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丑时八字(2019年2月23日属什么)

痴人痴梦 2023-12-04 16:12:19 网友上传

常说的生辰八字,你知道指的啥?

我们经常看到古装片中提到“生辰八字”,拿着你的生辰八字就能算出福祸命数什么的。听起来好厉害的哦!

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八字什么呢?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什么是八字

生辰八字,简称八字,是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这其实和我们现在说的生日是一个意思。

(干支历,其实就是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种历法表示时间,天干和地支各取一字搭配,按先后顺序,即从甲子、乙丑 ……一直到癸亥,正好60组一个循环。

年、月、日、时,称为“四柱”,每柱两字,各用“一天干+一地支”表示,一共八个字,所以叫做“八字”。

怎么看“八字”

甲子、乙丑…六十年一个循环。今年2018年,是戊戌年。所以去年2017年是丁酉年,明年2019年是己亥年。以此类推。

月从1月到12月(农历),地支依次是: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

而把寅设定为正月的历法制度也叫做“建寅”。

月天干可以从年天干推算,具体看下面的表格。

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中国干支纪日从未间断。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纪日法。

干支纪日每六十天一循环,这个就需要查找万年历了。例如,2017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廿八)是壬午日。

时刻的地支为:

子时:23点——凌晨0点59分

丑时:1点——凌晨2点59分

寅时:3点——凌晨4点59分

卯时:5点——早晨6点59分

辰时:7点——上午8点59分

巳时:9点——中午10点59分

午时:11点——下午12点59分

未时:13点——下午14点59分

申时:15点——下午16点59分

酉时:17点——下午18点59分

戌时:19点——晚上20点59分

亥时:21点——晚上22点59分

以子时前后划分日期,23时以后就是新的一天了。

时天干可以由月天干推算,具体看下面的表格。例如,2017年2月24日(壬午日)的日天干为“壬”,那么今天22时(亥时)的时天干为“辛”,是“辛亥时”。

现在是不是会自己看八字了,下次有人问你哪天生日?直接把八字抛给他好了,你也来享受下好厉害的眼神~

智慧山:育儿先育己,陪孩子一起成长!私信回复【福利】,惊喜等您来拿!

#推荐阅读#

中国十大最著名古建筑,不得不说老祖宗们是真的酷

孩子不会区分多音字?小学语文常考106个多音字用一句话搞定

这些名言警句都是有后半段的,别再坑孩子了!

你知道你是那个星座的吗?

你知道你是什么星座吗?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每个星座的具体划分日期:

1. 白羊座(Aries): 3月21日至4月19日

2. 金牛座(Taurus): 4月20日至5月20日

3. 双子座(Gemini): 5月21日至6月20日

4. 巨蟹座(Cancer): 6月21日至7月22日

5. 狮子座(Leo): 7月23日至8月22日

6. 座(Virgo): 8月23日至9月22日

7. 天秤座(Libra): 9月23日至10月22日

8. 天蝎座(Scorpio): 10月23日至11月21日

9. 射手座(Sagittarius): 11月22日至12月21日

10. 摩羯座(Capricorn): 12月22日至1月19日

11. 水瓶座(Aquarius): 1月20日至2月18日

12. 双鱼座(Pisces): 2月19日至3月20日

需要注意的是,星座开始和结束日期略有差异,可以因年份和地区而有一些小的划分区别,但通常仍在以上日期的范围内。

梁挺福:2023高考作文押题一【流浪地球,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

今年的梁挺福式《2023高考作文大猜想》依然沿用前十三年的模式,《2023高考作文大猜想》一共有14个内容,每个内容都浓缩为一个精短扼要的标题,每个内容主要由三个要素:标题、素材和点拨组成。这样架构方便于家长和考生深度理解,容易挖掘素材背后的真实内涵。这14个内容几乎覆盖了当前的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时政热点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命题者最想通过以试卷的方式跟未来的社会建设者进行对话和交流,来考查考生的所思所想,从而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优秀文化教育的发展。古人云“文以载道”,作文还真能反映考生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认识,培养人格力量与文化使命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要求。近年来,高考作文注重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下功夫,因此同学们要注重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事实、案例、素材。尤其是要学习如何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培养斗争精神迎接挑战,奋进拼搏,开辟未来。

高考是自我与国家的第一次正式相遇,是个人对时代的第一次正式回应,是过去向未来的第一次正式交托。十八年的成长与积淀,造就了一个青春正好飞扬的你!国家、时代、未来,都在期待你的答卷和你的启航。

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作文素材

素材(一)

《流浪地球》是由郭帆执导,吴京特别出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领衔主演。该片于2019年2月5日(农历大年初一)在中国内地上映。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4年后,《流浪地球2》再度掀起中国人对科幻的讨论热潮,并成功闯入北美周票房前十。电影里,有令人震撼的奇观,比如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震耳欲聋的行星发动机;有细入毛发的特效;也有科幻世界备受关注的议题,比如虚拟世界的永生、人工智能的反击等等。尤其巧合的是,那道20世纪最后的高考作文题“记忆移植”,也成了影片上映后的热门话题。

而最令观众动容的,是硬核技术包裹下,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中国影视工业和中国故事紧密交织,现代科学精神与民族文化完美融合。

素材(二)

1999年的夏天,山东学生郭帆坐在高考考场里,语文答卷的最后出现了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为卡梅隆电影《终结者》的发烧友,郭帆对这道罕见的、带着科幻色彩的作文题兴奋不已,写下一篇带有爱情元素的科幻文章。这是他人生的第一道科幻大题,答得不错,“好像只扣了两分”。

同时,在山西阳泉,娘子关电厂的一名计算机工程师正在写一部短篇小说,第二年,他凭借这部作品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特等奖。这个工程师,名叫刘慈欣;这部小说,叫做《流浪地球》。

素材(三)

文明互鉴、美美与共——今年是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2013年3月,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同年9月,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实践平台。经过九年多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由愿景变为现实,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世界不会忘记,2022年北京的夜空,盛大的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出象征团结的奥运五环和“天下一家”字样,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

二、构思点拨

《流浪地球》是我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一部短篇小说,后被改编成电影,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是开启了我国文艺界在科幻领域的新篇章,其包含大量中国元素,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的具象化,也是新时代弘扬主旋律的新载体。

作者刘慈欣在讲述科幻故事的同时,始终在作品中贯彻人文情怀。无论是在成名作《三体》,还是在《流浪地球》等中,刘慈欣从来不将人类这一群体分割为不同国家、肤色和民族,在他的眼中,人类始终作为一个共同体,在繁衍、进化,甚至消亡。他的作品蕴含的全人类合作共赢的理念与我国一贯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恰恰不谋而合。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时代,人们正面临着“人类向何处去”的难题,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所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全世界共同发展,全世界人民都属于人类这一大的集体。但是目前,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流浪地球》虽然只是一部小说,但是却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全球合作的思考:人类是否只有在面对全球性的重大危机之时,才会想到通过合作来共克难关呢?

无论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一天马行空般的剧情故事,还是“中国特效”的精良电影画面,《流浪地球》1-2在中国科幻电影界的确做到了史无前例。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中所传达的家国情怀以及宣扬的中国价值观,使得《流浪地球》1-2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电影的成功,更为中国电影树立价值标杆,成为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一次成功范例。影片中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述,更是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同时电影高效率、高质量的制作更是对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推动与新的探索。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流浪地球》这2019年中国电影业的第一匹黑马带给了观众、行业难以预期的惊喜,足以称得上是中国式科幻片的一次丰碑式成功。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电影的内核。在好莱坞科幻片长期主导世界科幻电影市场之后,观众对注重开疆辟土、探索未知的新家园、展现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剧情习以为常。而此次,《流浪地球》却反套路,注重将中华文化元素和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注入电影,既让观众体验到浓浓的人情味,也让中国文化元素有了新表达。

“乡土情怀”元素直抵人心。在电影全篇,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家”。以太阳急剧老化、带着地球“流浪”开篇,人类就开始了对“家”的守护和渴望。面对希望,航天员刘培强和以王磊为队长的救援队成员,选择为共同的家园战斗;陷入绝望,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乡土情怀”始终是中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中国人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论距离多远,遭遇怎样的挑战,都愿朝着家的方向努力前行。正如电影《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所说的那样,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对房子、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正是中国传统的土地情结和家园文化,这也是故事中人类文明的起点与归宿。在《流浪地球》的故事里,人类没有抛弃地球这个人类生存了几百万年的家园,而是决定带着地球一起去新的星系,这是中国人民根植于血脉中的乡土情结。

“与天抗争”元素蕴含希望。“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只有敢于“与天抗争”,才有生的希望。从山挡路移走山的“愚公移山”、海成灾填掉海的“精卫填海”、天破了补起来的“女蜗补天”,到筑人墙堵决口“抗洪水”、手扒废墟指甲脱落“抗地震”,“与天抗争”的豪情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而这与面对末世求生的电影主题不谋而合。即便太阳急剧老化、2500年的“流浪之旅”未必定能成功,人类依然选择离开太阳系;即便科学家已经测算没有可能,人类依然用空间站的燃料以死相搏;这就是中国人“与天抗争”的豪情,始终坚定“人定胜天”,不退缩、不放弃,甘于奉献、不惧牺牲,用坚持和努力点燃希望,走向美好。

“世界大同”元素助力共生。“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几千年来,世界大同、和合共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立足与此。电影中,全人类采用“饱和式救援”重启发动机也是起源与此。与西方科幻片不同,《流浪地球》并没有采用超级英雄拯救地球的惯用叙事套路,而是以40余万人、5000台发动机、7万个火石,以及剧情最后各国救援队调转车头,驶向背离家园的方向等宏大场景,讲述了全人类集中力量成功拯救自我的故事,成为了科幻片中的“一股清流”。而这就是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清晰理解,对“世界大同”理念的深刻阐述。(梁挺福·《2023高考作文大猜想》)

☞延伸阅读

【平“语”近人】之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我们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摒弃意识形态争论,跨越文明冲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