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生辰八字(溥仪生辰八字时辰)

孤僻成性 2023-07-17 01:30:33 网络

末代皇帝究竟有多少个女人?他最喜欢谁?1922年12月1日溥仪大婚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末代皇帝究竟有多少个女人?他最喜欢谁?1922年12月1日:溥仪在北京紫禁城举行大婚典礼。

溥仪一生究竟有几个妻子?

一共有5个。

在1922年结婚时,溥仪有一妻一妾。

当时溥仪只有16岁,正宫皇后婉容18岁,妾室淑妃文绣才13岁。

其实,婉容不是18岁,而是20岁。溥仪曾怀疑过婉容的年龄,觉得她比较成熟,同孩子气十足的文绣差别很大。

婉容出生于1904年的北京帽儿胡同,而不是1906年。

她的父亲,身为兵部高官的荣源为了让女儿当皇后,不惜犯下欺君之罪,更改了女儿的年龄和生辰八字。

说起来,婉容的出身比较好。

身为达翰尔族旗人的父亲是高官,她的生母则是爱新觉罗氏,是皇族成员。

1912年满清灭亡以后,荣源赋闲在家。他是一个铁杆遗老,即便允许女儿接受各种西方教育,还去入读美国教会学校,聘请美国家庭教师,却仍然保持对溥仪的忠心。

为了让女儿成为皇后,荣源不知道用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钱。

结婚以后,溥仪对婉容还是颇为满意的,大体符合他心目中的新式妻子。婉容从9岁开始住在天津租界,接受了西方教育,相当时髦。她懂得不少英语,会弹钢琴,会吃西餐,骑自行车,爱看美国电影。

另外,婉容相当美丽,气质高雅,雍容华贵,不亚于各国皇后。

当然,婉容颇为聪明伶俐,对溥仪很是恭维,深得欢心。对于溥仪来说,少年时期同宫女们纵欲过度,他基本失去了性能力。

即便如此,溥仪同婉容还是有过实质性的夫妻关系,对婉容也曾非常信任。

溥仪曾回忆改革宫内太监制度后,唯恐太监报复行刺他,要找人守夜。

溥仪有一种病态的怀疑心理,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只相信婉容。晚上溥仪自己睡觉,就让婉容拿着根木棍守门。婉容虽累得半死,却也知道自己是溥仪心目中独一无二的人。

在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避入天津租界。由此,大家都知道溥仪不再是皇帝了,他的威风也大减,身边试图投机的幕僚也逐步散去。

在租界居住期间,婉容开始同文绣闹了起来。

文绣是蒙古八旗额尔德特氏,属于八旗中的上三旗。文绣的爷爷担任过礼部尚书,父亲端恭担任过内务府主事,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相比富豪家族小姐婉容,文绣的家庭贫寒。他的父亲早逝,寡母带着她和2个妹妹艰难生活,勉强维持生计,是普通的北京小市民家庭。

同喝过洋墨水的婉容不同,文绣只上过小学,13岁就嫁给溥仪,放在今天就是初中一年级女生。

文绣不知道的是,本来皇后应该是她。

溥仪多年后回忆:女孩的照片送到了养心殿,一共四张,让我来选。在我看来,四个人都是一个模样,身段都像纸糊的桶子。每张照片的脸部都很小,实在分不出丑俊来,如果一定要比较,只能比一比旗袍的花色,谁的特别些。我那时想不到什么终身大事之类的问题,也没有个什么标准,便不假思索地在一张似乎顺眼一些的相片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圈儿。这是满洲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名叫文绣,又名惠心,比我小三岁,看照片的那年是十二岁。

文绣的个性,同婉容有一定区别。她传承蒙古人的秉性,较为执拗、刚硬,虽不会主动欺负人,却也不容别人欺负她。

在紫禁城内,文绣是妾,婉容是妻,妻妾有别,这是皇宫内的基本制度,谁也不敢违抗。文绣只能处处低人一等,忍气吞声,压抑自己。到溥仪去天津租界居住时,文绣不过15岁,也是个孩子。人不可能永远压抑自己,迟早会显露出本性。

在天津租界期间,也许是溥仪的威风下降了,文绣逐步不愿意被婉容压制。

一妻一妾,经常为鸡毛蒜皮小事争吵,闹得天翻地覆。溥仪回忆:婉容本是一位天津大小姐,花钱买废物的门道比我多。她买了什么东西,文绣也一定要。我给文绣买了,婉容一定又要买,而且花的钱更多,好像不如此不足以显示皇后的身份。文绣看她买了,自然又叽咕着要。这种竞赛式的购买,弄得我后来不得不规定她们的月费定额,自然,给婉容定的数目要比文绣的大一些,记得起初是婉容一千,文绣八百,后来有了困难,减到三百与二百。

实际上,溥仪对婉容尚且有三分夫妻之情,对文绣则没太多的感情。

一来文绣小时候相貌有趣,让溥仪很感兴趣。可惜,文绣长大以后却变得丑陋起来,同婉容差距非常大,溥仪并不喜欢她的样子;二来文绣性格固执认死理,头脑不会转弯,也不会主动恭维溥仪,在宫内是个另类人物。听惯了恭维的溥仪,对经常说实话的文绣不满意;三来文绣和溥仪本来就是包办婚姻,婚前没有感情。婚后,溥仪甚至没有同文绣同床过,两人连夫妻之实都没有,完全是挂名妻子,同身边的宫女没什么区别。

在溥仪眼中,文绣和婉容都是奴才,但皇后的地位怎么也比妃子要高,这是祖宗定下来的规矩。

只要两人出现什么争吵,溥仪往往不问原因,直接帮着婉容。而文绣一对溥仪发脾气、赌气,他往往十天半个月不去见她一次。文绣虽锦衣玉食,有很多仆人伺候,却处于一种强大的精神虐待中。文绣相当痛苦,为此还自杀过,用剪刀捅肚子。

无情冷漠的溥仪知道以后,生气地对太监说:“她惯用这伎俩吓唬人。谁也不要理她!”

其实,溥仪并非对文绣完全无情无义,多少还有三分情。文绣本性善良、厚道、直爽,深得四个太妃的认可,也得到仆人们的拥护。溥仪知道文绣并没有什么坏心眼,只是脾气太差而已。所以,溥仪在物资待遇上,并没有亏欠过文绣,也答应了她的很多要求。

在紫禁城时,溥仪就特别给文绣聘请一位女教师凌若雯,专门教授英语。

文绣学习很用心,进步极快,思想也开放起来,进而开始酷爱文学,把读书当成乐趣。

再比如,租界期间,溥仪每月给婉容每月1000块大洋,也给文绣800块大洋。

大家知道800块大洋是什么概念?

同时代的,在北大担任图书馆管理员,月薪只有8块大洋。而吃饭、租房、穿衣、交通都完全没有问题,还有余钱买书订报。

文绣的衣食住行,都是溥仪出钱搞定的,这800块大洋只是零花钱。

也就是说,文绣每月零花钱都是普通知识分子的100倍,算得上穷奢极欲了。

即便如此,两人仍然不合。

说来说去,溥仪和文绣脾气差别太大,两人真的合不来。

在天津租界中,溥仪过上了以前向往的自由生活,心态也有所变化。溥仪很宠爱婉容,经常同她一起上街、会客、玩乐、宴会。

文绣性格固执,又有些不识时务,溥仪对她越来越不满意,很少见她。

溥仪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楼下,自己和婉容住在楼上。

在溥仪看来,自古的皇帝都是这样,喜欢的女人就多看几眼,不喜欢的女人可能终生不见面。

从古至今的妃子们,只能接受这种潜规则,成为皇帝的玩物,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反抗。

没想到,淑妃文绣却要反抗。

她还不满22岁,不愿意一直保持这样的抑郁状态,最终决定结束9年的皇妃生活。

可惜,文绣还是太年轻幼稚了。她想要离婚,本来就有很多种方法。

溥仪是个软弱之人,甚至可以说是懦弱。他的性格,比婉容和文绣都要弱很多!

只要纹绣坚持在外面不回来,两人常年分居甚至体面离婚也是可行的。

没想到,在几个居心叵测的坏人挑拨下,文绣选择了一个最坏的方法,就是闹得鱼死网破。

文绣从溥仪身边突然逃走以后,在这些人的唆使下,不理睬溥仪聘请的律师所提出的和解方案,也不愿意继续商讨,直接去法院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也罢了,关键是文绣为了获得社会同情,占据道德制高点,竟然爆出自己结婚9年还是的秘密。这等于明确指出溥仪有性功能的缺陷,还指出溥仪对她进行虐待。

此举大大触怒了溥仪,也让文绣的家族感到怒不可遏。从此以后,文绣家族同其决裂,满清遗老遗少也将她作为敌人。

溥仪此时决定去伪满洲国当皇帝,不愿意受到文绣事情的干扰,最终违心的同意离婚。

文绣得到了5万5000大洋的巨额赡养费,被要求不得改嫁。随后,溥仪废除了文绣的淑妃名号,贬为庶人。如果是古代的话,文绣被废除名号,就是极大的羞辱。

年轻的文绣离婚成功后,才悟出了自己的幼稚,被人利用了。

支持她离婚的所谓同情者,几个律师名利双收,还得到大量的诉讼费。

煽动她大闹的保姆玉芬,从文秀那里搞走了一大笔钱,作为回报。相反,文绣不但众叛亲离,得到的5万5000大洋一下子就去了不少。

文绣13岁入宫,早已习惯富贵奢华的生活,离婚后家里长期雇有4个佣人,对衣食住行都有很高要求。

可怕的是,文绣一不会理财,二不知道节省,不到10年就将这笔巨款挥霍殆尽。

离婚的时候,文绣同家族闹翻,得不到家里人的支持,只有个表哥能帮些小忙。抗战后期,文绣已经落魄到去工地做瓦工、在街头卖香烟的地步,比普通家庭妇女还不如了。

到了1947年,38岁的文绣实在穷得无法生活,加上溥仪也已经被关押在苏联多年,就违背了不改嫁的承诺,嫁给了少校刘振东。

刘振东是个40多岁的老光棍,没什么能力,为人却比较厚道。

夫妻结伴到建国后,日子还算可以。

1951年开始镇压运动,刘振东也被调查。好在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军需官,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没有血债。刘振东没有遭到逮捕,被安排到清洁队工作。

从此以后,刘振东和文绣挤在一个10平方米的小屋内,过起了穷日子,好在夫妻感情还和睦。

也许连续遭受各种打击,文绣的心情始终不佳,身体状况也不好。

短短2年后,1953年文绣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4岁。

刘振东身无分文,只能在同事帮助下,用清洁队废弃的木板,钉了一具薄木棺材,将文绣葬在安定门外的乱葬岗内。

根据溥仪回忆录来看,没有人告诉他文绣改嫁的事情。

溥仪晚年表现出对纹绣的一些同情,认为自己对她太坏了,难怪她会反抗。

溥仪还认为文绣反抗是正确的,不然恐怕也会是婉容的下场。

我们回来再说婉容。

文绣事件以后,溥仪开始迁怒于婉容,认为她不顾皇后体面,一味同文绣争吵,才会搞出这么丢人的事情来。这段时间,婉容开始迷恋,又让溥仪感到恼怒。

婉容和父亲荣源,都有一种遗传性的精神病。溥仪记载过岳父荣源发病的场面,基本就是整个人失控了。

婉容还年轻,只有轻微症状,在溥仪的允许下用吸烟和吸缓解。

而没想到,婉容很快就有了严重的烟瘾,到了痴迷的地步,相貌开始憔悴,举止也逐步怪异。

本来婉容是个很活泼的女人,喜欢购物和逛街,喜欢各种玩乐。此刻她却十天半个月不出门,只是躺着抽,甚至可以不吃饭和不说话。溥仪屡次让她戒烟无果,对她开始嫌弃。

1934年婉容逃到伪满洲国后,同溥仪一样受到严格的监视。

溥仪曾回忆有一次忘了通知关东军,自己就让仆人开车去长春的一个公园游玩。关东军认为溥仪跑了,竟然派出军队追赶,还包围了公园,强迫溥仪回宫。

溥仪尚且被软禁,婉容就更别说了。她的瘾越来越重,精神也越来越不正常。自从1934年以皇后身份出现过一次后,婉容就再没有公开露面。

其实,在这之前,她的精神就有一定问题,几乎没什么自控力。

溥仪同婉容从此成为挂名夫妻,两人几乎不见面。婉容毕竟是个年轻女人,也有正常的生理需要。加上她的毒瘾和精神问题导致失去自控力,竟然同侍卫通奸怀孕。

溥仪认为,这是巨大的宫廷丑闻,比文绣的事情严重百倍。溥仪在1935年发现婉容怀孕时,她的肚子已经很大了。

大怒之下,溥仪要同婉容离婚,遭到了关东军的训斥,认为这会动摇伪满洲国的稳定。

无奈之下,溥仪从此不见婉容,还将她生下的女儿丢进了火炉(一说生下来就被注射毒针而死)。

大家都隐瞒这个消息,婉容并不是傻瓜,很快猜到了这件事。

她的精神彻底崩溃,导致连生活也完全不能自理的地步。她整天疯言疯语,大小便都直接拉在裤子上,彻底成为一个疯子。

婉容死于1946年,溥仪已经被苏军俘虏,几个女眷都被八路军俘虏。国共内战已经爆发,东北发动猛烈攻势,八路军自身难保。婉容无法得到,生活待遇急转直下,精神早已崩溃,很快就暴毙。死了以后,婉容连口棺材都没有,本来准备用草席包裹埋掉。

好在看守的母亲有老派思想,认为皇后娘娘无论如何不能光着身子下土,才弄了一口粗劣的木板棺材。

当时是草草埋葬,也没有立碑,后来政府花费很大力气,也找不到婉容的尸骨。

中国最后一个皇后,以最悲惨的方式消失在历史中。

经过婉容和文绣事件后,溥仪对女人有一种深深的厌恶感。

关东军却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文绣跑了,婉容疯了,如果强迫溥仪娶一个日本女孩,对于殖民东北就有巨大的好处。

溥仪虽没用,毕竟是满清正统皇帝,不敢随便违背祖训,绝对不可能娶外国女人。况且,这个关东军安排的日本女人,说不定就是一个女间谍,随时害他性命。

于是,溥仪派人先下手为强,在1937年娶了他他拉氏,谭玉玲。

谭玉玲年仅16岁,相貌美丽,性格活泼天真,是个非常可爱的少女。谭玉玲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当时正在北京读中学,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社会的女孩。

不知道什么原因,溥仪第一次见到谭玉玲,就觉得非常投缘。虽然谭玉玲没有像婉容一样,刻意奉承讨好溥仪,但溥仪对她的一举一动,甚至发脾气的样子,都非常喜爱。

一说,溥仪之所以对人冷漠无情,主要是从小除了奶妈、弟弟傅杰以外,几乎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而嫁给溥仪以后,谭玉玲时刻都为他着想,事事都关心他。这让溥仪感到了温暖,对谭玉玲产生了少见的感情。

婚后3年内,溥仪几乎天天都同谭玉玲在一起,同吃同住,一起玩乐。

连日本人都知道,溥仪非常宠爱这个皇妃。一般认为,溥仪同谭玉玲并非挂名夫妻,而是有了夫妻之实,溥仪曾经祈祷祖先赐给他一个孩子。

然而,1942年谭玉玲突然暴毙。一说日本逼迫溥仪签订继承法,皇帝的位子会由日本指定的人来继承。这让溥仪时刻处于惊恐中,害怕被日本人害死以篡夺皇位。

见到丈夫如此惊慌和痛苦,谭玉玲突发奇想,建议自己装作怀孕,稍后偷偷从皇室子孙中抱养一个婴儿,狸猫换太子。一旦溥仪有了儿子,日本就不会将他随便弄死,让别人来继承了。

谭玉玲没想到的是,溥仪很多心腹仆人都是日本间谍。此事很快被日本人得知,认为谭玉玲是个很大的威胁。于是1942年8月13日,一个日本医生来治疗谭玉玲的小毛病,膀胱炎。

没想到,一针注射下去以后,谭玉玲几小时后就死了,对外公布是因伤寒病死。

溥仪则认为,谭玉玲就是被日本人注射毒液害死的。谭玉玲才22岁,身体从来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怎么可能突然暴毙呢?

传说那个医生,第二天来查看谭玉玲的遗体时,溥仪一时冲动,操起一把裁纸刀就冲过去,要将他杀死。

看到日本医生时,溥仪发现他是同“御用挂”吉冈安直一起来的,立即明白这是关东军的阴谋。傀儡皇帝溥仪,顿时失去勇气,丢掉裁纸刀逃回办公室。

谭玉玲的死,让溥仪感到了很大痛苦。谭玉玲的骨灰,溥仪常年带在身边。直到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反对后,才将骨灰安葬。他一直带着谭玉玲的照片,直到1967年去世。

谭玉玲刚死,关东军就又逼迫溥仪娶日本妻子。谭玉玲的惨剧就在眼前,溥仪无论如何也不敢按照日本人的意图去做。

此时溥仪多疑心理,又到了一个顶峰,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他认为就算娶一个中国女孩,也可能是日本人训练好的间谍。

于是,溥仪想到一个好办法,就是找一个年龄很小,没有见识,家庭贫穷的女孩子。这种女孩不太可能是日本间谍,就算是间谍也不难将她改变。

于是,1943年14岁的李玉琴成为了富贵人。

李玉琴是穷人家的孩子,父亲在饭店打工做伙计,母亲是家庭妇女,两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劳动人民。李玉琴被选中为皇妃时,全家都惊呆了,根本不知所措。

李玉琴淳朴厚道,相貌平平,毫无社会经验,也没有什么见识,甚至可以说土头土脑。

她回忆自己的第一次同溥仪见面,只有慌乱和紧张,就像肥皂剧:屋里出来几个男人,有一个人拿着喷雾器给我上下喷一遍,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消毒,怕我有什么细菌传染给皇上。我被领上二楼,一会进来一个男人,宽肩膀,细腰,戴眼镜,穿着深绿色衣服,样子很和气。我被告知这位是溥仪皇帝后,赶紧跪下磕了三个头。溥仪说:快起来,快起来!随后发现我的手很热,问是不是发烧了?拿来体温计试了试,果然有点发烧(李玉琴没病,只是过于紧张)。溥仪传话叫拿退烧药。后来问我有没有吃饭?给我安排了饭:四菜一汤。饭后,我的热也退了。溥仪安排我到同德楼休息。晚上,溥仪又安排了晚饭,有十来个菜。当时我很紧张,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没想到,溥仪吃完饭悠闲地坐在沙发上抽起烟来,说了几句话就走了。期间,溥仪对我说了很多日满友好的东西,我听不太懂,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说这些。多年后溥仪才告诉我,他认为我是日本人派来的间谍,才说了这番话。

进宫的第1年,溥仪对李玉琴还是保留三分怀疑,对她很冷淡。日久见人心,溥仪逐步看出李玉琴是个老实的女孩,头脑也比较简单,不可能是间谍,态度才有所转变。

即便如此,溥仪也只是把李玉琴当作摆设,两人从没有同过床。

他们维持了2年的挂名夫妻,直到1945年伪满洲国崩溃。

溥仪逃走的时候,甩下了李玉琴和婉容,还谎称会用火车来接她。

有意思的是,李玉琴是个单纯的少女,加上2年不断接受溥仪的灌输,形成了一种愚忠的性格。

即便溥仪对她不仁,她对溥仪还是非常忠心的。被八路军扣押时期,李玉琴被迫写下了同溥仪离婚的声明,得以回到长春的娘家。然而,李玉琴并没有真正的同溥仪离婚,而是整整守了十二年,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1955年,李玉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看到了已经十年没见的溥仪。当时的溥仪很感激,认为李玉琴对他是忠心的,也是个好女人。两人在管理所的特殊房间共度了几晚,李玉琴后来回忆,直到此时两人才真正发生了夫妻的事情。

没想到,这几次见面后,李玉琴的态度却变了。

她发现自己对溥仪的感情并不是爱情,而是一种崇拜和服从。

细想起来,溥仪一直对她都很不好,从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在溥仪看来,李玉琴只是无知无识的乡下女孩,是一个可笑的傻大姐而已:溥仪为了控制她,首先订出了让她永远不能翻身的21条,主要内容是,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清王朝的祖制;一切言行都要顺从溥仪,即使和父母通信也要先得到批准;必须忠实地伺候溥仪一辈子,思想上偶然起了不该起的念头,也要立即请罪;不许回家和亲人见面,不许私蓄一分钱,不许打听外事,不许愁眉苦脸等等。溥仪让她亲手抄写“笔据”,在佛前立誓后焚烧,让她终生为自己承担义务。溥仪高兴时就让李玉琴唱歌给他听,或是做体操给他看,不高兴时就申斥她,用笤帚打她,发完脾气还要捧出“21条”不许愁眉苦脸,强迫她破涕为笑。

在战犯管理所来往的2年内,李玉琴逐步认为他们应该分开。一来两人并没有夫妻感情,二来溥仪是个战犯,什么时候释放也并不知道。三来李玉琴认为自己守了10多年活寡,吃了这么多苦,也算对的起他了。

于是,李玉琴同溥仪在1957年离婚。溥仪很不愿意离婚,管理所也反复劝告,无奈李玉琴的态度很坚决。

李玉琴后来生活还算不错,在1年后结婚,生了1个儿子,过上了正常的家庭生活。期间,李玉琴被认为是皇妃,也遭到了冲击。她毕竟是劳动人民出身,加上在病床上的溥仪为她写证明“没有给她家人任何特权”,李玉琴顺利的渡过了。改革开放后,李玉琴成为政协委员,最终在73岁善终。

在溥仪众多妻妾中,李玉琴算是结局最好的一个。

溥仪最后一个妻子,叫做李淑贤。溥仪在1959年被特赦,他同李淑贤在1962年结婚。婚后短短2年,溥仪就发现患有癌症,随后3年始终在治疗和卧床中,最终在1967年重病去世。

结婚时,两人相差接近19岁。为什么溥仪要娶离过两次婚、身为护士的李淑贤?

恐怕还是溥仪需要人照顾。

李淑贤同前面几个女人,有很大的不同。她的第一个丈夫是北平的伪警察,在1955年被政府认定为,逮捕判刑8年(服刑期间发现他有其他严重罪行,被直接枪决)。当年北平有很多伪警察,被枪毙者很少。这说明,李淑贤第一个丈夫恐怕不是什么小角色。

李淑贤在丈夫被逮捕1年后离婚,短短1年后的1957年和一个会计结婚,3年后离婚。离婚1年半后,李淑贤又同溥仪结婚。李淑贤的文化程度不高,只上过几年小学,写信都很困难。

李淑贤嫁给溥仪,也没有享到什么福。溥仪本来连穿衣服、挤牙膏都不会,在战犯管理所期间好歹能够生活自理,同普通人差别还是巨大。

尤其是婚后2年,年龄不小的溥仪就有了重病,更是需要李淑贤照顾。

资料这么写:溥仪在家养病期间,走路已经非常困难了,几乎是一步一挪。在生活上他也无法自理,洗脸都费劲,洗澡得由李淑贤来帮忙才行。他不断地吃药、看病,几乎天天奔医院。溥仪不愿看外边那些复杂的世事。溥仪病重这段时间,李淑贤时常闷坐在家里,想想自己跟溥仪结婚的这几年,她后悔了。

原“军统”少将董益三的夫人宋伯兰女士,曾一度是李淑贤的好友。据她回忆:“‘’那些日子,李淑贤没事就到我家去串门,大部分是发牢骚。原来她不太讲过去的婚姻历史,如今倒翻来覆去地讲她的一嫁、二嫁、三嫁的故事。一边说—边哭,哭她今后怎么办?哭她的命苦——到现在落得这样的一个结果……十分悲痛的样子。在李淑贤和我的谈话中,她挺后悔嫁了溥仪,说连一天福也没享过。”

最后,想起了溥仪和文绣最后一次见面。

文绣:我最后问你一个问题,希望你诚实的回答我。从开始到现在,你究竟有没有爱过我?

溥仪:没有!但这紫禁城里面的婚姻,从来就不是讲爱情的。娶你们两个之前(婉容和文绣),我都没有见过你们,哪里有什么爱情呢?你说你是受害者,我又何尝不是呢?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讨伐袁世凯失败后,有人要给算八字,:我八字很简单

从上古时始,遇事先问鬼神的“卜筮”的习惯就有了,如今求签问卦依然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甚至非常重视的事情。

因为这个传统,一个人从出生起就注定的“八字”,也成了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依据。

1913年,革命先驱先生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暂时移居日本。因为革命屡次受挫,一些的追随者特意从上海赶到日本,想要为先生推算“八字”,以此推断他领导的革命事业能不能成功。

作为坚定唯物主义者的,听到他们的来意之后,不气反笑,他反问这些想用迷信手段来推断革命是否能成功的人:我的八字不好,你们就不革命了?

他接着就坦然地说了自己的“八字”,让那些人看看凭借这个“八字”,革命能不能成功。

听到说出的八字,那些求签问卦的人讪讪地说不出话来。其他人则被说的八字折服。

先生说的“八字”是什么呢?

一 、此“八字”非彼“八字”

“八字”是什么?

就是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还有出生的时辰。

古人用的是干支纪年,甲乙丙丁这些为十天干,十二生肖的子丑寅卯是地支,什么年、什么月、什么日、什么时辰这些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生辰八字”。

但是先生自己说的“八字”却不是他的出生日期,而是切切实实的八个字。

先生1866年出生于广东中山市的翠亨村,和鲁迅先生一样,他一开始也抱着从医救人的信念。

但是清政府的让意识到,学医并不能挽救国人,于是就立志推翻满清统治,让中国人走上自由的道路。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的兴中会。

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革命为宗旨的团体。

兴中会在的领导下,影响不断扩大,在兴中会的基础上,1905年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

有了统一的政党,中国人终于可以推翻压在头上的封建主义这座大山了。

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终于为满清这个腐朽的封建王朝敲响了丧钟。

按照中国的干支纪年,这一年正是辛亥年,所以武昌起义也被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作为革命先驱者,被推举为中华临时大总统。

但是当“中华”真正建立的时候,却让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当上了中华第一任大总统。

袁世凯出身旧军阀,当上总统后一心想要恢复帝制,当皇帝。

就这样,辛辛苦苦把清帝溥仪赶下台的革命党人,紧接着又得面对袁世凯复辟野心。

1913年3月20日,就在中华第一次国会前夕,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枪杀。

接着,袁世凯又向英法等五国银行借款共计2500万英镑,用这些钱扩充北洋军备调兵南下,准备向南方的革命党人发起攻击。

为了捍卫革命果实,在上海接连召开三次军事会议,敦促南方各省独立,与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分割开来。

同时,他也希望和南方各省讨论讨伐袁世凯的事情,但是却没有人响应他。

因为内部的分歧,导致讨伐袁世凯的行动迟迟没有动静,袁世凯这边准备好之后,在当年7月便命令北洋军第6师开赴江西九江,对南方各省首先发起攻击。

袁世凯进攻后,南方各省这才团结起来,纷纷发电响应讨伐袁世凯。

但是因为失去了先机,这场仗打得格外艰难。

8月13日,吴淞被袁军占领、8月18日,江西南昌失守、8月20日,南京城也陷落。

安徽讨袁军柏文蔚,因为下属的师长倒戈,总督府都被占了;广东陈炯明在袁军进入广东之后,也避走香港。

剩余的福建、湖南两省虽然在讨袁行动开始时宣布独立,但是一看其他各省相继失利,他们赶忙取消独立。

这场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以派系的失利告终,不得不避居日本。

“二次革命”的失利,让一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人思想产生动摇,所以才有了他们要给“批八字”的举动。

作为立志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先驱者,先生自然很不赞同这种以封建迷信手段讨论革命的行为。

他反问来人:难道我“八字”不好,你们就不革命了?

随后就坚定地告诉他们,他的八字很简单,就是“打倒军阀,继续革命”。

二 、打倒军阀,继续革命

回应想要替他“批八字”的那些人的八个字,不但是当时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他自己的决心。

中国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一朝被新的制度所代替,自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一点,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之后,立即紧锣密鼓地安排“复辟”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

当初之所以愿意把“大总统”让给袁世凯,就是因为在清帝“逊位”这件事情上,手握北洋新军的袁世凯作用很大。

可是当时口口声声说着“人心思共和”的袁世凯,在成为中华的“大总统”之后,立即又是另一幅面孔,不但攻击南方的革命党人,还为自己的“称帝”积极准备起来。

袁世凯也知道,再像满清一样搞皇权专一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决定效仿日本和英国,搞“君主立宪制”。

其实袁世凯“称帝”,一定程度上,是被人“拱上”帝位的。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为了让自己能当上“皇太子”,派人印刷了很多假报纸放在袁世凯的案头。

假报纸上,清一色都是各方对于袁世凯称帝的拥护之词,甚至各国也都希望袁世凯能够称帝。

这些报纸误导了袁世凯,让他认为自己“称帝”是人心所向。

当然,就像古代帝王声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的说法一样,袁克定也没忘给袁世凯造这样的“势”。

袁克定收买了袁世凯的贴身丫鬟。

袁世凯有一天睡醒之后,这个丫鬟做出一副受了惊吓又很惊讶的样子,故意引诱袁世凯向自己询问原因。

当袁世凯问丫鬟时,丫鬟就告诉袁世凯,刚才袁世凯睡觉的时候,他的身上盘绕了一条金龙。

虽然袁世凯对于这种说法有些不以为然,但想到当皇帝,出身官宦的他也有点意动。

袁克定双管齐下,再加上袁世凯身边想要升官发财的那些人一撺掇,袁世凯就算只有三分称帝的野心,此时也已经有了十分了。

而且南方革命党人发起的“二次革命”,没过多久就在袁世凯北洋新军的攻击下失败了,所以袁世凯也是底气十足。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改“中华”为“中华帝国”,将1916年称为“洪宪元年”,自己也将于元旦那天登基称帝。

袁世凯本以为自己“称帝”,是顺应天理人心,谁想到他称帝之后,全国各地的反对声,比“二次革命”还要猛烈。

梁启超的学生、云南都督蔡锷一路从北京秘密南下,回到云南后立即举起讨伐袁世凯的大旗。

也派革命党人李烈钧前往云南,与蔡锷共同领导讨伐袁世凯的“护”,掀起了一场捍卫共和体制的“护国运动”。

与“二次革命”截然不同的是,护一路所向披靡,袁世凯引以为傲的北洋新军,这次却被打得落花流水。

而且北洋新军内部的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的元老,也因为袁世凯称帝,逐渐与他离心离德。

内外交困之下,只当了六个月“皇帝”的袁世凯就在忧愤中去世。

袁世凯称帝的失败,正印证了的那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革命”不是个人的荣辱成败,也不是像封建帝王开疆拓土一样,建立一个“家天下”的王朝,而是引领一个、自由的新时代。

站在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特地从上海赶来,要给先生“批八字”的人,虽然可能是一片好心,但是方法确实让人不敢苟同。

所以先生才会告诉他们,自己的八字,就是“打倒军阀,继续革命”。

三 、人民当家作主

先生的“八字”,不是说说而已,为了中国革命,他确实也是殚精竭虑。

袁世凯死后,北洋一系的段祺瑞执掌“中华”大权,但是他上台之后视“”和“共和”为无物,不但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也不愿意召开国会。

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共和制度,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又成立了一个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的又领导了一次“护法运动”。

虽然被“军政府”推举为“非常大总统”兼“海陆军大元帅”,但是他手中并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依靠的只是一些地方军阀,所以很快他就在军政府内部受到了排挤。

这些军阀、政客之所以肯把“大总统”、“大元帅”的职位给, “护法”是假,借助他的声望是真。

在这样的情况下,的“护法运动”自然又以失败告终。

“护法运动”的失败,让意识到不管是袁世凯的北洋一系,还是南方的军阀,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地盘,不是真“革命”。

所以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开始对自己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反思之前的错误。

恰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这给了极大地鼓舞:列宁能领导俄国人民推翻帝制,那中国也能成功革命。

为了借鉴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在与陈炯明决裂之后,会见了苏俄代表,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之后,有了中国和苏俄的加入,领导的革命才算是拨开了迷雾。这支汇聚了中国各阶层的有志之士,以摧枯拉朽的力量瞬间将北洋军阀扫荡一空,可惜去世后,没有继承他的遗志,将变成了新的“北洋军阀”。

1925年,为革命尽了最后一份心力的先生,因为罹患癌症在北京去世,他留给后人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虽然他生前没有完成“打倒军阀”的愿望,但是却一直践行着他“继续革命”的信念。

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革命先驱者,中国人民才能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有了让人们当家作主的“共和国”。

结语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两句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个想要建立,并且长久存在,“民心向背”才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因素,中国革命之所以能最后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带领我们革命的队伍,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心愿。

所以当革命遇到难题时,问问“苍生”真正迫切需要的是什么,这远比求神问卜更有用。

先生虽然没有带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可是他作为革命的先驱者,显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才会坚定地说出“打倒军阀,继续革命”这8个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