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预测名家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易学大师)

心软是病 2023-12-06 23:18:20 网友上传

运势可以借#弘扬国学经典文化

在山东有这样一位非常准的师傅。给人看生辰八字推测人生几许之生平,所推测之事无不应验。不少人因为师傅预测十分准,来找到师傅。师傅直言不讳有一说一,从来不怕得罪谁。这天师傅一位好友,带着一位40多岁的中年女人,来到师傅这里。见到师傅后这位中年妇女便说师傅,听说你给人批八字很准。今天过来想让你给我看看,我打算辞职自己去创业,这是能不能行有没有才?说完便将自己八字报给了师傅。师傅看完后说道你有能力自己创业的,而且还有个不错的财运。会在今年年底的你生意发展尽量往南方发展,因为你的财运贵人运都是在南方的。但是之后你会有一个手术之象,财富虽重要但是身体更重要,一定要注意身体,检查一下最好。

就这样从师傅这里走后,这位中年女人便辞职自己去创业了。按照师傅说的去了南方发展,大约用了半年的时间,自己的公司业务就做到了同行业的前列了,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名副其实的小富婆了。但是只是忙着赚钱,没有听师傅的去检查一下身体,后来果然因为肾部的问题,动了一个手术。

四年学算命,毕业会读心,被人误会最多的大学专业是什么?

学心理学可以看透人心?学心理学能够预测未来?这统统都是误会。你知道吗?真实的心理学是三类科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交叉、集中一种院校(师范院校)、拥有四个就业关键词(深造、体制、市场、咨询)的专业。

一、学科

心理学专业,在我国的大学本科专业体系中,属于理学学科门类的心理学类,学制四年。按照目录看,心理学应该算是一个理学专业,属于自然科学领域。

但是,由于心理学在社会、教育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所以它又有着社会科学的属性。除此之外,心理学脱胎于哲学,所以它的血液中还流淌着思维科学的基因。

心理学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学习难度比较低的文科专业,这种认识与现实不符。心理学课程中有必不可少的认知神经科学和统计测量的内容,要学习高等数学,所以反而是数理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具体来说,本科阶段的心理学专业,主要学习基础、应用、技术三类课程。

基础方面的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解剖生理学等等;应用方面的课程,包括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技术方面的课程,包括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等等。由此可见,心理学与算命和读心几乎没有任何的关系。

破除误会,真实的心理学是什么样子?一句话总结:它不关心某一个人具体的想法,也不教你如何预测未来,它研究的是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

二、院校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在A档的学校共有五所,除北京大学之外,其他四所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都属于师范类院校。B档的16所院校,仅有四所不是师范院校。

在以上21所院校中,华南师范大学(双一流、211)、西南大学(双一流、211)、天津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这六所院校都是四非院校)的性价比比较高。

心理学专业在我国的发展一波三折,上个世纪曾经几乎绝迹,此后在80年代才开始复建。由于彼时心理学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所以目前的心理学专业也大多开设在师范院校。在选择院校的时候,除了要认真考虑院校的层次和学科的强弱之外,还要考虑地域的因素。

相对发达的城市,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力量比较强大,硬件投入比较完备,未来的就业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

三、就业

上文提到过,心理学专业的“交叉”属性很明显,凡是此类专业都有共同的特点:涉猎范围太广,本科所学甚浅,所以拿着本科学历去找工作,必然难以找到优质岗位。本科毕业去深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心理学专业同学的共同选择。

在选择深造院校时,除了要注重院校层次、专业实力和城市发达程度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导师的研究领域。由于本科毕业继续深造,在学生的毕业去向中也算是“就业”的一部分,所以我把“深造”当做就业的第一个关键词来分析。

就业的第二个关键词,是“体制”。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很多就业方向,都指向体制内,包括中小学心理教师、大学心理学老师、公务员等等。考公自不必提,这里着重说说前两种就业方向。

中小学的心理教师,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咨询问题,更偏向实务,有时候需要兼任学校其他的工作。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非常适合从事这份工作。

大学的心理学老师,精力主要花在教授心理学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一般不需要兼任其他的“非专业工作”。大学老师对学历的要求非常高,博士毕业已经成了最低门槛,有过硬的成果和名校背景,才有资格进入高层次院校。与脑科学相关的研究方向,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就业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咨询”。在很多人眼里,心理咨询是一个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的职业选择,聊聊天就有经济收益,非常适合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做。现实情况是,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收益平平、变现周期长、需要长期学习的职业。

根据壹心理的《2021年度中国心理咨询师人群调研》的相关数据,48.74%的心理咨询师年收入低于5万元,仅有9.56%的心理咨询师年收入超过30万元;接受心理咨询的人,有84.17%是女性;60.16%的咨询者支付咨询费的总额度低于10000元;从业初期,绝大多数咨询师的客源不足,在学习上投入越多的咨询师,收入水平越高。

就业的第四个关键词,是“市场”。在体制外的就业市场中,同样有很多就业岗位等待着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探索。

从各大院校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报告可以看出,超过50%的毕业生会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超过30%的毕业生会从事行政和销售相关的工作。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将有越来越多的市场研究、客户分析、产品设计类的岗位向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敞开大门。

综上所述,心理学专业综合了思维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并不是一个文科专业。开设心理学专业的院校,以师范院校为主,这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就业方向相关。心理学专业的就业路径不少,但平均薪酬水平并不高。有较好的数理功底,对心理学有巨大兴趣的学生,适合选择这个专业。

以上的讲解是否破除了你对心理学专业的误解?你是否愿意选择心理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来评论区畅所欲言吧。

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看更多教育观点。

我的“读经”之缘——那些老师教会我,带领我

今天又把王财贵老师2001年在北师大的演讲看了一遍,依然看到一个知识分子来自灵魂深处的良知、良心。这样用生命践行学问的学者,让我很感动!

王财贵老师

那时候王老师还算年轻,头发还没有白,俊朗的外表。十七年过去,他四处奔波,为国家培养孩童,为民族文化传承而奔走,头发已是花白。

这求真求实的风骨,坚守的灵魂,无论在什么年纪,都是迷人且富有魅力的。

我对“读经”的兴趣

大学时就多方了解王财贵老师的读经教育,我之所以很感兴趣,原因很多。

一是从初中开始就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喜欢读古书,喜欢读文言。

读古书发现古人用三言两语就把很深刻的做人做事道理讲得清楚明白,而且文字修辞优美,意蕴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

所以很喜欢亲近传统文化。

二是所学中医专业,需要从历代医家的书中讨教经验。古代医家的书,自然是文言著述,不容易读懂的,就多读几遍。

我与《医古文》

记得大一大二时,我学得最卖力气的一本书就是《医古文》了,书里的文章,老师课上讲得我认真读,老师没讲的我课下也都认真看过的。

在《医古文》学到的,

有名医的传记,如《扁鹊传》、《华佗传》、《钱仲阳传》、《丹溪翁传》;有是医术上的东西,如喻昌的《秋燥论》、嵇康的《养生论》、《内经选读》;还有医德上的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张仲景《伤寒论》序】(这两篇我都背过的)。

古人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古人把他们对身体、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在自己的著述里阐发出来。读他们的书,就像跟一个个充满智慧的老先生交流一样,趣味非常,每每很有收获。

我跟教我们《医古文》的任习年先生缘分很深,现在还能记起他给我们上课,带我们读诵古文的场景。他读古文起调很高,舍友向前后来选了他的《四书概论》后,回到宿舍还模仿老师的腔调,给我们带来过很多快乐。

任习年老师带我进入《老子》

那时听学校赵荣波老师讲《周易概论》,觉得有点意思。赵老师是山东大学周易专家刘大钧先生的弟子,我当初心血来潮,也买了一本刘先生的著述,想进一步学习一下“群经之王”《周易》。

一次《医古文》晚上补课,任习年老师路过我身边,看到我在看《周易》相关的书,他停下来跟我讲,他一个朋友,研究了半辈子《周易》,也没有研究明白,反倒时精神出了些问题,人送外号“半仙儿”。

建议我不要读《周易》,改读老子《道德经》,老师的原话是“《道德经》读好了,不光能把这辈子的事情解决好,下辈子的事情,也能一并解决”。

我从小就听老师话,当下就不读《周易》相关的书了,因为一是老师建议不读了,二是天资太浅,内容实在读不懂,也就没啥兴趣了。

当然更重要的也是怕自己成了“半仙儿”,不好找媳妇儿。

我对任习年老师印象很深,后来任老师开全校共选课《四书概论》,我没选上后就逃掉了英语课去听他的课,每次都做第一排,连续听了一个学期。

有次上课,任老师讲到河上公的《老子·河上公章句》,问坐在第一排的我“章”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章、两章”分开的意思。老师训斥我信口胡说,说不懂就不要乱讲,“章”是“分章析句”的意思。

我印象深刻,从此记下了。

因为逃课的缘故,我那学期的英语考试直接没及格。后来补考那天,又跟孟祥翔去山大中心校区听张祥龙先生的讲座,没去参加补试。

所以,英语5是我的大学五年,唯一一个重修的科目,害我交了200多毛爷爷的重修费。有趣的是,全班只有两人重修,我和班里的学习委员,那个陕西渭南的伪学霸。

我后来从图书馆借了《道德经》,先抄了两遍,而后有半学期,每天都抽时间读上一会儿《道德经》,在图书馆里阐释《老子》的书也看了很多,印象很深的是王蒙先生的《老子的帮助》,王弼的《老子注》我没认真看,所以没啥心得。

解读、注解读来读去,还是更喜欢读《老子》原文,且常读常新,自觉受用无穷。现在一听到《老子》,想到《老子》,还是觉得很亲切,就跟自己人一样。

后来听贾海忠老师讲纬脉理论、讲对肿瘤的治疗思路中用到老子“负阴而抱阳”的思想,我很是敬佩。贾老师对《道德经》研究很深。

《老子》一书,很有可能与张仲景依据《汤液经法》著《伤寒杂病论》一样,是作为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搜集前人的论述,整理出来的。所以,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应该是我们民族先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后来把《老子》推荐给福建师弟阿良,他也很喜欢。

大学这几年,阿良跟我做了不少荒唐事,是我们傻傻青春的共同回忆。现在他在成都上学,我时常想念他。

在青岛

后来大三暑假,我跟春胜在青岛崂山的王修评老师创办的湛山书院做了一个月义工,教一群读经(《论语》)的孩子武术。

在崂山·雨后

很怀念在崂山的日子,在那里认识了学佛的王老师、做律师的尹老师,尹老师非常博学且做事干练。有次晚上,他给我讲了禅宗的一些心法,使我眼界大开。

春胜在崂山

在书院厨房帮厨,还认识了厨艺高超的王老师。

等等这些,都让我对青岛这个城市印象极佳,至今心里还盘算着要不要去那里过活一生。

“读经”路上,缘分多多,不光是儒家四书五经、《老子》,我们中医的“四大经典”,依然是“经”。

人世间的缘分,确实奇妙。对什么感兴趣,就自然而然“缘”来什么。

@大家健康#大家健康超能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