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农历8月8日八字(1992年农历7月22日的人命运)

落荒而逃 2023-10-05 21:44:39 网友上传

许昌八柏冢的奇迹和待解谜团

许昌八柏冢的奇迹和待解谜团 ‖老家许昌

口述‖俎其超 整理·图‖顾文

如今的八柏冢上,现仅存活汉柏五棵,其余三棵均惨遭人祸天灾而枯死。

在这八棵柏树之中,若用指南针进行定位居正西方向,有一个汉柏树桩,至今留有被刀斧砍伐的痕迹。据说是在时期,此树被13军所毁,而那个领头动手砍树的长官,在最后汉柏快要倒下之时,从柏树中间突然窜出一只大蝎子,狠狠地蛰了一下那个人的左手腕,据说他的掌指关节和前臂当时就肿胀发紫了,没过几天,此人就一命呜呼了!现在所见树桩中间有一个非常光滑的小圆洞,相传就是那只蝎子的藏身之处。

另一棵位居正南向,据说是在解放初期,村中有人进行砍伐后被及时制止,但过了不久此树枝枯叶落而命终。(想看看本文作者顾文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有意思:许昌八柏冢还有这样的传说)

最后一棵,位居西北方向,是在1992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夜,被龙卷风拔起倾倒而终命。

自1996年春天,我和妻子一起在八柏冢上与俎庄俎其超先生相识,至今已20余年了,俎先生出生于1936年八月初八日,毕业于许昌县八龙乡俎庄第二中心小学,当时学制六年,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文化程度,后来一直在本村务农。自1995年开始,俎先生与妻子陈香琴(1944-2022)发心募捐建庙,从此义务守冢护柏,俎先生说:不图别的,这也是为许昌三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只要用心照顾柏树,柏树也会照顾我们所有人的!

俎先生于2011年农历十月十八日,曾授我民间秘传八卦八宫六十四卦占卜术,让我很受感动,且受益良多,由此而发现:原来占卜和问卜都离不开哲学的辩证法。2023年元月7日(农历腊月十六)下午,我来到俎先生的家中,无奈的三年疫情,似乎正在悄无声息的结束,趁此机会,我又对许昌八龙冢的一些情况向俎先生进行了了解。

据俎先生回忆:俎庄村的南门向南偏东1000米左右,有一座底边呈等腰梯形的土冢,为南北走向,底边北宽南窄,高度5-6米,占地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土冢之上杂草丛生,没见过任何树木,

俎庄南门外的第一个土冢,向东偏北过了寨河和107国道,距土冢50米左右,有一座土冢,也是南北走向,是有两个正方体并列而成的长方体土冢,土冢中间还有一道浅沟,远远望去像一个两头粗中间细的长枕头,形状很特别,也许是由两个土冢合并一起而成,其南北长40米左右,东西宽20米左右,高度4-5米,占地面积约800多平方米。

顺着俎庄南门外第一个土冢,再向前1000米左右,还有一个非常高大的土冢,俎庄村民称之为“南大冢”,这个土冢比现在的八柏冢还要大一倍,呈立体等腰梯形分布,南北长45米左右,东西宽约25米,底边北宽南窄,高度8-10米左右,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土冢之上生长着许多野生枣树和各种杂草,(根据其规模判断,这有可能是荀爽的墓冢,因为他位列三公)。

顺着这个最大的土冢向东过107国道,向东偏北50米处,有一座圆台形状的土冢,其直径5米左右,高度3-4米,顺着这个土冢向南1000米左右,还有一个比较小的圆锥形土冢,直径2米左右,高度2-3米,这座最小的土冢与菅庄小学很近了(据其大小和距离有人推测此土冢应该不属于荀氏八龙的墓冢,很有可能是荀淑的孙子荀彧的墓冢)。

顺着那个直径5米的圆台形状的土冢向东偏北方向100米处还有一个圆锥形土冢,直径3-4米左右,高度2-3米,顺着这个土冢向东偏北900米处左右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圆台形状的八柏冢了,其高度5米左右。

根据村民介绍,在十几年前,八柏冢以北500米处,在施工过程中,曾发现一座圈堂墓,但当时没有进行挖掘,重新封土进行了保护。

如此算来,目前世人已经知道的土冢一共有八座,抛去那个最小的(最南边的)和荀淑的八柏冢,还剩下六座,八龙冢——顾名思义可应有八座墓冢,而其余两座至今无人知晓。

这六座土冢都是以八柏冢为中心向西呈带状或扇形分布,是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俎先生回忆: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村民建房取土,都已开始从这些土冢挖土了,过了几年,土冢就被挖平了,据说土冢里面未发现荀氏八龙的遗骨,只有汉砖所砌的墓室和朽烂的衣袍,以及用陶土烧制的各种猪、马、牛、羊、鸡、狗等物作。荀氏八龙之遗骨之所以未被世人发现,也许村民只是在地表取土,而遗骨葬在深层。

明朝邵宝曾写过一首《八龙冢》:

北原有荒邱,累累亘西东。

相传自古昔,葬者汉八龙。

一蛰呼不起,幽幽閟玄宫。

适野见遗迹,徘徊仰高风。

于嗟此神物,时用乃不终。

孰为神君藏,孰为慈明封。

千秋气不泯,化为草丛丛。

立石当古道,我意将焉穷。

我们从诗中可以看出,在明朝时,当时的郡宝也不能分辨出荀淑和荀爽的墓究竟是哪一座,总之八柏冢和八龙冢有许许多多的谜团尚待我们去破解。

通过俎其超先生的回忆,我十分惊奇,难道当年的荀氏八龙,是一边学习《春秋》,一边研究《周易》,还要同时探讨《立体几何》吗?荀氏家族给我们世人留下的这些正方体、长方体、圆台、圆锥、立体等腰梯形等不同形状的土冢,能保留千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八柏冢是鲜活的三国历史和文化的教科书,也许八龙冢也是东汉时代,荀氏八龙在数学领域给我们留下的中国古代立体几何的教科书。

于斯感叹:人世八子,天赐八龙,地现八柏,这些传说和回忆虽然出自平民百姓之口,但此事此情此理,不可不知,不可不信;由于专业研究的范围不同,我们对广袤宇宙的各种物质、信息、能量,和对世界的生命、心理、认知等领域的探究实在是太少了……

【作者简介】顾文,男,1970年生,山东青岛人,医务工作者,业余喜爱民间文学创作。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钱学森的这些预言,正一个个成为现实

新华社上海10月31日电(记者潘旭 周琳)2009年10月31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逝世。近日,记者重访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翻看钱学森生前所写书信和文章发现,在做出“两弹一星”的科研贡献后,钱学森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脚步不停:他写信建议发展“电动汽车”,将虚拟现实翻译为“灵境”,甚至大胆提出“人类渴望的宇宙航行的时代真正开始了”,不少科学预想在今天正逐渐成为现实。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如今穿梭于大街小巷,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早在30年前,钱学森就写信向国家建议:下定决心搞电动汽车。

汽油和柴油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钱学森认为,21世纪,环境保护将是十分重要的问题。1992年,钱学森写信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

1992年8月22日,钱学森写信,探讨汽车工业。钱学森图书馆供图

信中说,“在此形势下,我们绝不应再等待,要立即制订蓄电池能源的汽车计划,迎头赶上,力争后来居上。”

钱学森还结合当时电池工业现状,分析了氢化物—镍蓄电池汽车的行驶里程,充一次电后,“可达250至300公里,是可以进入实用的。”

1993年,钱学森又再次提出,“民用汽车一定要电气化,用蓄电池。而在‘863’中我们已突破氢化物,镍电极电池,已在开发中。那为什么不立即下决心搞电动汽车,跳过汽油车这一阶段?”

1993年,钱学森的信中再提新能源汽车。钱学森图书馆供图

虚拟现实

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如今已为人熟知。早在30多年前,钱学森就已关注到VR技术,并为VR取名为“灵境”。

1990年11月27日,钱学森将VR翻译为“灵境”,还解释说此译名“中国味特浓”。

1990年11月27日,钱学森在信中将VR翻译为“灵境”。钱学森图书馆供图

1998年6月18日,87岁的钱学森写了一篇短文《用“灵境”是实事求是的》,其中写道:“我们传统文化正好有一个表达这种情况的词‘灵境’;这比‘临境’好,因为这个境是虚的,不是实的。”

1998年6月18日,钱学森写的短文《用“灵境”是实事求是的》。钱学森图书馆供图

钱学森图书馆的研究人员说,从20世纪80年代起,钱学森就关注人工智能领域,90年代起,又在研究人工智能基础上关心VR技术的研究进展,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观点可总结为“人机结合、以人为主”。

在1990年的一次系统学讨论班上,钱学森提醒当时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具体处理的还是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说不上什么智能。“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人与机器的结合。”

量子信息

1998年,我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的开创者郭光灿筹办“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香山科学会议。当时,作为新兴学科,量子信息在国内的研究者寥寥。

郭光灿立刻提笔给钱学森写信,诚挚邀请他来主持香山科学会议。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钱学森的回信。

图为回信截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信中写道:“我很同意您说的我国应统一组织全国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统的技术问题。”“此事关系到国家大事”,还就如何“组织全国力量”表达了看法。

最后因为年龄、身体原因,钱学森未能参加当年的会议。但如今已如钱学森所言,全国力量被组织起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接续深入量子“无人区”。

21世纪以来,中国量子研究取得多项重大原创成果:多次刷新量子纠缠数量的世界纪录、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显微镜、量子计算原型机……

钱学森在一篇名为《谈宇宙航行的远景和从化学角度考虑农业工业化》文中说,“我想以任务带学科的精神向物理学家们提出这么一个任务:创造能释放能量当量为静质量几分之一的超高能燃料,并提出利用这种超高能燃料的火箭设计原理。”到另一个恒星附近去,发现新的太阳系……

这些大胆的“预言”,还有待更多科学家“揭榜挂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