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6日的八字(2008年4月16日出生的人命运)

流水随风 2023-09-29 13:49:31 网友上传

大萧条如何避免?专家:“事在人为”做到这几点

3月12日开始,央视财经新媒体推出财经云直播系列专题直播,聚焦全球市场,紧追热点行情。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很多人都在问,全球目前面临的究竟是一次危机?还是一轮衰退?又或是一场大萧条?身处其中的国家和人们如何度过?央视财经主持人张琳连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玉宇,以史为鉴,探寻应对之策。

大萧条或者大衰退可以避免

陈玉宇表示,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只有1929年的危机是一次大萧条,它持续了12年。美国是策源地,当时平均失业率是18.5%,高峰时25%。整个欧洲也非常严重,德国最高峰时失业率40%。宏观经济学就诞生于大萧条,近一百年来我们积累了相应的知识和各国宏观经济框架,到现在都有用。

2007年到2009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策源地也是美国,它对美国金融体系造成了一个灾难性破坏,对美国整体经济、失业率、劳动市场都造成了深刻伤害。同时,通过全球化、贸易和资本的联系影响了全球。为了区分开和其他正常时候的经济波动的小危机,当时给它专门起名为“大衰退”。

这次,是一次公共健康危机,或叫做生物学的一场灾难。它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可能可以类比08年金融危机的烈度、深度和影响程度。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事在人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的货币管理当局、财政部门有效,加上各国政策上的协调和合作,我认为在现代经济当中能够避免像这样,即便是一次很罕见的巨大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冲击,使它不会演变成大萧条或者大衰退。

应对危机需要刺激性政策

陈玉宇认为,各国政策的根本性目的就是要让经济活动恢复起来,让失业的人减少。10%的失业率,在美国就意味着1600万个家庭主要赚钱的人没收入了,家庭生活陷入困难了。现代经济社会对于失业问题甚至比GDP更看重。

这次欧美政策的重点,第一个反应是直接发钱,钱基本给两到三个星期的。比如,美国2万亿美元的刺激政策目的不在于让经济的增速提高一或两个点,主要是应对抗疫期间老百姓的生活。

美联储的政策也是防范,让金融机构保持受伤最小,这样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他们还拥有一个完整的、良好功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从而可以迅速复工复产甚至出现V型反弹。

中国正在进入消费社会

陈玉宇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创新、创造、尝试的过程,大家要尊重这个过程。每个人、每个从业者,都要不断应对趋势性、长期性的变化,必须摒弃原来看待生产、生活和产品、市场的方式,迅速转变观念,因为消费社会到来了。

人的消费分两种:必要消费、相对消费。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就会到达相对消费,或称为炫耀性消费阶段,这是一种从“我需要”向“我想要”的转变。

中国近代社会两百多年的历程中,我们跨越了从绝对消费占主体的情况,现在需要更深刻、更活跃的创造性市场力量,去满足个性化、精神方面的消费需求,这是企业应该捕捉的机会。

财政政策的三个着力点

第一,跟疫情有关的生物医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会得到大量支持。更重要的是,医疗健康方面涉及到千百万人的医疗基础设施和大数据相结合的医疗管理、慢病管理、健康管理,这些产业都会兴盛起来,远程医疗结合5G的新时代呼之欲出。

第二,解决两部分人的困难:一部分是中低收入老百姓;二是对中小企业的救助,尤其是社交接触密度比较大的娱乐、影视、交通、教育等。

第三,新基建,以及能够配合追求生活质量的百姓消费行为的社会基础设施,如体育场馆、博物馆、影剧院等。

各国应暂停贸易摩擦 共克时艰

陈玉宇认为,G20将启动的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应对疫情的开支,要更关注贫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第二部分,用来尽量在防疫期间保障受疫情影响不大的行业,甚至关键行业能够持续生产,增加对他们产品的需求。

中国的政策说得很清楚,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中性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

更重要的是,全球合作势在必行,各国的政策要互相协调,不配合会使事情变糟糕。面对这么大的冲击的情况下,各国更应该明智地迅速做调整,至少在抗击疫情和应对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中,先搁置贸易摩擦,疫情结束后再重新谈判,这一年先把所有的关税以及对国际合作不利的政策都取消掉,共克时艰。

(央视财经记者:张琳、王聿、张铁、王雪晴、李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