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纯阴火(八字纯阴火旺)
八字入门的十六个基础,快来看看
1、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关系:
相克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记忆方法:刀砍树木(金克木),木扎根于大地(木克土),土可以挡水、做江堤(土克水),消防队的灭火工作(水克火),火可以烧熔金属(火克金)。
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记忆方法:水份供养树木(水生木),木燃烧起火(木生火),火燃后成灰(火生土),土埋藏有矿藏(土生金),金炼熔了成液体(金生水)。
于月令上的旺相休囚死:与月令相同者,为旺。得月令生者,为相。生月令者,为休。克月令者,为囚。被月令克者,为死。
2、十二地支所属生肖及属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属猪。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辰戌丑未属土,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
寅卯辰司春,为东方;巳午未司夏,为南方;申酉戌司秋,为西方;亥子丑司冬,为北方。八字中有寅卯辰三字,为“东方局”,大大加强了八字中木的力量。八字中有巳午未三字,为“南方局”,大大加强了八字中火的力量。八字中有申酉戌三字,为“西方局”,大大加强了八字中金的力量。八字中有亥子丑三字,为“北方局”,大大加强了八字中水的力量。唯辰戌丑未,四支单位而言之,属土,为四季,为中央。
一般而言,八字喜用为木者,宜到出生地的东方干事业,八字喜用为火者,宜到出生地的南方干事业,八字喜用为金者,宜到出生地的西方干事业,八字喜用为水者,宜到出生地的北方干事业。八字喜用为土者,就在出生地或到出生地的南方干事业,这样就能吉则更吉。
同理,八字忌木者,不宜到出生地的东方干事业,凶者更凶。其余类推。
3、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寅亥合木、卯戌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土,午为阳,未为阴。八字中有子字或丑字,则子丑相合,并加强了土的力量。若子与丑相邻,则合力较大,子与丑中间有一二地支隔开,则合力较微,但若有午来冲子,或未来冲丑,当以又合又冲论,不可认为因合而解了冲,或因冲而解了合。若八字中有一亥字,则作亥子丑会北方水局论,而不去论子丑合土。子与丑合,不管相邻或是相隔,子仍然是子,丑仍然是丑,不能因为子丑合,子就不存在了,子水就发生化学反应而变成土了。其余地支之相合类推。
4、地支六害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共六种相害,称“六害”,相害又叫相穿。八字中有子字和未字,则子未相害。若子字和未字相邻,则害之力较大,若子字与未字相隔,则害之力较轻。或八字中有子字,而大运或流年走未字,则子未亦相害。其余类推。
5、地支六冲
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八字中有子、午二字,则子、午相冲。八字中的丑、未二字,则丑、未相冲。
八字中的寅、申二字,则寅、申相冲。八字中有卯、酉二字,则卯、酉相冲,
八字中有辰、戌二字,则辰、戌相冲,八字中的巳、亥二字,则巳、亥相冲。
八字中有子字和午字,则子与午就会产生互相排斥的作用而争战扭打起来,其结果是两败俱伤,各自损失大部份的精力。若子字和午字相邻,则冲力较大,若中间隔了一二个地支,则冲力减少,但冲力仍有。若子字有丑字相合,或午字有未字相合,则以又合又冲论,不能认为合可以解冲,或冲可以解合,这点宜注意。至于辰戌丑未之冲,方位相对,性质相类,虽然相冲,并不战克。八字中有子字,而大运或流年走午字,则子、午也会相冲。其余地支之相冲类推。
6、地支三会
亥子丑会北方,寅卯辰会东方,巳午未会南方,申酉戌合西方。
从方位上分:亥子丑属北方,寅卯辰属东,巳午未属南方,申酉戌属西方。
从位置所居分:寅申巳亥也称四偏,子午酉卯属四正,辰戌丑未属四库。
7、地支三刑
十二个地支,每个的地支都进行“刑”的活动,只是刑的组合形式不同而已。如四偏的刑---寅巳申,四正方的刑---子卯相刑。午、酉自刑(有三个就可以构成三刑,如午午午。辰、亥也为自刑)。四库的刑----丑戌未相刑。
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
八字中有寅、巳二字,或巳、申二字,或申、寅二字,或寅、巳、申三字全有,则属相刑。八字中有寅、巳、申三字中的一个或二个,大运或流年地支碰上了另外一个或二个,亦属相刑。或八字中有寅、巳、申三字中的一个,大运碰上其中另外一个,这步大运所辖的流年地支遇另外一个,亦属相刑。如八字中有一个寅字,大运走申时,流年在巳年,就属相刑。
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八字中有丑、戌二字,或戌、未二字,或未、丑二字,或丑、戌、未三字全有,则属相刑。八字中有丑、戌、未三字中的一个或二个,大运或流年地支碰上了另外一个或二个,亦属相刑。或八字中有丑、戌、未三字中的一个,大运碰上其中另外一个,这步大运所辖的流年地支遇另外一个,亦属相刑。如八字中有一个丑字,大运走戌时,流年在未年,就属相刑。
子刑卯,卯刑子。八字中有子、卯二字,则属相刑。八字中有子字(或卯字),大运或流年走卯字(或子字),亦属相刑。
辰午酉亥自相刑。八字中有两个辰或更多的辰,有两个午或更多的午,有两个酉或更多的酉,有两个亥或更多的亥,则辰辰相刑,午午相刑,酉酉相刑,亥亥相刑,均属自刑。或八字中有辰,而大运或流年又遇辰,亦属相刑。其余午、酉、亥之刑类推。
8、地支三合
寅午戌合成火局、申子辰合成水局、亥卯未合成木局,巳酉丑合成金局。
八字中有寅午戌三字,则合成火局,并加强了八字中火的力量,生于夏天或寅戌月则火力更大。八字中有申子辰三字,则合成水局,并加强了八字中水的力量。生于冬天或申辰月则水力更大。八字中有亥卯未三字,则合成木局,并加强了八字中木的力量。生于春天或亥未月则木力更大。八字中有巳酉丑三字,则合成金局,并加强了八字中金的力量。生于秋天或巳丑月则金力更大。
三合即是长生、帝旺、墓库之合。如寅午戌合火局,寅为火之长生,午为火之帝旺,戌为火之墓库。形成集团军力量,其最憎恨的是北方之水位,壬癸亥子丑位是它的对立面。
八字有两个而大运或流年凑齐另外一个,也会相合;或八字有一个而大运有另外一个,流年有另外一个,不管何种情况,只要凑齐了三个字,也会相合。
9、支藏干
子宫癸水在其中,丑癸辛金己土同。寅宫甲木兼丙戊,卯宫乙木独相逢。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丛。午中丁火并己土,未宫乙己丁共踪。申位庚金壬水戊,酉宫辛字独丰隆。戌宫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每一个地支里面都含有一到数种成份的天干,即支藏干。它们数量旺衰的多少也不同。支藏干的理解记忆方法:
(1)子午酉卯藏本气阴干,癸丁辛乙,其中午中藏己。
(2)、辰戌丑未藏本气土(辰戌藏戊、丑未藏己),藏三合局、三会局之阴干,戌藏戊丁辛,辰藏戊癸乙,丑藏己辛癸,未藏己乙丁。
(3)、寅申巳亥藏阳干本气、三合局阳干和戊土(亥不藏戊土,土克水不藏),寅藏甲丙戊,申藏庚壬戊,巳藏丙庚戊,亥藏壬甲。
10、十天干阴阳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甲乙属木属东属春,丙丁属火属南属夏,庚辛属金属西属秋,壬癸属水属北属冬。戊己属土属中心。
甲丙戊庚壬属阳。阳年生人,男为阳男,女为阳女。乙丁己辛癸属阴。阴年生人,男为阴男,女为阴女。
甲阳木:纯阳之木,体本坚固,参天之势,又极雄壮。
乙阴木:花草灌木,春如桃李、夏如禾稼、秋如桐桂、冬如奇葩。乃甲之质,而承甲之生气。
丙阳火:纯阳之火,其势猛烈,欺霜侮雪,有解寒除冻之功,如太阳之火。
丁阴火:火性属阴,较丙火而柔中,类似于灯烛之火。
戊阳土:高亢之土,比己土高厚刚燥,乃己土发源之地,得乎中气而且正大。
己阴土:田园之土,阴湿之地,中正蓄藏,贯八方而旺四季,有滋生不息之妙用。
庚阳金:乃天上之太白,带煞而刚健,似秋天肃杀之气,如刀斧之金。
辛阴金:阴金,人间五金之质,清润可观,似珠玉之金。
壬阳水:癸水之发源,昆仑之水,江河之水。
癸:纯阴之水,壬水之归宿,纯而至弱,其性弱,其势静,似雨露之水。
11、十干化合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八字天干中有甲字和己字,则甲己相合,加强了土的力量。若甲和己相邻,则相合之力较大,若甲和己中间隔了一二位天干,则甲己相合之力较小。
12、天干相冲
甲庚相冲、乙辛相冲、壬丙相冲、癸丁相冲。戊己土居中央,故无冲。
甲属阳木,为东方,庚属阳金,为西方,阳与阳同类相斥,金与木相克,而且二者方位相反,故曰相冲。其余之干相冲类推。
13、天干相克
甲乙克戊己、戊己克壬癸、壬癸克丙丁、丙丁克庚辛、庚辛克甲乙。
14、六十花甲纳音歌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傍土,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蜡金,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丁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记忆方法,用诗一首:
子午银灯架壁钩,辰戌烟滿寺钟楼。申寅汉地燥柴湿,纳音五行此中求。
15、八字十神
八字十神,即是:比肩、劫财、正官、七杀(又叫偏官)、正印(又叫印绶)、偏印(又叫枭神、枭印、倒食)、正财、偏财、伤官、食神。
关于十神的记忆:现实中
(1)妻。是我克入的,故妻财,为我克之物也。被我克者偏财(同)正财(异)。
(2)官。是克制我的,故克我者,为官,分正偏之官,克我者七杀(同)正官(异)。
(3)母。是生我的,文化学识也是生助、帮助我的东西。故生我之物为印,分正偏印。生我者偏印(同)正印(异)。
(4)子。是我生的。子分为食神(养儿防老)、伤官(记忆的方法:伤,伤害也,用来制克官的,故名伤官也)。被我生者食神(同)伤官(异)。
(5)兄弟。和我一样,为兄弟。与我五行相同者。(比劫的记忆方法:“比”这个字的左右结构就很形象地可以记忆同性之干支为比肩。)比肩(同)劫财(异)。
八字的五行,不但各自具有阴阳的属性,如相比和、相生、相克关系,阴阳属性不同,其表达方式也不同。为了方便批命时书写,八字十星就可以用一些符号来代替。
比肩写作:比,劫财写作:劫,正官写作:官,七杀写作:杀,正财写作:财,偏财写作:才,正印写作:印,偏印写作:枭,食神写作:食,伤官写作:伤。
比肩,八字当中比肩太旺,主自尊心强,为人固执,主观意识强,冥明不化,不利父亲,不愿受拘束、崇尚自由等,也主性格和善等。如是八字中比肩太弱,也主没有主见,易受外力左右,个性较为软弱。
劫财,八字当中,如是劫财较旺,容易有双重个性,也主奸诈、狡滑类,对妻不利,劫财过于偏强则易于流于等。八字中劫财太弱则主性格孤辟,不合群、不善交友、人际关系不佳,易被朋友所利用、所害等。
正官,主约束力、自制能力等。八字中正官太旺,主缩头缩尾、犹豫寡断,不敢放手做。正官太弱,则主狂荡不拘、不遵循传统规纪。若又见伤官太多,主持才傲物、无人能管,一片混乱。
七杀,正克我、制身之物,本为忌,主压制、打击类。八字中,如是七杀旺,主性格不稳、环境动荡、背井离乡,脾气暴烈、嫉恶如仇。如与伤官混合则易堕落或与黑社会有关系。如是七杀有食神制化,主好事,化为权力。
正印,仁慈心、博爱、信用、福星等,也主懒性、信赖性强等。正印之星也主对宗教信仰类,佛道儒等正教。
偏印,代表固执、不属正统的思维、思想,如是宗教方面则主是仙姑仙婆类。
伤官,个性豪迈,技术性。八字中伤官太旺,主个性放荡任性、不修边幅、不守礼教,具叛逆心、犯罪意识,破坏法律法规、伦理规范等。伤官也主学术智慧、才华、能力等,对官鬼较有震摄力。
食神,含蓄、传统,守德,文学。八字中食神太多则好幻想、重感情,也主易于钻牛角弯。
正财,固定资产,薪水工资。妻、老婆。正财为命主喜用,主得贤助之妻。
偏财,流动性资产,小老波、姨太太,意外之财、投机性投资等。以偏财为喜用者,有小老婆或易得外来之财、红包等。
16、八字六亲
所谓六亲,是指父、母、兄(姐)、弟(妹)、妻(或夫)、子女。六亲的看法,应从“十星”、“宫位”、“运程”来综合判断。
(1)、与六亲有关的十星
①母亲:正印(八字中若无正印,则以偏印来看,若正印、偏印皆有,则正印正看,偏印副看,通常以正印为生母,偏印为继母、干妈)
②父亲:偏财(八字中若无偏财,则以正财来看,若偏财、正财皆有,则偏财正看,正财副看)
③兄弟(姐妹):比肩及劫财。通常是男子以比肩为兄弟,劫财为姐妹,女子以比肩为姐妹,劫财为兄弟。
④妻子:正财(八字中若无正财,则以偏财来看,若正财、偏财皆有,则正财正看,偏财副看,通常是以正财为正妻,偏财为妾、情妇、外遇、情人)
⑤丈夫:正官(八字中若无正官,则以七杀来看,若正官、七杀皆有,则正官正看,七杀副看,通常是以正官为正夫,七杀为面首、情夫、外遇、情人)
⑥男性的子女:正官或七杀,通常是以儿子为七杀,女儿为正官。
⑦女性的子女:食神或伤官,通常是以以儿子为伤官,女儿为食神。
(2)、与六亲有关的宫位
①父母宫:年柱、月柱,以年柱为主。
②兄弟宫:年柱、月柱,以月柱为主。
③夫宫:日支。
④子女宫:时柱。
(3)、与六亲有关的大运
①父母:看幼运。②夫妻、兄弟:看中运。③子女:看老运。
【声明:来源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做信息的传播者与你同行成长!
传播正能量,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的人知道吧!阴阳两纲,制定辨诀:寒温之争的试金石,八字箴言,辨认阴火
阴阳两纲,制定辨诀
既然“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那么,临床辨认阴阳就是头等大事了。郑氏在《医理真传》自序中开宗明义,就强调阴阳辨证的地位和作用:“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他认为,“识阴阳”是诊病最重要的课题。 但是,“阴虚与阳虚,俱有相似处,学者每多不识,以致杀人”(《医理真传·卷一》)。那就应该制定、掌握判别阴阳的标准,郑钦安又称之为“阴阳实据”。
那么“阴阳实据”在哪儿呢?“三阴与三阳,病形各殊,三阳不足之证,所现纯是阴色,为其阳不足而阴有余也;三阴不足之证,所现全是阳色,为其阴不足而阳有余也,此辨认阴虚、阳虚之切法也。”(《医理真传·卷三》)这是区分阴阳的纲领,简单说来,阴证所现“纯是阴色”,郑氏经常又称为“阴象”“寒形”;阳证所现“全是阳色”,郑氏又称为“火形”“热象”。为此,郑钦安总结了“辨认阴虚、阳虚要诀”,亦即“阴阳辨诀”,作为辨认阴证、阳证的纲领,简明扼要而颇切实用。
哪些是判断阳虚证的“阴色”“阴象”?在“辨认一切阳虚证法”中,他指出:“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蜷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浅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应该指出,郑氏所谓阳虚,既指虚寒,也包括实寒。
哪些是判断阴虚证的“热象”“火形”呢?在“辨认一切阴虚证法”时说:“凡阴虚之人,阳气自然必盛。外虽现一切阴象,近似阳虚症,俱当以此法辨之,万无一失。阴虚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烦躁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多痰,饮水不休,六脉长大有力,种种病形,皆是阴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益阴以破阳。”两相对比,“阴色”“阴象”与“热象”“火形”,确如郑氏所说,“阴阳二证,判若眉列”。同样应该指出,郑氏所谓阴虚,既指虚热,也包括实热。
为简明起见,作者综合郑氏论述,按“舌脉、神色、口气、二便”为纲,将其归纳如下:
阳虚:
舌——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浅黄润滑,强调舌润滑不燥;
脉——脉浮空或细微无力;
神——目瞑蜷卧,无神,声低息短,少气懒言;
色——面色唇口青白,爪甲青;
口气——必口吐清水,饮食无味,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
二便——二便必自利。
阴虚:
舌——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
脉——脉息有神,六脉长大有力;
神——其人烦躁,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
色——面目唇口红色;
口气——口臭气粗,口渴饮冷,饮水不休;
二便——尿黄便秘,二便不利。
郑钦安是如何凭着“阴阳辨诀”来判分各种病症的阴阳属性呢?在《医理真传》卷
二、卷三中,他分别列举3l条阳虚病症、29条阴虚病症,采取问答形式,一症一解,详加论证,“以便学者参究”。下面举例证明之: 比如眩晕:“眩晕一症,有上实下虚者,有上虚下实者,有清阳不升者,有浊阴上干者,有夹虚风者,有夹虚火者,有脏腑偏盛而致者,种种不一。括其旨归,总不出阴阳二字……其人面白无神,饮食减少,二便自利,困倦欲卧,喜热畏冷……脉浮无力而空,诸如此类,都属阳虚……察其人精神不衰,舌黄喜冷,饮食易消,二便短少……脉实有力而长,诸如此类,都属阴虚火旺上干所作。”(《医理真传·卷三》) 论眼科诸症:“目症有云七十二症,有云
三百六十种,名目愈多,旨归即晦。今为之总其大纲,括以阴阳两字为主,余不足录。阳症两目红肿,羞明,眵翳障雾,赤脉贯睛,目泪痛甚,小便短,大使结,喜冷饮是也;阴症两目微红,而不羞明,即红丝缕缕,翳雾障生而不觉痛甚,二便如常,喜饮热汤者是也。”(《医理真传·卷四》)
阴阳辨诀,意义重大
郑钦安制定的阴阳辨诀,等于给了我们衡量阴阳的两把尺子。即使用高校讲义衡量,阴阳辨诀都没有出格的地方,阴证什么样,阳证什么样,舌、脉如何,气色如何,哪本讲义都这么讲,绝非郑钦安标新立异,更未离经叛道,我们说它是“中医正统正脉”,也正因为这一点,下面的立论就有了基础。
那么,这一阴阳辨诀有什么意义?它是郑氏对阴阳学说的丰富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非常重视这个辨诀,称之为“辨认阴虚阳虚之切法”,强调“学者先要学此手眼”,“阴虚、阳虚辨认不可不澈,上卷辨认法(指阴阳辨诀),切切熟记”(《医理真传·卷四》)。
掌握阴阳辨诀,治病“便可超人上乘,臻于神化”(《医法圆通·卷三》);“握定阴阳辨诀治之,决然不错”(《医法圆通·卷二》);“挈定阴阳实据治之,发无不中”(《医法圆通·卷一》)。“发无不中”“决然不错”,说得何等坚定!毕生研究火神派的唐步祺先生称赞郑氏“阳虚阴虚辨证纲要……最切实用”,确为心得之语!
作者体会,学习郑钦安学说,首先分清阴阳,辨明了真假,才有登堂入室之感,深感阴阳辨诀确实“最切实用”,也是学习中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八字箴言,辨认阴火
临床上见到“满身纯阴”之证,证候单纯,辨识并不困难。
关键是阳虚之证有很多变化,引发诸多假热之象,甚至“肿痛火形”,如口疮、牙痛、咽炎、发热、皮肤病等,“多有与外感阳证同形”,“往往称为阴虚火旺”,极易惑人。明·陶节庵称:“自然阴证人皆可晓,及至反常则不能矣。如身不发热,手足厥冷,好静沉默,不渴,泄利腹痛,脉沉细,人共知为阴证矣。至于发热面赤,烦躁不安,揭去衣被,饮冷脉大,人皆不识,认作阳证,误投寒药,死者多矣。”(《伤寒六书》)他说的“自然阴证”当指纯阴之证,“及至反常”则指见有阴火之象。刘渡舟教授亦说:“少阴寒盛之极则有格阳之变,而见反常之象,往往使人难以辨认。”总之,是“三阴上逆外越”引起的种种假热之象,“变证百出”,致人迷惑。郑钦安勘破阴霾,辨伪存真,称之为阴火。这才是其学术经验中最独到、最精华的部分,后面我们将详加论述。 《医理真传·卷四》
“钦安用药金针”说:“予考究多年,用药有一点真机与众不同。无论一切上中下诸病,不问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
若见舌苔干黄,津液枯槁,口渴饮冷,脉息有神,其人烦躁,即身冷如冰,一概不究,专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阴上求之,百发百中。” 这段话堪称郑钦安全部著作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一段论述,在其著作的标题中冠以“钦安”字体者,仅此一例。
它归纳了郑氏对阴阳辨诀的精辟认识,其玄机在于:在阴证前提下(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不被这些假热、假象所迷惑,一律专主扶阳;反之,专主益阴。
病人的整体表现是“阴象”“阴色”“寒形”,局部表现的若干火热之症,属假象、假火。形象些说,就像万绿丛中一点红或几点红,大背景是阴暗之象,局部有点“肿痛火形”,要“一切诸症,一概不究”。不能因为这一点红或几点红,就说整个大草原都是红色的。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很多人都在犯这种以偏概全、以假乱真的错误。 这里“一切诸症,一概不究”,是勘破阴火的八字箴言,也是贯彻阴阳辨诀的心法。照此用药,无论阴证阳证,疗效都是“百发百中”,说得何等自信!此老这一“考究多年”的“用药真机”,就是建立在阴阳辨诀、八字箴言的基础上。
举例为证:
■五官阴火:作者曾治李某,男,55岁,干部。口腔、舌边、嘴唇溃疡反复发作三1年,此起彼伏。伴有鼻腔燎灼感,咽痛色红,偶有耳鸣时胀或目赤,胃时胀痛,便黏,尿黄,舌淡胖润,脉浮滑无力寸弱。患者系中医“票友”,早年患过肺结核,素来研究中医,自以滋阴之品多方治之不效,经人介绍来诊。告以舌脉所示乃是阳虚而非阴虚,所现五官肿痛火形皆系假火,阴盛逼阳上浮所致,滋阴治法是南辕北辙。当以温潜治之,处以潜阳封髓丹加味: 砂仁25g,附子30g(先煎1小时),龟板10g,黄柏15g,肉桂10g,炮姜20g,牛膝15g,磁石30g,麦芽30g,茯神30g,炙甘草30g。 7剂后,口舌、嘴唇溃疡及咽痛均消失,余症亦减,自觉精力增加。患者述称,战战兢兢地服用热药,未料效果这样好,守方调理半月,诸症若失,以附子理中丸善后。
■口苦:一般都按心火论治,五味中苦味属心,亦为少阳病主症之一,多从少阳证用柴胡剂,或清心泻火之剂。作者曾治侯某,男,40岁。口苦半个月,没精神,容易发怒,余无异常。形瘦,自幼手足发凉,畏冷,经营鲜蘑,需要出入冷库。舌淡胖润,苔略黄,脉左沉关浮,右弦滑寸弱。按阴阳辨诀判为阴盛阳浮,处以大回阳饮:附子30g(先煎1小时),炮姜30g,炙甘草60g,肉桂10g,7剂。 复诊:口苦显减,手足凉已温,精神转旺。附子增为45g,另加红参10g,生麦芽30g,10剂。 3个月后,其妻因病来求治,谈及侯患口苦未发。 形象些说,阴阳辨诀是判认阴火的照妖镜。
寒温之争的试金石 金元以来,寒温之争一直持续不休,直至今天仍然如此。所谓寒温之争,是指用药以寒凉为主,还是以温热为主的不同观点,其前提则是主张火热病多发,还是虚寒病多发,由此才引发用药寒热的分歧。亦即疾病发生的大多数、大趋势究竟是什么?这才是寒温之争的关键。虽然见仁见智,互不相让,但孰是孰非,终归应该有一个真相。 寒凉派刘完素主张“六气皆从火化”,滋阴派朱丹溪倡导“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加上温病学派的影响,都强调火热病症的多发性、普遍性,甚至宣扬“万病皆火”论,至今仍有很大市场;张景岳主张“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火神派则主张“阳常不足,阴常有余”,“阳虚之证十之七八,阴虚之证十无二三”。两派针锋相对,争得难以开交。
试看:
吴天士曾治族弟坦公之尊堂40岁,患呕吐,“以证论,不过一停饮耳”。然“医家万病皆云是火,一见呕吐,更云有火,动以黄连投之”。吴氏前后至少与十个名医过招,“有议附子大毒,不宜服者……甚至全不知医者,亦随声附和,戒其勿用附子”,争得“几欲呕出心肝”。“其中证变多端,费尽苦心,竭尽精力,而且担惊受恐,为彼救活,渐次收功。忽又惑于前之名医,几复杀之。且三杀之,而余三救之”。
关键在于寒温之争,“每投药之际,辄如此辩论一番,几欲呕出心肝”。足见当时争论何等激烈。 又治“潜口一仆人,患伤寒已半月余矣。初起发热,历两医皆用发表药,共五六剂,热总不退。继更一名医,见其胸膈胀闷,有一块作痛,云前药俱错,此是伤食,日用枳壳、厚朴、神曲、山楂、麦芽、柴胡之类,已服十余剂,更剧。
今则唇紫燥裂出血,又有两医人各出主见,其一要用石膏五钱、黄连一钱。又一医人云,不如大黄五钱,一下而愈”。“历数医,服半月药,未曾错撞着一味对证药,所谓药伤更难医也”。吴氏认为:“证乃寒中太阴脾经,亦甚易认。计二十日前,曾经历五医,俱是表表著名者,不知何故,绝无一人认得是阴证,医至将死,而后待余以峻剂参、附救之。既救活,又群议余好用参、附,独不识诸君绝不好用桂、附,而单好人死也耶?”(《吴天士医话医案集》)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火神派名家都曾有过这种与温病派激烈争辩的经历,在吴门温病学派占据主导地位的江浙一带,吴天士、郑重光(素圃)理所当然的显得“不合时宜”,大多时候处于少数派地位,试看《吴天士医话医案集》、郑重光《素圃医案》即知,乃至吴天士发出“曲高者和必寡,道高者谤偏多”的感慨。
究竟哪种观点更符合实际?现在郑钦安提供了阴阳判定的标准,用阴阳辨诀衡量一下,问题自然可以解决。我们也可以看出,吴门温病派之所以倾向寒凉,很多时候是因为误认假热、阴火为实火、阳证,自然“万病皆火”了,其源盖出于不识阴阳辨诀之义。郑钦安曾经大声疾呼:此“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
关于寒温之争又想到一段公案,沪上名医陈苏生(1909—1999年),早年拜钟符卿等名医为师,“向守其师承轻淡之术”,亦即吴门轻清学派,悬壶不久已有声名。但其34岁时,姨丈家中先后三人罹患伤寒,陈氏自己先以“轻淡之术”“挡了一个头阵”,毫无寸功。后遍请中西“大名医”,结果皆以病亡告终。
一年之内,“经历了三次教训”,他深感负疚,决计再访名师。后结识祝味菊,“听得许多闻所未闻的见解”,茅塞大开,遂以35岁之年执弟子礼于祝氏门下,每晚到祝师家,质疑问难,并将师生问答整理成《伤寒质难》一书,成为祝氏入门传人。按说,陈老先生为祝氏入门传人,应该对阴阳至理认识得不错。
谁想到此老晚年竟然说出:“重阴重阳只是一种宗教观念,始终是一场糊涂官司。擅用温补者自然强调阳重,擅用滋阴者自然强调阴重。”(《陈苏生医集纂要》)这话未免糊涂,似乎阴阳可以随性而定,全无客观标准了。关键恐怕还是没掌握好阴阳辨诀的真谛,自然分不清究竟是阴虚还是阳虚了。
阴阳辨诀可以说是寒温之争的试金石。
作者学习钦安学说之后,首先分清阴阳,方觉真正会看病了,“此处下手,便是高一招法”,这要归功于对阴阳辨诀的感悟,《灵枢》中提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确实感同身受,辨病认证如同增加了一双慧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