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17八字(1941年3月7日阳历是多少)
中国人老祖宗手里传下来的最全的生肖属相八字婚配及注释
中国人老祖宗手里传下来的最全的生肖属相八字婚配及注释
生辰及属相:
1924年甲子属金(鼠)1925年乙丑属金(牛)1926年丙寅属火(虎)1927年丁卯属火(兔)
1928年戊辰属木(龙)1929年已巳属木(蛇)1930年庚午属土(马)1931年辛未属土(羊)
1932年壬申属金(猴)1933年癸酉属金(鸡)1934年甲戌属火(狗)1935年乙亥属火(猪)
1936年丙子属水(鼠)1937年丁丑属水(牛)1938年戌寅属土(虎)1939年已卯属土(兔)
1940年庚辰属金(龙)1941年辛已属金(蛇)1942年壬午属木(马)1943年癸未属木(羊)
1944年甲申属水(猴)1945年乙酉属水(鸡)1946年丙戌属土(狗)1947年丁亥属土(猪)
1948年戊子属火(鼠)1949年已丑属火(牛)1950年庚寅属木(虎)1951年辛卯属木(兔)
1952年壬辰属水(龙)1953年癸已属水(蛇)1954年甲午属金(马)1955年乙未属金(羊)
1956年丙申属火(猴)1957年丁酉属火(鸡)1958年戊戌属木(狗)1959年已亥属木(猪)
1960年庚子属土(鼠)1961年辛丑属土(牛)1962年壬寅属金(虎)1963年癸卯属金(兔)
1964年甲辰属火(龙)1965年乙巳属火(蛇)1966年丙午属水(马)1967年丁未属水(羊)
1968年戊申属土(猴)1969年己酉属土(鸡)1970年庚戌属金(狗)1971年辛亥属金(猪)
1972年壬子属木(鼠)1973年癸丑属木(牛)1974年甲寅属水(虎)1975年乙卯属水(兔)
1976年丙辰属土(龙)1977年丁巳属土(蛇)1978年戊午属火(马)1979年己未属火(羊)
1980年庚申属木(猴)1981年辛酉属木(鸡)1982年壬戌属水(狗)1983年癸亥属水(猪)
1984年甲子属金(鼠)1985年乙丑属金(牛)1986年丙寅属火(虎)1987年丁卯属火(兔)
1988年戊辰属木(龙)1989年己已属木(蛇)1990年庚午属土(马)1991年辛未属土(羊)
1992年壬申属金(猴)1993年癸酉属金(鸡)1994年甲戌属火(狗)1995年乙亥属火(猪)
1996年丙子属水(鼠)1997年丁丑属水(牛)
婚配及注解:
男金女金--两金夫妻硬对硬、有女无男守空房、日夜争打语不合、各人各心各白眼
男金女木--金木夫妻不多年、整天吵打哭连连、原来二命都有害、半世婚姻守寡缘
男金女水--水金夫妻坐高堂、钱财积聚喜洋洋、子女两个生端正、个个聪明学文章
男金女火--未有姻缘乱成亲、娶得妻来也是贫、若无子女家财散、金火原来害本命
男金女土--金土夫妻好姻缘、吃穿不愁福自然、子孙兴旺家富贵、福禄双全万万年
男木女金--夫妻和好宜相交、钱财六畜满山庄、抚养子女姓名扬、木金万贵共一床
男木女木--双木夫妻难相合、钱财有多亦克子、原来两木多克害、灾难疯病多加流
男木女水--男木女水大吉利、家中财运常进室、常为宝贵重如山、生来儿女披青衫
男木女火--木火夫妻大吉昌、此门天定好姻缘、六畜奴作满成行、男女聪明福自隆
男木女土--土木夫妻本不宜、灾难疾病来侵之、两合相克各分散、一世孤单昼夜啼
男水女金--金水夫妻富高强、钱财积聚百岁长、婚姻和合前程辉、禾仓田宅福寿长
男水女木--木水夫妻好姻缘、财宝贵富旺儿郎、朱马禾仓积满院、男女端正学文章
男水女水--两水夫妻喜洋洋、儿女聪明家兴旺、姻缘美满福双全、满仓财产好风光
男水女火--水火夫妻不相配、在家吃饭在外睡、原因二命相克害、半世姻缘半世愁
男水女土--水土夫妻不久存、三六九五见瘟王、两命相克亦难过、别处他乡嫁别克
男火女金--金火夫妻克六亲、不知刑元在何身、若是稳有不孝顺、祸及子孙守孤贫
男火女木--火木夫妻好婚配、子孙孝顺家业旺、六畜钱粮皆丰盈、一世富贵大吉昌
男火女水--水火夫妻虽有情、结啼姻缘亦不深、儿女若是有富贵、到老还是孤独人
男火女火--两火夫妻日夜愁、妻离子散泪水流、二命相克宜不聚、四季孤独度春秋
男火女土--火土夫妻好相配、高官禄位眼前风、两人合来无克害、儿女聪明永富贵
男土女金--土金夫妻很姻缘、两口相爱至百年、内宅平安六畜福、生来女儿均团圆
男土女木--土木夫妻意不同、反眼无情相克冲、有食无儿克夫主、半世姻缘家财空
男土女水--土水夫妻定有兽、接到家中定有灾、妻离子散各东西、家中冷落财不来
男土女火--土火夫妻大昌吉、财粮不愁福寿长、儿女聪明生端正、富贵荣华好时光
男土女土--双土夫妻好姻缘、共欢一世福双全、儿女聪明多兴旺、富贵荣华好家园
散文第4册第5课:周同宾《天籁》(10万+课程老师讲义)
窦跃生
一、作家介绍
周同宾,1941年3月29日农历三月初二诞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1995年被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散文集《皇天后土--99个农民说人生》于1998年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奖。2014年3月获得"2013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
二、原文讲解赏析
《天籁》(写散文,标题怎么起?题解:“天籁”作为一个词语,有两层意思:(1)指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2)指诗文天然浑成得自然之趣。古时有“三音”的定义,古琴之音为天籁,土埙(xūn)之音为地籁,昆曲之音为人籁;天籁泛指自然界的声响,风声,鸟鸣,泉涌,种种凝聚天地,日月精华的声音:后世称诗歌不饰雕琢,得自然之趣者为天籁,通俗用法为形容声音好听。籁:从洞孔发出的声音。指自然界的风声、水声、鸟声等音响:天籁无声、鼓角凌天籁,关山倚月轮。天籁就是天上传来的声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周同宾
近些天,心情颇不好,加之居处临闹市,每日车马喧喧,人声嚷嚷,心中更加烦躁;想坐下写点东西,可拿起笔,文思枯涩,连一个恰当的词儿都想不起来了。(散文的第一段、第一句怎么写?文无定法。周同宾的这篇散文用的是“欲扬先抑”写法。想写静,先写闹。埋下伏笔,留悬念。借鉴了小说的写法。)兴许农村好一些?田园生活总是恬淡、幽静的。于是,收拾行装,我还乡了。(对田园牧歌的向往。第一境界,从闹到静。)我坐窗前,面对着蓊(wěng草木茂盛)绿的瓜棚豆架(有声有色之色,观察,视觉感受)。可是,鸡啼,狗咬,蝉鸣,牛叫,满耳里响(有声有色之声音,用听觉感受。特别提示:短句子,两个字一组,音乐的节奏美,不用平仄一样有节奏感。动词、声音词的妙用,不重复)。东邻的庆二爷来找母亲借簸箕(bò ji)回去簸玉米仁儿,西邻的福奶奶来找母亲拉家常,一遍又一遍骂、她的儿媳妇不孝顺,南村上大表舅找我打听,城里头北门里的赵瞎子是不是还卖跌打膏药……(略写、细节、排比,艺术修辞的联合运用。)我又烦躁了(一段只有五个字,语言特色,简短。短句子是周同宾的特色。第二境界还不宁静)。母亲说:“你寿生大伯在南山看林子,他那里,也许清静些?(第一层,写城里闹;第二层,写乡村也闹;悬念,第三层怎么样?)”沿着夹在草莽中的蚰蜒(yóu yán儿歌,蚰蜒蚰蜒跺三脚,黑了白意儿,白找我)小径,我向南山迤逦走去。山并不高,石倒很奇,我敢担保,它们中的任何一块只要搬到城里的公园里,都是使人欣赏不够的艺术品(原生态的风景)。树并不挺拔,却茂密,大半是近年来栽的松、栎(lì)、山榆、五角枫;树下长满灌林和野草,有豆儿大的红果和扣儿大的黄花(有声有色之颜色。豆、扣,修饰)。向阳坡上,绿树丛中,两间茅屋(短句子,音乐)。截断的木头构成的院墙上,爬满野牵牛。木头的顶端,长了肉红色的木耳(意象的边缘化,新奇,特别美。风景渐入佳境)。我轻轻推开柴扉,见大伯正迎门坐在屋里拣选刚采来的树种,每一颗都拿手里端详半天,而后决定留下或舍弃。门框上,靠一柄使得锃亮的开山镢(亮眼的道具)。端起清淡的野菊花茶,我问老人,为什么入了老境,不和儿孙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却一个人来到这林子里,不嫌孤寂吗(如何养老的敏感话题,引人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对主题的升华。散文的内涵出来了。第三境界,太清净)?他自解放后一直当村干部,为乡邻父老做过好事,也做过错事,整过人,也挨过整(人物形象的丰满表现,丰满与鲜明)。三十年风云变幻,人事升沉,白了少年头。一九七九年后,看乡亲们都走上了正道,遂萌退志,主动要求来看林子。他说“干了半辈子,有功,也有过;功过相抵,不剩什么了。死前,为大伙儿务弄好一山林木,算是对子孙的一份贡献吧!(散文写到这份儿上,时尚、高端、大气、上档次,)”语气虽有点凄然,但可以听出内中确实包含着一颗火热的心(心理活动的透视)。
我一个人走进林中。我发现,此地无蝇,也无蚊,却有那么多蝴蝶,蜜蜂,无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身边飞、耳畔叫(有声有色之声音,天籁。太美了)。空气里,有松香味,有草木的青气,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左山右谗去掉讠)岩上,一挂飞泉,下面,滴成一个不大的潭,潭边,流出一股水,扯(动词妙用,语言的陌生化。周同宾,老作家,很时尚)成一条小溪。潭水,黛青色的;溪水,豆绿色的。鱼儿都露着黑色的脊梁,唼喋(shà zhá)着小嘴,从潭里出来,游进小溪,玩够了,又顺小溪游回潭里(有声有色之颜色,美不胜收,洋气。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习。不停地学习。要当作者,必先当读者)。我跳水里,濯足,洗脸,水凉而润,顿觉心情神爽。又上岸,在浓荫里盘桓,流连,抚摸每一棵树,摩挲每一块石。最后,索性面对小溪,靠一棵老松,在一块青石上坐下(松下博弈的境界)。我闭上眼,但闻泠泠的水声,细细的风声,和间或一两声山雀儿的轻悠悠的啼啭。还有一些声音,琐琐的,纤纤的,是蝴蝶飞过的翅翼声?是小甲虫在树枝上爬行时的足音?是枯叶落花掉地时的颤动?这些声响,融合在一起,时断时续,似有若无。哦,这是天籁,恐怕自远古的洪荒时代,自人类的童年,都是这样吧(每一个细节都那么新鲜、水灵灵的)?这些声音,像一个细眼儿的筛子,筛掉了尘嚣嘈杂(接地气,生活气息特别独特,意象的边缘化,语言的陌生化,洋气得很),剩下的只有幽静。我自己似乎一下子脱却尘缘,倏忽被净化了,竟忘掉了人世的纷争,个人的烦恼,似乎也忘掉了自己的存在,忘掉了时间和空间,好像我自己物化为一棵树,一块石,和这山林成了一体(第四境界,大自然的生意,天籁)……我呆呆地坐在山石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太阳西沉了,晚霞消失了,暮霭降临了,多长时间都在恍惚迷离中过去。大伯来喊我回屋吃晚饭,我猛一惊觉,从树木的枝丫间看见,一镜(量词妙用)圆月正悬在山顶的碧空(一幅画),不多的星星眨着机灵的小眼睛,正调皮地看我呢。我发觉,月光下,这里的一切都更美。那树木,岩石,流水,还有大伯那简陋的茅舍,都闪着幽幽的光,酷似我在画上(新奇),在梦中看过的广寒宫里的景物,我自己也似乎飘飘欲仙了呢(人在画中游,人在仙境中)。大伯引我在林中走着。听不到我们的脚步声,耳边仍然是澌澌(sī sī)的水声,簌簌的风声,还有此起彼伏的吱吱的虫声。这些声音揉在一起,更滃(wěng)染了山林的寂静,秋夜的清幽(天籁在月光下的境界)。我知道,这并不是大自然专为我演奏的轻音乐,不论我在与否,它总要响,就像山泉总要从山的心脏流出一样。这是天籁(人要向大自然学习,天籁是老师,教会我们怎样做人,音乐家、哲学家、美学家。第五境界,月光下的天籁)。我们走上一个高坎儿(又高一层境界),朦胧的月光里,我依稀看到大伯鬓边的花发,两颊的褶皱,佝偻的背。他,是老了。我又想起他的关于死的话(比天籁更天籁的是什么?)。是的,说不定哪一天,他会突然倒在山石上,树林里,丢下那把开山镢(前面留悬念,现在接上)。我又想,何止他呢?我虽然正当盛年,面前还有很长的路,可同样会走到头,说不定哪一天也要倒在写字台前(对生命的感悟)。但是,即使我们化为青烟,化为朽壤,被后人彻底遗忘,而这青山永不老,绿水将长流,依然世世代代给人们提供薪柴和梁,依然朝朝暮暮要鸣奏流韵天成的音乐,不管有没人听(这才是天籁)。我进而想到,这青山,这流水,是不会忘记寿生大伯的,即使斗转星移,千百年后,它们也会借自己的风声、水声、告诉进山的后人,曾有一个诚心的老头儿把自己的一腔心血都点点滴在山间林中。这么说,大伯不也永生了吗(人过留名。第六境界,发自人内心的天籁)?夜里,在低矮的茅屋里,我睡得十分舒贴,连梦境也是绿茵茵的(意象的陌生化,大师就是大师),中宵醒来,我又听到了那微妙的天籁,像一只亲切的手,轻轻拂着我的面颊,像一阵温馨的风,缓缓吹过我的心头(很时尚的写作)。我还听到了大伯那均匀的呼吸声,不疾不徐地,似乎和大自然的声响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了,那么和谐(天籁真正在哪里),那么融洽,抬头看窗外,山影是暗绿色的,一眼望不透。流水像一道银线,闪着柔和的光。蓦地,我悟出了个道理(孔雀开屏):人生固然短暂,事业正是无穷,只要把自己的一切交于人民的事业,又何必嗟叹生命的短暂呢?又何必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别人的褒贬毁誉呢?我似乎一下子彻悟了(幡然悔悟与执迷不悟)。我盼望快点天亮,我有一肚子文章要写呢(我手写我心,山歌都是心中出。第七境界,发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天籁)。
三、主题情怀
通过寻找天籁、聆听天籁和感悟天籁的叙述,从“天籁”的两重含义里(一是指自然界美妙动听的声音,这是实指;二是指大伯话语中包含的高尚的情操——乐于奉献,追求永恒,这是虚指),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生命真善美境界的主题。
四、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通过写景、抒情,表达深刻含义,对生命的思考。
2.有声有色
可以找到很多颜色,很多声音,达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效果。
3.时尚元素
语言陌生化,意象边缘化。
五、相关阅读欣赏
国色天香窦跃生年过半百,依然雾里看花。风华正茂的年代,向往繁花似锦、玉树临风的境界。做事高调,追求完美,相信“精彩在于展示”的信条。忽然,有一天,看到儿子的文字,说:“老爸的确老了,鬓边染霜,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此刻,沧桑感秒杀般驾到。处于亚健康的身体,不知道珍惜。终于,惨遭疾病的报复——四肢起红点儿,且奇痒无比。起初,不当一回事,便去寻找偏方。朋友说,用四瓣草加白糖熬茶喝;用鲜荷叶兑红糖熬茶喝。我便托乡下的亲戚找四瓣草、荷叶。结果,收效甚微。接着,红疙瘩遍布全身,奇痒得无法形容,不能入睡。这才感到“刚强“是如此软弱无助。精神的摧残日益加重。过敏了。满城遍访名医。时而好转,时而复发。我并不知道病魔有如此强大的能量,能将玉树临风的气场消杀得斯文扫地。更悲催的是,夏天不敢穿短袖衫。因为,胳膊上全是红斑。甚至,连脸上也“锈迹斑斑”,无颜见江东父老。只能沦落到不修边幅的文人“魏晋风度”了。但,我依然固执己见——靠食疗和民间验方与病魔抗战到底。用韭菜的汁液涂抹,用花椒壳泡水洗——甚至,在网上查找治疗过敏的祖传秘方。于是,喝红豆、薏米粥。仍然铲除不了病根儿。谁承想,病魔侵入到精神高地,弄得思想上背上了很大的包袱,压力与日剧增。就这样,刚愎自用地固守着玉树临风的风度。一个月,两个月。找到几个治疗过敏症的名医,内服、外用的药物折磨得我万念俱灰。症状消失三四天,心中惊喜。到第五天,又回到了“解放前”。尽管医保卡刷爆了,病魔还在窃喜。原本好好的,怎么会过敏呢?四处向病友打探,才了解到过敏症的可怕。甚至,要到北京协和医院才能治愈。于是,做了最后的决断——去查查过敏原。过敏原有几百种呢,花粉过敏、烟草过敏、日光过敏等等,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过敏原在觊觎着“王的宝座”。过敏原查到了:染发剂过敏,室内、车内装修过敏,食品添加剂过敏。过敏反复发作的根源是身体抵抗力下降。看来,必须要把养生提到重中之重的日程了。于是,吃中药、吃西药,打针、输水。每天的医疗费高达二百多元,持续了五六个月。谢天谢地,身上的红点儿全部消失了。那么,以后还会不会复发呢?医生谆谆告诫,饮食格外讲究,不要吃有添加剂的食品。海鲜类、肉类、牛奶、鸡蛋都不能食用。因为,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容易引起过敏。仔细想想,不能吃的东西太多了:买来的面条和馒头里有增白剂、強筋剂不能吃。蔬菜、水果中可能有生长素、催熟剂,不能吃。快食面、速冻汤圆、腌制食品等等,都有可能是病魔的帮凶。两鬓斑白的头发不能染了。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往日翩翩风度,都随那“桃花三月胭脂河”东流逝水。朋友相见,那副狼狈相会把人家吓一跳。让人不堪忍受的是,极端忌讳面对镜头。心理的压力整日整日地折磨着,甚至将心理扭曲得面目全非。此时此刻,才明白了“心病难医”的俗语会被提拔为至理名言。听医生的话,在药物失去效能的时候,要调整好心态:把烦恼赶走,心静如水。人非草木非圣贤,赶走烦恼比登天还难。亲朋好友的求助电话铃声不绝于耳:找工作、买房子、说对象,看病、应酬、借钱,托人情、送礼品、打官司等等。挖空心思地想啊、跑啊,想做些与人为善的事情,往往是碰壁、失败,情绪一落千丈。唉,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这话不假。无缘于“一帆风顺”、无缘于“万事如意”。把读书、写作的时间都挤干榨净,也难逃烦恼的魔掌。有几次,独自来到白河岸边,真真想模仿屈原永恒的方式“凤凰涅槃”了之。一时冲动之后,泪如泉涌,还不如“勇士辉煌化金星”的好。灵魂深处盛开着一朵莲花,权当自己是一片清香的影子罢了。在生命线上挣扎之后,一切都淡然下来。感觉自己从亚健康转移到了抑郁症。心理医生开出了一副净化心灵的神丹妙方:品茗、赏玉、画兰花。为了治病,什么都不顾了。很早很早以前,我是没有饮茶习惯的,全喝白开水。一直喝了几十年。偶尔,得到一些茶叶,全送人了。翻箱倒柜,扒拉成一些陈年老茶。
喝茶,一杯里放超过12片叶片,顿觉苦涩。同事网购普洱,我一下子买了10饼。三根指头夹一撮,冲泡,饮下,竟然有云天雾地的感觉。以前,只听说过醉酒,谁知道还有醉茶一说。50多岁了,平生第一次醉茶。
品茗,会上瘾。这是我短暂喝茶史上领悟到的秘诀。
起初,12片叶子便觉得苦涩;后来,21片毛尖冲出的茶水,清香可口。
朋友请我品尝“玉兰花茶”,一喝就上瘾了。喝了六千元一盒的玉兰红,就不想再喝三千元一盒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摆弄那些玉。玉精灵们是我的“开心果”。欣赏一个独山玉天蓝色的平安扣,也会让忧伤跑到九霄云外。请一尊3万元的佩饰翡翠观音,连眼睛眨都不眨一下,没有一丝犹豫地收入囊中。买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画出一千张兰花,就好比赶走了一千头烦恼的魔鬼。不厌其烦地画呀,画呀。画了兰花,画荷花;画了梅花,画牡丹。画国画写意牡丹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在作画的过程中,物我两忘,完全陶醉其中。我画的牡丹是包心儿的、千层的、多瓣的。着色用鲜艳吉祥的曙红、牡丹红、橘红、大红、粉红居多。我喜欢用“国色天香”为我的牡丹图命名。我曾经抄录过这样一首牡丹图的题词:“清风明月不值钱,多买胭脂画牡丹;贫家无所有,一枝春色报平安。”细细想来,很有韵致,挺阳春白雪的,作为雅兴是极好不过的。只可惜,在下不敢恭维。作为凡夫俗子,自然要“食人间烟火”,便随心所欲地将其改变得更“接地气”、更“媚俗”一点儿,曰:“春光明媚艳阳天,借来朝霞画牡丹;耕读本是传家宝,万紫千红报平安。”还是觉得俗一点儿好,具有大众平识。这样,画的牡丹送给朋友,吉祥如意,皆大欢喜。若是画些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黑色的,再配上什么“贫家”之类的诗词,送给朋友,说不定人家会骂娘的。去你的“曲高和寡”吧。只要你好、我好、大家好,便罢。反正是为了驱赶病魔的,我只管画大红的、粉红的“国色天香”,将人生装扮得四季如春。自己画牡丹,横竖看都是好的。题上一首诗,诗书画三位一体。自恋地眯上眼睛,口中哼着小曲儿:“泡泡澡,看看表,美气一秒是一秒。”赶跑烦恼,将舒心涌入怀抱。国色天香治好了我的病。屈指算来,已经是第十几个年头了。二月河先生也画牡丹。他曾经赠送我一幅字——“康字歌”:“一个康字好,一个康字了;了,便是好;好,便是了。若复求别利,利旁有立刀。”当时,我年轻,并没有感到二月河先生送我的这幅字有奇妙之处。自从得了过敏症之后,我一直坚持画牡丹。光阴似箭一年半,眼一闭、一睁,从夏到冬;日月如梭五年多,眼一睁、一闭,时光匆匆。在不知不觉中,我的过敏症完全消失了。幡然悔悟,二月河先生赠我的“康字歌”书法,产生了意外惊喜,切切佩服他的远瞩。人要健康,不仅要保护好身体,还要保养好心情。不能让烦恼成为病魔的帮凶。因为,国色天香。所以,国色天香。我画牡丹没有考虑过一平方尺能卖多少钱。总想,“送人牡丹,心留春光”。别人高兴,自己高兴,就很欣慰。结果,歪打正着,我的国色天香居然能换来银子。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南阳晚报社举办公益活动,征集书画作品,通过拍卖,所得善款捐献给贫困家庭过春节。我连续两年将“国色天香”的牡丹图捐献出来,以一平方尺三百元的价格卖了。做这样的慈善,我也是受到二月河先生的启发。记得有一年,二月河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他的“牡丹图”在一次公益拍卖活动中卖了几万元,捐给希望工程,共襄盛举了。我奢望,有朝一日能与二月河先生合作画国色天香,也共襄盛举吧。尽管,万丈红尘中,任何人都无法将烦恼赶到爪哇国去。但是,我会偷来闲暇,平心静气地画我的国色天香。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情感杀手,我都不会向病魔投降。因为,我曾经在母亲河畔“凤凰涅槃”了。我看到那健健康康的精神高原上盛开着“万紫千红报平安”的一万亩牡丹花。
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团、小团是怎么回事?
来源:中网微信·中号 作者:徐平
编者按
85年前,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奔赴抗战前线。
为纪念八路军和新四军成立85周年,中网微信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带你了解八路军、新四军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新四军的团这一级编制最为复杂,有主力团、基干团、地方团,有大团、小团,有甲种团、乙种团、丙种团等区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团呢?这主要和战争形势的发展有关。
八路军改编之初,3个师下辖6个旅,每旅辖2个团,全师共12个标准团,这一个团有多少人呢?时任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的陈锡联在回忆录中提到:“第七六九团编3个营。每个步兵营有4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团部设参谋处、政训处(11月政训处撤销,恢复为政治处)、供给处、卫生队。团直属队有迫击炮连、特务连和通信排(辖1个电话班、1个徒步通信班、1个骑兵班)。全团计2900余人。另外,每个师还有1个独立团或教导团。”
杨得志、李天佑、杨成武、宋时轮、彭绍辉、陈锡联、张才千等战将是八路军最早的一批团长。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在作战前动员
八路军进入华北抗日前线后,为适应作战需要,队伍不断扩充,增编了不少团,但有些团人员、武器都不齐全,和标准团没法比。如《陈锡联回忆录》中提到,1938年1月成立的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独立团,“全团1200余人,武器装备除特务连、一连各有步枪50余支、轻机枪3挺外,其他各连只有10余支杂式枪,主要武器是大刀、长矛。”而八路军最初改编的标准团,人数大体始终保持在三千上下甚至更多。如1938年4月,晋东南根据地反“九路围攻”战斗后的第二天,朱德总司令路过三八六旅七七一团,问团长徐深吉该团现在有多少人?徐团长报告说有3853人。
到1940年百团大战时,整个八路军部队已经达到170多个团。但人数多少不等,少则千把人,多则两三千多人。1940年1月24日,八路军第一纵队《关于第三期整训计划致各支队、各军分区并报中央军委等电》,要求部队整训补充后,主力团要达到2500-3000人,普通团1500人。百团大战后,1940年12月2日,朱德等《关于百团大战后部队的整理问题致各兵团首长等电》要求参战部队补充缺额,充实满员,达到每团2500人。可见,这一时期,按标准编制,一个主力部队的团,人数在2500人上下;地方部队的团,人数在1500人左右。
百团大战八路军阵地
1941年,日寇加紧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疯狂“扫荡”,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的需要,减轻人民负担,扭转被动局面,中央指示八路军实行精兵简政,缩编主力部队,加强地方武装的建设。1942年春,八路军各战略区部队相继进行了精简整编。
1942年1月15日,根据中央精兵简政的指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颁发了《关于实施精兵建设的命令》,决定全师实行甲、乙、丙3种团制:甲种团为3营9连制;乙种团为2营6连制;丙种团为4连制。此后至4月底,第一二九师开始了第一次精简。精简后,除冀南军区外,第一二九师主力部队统一整编为4个甲种团、7个乙种团和13个丙种团。甲种团,辖3个营,下辖9个步兵连,全团2000人左右;乙种团,辖2个营,下辖6个步兵连,全团1200-1400人;丙种团,直辖4-6个连,全团700-900人。
1942年4月,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关于晋西北部队精简情况的报告》中提到:“一九四二年对部队进行缩编,以缩小机关加强部队为原则,各兵团分甲乙丙几种团(上中下三种团)。甲种团每团三个步兵营(九个步兵连),及团直司令部、政治处、卫生队、供给处、侦察通信连、机炮连、特务连等编成。乙种团以两个步兵营(六个步兵连),及团直司令部、政治处、供给处、卫生队、侦察通信连、机炮连、特务连等编成。丙种团以三个至五个步兵连及团直(司令部特务排)编成。”
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挺进晋西北
这次精简整编之后,八路军出现了甲、乙、丙3种团制。甲种团也被称为大团,丙种团称为小团,是当时两种常见编制,乙种团介于二者之间。
大团,是主力部队满编的标准团,人数在两千左右或两千以上。如1943年3月1日《山东军区关于调整部队编制等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指挥部电》中,提到团的编制为:“辖营三,辖连三,重机枪排。每连共百五十四人,长枪百廿余支,轻机枪四,重机枪三。营部及重机枪排七十二人,重机二,营共五三四人,团直辖司、政、供、卫及一特务连四五六人。全团共二〇五三人。”据1943年10月21日、朱德、彭德怀《关于调三个大团来延安致、滕代远等电》:“决由冀鲁豫边区调三个大团,保证每团二千五百人到达陕北”。可见,1943年前后大团的编制为2000-2500人。
小团,取消了营一级建制,团直接辖连,规模缩小、机动灵活,以适应游击战争。小团一般为5个连,也有4个甚至3个连的。“丙等团不能编4到5个连,则编3个连,营长则当连长,缺少的待补充。”
据1943年3月17日,聂荣臻、肖克、唐延杰《关于晋察冀军区北岳部队精简整编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指挥部电》,提出主要整编主力军,取消甲种团,一律编小团,紧缩机关,充实连队。小团的编制规定:
1、共八个单位,计侦察连一,特务连一,步兵连五(人员不足时可编为四个连),团部一。
2、共1180名,非战斗人员184名,战斗人员996名,此外步马枪598支,短枪101支,轻机枪8挺,掷弹筒15,重机枪2,迫击炮20。
……
5、步兵连共161人,内非战斗人员14名,团部共83人。
小团的步兵连比普通连大些,相当于加强连,因此被称作“大连”。
1945年8月,为适应抗日战争全面的需要,提高部队作战能力,八路军各部队将小团扩编充实为标准团,恢复了营一级建制。如晋察冀军区积极动员适龄青年参军、参战,补充了大量新兵,将原来的32个小团扩编为大团,同时将8个地区队、65个县支队、39个县大队等一大批地方部队,组建为55个团,并升级为正规团。
抗日战争全面前,八路军冀东军分区举行阅兵式,三个齐装满员的主力团接受检阅
再看看新四军:1938年4月,新四军改编之初,军辖支队,支队辖团。共10个团,全军共有10329人,除去军部直属队,每团平均千把人,比八路军刚改编时的团(3000人左右)小多了。
此后,新四军部队发展很快,相继建立了许多团,正规部队的主力团,人数一般都在一两千之间,也有不少团只有几百人。
据1940年1月3日中央中原局《关于新四军第五支队情况致中央电》,谈到五支队编制共三个团,即八团、十团、十五团。其中八团人数一千二百余人,十团、十五团人数都为五六百人。
《第六师一九四一年军事工作总结》谈到新四军第六师4个团(五十二团、五十四团、五十一团、警卫团)的情况:
五十二团、五十四团都是现有两个营(一营、三营),营以下编制足,每班平均九人,全团共约六百五十余人,战斗兵占四百余。轻机枪五十二团十六挺,五十四团十五挺。
五十一团现有四个连,无营的编制。全团轻机枪共五挺。每连平均九十余人,全团共四百余人,战斗兵占二百七十余。
警卫一团现有两个连,全团共有百余人,有轻机三挺,战斗力较其他各团均弱。
可见,在1940年至1941年前后,新四军部队有些团只有四五百人,虽然是团的名义,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营的实力。
新四军第二师六旅十六团获得“铁锤子团”荣誉称号
1942年1月,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精兵简政和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的指示,发出整编部队的通令。同年7月,陈毅、赖传珠《关于统一拟定师、旅、团编制等致中央军委并告电》:“根据各师现在组织状况任务环境及精兵简政原则,拟定在原则上统一的编制,……有十二个连为甲种团(二千五百人以上者),九个连为乙种团(二千人以下),五个连的小团制为丙种团。”这里没提小团有多少人。根据抗战后期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等人所作的指示:“部队编制目前一般仍宜采用千五六百人的中团制和千人左右的小团制。二千人以上大团制抗战初期华北采用过,并不合乎实际,可在将来配合盟军作战时始采大团制。”可见,小团为千人左右。“二千人以上大团制抗战初期华北采用过”,指的是八路军的团,新四军很少采用。
根据新四军军部发出的整编通令,从1942年2月至1943年9月,新四军所属各师部队的编制先后进行了调整和精简。据1942年2月黄克诚在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所作《第三师与盐阜区工作报告》中提到:第三师“整个部队最大的团有二千六百余人,最小的一千二百人,中等的一千八百人。”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副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签发的第一师二旅四团团长任命状
但也有些部队还达不到这样的编制,如1943年第五师战斗力较强的主力团三十七团、三十八团、三十九团、四十三团和特务团,各有一千人左右,武器较全,为全师的机动部队。地方武装主力团,是由地方部队新改编之小团,每团直辖五个连,四五百人不等,装备较弱。可见,有些主力团才一千人左右,按说也就够一个小团。但实际上真正的小团更小,一般只有几百人,也就相当一个营。如:“六师部队应以建立精干小团制,每团四百至六百人为原则,某些小团可不必要营级。”“苏南敌情地形均不宜大部队及大的指挥机关活动,旅以下设团。团分两种:一种是有营的大团,一种是废营的小团。苏南大多建设废营的小团,每团四百人左右为最适宜。”甚至有的小团连四百人都不到。据1944年11月27日等《关于豫中部队整编情形致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电》:“挺一至挺四团,最多412人,最少275人,每团只有1挺重机枪,十几挺轻机枪。”
可见,当时新四军部队主要是一千多人的丙种团和几百人的小团。有些小团才三四百人,实在不像个团,甚至比满编的标准营人还少。那么,为什么不叫营呢?这是因为这些小团只是暂时的,根据需要随时可以扩充人数,达到一个乙种团甚至甲种团的实力。到抗战胜利前,许多小团得到扩充,有些能接近或达到大团的标准。
1945年7月,宿南战役后,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一团举行祝捷会
(作者:军史专家徐平)
(中网微信·中号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