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浩八字(林森浩八字命理天克地冲)

凉话刺骨 2023-08-25 15:55:36 用户分享

《少年的你》带来的思考:透过生命的血色谈教育的本质

《少年的你》是一部口碑和票房双高的电影,它是一部关于校园欺凌的电影:女主陈念性格内向,努力学习,一心想考上大学,改变家人的命运。她的世界只有学习,不需要朋友,其实她一直知道她的同班同学胡小蝶遭受校园欺凌,甚至在胡小蝶跳楼前夕,陈念看出了她的不正常,但是她秉承着“管好自己,不多管闲事”的原则,陈念管住了自己的嘴巴,选择漠视。后来,胡小蝶跳楼自杀,陈念拨开围观的众人,给胡小蝶盖上了衣服。也正是由于她的这个举动,胡小蝶死后,陈念成了新的欺凌对象。在陈念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一个叫小北的少年闯入了她的世界,小北被一群混混殴打,陈念起了侧影之心,想打电话报警,就这样,小北和陈念相遇,相守,此后小北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陈念,甚至为了陈念顶下了杀人罪名……

《少年的你》播出后,大家把目光聚焦到“校园欺凌”,针对校园欺凌展开了讨论,对于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网上掀起了热烈的讨论,其实,影片开头的一段话,也解释了面对校园欺凌,应该如何做:

校园欺凌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和学校是抵御的前线,而家长、公安机关乃至社会则构成了守护校园安全的后盾。

面对校园欺凌,老师和学校是前线,家长,公安乃至社会成了后盾。但是不管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做,校园欺凌已然发生,事后所有的努力都是亡羊补牢,虽未为晚矣,但也只能算得上是采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无奈之举。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得透过现象看本质,何以出现“校园欺凌”?如何杜绝“校园欺凌”?

我从大学毕业就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可以说,我这一生都将和学校打交道,以前是以学生的身份存在,如今,是以教师的身份存在,无论是曾经做为学生,还是如今成为教师,都见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欺凌:言语上的欺凌,身体上的欺凌,心理上的欺凌。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我不断思考:“为何会出现校园欺凌?”我想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的天平慢慢发生了倾斜,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太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如何为“人”的教育。

罗素曾说:

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慷慨。

一撇一捺组成“人”字,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写好,千千万万的一撇一捺组成了人类社会,教育最终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如何为“人”。

《少年的你》剧照

01

敬畏生命

让孩子学会敬畏每一个生命

对每一个人而言,最宝贵的是生命,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人,对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命都应该怀有敬畏之心,不能随意践踏。

魏莱敬畏生命吗?她惜命,看中自己的一切,要不然也不会在她欺负陈念的视频被拍下后,害怕曝光而求着陈念的原谅。她敬畏的是自己的生命,至于其他人的,却无所谓。胡小蝶因为不堪忍受她的欺凌,最终选择跳楼自杀。她却毫无愧疚之心,甚至跟警察说出:“她一辈子能赚几十万几百万吗?她家见过那么多钱吗?”她可以用金钱去计算一个鲜活生命的价值,可见她的内心是多么的冷漠残酷。魏莱的父母在她成长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她成绩的培养,家里一堆的奖杯就是最好的见证,见证了这个家庭教育的失衡,认为只要成绩好,其它一切都无所谓,所以才有了现在的魏莱,冷漠,自私。如果,魏莱父母可以在她教育的天平上做加减法:加一分做人,减一分成绩就好了。

选择跳楼自杀的胡小蝶是无辜的吗?胡小蝶在影片刚开始就跳楼自杀,随着剧情的推进,才知道她是不堪忍受魏莱等人的欺凌选择跳楼。她的一跃而跳,生命戛然而止。影片中没有过多描述她被欺凌的场面,但是从后面陈念被欺凌的画面,我们不难想象,胡小蝶一定也是备受折磨。她其实可以有很多方法求救的,求助同学,求助老师,求助家长甚至报警都可以,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强于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决绝的方式。胡小蝶是无辜的,但是她又是有罪的,世界上最大的罪就是无故剥夺生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法国思想家史怀哲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到:

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它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弘一法师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让人折服。

蝼蚁尚且偷生,为人何不惜命?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连杀四人。事件起因仅仅是因为和舍友在玩牌的时候,对方怀疑出牌作弊起了争执,对方的一羞辱言语,让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冲动之下,挥刀砍向曾经朝夕相处的舍友。

2012年,合肥16岁少女周岩因为拒绝富二代同学的追求,遭富二代泼油,并点燃了火,周岩身体大面积被烧伤,前前后后经历了15次手术,面部依然留下了火焰燃烧过的斑驳痕迹,一个花季少女就这样凋零了。无独有偶,2011年,中南大学宿舍下发生一起命案,一男子持刀将该校一女子杀死,事件起因仅仅是因为该男子追求女子,求而不得,于是一怒之下将其杀害。

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林森浩在宿舍饮水机中投毒,导致舍友王洋中毒身亡。林森浩交待的杀人动机仅仅是“和死者王洋因生活琐事引起不和,心存不满。”两位风华正茂的学子,本应该有美好前途,却一个离我们而去,一个受到法律制裁。生命只有一次,时间不能倒流,只有意识到这点,大家对生命才会敬畏。

一桩又一桩漠视生命,戕害生命事件的发生触目惊心,孩子们漠视生命,绝非与生俱来的“天性”,也不会是谁后天的恶意栽培,一定是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的天平发生了倾斜,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著名生物学家贝利说: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敬畏。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将心灵教育放在首位,先育其成人,其次再育其成才,让他们不但爱知识,更爱生命。

敬畏生命,让孩子学会敬畏每一个生命,这是教给孩子必须遵循的为人之道。

《少年的你》剧照

02

人之为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应该教会孩子与人为善。

罗素曾说: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少年的你》,陈念是善良的,她脱下外套遮住胡小蝶的脸,面对被欺负的小北选择报警,内心的这一点善良让她选择这么做,但是陈念的善良又是远远不够的,胡小蝶生前被欺凌,陈念是知情的,她却选择漠视,其实,如果她这个时候和胡小蝶一起,报告老师,甚至报警,哪怕只是一句关心的话语,或许,胡小蝶就不至于绝望到跳楼自杀。所以,当胡小蝶跳楼自杀后,陈念低着头,伛偻着背,慢慢走向她的尸体,眼里有懊悔,有愧疚。此时,陈念能做的,只有脱下外套,遮住胡小蝶,免她受指点。

影片中陈念 的妈妈欠了很多债,追债的人到处贴上小广告。这事在陈念同学的朋友圈传开,此时,同学们是嘲笑,讥讽,起哄,面对陈念的难堪,没有任何人出来制止这漫天的嘲讽,也无人站出来为陈念说句公道话,甚至连一个安慰的眼神都没有,这些同学的身上只有冷漠,看不到丝毫的善良,或许这些学生,有的能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毕业后或许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但那又如何,没有温度的生命只是行尸走肉,对社会毫无帮助。

《少年的你》魏莱带领着另外两位女生欺凌陈念,魏莱的心理是扭曲的,以欺负他人的方式为乐,或许也是她减压的一种方式,她的家庭也仅仅是关注她的成绩,以她获得的各种奖杯为荣,忽视了对她“善”的教育。魏莱心中无“善”,自然对生命就漠视,因此她才会在胡小蝶跳楼自杀时候,说死得好,死了能让她妈妈获得一大笔的钱。如果,魏莱的父母在魏莱的成长过程中,教会她与人为善,影片中的欺凌就不会发生。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可见,每个孩子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可为何,很多孩子慢慢长大,善良的本性却慢慢消失了呢?究其原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不当教育难辞其咎。

做为父母,我们总是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以成绩为主,似乎只要成绩好,孩子的一切就都好了。这样的教育偏差导致孩子过分重视成绩,唯成绩论,这样的孩子又谈何能保持本性,心怀善良呢?

社会上,也屡屡出现诸如扶老人反被讹诈,做好事反被诬陷的报道,一些人抓住这些事例,大势宣传不能盲目善良,善良人终吃亏等观点。还拿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举证:善良之人无好下场。试问,难道所有需要我们伸以援手相救的人都是碰瓷?难道那些被农夫救助的人就一定是蛇,会反咬他一口?拿有限的个案来得出善良没好报的结论,引导孩子放弃善良,漠视生命,这本身就是不当的教育。最近,在头条的问答上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生性薄凉之人,最值得交往。你认同这句话吗?看了大家的回答,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应该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可见,大家还是认同善良的品质,想和善良的人做朋友的。

校园暴力频发,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成为那个倒霉的被施暴者,也会教育孩子如果被人欺凌,可以应对的方法,更寄希望于学校,要好好管理学生,惩戒施暴者。殊不知,如果每位家长首先教会孩子的是善良,对世界,对同学保有一颗善心,那自然就没了施暴者。校园欺凌也就不复存在。可是,我们现在的校园欺凌事件日益递增,趋于严重化,这又是为何?我们是该好好反思: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少年的你》剧照

03

尊重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学会尊重

“人”的书写:一撇一捺,互相支撑,象征着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

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爱和尊重,就必须对他人报以爱和尊重,这是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效应:态度效应:

你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怎样的人生。

《少年的你》中,最开始的陈念也只是想好好读书,不招惹是非,因此,她明知道胡小蝶遭受着魏莱等人的欺凌,而选择沉默,陈念是这样,她的那些旁观者同学更是如此,大家态度冷漠,“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正因为如此,胡小蝶死后,陈念遭遇欺凌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出来帮助她,哪怕只是一句关心的话语都没有。甚至嘲笑她妈妈卖假面膜,这个班集体是冷漠,自私的,同学之间没有基本的尊重,更遑论“爱”。

魏莱担心路边摄像头曝光,出于害怕,请求陈念的原谅,魏莱下跪,甚至愿意让陈念脱自己的衣服,陈念都说不想再见她,陈念是决定不计前嫌,只想赶紧离开。魏莱这个时候还在喋喋不休的说自己要考北大,让陈念别考北京学校。正是这句话,刺激了陈念,失手推魏莱下台阶,导致了魏莱的死亡。魏莱到死都没学会对他人的尊重。

笛卡尔曾说:

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故事:班里有一个矮矮胖胖的小男生,由于身高比其它同龄孩子矮一点,加上稍许偏胖。体育课就比较吃力,尤其是跑步,跑得慢吞吞的,跑起来脚还略微的有点外八字,班里有好事的男生就给他起了外号“螃蟹”。每次体育课,大家都起哄,“螃蟹,快跑呀”。他对同学对他“螃蟹”的称呼非常懊恼,也多次抗争,可是班里的孩子却叫得更欢快了。有一次,他忍无可忍,直接和叫他的同学打了一架,把人鼻子打出血。他抽抽搭搭的哭诉,这个“螃蟹”的称呼给他带来的心理伤害,他甚至好几次都想拿小刀戳人。这个孩子后来在心理老师的引导梳理下,才慢慢走出心理创伤。这件事请给我很大的反思,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施暴者往往也是曾经被欺凌的对象。孩子在面对他人的诸如取外号等言语欺凌时,很多时候自己没能合理处理。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会有一些危险的想法或者采取行动,这时,孩子就成了校园欺凌的施暴者。

随便给他人起外号,拿同学的长相开玩笑,嘲笑同学的身材,穿着,讽刺他人的家庭……为什么孩子们会乐此不彼的做着这些事,是因为对他人没有尊重之心,看似不经意的“玩笑”,有时候就埋下了祸根。人们常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与人相处中,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学会尊重。

《少年的你》剧照

04

后记

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教会孩子如何为“人”。让孩子敬畏生命,与人为善,尊重他人。这些东西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能仅仅依靠某个老师的说教灌输完成,孩子一定是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有了这些品质。做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渗透这些德育教育,重视孩子成绩的同时,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为教育者,教书育人,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要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教给孩子健全的人格比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做为组成人类社会的千千万万个我们,要多宣传正能量的东西,努力书写好为人的一撇一捺,给孩子们好的榜样。

愿校园无欺凌,愿少年无悲伤。

《少年的你》带来的思考:透过生命的血色谈教育的本质

《少年的你》是一部口碑和票房双高的电影,它是一部关于校园欺凌的电影:女主陈念性格内向,努力学习,一心想考上大学,改变家人的命运。她的世界只有学习,不需要朋友,其实她一直知道她的同班同学胡小蝶遭受校园欺凌,甚至在胡小蝶跳楼前夕,陈念看出了她的不正常,但是她秉承着“管好自己,不多管闲事”的原则,陈念管住了自己的嘴巴,选择漠视。后来,胡小蝶跳楼自杀,陈念拨开围观的众人,给胡小蝶盖上了衣服。也正是由于她的这个举动,胡小蝶死后,陈念成了新的欺凌对象。在陈念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一个叫小北的少年闯入了她的世界,小北被一群混混殴打,陈念起了侧影之心,想打电话报警,就这样,小北和陈念相遇,相守,此后小北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陈念,甚至为了陈念顶下了杀人罪名……

《少年的你》播出后,大家把目光聚焦到“校园欺凌”,针对校园欺凌展开了讨论,对于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网上掀起了热烈的讨论,其实,影片开头的一段话,也解释了面对校园欺凌,应该如何做:

校园欺凌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和学校是抵御的前线,而家长、公安机关乃至社会则构成了守护校园安全的后盾。

面对校园欺凌,老师和学校是前线,家长,公安乃至社会成了后盾。但是不管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做,校园欺凌已然发生,事后所有的努力都是亡羊补牢,虽未为晚矣,但也只能算得上是采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无奈之举。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得透过现象看本质,何以出现“校园欺凌”?如何杜绝“校园欺凌”?

我从大学毕业就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可以说,我这一生都将和学校打交道,以前是以学生的身份存在,如今,是以教师的身份存在,无论是曾经做为学生,还是如今成为教师,都见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欺凌:言语上的欺凌,身体上的欺凌,心理上的欺凌。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我不断思考:“为何会出现校园欺凌?”我想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的天平慢慢发生了倾斜,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太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如何为“人”的教育。

罗素曾说:

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慷慨。

一撇一捺组成“人”字,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写好,千千万万的一撇一捺组成了人类社会,教育最终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如何为“人”。

《少年的你》剧照

01

敬畏生命

让孩子学会敬畏每一个生命

对每一个人而言,最宝贵的是生命,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人,对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命都应该怀有敬畏之心,不能随意践踏。

魏莱敬畏生命吗?她惜命,看中自己的一切,要不然也不会在她欺负陈念的视频被拍下后,害怕曝光而求着陈念的原谅。她敬畏的是自己的生命,至于其他人的,却无所谓。胡小蝶因为不堪忍受她的欺凌,最终选择跳楼自杀。她却毫无愧疚之心,甚至跟警察说出:“她一辈子能赚几十万几百万吗?她家见过那么多钱吗?”她可以用金钱去计算一个鲜活生命的价值,可见她的内心是多么的冷漠残酷。魏莱的父母在她成长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她成绩的培养,家里一堆的奖杯就是最好的见证,见证了这个家庭教育的失衡,认为只要成绩好,其它一切都无所谓,所以才有了现在的魏莱,冷漠,自私。如果,魏莱父母可以在她教育的天平上做加减法:加一分做人,减一分成绩就好了。

选择跳楼自杀的胡小蝶是无辜的吗?胡小蝶在影片刚开始就跳楼自杀,随着剧情的推进,才知道她是不堪忍受魏莱等人的欺凌选择跳楼。她的一跃而跳,生命戛然而止。影片中没有过多描述她被欺凌的场面,但是从后面陈念被欺凌的画面,我们不难想象,胡小蝶一定也是备受折磨。她其实可以有很多方法求救的,求助同学,求助老师,求助家长甚至报警都可以,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强于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决绝的方式。胡小蝶是无辜的,但是她又是有罪的,世界上最大的罪就是无故剥夺生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法国思想家史怀哲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到:

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它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弘一法师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让人折服。

蝼蚁尚且偷生,为人何不惜命?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连杀四人。事件起因仅仅是因为和舍友在玩牌的时候,对方怀疑出牌作弊起了争执,对方的一羞辱言语,让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冲动之下,挥刀砍向曾经朝夕相处的舍友。

2012年,合肥16岁少女周岩因为拒绝富二代同学的追求,遭富二代泼油,并点燃了火,周岩身体大面积被烧伤,前前后后经历了15次手术,面部依然留下了火焰燃烧过的斑驳痕迹,一个花季少女就这样凋零了。无独有偶,2011年,中南大学宿舍下发生一起命案,一男子持刀将该校一女子杀死,事件起因仅仅是因为该男子追求女子,求而不得,于是一怒之下将其杀害。

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林森浩在宿舍饮水机中投毒,导致舍友王洋中毒身亡。林森浩交待的杀人动机仅仅是“和死者王洋因生活琐事引起不和,心存不满。”两位风华正茂的学子,本应该有美好前途,却一个离我们而去,一个受到法律制裁。生命只有一次,时间不能倒流,只有意识到这点,大家对生命才会敬畏。

一桩又一桩漠视生命,戕害生命事件的发生触目惊心,孩子们漠视生命,绝非与生俱来的“天性”,也不会是谁后天的恶意栽培,一定是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的天平发生了倾斜,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著名生物学家贝利说: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敬畏。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将心灵教育放在首位,先育其成人,其次再育其成才,让他们不但爱知识,更爱生命。

敬畏生命,让孩子学会敬畏每一个生命,这是教给孩子必须遵循的为人之道。

《少年的你》剧照

02

人之为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应该教会孩子与人为善。

罗素曾说: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少年的你》,陈念是善良的,她脱下外套遮住胡小蝶的脸,面对被欺负的小北选择报警,内心的这一点善良让她选择这么做,但是陈念的善良又是远远不够的,胡小蝶生前被欺凌,陈念是知情的,她却选择漠视,其实,如果她这个时候和胡小蝶一起,报告老师,甚至报警,哪怕只是一句关心的话语,或许,胡小蝶就不至于绝望到跳楼自杀。所以,当胡小蝶跳楼自杀后,陈念低着头,伛偻着背,慢慢走向她的尸体,眼里有懊悔,有愧疚。此时,陈念能做的,只有脱下外套,遮住胡小蝶,免她受指点。

影片中陈念 的妈妈欠了很多债,追债的人到处贴上小广告。这事在陈念同学的朋友圈传开,此时,同学们是嘲笑,讥讽,起哄,面对陈念的难堪,没有任何人出来制止这漫天的嘲讽,也无人站出来为陈念说句公道话,甚至连一个安慰的眼神都没有,这些同学的身上只有冷漠,看不到丝毫的善良,或许这些学生,有的能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毕业后或许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但那又如何,没有温度的生命只是行尸走肉,对社会毫无帮助。

《少年的你》魏莱带领着另外两位女生欺凌陈念,魏莱的心理是扭曲的,以欺负他人的方式为乐,或许也是她减压的一种方式,她的家庭也仅仅是关注她的成绩,以她获得的各种奖杯为荣,忽视了对她“善”的教育。魏莱心中无“善”,自然对生命就漠视,因此她才会在胡小蝶跳楼自杀时候,说死得好,死了能让她妈妈获得一大笔的钱。如果,魏莱的父母在魏莱的成长过程中,教会她与人为善,影片中的欺凌就不会发生。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可见,每个孩子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可为何,很多孩子慢慢长大,善良的本性却慢慢消失了呢?究其原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不当教育难辞其咎。

做为父母,我们总是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以成绩为主,似乎只要成绩好,孩子的一切就都好了。这样的教育偏差导致孩子过分重视成绩,唯成绩论,这样的孩子又谈何能保持本性,心怀善良呢?

社会上,也屡屡出现诸如扶老人反被讹诈,做好事反被诬陷的报道,一些人抓住这些事例,大势宣传不能盲目善良,善良人终吃亏等观点。还拿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举证:善良之人无好下场。试问,难道所有需要我们伸以援手相救的人都是碰瓷?难道那些被农夫救助的人就一定是蛇,会反咬他一口?拿有限的个案来得出善良没好报的结论,引导孩子放弃善良,漠视生命,这本身就是不当的教育。最近,在头条的问答上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生性薄凉之人,最值得交往。你认同这句话吗?看了大家的回答,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应该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可见,大家还是认同善良的品质,想和善良的人做朋友的。

校园暴力频发,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成为那个倒霉的被施暴者,也会教育孩子如果被人欺凌,可以应对的方法,更寄希望于学校,要好好管理学生,惩戒施暴者。殊不知,如果每位家长首先教会孩子的是善良,对世界,对同学保有一颗善心,那自然就没了施暴者。校园欺凌也就不复存在。可是,我们现在的校园欺凌事件日益递增,趋于严重化,这又是为何?我们是该好好反思: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少年的你》剧照

03

尊重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学会尊重

“人”的书写:一撇一捺,互相支撑,象征着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

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爱和尊重,就必须对他人报以爱和尊重,这是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效应:态度效应:

你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怎样的人生。

《少年的你》中,最开始的陈念也只是想好好读书,不招惹是非,因此,她明知道胡小蝶遭受着魏莱等人的欺凌,而选择沉默,陈念是这样,她的那些旁观者同学更是如此,大家态度冷漠,“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正因为如此,胡小蝶死后,陈念遭遇欺凌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出来帮助她,哪怕只是一句关心的话语都没有。甚至嘲笑她妈妈卖假面膜,这个班集体是冷漠,自私的,同学之间没有基本的尊重,更遑论“爱”。

魏莱担心路边摄像头曝光,出于害怕,请求陈念的原谅,魏莱下跪,甚至愿意让陈念脱自己的衣服,陈念都说不想再见她,陈念是决定不计前嫌,只想赶紧离开。魏莱这个时候还在喋喋不休的说自己要考北大,让陈念别考北京学校。正是这句话,刺激了陈念,失手推魏莱下台阶,导致了魏莱的死亡。魏莱到死都没学会对他人的尊重。

笛卡尔曾说:

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故事:班里有一个矮矮胖胖的小男生,由于身高比其它同龄孩子矮一点,加上稍许偏胖。体育课就比较吃力,尤其是跑步,跑得慢吞吞的,跑起来脚还略微的有点外八字,班里有好事的男生就给他起了外号“螃蟹”。每次体育课,大家都起哄,“螃蟹,快跑呀”。他对同学对他“螃蟹”的称呼非常懊恼,也多次抗争,可是班里的孩子却叫得更欢快了。有一次,他忍无可忍,直接和叫他的同学打了一架,把人鼻子打出血。他抽抽搭搭的哭诉,这个“螃蟹”的称呼给他带来的心理伤害,他甚至好几次都想拿小刀戳人。这个孩子后来在心理老师的引导梳理下,才慢慢走出心理创伤。这件事请给我很大的反思,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施暴者往往也是曾经被欺凌的对象。孩子在面对他人的诸如取外号等言语欺凌时,很多时候自己没能合理处理。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会有一些危险的想法或者采取行动,这时,孩子就成了校园欺凌的施暴者。

随便给他人起外号,拿同学的长相开玩笑,嘲笑同学的身材,穿着,讽刺他人的家庭……为什么孩子们会乐此不彼的做着这些事,是因为对他人没有尊重之心,看似不经意的“玩笑”,有时候就埋下了祸根。人们常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与人相处中,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学会尊重。

《少年的你》剧照

04

后记

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教会孩子如何为“人”。让孩子敬畏生命,与人为善,尊重他人。这些东西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能仅仅依靠某个老师的说教灌输完成,孩子一定是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有了这些品质。做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渗透这些德育教育,重视孩子成绩的同时,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为教育者,教书育人,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要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教给孩子健全的人格比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做为组成人类社会的千千万万个我们,要多宣传正能量的东西,努力书写好为人的一撇一捺,给孩子们好的榜样。

愿校园无欺凌,愿少年无悲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