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算命几两几钱是什么意思(几两几钱生辰八字咋算出来的)
生辰八字计算
壹:什么是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简称八字,是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年月日时共四柱干支,每柱两字,合共八个字。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贰:年柱计算
把公历年减去3(干支纪年法是从公元4年开始的)除于10,余数为天干的字。
以2012年为例,减去3为2009年,除于10,余9,对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第9位置的字为"壬"地支以12生肖确定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对应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以2012年为例,2012年为龙年,地支对应辰,完成的2012年年柱就是壬辰年
年的分界以每年的立春为界线,立春前为上年,立春后为下年
叁:月柱计算
月柱天干可根据口诀;甲己之年丙做初,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年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流行,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月柱中的地支每年固定不变,从寅月开始,到丑月结束
口诀对应表
肆:日柱计算
将所得余数÷10,得出的余数作为天干序数(所得余数小于10则余数直接为天干序数)将所得余数÷12,得出的余数作为地支序数(所得余数小于12则余数直接为天干序数)
注意:(年数-1)÷4若有小数,取整数即可
伍:时柱计算
时柱天干可根据口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即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口诀对应表
特别注意:古人计算时间用地方时间,而如今中国则用统一北京时间。地方时间是根据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来确定的,而北京时间则是人造的,这就导致两种时间的换算,知道当事人的出生地经度,就可以进行这种换算。换算后的时间被称为“真太阳时间”,也就是地方时间。如果不进行这种转换,时辰这可能会排错。
时间换算公式;北京时间-(120度-当地经度)X4(如果计算结果为负,加24小时)
八字为什么不靠谱?——生辰八字的确定
四月初一条视频讲八字为什么不靠谱,本以为顺手普及一点科学思维,没想到遭到如此多的批评和谩骂。谩骂的随它去,像“无知者无畏”“三季人不可语冰”这种也可以一笑而过,因为自己确实知识不够丰富。理性探讨的,我也耐心回复。可是由于评论太多,翻看起来很不方便,所以觉得有必要把这些反对意见分类进行回复,也排除很多人的疑惑。今天的视频可能比较烧脑,聊聊生辰八字的年月日时四柱如何由历法和计时结果确定,如果历法和计时结果不靠谱,八字能靠谱吗?
首先,有命理人士说,生辰八字和历法无关,依据是二十四节气。但是,二十四节气和历法无关吗?当然有关!节气是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确定的,不可能人人去测量,所以权威机构测量后写进历法,这是最好的方法。公元前104年西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节气的天文位置。后来历经张衡编制《大明历》到元朝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明初沿用《授时历》称为《大统历》已经是不断改进的结果,但仍然然是错误百出。
徐光启说“(郭)守敬集前古之大成,加以精思广测,故所差仅四五刻,比于前代询为密矣。” 大统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了,还差四五刻,试问之前的朝代八字如何确定准确?徐光启借鉴欧洲历法并采用球面三角算法等编制《崇祯历书》,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更正,尤其是对夏至、冬至对应太阳近地点和远地点进行了纠正。可以想见,古代文盲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能提供给算命大神的正确的八字少得可怜。
其二,命理人士说生辰八字和历法无关,确定依据是真太阳时。先说一下真太阳时这个概念,就是在当地实测太阳相对于地球位置而确定的当地时间,不再是”北京时间“,具体计算方法比较复杂,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确实,真太阳时可以消除不同地域由于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差,说白了,就是太阳影子最短确定为正午12点。但是在生辰八字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人去测量当地的“真太阳时”?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节点与地域无关,也就是官方宣布“立春在卯时三刻”是基于官方授时的地点,像今天的“北京时间”,但要确定当地的真太阳时的“立春”时刻,要么自己在当地连续测量,这几乎不可能;要么根据当地与官方测时地点的经度差异来推算当地时间,试问古代命理师有几个能确定经度差并得出计算结果?这里有个非常重要也容易被忽略的点:两人出生的真太阳时完全相同,但是八字不同!因为同样的节气在不同地域对应的真太阳时不一样!可见,所谓真太阳时也不过是掩人耳目,最终还得依赖历法。
其三,确定八字不需要高精度计时。时间是连续的,而八字是跳跃的,所以分界点就非常重要,尤其是节气分界点,比如立春的节点错,四柱全错,节气的节点错,月日时三柱全错,日期节点错,日柱和时柱错,时辰节点错,时柱错。古代粗陋的计时工具,精确到“刻”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可以想想会有多少八字是错的。
看到这里的,你是不是需要重新修正自己的八字呢?以上三点从八字的确定上来看看它有多不靠谱,很多人说八字预测的准确率70%,在这么多错误的原始数据输入后,还能有这么高的准确率,这算法已经很神奇了好嘛!
有人指责说,八字是传统文化,几千年了就你聪明?首先这和聪明与否无关,其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对古圣先贤真正的敬畏。
《天道》:一个人能赚多少钱,命里是有定数的
有这样一部神剧,初映时无人问津,14年后却突然蹿红,豆瓣评分攀至9.2。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年龄、什么社会角色,它都可能成为你的“财富圣经”。
这部剧,就是2008年上映的《天道》。
剧中人物不多,却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故事聚焦于商场,却是刀刀见血的生死拼杀。
《天道》仿佛现实生活的缩影,让我们看到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沉浮,最终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智者胜出。
然而,看似漂泊不定的命运,其实都有迹可循;一个人获取财富的多寡,也是皆有定数。
这个定数,就在于我们对社会运行法则的探索、洞察、运用。
恰如猎豹CEO傅盛所说:
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
利益相争,本质上是心智较量;贫富差异,根源在认知水平的参差。
1
比没钱更可怕的,是深入骨子里的穷人思维。《天道》里,有这么一群“穷到底”的人——王庙村的村民。
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拂了十几年,可王庙村的村民却越来越穷,有些农户连一年4块钱的电费都交不起。
他们大部分人靠天吃饭,只知道种地,靠卖命劳作,来解决温饱问题;
小部分人会去城里打工,可一碰上黑心老板或者同行竞争,就立马灰心丧气,卷着铺盖回家。
他们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为生活多想想出路;宁愿围着琐事原地踏步,也不敢多做尝试。
政府给建了翻砂厂、木工坊,可一看赚不过城里的大工厂,村民们就自暴自弃,主动退出,任由厂子闲置、荒废;
碰上收成不好,村民们也只知道勒紧裤腰带,在“等靠要”中逼自己熬过去。
村民们的穷,不是因为没有发家致富的强烈愿望,也并非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是因为“趋易避难”的生存本性。
他们去城里务工,不是看不到商机,而是怕风险,担责任;
他们也都知道读书好,但动脑子的活儿比种地累多了,而且能不能考上大学还是未知数,不如种地可靠。
哪怕在2022年,王庙村村民所面临的困局,在现实中仍随处可见。
有些人只要日子还过得去,就自动屏蔽压力,放弃尝试,逃避风险:
明明可以通过考试升职加薪,却不想动脑子看书做题;
明明有机会摆在眼前,却不愿劳心劳力,只想安于现状……
久而久之,我们在这些短视的行为中,沉溺于安逸,活成了最穷的人。
当贫穷靠自己无法摆脱,便只能寄希望于救世主从天而降。
《天道》中,因缘际会之下,村民冯世杰为王庙村请来了高人英。
英以王庙村为生产基地制造音响,在北京注册格律诗音响公司运作市场。
一看有钱赚,村民们立马热情高涨,积极配合。
然而,他们并不关心公司的运营模式,更不会借机弄清市场规律,和从前种地一样,只知道埋头苦干,拿时间和体力换钱。
虽然能获取一定财富,可他们受限于贫乏的认知,被过往的经验习惯束缚,本质上却没办法彻底实现脱贫。
心理学上有个“个人构念论”。
意思是一个人的认知,是由他过去的见识、经历、思维等形成的。
不主动挑战,习惯于做简单的事,我们脑海里的构念就会很单一,行为就会受到很多限制。
很多时候,贫穷不是命运使然,而是思维局限所致;限制我们的,不是外界,而是我们自身。
不懂得多维突破,只顾忙于眼前细节,用低质量的勤奋替代高效能的思考。
这种骨子里的穷人思维不根除,人只能被困在越努力越贫穷的死循环里。
2
人,根本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不知道你有没有幻想过一夜暴富?
如果有,那一夜暴富后,我们就真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吗?
知乎上有个扎心回答:给你500万,你可能过得还不如从前。
你可能用500万去盲目投资,最后陷入负债焦虑;也可能肆意挥霍,在无尽的欲望中毁掉自己原本的生活。
说到底,人根本驾驭不了能力以外的钱,即使靠运气发了财,这些钱也早晚会从你的认知漏洞里溜走。
格律诗公司的小股东——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英主张以最快的速度冲刺到行业的顶端,再通过降价销售,吞食行业老大乐圣公司的市场份额。
但叶晓明觉得,这样做太浪费钱,还容易得罪人,不如像其他小公司一样跟在乐圣身后,分点残羹冷炙;
冯世杰也倾向保守经验,对英的谋划,只会说:“咱也不知道丁哥啥意思。”
而刘冰眼里除了钱,对其他一概不知,还时常问:“怎么能看出英是个高人,恐怕是个骗子吧?”
后来,格律诗和乐圣打官司,需要支付天价的诉讼费。
三个小股东在收到起诉书后,立马就找董事长欧阳雪退了股。
虽然叶晓明拿回了本钱,冯世杰保住了村里的生产线,刘冰厚着脸皮能赖在公司继续打工。
但他们忙活了大半年,什么都没赚到,不过只是像井底之蛙一样,趴在井口看了一眼。
作家良大师曾说:“认知能力决定了做正确的事,这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很多时候,不是生活对你太残酷,而是你的思考太肤浅。
被思维禁锢,受认知束缚,无论走多远,也只是原地徘徊。
有句话说得好: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认知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因为认知缺陷。
视野狭窄的人,永远看不到视线以外的风景;认知低的人,也攫取不到能力以外的钱。
缺乏底层认知,仅凭经验和感觉做事,没有头脑做依托。
天上掉下再大的馅饼,也都会成为困住你人生的陷阱。
3
认知水平,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作家@周岭曾总结了人生的3大困惑:
对自己不了解,生活目标极其模糊,完全想不清要什么。
相反的,那些目标清晰、规划全面、善于总结并利用规律的人,则更容易受到财富青睐。
格律诗董事长欧阳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她家境贫寒,早早步入社会打拼,梦想就是开一家自己的饭馆。
从摆地摊卖馄饨做起,然后她一步步扩张事业版图,最终在古城开起了大饭店。
在常年的社会捶打中,欧阳雪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生意经”。
她看得出英的过人之处,也知晓他品性端正,能以诚相待。
所以,她果断买入英推荐的股票,短短10个月,就获利170%;又听从丁的建议,投资格律诗,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
当格律诗被起诉,她和叶晓明、刘冰等人面对同样的困境,但她想的是,大不了败诉后从头来过,哪怕输得一分不剩,她也可以通过开饭店,重打江山。
她去向英请教,后在丁前助理肖亚文的帮助下,打赢官司,渡过了难关。
当格律诗杀出重围开始盈利,作为出资最多的欧阳雪,自然就能分得一大笔分红。
《认知觉醒》中说:
杰出人士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认知领域,前者总能在大大小小的关口,观察和思考自身的处境,行为,与他人的关系,得出有理有据的见解,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高认知的人,看事情客观且通透,能理性地分析出核心问题,再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他们按规律办事,不盲从、不偏执,终成人群里的领头羊、佼佼者。
很认可这样一句话:
未来社会不是人赚钱,而是钱找人,财富永远只会流向最匹配它的人。
比起努力、阅历、人脉,认知才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4
提升认知,是打开财富密码的金钥匙。认知,是我们获取财富的根本能力。
无论是谁,认知能力只能从零开始积累,再通过终身学习,缓慢沉淀得以掌握。
就像这张复利曲线图,只有当你到达认知拐点,你的思维体系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天道》之所以被很多人奉为“商业宝典”,就是因为它能带我们快速走到“认知拐点”。
1. 借力而行,向高人请教。
英的红颜知己芮小丹,是古城的一名警察,在抓获高智商罪犯王明阳后,她却对王明阳无从下手。
每次审问,王明阳都傲慢地说:“我说不说都是杀头,杀一次头与杀十次头没有分别。但是,我能从你们的无奈中获得不出卖他人的道义感。”
芮小丹请教英,英说:“他需要的不是忏悔,而是忏悔的理由,你需要帮他找到灵魂归宿感,帮他画个句号。”
之后,在英的指导下,芮小丹先做了三天功课,破解了王明阳的“强盗逻辑”,再从信仰的角度,说服他主动交代犯罪事实,在王阳明被执行死刑之前,对他实现了灵魂的救赎。
而这件事,也升华了芮小丹的心境,引导她展开更深入的思考。
说到底,人是环境的动物,你接触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见识。
与智者同行、向高人求教,无疑是拓宽眼界,提升认知最便捷的途径。
2. 深度学习,广泛实践。
《天道》里,有个公认的人生赢家,就是肖亚文。
她出身寒门,靠读书考入警官大学,后又进修法律、德语,去国外镀了层金,成为职场上独当一面的事业女性。
她对人生规划清晰,靠知识一步步改变命运。
当格律诗被起诉,请不起律师,肖亚文一马当先,趁机入股,并充当法律代表,打赢了官司,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罗振宇曾说:
影响一个人认知水平的因素有教育背景、父母、社交圈,所以不断学习,不放弃成长,随时更新知识,是升级认知的渠道和途径。
广泛涉猎,深度学习,才能用不断积累的知识武装头脑,用心智突破事业上的局面。
3. 反观自我,唤醒“觉醒时刻”。
剧中的主角英,人称“商界鬼才”。
他学历高,手段强,操控的德国私募基金,不到一年时间,就从中国股市卷走2亿人民币。
可就在事业风生水起之际,他却忽然解散公司,来古城隐居。
究其原因,就是他反思后,觉得帮外国人赚钱,对国人有亏。
之后他闭门谢客,不断向内探寻,去思索人生意义、文化属性乃至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充足的思考及自我探索,让英成为 “神”一样的存在。
缺乏自我察觉意识的人,只会凭感觉和喜好做事;而社会中的精英,往往能将意识站到高处,反观自己。
当一个人时常反思,就能不断让自己成长、觉醒。
▽
在豆瓣小组“认知战”里,看过这样一句话:
“真正限制我们人生的,从来不是经济上的贫穷,而是认知上的困顿。”
如果人生是片汪洋,我们就是置身其中的一条小船。
认知能力强的人,会时刻掌舵,控制方向;而认知能力弱的人,则像甲板上忙碌的水手,飘到哪儿算哪儿。
拉开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的,从来不是外部条件,而是认知的广度与深度。
终其一生,我们都是在跟自己博弈,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点个赞吧 ,愿你洞悉《天道》规律,打破思维壁垒,提升内在实力,实现人生的觉醒和逆袭。
作者:洞见·瑾山月
《天道》这部剧,改编自作家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被称为觉醒开悟之作,是无数人眼中的“商场圣经”。
《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洞见君推荐过很多次,也看过很多次,每看一次都有一次收获。
《遥远的救世主》《背叛》《天幕红尘》被称为豆豆三部曲,三本连读更有收获,链接放后面了,喜欢的朋友,可直接点击购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