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2017年3月29日八字(2017年3月29日农历是)

旧人陌兮 2024-02-16 15:13:59 网友上传

春天的孩子

他是春天的孩子,第十一个年头的春天到来前,他走了。

然而他也只见到了人世间的五个春天而已,此后六年,他被医学定义为植物人。他爹不疼娘不爱,顽强地活了近十一年。

他叫赵宇晨。将他生下来的是赵亮和柴小媛。两人恋爱多年,2008年结婚。2011年4月4日宇晨来到人世,柴小媛从单位辞职,成了专职主妇,照顾宇晨。赵亮是铁路线路维修工,经常需要出差。

赵亮的父母嫌弃柴小媛是农村的,一直想要两人分开。2015年11月赵亮和柴小媛离婚,4岁的宇晨跟着柴小媛生活。因为柴小媛没有经济来源,赵亮让她和宇晨留在家里,自己出去租房。这种和平没有维持太久,赵亮的母亲不想自家“血脉”落入“外人”之手,要求赵亮把宇晨要回来。2016年3月赵亮将孩子带走,搬去渭南,断绝了和柴小媛的一切联系,柴小媛见不到孩子,向法院起诉争取宇晨的监护权,法官考虑到赵亮有收入,可以给宇晨更好的生活,将他判给父亲,但柴小媛拥有探视权。

(孙小倩)

(赵亮)

六个月后,赵亮和同事介绍的保姆孙小倩结婚了。孙小倩曾经做过幼儿园老师,有婚史和一个十岁的儿子。与赵亮在一起后,她没有再工作,而是在家带两个孩子。这个重组的四人家庭里只有一个弱者。赵亮还是大部分时间在外地工作,他放心地(也许根本不在乎)把宇晨交给后妈。自此邻居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宇晨的哭声还有孙小倩和她的儿子的打骂声,孙小倩看不惯宇晨,她的儿子有样学样,也会虐打宇晨。

宇晨不敢说自己受欺负,但是又总是被饿肚子。实在忍不住的时候,他去家附近的小卖部,找老板要东西吃。老板看到孩子眼圈发青,问他是不是挨打,宇晨还帮着继母隐瞒,说自己不小心摔跤。

柴小媛此时住在距渭南约一小时车程的西安,与宇晨几乎一个月才能见一次。2017年1月19日柴小媛和宇晨见面,她见到宇晨身上有伤,问过赵亮,但赵亮说孩子不听话,经常挠痒把皮肤挠破了。柴小媛又私下问宇晨后妈会不会打他。宇晨起初否认被打,柴小媛再三询问,他才承认后妈和后妈的儿子都会打他,后妈只给哥哥吃饭,不让自己吃东西。宇晨回家后赵亮发现他把家里的事情告诉前妻,还打电话给柴小媛,威胁她说以后不会再让她和宇晨见面。

几天后柴小媛接到渭南派出所的电话,宇晨实在太饿,自己跑出去,被警察发现。警察让柴小媛把孩子领回家。柴小媛也已再婚,并没有做好重新接纳前次婚姻孩子的准备,便和警察说自己没办法,请将孩子送回生父赵亮处。

柴小媛不知道的是,这已不是宇晨第一次逃跑,他先后跑了三次,每次都被送回孙小倩和赵亮手中,他的行为让他遭受更多毒打。

学校的老师看到宇晨脸上的淤青,向他了解情况,宇晨一般都说自己不小心磕碰造成,他只承认继母会要他罚站,但没有说出她虐待的实情。

三月中旬后,孙小倩和赵亮商量决定不让满身是伤的宇晨再去上学。赵亮在外工作,孙小倩给他发了微信还有宇晨的照片。那是意识清醒的宇晨的最后一张照片,他满脸乌青,还有很多结痂的伤口。赵亮问是不是摔跤了,孙小倩轻描淡写地只说鼻子上的伤是宇晨自己抠的。于是选择相信宇晨意外摔伤的赵亮同意不送宇晨上校,免得老师多事盘问。赵亮并安慰妻子,让她不要担心自己会怀疑她虐待孩子。

宇晨缺席,老师打电话给孙小倩,孙小倩说宇晨学习不好,离家出走,被赵亮找回来,因此她们决定暂时让宇晨留在家里,由赵亮教导。过了十多天,宇晨还是没有回学校,老师再次联系孙小倩,这次孙小倩说宇晨不小心摔骨折,只能在医院休养。

两天后的3月29日上午,赵亮突然联系柴小媛,说宇晨摔了跤,通知她到医院。柴小媛立刻赶到渭南,在医院等到下午快五点,才见到了出了手术室被送去照CT的宇晨。宇晨的脑袋是软的,有数处凹陷,膝盖,脚踝,双手手腕,手指,浑身全是淤青和化脓的伤口。

医生诊断宇晨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两根肋骨骨折,情况危重。他的膝盖变形,手腕有深深的勒痕,身上的伤很明显是长期受虐形成的。孙小倩因见到宇晨不行了才把他送到医院,医生当场报警,她被警方拘留。而随后出现的赵亮在替宇晨办完入院手续后就都消失了。

刚被送到医院时,宇晨都没了心跳,医生让宇晨转去医疗条件较好的中心医院救治,但那里的医生也束手无策,宇晨又被转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抢救。

3月30日凌晨,第四军医大学的医生为宇晨手术,他的颅内有大量积血,医生不得不对他实施双侧开颅去骨瓣解压。宇晨的脑袋被打开时,淤血大量喷溅,场面惨烈,令在场的医护人员难以遗忘。

宇晨颅骨的四分之三都因粉碎被取掉,术后不能自主呼吸,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医生判断宇晨双目失明,可能是视网膜脱落所致。宇晨的两颗门牙脱落。

六月,柴小媛和母亲带着宇晨去上海进行颅骨修复手术,赵亮跟着去了上海,可是没几天,他又不见了。

(柴小媛和宇晨)

被控制的孙小倩向警方交代了对宇晨罚站,罚跪,用电线绑缚双手拴在阳台上,不准吃饭等等恶行,她还说出了赵亮回家时也会参与对宇晨的,特意去买了搓衣板,要宇晨跪在上面。宇晨被孙小倩用竹棍和绳索殴打全身各处。孙小倩坚决否认曾打过宇晨头部,但又无法解释为何她与宇晨单独相处后宇晨的头骨会碎裂。

检警经过调查了解了更多案件细节,司法鉴定做出了宇晨重伤一级,颅脑损伤符合钝性外力多次击打头部所致,呈持续植物状态,造成严重残疾。检方以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对孙小倩提起公诉,孙小倩拒不认罪。检方向法庭陈述,2017年3月29日上午,孙小倩以宇晨弄脏床铺还和自己顶嘴为由,多次反复击打宇晨头部。九时许,宇晨失去意识,孙小倩才将他送去医院。孙小倩的儿子也向警方作证称见到过继父赵亮和生母孙小倩对宇晨的体罚。

2018年,孙小倩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判刑16年。柴小媛不服判决提出抗诉,但她的申请被检察院驳回。而数度抛下宇晨的赵亮经通缉后于2019年初在成都被抓获,检方以遗弃罪起诉,赵亮放任再婚妻子孙小倩对宇晨实施虐待,致使他重伤致残,而宇晨在医院抢救和手术期间,赵亮置需要照料关心的儿子不顾,不履行抚养义务,不提供生活来源,将宇晨遗弃在医院。赵亮辩解说对孙小倩的行为不清楚,自己事后离开,只是因为舆论压力,他在成都打工期间,还是一直从新闻上关注着宇晨的情况。

柴小媛向法庭提交谅解书,希望对赵亮轻判,她说宇晨需要亲人,他以后醒来也不会想知道爸爸被关进监狱。柴小媛同时放弃了争取宇晨的监护权,她认为赵亮必须对宇晨负责。

赵亮因虐待罪和遗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宇晨在2017年7月和11月分别接受了颅骨修补手术及眼部手术。手术时医生发现宇晨左眼的视网膜并未脱落,只能清除眼部淤血。宇晨失去视力的原因是视神经不完全断裂及充血,脑部慢慢康复后也许能够使他再次看见。

宇晨的手术治疗一切费用都由志愿者组织的团队向公众募捐筹集。柴小媛照顾宇晨到11月,以生病为由,在宇晨手术前独自从上海回到西安,将宇晨留给志愿者和护工。此期间极其重视血脉的赵亮的父母从未到医院探视过宇晨。

多次商议及考量可行性后,柴小媛做出了将宇晨带回陕西的决定。月底柴小媛的母亲带着宇晨从上海到渭南,而就在他们回到渭南次日,柴小媛的母亲也不告而别。志愿者努力联络柴小媛及其母,二人皆称不堪重负病倒,等身体变好再去看宇晨。其实柴小媛的母亲将宇晨带到渭南,就是想要他的爷爷奶奶出面承担照看孩子的责任。她和柴小媛对于本该两家人共同扛的包袱全扔给她们非常不满,于是以抛弃孩子对赵亮一家施压。真是很厉害的一招,不仅发泄了怨气,还成功甩掉了已成为植物人的孩子。志愿者只得报警,在警察帮助下将宇晨送进渭南市的医院住院。

赵亮的父母如果在意亲情,又何至于大半年对宇晨不闻不问?志愿者在宇晨的生母和生父两家之间极力调解,赵亮的父亲才到渭南医院为宇晨办理出院手续,带去西安的医院继续治疗。柴小媛拒绝与赵亮父母协商照看宇晨的细节。

这次的奔波后,宇晨的情况更差,发了高烧,西安市儿童医院诊断宇晨患有支气管炎并间质性肺炎,心肌损害,肝功能异常,脑损伤并脑软化并脑萎缩。玻璃体陈旧性出血伴视网膜内界膜部分脱离,肋骨陈旧性骨折。准备眼部手术前的会诊结果表示,宇晨的双眼视网膜都没有脱离,视力受损还是视神经部分损坏的原因,需要训练脑部来慢慢恢复。

12月底,医生对宇晨做了脊神经手术,缓解他日益严重的肌肉痉挛。

宇晨瘫痪,吞咽功能受损,骨瘦如柴,每天都要进行复健,护士给他进行口腔按摩防止吞咽进一步退化,拉伸蜷曲的四肢和肌肉,还有针灸,蜡疗等等。宇晨的眼睛有一些光感,能听懂护工和周围人的简单话语。护工只能勉强给他喂下一些牛奶和流食,但即使这一点点的进食也相当困难,2018年2月,医生给宇晨装了鼻饲管。

三月柴小媛终于到了医院看望宇晨,她已怀孕四个月。她和赵亮的父母约定一家人看护宇晨三个月。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柴小媛的确每天都到医院关心宇晨,但是到了“交接”的日子,赵亮的父母没有出现。柴小媛发善心又在医院多陪了宇晨一个月,此后宇晨正式成了无父无母的孩子,由护工长期照顾,不同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常去看他,给他带点儿玩具,陪陪他。

柴小媛生了个女儿,偶尔想起宇晨,也会去医院看看。没有做好肩负新生命重担的准备,为什么要生孩子呢?并不是每个人都配为人父母。

2022年2月20日凌晨三点,宇晨因突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他在世上度过3975天。

东西问丨王娟:“双春闰二不上坟”的老话可信吗?

中新社北京4月4日电 题:“双春闰二不上坟”的老话可信吗?

——专访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员、长聘副教授王娟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中国人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赏春踏青、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中国人如何将这两种情绪巧妙融汇在一个节日里?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清明又如何走向海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怀念先人的节日并行不悖,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文化特征之一?中新社“东西问”近日专访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员、长聘副教授王娟,听她讲述不一样的清明,同样的追思。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人们一提起清明,首先想到的就是杜牧的那首诗《清明》,清明给人的印象就是悲伤吗?

王娟:清明扫墓是对先人的怀念,给人留下悲伤的印象,主要是由于许多古诗词的千古流传。唐代诗人白居易也写过《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读来同样颇悲切。还有黄庭坚等很多文人也写过关于清明的诗,不少诗都有缅怀、思念的意境。

2023年4月1日,清明节临近,民众在广州银河公墓扫墓祭祖。陈楚红 摄

其实,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祀,郊外踏青和游戏才是主体,因此清明节又有踏青节之称。女性也能参与,还带有求子、辟邪等寓意。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而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2022年4月3日,安徽淮北,游客在梨园骑行,赏花踏青。

中新社记者:除了扫墓,清明节还有哪些活动?

王娟:除了踏青郊游,清明节还有放风筝、蹴鞠、荡秋千、歌舞、聚餐、画卵等活动。放风筝大家都很熟悉,古时有风筝飞上天后,剪断风筝线一说,取除病消灾、带来好运的兆头。

2022年4月4日清明假期,小朋友在云南昆明一公园广场放风筝。刘冉阳 摄

荡秋千也由来已久。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了“清明”“寒食”期间“为秋千戏”的记载。唐末五代《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述:“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

2017年3月29日,陕西华阴,民众荡秋千。崔正博 摄

“画卵”则是在鸡蛋上绘漂亮的图画。据说吃画卵,在隋唐时盛行全国。如今许多地方还有“送红蛋”的习俗,就是主人家生了小孩后,会准备很多鸡蛋,煮熟后染红送给别人,用来表示庆贺。

2017年4月1日,山东青岛,市民在清明节活动中学习画彩蛋。王海滨 摄

宋代《梦粱录》记载:清明之时,临安民众除了祭祖敬宗之外,“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也印证了清明节有狂欢的性质。

中新社记者:老话“双春闰二不上坟,上坟祸事要临门”,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今年有闰二月,清明不能上坟吗?

王娟:古代并没有“闰二不上坟”的说法,可能在山东等个别地方有这种习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少罕见的地方习俗被放大,这种说法才为很多人关注。由于阴阳历每隔三年左右要调整步伐,保证时间一致,就要有闰月。一般阴历习惯于把闰月放在上半年,是因为古人认为春夏比秋冬好过。这种说法起源可能是人们不想把隆重的祭祀弄两遍,倒没有祸事之说。

中新社记者:清明如何从节气到节日的?从寒食节到清明节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王娟: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历史。其实最早清明只是作为二十四节气出现,取清爽明秀、春意盎然之意。由于二十四节气按照阴历计算,每年的时间不固定,清明和作为节日的寒食节、上巳节挨得很近,后来就逐渐把祭祀的寓意赋予清明。

寒食节最早的意义是“禁火”,古人希望春天下雨,让农作物能茁壮生长。火克雨,所以古人希望通过“禁火”表达对雨水的祈盼。而寒食节时间较长,一直禁火对身体不好的人又不太合适,所以后来逐渐取消。

民间有介子推与寒食节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逼曾割股啖君后隐居山林的贤臣介子推出山,下令举火烧山,介子推母子被烧死山中,悔恨不已的晋文公下令全国禁烟火、吃寒食,由此得名。其实这个典故是后人加上去的,传达的是忠诚事君、做好事不图回报等美德。

山西绵山介子推墓(介公墓)。史奎华 摄

上巳节则与祭祀直接相关,取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就是“上巳”,后来固定在三月三这一天。上巳节与后来的清明节更相近,当时更多是在水边修禊,有祛病之意。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清明节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重要传统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时间节点。

中新社记者:清明跨越2500多年,流传至今对于中国人有哪些特殊的意义?这赋予了中华民族哪些性格特征?

王娟:清明的意义在于它是生命的延续,是对祖先孝的体现,同时希望祖先保佑家族延续、后代绵延不断,这在中华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族谱、姓氏都是家族传承的体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

2016年3月27日,来自四川各地的100多名文氏家族成员,齐聚成都双流太平镇小堰村文氏天祥祠堂,举行清明节宗亲大会。据文氏家谱记载:从江西迁往四川的文氏家族系南宋文天祥的后裔。如今,文氏家族后裔分散居住在丹棱、双流和简阳等地。刘忠俊 摄

同时,春天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机和活力,也体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们通常都认为中国人是含蓄内敛的,许多节日也禁忌颇多,但清明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活泼奔放的一面。

中新社记者:清明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也有很大影响,如日本盂兰盆节、韩国的寒食节、柬埔寨亡人节等。在祭祀祖先这件事上,中国和这些国家有哪些异同点?

王娟:盂兰盆节起源于印度,后来从中国传到日本,带有佛教色彩,最早在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我们的中元节。后来日本采用新历后,盂兰盆节一般在阳历8月15日度过。日本保留了盂兰盆节的宗教色彩和仪式感,加入了世俗化的祭祀。

韩国的寒食节来自中国,韩国人把寒食节与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并称为韩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在寒食节这一天拜祭祖先、追思先人。寒食节传到韩国后,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

柬埔寨亡人节是柬埔寨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亡人节跟清明节类似,主要是追思亡灵祭拜先人,但时间上有所不同,亡人节在每年的佛历10月1日至15日举行。

无一例外,东南亚国家对先人的尊重都体现在节日中,并且这些节日受到重视,传承至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020年9月3日,柬埔寨金边,民众在寺庙内参加亡人节活动。TANG CHHIN SOTHY 摄

中新社记者:东亚文化圈祭祖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祭祖有什么不同?比如德国有万灵节,墨西哥有亡灵节,刚果有扫墓节,祭祖为什么在全人类各个族群中都这么重要?

王娟:西方很多国家的祭祖一般在秋冬,从10月底到11月初。万物凋零的季节怀念亲人,人们要在家里摆上水果、鲜花和食物,穿上骷髅样的衣服,召唤祖先的灵魂回家。中国人除了春节祭祖,一般不会把祭祀活动放在家里。中国的清明节在春天,我们到郊外去扫墓,摆上鲜花和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祭祀使用的菊花是由中国传过去的,菊花的祖籍是中国。在中国,被视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的菊花盛开在秋季,在历史上被中国人当作君子和隐士的象征,象征着一种气节和长寿。但是,菊花传到西方之后,因为是秋季绽放,所以西方人将菊花看作是死亡之花,用来祭奠死者。晚清时期,跟随西方的花语回到中国,菊花成为祭奠死者的花。如今,菊花在中国也代表追思和悼念。

虽在仪式上有所不同,但对先人的追思是一样的,反映了东西方对生命的尊重。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保持着对先人的沟通和致意,这是人类繁衍至今的重要原因。(完)

2023年4月2日,广东江门,菊花正值收获上市季节,花农在田地里忙着采收菊花。关煜柔 摄

受访者简介:

王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伯克利加州大学民俗学硕士,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员、长聘副教授。长期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有《晚清民间视野中的西方形象》《民俗学概论》《中国民间文学史·歌谣卷》《民俗理论教程》等十余部著作,《上巳节与三月三》《“清明”中的生命意识》等数十篇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歌谣整理与研究》及其他多个省部级课题,所讲授课程《民俗学》获评教育部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