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首尾一样(八字首尾一样的成语)

浮生如梦 2023-12-23 22:02:48 互联网

关于顶针诗、回文诗与辘轳诗之我见

聂笑民

n 顶针诗、回文诗与辘轳诗之间是概念上的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顶针指用前句尾字(或词)作为后句开头,使整诗蝉联,意韵连绵不断。回文诗(也有称互文诗)是兼具顶针回环之特点且有些能够倒着读出来成诗的(回环顺读兼倒读),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形式的回文诗。这就是说回文诗是兼具顶针诗之特征的,所以后人把顶针作为回文诗的一种来理解和称谓是完全合理的。

关于辘轳体,因能够像辘轳一样倒顺循环旋转读出诗而得名,其概念特征完全与回文诗部分定义相合,该是属于回文诗的一种。像现在网络上常出现的那种将一个固定的诗句分别嵌入一首诗中各句位置,轮流嵌句式的诗也被人们称为辘轳体,其实是不具有原本辘轳诗回环倒顺读之特点的。属于回文诗之一种(回句)说的过去。也有叫嵌句诗的,自我感觉这个叫法比较妥当。而且这种嵌入法,如果作为格律诗(绝句为例,一般例句为平脚)首句押韵则为平声,不可能出现在第三句,首句不韵为仄声,不可能出现在第一,三句(也就是最多可作三首)。同样律诗也然(首句入韵则三,五,七句不能用,最多作五首了)。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所谓“辘轳”循环旋转成诗的意趣,所以笔者以为不宜称为辘轳体。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路,都这样称呼了便这样称呼也无妨。 原本的辘轳诗就是回文诗的一种,是指能够回环顺读兼倒读的回文诗,像辘轳倒顺都可以旋转往复一样,也是回文诗中难度较高的一种。清代女诗人吴绛雪写的咏四季的四首辘轳体回文诗比较具有代表性,《春夏秋冬》(回环顺读兼倒读):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上面各句,各成一首七言绝句,从10个字中回环出来,其中《夏》被世人誉为回文诗珍品: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还有一种叫玉连环(也叫连环回文体、环复回文等)的回文诗其实也是辘轳体,全诗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倒顺旋转读均可)﹐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这个难度更大。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 体裁。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突出表现手法特点是反复咏叹,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回文诗比较难写,既有回文(形式多样)的规则,又要符合诗的基本韵律要求(辘轳体倒读也要合律合韵),还要兼顾诗的内涵和意境。如果造成一句话的意思反复咏诵便失味了。格律且可适宽,古时名家亦有之,如果太严律就更难了,当然能严更好。

唐宋以来,以回文体入诗之风很盛。常见回文诗除上述辘轳体外就是上面提的顶针回文体,句头咬句尾(包括咬字或咬词,也有称双句回文),回环顺读但不能倒读。颇具代表性的是苏轼(亦有说是秦观)的《赏花归去》: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只回环顺读);还有苏小妹的采莲诗: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只回环顺读)。

还有一种是通体回文诗(也有称本篇回文,只倒顺读),如苏轼有《题织锦图回文》诗云: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倒读诗: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以上几种较为常见。

其它还有种回文诗体是能将全诗分别用多种诗体读出来,比如宋人秦少游回文诗,十三个字就可以成数首不同言体的诗:钩 上 如 画 曲 楼 月 秋 帘 半 痕 卷 一《月》

三言诗:

曲如钩,上画楼,

帘半卷,一痕秋。 

四言诗:

月曲如钩,钩上画楼,

楼帘半卷,卷一痕秋。  

五言诗:

秋月曲如钩,如钩上画楼,

画楼帘半卷,半卷一痕秋。  

七言诗:

一痕秋月曲如钩,月曲如钩上画楼。

钩上画楼帘半卷,楼帘半卷一痕秋。

十六字令:

秋,月曲如钩上画楼。帘半卷,半卷一痕秋。

这个也就是所谓的诗词双回文。难度很大。 前秦妇人苏若兰知识广博,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缎,用文字织成回文诗,就是有名的《璇玑图》,总计八百四十一字,除正中央之「心」字为后人所加外,原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当前统计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

另外还有一些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等等顾名思义的形式。笔者以为上述种种均属于文字游戏,非主流诗体,偶作玩味却不可猎奇沉溺。正如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言:回文、集句、叠韵之类,皆是词中下乘。有志于古者,断不可以此眩奇。一染其习,终身不可语于大雅矣。诗亦如此。

以上为个人浅见,旨在抛砖引玉。

2019.8.(原创首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