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排盘三藏算命(八字排盘三藏算命详解)

几分真心 2023-11-17 10:18:19 网友投稿

万字长文 || 西游记谁最老?我盘出了孙悟空的生辰八字!

我问过好多人一个问题,《西游记》开头讲的啥?大家都说,就是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了呀。

这其实是《86版西游记电视剧》的开头,因为电视剧每个暑假都准时陪伴,深入人心,以至于大家都忘了西游记原著了。

其实翻开原著,在花果山之前,还有一大段艰难晦涩的文字,跟【天书】一样,我每次读都是自动忽略掉的,不知道还有多少小伙伴跟我一样…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

已经有太多人解读过百回本《西游记》,直白的点不必多提。我准备逐字硬磕,挖掘出一些,我们普通人在现实生活里也能用得上的新鲜东西来~所以即便是再难懂的天书,那也得给大伙讲明白。

开篇其实也不是《西游记》作者原创,他引用了北宋著名大师邵康节《皇极经世书》中有关天地以及易经八卦的比喻,给西游记的世界观和时空观做了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规划。弄懂了设定,就有了贯穿始终的线头,一些重要的出场人物,故事情节,关系脉络也就一目了然了。

大家好,我是嘟嘟,今天我们来盘一盘,西游记的【年轮】!

开篇诗先跳过去,因为跟天书内容是对应的。需要先读懂下面的天书,才能看的懂诗。

天书第一句,【盖闻天地之数】,有个小知识点: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不管多长的文章,都是一堆看的懂看不懂的字,排列组合在一起。所以古代读书,真的是一件相当有门槛的事,光认识字,也还刷不了微博,因为不会断句,还是不知道人家说的啥意思。

所以古代私塾都要从三字经学起来,因为三个字一句,最简单。

【盖闻天地之数】,要从【盖闻】断句,这两字意思就是,听人说,人家常说,之类。这个是文言文立论之前惯用的开篇语。

明代的小说也有很多常用语,比如:却说,话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等等,类似现在的很久很久以前,意思就是各位听好了,这个叫嘟嘟的小伙要开始讲故事了。这个知识点,后面要考~

当然,明代白话文小说,已经有了小豆豆断句,方便列为看官阅读,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也是他们能迅速流传的原因之一。

【天地之数,元,会,支】等等,都是化用了易经八卦的概念,作者先用一天十二个时辰来打比方,就是怕我们看不懂,很形象的说明了西游基本世界观之一,天地也是会周期性变化的。

注意这不是说天地有寿命,天地没有寿命,但是有【数】,指的是固定的变化规律,每过12万9600年就会从【混沌】到【天地分隔,万物生长】再到【万物毁灭,重回混沌】这样轮回一次。

这里的设定,对照上面的日晷图来看,会比较清楚。

这里又有一个知识点:古代一天的子时,对照今天的24时,其实是从前一天的【23点】开始的,每个时辰2小时,分为初和正,【子正】才是现在意义的0点。这个众所周知的知识点,我就不知道,所以刚开始研究这段的时候,怎么也对不上…害…

代入作者设定,一个轮回是一【元】,分为子丑寅卯等12【会】,每会是10800年,后面的叙述,都是按5400年作为一个节点,实际就是按每个时辰的初,正做了区隔嘛。

接下来,我们从故事发生的这一元开始盘,把作者的世界观搞明白。

【否】,是闭塞的意思,这里就是毁灭。戌会和亥会交接的这个时间点,也就是亥初刚开始,天地万物都开始毁灭。毁灭有个过程,我们把每个过程都标记在刚开始的节点。

再去5400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

这就是说,亥初的5400年,天地开始毁灭,最终状态就是混沌,天地之间的所有东西全部毁灭消失。

又5400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到此,天始有根。

也就是说,整个亥会的10800年的状态,就是天地逐渐毁灭,亥正时候达到混沌,【人】和【物】俱无。到亥会快结束的时候,上一元的129600年也该结束,下一元该开始了,也就是动漫《黑门》里随处可见的,【元亨利贞】的循环。

贞下起元,新的循环到来。开始的节点就是子初,天有了【根】。西游记全书也就只有几处提到了【根】,这是第一处。

以上就是作者描述的第一个完整的会的演变过程,我们刚开始说细一些,后面其他会都类似,就简略一些了。

搞明白这个设定,开篇诗的前4句也明白了: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这句说的是:西游纪元的前面一元,亥正的时候达到【混沌】的状态,天地都毁灭了,【人】和【物】都消失了。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这句说的是:在西游纪元的子会,是盘古开天辟地,打破鸿蒙,天清地浊慢慢得以分辨。

这里出现了全书第一个误读,神仙会死?

有人说,天地都毁灭了,神仙也不能幸免。这个可不对,后面大闹天宫时候,玉帝请如来救驾,如来给孙悟空介绍玉帝时提到,

玉帝自幼修持,苦历过1750劫,每劫该129600年。

这个跟一元的年数是一样的。所以一元就是一劫。玉帝活了1750元,为了便于区分,我们把玉帝出生那年,叫做玉帝纪元。而西游记主体故事发生的那一元,叫做西游纪元。

天地毁灭了1750次,但是玉帝都活了下来。有人据此接着脑补,蟠桃是可以延寿的,蟠桃园又是王母娘娘种的,所以玉帝靠吃蟠桃活了下来,每年的蟠桃大会就是神仙活下去的方法,吃不上蟠桃的神仙就会死。

这个说法纯脑补,因为接下来就会说到,天地虽然毁灭了,但是天庭不会毁灭,住里面的神仙自然也就没事。不光天庭,地上也有很多地方都是不会毁灭的,这是西游记作者的世界观设定,在原著多处提到。

如果解读无视作者的设定,那当然连过度解读也谈不上了,是妥妥的【误读】!

好了,我们接着看原著,从子初再过5400年到子正,清气上腾,西游纪元的【天】,才逐渐形成。

也就是说,天地不像熟鸡蛋那样,一刀就能劈成两半。

而是像生鸡蛋,混沌时候,天地毁灭,就相当于蛋清蛋黄搅和在一起;而盘古开天辟地,就相当于用外部力量让蛋清蛋黄逐渐开始分离,需要经过上万年的演变,才能彻底分开,重新变回蛋清和蛋黄。

又经5400岁,地始凝结。再5400岁,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地辟于丑。

再5400岁,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发生万物。

再过5400岁,也就是寅正的时候,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这里注意,【禽】,他们出现的顺序是有先后的,所以是可以用来盘时间线先后顺序的。他们的顺序是,先有人。因为佛教说,人干了坏事,会在阴曹地府被投入【畜牲道】,六道轮回嘛。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

也就是说,【寅正】出现了人以后,后来出现了三皇五帝的传说,再后面金箍棒的来历是,作者采用的【大禹治水】等等的典故,跟历史上的一些故事的时间线就都接上了。

这段天书到这里就说完了,其实弄不弄懂,对阅读剧情没有太多影响,但是对西游记的时间线的理解,影响很大。

搞清楚时间线,不只是为了猎奇,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瓦解大多数对西游记的误读。

刚才说,神仙不会死,在原著中有证明,我们就先看第一处,把第一回往后翻翻,天产石猴占了花果山以后,跳出一个通背猿猴,给大伙明确补充了西游记世界观设定:

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此三者居于何所?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

这里信息量就很大了,结合前后可以分析出好多内容,我们挨个来盘:

1. 佛与仙与神圣三者,指的是佛陀、神仙、以及孔夫子周文王这些圣人,他们【不生不死】,也就是超脱了元亨利贞的生死循环,是开头【天书】的设定之外的高级存在。

2. 阎浮世界,古洞仙山,也就是上面三者住哪里?【阎浮】是梵语【赡部】的异译,原意指南赡部洲,也就是孔圣人周圣人们住的地方。世界可以当做天庭,天上神仙们住的地方。古洞仙山,也就是西天佛老,南海观音,十洲三岛仙翁等等住的地方。

也就是说,【造化会元】的天和地,不单不包括天庭和地府,连天地之间的很多地方,都不会被毁灭。

原著第33回,悟空让玉帝帮个忙,借【天】来装半个时辰。哪吒说道:

自混沌初分,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天是一团清气而浮拖瑶天宫阙,以理论之,其实难装。

这话暗含的设定也是,瑶天宫阙,自成体系,不包含在天地的天里面。孙悟空想要装天,也不是想把玉帝他们都装进去。

毕竟,天上还能种蟠桃嘞。如果都是一团清气,咋个种捏,无土栽培嘛~

原著第35回,太上老君的童子下界为妖,跟孙悟空透露一个信息:

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

这也符合前面的设定:混沌以后,天地重新生成,新生成的天,跟瑶天宫阙,难免有不匹配的地方。所以太上老君才化成女娲娘娘去补天。

后面孙悟空也说过,太上老君是开天辟地之祖,所以稍微发散一下,很有可能,每一劫开始,太上老君都要补一遍天。

老君在作者设定里,可是神通广大,不单开天辟地之时就存在了,甚至还化胡为佛:这段在书里提过两次,都是老君亲口说的,他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的事迹。

玉帝的岁数,书里是明确的,1750元。不过他应该不是岁数最大的,因为原著里好多地方,提到了万劫,1750元,肯定不能叫【万劫】。

当然,【万劫】很可能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数,我这里盘谁最老,也没啥实际意义,就是【图一乐】,先猎奇一把。

后面说到【孙悟空和如来】的关系,才是重点。

原著结尾提到佛祖的雷音古刹:

红尘不到诸缘静,万劫无亏大法堂。

接唐僧脱去肉身凡胎的接引佛祖,原名南无宝幢光王佛,他的无底船:

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万劫安然自在行。

原著多次提到,鸿蒙初判,判是分的意思,鸿蒙就是混沌,也就是开天辟地的另一个说法。

这段话能看出两个事,无底船有万劫的历史,然后接引佛祖的岁数也是至少万劫了。

如果用这两个线索反推,西方佛祖至少万劫,而佛祖又是李老君过函关,化胡为佛来的,那太上老君也至少万劫了,比玉帝还大。

所以孙悟空提到的李老君是开天辟地之祖,很有可能是指,第一次开天辟地。

顺便插一嘴,大慈大悲南海观世音菩萨,原著有提到岁数嘛?

过去劫逢无垢佛,至今成得有为身。

按作者的设定,观音菩萨是无垢佛的弟子,也渡了很多劫了,而且没在天庭,也没在西天,是在自己的洞府,这也是他能位居五方五老的资本吧,反正成名比如来早的多,所以如来也是很尊敬他,玉帝老君等等也跟他玩的很好。

单就原著里提过岁数的出场人物来比较,太上老君可能是最老的?

当然,再说一次,谁最老不重要,猎奇而已,没有定论。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没有其他人是【万劫】呢?

当然有,也就是全书着墨最多的男主之一,天产石猴孙悟空!

花果山乃十州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

万劫无移居胜境,一朝有变散精神。

虽然生死簿上明摆写着天产石猴孙悟空,该寿三百四十二岁,但这是仙石化作石猴的岁数。

如果往根上论呢?

花果山是大地根,每个元到了丑初,地始凝结,当然就是从根上开始凝结呗,这个仙石一直在花果山顶,上面的赞诗也提到了,【万劫无移】,也就是在花果山顶上待了【万劫】了。

孙悟空也在后面说过:

生身父母是天地,日月精华结圣胎。仙石怀抱无岁数,灵根孕育甚奇哉。

说到灵根,自然会想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著名灵根,地仙之祖万寿山镇元子的人参果树:

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

一模一样的配方,一模一样的味道,所以镇元子才要跟孙悟空结拜了兄弟。好多人说,这差了辈的,怎么能结拜?怎么不跟师父结拜,反而跟徒弟结拜?

看似差辈,毕竟镇元子地仙之祖,成名已久,应该渡了很多劫了吧。但是家谱摆起来,好好盘盘,如果从孙悟空的仙石形态算起,都是灵根,那确实是兄弟。

那如果这么论,孙悟空跟如来,到底谁更老?

原著第77回,如来自己说,他是在雪山顶上修成的丈六金身:

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飞禽以凤凰为长,育生孔雀大鹏。孔雀能吃人,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把我也吸下肚去。欲伤其命,当被诸佛劝解。

这段话有3个信息点:

1. 凤凰,大鹏,孔雀这些,刚生出来的时候,是飞禽走兽,不是佛与仙与神圣,所以他们显然还没有渡劫,都是土生土长西游纪元的。而且他跟大鹏在取经故事里都出场过,他们干的那点事,也完全不像活了129600年,渡过劫的

2. 如来佛祖是凡人修成的佛,刚修成正果的时候被孔雀吃了,所以如来佛祖也是西游纪元的人,而且大概率作者就是化用了释迦牟尼的传说。

3. 如来要杀孔雀,被诸佛劝解,说明在如来之前已经有很多佛了,所以原著中才有过去未来现在佛的说法。

也就是说,【如来】是西游纪元才诞生的凡人成佛,只是他资质逆天,成佛的时间非常短。

而【万劫无移大地根】的【花果山】顶上,【万劫无移居胜境】的那块仙石,不管他的【万劫】有多夸张,他肯定是渡了劫了,不是这一劫才有的,对吧?

再退一步,就算作者真的是,兜里只揣了1块钱就敢去赌场装亿万身家,玩一把梭哈的大佬。那块仙石,真就是这一元才有的,那也还是诞生在人出现之前,因为【地辟于丑】。

既然定量定不明白,索性就不管数字了。我们只定性,如来没有仙石形态的悟空岁数大,如来成佛,也肯定是在仙石诞生的后面,莫的问题了吧。

既然如此,那些奇怪而诛心的说法,比如:说孙悟空是如来的一颗摩尼珠也好,是跟哪吒一样被如来造出来的也罢,还是被如来花了大智慧苦心栽培的,通通都不成立了,都是纯纯的误读,对不对?

这些误读,流传十多年,经久不衰。我们要反对,推导还是要再严密些,再多问几个问题。

不要以为本篇到这里就完了,翻下进度条,你会发现,这才刚刚开始~毕竟万字长文。

那么问题就来了,就算仙石诞生在如来成佛之前,也不代表孙悟空就诞生在如来之前,对吧?中间还是留了操作的时间窗口的。那能不能把这个时间盘的再仔细一些?

还有原著里说:

悟空和哪吒,正遇本源流,

心猿和如来,同契住双林,

如果不是如来造出来的孙悟空,那这些到底该怎么解释?

这些问题,我不仅要大胆的说,还要仔细的说,逻辑要经得起推敲。这样即使被指出错误,后面把错误改掉以后,结论只会更完整更可靠嘛~

在仔细推敲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居然把孙悟空的生辰八字,全部都盘出来了!

先来说一个名场面:

《86版西游记电视剧》里,六小龄童从石头里蹦出来以后,把天庭都搞地震了。

其实原著里说的是,石猴刚出来,两眼往天上射金光,把玉帝给惊动了。然后让千里眼顺风耳调查一番之后,玉帝当着天庭众仙的面,给石猴定了性,不足为异。

电视剧把这里处理成了,玉帝刚开始不知道咋回事,后来听说是个石猴,没放在眼里,轻蔑的说,不必管他。

之所以是名场面,因为跟后面大闹天宫时候,被孙悟空吓得钻桌底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这显然是不符合原著的魔改,像【三体动画】的原创剧情一样弄巧成拙,我们也同样,不必管他。

但有些人,就从原文背后读出了,玉帝早就知道这个石猴,在这唱双簧给他造势呢,后面又故意放纵他,是把石猴当各派系斗争中的搅屎棍培养。甚至还有说他是玉帝私生子,刚出来就两眼往天上放光,这是给当爹的发信号呢…

不得不说,这个脑洞,当闲聊图一乐,还是挺有意思的,但要作为正经的原著解读,那着实是漏洞百出。这段原著信息量很大,我们先通读一遍(只能写300字,有省略):

花果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作者说的很明白,仙石的尺寸非常精确,大有深意,上面还有九宫八卦排列的九窍八孔。后文太白金星说过,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

所以这块石头,明摆着就是有人设计好了,放在花果山这大地根上,让它自己感受天地灵气,自己孵化出来。他的父母就是天地,没有任何疑问。顶多是有人设计了这块仙石。

那他一生出来,就往天上放光,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想法,我满脑子就只有一句话,【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这是初唐四杰,三尺微命,一介书生,27岁就英年早逝的王勃王神童,最有名的作品《滕王阁序》里面的名句。

自古才子惜才子,英雄惜英雄嘛。我认为作者这里多半是化用了这个典故,因为这位大才子,可太喜欢干这种事了~

后面有一段菩萨降伏鲤鱼精,作者故意让菩萨不梳妆不着衣,现编个竹篮,在那段的最后,作者明确交待了,就是为了附会【鱼篮观音】那张名画~一堆人搁那分析半天背后的深意,其实就是作者在他那个时代,向他心目中的经典致敬嘛。

我们回过头,好好讲一下这句话。

物华天宝,就是天地之精华,正好贴合石猴的出身。

【龙光射牛斗之墟】,是一个典故,说的是三国时候,西晋的张华,是张良的十六世孙,传说他还被神仙带去仙天洞府看了好多奇书,回来编写了【博物志】,是山海经之后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

他是力主伐吴的,但是当年的天象,斗宿和牛宿之间常有紫气,斗牛正好对应的是吴国的地界,所以盛传这是象征吴国强大,不可攻伐。

这时有一位更精通天象的雷焕,告诉张华,这是宝剑的精气,上贯于天。后来果然在紫气对应的豫章郡,也就是今天的南昌,挖出了两柄宝剑,叫做龙泉剑和太阿剑。挖出来之后,斗牛之间的紫气就消失了。再后来,两柄剑虽然分隔两地,却在延平津自动飞出,化成双龙,这一典故又叫做【延津之合】,比喻离散多年的老友重逢。

回到西游记原著,后来在老鼠精的故事中,作者再次提到了【雷焕剑】这个典故。

所以我认为,【目运金光,射冲斗府】,就是在致敬王子安的名句,天地精华所生的石猴,刚出世是至精至纯之气,龙光直射牛斗之墟的【斗牛宫】。

斗牛宫是玉帝平时住的地方,所以才会惊动玉帝。然后他才会【驾座灵宵宝殿】,聚集仙卿,看那金光焰焰。

也就是说,被金光惊动,对玉帝来说,绝对是巧合,之前从没有过的事情,而玉帝也足够重视,他立马上朝召集群臣一起商议。

有人说,斗牛宫就是灵宵宝殿,不要瞎扯淡。那我们仔细看原著后文,这两个绝对不是同一个地方。

原著92回犀牛精那里,孙悟空上天庭搬救兵:

四天师领行者至灵宵宝殿启奏,玉帝传旨差许天师同行者去斗牛宫点四木禽星下界收降。

所以这俩绝不是同一个地方,而玉帝却一会在斗牛宫,一会在灵霄殿,咋回事?

其实从天蓬元帅在蟠桃会后被贬下界,一嘴拱倒斗牛宫,吃了王母灵芝菜那段描述的整个过程,可以推导出【斗牛宫】的原型就是明朝的【西苑】。感兴趣的话,推理过程我会做一期番外篇放出来。

嘉靖皇帝中后期压根不去太和殿上朝,常年就住在西苑的万寿宫,开会也是大臣们去西苑找皇帝,这个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朋友们都懂。

今天,我想从新的角度,再次印证一下斗牛宫的位置所在。

孙悟空第一次大闹天宫,被二郎神捉住以后,玉帝传旨,让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处斩。

而原著第19回和55回,两次都是孙悟空自己回忆说,当年被押在【斗牛宫外】处斩。

也就是斩妖台,就在斗牛宫外。

我们继续代入明朝的现实,明朝的北京城,公开处斩的地方在哪呢?可不是菜市口,那是清朝的。

明朝公开行刑的地方,叫做【西四牌楼】,确实有四座牌楼,跟东四一样,当年是一片繁华商业闹市区。

西四牌楼者,乃历朝行刑之地,所谓戮入于市者也。

在这处斩过的名人,有土木堡之变中一人力挽狂澜拯救了大明朝的于谦,还有嘉靖朝敢于弹劾严党的兵部员外郎杨继盛,甚至还有差点勒死嘉靖的十几个宫女,也被押至西四牌楼凌迟处死。

再看下地图,西四确实就在西苑外面,也就是斩妖台就在斗牛宫外,是不是又对上了~

这种细节的小东西,搞完以后,很容易有成就感,我就很喜欢。

再说回西游记,千里眼顺风耳汇报玉帝说,石猴服饵水食,金光将自潜息。

也就是这石猴毛也不懂,出来以后随便喝水吃东西,金光自动就没啦~

为什么捏?

因为西游记的作者确实是懂丹道的大能,这个必须要承认。毕竟大概率是在嘉靖朝的中枢混过的,跟嘉靖皇帝这个丹道的大宗师耳濡目染,投其所好,必然是有真才实学的嘛。

当然,我们不局限于丹道,引申一下,大道也是相通的。就是石猴是日月之精华,就像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先天一炁,最开始的时候最纯,力量就是无穷的,也就是有无限可能。

但是你驾驭不了,把持不住。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所以吃了五谷杂粮,进到社会这个大染缸里,一般人就废了,泯然众人矣。

然后高手呢,就会辟谷,也就相当于知行合一的修心实践,再修心再实践,把体内混进来的污浊之气再排出去,重新提纯,这时候所获得的能量,就都是你能驾驭的住的,收放心嘛。

提炼的很精纯了,就修仙成正果了。也就是做出一番功绩了,在被你帮助过的人心中,你就成了圣人。

话再说回去,既然金光自动就息了,也就不会再【气冲牛斗】了,而且是刚出世的石猴,毛也不懂,玉帝也就不跟他计较了,所以原著才会说,【玉帝垂赐恩慈】。

为啥会说到了【恩慈】?因为你在皇帝寝宫拿激光笔惊动了皇帝,这可比失手打破琉璃盏严重多了吧,真要较真,欺君罔上大不敬的罪,妥妥的跑不了。

但是,玉帝接下来说的话,是怎么回事?

他怎么知道石猴的身世?这不就是说明,玉帝早就认识这猴子嘛?

是的,玉帝当然认识。

会放光的猴子他不认识,但花果山上的仙石,他当然知道。因为花果山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小山头,他可是十洲之祖脉,是大地根。整个地,都是从这里开始凝结的。整本西游记,一共就四处提到根,天的根,地的根,人参果树也是地的根,还有玉兔精的捣药杵,也是一段仙根。

就这么几个根,渡了1750劫的玉帝,还不摸得门清。大地根花果山的山头,被放了一块精心雕琢的仙石,要吸天地的精气孵化仙胞,等于是研发原子弹这种核心科技,大领导可能不必知道确切的日期,但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肯定是了然于胸的。

现在等于是已经知道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所以最高领导当着大家伙的面官宣一下,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让大家不用惊慌,也不需要小道消息满天飞的胡乱猜。

不足为异,就是一切尽在掌握的意思。

这时如果再代入一下作者可能讽刺的大明朝,陷在阴谋论里,以阴谋论作为看问题准则的人,就好像历史上那些,真的以为有事情可以骗得过皇帝,只手遮天的权臣们,他们顶多能骗过昏聩无能的亡国之君。这部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显然不是。

聪明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自作聪明,玩弄手段赢得了一时,终会反噬,最后也还是,身死名臭。

说完孙悟空的出世,我们能不能倒推出来,他出世那天,到底是历史上的哪一天呢?

说不定,还真可以…

因为原著14回,刘伯钦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也就是孙悟空第二次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降伏的时间点,刚好是王莽篡汉,也就是公元6-9年左右。

那我们还知道,孙悟空被拘到阴曹地府,生死簿上写着,天产石猴孙悟空,阳寿342年。

然后孙悟空大闹地府,阎王上天庭告状,玉帝听了太白金星的旨意招安孙悟空,也就是两次大闹天宫,跟王莽篡汉就接上了。

所以我们如果能理清楚,孙悟空在天上到底待了多久,就能倒推出孙悟空准确的出生年份了。

很可惜,孙悟空在天上的时间没有确切描述,只能估算:

当了弼马温半月有余回了花果山,当齐天大圣半年光景回了花果山,又在炼丹炉里待了七七四十九天,这些大数加起来,大概250天,也就是250年左右。

那么简单计算,从公元6年王莽篡汉倒推,孙悟空大概出生在公元前586年左右。

那还有没有,能反向印证这一时间的地方呢?

还真有!

我们这位大才子作者写书,我读下来感觉有个特点,就是非常喜欢前后照应,草蛇灰线,而且怕读者忘了或者看不出来,这个前后照应相隔的非常之近。

比如菩提祖师【打破盘中之谜】那里,前后照应就是紧挨着的上下文段落。

再比如全书两次出现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那里,前后照应相隔了几回,但如果从倒换过通关文牒的国家来看,确实又是紧紧挨着的。

王莽篡汉也一样,作者在14回开头交待了这么一个标志性时间节点后,紧接着又在14回的结尾交待了一个【圯桥进履】的画。

圯桥三进履的典故,是说张良年轻的时候,刺杀秦始皇失败,跑到下邳的圯桥上,遇到黄石公扮的老头,把鞋扔桥底下让张良捡回来给他穿上。来回折腾了张良3次,张良都没有任何倨傲怠慢,黄石公就传了他《太公兵书》。

这典故跟孙悟空拜师学艺大同小异,关键是背后的时间,典故发生的时间是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大概在公元前218年左右。

龙王说,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按我们前面推算孙悟空的年纪,他在南赡部洲求仙问道的时间,比秦朝早太多,不知道很正常。

这个不算印证,因为时间范围太广了。

细节,得盘出来。

孙悟空在这里是第2次进东海龙宫,上一回是他借金箍棒的时候,是没有这张画的,不然悟空上回就看到了嘛。

而龙王跟阎王,上天庭告御状,前后脚告到一起去了,说明借金箍棒和改生死簿这两件事,发生的也是前后脚,估计也就是一年之间吧。

所以算法更简单了,我们把圯桥进履发生的时间—公元前218年,加上孙悟空生死簿的寿命342年,再加上孙悟空大闹龙宫后,龙王换上新画的第X年,就可以得知,孙悟空诞生于公元前560+X年。

两种算法,第一种结论是公元前586年左右,跟第二种也能对得上,说明算的应该是没问题了。

扯了这么多,不是单纯的无聊啊,因为我发现,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也有精确的时间。如果把他的时间线跟孙悟空出世的时间这么一合,居然能对得上!

还是原著77回,如来提到他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以及多次称他为【释迦牟尼】尊者,感觉作者大概率是化用了历史上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这里说一下,我也不读佛经,就是百度搜索的故事,估计应该差不多吧。

释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623年,是净饭王的太子,在29岁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出家修行,在雪山上苦修了6年,差点饿死,幸亏有放牧的小姑娘喂了他奶粥,恢复了体力,终于在35岁那年的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夜睹一颗明星而悟宇宙真谛,觉悟成佛。成佛第一句话,叹曰: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

所以如来也是顿悟的,感觉跟王阳明龙场悟道差不多啊,连悟出来的道理也差不多啊…

这就是西游记里,三教可以合一的基础,说破源流万法通,真正的内涵吧。

所以把这个带回到西游记,如果作者真的化用了这个故事,那西游记的如来成佛的时间,应该也是公元前588年的腊月初八。

这个数字,有没有发现,刚好在之前推导的,孙悟空出生时间的范围之内!

而且注意,如来是夜睹明星顿悟的!夜晚繁星那么多,就算超新星爆发,也不会有多亮吧,亮到能顿悟宇宙真谛的程度,刚好有且只有一个:

那就是天产石猴出世,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连住在斗牛宫里的玉帝都被惊动了,也让在雪山顶上苦修了6年的如来开悟,修成了丈六金身,后被孔雀吞下肚去,如来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而成释迦牟尼佛!

这里引用一下B站网友【子质不是反质子】给我的超牛回复:

公元前腊月初八子时,刚好是小寒,斗牛宿还在地平线下,考虑释迦牟尼在雪山顶成佛,最早能看到斗宿露出地平线是凌晨的3:22分,也就是寅时!

所以孙悟空的生辰八字也就是:壬申年癸丑月辛酉日庚寅时

还有一个天秀的发现,目前通行的《西游记》是世德堂百回本,发行于万历二十年,学界推定创作年间大概在嘉靖晚年至隆庆年间。而在这个时间范围的【壬申年】,刚好是万历元年,如果作者真的这么有心的话,他很有可能是在万历元年定稿的西游记!

hold on hold on…

有点惊悚了,我承认…

因为可以举一个反例,证明作者并不会算时间。

王莽篡汉到唐僧取经,中间隔了600多年而不是500年,但是原著中从来说的都是500年前大闹天宫。

我尝试帮作者找补回来两个点:

1. 王莽篡汉失败跟大闹天宫被镇压,背后的深意,非常契合。而历史上的公元100年左右,没有这么契合的大事。我如果是作者,我也会选王莽篡汉。

2. 那为什么不说600年前大闹天宫?因为不如500年好听好传播。这理由看似简单,其实挺重要的。

至于说,作者笔下的唐朝都是明朝官职啥的,以此来说明作者不懂历史,那就太牵强了。这是明朝的小说,不是史书,作者优先考虑的就是便于大众传播,而不是小圈子里自嗨。所以化用附会解构了那么多历史典故,书里的人物对话,在非正式场合,都是刻意的简单直白,一针见血,诙谐幽默接地气。如果写一堆唐朝官职,老百姓都看不懂,传播力还能有这么大嘛…

其实通俗易懂说大道理,本就是西游记作为名著的核心魅力,作者把人性看的太明白了,既然本质是传大道,大道又只能传有缘人,去哪里找那么多有缘人呢?当然不能作者去找,而是让有缘人自己主动找过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扩大传播范围。只要看的人足够多,里面的有缘人,懂得自然懂。这招非常聪明,也可能是唯一靠谱的传播策略。这个话题就此打住,这期不展开。

当然,我必须要补充,孙悟空的出世引发如来成佛这个推论,是我的主观臆测。但是我觉得整个推理过程没什么毛病,逻辑是自洽的。把他们联系起来,也正好可以解释,别的说法解释不通的东西,所以我这算开拓一下思路嘛。

推导到这里,就完全可以回答开头的三个问题了:

仙石出现早于如来成佛,而仙石孵出的孙悟空,非但不可能是如来提前布局的,反而还是启发如来成佛的必要条件。

那么孕育孙悟空的仙石,到底是谁的手笔呢?如果不是玉帝,也不是如来,那就只能是发明了整本西游记里一大半厉害兵器的太上老君了。

那正遇本源流,同契住双林,说破源流万法通,这些个说法怎么解释,也就很好回答了:

连佛都是老君过函关,化胡为佛来的,地位贵为过去佛的燃灯古佛,也要去听老君讲法,那老君做的仙石,跟老君化的佛,跟老君化的佛做的哪吒,他们的源流,当然都是一样的啦。

这里啊我再多说几句,有人一听到化胡为佛,就扣上阴谋论大逆不道营销号啥的大帽子,我感觉这词应该也是个逆鳞,但是这不是我发明的,作者就这么写的啊…这是人家的设定。

就好比红楼梦里,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见了女人我就清爽。男人是泥做的,见了男人就浊臭逼人。

这也是作者设定啊,只有在接受了这个设定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后面的各种点,比如大观园题匾,宝玉写个【沁芳】,背后的深意。

你如果非要杠,无论男女,水都占身体的70%左右,所以男人也是水做的。唉…道理是对的,但是跟小说有一毛钱关系嘛…

况且,就算是阴谋论,佛道之争或者朋党之争,也很浅薄,真要讽刺现实,那对于统治阶级来说,佛教和道教,都是愚弄百姓的统治工具,控制百姓的抓手嘛。除非皇帝亲自下场拉偏架,不然佛道争不争的,谁赢谁输的,只要不威胁皇权,真的重要嘛?中枢待过的大才子作者,这点看不明白嘛?写100回大书的内核就是为了讽刺一下两波小孩过家家?这么说有点low了吧…

还有人说,你天天扯那些大道理,有什么用?你说的你自己信嘛?大道理能当饭吃嘛?不食人间烟火。

这就是作者要写这本奇书的原因啊。作者可太食人间烟火了,经历的越多,就越会发现,神奇妙招,奇技淫巧,是能发财,然后呢?如果一将功成的代价是万骨枯,那还是没成功啊…

人活一世,不是只为了泡一个妹子,趁年轻透支点散碎银子,丢失的是整个后半辈子。

战术上的眼花缭乱,终究敌不过战略上的正道阳谋。杜聿明,白崇禧,再怎么会打仗,就算手段真的是诸葛再世,大道理没整明白,还是白活一辈子。等老了老了才明白过来,却没时间了啊…

要结尾了,总结一下,原著的思想,根本就不是佛道之争那么狭隘。我也反复说了很多次了,后面不再就这个问题,再做回复了。

既然作者反反复复说了那么多三教合一,佛与仙与神圣三者了,格局不妨再放大一点,历史观再进步一点,三藏真经也好,金丹大道也罢,阳明心学也可以,总之就是要不断的修心实践,走阳谋大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马猿合作心和意,万相归真从一理。

钟山风雨苍黄,天翻地覆慨慷。顿悟无字真经,人间正道沧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