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底的字(八字底的字有哪些)
《曹全碑》书法知识(十七)八字底
《曹全碑》书法知识(十七)八字底的书写方法
八字底由左右长点组成,外斜,左右对称。左点藏锋起笔,转笔向左下行笔,再轻轻起笔。右点藏锋向右下行笔,再慢慢提笔。右点稍长。两个点划起笔位置的高度要平齐,左右一致。
例字:其、与、兴、典、共。
“其”字:上部端正,波横舒展。首横起笔位置偏左,波横右侧长。八字底两点下部尖。
“与”字、“兴”字:上大下小,上部笔画较多。左右两侧竖划向内倾斜,收紧。注意多横等距。中间波横舒展,书写时,中间横划与上部微微间隔一点距离,似接非接。这样可以避免头重脚轻。八字底左右两长点方向相反,左右对称。
“典”字:与兴字基本一致。左右竖划向中间倾斜,四竖划均匀分布。
“共”字:横划、竖划比较端正,对称。
八字底两点在书写时,有时上部重,下部出尖,有时尖在上部,下部收笔处圆润。位置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大家在书写时可仔细体会运用。
坚持每天练习,与大家一起进步✊!
《九成宫》偏旁部首四点底、田字旁、八字底等四种
【四字底】点越多、越小,越要讲求精致、呼应和顾盼。
欧阳询的“兼”字是题主古体写法 但这个四点底(也有称为火字底的,但在这里不是,没有做深入考证。)要写好这四点,要先找准点画位置和上面的点画的关系与比列,以此为参考就非常容易写准。如果不如此,可能会要么写紧了,要么写散了,没有将其归于字形之整体。这个四点底,从整体看可以看作上合下开的排列,不过再进一步看没每一个点的形态与位置,就能够看出大书法家的匠心与智慧。这四个点在离轮廓造型上就独立的一面,也有相关联的一面,所以仅下点画轮廓线上就构成了一种关系。左右两点略斜,呈八字形上合下开,中见两点较为竖直。临摹之前一定要掌握四点的基本变化规律和造型态势,甚至相互间的情意绵绵。
【田字旁】占高2分,占宽近3分(卑本不从田,这里是隶变后的写法)。
“田字头”整体方中见意。带有明显的魏碑书法笔意。第一个竖的起笔,轮廓较横平。横折竖的收笔略过一点。横画左放露头,起笔在竖的收笔位置之外。中间竖画,顶天立地,短横左右不粘连,以避免内部空间闭塞沉闷,少空灵之气。这种处理技法也是在充分考虑了下半部分的结构做出的布置。可以说,一个字的具体写法之所以如此,实际上要即考虑字形内部的问题,同时还有考虑上下字间的问题,如此才能下好一个字或作品。
【八字底】通常占高分1~1.5分
“典”字的八字底上和合下开,撇长右点短粗。左撇轻灵娟秀,用笔略快,右点饱满厚实。两点加强了对比之趣,越发生动,充满趣味。我们借助界格斜线可以看出,左撇右点的整体斜势,和米字线基本接近。收笔位置左撇低,右点高一些,由于右点较重,虽然偏上但并不影响整个字形的重心不稳。其收笔位置和横的起笔与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如此一来整个字形结构才能紧奏和谐,端庄大方。从“典”字来说,上两竖最见精神。
【八字底2】左点变为右挑点,其左右顾盼之意尤为明显。
“与”字底写的非常俏皮可爱。和我们常见的写法略有不同,这种写法仍然来自魏碑书法,左撇化为点挑,点部分左拓,竖直,挑部分右向近四十五度。起笔收笔皆露锋。右点斜与米格线顺,用笔略方劲,以方为主,左点则见圆润饱满,一阴一阳为之道,实际上,这种思想在书法非常普遍。
今天我学习的几个偏旁部首中有几组成八字形式的组合点画其具有代表性的点画规律就是所和下开,虽然幅度不同但基本原理一致。这种点画组合多下字形的底部,所以在书写时要考虑布置的那个稳妥地托起上面的内容为主。虽然不是主笔,但仍然要有力顶千钧的力度。其上合下开的处理方式,也加强了这种力量的产生,所以这类字的整个字形的造型虽然重心偏低 但仍然能够稳重如山,巍峨挺拔,有一种积极的力量感或气度。
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四点底》
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之四点底:“灬”。
今天,继续分享偏旁部首:四点底。
“灬”,读音为huǒ 或 biāo。读huǒ时,与“火”同,由“火”演变而来,故“灬”部有时候可以“火”部通用;读biāo时,指烈火。如下图所示:
左点稍重,露锋入笔后向左下行,随即转锋向下稍带,然后向右上方略作出锋收笔;中间两点笔法基本相似,依次抗肩上行,注意不要写大;最后右点稍厚重,饱满有力,稳住重心。四点虽然形态各异,但其笔法基本固定,关键注意各点笔的位置、大小指向以及笔意的牵丝黏连。
具体字例:
然 rán
照 zhào
点 diǎn
羔 gāo
煎 jiān
焦 jiāo
烈 liè
烹 pēng
热 rè
熟 shú shóu
熊 xióng
焉 yān
燕 yàn
煮 zhǔ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红本:
汉字里也有科学知识,掌握它,可以增加孩子们对生字的喜爱
生字里也包含着科学常识呢,比如三点水(氵)的字,两点水(冫)的字和四点底(灬)的字,基本上都和“水”有关。也可以联想到和水的液态固态气态相联系。
(一)首先看三点水,“水”字中间的那一竖勾,它表示的就是一条河,当然也可以是一条江啊,两边的那三个点,代表的就是河水泛起的浪花。
“水”本身是一个象形字,后来在慢慢地演变中,水作为偏旁的时候,就变成了三点水。
一般都和液态的水有关系,比如:海、湖、洗、 泼、池、渴等等吧,这些字描述的是“水”在常温下的一种液态状。
有些字看似与“水”无关,如“法”,法的本义是法律法度,既然是法律法度,那就应当公平如水,这样看来它和“水”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渐”其实指的是渐江,在今天的浙江省。“湘”指的是湘江啊,在现在的广西。它们和“水”也是有关系的字。
也有一些字,他也是三点水旁,可是我们看不到它和“水”有什么关系。
原因是这些字在一次次的演变之中,字形已经有了变化。比如“测”字!,我们看不到这个字和水有什么关系!
(二)我们再看两点水,“冰”的古字是写成“仌”和“冫”这两个字的,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真正的“冰”字出现在春秋前的先后,表示非常地寒冷。
所以两点水字的一般都和“冷”有关系,比如说寒、凉、冻、冰、凛冽等,冷到一定程度,水也就成了固态的。
有两点水的“冯”字的本意是原指车马依托冬日硬实厚冰通过平时不能通过的河湖。可见这个字也和“冷”是有很大关系的。
“次”和“净”等这样的字在今天,还真就看不到他和冷有什么关系了。
最初,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过程中,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和这个字的本意是有关系的。
可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字形也在不断的演变和简化,所以,很多字形,在今天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三)我们再来看四点底的字,一般都和“热”有关系的。四点底在篆文当中,其实就是一个“火”字,隶书之后,“火”字做部首时就简化成“四点底”了。
比如说:蒸、煮、熟、煎、熬、照、煦等,当常态的水加热后就会变成气态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例外,比如说燕、羔、熊等,四点底表示的是动物的尾巴。
“然”字的本意是“燃烧”,后来人们又创造了一个燃烧的“燃”字,这样看来“然”字的本意也是和热有关系的。这个“然”字,后来她就变成了连词等虚词类了。
“黑”字的基本意义是火烧得很大,然后熏出来的黑颜色,就像说这个房子着火了,把墙都熏黑了。可见黑和热也是有关系的
“点”和“煞”等字在今天我们就看不出它和“热”有什么关系了。
我们的先辈充满了智慧,三点水的字,它表示的是水的一种液态。
两点水的字表示的是寒冷,冷到一定程度,水就变成了固态。
四点水表示的字是热,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气态。
这样想来,是不是也有点科学知识在里面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