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八字分析(陈晓旭命理)
一个角色火了一辈子之陈晓旭:戏里戏外,宝玉黛玉都没见最后一面
2007年,欧阳奋强正在临沂拍戏,突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陈晓旭去世了,你知道吗?”
欧阳奋强一听愣住了,直接来了一句:“胡说!”
就很气愤地把电话挂掉了,想了一下不放心,就给邓婕打了电话,邓婕说:“是真的,我们要去深圳送她最后一程。”
最后剧组却拒绝了他的要求,欧阳奋强只好恳请好友帮忙买一个花圈送过去。
在剧中,林黛玉走了,宝玉没能见最后一面,在戏外,陈晓旭走了,欧阳奋强也没能赶到,这就是命运吧!
那么,陈晓旭与林黛玉命运的羁绊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一】1965年,辽宁鞍山的京剧演员王元夕怀孕了,一天夜里她梦到了一位白发老人对她说:“你怀了个女孩儿,名字就叫陈竾(yé)芬吧!”
王元夕惊醒,把梦中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丈夫陈强,陈强看着妻子写下的仨字,其中一个是带草字头的也字,他不认识,查字典也没有。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南方来的朱老师告诉他说:“这个字念‘也’,是南方一种不起眼的小草,微微的带点香味。”
陈强心想:什么草呀,芬儿呀的,太俗气了,不太想要这个名字,于是,他就找到精通易经的老先生,让他帮忙看看陈竾芬这个名字怎么样?
只听老先生语重心长地说:“这个名字,你女儿的命,要悲痛一生。”陈强一听,寓意不好,这名字不能要。
这年深秋,伴随着黎明破晓,旭日东升,王元夕真的生了一个女儿,陈强给女儿取名为陈晓旭。
本以为改了名字,陈晓旭的命运就会发生变化,可上天还是让陈晓旭认识了林黛玉。
也许,冥冥中一切早就安排好了吧!
13岁那年,陈晓旭就已经熟读《红楼梦》,她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林黛玉,她喜欢林黛玉的才思灵巧和诗人气质,她更欣赏林黛玉那种不入世俗的纯真和对目标的执着。
林黛玉的所有诗,她都认真地抄在了小本子上,尤其是《葬花词》更是倒背如流。
陈晓旭还写了一首小诗发表在了《青年诗人》的杂志上,而这首诗也成了陈晓旭自荐出演《红楼梦》的敲门砖。
此时,没有人发现其实陈晓旭的内心跟林黛玉很像,在一次毛遂自荐后,戏外的陈晓旭彻底成了书中的林黛玉。
【二】18岁,陈晓旭在《大众电视》杂志上看到了《红楼梦》剧组在海选演员,从小就痴迷《红楼梦》的陈晓旭给导演王扶林寄了一封自荐信。
信中她写了自己对红楼梦和林黛玉的见解,还附赠了一张照片,照片的背后写着自己发表过的那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
当时,王扶林正在为选演员发愁,漂亮的妙龄女子不少,但能符合黛玉葬花诗人气质的人却很少。
当王扶林在上万封自荐信中,看到那独特的见解,读到那首小诗的时候,他震撼了,他觉得这个小女孩不简单,立马亲自写了回信,邀请陈晓旭见面。
这一次见面,让陈晓旭离林黛玉越来越近。
经过四个月的选拔,150人从万人中脱颖而出,他们一起进入大观园学习琴棋书画,培养古典韵味,从形体到台词,一遍又一遍地排练,寻找自己的定位。
王扶林为了能选出最符合原著精气神的林黛玉,还专门成立了“林黛玉组”,除了陈晓旭,呼声最高的就是张静林。
有一天,王扶林问陈晓旭:“如果不让你演林黛玉,其他角色你能接受吗?”
陈晓旭坚定地说:“我就是林黛玉,让我演别的角色,观众会说怎么林黛玉去演别人了。”
经过一番观察和考量后,王扶林觉得,张静林本人就是个疯丫头的气质,比较符合晴雯,而才80斤的陈晓旭就是那弱不禁风的林黛玉。
她眼神中自带的忧郁,是别人所没有的,她不用演,往那一站就是那个味道,林黛玉非陈晓旭莫属。
当化妆师给她摘出八字罥烟眉时,她往镜子前一照,眼泪顿时在眼眶里打转,她低声问道:“杨老师,我怎么看着我这么可怜呢?我终于找到角色的感觉了!”
此刻,陈晓旭已分不清自己是在现实还是在书中。
三年的准备和拍摄,第一次将名著搬上荧幕的《红楼梦》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更是牵动着亿万观众的心。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书中走出个陈晓旭。
【三】电视剧播出后,陈晓旭跟着红楼梦剧组一起到各地演讲,讲她对红楼梦的理解,讲她跟林黛玉的故事。
但有人要单独采访她时,她却拒绝了;有人花60万买她的肖像权,她也没同意;她只想踏踏实实地演戏。
但拍完《红楼梦》,陈晓旭有三年的时间没有戏拍,她自己也很疑惑:到底是自己演得太好了,还是太不好了,前方没有目标,让她很迷茫。
在《家春秋》里出演过梅表姐之后,陈晓旭再也没有拍过别的电视剧了,《红楼梦》带她见识了这个精彩的大千世界,却也将表演的这扇门关上了。
当陈晓旭觉得自己不能在演艺事业上有更多的发展时,她鼓起勇气,选择重新走另外的一条路。
远方的风景到底是什么样的,是险恶还是美丽?陈晓旭不知道,她就凭着那股林黛玉的执着和智慧,往前走着。
经过几年的拼搏,陈晓旭在商界大放异彩,赫赫有名,身价过亿,但在陈晓旭眼中,这只是意外的收获罢了。
她是成功的商人,有着亿万家产;她又不是典型的商人,从来不参加应酬,偶尔请客户吃饭,还只点了一桌自己喜欢的素食。
不迎合,不市侩,陈晓旭依旧是那个不入世俗的“林黛玉”。
【四】2007年,“宝姐姐”张莉到陈晓旭的公司找她玩儿,一见面,她就给了张莉一个热情的拥抱,当时张莉还调侃她说:“以前经常见面,也没见你这么热情。”
陈晓旭拉着张莉坐下来,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感觉时间差不多了,两人道别,等张莉快走到门口的时候,陈晓旭突然叫住了她说:“你什么时候再来,我们再好好地聊一聊。”
张莉当时不以为意(两人经常见面而且已经聊了好几个小时),她嘴里应着,就像往常一样头也不回地走了。
可谁知道,这一走,下次见面竟是在陈晓旭的追悼会上。
后来张莉回忆说:“当时,陈晓旭已经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却瞒着所有人,她那天叫住我,可能就是想告诉我吧!”
但陈晓旭还是瞒住了,张莉一直自责,如果当时她多注意陈晓旭的情绪,能够多留下来再陪她一会儿,也许她就说出来了,也就不会有遗憾了。
可世上没有如果,更没有也许,张莉再也没机会跟陈晓旭促膝长谈了。
早在得知自己得了乳腺癌的时候,陈晓旭就放弃了治疗,选择了出家静心,她不想被化疗折腾得面目全非,也不想因手术把自己整得支离破碎。
质本洁来还洁去,随花飞到天尽头。天上多了陈晓旭,人间再无林黛玉。
此后再有人翻拍《红楼梦》,无论多大的投资,多豪华的阵容,都无法超越陈晓旭演的林黛玉,终究别人是在演那个角色,而陈晓旭则成为了那个人。
碧海沉沉一彗星,长天划过半空明;为君留得形音在,多谢绛珠一片情。
关注@火影1988,往期更多精彩:
一个角色吃一辈子之陆树铭:“没有关羽的命,却得了关羽的病”
一个角色吃一辈子之:他不是演和珅,他就是和珅
王德峰看完易经说:如果四十岁还不信命,只能说明此人悟性太差!
#头条创作挑战赛#王德峰:如果四十岁还不信命,只能说明此人悟性太差!
王德峰,高中毕业当了三年工人,然后一举考取了复旦,对此一直心存感激命运对自己的眷顾,直至1992年开始研究《易经》,发现自己的八字占有文曲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考运这么好是有原因的。
王德峰,1956年10月生,哲学博士,现为复旦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同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研室教师及“当代外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美学教研室主任。
1975年高中毕业的王德峰进入上海东风有色合金厂当了一名工人。
1978年恢复高考,王德峰在后来的讲座中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并没有苦战通宵的学习参加了高考。
他报了四个志愿,其中有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师范学院,按照当时复习的状况,如果能考取上海师范学院就是锦上添花了,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被复旦大学录取了。
这让他自己也不敢相信,复旦大学是怎样的门槛,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神圣学地,王德峰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从此成了别人眼中的佼佼者。
人生富贵穷通,莫非命也。在后来的讲座中王老师这样说:
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不知命,是此人悟性太差。年轻人不相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了四十岁的人还不知道有命,只能说这个人悟性不够,这无关乎智商,就是不能领会人生最根本的东西。
一个人的出生是偶然的,但出生的时间却对应了当时宇宙的状态,从而决定了此人这一生的运动状态,这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命”。
命是无法选择的。也是神秘莫测的 ,所以几千年来多少人呕心沥血的研究探讨,这就是命理学。
四十岁以下的人,都会认为“命理学”就是算命、就是封建迷信,起初,我也这样认为,随着人生的阅历和各种文字表明,那是因为不了解“命理学”。
命理学或者说是禄命学,它是我国古代发展起来的以一个人的出生时间为依据,去描述生命过程的一门学说。不明白的人很容易会把它与“算卦”混为一谈,其实“命理学”与所谓的“算卦”是很不同的。
命理学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人出生的时间是确切无疑的。“天”也就是自然界,人就是人类。所谓“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人类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份子,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所以,人的命天注定就是这样来的。
人这一辈子来世间都是带着使命来的,吃什么饭,是宇宙早就给你安排好的,经商的做不了官,种地的经不了商,一个人的天赋就是上天给你吃饭的工具,站对位置,你就是成功人士。站错了位置,一生穷困潦倒,郁郁寡欢终不得志,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不公平。
众所周知的《红楼梦》是一部超常的巨作,其内容更是令人惊叹不已 ,光诗歌就有一千多首,其中的锦衣玉食,绫罗绸缎,并不是常人所能体验的。
作者曹雪芹,在祖辈四人做了58年江宁织造的贵族家庭,少年的曹雪芹享受了常人所享受不到的奢靡生活,后来家族落魄,中晚年的曹公又经历了家族的衰败,为人的贫困落魄。
正因为这些跌宕起伏的命运波折,才有后来他的神来之笔,可以说整个红楼梦的框架几乎就是他本人的人生经历。
也许只有这样,才有《红楼梦》的横空出世。曹雪芹是带着使命来到世间,带着冥冥中的目的不由自主的完成这部巨作。
每个人的出生时间跟他的人生经历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每一个人体来说出生时间都是确定的,那人生过程也是可以观察得到的。在经年累月的观察和验证之后,研究者们发现出生时间与人生过程之间的联系,并不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则可循的。
所以古人终结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所以相信命运,并不是迷信,它是一种顺应宇宙状态的运行的自然规律。就像我们在某处偶然遇见的一个人和一件事,“恰好”在某处偶然遇见,就是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遇见。
究其根本,就是一个固结了的特定宇宙状态,在不断变化的宇宙状态中的遇见。所以,人一生的遇见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这就是所说的缘分。
我在年轻的时候曾一度的认为母亲口中的“认命”是一种封建的迷信思想。四十岁以后不由自主的信了命。原因就是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有人努力,有人懒散,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并不是人自己所能操纵控制的,一切都好像在冥冥之中早已拟定好的。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么,命运的改变也需要百分之一的机遇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力,而真正决定命运走向的,便是那百分之一的机遇。
上学的时候,曾经的学霸现在过的并不辉煌。曾经的学渣做生意混的风生水起。一次机遇可以鸡犬升天,一次缘分也能立地成佛。
所以过了四十岁以后,所谓的“相信命运”,并不是一种消极认识,而是一种“接纳”不完美的智慧,是在正视自己的人生。也就是佛家所畅言的:放下。
人的一生有“生命”“天命”“使命”三条命。
第一,生命是偶然的一次与卵子的相遇,是宝贵的。
第二,天命是注定的贫贱富贵,坐轿的抬轿的早已注定。
第三,使命就是一种方向,即便是命中注定,谁也不会知道明天究竟会有什么改变,所以每天心存希望,朝着明天的太阳前进!
成功离不开机遇和先天的努力,可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机遇不一定会降临到每个人身上。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一缕香魂离尘世的时候,多少人为此唏嘘,演活了林黛玉,她何尝不是一个林黛玉,命里带着的使命,哪一个不是顺着轨迹行事。
传奇人物也没有能够抵挡命运跟他们开的玩笑,但他们的成功,背后一定是命运赋予他们的使命。
四十岁以后上有老,下有小,每个人肩上都是沉甸甸的份量。日过中午的四十岁,是人生的分水岭,追求哲学思考,追求内心安定,听天命,尽人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过四十你是否信命,留言说一说吧!关注我,愿和你成为朋友!
陈晓旭母亲怀她时,做了一个梦,预示了陈晓旭是林黛玉的命
提起陈晓旭,相信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林黛玉”。陈晓旭的名字,和林黛玉联系在一起。
陈晓旭在87版《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
虽然在电视剧开播之初,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备受争议,褒贬不一。
很多红学专家和观众都不是很满意,觉得陈晓旭没演出林黛玉那种超凡脱俗的美,反而过于尖酸刻薄。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虽然前有王文娟,后有陶慧敏,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如今看来,无异是最经典,最受认可的一个。
特别是陈晓旭之后的命运,似乎多多少少受了林黛玉的影响,和林黛玉有莫大的相似。
陈晓旭母亲怀她的时候,曾做过一个梦,这个梦,就已经预示了陈晓旭,就是林黛玉的命。
名字。陈晓旭妈妈怀她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
这个老头说,你这孩子,名字叫陈ye芬。
ye是一个草字头,加一个也。这个字,字典上没有,查不出来。
陈妈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陈晓旭的爸爸陈强。
陈强很关注这个名字,找人问一下,他找到南方的一个朱老师,问,这个草字头加一个也,这是什么字?什么意思?
这位朱老师说,这个字,还是念也,是南方的一种不起眼的小草,微微带点香味。
知道了ye的来源,陈强又觉得这个“芬”字,太俗气。
于是,他又找到一位懂易经的老先生,让他算一算这个名字如何,这位老先生说,这个名字,林黛玉的命,要悲痛一生的,不要这个名字。
老先生这样一说,陈强肯定不能为女儿取这样一个名字了。
于是,陈父就根据女儿出生时天要亮的情况,取了一个“陈晓旭”的名字。
可惜,虽然改了名字,还是没能改了命运,陈晓旭和林黛玉冥冥之中,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林黛玉前世,是一颗绛珠仙草,而白须老者给陈晓旭的名字中,也是一种微微带香的小草。
陈父说的那个名字,据说第三个字,应该”是“棻”,不是“芬”,当时查字典没查到这个字,后来是陈晓旭自己上《辞海》里查到的。
还有一位陈晓旭的好朋友,说起陈晓旭的一件事情。
有一天晚上,陈晓旭做梦听到有一群小孩在门口叽叽喳喳,哭着说,救救我们,我们要渴死了。
然后,第二天陈晓旭起床后,发现花园里有一片草真的要枯死了。于是,陈晓旭连忙和老公一起,给这些花草浇上水。
晚上,陈晓旭居然又梦到这群孩子,他们叽叽喳喳地说,谢谢了,太谢谢了。
这位好朋友说,陈晓旭真的和百草有缘,也许她前生真的是绛珠仙草。
判词。林黛玉是个内秀外慧的女性,曹公对她的容貌描写中,说尽了黛玉的漂亮,迷离,梦幻,娇柔,病态的气质和特点。
这样的女子,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红楼梦》正册里十二钗的判词,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合在一起的,全文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堪怜咏絮才”,说的是林黛玉,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咏絮才,出自《世说新语》,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空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拟?”
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叹。
陈晓旭在给红楼剧组的自荐信中,除了写着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外,还附上自己的一张小相和一首小诗《柳絮》。
这首小诗,陈晓旭是这样写的:
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我是一朵柳絮,生来无忧无虑,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
都和“柳”有关系,这不仅仅是巧合而已。
性格。陈晓旭的性格,和林黛玉也有着太多的相似。
陈晓旭从小很孤独,喜欢看书,从书中寻找精神安慰,特别是拍《红楼梦》那段时间,她更是和林黛玉融为一体。
陈晓旭灵动的神韵和精湛的演技,演活了陈晓旭,已让人分不清到底林黛玉是陈晓旭,还是陈晓旭就是林黛玉?
连王扶林导演多年后接受采访,说起陈晓旭,他几次都是直接称“黛玉”。而对其他人,他喊的都是演员的名字,很少喊角色名字。
陈晓旭在接受《中国文艺》访谈时说:“我小时候,跟林黛玉的性格很相像,属于比较孤独那种,在扮演林黛玉过程中,这种性格就被强化了而已。但我最幸福最值得珍惜的回忆,还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确实,演了林黛玉之后,陈晓旭的生命轨迹,似乎和林黛玉越来越像了。
陈晓旭患了乳腺癌,没有选择积极治疗,尽快做手术,而是选择了放弃治疗,出家为尼。
对陈晓旭来说,不完美地活下去,不如直面死亡。正如黛玉“葬花吟”中所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虽然很多人为之惋惜,但这是林黛玉的人生哲学,也是陈晓旭的毕生信仰。
当年,和其他红楼演员不同,陈晓旭一心想演“林黛玉”这个角色。
当时王扶林试着问她,如果不能演林黛玉,她准备演什么?陈晓旭不假思索地说,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了别的角色,观众会认为林黛玉去演了别人。
在剧组中,大家公认陈晓旭和林黛玉太相像了。
《红楼梦》播出后,万人空巷,陈晓旭一夜间火遍大江南北。大众对她的称呼,不再是陈晓旭,而是“林妹妹”,无数人将她塑造为林黛玉的化身。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晓旭也自然而然觉得自己就是林黛玉。她甚至认为,自己的前生,可能就是林黛玉。
于是,很多人都说,陈晓旭之后,再无林黛玉,陈晓旭就是林黛玉。
在红楼剧组20周年聚会上,当朱军问起陈晓旭,愿意听别人喊她董事长,还是喊她林黛玉?陈晓旭坦诚地说,我还是更愿意别人喊我林黛玉。
在这样的认同下,陈晓旭的人生选择,或多或少会受角色的影响,与林黛玉的命运,越来越接近。
天堂多了陈晓旭,世间再无林黛玉。人间再无林黛玉,天堂还有绛珠仙。
怀念陈晓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