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正月二十八字(2019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是几号)

陈情匿旧酒 2023-12-14 13:07:37 网友整理

正月二十八习俗

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春节,丰富多彩的“年俗”是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中国人的“年”既神圣而又充满欢乐,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讲究,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习俗。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推出“年俗”专栏,为您呈现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和您一起欢喜过年。

民间传说农历正月二十八是棉花的诞辰日,也就是这一天造物主也有可能是女娲娘娘创造了棉花,所以这一天是棉花日。

棉花的由来

棉,又名古贝,还叫作吉贝,也称为古终。《梵书》中称之为吠婆,又叫伽罗婆劫。棉花很早就为典籍所记载。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棉”字是从《宋书》开始才出现的。棉花传入中国是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唐代的诗词中,颇多关于木棉花的句子,可见当时中原地区,对于棉花,已经不乏种植。

不过棉花在中国大范围种植,是源于明朝时期朱元璋的倡导,因为古代老百姓冬日没有御寒的保暖措施,棉花不仅可以做成穿在身上的棉衣,还可以做成棉被,夜晚御寒,所以从明朝开始,棉花便在中原地区大规模种植了。

《棉花》

〔清代〕马苏臣

五月棉花秀, 八月棉花干。

花开天下暖, 花落天下寒。

正月二十八的风俗:棉花日

估计也是因为棉花进入中国较晚,所以棉花日在正月里的几乎是最后一天才出现,不过,这也证明棉花对于老百姓的生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间说法里,正月二十八这一天被称为“棉花日”,即棉花的生日,对全世界人们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正是棉花的出现,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能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不仅可以御寒,同时还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棉花开花的状态

汉族百姓在正月二十八举办庆祝仪式的方法一般也很简单,做法就是将荆筐扔到房上,落定后,如果筐口朝上,则预示着当年棉花丰收,如果筐口朝下,则说明当年棉花歉收。很多时候,还是要看扔筐人的手艺或技巧了,当然了,今天来看,这些说法都是古人迷信的一种的行为,正所谓是“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二十八。”

正月二十八的食俗

1、吃饺子

正月二十八已经是正月即将结束的日子了,对于中国人来说,正月的每一天都是节日,所以饺子基本上成了北方老百姓正月里吃得最多的美食,正月二十八也因为有八字谐音发,寓意来年财运滚滚。

2、吃面条

如果说吃饺子是北方老百姓的节日美食,那么面条则是全国老百姓都会喜欢的一道美食了,这款美食不分区域,也基本上是中国老百姓生日必吃的美食,尤其是对于老人来说,这碗面又被称作“长寿面”,正月里的一碗长寿面自是不能缺少的。

3、吃桃罐头

中国人比较讲究吉利的数字和汉字,比如桃子的桃谐音有“逃”的意思,所以老人在正月二十七老人日这天要吃桃罐头,有逃离疾病和灾害的寓意,因此每年一到正月二十七这天,黄桃罐头都成了我们这超市里的畅销货。估计也都是商人们炒作出来的一种说法。

每年的正月二十八、重阳节和三月三,买桃罐头给老人吃是特别流行的一件事,这天给老人吃桃罐头也有着良好的寓意。

时政新闻眼丨在内蒙古考察,这些话语令人深思

2014年1月,2019年7月,今年6月,总书记三次赴内蒙古考察。

首次内蒙古之行,总书记在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说,“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今年这次赴内蒙古,总书记谈战略定位,谈民族团结,谈主题教育,许多话语同样令人深思。

视频加载中...

视频丨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 把握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01

“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这次内蒙古之行,总书记先赴巴彦淖尔,再到呼和浩特。

6月7日下午,总书记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中环产业园考察。

中环产业园。(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这个产业园建成了集成电路半导体单晶硅、新能源光伏单晶硅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先进制造基地。202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产能达到半导体单晶晶体2500吨、光伏单晶晶体95GW、光伏单晶晶片28GW。

园区企业生产的光伏单晶硅棒。(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中环产业园,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总书记考察的第一家位于西部地区的科技产业园区,也是此次在呼和浩特调研的重点。

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到开放发展,总书记在这里“解剖麻雀”。

内蒙古中环产业园晶体五期工厂生产车间。(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内蒙古煤炭保有资源量、风能资源居全国第一位,太阳能资源居全国第二位,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肩负保障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用能需求的重大责任。

如何为现代能源发展插上科技翅膀,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总书记在中环产业园指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内蒙古方向明确、路子对头、前景很好,大有作为、大有前途。

园区企业研发的产品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总台央视记者黎兵拍摄)

02

“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

6月8日上午,总书记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以往两次赴内蒙古考察,连续五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已经清晰勾勒了内蒙古的战略定位,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屏障”——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两个基地”——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一个桥头堡”——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中环产业园内的展板展示内蒙古在国家能源保供中的重要作用。(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2018年3月,总书记首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

在这次汇报会上,总书记要求内蒙古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他提出了“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的要求。从发挥好能源产业优势、战略资源优势、农牧业优势,到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都是立足内蒙古的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750亿斤以上。(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03

“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

总书记这次到内蒙古的第一站,是到巴彦淖尔看湖、看田、看林、看水。他还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部署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工作。

在6月8日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再谈生态。他指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

乌梁素海目前有鸟类264种、鱼类22种。(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7月,总书记赴内蒙古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选取的单位就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他强调,内蒙古要结合实际,加强学习,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领悟,加深对对内蒙古战略定位的领悟,加深对自身职责的领悟。

巴彦淖尔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内种植的紫穗槐和小叶杨。(总台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04

“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

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大责任。

这次赴内蒙古考察,总书记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有两句话尤其值得关注。

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的“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 (图/视觉中国)

一句是,“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

忆往昔,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们做到了,全中国56个民族都已脱贫。下一步,就是要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呼和浩特一社区活动中心开展的“民族团结小课堂”。(图/视觉中国)

另一句,谈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总书记重点指出,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大学蒙古文古籍展阅室。(总台央视记者荆伟拍摄)

05

“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

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展开。这次主题教育,重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4月,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阐释“以学铸魂”,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站稳人民立场。

5月,在陕西,总书记解读“以学增智”,强调要提升政治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员活动室。2019年7月,总书记曾在这里调研指导自然资源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这次在内蒙古,总书记号召“以学正风”。他说,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

如何“以学正风”?总书记强调了三点,一是要大兴务实之风,二是要弘扬清廉之风,三是要养成俭朴之风。

大青山脚下的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闫利军拍摄)

四年前赴内蒙古考察,总书记有一项特别的安排,就是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书记当时告诫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说一千道一万,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必须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这样的话语,需要我们始终铭记。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主笔丨时冉

记者丨范凯 石丞 邢彬 黎兵 范一鸣 彭汉明 李晋 许永松 荆伟 张晓鹏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编辑丨王尊

责任编辑:项丹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