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婚配舜缘文化(八字婚配婚配表)

谁为谁伤 2024-02-05 20:40:38 网络

尧和舜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吗?北大教授为您解读

演讲人:陈泳超 演讲地点:北京大学 演讲时间:二〇一八年五月

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主流认知中,尧和舜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无论是《尚书》还是《史记》,对此都有详细描述。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考古文博成绩,还无法完全证明尧和舜在历史上确凿存在。既然尧舜的历史真实性还无法完全确证,那么是不是说,尧和舜就失去存在意义了呢?

当然不是。

这里需要辨析清楚,历史与文化的不同。历史总以客观真实性为终极追求;而文化更注重人为创设的意义、情感和功能。

以尧舜来说,尧的事迹比较少,他被后世所知的内容,基本是从其老年帝王形象开始的。而舜则不同,他的身世传说很清晰。其一生从平民到大臣到帝王,完美演绎了儒家提倡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人格标准,是古代人心中的理想男子,以至于《五帝本纪》要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可是,为什么在有文字以来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再也找不出另一个像舜一样的完人呢?我个人认为,考虑到先秦以儒家、墨家、道家为代表的“显学”都喜欢将社会理想投射到远古社会的退化论思维习惯,可以从学术上假设,春秋战国陆续出现的尧和舜传说,不排除是先秦人的一种历史建构,我们应更注重去理解和阐释历代流传下来的尧与舜的传说的文化符号价值。这也正是我今天讲演的主题。

山西省运城市舜帝陵庙。2006年5月该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尧舜传说的民间传统

尧和舜厕身于三皇五帝之列,历代关于他们的传说看上去主要是政治叙事,具有很强的严肃性乃至神圣性,这固然不错,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叙事也闪烁着颇为耀眼的民间性。尤其是舜的家庭传说,是典型的后母虐待前妻儿子的故事类型,像焚廪、掩井、醉酒等具体迫害情节,完全是民间故事的常用母题,并且符合民间叙事的“三叠式”原理。

所谓“三叠式”,指的是在民间故事中,经常将同类人物和情节设置为“三”,以此表达“多”的意思。这在先秦还有另一个典型案例,即周族始祖后稷出生后的神奇经历。后稷因为是无夫少女生下的孩子,属于出生背景非常不名誉,所以反复被人遗弃,先被丢弃在巷子里,又被丢弃到树林里,最后被丢弃在寒冰上,但他跟舜一样,无论别人怎么迫害,他总是死不了,由此故事情节来证明其超越常人的神异性,它被记录在《诗经·大雅·生民》里,这是我国古代少见的一首部族史诗。如果后世的我们,以民间文学的眼光来看,这个故事显然是一则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弃儿型故事,难怪他的本名就叫“弃”。

我个人认为,舜和弃的传说起初是先秦流传的最典型的民间叙事,足称“双璧”。而“以三为多”的观念,也不仅是民间文学的习惯,说到底是中国人的审美传统,《老子》不就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吗?可要是继续“三生四、四生五”地生下去,《老子》恐怕就变成民间笑话集了。因此,民间文艺并非与精英文化天生对立,它们之间的共生融通,或许更能体现本质。

舜的家庭故事在战国时代非常流行,曾经一度只模糊说到“父顽、母嚚、象傲”,到了《孟子》里,就生出许多历历在目的具体事迹来,它们大多出自“齐东野人之语”,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尧舜传说の构成》一文里就认为,这些故事中含有大量齐鲁民间传说的成分。再加上娥皇女英二妃事迹,也凭空添加了许多妇道故事。历代的《孝子传》和《列女传》,大多以舜和二妃分居其首,便是这个道理。其实后来民间文学对此的发挥还更多,从汉代画像石到敦煌变文《舜子变》再到后世的地方传说、说唱戏曲等,关于舜的孝道故事有了更充分的延展;而舜的二妃故事更不局限于妇道说教,逐渐发展成哀感顽艳的凄美爱情,并与潇湘等现实名词发生了具体勾连,以至于到了清代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闺房也自命为“潇湘馆”了。

临汾蒲剧院小梅花蒲剧团的演员们正在表演音乐舞蹈剧《尧颂》。新华社发

当今田野中的尧舜传说

尧和舜的传说,一直广泛流传于民间,不过,主流传统对民间表达的记录不甚详细,后世的学者要想全面考察它的流变,目前还很困难。

但是我们还有迂回的办法,比如遗迹。只要出现与尧舜相关的遗迹或纪念物,就多多少少一定会有传说的,这是民间传说生命力的外在表征。我在做博士论文《尧舜传说研究》时,就以《嘉庆重修一统志》为资料库,将其中关于尧舜的遗迹摘录出来,在中国地图上一一标注其地点,做成了一张《尧舜传说地理分布图》,比较直观地展示了尧舜传说的疏密分布情况,其中可以归纳出五个较为密集的丛聚。

我的博士论文出版于2000年,十几年来,我搜集了许多相关报道,并以之为线索,走访了不少尧舜传说的重点区域。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蓬勃兴起,各地都有呈现地方文化的情怀和冲动,我又曾对其中一些突出的民俗活动进行了程度不等的田野调查,今天很愿意将尧舜传说的田野民俗给大家作一个总貌展示。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通过这些年的田野调查,发现当今尧舜传说的分布情况与我从文献里勾勒的《分布图》几乎完全一致,也就是跟我分布图勾勒的那五个区域基本是重合的,这里按照现行行政区划分别介绍如下:

以山东省中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心,波及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相邻地区。《孟子·离娄下》中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被家长赶出去之后,曾经“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等,这些地名据说都在山东一带,比如诸城就被认为是古代的诸冯,当地也曾有历山之名。济南更有著名的风景区历山(即千佛山),雷泽据说即在兖州、濮州一带,此地关于舜的平民经历传说甚多。虽然这些地名别处也有,但《孟子》明确说舜是“东夷之人”,给了山东民众极大的心气。而山东西南部与河南等地接壤处则以尧的传说为主,尤其集中在尧葬毂林之说,其中比较古老的证据是汉代成阳尧陵五碑,被比较完好地记录在洪适的《隶释》中,近年来当地考古队及文化人发布了《菏泽市胡集镇成阳故城、尧陵遗址考古工作简报》,以此证明此地至少在汉代是政府祭尧的所在地。我们在菏泽、鄄城、濮阳一带调查多次,当地关于尧舜的遗迹和传说很丰富,便是关于尧陵之所在,在这一片区域内仍有几处不同的说法,互相之间争论不休。

以山西南部为中心,波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等相邻区域。《五帝本纪》中说:“舜,冀州之人也。”这一带属于宽泛的冀州之列,其突出的文化表征是尧舜禹三圣的都城都在这一带。至少从东汉末年开始,尧都平阳已被广泛提起,尽管春秋、战国时叫作“平阳”的地方很多,分布也很广泛,但过去主流的历史观点逐步统一认为尧都平阳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何况舜都蒲坂也在今天的山西永济,所以这一区域内关于尧舜的传说和遗址非常多,而且经常形成序列。除了都城之外,这里也有尧陵和舜陵,前述的诸冯、负夏、历山、鸣条等地名也都有,而且不止一处。光是“历山”,我亲自走过的至少有4处,既有海拔2358米高大雄峻的垣曲历山,也有几乎与周围黄土坡地高度相等而难以区分的永济历山,更有我们团队调查多年的洪洞历山。每座历山都蕴藏着一系列的传说遗迹,有些地方至今还有非常独特的民俗活动,后面我还会重点介绍。这一区域还有一项考古成果非常著名,这就是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

河北省中部唐县、望都一带。这一片主要被传统认为是尧的出生地,是尧母伊祈氏的家乡,据说尧主要生长于此,并在即位帝王之前在此地受封唐侯。不过,唐地到底在何处、唐与陶唐和尧的关系究竟如何,学术界争论甚多。而如我前面所说,在早期文献中,尧本身的传说很少,此地主要流传尧母生尧的相关故事,这一母题带有浓厚的谶纬神话风范,相对而言比较单一。此地我虽然始终关注,却错过了多次机会,没有实地考察过,只是搜集了一些当地的出版物,这是比较遗憾的。

以湖南永州宁远县九嶷山为中心,延及整个湘江流域,以及广西、广东、湖北等与湖南紧邻的一些区域。这一区域显然以舜帝南巡、葬于九嶷山为传说核心,其传统十分古老,战国大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就经常提到九嶷山上的舜帝,像“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之句,充分显示出舜帝在当地是一尊统率群灵的大神。这里主要传播舜帝南巡中的教化传说,尤其是“韶乐”,被认为是舜帝的代表性音乐,也是表示世界被治理到最和谐境界后的美学表达,孔子听完韶乐后就激动得“三月不知肉味”嘛。这一带的“韶山”“韶关”等地名,便是这么来的,而且还很多。当然还有二妃沿着湘江寻找夫君最后溺死湘水的凄艳故事,并衍生出湘妃竹等优雅含泪的名物。民间传说就是这般唯美,加上文人的推波助澜,几乎使整个湘江都笼罩着一种迷离的悲情意蕴。还有一点值得分说,我们在永州曾经停留过较长时间,发现当地的舜王传说不仅在汉族中流传,在瑶族等其他民族中也有所表达,并形成了某些文化嫁接的特质,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浙江北部绍兴、上虞、余姚一带。依照传统文献推断,这里很可能是自称舜裔的某一支系迁徙发展之地,晋太康《地记》认为这里是舜避丹朱于此、百官从之的所在,恐怕本身就是传说。不过,这里民间关于舜的传说,远比记载丰富得多,更重要的是以绍兴王坛镇舜庙为中心的舜王巡会活动,它涉及绍兴、上虞、诸暨、嵊州等地几十个村庄。我们在当地调查多次,充分感受到民众和文化人对舜王巡会的热情,也看到了当前非遗保护形势下的各种现实状况。

以上便是尧舜传说在全国范围内实际分布的大致面目。这5个点按照方位来说,可算是3+2模式,属于北方中原地区的3个,南方的2个。而从传说内容来说,也可以分为2+3模式,上述前2个区域内的传说内容是尧舜合作共享的,而后面3个或偏重于尧,或偏重于舜,只有单一核心。

特别要补充的是,我这里所谈及的这5个区域,只是因其传说留存相对比较密集丰沛,并不表示其他地区就没有尧舜传说。关于尧舜的传说话题,我曾经讲过多次,每次都有听众来问我:“我的家乡某地也有尧舜传说和遗迹,你为什么不说?”其实,我本人的家乡江苏常州也有舜过山、舜井等遗迹和传说,我还看到过《舜哥宝卷》这样的说唱文本。我只是从总体上分辨出最突出的几个点,无法对各地实存一一列举,这只是策略性的,不包含感情倾向和价值判断。但是大家在尧舜话题上希望为自己家乡增光的心情,我特别能理解,这也说明尧舜传说在文化上的深入人心。

6月10日,演员在山西临汾首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表演歌舞。新华社发

大小传统共通的文化结构

最后,我想具体展示一则尧舜传说的民俗案例,希望从中为大家提炼出一些有趣的思考。

我这里选取山西洪洞县的一个叫作“接姑姑迎娘娘”的民俗活动。

简单来说,在汾河东岸河谷地带有个村子叫羊獬,被当地人认为是尧的第二故乡,所有羊獬人都被认为是尧王的后裔。而在汾河以西的丘陵中有座历山,据说就是历史上舜王躬耕之处,当地民众也被认为是舜王的后代。尧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于是两地便成了亲戚。羊獬人长一辈,称呼二妃为“姑姑”,历山人低一辈,故称二妃为“娘娘”,这里的“娘娘”是方言“奶奶”的意思。每年阴历三月三,羊獬民众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上历山,将两位姑姑接回自己的村庄,是为“接姑姑”;到了阴历四月二十八,据说是尧王的生日,历山上的民众又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下山将“娘娘”再迎回去,便是“迎娘娘”。前后两次迎亲队伍都要路过许多村子,走上两三天,形成非常壮观的游神型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山西省洪洞县会上演“接姑姑迎娘娘”民俗走亲活动,图为走亲队伍从古历山请出娥皇、女英的神像,准备返回羊獬村。2008年,洪洞走亲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华社发

这一基于民俗信仰的大型活动,其仪式框架无疑来自主流传统的尧舜传说,但该传说又发生了许多变化,尧舜被直接落实到了当地,却在整个活动中只占据着仪式的两个端点,具体在其中游走并发生影响的,是神格化了的二妃。而且,二妃不再是主流文献中显示的那般端庄柔顺,她们会像普通村妇那样具有七情六欲,其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姐妹俩“争大小”传说,大意是说她们共嫁舜这个一夫之后,引发了谁大谁小的争论,于是尧王或舜王只好设计了煮豆子、纳鞋底、回娘(夫)家三道难题(有的传说还有更多难题),让两人比赛。而比赛的结果,在河东和河西,也是不一样的,河东说“大的还是大的,小的还是小的”,河西说“大的成了小的,小的成了大的”,甚至两岸庙宇中塑像的形象也有差别。在该民俗活动的所经地区,还有一系列更复杂细致的传说,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们团队在当地持续调查了8年多,去过几十次,才逐渐摸清楚该传说和仪式活动对老百姓的真实意义。我本人特别考察尧舜传说对于当地不同人群的身份和利益关联,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传说动力学”理论模型。在这里,我想着重说的一点是,虽然同一地方的民众,会根据不同的利益关系形成多样的传说异文,但有条底线是不能突破的,那就是:羊獬村的尧王将两个女儿嫁给了历山上的舜王,从而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血缘亲属关系,这是人们共同信奉的基点。当地至今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羊獬人与历山人世代不可通婚。其实,我们从当地有据可查的家谱中最多只能上溯500年,而且按照传统礼法,五服之外就不属于近亲,是可以婚配的,何况还有亲上加亲的民俗约定。当地居民既要宣称自己是尧舜的直系后代,又强力推行此婚姻禁忌,表面上看来互相矛盾,但深入到民俗内部,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实际上将尧舜二妃既当作神灵信仰又当作祖先崇拜,从而在普通现实身份之上,附加了圣王后裔的更高身份并由此获得信仰的更多加持。他们之间原本只是邻近村落,经过改造了的尧舜传说以及“接姑姑迎娘娘”的信仰活动,他们将地缘关系转化成了血缘关系,并且深信不疑、引以为豪,从而努力营造出该区域内的亲密和谐关系。当地人都说互相之间因为是亲戚,所以凡事好商量,还经常使用“血浓于水”之类的词汇。

这样的文化再创造,看上去似乎只是草野编氓们的改编。但如果我们回溯一下《史记·五帝本纪》,那么那份来自《大戴礼记》的五帝三王万世一系的谱系,后世的我们不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推断它可能是一份春秋、战国以来知识阶层的苦心编创么?当初,他们编创的目标,不也是要将各分散部族合并到同一个血缘脉络之中、从而为华夏民族共同体提供合法性依据么?《五帝本纪》和“接姑姑迎娘娘”活动,两者只是在构建范围上有大小之分,其内在思维和文化结构是纯然一致的,这再次体现了大小传统共生互文的特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民俗文化和精英文化一样,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传统及其凝聚力。

陈泳超 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民间叙事、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研究。著有《尧舜传说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等,主编有《中国民间文化的学术史观照》等。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7月22日

本期编辑:杨雪丹、张进进

简单讲八字合婚,合婚的方法与口诀

八字合婚是以前生活之中每个人结婚前都会做的一件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八字合婚的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视了。

但八字合婚依然是现如今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民俗。

八字合婚主要是看两个人之见间的婚姻是否幸福,两个人是否真的适合结婚生子,以及两个人婚后的生活等等。

所以八字相合的人一般比较幸福,八字不不合的夫妻则会比较坎坷。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八字合婚是相当严肃的事情,绝不会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草率。

纳音金五行合婚口诀:

金土夫妻好姻缘,吃穿不愁福自然。

子孙兴旺宝贵全,福禄无差至百年。

金火无缘乱成亲,娶得妻来也是贫。

若无子女家败散,金火原来喜本命。

金水夫妻坐高堂,钱财积聚喜气扬。

子女两人生端正,个个聪明学文章。

两金夫妻硬对硬,有女无男空房成。

日夜争打语不合,你翘我傲不同心。

金木夫妻不多年,整天吵打哭连绵。

原来二命都相克,半世婚姻守寡年。

生肖合婚,不能只说冲或合

现实生活中生肖相合的婚配,出问题的比比皆是,生肖不合的婚姻,和谐甜蜜的也比比皆是,因此,婚姻的重点并不在于生肖相合,其重点在于生辰八字的五行匹配。在这当中,很多人都存在一个固有的观念:只以生肖论合婚,只以生肖看合不合适。事实上尽量要做到客观、合理、有依有据,最忌先入为主、最忌马上将自己的主观性代入其中。

其实生肖相冲也有化解之法,比如:需要用“木”来通关化解调理,由于鼠为水,马为火,水火不相容,唯有木可以协调双方尖锐对抗的矛盾,使水的危害转变成生木,继而再生火的过程,通关才能成功。在鼠、马人际关系之间发生冲突时,往往可以请虎、兔前来化解协调较为妥当,由于虎、兔都属木,可以起到通关作用。所以不能以生肖的冲合来否定一段缘分

男命克女命:男克女是正克,克我者

易经:这两个卦告诉你,有始有终的爱情是这样炼成的

一个女人,若是喜欢听“我爱你”这种话,而且还会相信,她的命运,根本不用八字、看面相,便可以断定命运坎坷,婚姻欠稳定。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30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

无论是生活还是各种题材的作品,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时不时让人百转千回。

那如何才能获得有始有终的爱情,几乎是每个人都期待的事。

《易经》中就有两个专门讲感情的卦——咸卦和恒卦。讲的是从恋爱一直到结婚,建立和谐家庭并长久维持下去的过程。

这两个卦对于我们收获爱情与婚姻有怎样的启示?今天我们分享5条。

1

明白咸恒两卦的情义

人为万物之灵,不但有感情,而且能感应。有时有感想,有时则令人感动。

《易经》分上下两篇,上经由乾卦到离卦,主要在阐明天道。下经由咸卦到未济卦,重点在说明人道。

序卦传是分析易经六十四卦编排顺序的一篇专论,特别指出: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错”和“措”相通,是措置、措施的意思。说明咸、恒两卦,是男女交感,互相爱慕,以至有情人结合成为眷属。

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这种男女之情,引导到正道上面,并且进一步建立人伦道德,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正常化,人与人的关系正当化。

伦理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伦理的精神主要在“情”与“义”。

咸卦艮下兑上,艮代表少男,兑代表少女。艮在兑下,象征少男求少女。

恒卦巽下震上,巽代表长女,震代表长男,象征男性刚强,不宜久居妇下;女性柔顺,乐于追随丈夫。

同样是爱慕之情,婚前婚后,其“义”并不相同。

要把这种有情有义的伦理精神,由夫妇推及父子,由父子推及君臣,再推及兄弟和朋友,甚至还要推及古人和来者。

现代社会个人主义风行,人与人之间缺乏情的感通。

咸、恒两卦的要义,应该是现代人最需要的解药。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与不和谐,也才能获得解除。

2

男女双方共同坚守贞操

咸卦和恒卦都是三阴三阳,相抱和谐,表示阴阳调和,男女同权。而且初六和上六,都是阴爻,中间有三个阳爻合在一起。

咸卦女上男下,象征男子率先表现诚意,供女子用心选择。

“女怕选错郎”,可见主导权在女方,居于从一而终的贞操观念,当然要用心。

咸卦把心去掉,用意在提醒女子不应该存利害的心,尤其是现代金钱挂帅,财富至上,更应该把心放在“可以依靠、值得信赖”的责任感上面。

由咸卦到恒卦,少男长大成为长男,少女已成为长女,美艳不如当年,若是生男育女,更需要忙于家务。

若是丈夫还像当年一样,愿意久屈女子下方,到处展现诚意,如何可靠?或是丈夫无法扛起家计责任,岂不是贫贱夫妻百事?

所以,恒卦一改咸卦的姿态,由女上男下,变成男上女下,并不是婚后脸色不同,姿态改变,而是责任加重,必须双方全力配合。

更重要的是,婚姻要想长久,贵在双方坚守贞操,若是爱情不能专一,其他一切都靠不住。

现代人性行为开放,未婚生子似乎不算稀奇。这种不重视贞操,甚至将贞操视为落伍、不合理的观念,实在是当今社会的主要乱源。

如果爱情的追求只在于甜言蜜语,而缺乏诚意,怎么可能有善终的结果?

做丈夫的,可以对妻子表示妒忌;做妻子的,同样也有妒忌的权利。

只要双方的妒忌,都符合实际的限度,不必追究既往,也不能无中生有。

对于婚前的恋爱对象,或者再婚的前夫、前妻,只要婚后已经情谊断绝,便不必疑神疑鬼,以后坚守贞操的义务就好了。

可以说,双方都守贞操,是家道能不能永久安宁的基本要件。

3

以结婚为目的去谈恋爱

咸卦艮下兑上,艮卦代表停止,表示男感女、女悦男的过程,在兑卦出现喜悦之后,便应该停止,正式结合成为夫妇。

这种“一生只恋爱一次”的主张,现代人几乎难以想象,更加不容易理解。

我们常以现代社会诱惑太多,人的心灵好像愈来愈脆弱,来掩饰自己的感情乱象。

恋爱、结婚十分重要,却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

我们建立温暖的家庭,实际上是为了修养自己,教养下代,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

倘若在恋爱、婚姻花费太多精力与时间,人生的价值,恐怕就要大打折扣,对不起自己了。

现代人感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便是不明白咸卦和恒卦的变化关系,才产生这样的感概。

如果建立一生只恋爱一次的观念,当然要求恒久不变,才有安宁、愉快、幸福的可能。

请问现代女性:找一个可靠的丈夫来养家糊口,是不是比找一个只会谈恋爱却付不起责任的人要好得多?

世界上会谈恋爱而又能负起责任的人,当然也不少,但是需要少女自己去寻找,也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好不容易自己看上了,经过多方的了解和测试,终于芳心有主,愿意下嫁(咸卦男往上求,女向下嫁),结成夫妇之后,是不是应该仿效恒卦的结构,改变成男上女下,采取主伴的心态,把丈夫捧得高高的,把他哄得像小孩子一样,让他心甘情愿地为家庭做牛做马呢?

当然,现代有很多女性,不忍心让另一半做牛做马,自告奋勇,也愿意做牛做马。勇气可嘉,但站在人类生存发展的立场上,却不值得鼓励。

4

“无心之爱”才是真爱

咸卦把感字的心去掉,倡导无心之感,实在大有用意。因为把爱挂在嘴巴上,有很多违心的表现。

西方人喜欢表达“我爱你”,我们则常放在心里。

并不是不敢说,也不是说不出口,而是十分明白说出来远不如不说。可惜现代人大多想不通这层道理。

一个男人,会说、也敢说“我爱你”,到底可信不可信?靠不靠得住?谁也料不定。

女性朋友难道不会怀疑,今天他会对张小姐说“我爱你”,明天会不会也对李小姐、王小姐说同样的话?

一个女人,若是喜欢听“我爱你”这种话,而且还会相信,她的命运,根本不用八字、看面相,便可以断定命运坎坷,婚姻欠稳定。

这种话都能相信,还有什么脑筋?不说我爱你,对方就感觉不出来,双方的默契怎么能建立?万一有一天说不出话来,夫妇之间怎么沟通?

说了“我爱你”,岂不是天天要说?否则引起怀疑——是不是今天不爱我了,岂非自找麻烦?

天天说,变成一种形式,逐渐有形无质。有一天不说了,果真变了质,岂不是更可怕?

西方人相信这种话,看似有心,实际上不关心。

我们不相信人家所说的话,却十分相信自己的感受,看似无心,其实非常关心。口中不多说,心中够实在。

一旦说多了,变成有口无心,多可怕!一旦说多了,对谁都忍不住要说,搞得大家都不相信,岂不是更惨?

现代还有人倡导西方人的拥抱,迟早抱出问题,抱了很多次,依然抱不出感情,这种人也太可怕了!

无心的感,才知道对方的感受;有心的感,早晚产生利害的关系。

这是感情里一定要明辨清楚的。

5

婚姻生活不能一成不变

《易经》主张变易,也重视不易。夫唱妇随是常理,但是夫要唱得出来,妇才能随。

若是夫根本唱不出来,那就非变不可。由妇来唱,转化为妇唱夫随,形成现代的“家庭主夫”了。

家庭由夫妇组成,大可双方诚意协议。无论采取哪一种形态,总应该有主有伴,才能够同心协力而不乱。

父严母慈是常态,因为父亲外出工作,为了家计,较少时间与子女相处。

而母亲在家教养子女,相处的时间较长。父严母慈,对子女的教养有利,孩子不会整天担心害怕。

反过来父慈母严,子女长时间和严母相处,恐怕就要度日如年了。

但是,有些家庭,母亲出外工作而父亲主持家务,那就应该自行调整,改变为父慈母严,子女的压力才不会那么大。

父母角色互换,是特例,不能视为通例。夫妻也是如此。

夫在某方面较妻为优,在这方面可以夫唱妇随,反过来说,妻在某方面较夫为强,当然在这方面也可以妇唱夫随。

丈夫很优秀,妻子乐于追随,丈夫感谢妻子的成全,妻子感谢丈夫的主导。

彼此约束自己,尊重对方;多包容,少责备;多贡献,少要求。

倘若夫妻都不行,那就每一样都平等。虽然结局不可能良好,却也是自作自受。就算怨天尤人,也没有实际的效果。

现代人过分重视平等,却严重地忽视了互补的重要性。

夫妻性质不同,最好求互补。有一方做得比自己好,为什么不乐得成全,让对方主导呢?

恒卦告诉我们,所谓致恒之道,不是没有变化,恰恰就是要不断变化,才能走得更加长远与长久。

爱情要保鲜,婚姻要长久,一定是有所变,有所不变。

也就是说,夫妻要在互动的动态中找到平衡点。

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有始有终,少年夫妻老来伴的美满结局。

祝福每个人都能收获美好的爱情与婚姻,让人生之路精彩纷呈!

本文选题:田慧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