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艺伟生辰八字(傅艺伟八字命理)
15岁出道,18岁成名,29岁出演戏,34岁嫁富豪,54岁仍如少女
史上最美妲己:15岁出道,拍裸戏,不生子,却被富豪老公宠上天!15岁出道18岁出名,29岁背上艳星污名,34岁嫁富豪54岁仍肤如凝脂。
说起中国古代的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八个字就会在脑海中闪过。确实,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八字相关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与杨玉环。
几千年的文明史,并非非仅仅只有这四大美女,能与她们比美的女子数不胜数,只是,有些人因为没有机会被大众认知,还有些是“祸国殃民”的蛇蝎美人而少为人提及。
史上被归于“祸国殃民”之列的蛇蝎美人,也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字,诸如妲己、褒姒、妹喜、赵飞燕……等等。在这些美人中,妲己的知名度又因为电视剧《封神榜》的演播而一再窜高。因为小说《封神演义》的助推,一代妖姬苏妲己其实早已为普通读者所熟悉,所以,妲己一角就成为各色明星争相出演的对象。
数十年来,出演过妲己的明星众多,能给人留些许印象的,就有范冰冰、林心如、张馨予、王丽坤、吴谨言等人,而人们印象最深的,就非内地演员傅艺伟与香港影星温碧霞莫属了。傅艺伟版的妲己最遵循原著,妖媚蚀骨又狠毒残忍。温碧霞版的妲己则媚在神韵,妖娆妩媚且风情万种。对于90后的观众而言,更为熟悉的妲己当是后者温碧霞了。
2001年《封神榜》上映,当时的陈浩民还是嫩得掐出水的小鲜肉,叶璇也还是没有被下降头的杨莲花,又有元华、苑琼丹等老戏骨保驾护航,此剧一播便创下极高收视率,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童年回忆。新浪娱乐评价:这个版本中,最受欢迎的却是沦为配角、由温碧霞饰演的妲己,其扮相惊艳,表演也非常到位。所以,在年轻一代观众的眼里,最美妲己就是温碧霞了。
说起温碧霞,其人生经历也算曲折传奇了。
温碧霞,原名温啤霞,1966年出生于香港新界将军澳调景岭,家中兄弟姐妹八个,四个哥哥,三个姐姐,她最小。据温碧霞后来透露,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她差点被妈妈卖掉。虽然那是她五、六岁时的事,但由于太震撼,所以至今依然非常难忘。在接受采访时,温碧霞说:“自从那次之后,我决定一定要努力做人和好好读书,令家人的生活可以得到改善。”
为了不成为家人的拖累,温碧霞从小就自强好胜。此外,因为父亲为前老兵,为人刻板,从小就对她就进行严加看管,这也激起了她的反抗,从小的愿望就是走出去,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个转机,在她15岁那年奇迹般降临。
1981年,还在读中学的温碧霞,由于其长相甜美,被星探发现。
经过星探的介绍,15岁的温碧霞受到导演黎大炜、编剧文隽的关注,并与林碧琪合作拍摄第一部戏《靓妹仔》。电影公映后,温碧霞因此获得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从此,温碧霞走上了一条让她又爱又恨的演艺路。
第二部戏,她搭档刘德华,当时他还不是天王,初出茅庐,青涩稚嫩;她还没完全长开,但日后的美艳形象在这部剧中也初现端倪。两人都因出演《停不了的爱》而成名,当时的温碧霞18岁,正好践行了张爱玲的那句名言:“出名要早。”
出名后的温碧霞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选择回校读书,给自己的人生充电。1986年,复出的温碧霞又搭档梁朝伟共同拍摄关锦鹏导演的文艺作品《地下情》 。1995年,寻求转型突破,29岁的温碧霞与任达华合拍惊悚悬疑片《惊变》。电影里大尺度的演出令温碧霞倍受外界压力,是她迄今为止尺度最大的一部戏,也因这部戏坐实了“艳星”之名。
她以为事业能因此更上一层楼,没想到不仅跌入谷底,而且陷入舆论风波。脱了一次,这个烙印便会跟随一辈子,尽管最后“洗尽铅华”,但过往仍会时不时变成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评头论足,指指点点。温碧霞的人生陷入低谷,为了避祸,她又一次选择了远离电影。
在温碧霞处于人生低谷时,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现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何光祖。在温碧霞处于人生低谷时,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现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何光祖。何光祖可是名门之后,并且还掌控着好几家企业,是标准的钻石王老五。何光祖的爷爷就是国民时期大名鼎鼎的何应钦。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后的何祖光并没有选择从政,而是投身商海,并兼任某跨国投资公司银行部副总裁。经朋友介绍,温碧霞和何祖光相识。何祖光对温碧霞一见倾心,并展开热烈追求。
一个是富豪世家,一个出生贫寒,还身背“艳星”污名,在外人看来,两人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加之,何光祖的家人也强烈反对他一个出演过戏的艺人交往。交往了一段时间,温碧霞不堪压力,提出分手,他却对她说:“无论任何人跟我讲关于你的闲言碎语,我都不介意。我眼中的温碧霞,就是我认识的你!”
他的担当,坚持,承诺,就像一颗定心丸,她也不再退缩,认定了那就嫁吧。2000年的国庆节,何祖光和温碧霞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温碧霞塑造的角色大多性感撩人,但神通广大的香港娱记愣是没拍到她的一点绯闻。唯一的男友最后还成了她的老公。
结婚后,温碧霞一切以家庭为重,不仅对剧本很挑剔,众多出版商重金请她拍写真,都被她拒之门外。终于在2011年,凭借在《英雄嗜血》里的精彩表现,夺得第三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女配角。
温碧霞与何祖光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在2010年,夫妻机缘巧合下到医院看望一群被遗弃的孩子,于是决定要收养,她说:“一看到他(养子)的照片就决定要收养他了。”温碧霞的儿子取名何国伦,是跟丈夫何祖光家眷族谱改的,英文名Xavier。待他视如己出,一家三口,很幸福。
时间对于普通人而言,就像是一把残酷的刻刀,将人剥得惨不忍睹,而时间对于温碧霞却格外偏爱,已经54岁的的温碧霞,依旧如几十年前一样,明媚,灿烂,肤如凝脂,宛如少女,不见岁月雕琢。
(图片来自网络)
学点中国历史吧,你将再也无法直视这些宫斗剧
不知不觉,荧屏上的「宫廷戏」已经换了一番模样。早几年,宫廷剧是历史剧的一种,哪怕是改编自小说,情节演绎与角色设置也颇具「以史为鉴」的格局,例如《武则天》、《唐明皇》、《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
《雍正王朝》
而今宫廷戏却往往指宫斗剧,宫斗剧虽然有历史背景做架子,也会采撷一些史料,但性质已不属于历史剧了。
宫斗剧聚焦的是后宫的后妃,演绎的却是当代女性小到宿舍、大到职场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模式,(投黑马Tou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所以本质上是一种当代类型剧。那么,古代究竟有没有宫斗呢?当然有;古代的宫斗也像宫斗剧里描述的那样吗?这就需要细细来评说一番了。
一、谈谈「宫」
宫斗的历史很悠久。周幽王宠爱褒姒,据说还搞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好戏。1996年的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中,就有对此的展现。
《东周列国·春秋篇》
后来,周幽王废了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但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犬戎出兵报复,灭亡了西周。申后与褒姒之间的斗争可能是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宫斗之一,但事实上西周的灭亡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地理原因,究竟这两个女人之间有多少「斗」,对西周的灭亡有多大影响,已经难以说清了。
先秦时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宫。后宫作为一种制度,是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且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要意识形态后才形成的。
所以真正的宫斗在西汉及以后才会发生。而宫斗并不仅仅是女性之间的斗争,还与一个朝代的宫廷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大家比较熟悉的,傅艺伟版本的《封神榜》中关于妲己的描写,蒋勤勤版本的《西施》中的这些女性,无不都是与皇权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傅艺伟在《封神榜》中饰演妲己
蒋勤勤版本的《西施》
再举个例子,在西汉的后宫,前朝与后宫的治理模式就像是阴阳两面。皇后母仪天下,手下有男男女女各类宫官,如大长秋、长信少府等。
皇后统治下的妃嫔与皇帝统治下的朝官,形成了相应的对照关系。
《母仪天下》中,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王政君,从入宫到死亡历经了七位皇帝,可谓是见证了西汉走向灭亡的第一人,也印证了这种前朝和后宫的关系。
《母仪天下》
到了唐代,后宫制度更加完备。《唐六典》里记载,皇后之下的嫔妃都有「行政级别」,如「三妃」是正一品,「六仪」是正二品,「美人」是正三品,「才人」是正四品。
而服务这些后妃的女官,如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就像外朝的六部尚书,还辖有二十四司。
总的来说,后宫并不是一群女子带着丫鬟在那里天天见面、游玩、争宠、呼朋引伴,间或通过太监和太医与外界发生联系。而是犹如外朝的官僚群体,等级严密,各司其职。
宫斗,就是在这样一种后宫制度所构建的权力场域中发生的。
二、说说「斗」
世人都说中国人好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无论是虚构的宫斗戏码还是历史上的宫廷斗争,都是以「斗」为特征的。在戏里面,「斗」多数是文斗,表现为戏中角感的波折、人情的冷暖、面子的有无、宠爱的多少、才艺的比拼。
历史上,后宫中的文斗的确不少,奇技淫巧、蔚为大观。比如著名的汉宫飞燕据说将「息肌丸」放在肚脐里,能保持容貌不衰;李后主的宫女秋水,以鲜花插头,故意惹的蜜蜂蝴蝶绕头而飞,成功引起了李后主的青睐;至于元顺帝的程妃吹笛、朱棣的朝鲜裔权妃吹洞箫,以及传言那拉氏唱江南小曲的本领,已经算不上什么秘籍了。
这些逸闻,多多少少也在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当中被重写、挪用,以展现宫斗在不动声色间的风云变幻。像是在《甄嬛传》中,就有安嫔为了跳冰上舞「冰嬉」,而服食息肌丸的设定,也就是从赵飞燕这里借鉴而来的。
《甄嬛传》
不过历史上,宫廷斗争绝大多数是政治斗争,是以皇权或王权为核心,包含了后宫、内廷、外朝乃至地方诸多政治势力的一种博弈。远不是后宫里几个后妃之间的勾心斗角所能囊括。
在真正的宫廷斗争中,个体的情绪、情感、好恶都被权力的目标所压倒,那些被民间津津乐道的后宫里的爱恨情仇,其背后的逻辑都是权力。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巫蛊了。如果评选历史上重复次数最多的宫斗戏,那一定非巫蛊莫属。
所谓巫蛊,又叫厌胜、魇胜,是一种诅咒。其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就是把木头或纸做成人形,上面刻着或写着被诅咒人的信息,再将小人放置在特定的地方等等。
这是一种古代的迷信,并没有实际用处。但在古代很多人深信不疑,这就使宫闱中的巫蛊案几乎都留下了残酷后果。在《延禧攻略》里,也就出现过魏璎珞被人陷害给高贵妃下巫蛊的情节。
在现实中,仅仅汉武帝一朝就有两次巫蛊大案。第一次,曾被「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因为失宠,找了一个女巫行巫蛊之术,诅咒卫子夫,导致自己被废,几百人被杀;若干年后,有个小人江充污蔑汉武帝太子行巫蛊,太子刘据被迫造反被杀,卫子夫自杀,巫蛊大狱持续数年,牵连上万人。是历史上挂了名的大案。
电视剧《卫子夫》中,也借鉴了有关巫蛊、卫子夫自杀等历史原型。
但细细分析,陈阿娇虽然因巫蛊被废,但原因主要不是她年老色衰和争宠,而是她没有子嗣;同理,卫子夫的自杀,原因主要也不是年老色衰,据历史学家考证,是因为刘据为人厚道,汉武帝担心刘据登基后会更改他的国策,于是起了废立之心。
巫蛊既然这么好使,后来就常常被后宫活学活用了。最典型的是武则天,当年,武则天举证王皇后行巫蛊,王皇后被废;后来,武则天自己被太监告发行巫蛊,唐高宗打算以巫蛊为借口废掉武则天,但没成功;再后来,武则天为了打击唐睿宗,诬陷睿宗的皇后、皇妃对自己行巫蛊,将其二人杀死。
《武媚娘传奇》里,便有对她中巫蛊的展示,只是因为强调戏剧性,和历史的真相还是有很大差距。
《武媚娘传奇》
武则天的事迹是宫斗剧的标杆,读者观众都知道这几次巫蛊案背后的权力逻辑,这里就不必赘言。倒是不妨回顾一下最近的一次巫蛊大案,大清康熙时期,皇太子胤礽首次被废,皇三子胤祉告发皇长子胤褆对胤礽行巫蛊之术。
康熙对历史上的巫蛊之事非常熟悉,于是极为震怒,将胤褆永远圈禁。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帝王心理:巫蛊,仅仅是宫斗吗?甚至仅仅是权力斗争吗?不,巫蛊意味着统治集团的最核心出现了内斗,而且是亲人之间你死我活的内斗,这对以孝治天下的历代帝王来说,不啻于政治衰败的征兆。
这就不得不提到《红楼梦》了,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里描写了一个低配版的宫斗,马道婆「掏出十个纸铰的青面白发的鬼来,并两个纸人,递与赵姨娘,又悄悄的教他道:把他两个的年庚八字写在这两个纸人身上,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就完了。我只在家里作法,自有效验.千万小心,不要害怕」,弄得贾宝玉和王熙凤发了疯。
八七版的《红楼梦》里,宝玉被下蛊以后躺在床上毫无知觉,贾母和整个大观园都哭得直不起腰;王熙凤在第三十六集去世,也是因为被赵姨娘下蛊之后身体不好,加上流产才病故的。
这个情节就是照着历史上的巫蛊案来编的,也就难怪有些「索隐派」会联想到康熙,从而将《红楼梦》附会到清代宫斗上。这当然是缺乏根据的。
但是,《红楼梦》的这个情节可以视为贾府败亡的征兆,倒是十分有根据的事情。
三、「宫斗」进化小史
《红楼梦》里贾琏曾说过四个字:脏唐臭汉。这几乎可以看作历代宫斗的写照,也能概括当下热播的各类宫斗剧。(投黑马Tou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审丑毕竟不等于审美,审阅历史也不同于看电视。作为皇权的延伸,不同朝代的宫斗因皇权的特点相应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在两汉,宫斗尤其体现在皇后的废立上。
前面提到的汉武帝两次废后,都不是因为后宫争宠,而是皇帝基于政治原因而做的安排。到了汉昭帝、汉宣帝时期,就有了著名的上官太后、许平君、霍成君三位女性的故事,乍看,这是典型的宫斗场景:上官氏成为汉昭帝皇后时还不到十岁。
《乌龙闯情关》中,也就对上官太后、许平君、霍成君和汉宣帝的关系,做了戏说式的表现,当年在电视台还播得挺火的。
《乌龙闯情关》
汉昭帝死后,上官氏成了太后。霍光迎立的昌邑王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以上官太后的名义废掉。登上帝位的是汉宣帝。
汉宣帝与妻子许平君非常恩爱,立许平君为皇后。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入宫后,霍氏家族竟安排女医毒死许平君,立霍成君为皇后。等到霍光去世,霍家被诛,霍成君也被废后。
一场宫斗下来,打入冷宫的废后霍成君、久居长乐宫的太后上官氏,无辜冤死的许平君,这三个女人谁是胜利者呢?
浪漫一点的回答,会说没有胜利者,女人们都失败了。但坦率的说,胜利者当然是许平君。因为她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汉元帝。
《乌龙闯情关》
综合汉代的各类宫斗我们会发现,汉代特别重视皇后,立谁为后?是否废后?是汉代后宫乃至汉代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
这是因为,自西汉中期开始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而儒家推崇「母以子贵,子以母贵」。换言之,在汉代,只要当了皇后,就意味着儿子将成为储君;只要当了天子,一定会尊崇母族舅氏。
储君、外戚,都是皇权的延伸,也意味着巨大的期权。这就是汉代宫斗总是围绕着争夺皇后之位展开的原因。
当这种情况累积数代皇帝,宫斗就会被积压成严重的问题。例如,汉元帝、汉成帝死后,汉哀帝、汉平帝先后即位,后宫里就累积了许多外戚,包括:汉元帝王皇后,也就是著名的王政君,王莽的姑妈;汉哀帝的母族丁氏、妻族傅氏;汉平帝的母族卫氏。
经过几番血腥的争斗,最后还是王政君在王莽的支持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与汉代不同,唐朝的宫斗则与立储结合的更紧密。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这也成了不少影视作品中的重点情节,林俊贤版本的《唐太宗李世民》还算拍得相对正一些的,到了《大唐双龙传》这些电视剧中,基本就成为了奇幻+武侠的陪衬剧情了。
林俊贤版本的《唐太宗李世民》
大概也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太容易成为历史上的参照,有唐一代,太子夺权屡见不鲜。有的是大臣逼迫皇帝退位,如张柬之逼迫武则天,中宗即位;有的是借平叛掌握大权,如唐肃宗北上灵武,玄宗退位;有的是宦官与皇子合谋,如宦官支持太子,逼顺宗退位;有的则是在皇帝弥留或刚死之际,皇子夺权,如肃宗在病榻上眼看着皇后被李辅国拖走杀掉,代宗即位,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的宫斗就不限于皇帝的后宫,还包括东宫及太子妃、太子妃的母家等势力。
像是《大明宫词》中,就描写过太子妃韦氏参与权势争夺的部分。《宫心计2》中,也以李隆基斩杀已经成了皇后的韦氏作为开篇。
《大明宫词》太平公主与韦氏
到了唐代中后期,为了避免太子与母后夺权,很少有后妃活着被封为皇后,多数是死后被追封为皇后。再加上太子废立是常事,因此很多后妃把精力都用在争宠和扶植儿子身上,皇后的位置就不重要了。
这一时期,宫斗的特点就是皇储的争夺。
例如唐宪宗的后妃郭氏,身为郭子仪的孙女,权倾朝野,生前是皇太后、太皇太后,却直到死后才追为皇后。她的四个子孙唐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先后当了皇帝,但皇位最终落到她嫉恨的侍女的儿子唐宣宗手里。
《宫心计》中,谢雪心饰演的这位懿安皇后郭氏,相信也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郭氏的经历与后来法国瓦洛瓦王朝末代皇太后凯瑟琳倒有几番相似,凯瑟琳有三个儿子,先后当了法国国王,但又接连死去,王位最终由她嫉恨的新教徒亨利波旁获得,后者开创了波旁王朝。
美剧《风中的女王》,虽然是讲在历史上被处死的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故事,却也把凯瑟琳作为了一条暗线,来铺设宫廷中的暗潮涌动。
《风中的女王》
宋代的宫斗则是围绕着太后或是太皇太后展开。仅仅在北宋,就接连出现了四次垂帘听政,分别是宋真宗皇后刘氏、宋仁宗皇后曹氏、宋英宗皇后高氏、宋神宗皇后向氏。
特别是向太后,因为她当年曾和宋神宗的妃子朱氏争宠,朱氏的儿子也就是宋哲宗死后,为了不让宋哲宗的同母弟弟即位,向太后立了赵佶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这不能不说她对北宋的灭亡负有一定的责任。
宋真宗皇后刘氏也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她取人子为己子,在死后宋仁宗的身世引起非议,之后被后世迅速艺术化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各种《包青天》的电视剧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桩奇案。
但最典型的是横跨南北宋的孟太后,她在宫斗中几番起伏、笑傲江湖。孟氏是宋哲宗皇后,被宋哲宗废掉撵出去当了道士。没想到宋徽宗即位后北宋灭亡,皇室成员大都被金人掠到北方。
唯独孟氏作为废后成了漏网之鱼,被伪楚尊为皇太后。孟氏干脆利用皇太后的身份,下诏令赵构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
说起来,她的这道诏令对延续南北宋的皇室和统治权再重要不过了。历经宫廷患难,她最终成了宋高宗最尊崇的皇太后。
在《江山美人》中,这个厉害角色是刘晓庆饰演的,可以说本人和角色,很是相符了。
可以说,汉唐宋三代的宫斗,都是由当时的政治形势所决定。到明清两代,不断吸取前朝教训,后宫制度臻于精熟,宫斗与外朝权力的关系被束缚得更加严格。
像汉代那种动辄大杀外戚,或是唐朝动辄大杀皇子,或是宋朝动辄垂帘听政,在明清并不多见。
一朝有一朝之政治,决定了一朝有一朝之宫斗。如今电视上明清的宫斗多,主要是因为明清距离今天时间较近,资料更丰富,显得戏份十足。
至于有些宫斗剧的编剧作者,更是没有或仅有较少职场经验和生活经验,(投黑马Tou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他们笔下的宫斗剧充满着对权力的天真想象而非深刻反思,更不必说历史逻辑了。
不过,这倒是反映了当代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社会认知和心路历程,也是一种有趣的时代景观吧。
(文章来源于:虹膜摘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