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什么地方可以算生辰八字(广州哪里可以算八字)

相见陌路 2023-09-12 12:43:32 网友整理

珍爱首付,远离知识城

油麻山

知识城规划之失败,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史上都实属罕见!

在广州主城区还有大量平坦土地未开发、配套还未完善、人气还不充足、旧改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居然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北部山区知识城开荒!这种逆城市发展方向、东南西北胡乱开发的摊大饼发展模式是导致广州区域发展极为悬殊、城市形象只靠珠江新城的根本原因为什么广州经济日显颓势,跌出一线城市的声音不绝于耳?

知识城投入越大,建设越完善,广州的城市格局就会越畸形!把知识城放在黄埔九龙镇是广州城市规划最大的败笔之一!

很多人马上就要跳出来了,知识城可是中国跟新加坡合作的跨国标志性项目,产业牛、配套牛、环境又好;有地铁、有城轨还有高速公路。招商引资等漂亮的数据也是一串一串的,简直完美无敌啊。

近十年来,广州规划了很多重大的项目,论出发点及规划理念都是极具亮点的,比如之前分析过的金融城、教育城。可惜统统放错了位置且无法彻底落实,最后都没有什么结果罢了。

同样,2010年启动的知识城,其定位与规划是跟新加坡合作共同倡导创立广东经济转型的样板,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最终建设成为广州国家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组团。当年能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广东经济,的确远瞩。那么寄予厚望的知识城有没有实现当初宏伟蓝图呢?战术上优化能否掩盖战略上的失败呢?

城市规划的本质是对人口的规划。一旦在错误的人口判断上进行远超需求的基础建设,那么这些天量的公共财政投入就有可能血本无归!

知识城新白广城际与钟太快速路

截止2020年11月1日,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官方数据,知识城(龙湖街+九佛街+新龙镇)常住人口为13.07万人,户籍人口10.6万人。相对于2010年的9.33万人,知识城十年仅仅增加了3.74万人!仅仅达到《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规划(2010—2020)》里到2020年要增长到26万人的一半,更是与远期规划60万人的目标相距甚远!网传知识城人口十年从3万暴增至35万的数据,连出处都找不到,35万人可是一个中等县城的规模,你去知识城街上转转就知道这个数据极不靠谱。编造出这种低智的谎言,除了能满足小部分人的意淫外,没有任何意义!

服务业天生就是聚集的,平原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开发难度小等优越性可以高效地为城市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资条件。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带;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发展方向都是从山林走向平原,而不是从平原走向山林!风景秀丽在区位地段面前压根不值钱!

知识城所在的广州北部山区脱离珠三角核心区,发展的经济效应远远不如地势平坦开阔的东部跟南部,根本不适合大规模城市开发,广州北部最有价值的板块只到科学城为止!以广汕路所在的纬度为界,所有广汕路以北的开发统统是浪费资源,没有任何价值!

并且北部山区是广州重要的水源地,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以及人口导入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水资源必将受到污染。干净的自来水对生活有多重要就不需要多重复了吧,看看上海人民前段时间是怎么抢水的!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主城区虽然开发效益高,但是体量相对较小,哪有莽莽山林适合放卫星,雪球总要地方大滚起来才好使。

左手土地,右手银行,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荒山野岭,点石成金,行棋阵法独步天下!

可惜任何事物只会朝它自己的规律发展,相信人定胜天违背自然规律的,最后都会被天揍成猪头!

知识城距离就业中心天河的通勤距离达到了50公里,上下班无论坐地铁还是开车都超过一个小时,极其辛苦,远超人类上班通勤极限30公里!就算你产业再牛也只能自娱自乐,主城区的人口很难辐射过去。当然你可以不去中心城区工作,但是没有人气你配套建得再高大上也旺不起来,极易陷入“环大都市鬼城圈陷阱”,与增城朱村的崩盘原因如出一辙二手房割肉急售,广州增城朱村向邻居堵门维权的业主有错吗?

这还不算,我们再来看下卫星图,知识城是一座硬生生的从原始森林里面挖出来的新城!一座孤城!与主城区科学城足足有20公里的城市断裂带,而且这些断裂带全是天堑大山,知识城永远都不可能跟主城区融为一体,比南沙还要惨!

2000年,在《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里最早提出的八字城市规划总方针是南拓、北抑、东进、西联。北抑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北部的生态及水源地,同时避免新机场重蹈老机场被城市包围的覆辙,但是迫于白云、花都、从化的压力才改成了北优,至今北部仍旧在肆无忌惮的建设中。

当然,在没有合理的制度补偿北部区域因保护环境而牺牲的发展时,想让北部完全停止开发也是很不现实的,毕竟人家也要吃饭,发展造成的代价承受者也不是他们,完全没有动力为了整个社会的效益做出牺牲。

那么这个相对合理的制度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为了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转移支付。虽然此制度有诸多弊端,但仍然是经济发展阶段中实现分工合作、集中资源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过渡制度。绝大多数人对于转移支付的理解就是扶贫、无偿支出,其实这个看法是比较片面的。

建国之后,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我们用农业补贴工业,农民补贴工人,农产品的价格基本相当于白送,广大农民恨不得一家人穷到只穿一条裤子,才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国防工业。改革开放之后,在第一次产业大转移的浪潮中,我们为了迅速抢夺欧美想要往外转移的基础制造业。中西部人民背井离乡,为东部输送了近3亿廉价的产业工人,才有了东部的飞速发展,经济奇迹的背后除了极为宽松的政策,更是中西部人民几乎无私奉献的几十年!等东部的工业产业链基本成型后,才有了东部对中西部的反哺,取消农业税,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以及产粮大省的补贴,这些都由转移支付来完成。要是老少边穷、一二阶梯个个都争着要搞制造业中心、贸易中心,那8亿人就继续一起吃土!

同样的逻辑,把北部的生态环境当成公共服务,东南部地区的收益通过转移支付来补偿北部由于生态保护损失的发展机会,这笔账是完全值得的。

广州这么大的摊子,要是分工不明确,区分重点发展区跟控制发展区,个个想成为城市的副中心,个个都不计后果想从城市的发展中分一杯羹,那就都别想发展起来!

那么知识城,包括金融城,应该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呢?最好的位置依旧是我之前文章屡次提到的广州新城,这里背靠华南地区最好的大学群和科研基地——大学城,非常适合知识类产业的发展。并且靠近珠三角核心区域,更易吸引人才。

甚至可以这样讲,在广州新城没有打造成功之前,广州规划的其他项目统统都要延缓建设,必须集中所有优势资源为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打造一个全新的市中心。为什么?大家知不知道珠江新城是怎么建起来的,从1995年-201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15年内,广州禁止了珠江新城外其他地区所有的写字楼供地,让所有的财富都汇聚于此,集全市之力折腾了20年才打造成功的!只有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击才能逆势突围!只有如此才能摆脱当前广州低效的单中心城市格局带来的交通拥堵等各种城市病,才能挽救南沙于危难之中发展了三十多年的南沙,如今依旧冷冷清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才能让广州的经济发展迈向全新的高度!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就算跟番禺合不来,肥水不流外人田,老黄埔科学城拆了那么多空地出来,放不下这个小小的知识城?非要跑到荒山野岭去大兴土木?现在老黄埔科学城旧改被迫叫停,核心区被拆得满目疮痍,进退两难。人气分散,碎片化开发,连个像样的商圈都整不出来,这种局面很好看么?并且,CBD一定是要高度聚集才有可能成功的,老黄埔、科学城、知识城到处建写字楼,这样稀散的商务区战斗力能有多强?前几天,规划已久的黄埔临港商务区488米地标“湾区国际创新中心”被砍到了250米,且迟迟没有推进,山区知识城却搞个330米的知识塔,很想知道这个塔里究竟装了多少知识。

大量涌去知识城购房的无非是看到知识城近两年的房价涨幅,凭借疯狂的造势及大量旧改释放的刚性需求,知识城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热门二手盘的确有30-50%的涨幅,领先广州其他区域。但是在这个限售两年,动不动就二手房增值税二改五的时代,短期的涨幅很难具备参考效应。很多人一看到涨幅就完全失去理智,无脑接盘,有去算过知识城接下来的供应量么?想当年,金割铁马,南沙气吞万里,涨幅也是猛于虎啊,现在呢?知识城的区位、政策能跟南沙比?

顺应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律走,稳扎稳打,追求长期的价值才是王道!

只有潮水褪去才会看到谁在裸泳!

好了,就这样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到: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谁向他们提供幻觉,谁就可以轻易成为他们的主人;谁摧毁他们的幻觉,谁就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更多广州城市规划、区域板块分析,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 贾亮论房(任何购房疑问都可免费咨询)

初冬时节看泉州古城之开元寺

庚子的冬天已到北京城外,北风的先头部队在城里扫了几次,把气温都给扫没了。我们还须像往年一样,出京向南去躲几天。去哪里?太太嚷嚷若干次想去泉州看看,那就把它安排上,这次就去泉州吧。

你别看泉州在福建也就是一个地级市,地位和知名度还不如厦门,连车牌号都只能排到“闽C”,也就是“一般一般,福建第三”。可古时候泉州就算是很有名气了,战国时期的闽越国即是此地,大头目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可能是三孙子。隋文帝杨坚得了天下之后,于天皇九年(589年)设了一个泉州,这是“泉州”这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地图上。那一年的泉州是包括福州的,泉州首府也是在福州附近,因为那个地方在闽越国时就是首府,叫做东冶。到了宋代,赵匡胤于乾德二年(964年),设了一个平海军,军长就驻扎在泉州。因为澎湖在平海军防区之内,所以这个军叫做平海军。没几年,赵匡胤他弟赵光义就把平海军改成了泉州,军长改成了知州。自此,泉州成为宋代外贸大港,相当于海关的市舶司就建在泉州,知州手下还有水军若干。到了明代,朱元璋把泉州设成了府,任命了一位知府,泉州衙门大堂里坐上了府台大人。既然是泉州府,那下面肯定还在好几座县城里有辖下的县老爷和喽啰们。府台大人通常坐在城里办公,那座城叫做“鲤城”,现在是泉州市的老城区。

隋唐时期,广州是中国最大的港口,有海上广州海通夷道通往东南亚和印度。因为泉州离丝绸和瓷器产地更近,特别是专做外贸的龙泉青瓷窑;从宋代到元代时期的五百多年里,泉州一直都是世界第一大港口,也就是公元1000 - 1500年。那时候,什么达·伽马、迪亚士、哥伦布和麦哲伦之流都还没下生。中国的运输船队从泉州和广州出港,把丝绸瓷器、花椒大料和麝香玫瑰油运往西方的悲惨世界。外国人管泉州叫“刺桐(Zaitun)”,闽南话发音。西方贵族们都说中国的瓷酒壶“值得拥有”,其实那就是我们的歪把夜壶,民窑出品,要不就是官窑质检官挑剩下的。现在,古代中国三大港口广州、泉州和宁波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泉州定为海上丝路的起点。

泉州既然很古老,那一定有古迹可看。中国的古建都是木头搭的,不易留存。普通的民居遇上冬天里的一把火就会“瓦塌了”。能留存下来的除了皇宫就是名刹,倒不是因为它们用火点不着,而是塌了还有人出钱重建。泉州就有一座名寺,也是福建最大的梵天净地,那就是开元寺,很多人都知道的。

这座开元寺不是在名山中的大刹,而是就在古代鲤城中,现在是泉州的老城区。鲤城不是因为出鲤而名,它是因为形状似鲤而得此雅号。鲤鱼最著名的是有二撇八字胡,我估计鲤城的外形肯定不带八字胡,派无人机上天上也看不见。因此,把它叫做鲤城并没有十分的道理,完全可以叫做鲢城或者鲑城,甚至鲨城。从老街步行街西口往东走一百米,就可以看见开元寺山门对面的红砖影壁。

影壁上没有那些梵文吉语,而是简单的“紫云屏”三个字。虽然字上有金子,可它面北背日,永远照不到太阳,因此没有金光发射出来。

这个紫云是有讲的。开元寺的前身是唐睿宗垂拱二年(686年)建立的莲花寺,说是唐睿宗垂拱二年,你把它叫做武则天垂拱二年也行,还好认好记。这一年,鲤城富甲一方的财大人黄守恭无缘无故在梦中见他家桑园中莲花盛开。梦醒时分,他就发下大誓,把桑园抹平盖起了莲花寺。中国古代以紫代表富贵,比如紫气和紫云。李白曾有“东海沉碧水,西关乘紫云”句,从西关乘紫云往东走。颐和园里的西城关上有“紫气东来”额匾,就是出自李白这首诗。黄守恭建莲花寺时,据传有紫云飘过工地,他便让人给他传播说是“紫云黄氏”。这块影壁就是当年紫云升起的地方,因此叫做紫云屏。

别急着看山门,这影壁还没说完。影壁上要有一条正脊,不稀奇;正脊两端没有脊吻,而是向上卷起的,这也不稀奇,南方常见这样的屋脊,我以前说叫做“卷杀”。稀奇的是这个卷杀不是一根杀,而是二根杀,这个叫做“燕尾脊”,闽南特有的建筑装饰。燕尾出自《诗经·小雅》的“鸟革翚飞”,革(念及)是鸟的羽翼,翚(念灰)是有漂亮羽毛的野鸡。这是周王宫殿落成时的奏颂美词,说明当时周王宫屋脊就是双杀,平民百姓家屋脊是单杀。这种燕尾脊最早只能用于皇宫,代表“双燕归脊”,吉祥得不得了。后来流传到民间,也就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其它地方都失传了,却只在闽南保留了下来。

看看,这个开元寺很神奇吧?不仅有创始人留下的痕迹,而且有周王宫才有的建筑风格,颇有古风。

转过身看看山门,山门两边有八字影壁。

看看山门殿。

可以看见大门上有一块“紫云”额匾,据考为元代高僧释可中所书。门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中间明间开门,次间下有槛墙,上面是镂空木刻隔扇窗。梢间封闭,有镂空木刻圆窗。门殿上面是黄色琉璃瓦硬山顶,这个是敕建的标志。看看上面的正脊,燕尾双杀上卷脊端,脊端不需要脊吻,但是有飞龙脊饰。正脊上非常花哨,中间有五层宝塔脊刹,脊背装饰的是双龙吐火戏珠,火珠下面是沸腾的海水。每条龙都有神气活现的龙须,后面都跟着有麒麟、凤凰和大公鸡。看见这条屋脊,让我想起了广州陈家祠屋脊上的灰雕。这条屋脊虽像岭南的灰雕屋脊,可是差距很大。第一就很明显,它是弯的,凹向上。第二,那些花哨的装饰不是灰雕,而是瓷贴片。这条正脊是典型的闽南建筑特征。这座屋顶还有一个特点,它的前后坡是曲面的,也是凹向上,有利于屋顶的水排得更远。你看,还没有进山门,已经看到了经典的闽南建筑。

进去山门殿看看。

中间挂的“敕大开元万寿禅寺”,说明了黄色琉璃瓦的来历,果然有敕建的因素。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让唐朝非常发达,相当有钱。他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就下了一个诏书,让全国各州都建一座开元寺。泉州这里的莲花寺当时已经规模不小,就被征用做了开元寺,这是这座开元寺的由来。这块匾可不是唐玄宗给题的,它是在元代被赐名“大开元万寿禅寺”的,匾是1984年重做的。匾下有一副白话楹联“此处古称佛国,满地都是圣人”,原为南宋朱熹所题,别人谁敢在这里写大白话楹联?原件已失。近代弘一法师重写一遍,再造此匾,1984年刷新。

抬头往上看,这是最常见的抬梁式构架。柱子粗壮,没有中柱,所以内部空间很大。也没有天花板,叫做彻上明造。山门的梢间里有哼哈二将的神像。

门殿后面有一间出厦,单檐歇山顶。

这间出厦也有闽南特点,你看它的山花,红砖贴面,彩色灰雕装饰画,上沿是多叶形。这也是闽南特有的山花,真是把山面做成了花。

进了山门往前一看,好家伙,这个广场可是太大了!他们管这里叫“拜庭”,大殿里站不下的时候,跪在这个庭院里拜佛。

考虑到一千多年来,这座开元寺毁了好几次,又重建好几次,没什么说的,这里缺了一座天王殿。肯定是被毁后没有得到重建。往两边一看,也没有钟鼓楼,肯定是和天王殿一起毁了,也没有重建。往东边却可以看见有一座塔。

虽然还没看见塔的全貌,但肯定不是唐塔。过去看看。这是宋代楼阁塔!

此为镇国塔,唐代咸通六年(865年)原作是木塔,太易燃了。后改成七层砖塔,还是毁了好几次。现在这是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重建的五层楼阁石塔。宋代楼阁塔的典型是砖心木塔,现在还能看到的代表作是杭州六和塔,但那也是按照宋代原样重建的。木塔能保留下来的极为罕见,最著名的是山西应县木塔,辽代的。

走到近处看看。

八角仿木,斗拱出檐。一层东西南北有门,其它面有窗,门窗两边是金刚力士浮雕。以上各层也有门窗,门窗两边都是人物浮雕,上面各层有浮雕的并不常见,雕刻人物的更是极为罕见。辽塔以砖石搭建多见,但一般都是密檐的,只在下层塔身上有金刚力士浮雕。我在河北涿州见过两座辽塔,都是砖石楼阁式,没有浮雕。看来契丹人从大宋学到了楼阁塔,用得很少;也从宋代这座塔学到了石刻浮雕,用得很多。

再回到殿前广场,两侧都是古榕树,树下有几座小塔,看上去是老和尚的灵塔,其实是圆肚佛像塔。

这样的圆肚佛塔并不多见,应该是南宋时期的。

殿前广场中路照例要有香炉,不止一座。其中有一座莲花石雕很吸引我。

最下面的花岗岩八角须弥座和上面的不是一体,显然更古老。须弥座之上的八角莲座龙鼓造型罕见,石刻的主体莲花杯就像是夜光杯,曲线非常优美。最上面坐着一匹狮子,看那鬃毛是南方的狮子。

南方寺院大雄宝殿前少不了经幢塔。

中间的经幢柱可能是古代的,下面基座和上面的石塔肯定都是后补的。

灵塔中间还有二座石塔,东西一边一座。

看上去有印度阿育王塔风格,牌子上说是宋代的。现在常见的阿育王塔都是铸铜的,用来藏佛舍利。上面这样的石塔也是非常罕见。

看完了殿前广场,来看看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下面是三尺半高的花岗岩台基,台基前面是三尺高青石须弥座月台,月台前方和两侧都有花岗岩垂带踏跺供僧俗人等上下进出。须弥座束腰上有石刻浮雕,不是金刚力士们,我看着像是人头马,他们说是狮身人面像。

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它居然是九五之尊!前后有檐廊,左右有檐无廊。上檐下额匾魏碑体写着四个大字,我这文化程度只认识一半,有志愿者告诉我说那是“桑莲法界”,桑就是黄家桑园,莲就是桑树开了莲花。这四个字还被抄写在山门外的八字影壁上。垂脊的脊端坐着一位金刚力士,戗脊上是七只白鸽。佛家劝人念经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几只白鸽在大殿梁下终日听高僧念经,最后落地而亡,然后托生到大款家去了。这里的白鸽大概是象征“白鸽听经”,说明殿内高僧法力无边,念经可以普度众生。

来看看它的正脊装饰。

和门殿一样的曲面坡。弯脊翘角燕尾卷杀,脊端有飞龙,脊墙上也有驾云的飞龙,这些都和门殿屋脊一样。和门殿屋脊不同的是脊墙上的飞龙不喷火,因为中间不是火珠,而是一条吐水金龙。这条金龙是脊刹的一部分,他背上驮着那座五级浮屠,就是五层宝塔。门殿上的五层宝塔是死壳膛的,这里的宝塔却是空心的。脊墙上的飞龙身后装饰也和门殿不一样,门殿上是麒麟、狮子、凤凰和公鸡等吉祥兽;这里是一盘子吉祥果、一把壶(里面应该不是酒)、一口缸(里面可能是翠花的酸菜)和一座带盖的簋(里面应该是豆腐),还有繁茂的树枝,上面都结满了人参果。你看,前面门殿上是精神上的吉祥物,这里大殿上是物质上的吉祥食,神奇吧?这些装饰不像是瓷片贴的,倒像是灰雕。

大雄宝殿正面中间五间是明间,有两扇四抹隔扇门,彩绘镂空木雕棱花。看看明间的门。

五明间两边各有二梢间,白石槛墙,也是彩绘镂空木雕棱花。看看梢间正立面。

再看看前檐廊下。

从外面看,这座大雄宝殿是斗拱抬梁构架。这座大殿最早是唐垂拱二年所建,历经若干次被毁和重建,据说现在的大殿是明崇祯十年(1637年)重建,之后只有修葺,没有扒倒重建。进去看看它的木结构。

没错,这是斗拱抬梁构架。不过,明代的斗拱结构可不是这样的,这显然是唐代风格。说明历代重建都保留了最早的建筑风格,难能可贵呀。

看看中柱梁上挂的“大雄宝殿”匾。

看那上面的时间是崇祯壬午年,那就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落款是“虞山孙朝让书”,这是崇祯十年重建大雄宝殿,十五年落成时泉州知府孙朝让所题原匾,近年有刷新。孙朝让除了做知府,还善藏书,书法也受人喜欢,据说前些年还有人把他的书法送去拍卖。

上面图里还可以看见匾的两边立柱斗拱上有叫做“飞天”的木雕。飞天是从印度传来的,神话里管音乐舞蹈诸般娱乐的神祗。中印友好时期,印度政府出资在洛阳白马寺复制了一座著名的桑奇大塔,它的外形是一个大圆包,这就是佛塔覆钵的来历。印度著名的桑奇大塔上就有飞天神像浮雕,开元寺大雄宝殿里这一排柱子上都有飞天神像,叫做“飞天乐伎”,中国佛殿里的这种装饰太稀奇了。

大雄宝殿的佛龛似乎像通常一样在中柱和后金柱之间,其实它是在中柱的前后二排金柱之间。佛龛上面供着五尊佛像,这一点很不通常。在汉传佛教中,大雄宝殿通常供奉三世佛。一般在前面天王殿里供有弥勒佛,大雄宝殿里中间是释迦摩尼佛,它的左手是东方药师佛,右手是西方阿弥陀佛。在大雄宝殿供奉五方佛的是佛教密宗。我们通常念的是显宗佛经,显宗说只要念这些经就有立地成佛的远景。密宗则不是,密宗说除了念这些显经之外,还要修一些不传人的密法,都修到位才有成佛的希望。泉州开元寺是现在中国南方唯一的密宗寺院,北京法源寺和大同华严寺也是密宗佛寺。密宗大雄宝殿五方佛和其它五佛寺一样,中间是毗卢遮那佛,就是大日如来;他的左手是东方阿閦(念处)佛和南方宝生佛;他的右手是西方阿弥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你其实不用记住那么多,只要知道三座佛像是显宗的三世佛,五座佛像是密宗的五方佛就行了。泉州开元寺修密宗是有原因的,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下诏建官寺的时候,各州都有一座官寺,都叫开元寺,都是修密宗,其时密宗刚刚传入中国不久。这么一说,这座泉州开元寺的寺名是唐代的,建筑样式是唐代的,修炼的佛宗也是唐代钦定的,能这么一直传承一千多年下来更加不容易了。

看看下面这是北方不空成就佛像,双手持禅定印。

下面这是一位胁侍菩萨。

进去仔细一看,乖乖!这个进深不是五间,而是七间,规格超过故宫太和殿呀!它在中间佛龛位置去掉了中柱,佛龛占了两排内金柱的宽度,因此显得非常大。中柱的前面有三排金柱,后面是两排,那就是屋顶前坡长后坡短呗。前面三排金柱减掉了中间的一排,这样一来,佛龛前的空间也是特别大。来算一算,面阔九间,应该纵向有十列柱子;进深七间,横向就有八行柱子。大殿内应该有八十根柱子,加上前后檐廊各十根檐柱,一共就是一百根柱子。因此,这座大雄宝殿号称“百柱大殿”。这个百柱大殿在信佛的国家都小有名气,很多信佛的外国人专门来看,还带来供品。其实,现在的这座大雄宝殿没有一百根柱子。殿内佛龛前减掉一排金柱,这是八根;佛龛位置又减掉六根中柱,一共减掉十四根柱子。所以,现在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一共有八十六根柱子。这些柱子过去都应该是木头的,据说也是明崇祯十年重建时改成了石柱。大门进来的两根柱子上有蟠龙浮雕,虽然简单,但很气派。

在显宗大雄宝殿里,佛龛背后是万佛山。这里是一座正规、端庄的观音坐像。这是密宗的法则,叫做正观音,是六种观音像之首。善财童子和龙女站在两侧,两边玻璃柜子里分列十八罗汉。其它寺院万佛山上都是泥塑彩绘或者木刻,这里的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都是贴金的,相当豪华。

看完观音像出来,后檐廊下中间有两根石柱是从别的寺庙拆来的,上面的浮雕是印度教神话,和佛教无关。

从大雄宝殿两侧走到后面,地势升高一个层次,上面又是一个平台。平台上有两颗巨大的菩提树,

菩提树和榕树是一族的,只不过没有气根,叫做毕波罗树。这树生在南亚次大陆,中国南方靠人工栽培,北方就是人工栽也培不出来。传说释迦牟尼当年在毕波罗树下修道,最终得道成佛,自此便称毕波罗树为菩提树,菩提是梵语“觉悟”的意思。因此,佛教寺院中都要有菩提树,象征在本寺修行能够觉悟。在东南亚和中国南方寺院中都是要种菩提树的,北方种不出来怎么办?就用其它树代替,一些寺院用银杏代替,北京大觉寺大雄宝殿后的银杏就非常有名。北京五塔寺原大雄宝殿后也有两棵古银杏。也有用其它树替代的,北京云居寺大雄宝殿后面也有二棵菩提树,管理人员说是菩提。上世纪五十年代,印度曾经送给中国菩提树苗,养在北京植物园,应该是现在的北京植物所。

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菩提树下坐着本寺老僧,正在读着手机上的佛祖金句,估计是在追求顿悟。

老和尚告诉我说这后面是戒坛,叫做“甘露戒坛”。

北京有一座戒台寺,里面的选佛场是中国最大的戒坛,建于辽咸雍五年(1069年)。中国北方三大戒坛的另外二座在河北正定隆兴寺和五台山清凉寺,泉州开元寺甘露戒坛在全国数第二,数第三的是杭州昭庆寺戒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甘露戒坛建于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是一座三开间的正方形大殿,也是斗拱抬梁结构。四周有檐廊,外面是石柱,殿内是木柱。现在所见是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采用了和大雄宝殿一样的唐代风格。戒坛殿屋顶下层是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上层又坐了一个黄色琉璃瓦八角攒尖顶。

殿内是木制五层戒坛,最上层供的是卢舍那佛像,中国最有名的卢舍那佛像是龙门石窟那座最大的佛像。前面大雄宝殿供的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这里供的卢舍那佛是报身佛。这里的戒坛比北京戒台寺小很多,和尚受戒时,三师七证不能像在戒台寺那样坐在最上层,在这里只能坐在第二层。

名刹一定要有的还有藏经楼,开元寺的藏经楼就在戒坛殿后面,更高一级。

据说这里最早是法堂,就是大和尚讲经的地方。现在这座楼是时期改建的,已经是水泥的了,但还仿木。下面还是法堂,楼上藏经。藏的经里有一些好东西,有五代时期闽王叫王审知的捐的用真金白银写的二部《大藏经》,现在还存有一些页面。还有元代大法师血书《法华经》。佛像就不用说了,肯定有历代不少座;其中有一座楠木千手千眼观音像是明代出品。这些好东西现在都搬迁到佛教博物馆去了。

从藏经阁往东,有一座小院,走近一看,叫做檀越祠。

“檀越”是梵语,意思是“施主”。能在这里建祠堂的施主那绝对是大施主呀!找僧人一打听,这居然是紫云黄家的祠堂,从鼻祖黄守恭开始都在这里受祭。中国所有寺院里,能给开山鼻祖建祠祭祀上千年的,恐怕只有这座泉州开元寺了吧?这里的佛家祖孙们还真是知恩图报。

再往东是泉州佛教博物馆。

石牌楼和院墙肯定是新修的,门前的两对石狮子倒像是老物件。

进去看看那座楼。

这是近些年盖起来的楼,楼上栏杆中间匾上写着“本生院”。本生就是《本生经》,印度佛教故事集,里面讲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无数转世的行善故事。可能这个地方过去是开元寺的本生院吧?

佛教博物馆过去又有一片建筑,这里最早是称作小开元寺的准提禅林,供奉的是密宗的准提菩萨。现在开辟了一部分做为弘一法师纪念馆。这座大门也是新盖的古建。

看看它的石刻浮雕盘龙柱。

镂空石刻窗棂。

进了门,院子里有一座花岗岩弘一法师胸像。

后面一进院子里盖了一座和甘露戒坛殿形制一样的楼阁。

大家都知道弘一法师就是李叔同先生。李先生是天津人,据说其降生时有喜鹊衔松枝飞入产房,先生终生把这松枝带在身边,受其祥瑞之气。李叔同自小便跟随长辈念佛,颇熟练。十八岁购置钢琴学习西乐并练习作曲,曾为南京大学校歌谱曲,还填词《送别》在电影《城南旧事》中演唱。二十六岁东渡求学,期间参加票友社登台。三十二岁东京美术学校毕业,画了一张自画像。三十九岁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取名演音,号弘一。同年在灵隐寺受比丘戒。五十岁前后游诸山名寺讲学搞科研,是为大师已成。弘一法师晚年常住在泉州开元寺,并在这里讲经,最后是在泉州不二祠去世。不二祠那个地方现在已经没有了。李叔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他是中国话剧奠基人,西乐推广第一人,中国油画鼻祖,书法金石大家,门殿楹联即是弘一法师所书。弘一法师还是佛教界高僧,研究并修行律宗至深,被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从戒坛往西走,看见一堵黄墙,上面写着“桃莲应瑞”,是初年开元寺大和尚圆瑛法师手笔。这四个字也被抄写在山门外的八字影壁上。南方寺庙里的墙经常是涂成黄色,江南更甚。

转过去一看,这里还是一处大宅子。

这里叫作水陆禅寺,现在是“堂客”,反了,应该是客堂。堂客是说家里的内人,寺庙里没有这样的内人。客堂就是本寺的招待所,行脚僧住的地方,东土大唐的玄奘长老要是来的话也住这里。唐僧修得正果后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候,黄守恭还没有得梦桑林莲开,还没有开元寺。

水陆禅寺附近有一个小院子。

里面堂屋的额匾上真是写着“知恩图报”,这个位置和那边的檀越祠几乎相对应,它们互相呼应。这个院子叫做“安养院”,就是骨灰堂,可能是寺内僧人的归宿,市民应该是不能来这里的。

客堂之南有一稀罕物。

北京有二座九龙壁,这里是一座麒麟壁。这不当不正的地方如何会有一座影壁?而且麒麟是中华神兽,与佛家高兽无关。原来这座麒麟壁原本不在这里,是在离这儿不远的城隍庙门前,就是弘一法师最后住的敬老院旁边,城隍庙拆迁的时候把它迁到这里保管。

我曾在河北蔚县暖泉古镇东门见过一座麒麟影壁,那是彩绘的。这里的麒麟壁可是很高级,全规模的山字影壁。中间高壁两边山墙如果向前收,就是八字影壁,也叫撇山影壁。这座影壁在山字外又增加两面矮壁,向内收成直角,成了端墙,天下第一。三段正墙上都有带绿剪边的黄色琉璃瓦顶,上卷的燕尾脊,很正规的闽南风格。中间壁心上是一只彩色贴瓷火麒麟;左手壁心是灰雕松竹梅芝鹿鹤猴鹊,肯定是象征福禄寿,很吉祥。右手壁心也是灰雕,一只大象驮宝瓶,瓶中插戟,戟上挂官家磬腰牌,另一只大象驮照妖镜,一堆灵芝上也有宝瓶,瓶里插枪,枪上挂帅旗钱串子,这边是升官发财,级级高升,很励志。回过头再看中间,麒麟脚下飞舞着祥云、药葫芦、酒盅、书卷、笔墨、状元挂的大红花,顶上是发射红光冒着绿烟的太阳,闽人想象力绝对丰富,但这里倒是有书笔了,学而优则仕呗。两边端墙上一头是老头举着拍子抓蜻蜓,另一头是老头举着芭蕉叶打蝙蝠驱冠状病毒,老当益壮的意思。影壁的落款是“乾隆乙卯洪阳辉造”,乾隆乙卯年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这阳辉兄一定是泉州地方名人,要不就是城隍庙长官。

麒麟壁再往南,有一块石碑。

旁边有一扫地僧,见我要拍照,说“米芾写的”。我赶快端端正正地拍了一张,心说“这里都是大师,真不愧满街都是圣人呀”。

石碑的东面,有一棵古树,那是紫云黄家桑园之树。当年,黄守恭梦见开莲花的桑树就是它。黄先生抹平了桑园盖起莲花寺,但是保留了这棵菩萨托梦之树。

石碑的西面是一座楼。

这个叫做虎豹楼,是题“桃莲应瑞”的圆瑛法师建的,南洋万金油大贾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所捐。当时是开元慈儿院,就是儿童福利院。这一看就是建筑,也是典型的南方民居楼房。过道在外面,室内是里外套间,华南现在还有很多这样的楼房。

站在虎豹楼边一侧身,就又可以看见一座塔。

没得说,这是开元寺双塔中的西塔。这东、西二塔形制一样,先头看东塔时,没有仔细看那塔刹,这次可以好好看看。

从下往上看,最下面是石刻覆钵底座,然后是一个石鼓,一个石刻莲花座。莲花座之上是七层中式铁相轮,相轮之上是华盖。华盖之上是向着四个方向的铁制番草,也叫缠枝莲,指着东西南北正方向。最上面是鎏金宝葫芦刹尖。这个塔刹苗条舒展,非常漂亮。看看塔的整体。

北面。

西面。

南面正门,石刻额匾上写着“仁寿塔”。

这两座塔都是后来的,东塔最初建于唐代咸通六年(865年),木制楼阁塔;西塔最初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也是木制楼阁塔。现在的这两座塔都是南宋时期重建为石塔的。西塔建于绍定元年(1228年),东塔建于嘉熙二年(1238年)。当初的二座木塔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的,但后来重建为八角石塔的时候可能是仿了当初的东塔。二塔都有一个不断头云纹边台基上的三尺须弥座。

须弥座束腰角柱是一座托塔金刚力士,一共八尊。这些金刚力士长得各不相同,却不像其它地方的金刚力士那样用双手托举须弥座上出涩,他们都是放开两手用头顶着。西塔的壶门浮雕是吉祥物,东塔是人物故事。

须弥座台基上有一圈花岗岩扶手栏杆,四面有扶手踏跺。

须弥座上就是五层楼阁式塔身,下层四个正方向有拱券门,另外四个方向是方窗。上面四层也是这样,各层门窗错开。每层上有仿木斗拱歇山顶屋檐,最上面是八角攒尖顶。你注意看那些斗拱,这是唐式斗拱,不是宋式,所以我说它是仿唐代木塔的宋代石塔。西塔一层门两边是金刚力士浮雕,窗两边是人物故事浮雕;上面各层门窗两边都是人物故事。东塔一层门窗两边都是金刚力士,上面各层门窗两边都是人物故事。考古的人曾丈量过,说西塔比东塔稍矮。这两座塔看上去一模一样,其实还是有一些小不同的,求大同存小异吧。

塔上的浮雕人物都是《本生经》中的故事,开元寺新盖的佛教博物馆挂“本生院”匾,是不是和这里的本生经浮雕有关?有人曾经研究过这些浮雕,都能在《本生经》里找到相对应的故事。《本生经》里有五百多个故事,这里浮雕反映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中国流传最广的不是佛祖前世的故事,而是佛祖当世的故事,就是所谓的佛生八相:降兜率、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轮和涅槃。西方教是在教堂用彩色玻璃窗拼出圣经故事,宣传教义;佛家在中国是用佛生八相图宣传教义;道教虽然没有固定模式,但也有很多图画和故事宣讲仙人事迹。各种宗教都是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普通百姓宣传自己的那点理论。

宋代时期差不多的是辽代石塔和砖塔,契丹人从大宋文化学到不少东西。辽塔的楼阁石塔有叠涩出檐的,也有仿木斗拱,但仿的是宋代斗拱。辽塔门两边也有金刚力士浮雕,估计是从大宋学来的,但是已经是高浮雕,而且石刻砖雕都更复杂。泉州开元寺这两座宋代石塔真是非常棒,我觉着要看宋代木塔肯定是杭州六和塔,要看宋代石塔那就可以看这两座塔。

泉州开元寺已经在1982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之,一圈看下来,泉州开元寺果然名不虚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