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八字不成格(名人八字不成格的例子)

旧事重提 2023-08-26 16:16:24 网友整理

他恃才傲物,布衣一生,书写出天下第一长联,但为何拒绝参加高考

孙髯翁:傲天下名士,书第一长联

上世纪90年代,应订货厂家之邀,有幸去了趟昆明,闲暇之余,独自一人来到闻名遐迩的大观楼,一睹心仪已久天下第一长联。

于此联虽早已是如雷贯耳,但当时还是不能背诵的,只是在不知道在哪本书中识得,那时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拍照和记述,遂花了不少时间逐字地抄写了下来,利用当日乘车的时光及夜晚宾馆中临睡前的闭目吟诵,终于熟背于心,时情时景,至今记忆犹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巾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防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郭沫若曾经评价这个长联是:“长联犹在壁,巨信笔如椽。”对它的欣赏和赞美那是汗牛充栋,无须我在此赘言,它上联写景,下联述史,对仗整饬,合韵押仄,音韵铿锵,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作者用180字的精雕细琢,虽然最后落笔体现的是那“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情怀,但它尽摹滇池景象,极言千年滇史,状物则物势流转,辞采灿烂,文气贯注;写意则意气驰骋,沉郁顿挫,一扫俗唱。

时人载,此联一出,震聋发聩,四方惊动,昆明士民,竞抄殆遍,蔚然滇中盛事,这在在文禁森严的雍乾之际,实为奇观;然而不但在后世,即使在当时,对此联的作者,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孙髯翁,字颐庵,号髯翁,昆明人,主要生活在清乾隆年间,滇南名士,约90岁时终老于云南红河州弥勒县。

对他的生平事迹的记载,散见于一些杂书笔记,其中不乏很多的臆测之词,比如说他出生时便有髭须,这个能有几人相信?难道是怪胎不成?

孙髯翁活得够久,比现在国人平均寿命还要长出许多,对他的名字其实也有着很多的疑问,“髯”是胡须之意,给一个刚出生的幼儿取这个名字,怎么看都很是怪异,更不可能给一小儿取“髯翁”之名了,您说是吧。

即使他叫孙髯也有些不可思议,定是因为他如那后世的于右任一般,长有漂亮的长髯,故人们尊称为髯翁,久而久之,便呼为孙髯翁了,也就想当然地称他叫孙髯,反正他的名和字,都在这“髯翁”两字中打旋了。

对此,古人其实早有怀疑,据《耕砚田斋笔记》载:“孙髯翁,未详名,云南昆明布衣,善指头画,学究天人,精奥不求闻达,有《髯翁集》。”

由此看,他只是姓孙,至于名和字都不得其详,只是说他“善指头画”一说不见其画作,想必是后来的他以算命为生,是否是卦卜之时画给人看的那种桃符类的东东也未可知。

他出生在陕西三原县,明末之时,其父参加李自成的农民军,后来又跟随着张献忠的部将孙可望来到云南,孙可望降清后,一家人流寓昆明。

孙髯翁的家境在其父亲健在时应该还是很好的,因为他曾刻有一枚闲章,上书“万树梅花一布衣”句,来源于他家中有一园,遍种梅花,所以,由此推断,至少是个小康之家吧。

他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上本人又聪颖过人,博读经史,能诗能文,很早就小有声名。

作为一平民阶层中人,想要出人头地,必须走科举之路,这是读书人升迁的唯一通道,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说孙髯翁参加过科考,原因据说是因为考生入场要搜身,他认为这是一种耻辱,于是愤然罢考,退而归隐。

对此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我虽然不知道现在考生在进入考场时是如何一个场景,但明清时考生作弊那是出了名的,五花八门的招数那是令人眼花缭乱,所以,搜身是必须的无奈之举,似乎也是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举措。

如果此事为真,那只能说明孙髯翁的思维异于常人,说白了就是过于偏激,倚仗着自己的才高,挑战当时的“规矩”,从而将自己的科举之门彻底地关闭,其作法是否妥当,一眼便知。

作为一个读书人,孙髯翁于治家定是不太在行的,随着父亲的离世,家道随之败落,加上他本人豪爽,交游又广,对家中的经济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没奈何,他便在昆明设帐授徒,才高八斗的他可能是教授有方,四方学子慕名而来者众,他所教授的弟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能文之士,一时不但生计无忧,且弟子在官家行走者亦是多多,于是,孙髯翁在昆明是声名鹊起。

有一则记载说他曾经入京面圣,这个我是根本不相信的,但作者说得是言之凿凿,权录于此,就教于方家。

说当时的乾隆帝因孙髯翁声名而召其问国计,“孙髯翁默然,圣上不悦。孙髯翁辞退,”后来他的学生问他为何如此,他回答道:“昔巢父洗耳,尧不能协;夷齐采微,武王不明为逆。人各有志,难相强耳。”

从他的回答来看,他是以隐士自居,行的是枕云听泉,南山赏菊之路,不愿意同朝廷合作,显示的是孙髯翁不愿踏入那相互倾轧,污秽不堪之地的高洁人品。

这个就有点说不通了,不愿意合作可以不去北京啊,不可能他是被强行押解着去的吧?再说了,一介书生,有何国事可问其计?他能对庙堂之事了解多少,能出啥定国之策。

如果说乾隆是因为孙髯翁的诗文之名而召见,这个就更说不通了,那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之人,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尽管无一精彩之作,但这“十全老人”身边的一堆马屁精,那可是把他捧上了天的,感觉自己就是天下第一诗人呢,这样的人如何能看上那边远之地的布衣之人孙髯翁。

孙髯翁性格高傲,不肯随俗,洁身自好,不愿乞怜于人,对于清政府及其所属官吏,总是不俯就苟且,遇到不顺意的地方,他不是詈骂,便是嘲讽,才高心傲,大家对他也是敬而远之。

乾隆初年,昆明大观楼落成,孙髯翁书写了180字的天下第一长联,由昆明陆树堂书写刊刻,悬挂楼前柱上,时年孙髯翁已年过半百。

长联给孙髯翁带来更大的声名,可惜,名声再大也饱不了肚腹,他生活困顿,饥饱不均,所有的一切都变卖后,他更加地贫困潦倒,所幸,昆明圆通寺的老和尚同他交好,让他住在寺后的螺峰咒蛟台上的一座楼阁上,于是他就更号为“蛟台老人”,大书一招贴“蛟台老人测字卖卜处”,每天在寺内以算命为生。

以孙髯翁的声名,朋友们也都想帮助他,可他生性孤傲,不吃嗟来之食,即使是寺中可食免费斋饭,他也不去,所栖小屋门口书一副楹联:“百尺高楼,一片岗峦千点树;满城春色,半边海水四围山。”依旧过得是诗意陶然,时人记其是,“每出游心以书自随,累累盈路。”

其实他还是有资金来源的,不至于穷困如此,比如当年省督府要写一篇感谢朝廷蠲免钱粮谢表,以50两银子的价格请他来代写,这对孙髯翁来说自是小菜一碟,一挥而就。

但是,这本可以维持他几年吃喝的银两一到他手后,便又旧态复萌,呼朋约友,天天诗酒作乐,没多久便挥霍得个精光,昆明城依旧还是有一个算卦卜筮的老者,行走在大街小巷的喧嚣之中。

贫困的日子一天天地挨,他儿子在泸西县做小生意,要接他去共住,他坚辞不去;他的好友苗漪任昆明育才书院山长,请他去共聚,他婉言谢绝;最后是他嫁在弥勒的女儿一家将他接去,他先还不想去,无奈他的老夫人随他难以糊口,只得从女度日。最后他也只好去了弥勒。

于是,他便在弥勒县重新设帐教书,数年后在弥勒辞世,墓前一碑书“布衣孙髯翁之墓”,友人撰一联云:“城西荒冢留傲骨,滇南名士一布衣。”

孙髯翁一生特立独行,鹤立鸡群,著作颇丰,但留下的文集却不多,作为一个视功名利禄为粪土的人,对自己的作品不是很上心也很自然,但据说是他去世后,老伴在清理他遗物时,唯见一堆的断卷残篇,一气之下,将手稿全部火化,只是不知是真是假。

“山中若有王侯地,难得拣来葬髯翁”,当年的孙髯翁是草草下葬,但云南人民是记得他大名的,后来的弥勒知州将他的墓地重新修缮,年间也稍有整饬,但可惜的是,毁于“大跃进”那个火红的年代。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重新修复。并将墓联改为孙髯翁生前为自己所书的挽联: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闻名,黄鹤楼仗崔灏的《黄鹤楼》诗声振,滕王阁仰王勃的《滕王阁序》显赫,而大观楼,正是以孙髯翁的这一天下第一长联为世人所知。

一幅湖山来眼底,昆明布衣,傲视苍穹,好联受万众钦羡;万家忧乐到心头,滇西狂士,美哉髯翁,天下有几人识得?

但是,只要有这大观楼上的长联,他的名字便光耀千古,凭栏远眺,思古悠情,眼前奔来的岂是五百里滇池;心头涌上的,又何如数千年往事,那是髯翁百感交集的人生况味;正如前人在一首诗中有赞:“铁板铜琶鞑鞺声,髯翁才气剧纵横;楼头一百八十字,黄鹤留题万古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有趣的是,自孙髯翁的长联之后,不服之人及效仿之人多多,在这众多的楹联之中,倒也不乏佳作,比如下面这写于华严阁的楹联,世称净乐长联,亦是对仗工整,平仄精当,虽不能同髯翁一较高下,但其中满满的禅意和肃穆之情,倒也别是一番光景,权录于下,以作此文结尾。

叠阁凌虚,彩云南观,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泪;挂斜阳于青嶂,石厂猿啼,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静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

层楼映水,佛日西悬,帝德容六诏皈心,百蛮顺化,昆华聚秀,宇宙清夷。听梵呗高吟,法音朗诵,笑拈花于鹫岭,理契衣传;侪立雪于少林,道微钵受。久修净行,释念圆融,历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迹,心源妙湛,回脱根尘,忘机处发挥这段大光明。

北大老师韦东奕生活不能自理?终究是自己格局不够罢了

前段时间,因为一段校园采访视频迅速火爆全网的韦东奕成为了网民们热议的话题。在朋友圈的“熏陶”下,韦东奕这个名字也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不禁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韦东奕到底是何方神圣?后来查看了很多有关此人的报道,才知道原来就是下图这个人。

年纪轻轻,相貌平平,头发凌乱,不修边幅,俨然一副去工厂流水线赶班的员工形象。只看照片,你绝对想不到他是一位北京大学的老师吧?而且还是一位助理级别的教授。有网友质疑了:“就这样也敢称作北大教授?看来北大也不咋地呀!”

要知道北大可是我国大学里面的泰斗啊,一般人连成为北大学生的资格都没有,更何况是教授?韦东奕岂是随随便便就能当上北大教授的?他到底有何德何能?

你以为他是青铜,原来是个王者

韦东奕年仅30岁,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虽然长得有点其貌不扬,说话还有点口齿不清,穿着打扮看上去“土里土气”的。但他在北大校园里可是风云人物,名气非常大,人送绰号:“北大扫地僧”。原来韦东奕是一名数学天才,现任职北大数学老师。他的数学到底有多厉害呢?

据了解,韦东奕出生于浙江东阳的一个书香之家,爷爷就是师范大学毕业的,还当过村里的老师。韦东奕的父母也都是山东建筑大学的老师,父亲还是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数学会理事,曾经担任本科生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看来韦东奕是继承了他老爹的数学基因啊。据说他的智商非常高,甚至超过爱因斯坦了。

韦东奕从小就喜欢数学,他家书架上摆放得最多的是和数学相关的书。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非常迷恋数学题,每当解答出一道数学题,他就感觉十分兴奋。初二那年加入奥数训练队,开始专业学习。后来直接免试被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破格录取。进入高中的韦东奕数学基础更扎实了,再后来进入了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

在集训队期间,韦东奕经先后参加了8次大考,每场考试经历4小时,要解答3道难题,总共需要解答24道难度超高的题目。当时的金牌得主在规定时间内最多也只能完成其中的1到2题。而韦东奕竟然在每场考试的一小时内解答完所有的题目。24道题下来,他成功地解答了23道半。创下了集训队里的“神话”,连教练都自愧不如。

2008年和2009年,韦东奕参加了第49届、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两次均以满分的成绩一举夺得金牌第一名。除此之外,还获得过第四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华罗庚奖金奖、陈省身奖金奖、周炜良奖银奖、林家翘奖金奖等。之后北大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韦东奕也顺利进入了北大数学系。

进入北大校园,韦东奕一路过关斩将,本硕博连读。大一期间,韦东奕曾挑战国内最高水平的数学竞赛,获得奖项。当时许多世界著名大学都向他发出邀请,哈佛大学声称只要韦东奕愿意来哈佛,可以免去其英语考试,破格录取。然而韦东奕不为所动,坚持留在北京大学。时至今日,韦东奕共写了25篇学术论文,多篇论文刊登在国家一流学术期刊上。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成为了一名北大教师,除了教书外,他还做自己喜欢的数学研究。韦东奕也被大家尊称“韦神”,听说北大学生有不会的数学问题先去问教授,教授不会的再去问韦神。可见此人的数学有多厉害了吧?

现在再来看哪位质疑韦东奕不配当北大教授的网友,是不是觉得汗颜呢?韦神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数学奇才,当然配当北大的教授了。至于3个馒头加一瓶水的生活常态,凌乱的头发,邋遢的外表形象,不上网,没有微信这些异议常人表现又该作何解释呢?

说韦神生活不能自理,终究是自己格局不够

人怕出名,猪怕壮。自从韦神火了以后,网上对这位数学天才也有了不同的言论。有说他将成为像华罗庚、陈省身、苏步青、陈景润、丘成桐这样的数学伟人。也有人说韦神是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担心他将来娶不到媳妇。

对于前面一种言论,很好理解,毕竟韦神还这么年轻就已经取得了诸多傲人的成绩,且对数学研究的兴趣一直有增无减,前途不可限量,自不必多说。而后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呢?原来是因为对韦神采访的那则视频中,韦神左手提着3个馒头,右手拿一瓶矿泉水,加上他那凌乱的发型,迷离的眼神,不拘一格的打扮。活脱脱就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后来被网友扒出,韦神平日里不爱和人说话,也没有微信,除了查一下资料,几乎不上网。一门心思钻到数学研究上了。这样的人性格过于孤僻,担心他娶不到媳妇。其实不是这样的,不爱说话这点确实跟性格有关,一般搞科研的人都很少说话,因为心要静。但是,据韦神的伯父说每次韦神和他堂哥通电话都能聊很久,而且每次都是堂哥主动挂断电话的。而且只要聊到和数学相关的,他就非常有兴趣,变得能说会道。这就说明韦神平时不爱和人说话是因为聊不到一块儿去,和别人处于不同的层次。至于不玩微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据了解,3个馒头加1瓶水是韦神的生活常态,无论走到哪里总爱拎着一瓶水。采访视频中出现的3个馒头是第二天的早餐,而那瓶水是平时喝的,正常用餐是在食堂吃的,这并不能说明韦神生活不能自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韦神手拿那瓶水是撕掉了标签的,一个重复使用的矿泉水瓶子,里面罐满了凉白开。原来韦神觉得制造矿泉水会污染环境,所以他每天喝白开水只是为了环保。还有,韦神每次和同学去聚餐最爱点的菜是土豆丝,那是因为他不喜欢杀生,平时就吃素,这也是绿色环保的表现。

而凌乱的头发、邋遢的外表是因为在韦神的认知里这些都不是重要。据说北大数学学院的师生经常忘记理发是很普遍的现象,因为对一个专注于工作的人来说没有过多时间关注别的事情。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韦神的心思都放在数学上了,根本不在乎外在的东西,也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韦神从小就对这些名利的东西看得很淡,他得过很多奖项别人都不知道,经常满书包的奖杯和证书带回家随便一放。也正是因为淡泊名利才没有被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吸引。

至于那些担心韦神会娶不到媳妇的人,完全是多虑了。单从外表来说,韦神身高185厘米,标准的高富帅身高。论长相,稍微拾掇拾掇也称得上帅哥一枚。而论财富,据爆料,韦神一年的工资也有60万,就单单这几年获得的奖金也有百十来万。再加上他现有的名气,变现也是很容易的事情。虽然现在还没在北京买房,但他要是想买的话,也不成问题。至今还是单身只是没有她喜欢的女孩而已,相信不久的将来韦神的女神就会出现。综上来看,说韦神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终究是自己格局不够罢了。

日虽建禄,不逢财官主孤贫

《滴天髓》命例:

  甲子 戊辰 庚申 壬午

大运:巳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

  (原文):此造以俗论之,干透三奇之美,支逢拱贵之荣,且又会局不冲,官星得用,主名利双收。然庚申生于季春,水本休囚,原可用官,嫌其支会水局,则坎增其势,而离失其威,官星必伤,不足为用。欲以强众敌寡而用壬水,更嫌三奇透戊,根深夺食,亦难作用。

  甲木之财,本可借用,疏土卫水,泄伤生官,似乎有情,不知甲木退气,戊土当权,难以疏通。纵用甲木,亦是假神,不过庸碌之人。况远走西南甲木休囚之地,虽有祖业,亦一败而尽,且不免刑妻克子,孤苦不堪。以三奇拱贵等论命,而不看用神者,皆虚谬耳。

  以上这段句子是任氏注《滴天髓》的八字举例,并加以评注。任氏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看八字以三奇拱贵来论是很不靠谱的,如果用三奇拱贵来断此八字是贵命,但实际此人是平庸之人。

  这段话后面的意思是,强调八字选用神不拘于月令,先取午火,火被水伤不能用,次用壬水,壬水食神被枭神夺,也不能用,再取甲木,但甲木退气无力疏土,所以此八字“不过是庸碌之人”。

  我们现在来分析这个八字,日柱庚申,用《巫咸撮要》的一句话“日虽建禄,不逢财官主孤贫”,庚申日柱就是日是建禄。先看官,时支丁火正官与壬水食神暗合,丁火正官贪合忘官。年干甲木逢败地,地支水泛木漂。所以该八字平庸。

  再分析这八字的年柱甲子纳音海中金,海中金尚未成形之金,需火炼方能成器,见剑锋金方能脱胎。该八字月柱大林木,日柱石榴木,时柱杨柳木,并不见火也没有金。四柱是以一弱小之金来侵克三众木,结果怎样可想而知,况且甲子金是气散未成形之金,怎能伐大林木这样的强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