBM 因为不熟悉个人电脑也没有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听说微软搞过这个事于是就找到了微软。其实微软并没有搞成功,但是盖茨机灵也有运气,他到市场上去寻找。1980 年,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的一名 24 岁的程序员蒂姆·帕特森(Tim Paterson)花费了四个月时间编写出了 86-DOS 操作系统。1981 年 7 月,微软以五万美元的代价向西雅图公司购得本产品的全部版权,并将它更名为 MS-DOS。
但其实 86-DOS 是在 CP/M 的基础上改进出来的。CP/M 是加里·基尔代尔在 1974 年发明的,大家想想 1974 年也是 Unix 对外公布的年份。当时他对 Intel 在 1974 年发布的 8008 CPU 很感兴趣,于是 Intel 就送给他一块 8008 芯片。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基于 Intel CPU 写了一套 PC 操作系统,但是当时他只是盖茨眼中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而已,展示自己的本领就 OK。所以在计算机俱乐部聚会中他也只是大力宣传自己的软件,开源免费传播。所以五花八门改出来的 CP/M 可以运行在多达 3000 多种型号的计算机上,也支持 Intel 和摩托罗拉芯片。后来基尔代尔看见盖茨卖 MS-DOS 卖的欢快,也自己成立了 Digital Research 公司开始销售 CP/M。在 MS-DOS 没有大行其道之前,CP/M 以及它的各种开源改进版本,就被安装了多达 50 万台电脑上。
提到 Unix、CP/M、微软、SCO 这几样东西和几个公司,我们不得不提到一家公司:Novell。这家公司 1979 年就成立了,瞎折腾。先是自己设计个人电脑,装上 CP/M 操作系统卖(1991 年还买下了 Digital Research)。后来 1981 年看 IBM 的 PC 上有 3Com 网卡和以太网联网功能,于是 Novell 也在自己的电脑上搞网卡并开发以太网联网功能。1982 年 Raymond Noorda 当 CEO 的时候,就大力发展以太网联网功能当主打特色,也是他首先提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文件服务器、网络目录服务器、网络打印服务器。他还把 Novell 电脑改造成无盘工作站号称网络电脑。所以 Noorda 在业界有个名头叫:以太局域网之父。是他把这些在大型主机才应用的技术引入个人电脑领域、引入局域联网领域。当微软有这些技术的时候,那已经是 1993 年 Windows NT 发布以后,可想 Novell 当年的技术有多么强大。尤其在 1993 年 Novell 还收购了 AT&T 的 Unix 知识产权更加增强自己的技术实力。但是不知道 Noorda 动错了哪根筋,开始和微软全面竞争,1994 年并购了 WordPerct(类似 Word)和 Quatto Pro(类似 EXCEL),而且 1995 年还把好不容易到手的 Unix 知识产权又卖给了 SCO。2003 年又回归初心到网络操作系统,并购了 SUSE。
乔布斯创办的 Apple 公司一向喜欢自己干,从硬件到软件都自己干。后来乔布斯被赶出苹果公司,乔布斯一气之下卖掉苹果股份开始在市场上晃悠,希望寻找机会东山再起。1985 年他遇到了一家创业公司 NexT 正在研发设计强大的图形工作站。乔布斯开始销售 NexT 工作站,他在思考哪儿最需要这种电脑。正好他遇到了卢卡斯,卢卡斯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正需要这种强大功能的电脑。工业光魔是卢卡斯为了拍摄逼真的科幻电影星球大战而专门成立的电脑特效公司。1984 年,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离开了工作多年的迪士尼加入了工业光魔,开始制作电脑动画。但这和工业光魔的理念不符合,卢卡斯就想卖掉,于是找到了金主乔布斯。乔布斯 1986 年买下了这个电脑动画部,成立了公司叫皮克斯。乔布斯就用 NexT 的图形工作站制作电影:玩具总动员,并获得多项奥斯卡金奖。1996 年,乔布斯再次被邀请回苹果公司主持大局,乔布斯就把 NexT 公司卖给苹果公司,而 NexT 图形工作站的操作系统也是源于 AT&T 的商业授权的 Unix 版本,从此 NexT 操作系统成为了后来的 Mac OS 和 iOS 的基础。
数据库
1961 年,通用电气的 Charles Bachman ,开发了 IDS(集成数据存储,Integrated Data Store),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网状数据库,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数据库。1968 年, IBM 在 System 360 计算机上,开发了 IMS,这是 IBM 的第一代数据库,所以也称 IMS 为 DB1。IMS 是世界上第一个层次数据库。
1970 年,IBM 的研究员 E. F. Codd(埃德加·科德),发表了论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该论文提出了关系模型,并于 1981 年获得 ACM 图灵奖。
1974 年,IBM 的 San Jose 实验室,启动了 System R 项目,其目标是论证一个全功能 RDBMS 的可行性。1974 年,IBM 的 Don Chamberlin 和 Ray Boyce,通过 System R 项目的实践,发表了论文\"SEQUEL:A 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提出了 SEQUEL 语言,此即 SQL 语言的原型。该项目结束于 1979 年,它是 SQL 语言的第一次实现,并为 IBM 的二代数据库 DB2,打下了基础。
1973 年,伯克利大学的 Michael Stonebraker 和 EugeneWong,利用 System R 的公开信息,开发了 Ingres(交互式图形和检索系统,INteractive Graphics REtrieval System)并开源。该项目结束于 1985 年,在 Ingres 基础上产生了很多商业数据库软件,包括 Sybase、Microsoft SQL Server、Informix 等。后来 Informix 被 IBM 收购、Sybase 被 SAP 收购成为了 HANA 的基础技术。在 Sybase 独立的时候,微软还和 Sybase 一起合作研发运行在微软操作系统之上的 SQLServer,但是后来微软自己掌握了数据库技术就把 Sybase 一脚踢开。
1977 年 6 月,Larry Ellison 阅读了 Codd 的那篇论文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与 Bob Miner、Ed Oates 在硅谷共同创办了 SDL(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1978 年发布 Oracle 数据库 1.0 版本,1979 年发布 Oracle 2.0 版本。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 SQL 的商业版 RDBMS。1982 年,公司正式改名为 Oracle。
1990 年,TcX 公司的的客户,要求为报表工具 Unireg 的 API 提供 SQL 支持。TcX 的工程师 Monty 就自己写了一个 SQL 查询引擎。1995 年,Michael Widenius(Monty), David Axmark and Allan Larsson,在瑞典创立了 MySQL AB 公司。1996 年就发布了 MySQL1.0。2001 年,MySQL 集成了 Heikki Tuuri 的存储引擎 InnoDB,这个引擎不仅能持事务处理,并且支持行级锁,从此 MySQL 开始一飞冲天。
中间件
最早的中间件是 1984 年发源于贝尔实验室的 Tuxedo,用于用于控制分布式事务。1992 年被卖给了 Novell。1995 年又被卖给了 BEA,BEA 公司因此成立。
1989 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的蒂姆·伯纳斯·李,他已经使用 Internet 两年时间了,他正在思考如何通过因特网和全球的高能物理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交流科学论文和数据。于是他尝试开发了一整套程序,包含:HTML 超文本语言、HTML 解析工具网页浏览器、HTTP 网络文本传输协议、HTML Web Server 软件。1993 年,伊利诺斯大学学生马克·安德列森写出了 Mosaic 工具并在高校间传播,1994 年他觉得这是很好的商业机会,就创办了网景公司,从此拉开了世界互联网的大幕。1995 年,微软也眼馋互联网热潮,于是在 Mosaic 的基础上开发出来 IE 浏览器,免费绑定在 Windows95 中,与网景竞争。网景公司为了竞争,于是开发了可以在各个操作系统上都能运行的浏览器版本。
伊利诺伊斯大学还有一伙计算机爱好者,他们组成了一个叫 Apache 的自由软件联盟,开发了 Web Server 并把它开源,这就是 Apache Web Server。有家创业公司叫 WebLogic,在开发商用 Web Server,1996 年被 BEA 收购。
当时的 HTML 都是静态文字,网景公司为了竞争,想做出动态的技术来吸引用户。谁有可以支持各个操作系统并且可以动态执行的技术呢?
1991 年,Sun 公司想开拓智能家电设备市场。于是成立了一个叫做 Green 的小组,他们一开始为了兼容层出不穷的消费家电用 C++写,但是 C++写出的代码太庞大,而且 C++代码由于开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有的代码很容易崩溃掉,这在大多数是家庭主妇使用的家用电器上面是不可饶恕的,所以他们开始创造一种叫做 Java 的虚拟机和开发语言,既可以兼容各种层出不穷的消费家电,而且即使是烂程序员写的代码也不容易崩溃,因为有虚拟机的保护。但是这个东西一直未能打开市场,他们面临着被 Sun 公司裁掉的风险。1996 年,互联网如日中天,他们就也想进入互联网市场。于是他们找到网景公司,声称他们满足网景公司的需求,并且愿意免费合作。于是 1997 年,Sum 发布了 JSP 技术在服务器端执行,网景公司的工程师 Brendan Eich 发明了 JavaScript 在浏览器客户端执行。
1997 年,担任 IBM 软件解决方案总经理 Mills 看到了 Sun 公司在互联网的举措,也在思考 IBM 如何进入这个新兴爆发的互联网软件市场。这些创业的互联网公司,用 x86 组装白牌服务器(1998 年 Intel 发布用于服务器的 CPU 至强品牌)、用开源的 Linux 操作系统、用开源的 Apache Web Server、用开源的 Java 开发语言、用开源的 MySQL 数据库。
当时,IBM 决定在开源的 Apache 基础上开发出 IBM 的商用版本,并且也迅速跟进 J2EE 标准,由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罗利的十几个 IBM 开发人员在 Chris Wicher 和 Sue Wallenborn 的带领下开发,他们的进展非常快,在短短四个月内就开发出了第一个版本,并在三个月后推出了第二个版本,这就是后来的 WebSphere。
1998 年 Sun 想再次提高 JSP 技术的竞争力,而 IBM 也想继续增强 WebSphere 产品商业竞争力,于是两家一拍即合,又拉了一些公司做联盟,联合制定了 J2EE 标准,Weblogic 也迅速跟进。
其实在 1989 年,Sun 和 IBM 就混在一起搞事了。他们当时还组建了一个联盟,叫 OMG,专门针对分布式计算进行标准规范制定。像 UML、CORBA、MOF 元数据规范、XML、BEPL 业务流程描述语言,这些东西都是这个组织搞的。但是 CORBA 被制定的太复杂了,一直难以实现。所以,1998 年他们才又联合搞了 J2EE,其实 J2EE 思想就是来自 CORBA 技术标准族。后来 IBM 在 WebService 技术基础上又搞了 SOA。
编程语言
1953 年,IBM 发布 650 大型主机时,研发出来汇编语言,使人类终于告别了直接用最原始的 01010 编写程序的历史。
一开始计算机很昂贵也很复杂,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军事。所以,1957 年,IBM 发明了 Fortran 语言,主要目的用于科学计算。而与此同时,IBM 还发明了 Fortran 编译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编译器。
在 1953 年,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就为帮助通用电气公司提高薪资处理效率而安装了美国第一台商用电脑,从此开创了企业信息化的时代。COBOL 开发语言于 1958 年产生。现在,全球很多金融机构,还有很多 COBOL 代码仍然在运行。还有个商业业务逻辑开发语言我们也介绍一下,那就是 SAP 公司的 ABAP。ABAP 最初是用于报表开发的,是随着 1979 年 R/2 套件开发而逐步产生的。你可以这么理解,ABAP 一开始就好像是 EXCEL 表格的函数和 VBA 宏脚本语言。这套语言在 1983 年发布。要知道,VBA 宏脚本语言,是微软 1991 年才发明的,到了 1993 年才随着 Excel5.0 的发布而发布。
还有一个古老的专用开发语言也需要介绍一下,那就是 1958 年产生的人工智能专用开发语言 LISP,而发明人就是曾联合发明 BASIC 编程语言的麦卡锡。
其实还有一个专用的开发语言要说一下,那就是 IBM 为了做数据库处理而发明的 SQL 语言。
1972 年,贝尔实验室的 D.M.Ritchie 为了开发 Unix,特意发明了 C 语言。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人类可流畅使用的通用编程语言。
纵观整个计算机行当,是 IBM 创造了这个产业,带出了一众 Intel 芯片、3Com 网卡、微软操作系统、Oracle 数据库、Sun 中间件、SAP 应用软件这些小弟。
☞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HMS Core全球开发者应用集成的数量加速增长,打造全场景智慧体验
☞腾讯人均月薪 8 万,恍恍惚惚,又被平均了?
☞200 万年薪请不到!清华姚班到底有多牛?| 原力计划
☞量子计算与AI“双拳”出击,他们锁定38种潜在抗疫药物
☞我们已经不用AOP做操作日志了!| 原力计划
☞国外这三位帅小伙,居然搞了个用比特币付款、无人机运送的水培沙拉项目?
缅怀! 9位名人相继离世
人虽固有一死,但真当有人离世的噩耗传来,我们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复。
仅两日,就有9位名人相继离世,他们中,年龄最小的39岁,最大的101岁,每一位都让人无限惋惜。
第1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储兰兰,终年39岁。
储兰兰出生于1983年,此前一直身体健康,事业小有所成,没想到突发疾病,医治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9岁。
11月份,储兰兰刚刚跟粉丝分享过自己7岁的儿子,听话懂事,品学兼优,只是没想到才一个月,就与儿子阴阳两隔了。
第2位:战斗英雄张富清,享年101岁
张富清曾在西北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授予“战斗英雄”和“人民功臣”等奖章。
但张富清为人低调,从不邀功,甚至在此后转业的几十年里,闭口不谈战功,就连自己的子女都不知道。
直到2018年,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张富清的英雄事迹才被众人知晓。
2022年12月20日23时15分,张富清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我们而去,愿英雄一路走好。
第3位:清华美院教授吴冠英,终年67岁。
吴冠英是“奥运福娃”的主创者,对于他的辞世,同僚都倍感意外。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说:“我不敢相信他就这么走了。”
第4位:艺术家罗丹,享年83岁。
罗丹是著名电影艺术家罗静予和黎莉莉夫妇的儿子,他一生经典摄影作品无数,比如《决裂》、《原野》、《寒夜》等。
罗丹离世前,曾立下遗愿:不举行告别仪式,希望老艺术家一路走好。
第5位:石油教育家林世雄,享年90岁
林世雄是重质油加工学科领域奠基者之一,他的一生潜心学术,有文化有德行,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他指导并影响了几代石油人的学习与成长,极大推动了我国石油业的进步。
第6位:一级导演夏阳,享年101岁
夏阳长期从事导演、编剧、川剧理论研究工作,并发表过多篇川剧相关的论文,荣获多次奖项。
12月19日14时,夏阳在家中不幸去世。
第7位:电影资料馆长陈景亮,享年76岁。
陈景亮1946年生人,自1988年9月开始,任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曾出版过多篇电影理论译作,工作能力十分卓越。
2022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
第8位:摄影家方学辉,享年89岁。
方学辉1980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在摄影工作上有着突出贡献,并被授予多个荣誉称号。
12月19日,方学辉因病在北京逝世。
第9位:朝阳医院医生施小墨,享年78岁。
这些名人虽然故去了,但他们留下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却得以永恒,愿他们一路走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