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八字欣赏(李光耀八字命理)
深山驶来“小慢慢”(深度观察)
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在阳平关车站,当地群众乘坐6063次列车外出赶集。
唐振江摄
图②:在6063次列车的“通学车厢”里,乘车的孩子们正在阅读感兴趣的书籍。
张雁南摄
图③:行驶在宝成铁路上的6063次列车。
唐振江摄
清晨7点07分,陕西宝鸡火车站候车室里排起长队。披着红毛衣、烫着小卷发的张秀英夹在队伍中间,一拉黑色行李袋,浓烈的花椒辛香扑面而来。“自家种的‘大红袍’,一会儿上‘惠农车厢’找我买,保准比超市实惠!”
66岁的张秀英每周日从宝鸡市区的女儿家返回凤县,列车上卖点花椒补贴家用。“‘小慢慢’站站都上大背篓,拎鸡的、挑菜的、背山货的,我得打个头炮!”
不远处,梳着马尾辫的封睿之背着双肩包,这是她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就读的第二个学期。同样是周末搭乘这趟列车,这位长在深山小镇的姑娘,求学目的地已变了方向,从县城略阳“升级”到省城西安,“从初中到大学,一直是‘小慢慢’载着我上学。”
人们口中的“小慢慢”,是运行在宝鸡与广元间的6063/4次普速列车。设置“惠农车厢”、装扮“通学座位”、打造“科普讲堂”……63年来,这趟穿梭在秦岭深处的小慢车,与全国其他80对公益慢火车一起,以最低仅1元的票价,搭载着千千万万老乡圆梦小康。
生计线——穿越陕甘川三省的最贫困地区,仅“十三五”时期就运送旅客超496万人次
“过日子就像这个‘小慢慢’,不怕慢,就怕站”
7点30分,汽笛鸣响,6063次列车从宝鸡站缓缓驶出。
“来,各位亲人们,把手腕亮出来!”车厢门打开,身高1米8的列车长向宝林腰板笔挺,嗓音浑厚。
“热了咋着?”车厢里有位旅客开起玩笑。
“那就送到青石崖上降降温,但一般我不给你这机会!”向宝林幽默地说,黝黑的脸庞被口罩遮住,只露出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手持测温仪,一边给乘客挨个测体温,一边嘱咐乘客戴上口罩,“咱们还是天天见,天天为铁路做贡献!”
此起彼伏的笑声回荡在车厢里。车窗外,繁华的宝鸡被摇摇晃晃地甩在身后,列车跨越渭水,即入秦岭。
秦岭,中国南北分界岭,得天独厚的气候恩泽万物。春季,伏地而生的荠菜、银衣裹身的白蒿、鲜嫩爽滑的竹笋,皆是农家餐桌的心头好;盛夏,溪边岩缝里的菖蒲、草坡林下的半夏……3210种天然药用植物遍布山间;初秋,成熟咧嘴的八月炸软嫩清香,红玛瑙般的五味子皮薄肉厚,鸡蛋大小的野生猕猴桃酸甜无渣;入冬,还能收获淌蜜的柿子、甘甜的拐枣和山药。
“山里都是宝,就是运出来不方便。”从凤县站上车的赵明英,小心翼翼地卸下肩上的背篓。清晨4点收的60斤苹果、27斤江水菜从齐腰高的麻袋中露出水灵的模样。“去年疫情发生后,幸亏‘小慢慢’没停摆,我们就医、买粮、过日子心里才有底。”
秦岭行路难,古已有之。夏末商初开凿的米仓道,可谓华夏大地最早的“国道”,《太平广记》曾描述其“危峰峻壑,猿径鸟道,路眠野树,杜绝人烟”。最有名的陈仓道,留下曹操《秋胡行》,“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可见古人在秦岭中行路之艰辛。
新中国成立后,天堑终变通途。6063/4次列车开行的宝成铁路,全线80%的路段都在重峦叠嶂中迂回攀爬。从秦岭车站经青石崖、观音山到杨家湾车站直线距离不过6公里,铁路却穿越36座隧道,绕行27公里,形成一座山腰重列三层铁路线的世界铁路奇观。尽管铁路修建极其不易,但秦巴山区的居民终于得以便捷出山。
作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如今已开行多趟直达车、快车。但是,在这条穿越陕甘川三省最贫困地区的铁路上,耗时12个小时、终年无休的6063/4次列车始终是很多乡亲们的最佳选择。它全程350公里,最高票价21.5元,最低学生票只要1元,仅“十三五”时期就开行5820趟,运送旅客496.3096万人次。
“‘小慢慢’可不能停。下雨下雪走公路危险,而且凤州到广元的大巴车要40元,背篓这些山货还要交运费,全卖了也赚不到钱。”和列车员登记完货物,赵明英顾不上喝水,一边大口啃着凉透的馍,一边掏出秤和零钱包,“‘小慢慢’才17元,还不收货运费,脱贫都靠它咧!”
赵明英所在的“惠农车厢”,四壁挂满了沿线各种土特产的照片和介绍,是6063/4次列车的一道特殊风景。列车途经13个车站,其中不少是日均客流量不足2000人却是山民唯一远行出口的四等小站。一边是山里人要讨生活,一边是城里人想尝鲜,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一拍板:“搭桥!”按铁路规定,超过25公斤的包裹行李需交运费,考虑到老乡们都生活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安局再拍板:“全免!”
随后,车上不时响起广播:“旅客朋友们,今天车上为您准备了新鲜的苹果、花椒,苹果每斤1.8元,花椒每斤12元,有意的乘客请到6号‘惠农车厢’找赵明英购买。”
“从燕子砭到广元车票只要4元,我一趟趟背,一点点卖,家里几个娃都供出来了,有一个还当了厂长!”车厢里,陕西汉中宁强县燕子砭镇潘家坝村六组农民李大平脚边,近200斤的板栗、花生等山货把麻袋撑得鼓鼓囊囊。
正埋头整理木耳的甘肃陇南徽县嘉陵镇大山村村民李光耀凑过来,“陇南的两当县和徽县之间没有班车、没有高铁,快车不能站站停,我们出行就靠‘小慢慢’,这是专门为老乡服务的车。”
在车门处蹲着歇脚的汪天茂,背篓里塞了400多个鸡蛋,两个戳孔麻袋上分别露出16个鸡头和6个鸭头,“这些活物别的车不让上,只有‘小慢慢’后面还加挂了它们的免费‘专包’。猪啊、鹅啊,都能上!我们百十号人都靠这车做小买卖,疫情防控期间都没得耽误!”
“过日子就像这个‘小慢慢’,不怕慢,就怕站。咱有手有脚有好政策,那就莫得怕,你使劲奔才有奔头!”在李大平眼中,村里这四五年变化最大,村村通了自来水和天然气,政府部门还给每家每户补了5000元修厕所,信号弱的山上都立起了铁塔。他将秤杆调得高高的,又打开手机,“可以微信支付,你扫一扫,我的板栗保准和好日子一样甜!”
求学梦——桌板变书桌,车厢变图书馆,沿线山区学子坐火车求学
“有梦想、肯吃苦、不放弃,我们都能像‘小慢慢’一样,虽然平凡,却能释放不可替代的能量”
“大个子!”白水江站,车子刚停稳开门,12岁的刘森就疾步跳上车,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挤出来,直扑向宝林。“个子又高了!去看看书架,找找有没有你一直惦记的那本课外书。”向宝林胡噜一把刘森的头发,又去看顾其他孩子。
开学后,周末的“通学车厢”就成了6063/4次列车最热闹的地方。周日,山里的娃娃们从略阳县白水江镇上车去县城读书,周五再搭乘“小慢慢”回家,单程1小时,学生票只要1.5元。
“也有班车,可要早上5点起床,上课时忍不住打瞌睡。天气不好时,也不敢坐。”刘森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自己坐火车上学,从略阳火车站到学校只要走两分钟。“车上有向车长他们照顾我,没啥可怕的。大家一起看书、下棋,时间过得飞快。”
“通学车厢”是6063/4次的招牌车厢。座椅间的小桌板被加宽变为书桌,铺上整洁的格子桌布,有的摆上棋盘和练书法的字帖毛毡,有的立起书架,整齐地码放着书页略微卷边的《昆虫记》《木偶奇遇记》《儿童文学》《解忧杂货铺》……
“改造车厢不是车队一时兴起的想法。咱这趟车当年也火过,人多时没条件,现在有条件了,大家就琢磨着咋能让娃们更舒服。”向宝林咧嘴一笑,露出西北汉子特有的憨直。
1958年,宝成铁路首次开行“小慢慢”客车。当时铁路沿线还没有高速公路、乡村班车,绿皮车趟趟人满为患。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之后,山里人都搭乘列车到宝鸡转车,再南下深圳打工,满站台的小黄帽也迎来开学季。后来公路通了,校车开了,列车不再拥挤,稚嫩的熟面孔也越来越少。不过,直到现在,6063次列车每周末还会运送沿线24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近500人次。
“山里娃娃求学太不容易,不能让他们虚度车上的时光。”向宝林说,除了改造车厢,2019年车队还启动“心愿书单”,列车员们自掏腰包买下娃娃们“馋”了好久的课外书,放在车厢的小书架上,孩子们每次上车都可以登记借阅,假期前还书即可。“加上热心人的捐赠,孩子们能借的书超过百本,‘小慢慢’成了小有名气的流动图书馆。”
让刘森们印象最深的,是去年9月开学时列车上举行的“金榜题名”仪式。大红绸布掀起来,露出一张张学子与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合影,车厢内顿时响起一片掌声。“我记得可清楚了,一共7个人,都是坐过‘小慢慢’的!”刘森激动地说。
“大家一定要坚持,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封睿之当时被专门请回列车上,与学弟学妹们交流心得。虽然有所准备,可发言时还是一度哽咽,“感谢‘小慢慢’,感谢一路上照顾我的叔叔阿姨……”
初中三年都乘坐6063/4次求学的梁欣瑶,被西安医学院录取。“没有‘小慢慢’,我就完不成学业。”梁欣瑶说,去年疫情发生后,她毅然选择了预防医学专业,希望学成后能回村干番事业。“有梦想、肯吃苦、不放弃,我们都能像‘小慢慢’一样,虽然平凡,却能释放不可替代的能量!”
梦想是什么,12岁的刘森仍不确定,但不管车厢多吵,他都会掏出书静静阅读。父母在外打工,两年才回家一次,“妈妈出门也坐‘小慢慢’,我会考上大学,让她也在‘小慢慢’上看到我的照片!”
助农路——把车厢变课堂,让教授接地气,帮农民把农业技术带回家
“只要有一个人把课听进去了,开始琢磨了,回村把事业干起来了,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5号“助农车厢”人头攒动,各种猕猴桃图片挂满两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系教授郁俊谊手持麦克风,站在车厢中央。与猕猴桃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郁俊谊,第一次将课堂搬上绿皮车,“咱们秦巴山区满山都是野生猕猴桃树,一棵藤能结200斤果,都是宝贝。”
“我们那这个藤多得很,但是果子小得很,不好吃!没人买的!”聚精会神听了一会儿,陕西汉中宁强县巨亭镇村民吴海章忍不住插话。在宝鸡到广元一带,普通猕猴桃超市售价最高7元/斤,“小慢慢”上卖2.5元/斤,而这种野生猕猴桃多半卖不到2元/斤。
郁俊谊笑着回答:“你家如果有野生猕猴桃藤,只要与我的‘农大郁香’嫁接,口感就能从酸涩变为甜滑无渣,产量价格都能增加一倍,而且如果有机认证,一颗果子就能卖18元到25元。”
话音一落,车厢爆发一片惊叹。坐在后排的“八字胡”、瘦高个儿站起身,挤到郁俊谊身边,“我家有10棵藤,8棵都不结果,是咋回事?”
郁俊谊举起图片,给老乡们展示,“猕猴桃一雄多雌,雄花花蕊像炸开的刷子,雌花中间有这个小豆豆一样的花柱,只有雌花才能结果,您得先把‘男女’分清!”
车厢里又是一片笑声。看“八字胡”不好意思地挠头,坐在旅客中间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百恒有机果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铁站起身安慰。“这次您弄清楚了,我们免费送‘农大郁香’嫁接,保准结果,还甜”,说着王小铁掏出名片,“谁要是发现不同颜色的果子,把树做好标记,给我打电话,就是帮我们找到了可以研究的优质种质资源。不用从头育苗,我们帮你嫁接,第二年挂果就能卖,真正的‘靠山吃山’。”
“那敢情好!您也给我看看,我家后山那些藤,结的红色果子味道还行,只是不到鸡蛋大小。”离郁俊谊最近的宁强县阳平关镇双河乡农民曾明生坐不住了,赶忙掏出手机存电话,接着又翻手机里储存的后山猕猴桃照片。
邻座的甘肃陇南康县阳坝农民蒋吉富也赶紧凑过身,“你们这个课真好。我们那里满山都是这个桃,以前都没留意过,现在知道了,这个叫种质资源!”
秦巴山区漫山遍野的野生猕猴桃产量高、无公害,是当地最优良的嫁接砧木。但野生猕猴桃往往个头小、口感不佳,这就需要农业科技来改良。像猕猴桃这样的特产,在宝成铁路沿线数不胜数。怎么把山区的自然资源和高校的科技资源整合,变成乡村振兴的产业资源?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安客运段一拍即合,将既懂技术又善科普的教授请上车,把科普课堂搬进“助农车厢”。研究花椒的杨途熙、钻研猕猴桃的郁俊谊等教授纷纷上车开课,围绕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授业解惑。同时,车厢里还提供农贸市场分布图和劳务用工等实用信息,让老乡们第一时间找到致富门路。
对放弃北京高薪回西安“务农”,王小铁并不后悔,“农民窝在村里不能进步;农业科技藏在象牙塔里也发挥不了作用。我们就从‘小慢慢’开始,把商业、科技的最新世界展现在农民眼前,这扇公益之窗开得好!”
虽说“小慢慢”途经的两当、徽县、略阳、宁强等贫困县已经全部脱贫摘帽,但乡村振兴仍然任重道远。“农业科普是漫长的过程,‘小慢慢’还要把科普课堂办下去。”西安客运段党委书记赵利民表示,绿皮车依然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作用。“不指望在车厢里讲了一次课,所有农民就都听懂了。可是,只要有一个人把课听进去了,开始琢磨了,回村把事业干起来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李光耀是怎么当选为新加坡首任总理的?
李光耀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创始人,1959年,在人民行动党大选胜出后,在很多人心目中,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是毫无悬念的。但是却充满悬念。在人民行动党的首次选举总理人选中,李光耀仅仅以一票只差,才被选为总理。
新加坡的独立建国有两次, 一次是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在1959年6月新加坡正式独立建国;第二次是和马来西亚联邦“分家”,是在1965年8月,新加坡“被迫”独立建国,两次的“建国总理”都是李光耀 。
1959年6月5日,是永久改变新加坡的一天,那一天李光耀在政府大厦宣誓:就任新加坡首任总理。当时由于没有开放媒体采访,所以没有留下照片。这是幅油画,是新加坡画家赖桂芳根据当时的历史资料绘制而成,这幅油画于1992年才公布于世。
选票 6:6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立于1954年 ,在1959年5月30日的 大选中,以狂风扫落叶之势取得。在51个议席中赢得43席,击败了首席部长林有福的联盟政府,接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获取执政地位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谁来出任政府总理?
当时作为执政党的“一把手–秘书长(相当于中国党的总书记或主席)”是李光耀,很多人认为李光耀出任新加坡政府的总理是板上钉钉,没有任何悬念的。
连李光耀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当时还没有人民行动党的“一把手”当然就是政府总理的“先例”,所以还需要进行一次党内高层的选举,来确定谁来出任政府总理。而恰恰就是这次选举,却充满悬念。
选举一开始,李光耀与竞争对手王永元的得票相等, 6:6 都是六票。
据新加坡出版的《白衣人–新加坡执政党秘辛》一书披露:1959年5月30日晚上,人民行动党的12名中央执行委员开会,他们在人民行动党获得大胜的兴奋之中,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就是谁来出任政府总理?
因为人民行动党之前没有组织过政府,党章中也没有规定如何选出总理人选,因此也没有秘书长自动出任总理的“潜规则”,所以需要大家选出一个“总理”。
当时有两个名字浮出台面:一个是秘书长李光耀;另外一个是财政王永元。会议决定用秘密投票的方式,让每名中委在一张小白纸上写下心目中的总理人选。
时任人民行动党的主席(相当于中国的秘书长)杜进才,收齐了所有的投票后,将纸条一 一打开计算,李光耀和王永元竟然每人各得六票,全场的人都愣住了,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为了打破僵局, 杜进才行使“主席”的权力,把票投给了李光耀。也就是说,杜进才一个人投了“两次票”才一锤定音,仅仅以一票之差,使李光耀当上了首任总理!
李光耀时年36岁。
李光耀说:我不记得这件事了
而李光耀对此事有不同看法,首先说:“我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了,我不明白为什么王邦文和杜进才会这么说。如果一个人这么说,我还可以反驳,但是,两个人都这么说就……”
“我不同意王邦文和杜进才的记述,他们说1959年大选后,中央执行委员会曾经决定谁当总理进行投票,我记得当时并没有进行投票。”
李光耀还说:“大选是我领导的,战略也是我精心策划的,所有重大的竞选演讲也是由我发表的,最后的一个竞选广播也是由我来宣读的。人们都以为我能成为领导人。选举前、竞选期间和选后,同总督顺德会晤的是我,不是王永元。”
李光耀还提到了1961年7月19日的媒体报道,有关他和杜进才的书信往来,杜进才在回信中说:他记得中委会是推选李光耀担任总理的,而且对他领导政府和党深具信心。
对总理一职,李光耀补充说:“这是一份没有人要的工作,谁要这份工作?任何要扛下这个职位的人,都会知道许多的麻烦。所以这并不是我追求的工作。如果我认为王永元能够胜任,我会很乐意地把这份工作让给他。”
当时舆论可作证
在新加坡媒体的新闻中,当时并没有提及人民行动党党内选总理的事情,但是却提到人民行动党的“秘书长(一把手)”,并不是出任政府总理的当然人选。
《海峡时报》在1959年5月31日,报道了杜进才的话:“我们暂时不能公布谁将出任总理,或者谁将出任什么职位,因为中委还没有作出任何确切的决定。”
《海峡时报》在1959年6月1日报道中说:“人民行动党在获得压倒性胜利的24小时之后,新加坡仍然不知道谁将是它的第一任总理。”
第二天,也就是6月2号,该报报道:李光耀成为新加坡首任总理,但是没有报道李光耀是如何当选的。
然而,关于人民行动党中委会投票选总理的说法,却一直在流传着。当时进步党的秘书长陈锦池所发表的言论具有代表性:“据我了解,人民行动党在选首任总理时,王永元只以一票只差输了。”
这段扣人心弦的往事,当时并没有文字记载,是后来根据杜进才和当时的组织秘书王邦文的回忆的。他们回忆,证实“总理一职,是由中委投票所决定的。”
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关于投票决定总理人选的说法,从来就没有被人公开驳斥过。香港媒体在1960年刊登文章指出:当时广受欢迎的王永元,没有当上新加坡总理,唯一原因,就是:差了中委会表决中的一票。也有人证实:中委会在选举后的确再进行表决,王永元以一票之差败给了李光耀。
昨夜星辰已坠落
1959年6月5日,人民行动党的9人内阁在政府大厦宣誓就职,王永元是第三位宣誓者,他出任国家发展部长。身为党的财政主管,他排在秘书长李光耀和主席杜进才之后,是党的第三号人物,被人们称之为“三巨头”之一。
王永元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新加坡政坛红人 ,公认是位杰出演讲家。他乘当年反殖民地运动进入高潮之势,以充满的语言为行动党赢得了市议会的控制权。就任市长的那一天,他把代表殖民地威权的市长权杖丢掉不用,然后以英语、华语和马来语发表就职演说,开启了各族母语得以在官方机构与行政上的使用。
他作风平民化,他是一个可以随时走到街上和下层市民打交道的市长。王永元非常接近老百姓,特别是社会底层人士,一些三轮车夫、小商小贩都非常支持他。
他大幅度降低市民用电的收费、小贩、得士等小商的常年执照费等等,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吐痰、反乱扔垃圾等运动,他为自己赢得了民心。
他为人民行动党朔造了一个穷人救星的形象,让人民在1959年的大选更清楚地看到希望。
图为王永元就任新加坡市长期间,在街头打扫卫生。
王永元比李光耀小两岁,年仅34岁就平步青云进入新加坡政坛。他强烈的反殖识,深受新加坡广大华人的支持。他协助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也备受赞许。
王永元与李光耀对很多问题看法不一致,如在对待殖义的问题上,王永元是一个反殖义者,他反对新政府继续聘用一些英国的高级公务员,王永元认为这些人是殖民地政府的代理人,但是李光耀不同意。
王永元对1959年大选后,没有被委以更重要的职位感到非常失望,凭着人们对他的拥护和他曾经担任新加坡市长的记录,以及在大选中他发挥的作用。王永元自己认为,可以当上总理,再不然,至少也是副总理。
1960年6月18日,王永元被暂停部长职务。1960年7月27日,他和他的两个党羽被正式开除出党,他的追随者后来另外组织政党或者加入其它政党。王永元离开了政坛后,从公众的视野里慢慢消失了。
他的高度沉默,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故事里的一个明显的空白。但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在网上,有关王永元的“故事”还是很多的。
道不同不相与谋
李光耀与王永元的治国思路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待基层、为老百姓服务的观点是一致的。但坚持对待原宗主国英国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如在对待殖义的问题上,王永元反对新政府继续聘用一些英国的高级公务员。李光耀不但录用原英国的公务员,而且延用英国的政治制度,与英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英国驻军要撤离新加坡时,李光耀再三挽留英军在新加坡多住一段时间。同时,在新加坡全面推行英语,使英语成为办公用语和教学用语。
李光耀是新加坡本土基层人士和英国都可以接受的人选,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这对于新加坡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两者比较,还是李光耀的观念更切合新加坡的国情,所以,杜进才在关键时刻把关键的一票投给了李光耀。
人民行动党 “为人民”
王永元以党内第三把手的位置,参与竞选总理一职,居然和一把手李光耀得票相等,可见王永元是受到许多人的拥护的,他“群众基础”非常牢固。
王永元的“高票”,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提醒了李光耀,使李光耀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行动党要想长期执政,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人民行动党的成立的“初心”。
1954年成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将“人民”一词融入党名,并将其名解读为“为人民而行动的政党”。建党之初,为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一共同的敌人,他们走到了一起。
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李光耀下决心从头学习福建话,以便更好地和广大华人选民交流,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后来,李光耀的福建话也说的很流畅了。
执政之后的人民行动党,也从借鉴而来的群众路线与国会制度相结合,并将群众路线制度化为国会议员挨家沿户走访选民和定期接见选民。议员走访和接见选民的做法,在新加坡风雨无阻地坚持了数十年,每周一次议员接待制度,坚持几十年如一日,许多矛盾就在基层解决,深受新加坡老百姓的好评。是因为“得不到民心,就得不到选票”。
关键的“一票”
“一票”好像无足轻重,但是在关键时候可能会发挥关键的作用,有时候“一票”的作用往往会大于N票。杜进才表示,他对自己在那个决定性的会议上所做的事情记得很清楚,他说:“我把票投给了李光耀,因为王永元不稳重。我在大家面前计算选票,我读主持会议的条规。
所以,我动用了我的决定票,李光耀就是这样成为总理的,我用了主席的票。”
杜进才与李光耀是老朋友了,在1954年,杜进才与李光耀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人民行动党,杜进才并在1954至1981年间任人民行动党党主席。李光耀是人民行动党的秘书长。
杜进才博士在李光耀内阁中先后当任多项要职,包括在1959至1968年间任副总理、1968至1975年间任科技部长,后兼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1975年至1981年任长。
1981年卸下内阁职务及人民行动党党主席一职, 并于1988年9月新加坡大选后完全退出政坛。
杜进才于2012年2月3日逝世,享年90岁。
杜进才的一票的“定乾坤” ,使李光耀“脱颖而出”。 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后,特别是在1965年,新马分家后,他带领新加坡人民建设国家,他使新加坡共和国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 。在他领导新加坡期间,使新加坡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人均JDP从200多美元跃升到7万美元,跃居亚洲第一。
杜进才慧眼识珠,印证了中国一句古话: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如果他当时把票投给王永元,新加坡的历史可能要改写了。
作者简介田柏强 原中国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 现旅居新加坡。
直播预告
国大EMBA大师讲堂又来了!点击下方预约,一起聊聊数字化转型后该如何管理。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