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姓生辰八字(翟姓起名)
《泾川桃花潭》——翟光逵编著:五、有关桃花潭地区的民间传说
《泾川桃花潭》——翟光逵编著
五、有关桃花潭地区的民间传说
1、汪伦邀李白
汪伦住泾县水东,曾邀李白来玩。据说李白嫌泾县水东不出名,不想去,久久不愿赴约。后汪伦又写一信再次相邀,并在信中美极水东之景色,就是如今人人所口传的水东十大风景,即:“一是南阳镇,二水山房彩虹岗,三桂仙庵人所爱,四陌阡丘万顷庄,五个祠堂夹一巷,六缘巷口望街坊,七官墩上观山顶,八角凉亭另家风,九官埠头跑马镇,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接此信,阅后眉飞色舞,水东有此等好景和繁华的街市,哪能不去?!因此立即动身,从太平出发,经三门六刺,过涩滩,游九里潭、罗浮潭直至汪伦在此久等的桃花潭,一路景色醉人,使李白不断咏出赞不绝口的美好诗篇十多首。汪伦的深情更使李白感激万分,因此在惜别水东时,留下了至今闻名中外、妇孺皆知的绝句《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姊妹石
水东桃花潭上游鱼龙潭处,靠龙头上有一对大小岩石,巍峨临潭,远望二石形同姊妹,故名“姊妹石”。
相传古时大石上有石刻一百个字,而岩下潭中有一只金船。谁若一口气念通此一百字,金船将归谁所有。往来的书生不知其数,就是没有一个能一口气念通的。据说一日有一书生已念到九十九个,金船的桅杆已露出水面,金光四射,他回头一看,喜出望外,忘记去念最后一个字,就纵身扑向金船,结果船往下一沉,将他淹死在深潭里。他的妻妾闻讯赶到潭边。望着悬崖深潭顿足捶胸都没有用,于是两人均化成千秋古石,至今立在潭边。李白因此作《姊妹石》诗一首;“姊妹双双恨未休,玉容永化石千秋:吞声唯听潺湲水,多少才郎暗点头。”
3、万夫子
唐朝桃花潭西岸有一人,姓万名钜,学问渊博,以道德著称。与李白相善,李白称其豪士。
万钜居苏州时,当地有一池塘,每年某日于塘中绽开一特大的莲花,人入其中即溶解,旋即莲花不见。当地人迷信之,有钱豪绅皆以家中老人择该日葬于该花,以求升天,年复一年成为当地的习惯,阔人相争排队花葬。后万钜见之曰:“千年蟒,口生莲”,劝当地人不要迷信花葬,白白送死。当地人不信,钜则令人在苏州城里城外大街小巷摆满水缸,叫所有过路之人吐痰入内,待所有缸内痰满,则叫人将全部痰倒入该塘。稍刻塘水全红,巨蟒尸体浮出水面,当地人见之大惊,始信其言,此后时人即颂称万钜为万夫子。
4、文武柏
在水东幼儿园的活动场地上有一株明代古柏,树干古拙,体态苍老。该树同生两种树叶:一为侧柏叶,一为刺柏叶,实在罕见。另外相传明代有两个学童章叠与肖彦,天天在场地上玩耍,见鸦雀整日在古柏上啄其桠,即缘树将啄处剖开,见内有两本无字天书,两人各得一本。章得者为无字兵书,故日后章能指绳为蛇,令簸箕为虎,还能塑纸为兵,后来成了番邦的附马。肖得者为无字理书,日后成为当朝宰相,由于番邦作乱,皇帝命肖讨伐,于是肖与章战,肖文章武,肖为之战死,皇帝赐于他金头。至今泾县还有葬金头的传说。
由于树叶一扁一竖,由于肖章一文一武,所以当地人称此柏为文武柏。
5、金钩理胡子
翟恺荃在外经商,一日在酒店吃饭,见一人满脸胡须,上唇胡须将咀遮的无缝可见,好奇,请吃酒饭。见其饭前从衣兜里取出金钩子一付,套于耳上,须八字分开,便能张口吃饭,此人名叫“金钩理胡子”。酒后金钩理胡子”向恺荃道谢,并说日后若经商遇难,随时喊三声“金钩理胡子”,即可得救。
一日恺荃买货从水路运回,遇盗正无奈,忽想起此事,即在船头连喊三声,“金钩理胡子!”群盗闻声惊愕,马上道歉陪礼,请他上坐,并禀告首领--“金钩理胡子”。“金钩理胡子”听说马上设酒相待,酒后话别,并送恺荃一船麻。
恺荃回家将麻交于夫人,叫三个儿媳妇搓绳。每人先分一篮,搓完再取。谁知第二日晨三媳妇就又找婆婆要麻,连续三日如此,而大媳妇、二媳妇连第一篮麻拿去都未动。婆婆究其原因,偷视三媳妇,谁知每捆麻内均藏有金条一根!恺荃从此发财,造恺官楼。
恺荃临终前将财入窖,并遗言:“男人踢鞋尖,妇女扫裙边,谁若寻得着,内有金银财宝七十二麻篮。”抗战时一客姓人住在恺官楼内,在堂屋正中发现此窖,连夜偷走,谁知跑到芜湖,日寇封锁不得过江,抛入长江返回。
6、杨老爷和徐雨沙
一日穷秀才徐雨沙,在徽州府当铺门前踱来踱去,面色忧愁,当铺老板翟廷杨见之,使人叫进门问其原因。答:“考期将近,只因护照押在贵店无钱索取,恐误考期。”杨说:“区区小事,护照拿去就是。”并款以茶饭,临走还赠银二百两作赴考路费。
徐拿了护照即登程赶考。谁知一考就中头名状元。事后感谢杨老爷,问杨是要钱,还是想做官?杨把头一摇,既不要钱也不想做官,一样不要。徐再三要谢,杨说:“若果真要谢,请依我三件事:一要游三十六宫七十二院;二要看刘廷琨的大刀,三望儿子考个功名。”徐迟疑了一下,随即全部答应。
徐首先花钱买通太监,将杨胡须剃去,扮成太监,混进三十六宫七十二院玩了一趟。据说杨一面剃胡须,家中住房一面失火,胡子剃完房子烧光。后徐派京差重做了今日的杨老爷敞厅。第二,带杨看了刘廷琨的大刀。谁知刘廷琨的大刀一看就舞,舞之不见血不封刀(即杀了人才封刀),看过后,徐只得将状元袍撩起让刀将袍割去一角,舞刀才停。徐因此不能拜相。第三,儿子考个功名的事好办。
徐问杨令郎叫什么?答:儿名“文背金旁”。徐当即吩咐宁国府考官:“凡见文背金旁的翟姓考生尽行录取。”考毕徐写信给杨表示祝贺,信中说:“恭禧贺禧!文背金旁尽行皆取,令郎公子想必一并在内。”待儿到家杨一问,答:“未取!”。原来儿子怨自己前几年考不取,可能是名字不好,临考前将名字改了。杨将此情复又告诉徐,徐说:赶快到徽州府再去考,这回将名字讲定,不要再改了。其子果然在徽州府考中,但在回家途中路过箬岭时不幸病逝。
7、抗粮杀差
某年闹饥荒,差役来水东逼交粮租,被当地百姓杀了。县官知后大怒,马上将此事上报京城,并通报六省。翟氏十分着急,为避免满族遭斩,族众人合议将子孙后代的派辈更换如下:
十甲:敬德缘孙、新俊安廷、文时尚思、
四甲:敬德缘孙、(昌祥百世、昌祥和世、昌祥然世、)、文时尚思
(以下辈分相同)永守一本、其宗大光、笃厚承庆、纯懿洪昭、贤良济美、惟慎克恭、允绥福履。
以期事临能躲过一部分,免遭绝后。同时请杨老爷写信去京城求救于徐雨沙。徐接信时也正好接到县官的上报公文。正巧此事又由徐雨沙经办,他立即在公文上挥毫加批:“抗粮者穷也。杀差者急也。一纸向六省狼也虎也!”因此翟氏不但未遭抄斩,该县官反受到了撤职罢官的处分。
8、作对二则
其一
一日董刚、董杰邀外地一文人登水东文昌阁尝景。其人出一对曰:“宝塔尖尖,三层四方八角。”当地人对不出,把手一摇,董刚、董杰忙说:这是对出来了,只是暗示不明言,即:“手掌频频,五指三长两短。”
其二
水东与茂林两举人春日游桃花潭。茂林举人曰:“桃潭春水泛波一派下流。”水东举人随口对上:“茂林秋风落叶尽是光棍。”
9、韩湘子过桃花潭
宋朝太平兴国二年,寒冬腊月的一天,风雪交加,桃花潭上下白色一片,忽一人随鹅毛大雪飘然而至,凌虚下步。府教翟阳见了,猜想一定是位神仙,邀他到浚清阁饮酒。酒间问其姓氏不答,后又飘然而去。事后在阁间见有赠句云:“踏遍山川过几回,欢逢贤士笑传杯;多君问我何人氏?冒雪前村去折梅。”传说此人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
10、翟王宗族战争
某年除夕,水东翟氏在大祠祭祖。突然一块瓦从屋顶上掉下来砸在祭祖的祭桌上。此时一个十三岁的小孩随大人正在烧香磕头,见状脱口而出:“不好,明年翟家有大难。”在场的绅士、老爷都叱他:“小孩不懂事,满嘴瞎说!”他又说:“你们如果不信,到时头顶香盘三步一拜,用八人大轿请我我都不出来!”事后没有人把此事摆在心上。
热闹的新正月到了,一位嫁给新丰王家的翟家姑娘回娘家来拜年,娘问女儿:“在婆家过得可好?”女儿说:“婆婆老是骂我。说我娘家什么嫁妆都陪了,可柴山没有陪,烧锅还要烧婆家的柴。”临走妈妈心疼女儿在婆家受屈,随手拿了一张山契给女儿,叫她以后再不要烧婆家的柴了。女儿接了契,一看又惊又喜,忙将山契揣在怀里,立即告别母亲上路。
妹妹走后,哥哥回家。一发现妈妈送给妹妹的山契是“虎形山”,嘴里埋怨妈妈不识字不该瞎送,脚里连忙上路追赶妹妹。因为“虎形山”是“日受千人拜,夜观万盏灯”的翟家的风水山,怎么能送人?赶到途中追上妹妹,问妹妹要山契,妹妹说:“妈妈没给。”哥哥说:“妹妹需要可另换一张。”妹妹仍说:“没有。哥哥不信可以搜查。”谁知妹妹一出村口就将山契藏在发髻里,哥哥搜了几遍都没搜着,只得转回。妹妹走到婆家忙从发髻里取出山契交给婆婆,婆婆又将山契交给了王氏宗祠。翟家几次派人去新丰索取或另换,王氏都不答。因此水东翟家和新丰王家发生了一起宗族战争。
战争起初,翟家连败,因为王氏中有一位“铁和尚”,其人浑身是铁,仅咽喉处一小块是肉,他能杀人,人不能杀他。败中忽一人想起年卅夜祭祖发生的事,忙叫翟家的大老爷商议去请那位十三岁的小孩翟士怡出来。翟士怡家住水东麻川,离翟家街上有十里多路。因为战事紧急,所有的绅士老爷都无法,只得从宗祠六份缘中各推举一位有声望的人组成一个全族的代表团,头顶香盘,三步一拜到麻川去请翟士怡。当日翟士怡晨起饭毕,即告诉妈妈:“今日村上有人要到我家来,请事先备好六个人的饭菜”。
果不其然,时近中午,村上的六位大绅士到了,翟士怡早在门口候迎。引进堂屋坐下,六位绅士说明来意。怡说:“此关全族的大事。我乃不懂事的小孩,担当不起!”六位绅士再三对过去的事表示歉意,执意请求他务必以全族为重。怡退堂进屋禀问母亲:“是要保家,还是要保族?”母亲问:“此话怎说?”答:“要保家孩儿就不能去,留得人在。要保族那就要去,但从此我家可能要绝后。”母说:“当然保族要紧!宁可灭家也要保族。”因此怡随六人出门。
回村后第二日,在大祠内召开全族男女老少大会,翟士怡宣布他拟定的对策:从现在起各家妇孺老小均住祠内,不准回家,祠外堆满薪柴,战败祠人全焚。青年壮丁一律武装编成队伍,将绝大部分的兵力埋伏在长滩头柴草树丛之中,一小部分布置在沿河渡口,鸣锣呐喊,以惑敌兵。待战事起,渡口处锣鼓震天,喊声动地,王氏以为翟家的兵力全在渡口,命从长滩涉水进攻,那知正中怡计,翟氏伏兵四起,王氏败退,翟氏过河直追。
然而王氏中铁和尚不怕砍杀,翟氏见他无奈。谁知怡早使一跛一瘫兄弟二人候在马家桥:跛足哥哥埋伏在王氏来路的西头桥下,瘫子弟弟则坐在东头桥上,待铁和尚赶至,跨上桥,瘫子弟弟突然大喊:“来发!来啦!”谁知铁和尚跟他哥哥同名,也叫“来发”,听见有人喊他,猛一住步,回头仰望。说是迟,那是快,跛足哥哥趁铁和尚回头仰望之时,一标枪正中铁和尚咽喉,随即铁和尚仰面翻身倒在桥下。从此王氏大败,翟氏赢,夺回山契,并将王氏杀得三代不长胡须。从此新丰王家和水东翟家数代不结亲。
注:“虎形山”之所以是翟家的风水山,据说是“虎形山”的地理位置好。它位于水东翟家隔河对岸的前山脚下,它背靠前山而又凸出在其前,正好面对着水东翟村,整个南阳镇在其上下呈刀口形向两头展开。沿河埠头从上到下你断我连,村姑老妇日日在这些埠头上跪着洗衣,故古人称“虎形山”是“日受千人拜,夜观万盏灯”的十分难得的好风水山。
11、水东翟氏本姓张
很早以前,水东翟家有一人在外经商,一日歇店与一老头同桌吃饭,老头问客:“曾姓大名?”答。“在下水东翟氏。”复问老头贵姓?答:“姓张。”并喜形于色大声说:“宗家!宗家!”翟疑问:“我姓翟,您姓张,我俩怎么是宗家?!”答:“你本姓张,姓翟是以后改的。如果不信,回去将祖宗牌位取下看一看反面便知。”
时间过的很快,到了除夕年卅,要祭祖了。他向翟氏众绅士提出要看一看祖宗牌位的反面。众人烧香磕头礼拜毕,将一世祖敬六公的牌位请下。一看反面,众人大吃一惊,果不其然,反面写着:“张佑保”三个字。从此翟氏始信“水东翟氏本姓张。”
原来张佑保的父亲张定玑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大将,弟弟张定边是军师。陈与朱元璋争天下,在鄱阳湖一仗失败,张定玑阵亡,陈友谅怜其忠,认其子张佑保为义子。陈兵败后率残部逃往武汉,后称汉王。张定边见大势已去,携侄儿从江西逃至泾地。为了沿途安全,张定边改名张宗道,将“定”字留头,“边”字留底。
张宗道精通地理和数学,据他推算叔侄二人择“三阳”的地方定居为宜,故走到“南阳、鲁阳(其时徽州至泾县一段为鲁阳江,泾县以下名青弋江)、济阳”,即现在泾县水东一带将侄儿留下,自己到“青阳、陵阳、广阳”住下。水东其时为老翟家居住,多以渔猎为生,其中有一翟老,生有五子,都是打猎的好手,为村中一强户。为了使侄儿能在水东住下,张宗道将侄儿过继给猎户为第六子,取名为翟敬六。后来敬六公娶顷田李氏催为妻,养二子并受到丈人家的百般保护始发展为日后的新翟家。老翟家于明洪武八年一场洪水冲光。
张宗道为扶陈友谅东山再起,曾将水东南阳镇修筑成城池,设有上中下骑马楼,村口都有道道闸门。借五月端午划龙船为名,训练水兵。水东石壁上的划龙歌至今与众不同,一般划龙歌是:“哈哈咳,孩旦笑嗳唷吭咳!”而水东石壁上的划龙歌是:“上练场,上练场,哈哈咳,孩旦笑嗳唷吭咳!”日子一久,年代更换,前人的用心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后人只按上代的习惯,每年端午节唱着自己家乡的划龙歌,在桃潭碧水中尽情地赛龙舟。
12、秋水淌三家
明朝之前桃花潭上游,丁山脚下是朱家村,将军山脚下是庞家村,玉屏山脚下是翟家村。其中朱家村中明朝初年有一户大有钱的朱百万家,日日鱼肉不餐,他家上下老少连丫环们都吃腻了,每每用整碗整碗的鱼肉去换邻舍家的一碗青菜或咸菜调调味口。朱家门前就是青弋江大河,景色秀丽,有一株古钩藤,直从河这头延伸到河那头,丫环们总是踩在钩藤上,走到河心里去洗鱼肉,直淌得河下游尽是油污。
丫环们一边洗,一边还怨声载道,恨死了天天吃鱼吃肉。一日一个跛足老头拄着拐杖从此经过,闻言后,对丫环们说:你们每洗一次,把此藤砍几刀,保险以后就不会天天吃鱼肉了。丫环们日后就照老头说的,每天都对钩藤砍几刀。谁知今日砍的痕印,第二日又长还原,日久还是老样。
复一日该老头又从此经过,见状又对丫环们说:你们砍过后菜刀,就不要再拿出来,明天再砍,此后丫环们果照其言,不几日功夫,就将横河的老钩藤砍断了。其时正好是明洪武八年桂花飘香的季节,谁知钩藤一断,祸事上身,那日深夜,青弋江两岸和往日一样平静,人们正在熟睡,突然,石棣县的磨盘蛟从朱百万家院内钻出,顿时惊涛怒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三家。天不亮,丁山、将军山和玉屏山均只闻水声,不见了人家。
日后桃花潭地区的民谣叹曰:“淌翟家带顷田,淌到水口园里吃早饭!”,“五百年前头一家,五百年后水淌砂!” 传说那挂拐杖的跛足老头,就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
《泾川桃花潭》——翟光逵编著
《泾川桃花潭》——翟光逵编著
整理发表说明:从今天起连续发表布者在“孔夫子书店”网上购买的一本书,该书是翟光逵教授1992年印刷出版的专门介绍桃花潭的书籍——《安徽名胜-泾川桃花潭》。
该书是继清乾隆年间翟大程的《桃花潭文征》之后,时隔二百多年始见的第二本详细介绍泾县桃花潭的书。也是新中国成立50年后才第一次宣传泾县风景名胜的书,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对文化旅游、家史研究具有很大帮助。
为了与水东翟氏族人共同分享此书内容,我抽时间将该书制成电子版,同时对文中个别文字和章节,作了补充修改(用兰字表示),经翟光逵教授本人同意后予以再版,为重振桃花潭昔日的辉煌尽点绵薄之力。
——翟宗坤 2023.05.06
七、试析泾川桃花潭两岸几座村口建筑
《踏歌岸阁》
《踏歌岸阁》位于桃花潭东岸,东园古渡的渡口,即汪伦送李白处。阁因李白《赠汪伦》诗中有“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面得名。
《踏歌岸阁》为一古时渡口建筑。它的位置正好选择在出阁将上船过渡,入阁即进南阳古镇的正街,进出南阳镇都十分方便的位置。同时,出阁正好面对桃花潭,潭水清冷镜洁,黛蓄涟漪,奇石“象鼻子”伸进潭中,望去诚如大象吸水,潭岸即是垒玉仙墩,仙墩上筑有“怀仙阁”,在踏歌岸阁的门洞中望去,宛若一框十分秀丽的山水画;入阁,级级踏步,在顶端露出了前面转弯的街道,街道弯曲的卵石路面,望之引人登高,待拾级完稍前几步,笔直平坦繁华的南阳镇映入眼睑,一敞一闭,一清秀一繁华,一天然一人工,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在踏歌岸阁的一正一反两面,同时给人以丰富的不同感受。
它的平面布局,既简单又奇特,底层为对直的通道,为便于路人休息候船,两侧砌有通长的卵条石坐凳。楼下向潭的立面,为了框景,特意做成实墙,仅开一上部半园下部平直的门洞,使路人的视线集中正对桃花潭。临街的一头为敞开到边的级级踏步,使较高而又拐弯的街道不显得闭塞。楼上靠河向潭的一面是窗台式栏杆,可以凭栏休息远眺。临街的一面为神龛挡住了视线。
上楼的踏步设在两侧,与中间的通道之间用实墙截然分开,互不干扰。平面安排最奇特的地方,是出阁的一面实墙,靠上游方向向里倾斜,有意将角削掉,让人们出阁的视线,向河对岸垒玉仙墩的上游彩虹岗、吊隐台风景点无限舒展,使人们尽情饱览桃花潭风景中自然景观的精华。
而出阁的一面实墙,靠下游方向却向外伸出四、五米,筑成城墙高台,挡住人们偏离桃花潭景区和东园古渡的视线。这使本来从平面和立面上看都很对称的造型变得不对称了,在自然弯曲、高低不一的桃花潭风景区这稍有不对称的平、立面形式,反倒觉得跟周围环境十分融洽,比那绝对对称的严谨布局,更合理更符合自然情趣!更显得山村的古朴和自由,与李白浪漫主义的诗人气质也相投合。
剖面设计既结合地形,又结合观景,还考虑了适用。它利用前后、宽窄、平陡、长短不同的两段踏步,很巧妙地把高差约三米左右的河面,与街面有机地联系起来了。为了观赏桃花潭风景,在阁前设有稍低室内地坪二、三级的与沿河路连成一气的平坦阔地,既便于过渡人集散,又便于较多人的观景,尤其是五月端午看龙船,这里是披红挂彩的地方,人特别多。迎河立面朝阳以实墙为主,适当开设门窗,远看两层高的“踏歌岸阁”一片白墙是全镇沿河轮廓的制高点,加上阁左水平线条的大夫第及高大挺拔的清朝的白果古树,组成了一幅南阳镇临河入口处的风景画面。近看此立面正中上虚下实,上虚突出《踏歌古岸》横匾,下实河水的波光映在白色的墙上有水中浮过白云之感,十分动人。
临街立面背阴,正中全虚,大片阴影使对面实墙正中的门洞十分显眼,门中河景特别亮,人们从热闹的正街徒步转弯至此,顿觉城尽,前面城外景色清秀,另是一番天地。
此阁屋顶设计也很独特:在中间通道部分,临河一面的屋沿向外伸出八、九十公分,细看象戴着一顶歪帽,但此出沿与歪斜正便于楼上临窗观景时遮雨遮阳,下游部分出沿比上游部分多伸出十公分,使视线自然转向遮挡较少的上游方向——彩虹岗、吊隐台。这正是设计者的用心之所在。临街一头的屋沿向内缩短一米多,使正中通道部分沿口抬高,因此从高处来此的路人,并不因自己的位置高,阁的位置低,而感觉碰头和压抑。
由于位置的精心选择,平面、立面、剖面和屋面的巧妙安排,使这仅100平方米的小小的渡口建筑的空间形象十分丰富,路过此阁,使人感受新颖;临河一面楼下是一框精致的画,楼上是开阔的三组连续的山水画卷;临街一头楼下令人登高觅路寻街,楼上是室内神龛供佛。这一正一反的两层虚实墙面,起到了组织四种不同景观的作用。因此,《踏歌岸阁》的出现,为南阳镇增添了不少风采,它成了南阳古镇象征性建筑之一。
《南阳镇》
《南阳镇》门楼位于镇北偏西方向,是出南阳镇去泾县城的村口大门。进门楼为村口内侧素土地面的露天广场(尖角坦),节日时唱戏、出灯,平时为居民的晒场(晒稻、晒棉、晒麦…)。进门沿卵石路稍向东拐即进入街村。出门楼有两条路:一条对直途径三座牌坊和关王殿、文昌阁,去泾县城;一条稍向西拐,去翟氏宗祠。此门楼所定的平面位置的方位与左右的民房均不平行,也不垂直,而是成一大小不等的角度,使进门楼的人正对露天广场,途径山岭田野,不着村店的旅客入此,顿觉来到热闹温暖的人间村落,使出门楼的人正对牌坊和文昌阁,歇村后的离客及此而产生对此街村的怀念之情。从构图上看,此门洞的内外两侧亦均有一框动人的画面。
门楼本身为一两层高的建筑,平面为一大一小横竖相拼连的两个矩形。大矩形是一底层为通道,二层为神龛的过楼,其内侧敞开到边,外侧为实墙,正中开一门洞,给人有安内御外的亲切安全感。底层通道的两侧均有大卵石砌的坐凳,便于路人歇脚和家人送行。二层靠外侧为实墙无窗,墙内有一神龛,墙外有一“南阳镇”嵌方:内侧全敞开,有栏杆式窗台,并饰以雕梁画柱,利于村人供神,也利于进村之人识别所到之处为何地。小矩形是楼梯间,单层,紧靠大矩形的西侧,四方均为实墙,仅靠村庄内侧一方的实墙上开一矩形的小门,内设很陡的踏步和楼梯,供人们需要时上二层之用。
值得一提的是:两层高的过楼和单层的楼梯间,沿口一高一低,体量一大一小,很不容易处理得如此统一并协调一致。这里采用的办法是:大矩形的两面山墙做成统一对称的人字线,加马头墙形式,使进出街村的门洞居中,门洞上方又镶以显目的“南阳镇”嵌方,以此突出过楼。楼梯间外侧山墙,除去马头墙,纯为人字线硬山,显得退居次要地位,而又与中间山墙的人字线取得呼应。为了将二者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在沿口下加了彩画:沿口较高的过楼,沿下为两道彩画;沿口较低的楼梯间,沿下为一道彩画,此一道彩画的标高,正好位于过楼沿下下面一道彩画的位置,变成过楼第二道彩画的延伸部分,也就是一条彩画了。藉此宽窄高低不等的两个矩形,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又不失其有主有次。
《桃潭西岸》
《桃潭西岸》门楼位于桃花潭西岸,进门对直面南为翟店街,进门向西拐为万村街,朝北出门楼下十数级即为码头和渡口,它是进出桃潭西岸街村和控制码头渡口的要塞。
此门楼建于xx年,当时分别位于桃花潭东西两岸的翟万二村为争夺桃花潭的归属而起诉,万姓称桃花潭为“万村潭”,翟姓称桃花潭为“万寸潭”,“村”、“寸”谐音当地百姓分不清,后按李白诗《赠汪伦》判定:桃花潭又名“万寸潭”,因李白诗称:“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千尺正好是一万寸,翟姓赢,立此门楼以纪之。此楼北立面门洞上方有《桃潭西岸》四字嵌方,南立面外墙上写有“翟店街”三字。
门楼是一两层高的过楼建筑,平面近方形,底层为三方通道,二层是一很少使用的阁楼,没有专门的楼梯间,楼梯是通过紧邻的xx祠堂室内用活动的楼梯上下,从室内空间功能上说应该是祠堂的一部分。门楼底层标高比翟店街高一个踏步,比万村街低两个踏步,比码头渡口高三米多。从码头渡口看门楼:马头山墙中间一片青瓦白墙,正中开一门洞,门洞上方有《桃潭西岸》嵌方,立面高耸,位置险要。从北面码头上十数级进门洞,对面是阳光下明亮耀目的翟店街,平面上墙敞开到边,与翟店街同宽,通行无阻,街面地坪又比门楼地坪低一级,上十数级踏步进入门楼已感酸累的顾客十分自然地对直向前下一步进入明亮的翟店街。
向西拐并要上两级才能进入万村街,此视线上的拐弯和标高上的再上,使感觉酸累的顾客难以优先步及。此街东西向,阳光又难以洒向街面,比较阴冷,以致更加不太显眼。
此为争夺码头商业的纪念性小建筑,为桃潭西岸的整个建筑空间轮廓增添了层次,是一座功能合理、建筑艺术协调而又显得自身突出的建筑小品。
《义门》
《义门》建于唐贞观五年,清乾隆年间重修。《泾县志》载:“册府元龟,唐太和六年,观察使沈传师奏:泾县万晏,自高祖万頵至仲芳五代同居,诏表其门闾。”义门是万村的大门,过去万姓喜事都要经过此门,以表喜庆荣耀。
义门位于桃花潭著名的风景点,垒玉墩和彩虹岗之间的溪水出口入潭处,在采虹桥西畔。溪水、石桥、古树、义门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画面,使人流连忘返。
义门是一左右绝对对称的两层高的门楼,正面由三方到顶的山墙组成,正中为一门洞的八字大门,门洞上有“义门”二字嵌方。地坪以上二米为石墙,以利防洪,条石墙以上为磨花砖贴面,做工精细,立面高耸华丽。平面为对称的凹字形,底层正中是通道,两侧是楼梯间,二层为跑马楼。门楼正面对着桃花潭,背面朝向万村村。
义门的地面标高比采虹桥高几十公分,义门前有一卵石铺面的小坦,上坦的踏步不朝桥,而是背桥朝向去万村街的路,因此来去万村街和万村村的人在视线上和路线上都正对着义门。过采虹桥为“新屋里”,是水东翟村后来发展形成的,故从“新屋里”及采虹桥的位置都看不到义门的正立面,此空间轮廓和艺术形象在建义门时没有考虑到,其时也不可能考虑到。
义门做得绝对对称,目的是显示其严肃性,这是对皇帝圣旨的绝对尊重,也显示自身家乡本族的荣耀。其中绝对对称并加以饰面的八字大门,更是为此目而特意建造的。为此,宁可把活动楼梯安放在两边的小角落内,而且也宁可使屋面排水变得复杂化。这都是“丢车保帅” 的做法,有它的必要性。
义门与周围环境的配合是融洽的,它那绝对对称的外形是其功能的要求,运用“丢车保帅”的手法,但在使用上也还是考虑了人们的可用性,例如在把活动楼梯安排在两边很局促的角落里,为了上梯人的安全,正面两侧还是设了两个采光的小窗口。
通过桃花潭两岸几座村口建筑的分析,可知:古时村口建筑,与村中的居住建筑,在材料和装饰上没有两样,都是使用常见的砖墙、小青瓦屋面、条石门框、卵石墙基和路面;立面为白墙青瓦,山墙为人字马头墙,门洞上方镶以有字的嵌方。过去有官职的人家也都如此,无官职的人家也有嵌方,仅无字而已。
立面饰以磨花砖的“义门”,也不比村中“司马第”、“大夫第”的正立面华丽,只是因其功能的不同,做成比周围民居略高的过楼形式,以示本身为该街村的入口标记,起到了限定村内村外,或街道渡口空间的作用,这样在建筑空间形象上,既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又显得自身略为突出。底层平面为通道,利于通行。二层不常用,故楼梯靠边,很陡,且多数为活动楼梯,随地形或立面形式而设。因本身地理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平面有长方形、方形、凹字形和不规则的凹字形,外形丰富多样,各不雷同。因周围的环境的不同,有的前面铺路,后面设坦;有的前面设坦,后面铺路;有的前面下级渡河,后面拾级上街,环境气氛各有特色。
在外部空间构成上,精心选择位置,使其既处交通咽喉之地,又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使之取得村口内外两种气氛的村景画面。在内部空间构成上,三方为实墙,而靠街村一侧都敞开到边,以此取得御外安内感。底层设坐凳供人歇脚,二层设神龛保佑平安,村民和过客,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时得到了满足和寄托。
古时村口建筑的意义,及其规划设计手法,在目前全国性的村镇和小区规划中,宜吸取其精华,去除其糟粕,加以运用。
【建议】:《踏歌岸阁》:时“踏歌古岸”横匾被毁,木柱靠柱础处已腐烂,一九八四年,泾县人民政府和安徽省文化厅拨款12000元,令陈村文化站将其修复,现已修葺一新,但在修理中,在屋脊两端各加了一个吻兽,很不相称,希望除掉。
《桃潭西岸》如今还好,《南阳镇》和《义门》现都变成了人和牛的住所了,也希望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能意识到,它们对整个村镇文明建设的意义,加以保护和修理。
八、泾川桃花潭地区的谚语、民谣和歇后语
(一)、农谚
1、三十六行,庄稼为上。
2、六夏前,早种棉。
3、入怕老来穷,稻怕夹筒干。
4、共伏芝麻二伏豆,三伏天内种绿豆。
5、寒露油業(老品种)霜降麦,立冬不种田小麦。
6、角豆不要粪,只要一根棍;蚕豆不要粪,只要八月一觉睏。
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8、九月重阳,毛栗子在山上哭爹娘。
9、家有千株桐,永世都不穷。
10、庄稼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11、只有懒人,没有懒土。
12、清明要睛,谷雨要淋。
13、立夏不落,无水洗耙。
14、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15、四月初一见青天,丢了圩田种山田。
16、交秋三场雨,遍地出黄金。
17、六十天荞麦,四十天雨。
18、秋天不热,五谷不结。
10、过了重阳无时节,不是风来就是雪。
20、今年年成熟不熟,就看正月三个六。(即初六、十六、廿六若晴,年成就妤)
21、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种十收。
(二)、气象谚语
1、春雾一朝晴,夏雾雨淋淋,秋雾晒煞人,冬雾一片垠。
2、春东风,雨家公。
3、月亮长了毛,晴天也不牢。
4、东闪日头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5、东虹日头西虹雨。
6、惊蛰下一点,四十日不收伞。
7、拦中一现,三日不见。
8、水缸泛潮,大雨要到。
9、打鼓送黄梅,永世也不来。
10、一日黄沙三日雨,三日黄沙久久晴。
11、天泛黄,水推床。
12、由山戴帽,大雨要到。
13、猪衔草,雨来到。
14、乌云拦东、不等到中。
15、月月南风月月雨,五月南风发大水,六月南风井也干,南风一息,雨就一激。
16、晴带雨伞,饱带干粮,久晴必有久阴。
17、早上火烧天等不到中,晚上火烧天一场空。
18、月晕风,日晕雨;月晕风,础润雨。
19、蚂蚁搬家蛇过道,不到三天大雨就要到。
20、早看东,晚看西。
21、十月无霜地也寒。
22、冬风不过篱,春风钻牛皮。
23、久晴大雾必雨,久雨大雾必晴。
24、春寒多雨水,夏寒水断流。
25、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26、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27、躐蹋冬至干净年,干净冬至躐蹋年。
28、二四八月乱穿衣。
29、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三)、社会谚语
1、穷莫丢猪,富莫丢书。
2、勤有功,嬉无益。
3、贪小利,失大财。
4、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5、咀上不长毛,做事也不牢。
6、出门看天势,进门看颜容。
7、家有黄金,外有戥秤。
8、人怕伤心,树怕伤根。
9、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0、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老百岁。
11、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12、竹山长竹,木山长木;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
13、一日节,三日歇。
14、亲戚似把锯,要拉得来推得去。
15、穷亲房,恶疔疮。
16、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17、子女不教,长大不孝。
18、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19、常洗脚,不吃药。
20、一要粥,二要缩,三要常洗足。
(四)、民 谣
1、顷田园,好可怜!日打梿枷夜纺棉,鼻涕眼泪当油盐。
2、入翠坑里没法子,只好扳碓舂扎纸。
3、一团元宝一束香,双双去拜堂。——小娶。
4、灶门口起来拍拍灰,堂前当中去做堆。——穷娶。
5、穿鞋戴帽茂林吴家,书香传代水东翟家,吹弹剧唱厚岸王家,捞鱼捉虾打鱼陈家,赤脚抬轿云岭陈家,卖针卖线新丰王家。
6、新添一翟,跳出一查,打一个呵呵,老潭舒家。试问先来?点上点下点不到茂林吴家,如果你不信,问问老包家。
7、千猪万米日,将是章穿心。王剥皮,朱牵鼻子,佘打七寸时,届时弯滩变直滩,章家渡变沙滩,水打燕儿矶,移城到贺村。
8、雷打上坊沈,火烧下坊王,水淹纪村卫,急杀孤坑王。
(五)、歌后语
1、阎王开店——鬼不上门。
2、内包子打洞——有去无来。
3、麻布袋装菱角——个个想出头。
4、猪八戒看戏本——假斯文。
5、猪八我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6、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7、王小二过年—— 一年不如一年。
8、娶媳妇带孝帽——瞎凑热闹
9、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10、绣花姑娘打架——针锋相对。
11、高山滚石头——大翻身。
12、叫化子唱山歌——穷开心。
13、童养媳做媒入——自顾不暇。
14、脸盆里捞鱼——十拿九稳。
15、脱裤于放屁——多此一举。
16、老鼠吃猫——自不量力。
17、癫痢头戴伞——无法(发)无天。
18、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
19、茅坑上摔跤——离死(屎)不运。
20、打扮进棺材——死要面子。
21、吊死鬼擦粉——死要脸。
22、脑后扇扇子——出风头
23、脑壳上搽油——滑头。
24、胡子上贴膏药——毛病。
25、老和尚拜丈母年——怪事。
26、石臼做帽子——顶不起。
27、头上生疮——顶坏。
28、针头削铁——有限。
29、豆付渣贴门对子——两不粘。
30、强盗发善心——真难得。
31、摘上挂门帘——没门。
32、蜻蜓吃尾巴——自吃自。
33、敲锣捉麻雀——不得法。
34、水牛肚子——草包。
35、大门口载秧——门道(稻)。
36、草帽子烂了边——顶好。
37、郎中开棺材店——死活要钱。
38、泥巴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9、秃于笑和尚——自笑自。
40、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41、烂脚腿看戏——站不长。
42、孙猴子做皇帝——毛手毛脚。
43、小鬼晒太阳——无影。
44、贼去关门——晚了。
45、叫化子娶媳妇—— 一对穷。
46、唱戏的吹胡子——假生气。
47、铁钉钉牛角——又尖又硬。
48、道士念经——照本宣科。
49、叫化子吃黄连——自讨苦吃。
50、狗子坐轿——不识拾举。
51、屁烧灰——没事。
九、泾川桃花潭地区的碑文摘录
1、《扶风桥记》
古朴桃花潭旧址,豪士遗迹,隋唐至今千余载。街头园北,沟口石梁,系通逵要津,车马辐辏者不啻成雨成幕也,迩来康熙乙丑岁(1685),端阳节后,淫雨连旬,惊涛怒发,蛟螭出没,忽将石梁冲断,行人艰于褰。三官堂主持,禅师庵募,众□重兴,不日而鸠工告竣,族人欣慰。爰作铭曰:
灏灏洪流,非楫莫渡;荡荡康衢,非梁莫赴。
帷架之圯,行子转徒,惟梁之树,载道欣喜。
忄孱功阿谁?兰若住僧。醵金阿谁?槐里居民。
纷纷薨薨,去来不停,徐徐氵丽氵丽,愈夜底宁。
鸣呼!意欲尽斯人而优游,丁坦涂聊就此以殚厥心。 皇清康熙廿六年(1687)岁次丁卯孟夏月佛浴日
《让田契照》
具契书,元孙洗心,今因年届倦勤,凉德簿福,湲愧弗克,承先启后。稍有田产,皆上叨圣祖宗功德,所遗除分派诸男外,仍存宣邑田地。谨将三百亩及其田庄房,另立簿汇册,义归大祠永存。 祖泽听众公议,敦请贤达数位,矢公矢慎,轮流执管。其递年所收花利,除抵课田亩应用外,清算贮公备用。所有皮取条例,开列由左:
尊崇源本。递年祭资,向有本邑租谷及房税。鱼租定额,不在应用内。凡整餙□庙宇及修理祖茔,酌数支取;
培植士类。每考进学一名,花红银三钱。科举每名卷资银三钱。公饯酒席。中式:举人每名贺仪十两,进士每名贺仪二十两。□(武)科减半。岁贡如之岁祀,绅衿给分胙肉; 风厉廉节。族有孝友子弟,清贫不能自赡,及妇女若节完志,需养甚急者,查核公议,量给资助; 赡洫本支。祠内尚有照分,紧急大费,或寡弱不足者,酌量帮助。间有大荒大歉,核实补助。本家伴仆,亦得随主沾惠; 优畜仆人。户内尚有危厄患难无可如何者,浼众救解,酌取支费。
康熙卅九年(1700)正月元日具契书
十世孙:洗心□ 尚锽 男:尚錀、尚镐
侄:尚锺
《创建文昌阁序》——翟士吉(邑廪生)
我翟氏族居桃花潭上,形势面西南而坐东北,西南则前山、由山、丹山相环列为屏障,前人特造踏歌古岸楼,高其门收旺气焉。东北自南阳镇东走里许,始祖墓在焉,西望则宗祠在焉,大树挺出关圣殿在焉。
殿之东,茔之西,中间地形低洼下,宅水径此北泻。遥望十里外,一山曰震,横亘出苏口虎形之下,堪舆家指为我族阴阳两基北障焉。然平地立视,其高可隐,今兹建阁之处,前人筹之久矣。但术家又云:若于震山顶上造一塔更美,故建阁之谋,前人所以中止也。
丁亥春,族人议修祖墓前龙虎崩缺处,事竣之日前,复申前建阁之议,久不决,冬星散,诚视为难举。越日众复集而八人者,若天荣、运阳、琬臣、象九、恺臣、干一、惟勤与众参同出而言曰:“是役也吾侪计之稳矣,未敢漫数千金不克成。若谓数千金,必尽力而劝输,不分公私,不争多寡。祖墓龙虎之役此事前车也,且人少不可为,人多亦不可为,吾侪计议输金。出自公者不受,不满五十金者不受,执事之人非输金者不得与,约三年告,费亦以三次出。”语毕,众皆信其法,善服其虑,周遂以建阁之役付数人者作主也。缘是族之乐输者闻风接踵而至,不旬日遂得数千金。
有人有财,工可指日兴矣,三岁之后,登祖墓北望,砥砫巍巍,阴基庇矣,而东北一面,永与西南并收旺气。桃花潭上更添一景矣。用是详序,始事情由书簿首,并以劝族之金多而未输者,至输金多寡,执事几人部署何似,费金若干,用工若干,告竣之日,当求记于当世士大夫之贤者。
里人 士吉撰 爽林书丹 乾隆三十五(1770年)年仲吕月中浣之吉
附:捐输名目开列于后:
换孙公分:思贤公 银六百两、清泰 银伍拾两、交泰 银伍拾两、
永栋公 输基地二亩号、日泰公银陆拾两、 永梓银壹百两、际泰 银贰百两 、永柱 银壹百两、志泰 银贰百两;
嵩孙公分:时諰公 银捌拾两 、永希 银壹百两;
崇孙公分:元泰公 银伍拾两、永清公 银伍拾两、永炌公 银伍拾两、天球 银壹百两、永熥公 银壹百两、 天成 银壹百两、金声公 银伍拾两、一治公银伍拾两、永爕公 输银壹百两;
峕孙公分:鼎元 银伍拾两、思曇公银捌拾两、思球 银贰百两、士华银壹百伍拾两、凌雲 银伍拾两、 枫 银壹百两、振源公 银伍拾两、在田 银贰百两、允东公 银伍拾两;
峑孙公分:思福公 银壹百两、永健 银壹百两、永傑 银伍拾两;
嶨孙公分:日章 银壹百叁拾两
岳孙公分:国昌 银捌拾两、 思明公子国辅 银贰百两;
镜孙公分:尚淑 银捌拾两、 天吉子国辅 输基地壹亩、选臣公 银陆拾两、源 输基地七分、永錦 银伍拾两、 沅 银伍拾两;
鉻孙公分:贵三 银壹百贰拾两
鏋孙公分:时普 银壹百贰拾两、 尚晃公(长子思锡)输銀四百两,又输土名溪墈坦庵门前田九分租榖贰百柒拾斛(計乙坵),又土名栈岭塘下大园里田壹亩叁分租谷叁百斛(計乙坵),又土名泉水荡田壹亩伍分租谷肆百伍拾斛(計七坵,)三共原田叁亩柒分,共租谷过壹拾担贰拾斛,交公输流执管,以为文昌阁永远收租完粮修理之费。思成公(曾孙一腾)銀陆百两、大本 输地壹亩伍分贰号、 思鋙 银陆拾两、永洋 银壹百两、思镳 银壹百两;
锁孙公分:作舟 银伍拾两、 爽林 输基地壹亩肆分;
锜孙公分:尚澄 银柒拾两、 思村 银柒拾两;
孝孙公分:文晃公 输基地陆分陆厘;
峕孙公分: 续捐: 贵三 输银伍拾两;
□孙公分: 续捐 □□ 公 输银伍拾两;续捐 尚菁公 输银伍拾两;
合计白银5860两、基地11亩、谷子1760斛。碑上总共刻有捐助人57个人的名字。
龙飞乾隆三十五年(1770)仲吕月中浣之吉
《翟氏创建文昌阁记》——赵青藜
闻之曲台人者,五行之秀气也,岂不以事由人成而地以人传也哉。泾虽僻邑,山水多佳,桃花潭以有贤主人得李白一过而胜致,遂永垂以传述至今,今惟翟氏居焉。余本外裔孙,既联姻娅,亦记世交,近以讲学宝峰,时往过从不一见有隆隆特起者,知其台为基也,则文昌阁之谋于众也久矣。客岁来告曰阁后兴矣,愿子锡以联扁徐道其作架之工巧,费逾千金,为之神往,而乃今不半岁遂告成功,何其速也。
谁司是后者,老友维效出序示余,曰天荣、曰运阳、曰琬巨、曰象九、曰恺臣、曰干一、曰惟勤、曰与参,厥惟八人于以叹谋事之真在人无疑也。案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宫、天皇会通云,文昌位于斗之上,欲明文命敷于四海,浩文昌也。是其星之为灵也,岂不昭昭也哉!唐出李白母梦长庚星而白生,长庚金星也,全文明之象也。然则文章与太白,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尝过彩石登谪仙楼,观肖尺木壁画,若大岱,若匡庐,皆太白生平所咏,游处恨其不图我桃花潭于其侧焉。今兹阁成,太白其骑鲸而陟降矣乎,必当与文星上下议论,大发山水之奇者。阁基高一丈,广围十四丈四尺,三座共计高七丈三尺五寸。兴于丁亥年三月,告竣于庚寅年某月,计费若千金,巍然在望,觚棱八面森然,岂惟增一胜景,骎骎乎其文明之日上而未有艾焉。
已柳人有言,众心易聚,众心易散,此八人者,纵其胸中洁白,不惜财贿,不辞劳瘁,可上质星光;而输金诸君子,慨然付之不疑如其约,不以为嫌,则信乎桃花潭上之名贤主人也。若天收秀门而壮北门,茔于宅序言之详矣。惟举人秀之上禀于五行与星精之下,烛乎人心为桃花潭上贤主人历耳,为桃花潭上诸人士勉焉。
乾隆三十五年(1770)岁次庚寅仲吕月中浣之吉
赐进士出身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前翰林院编修赵青藜撰
首事人:思锡、际泰、光泰、思鏕、 爽林、永健、永梓、在田
翟潢生书丹
《敬业堂文会碑记》——翟绳祖
族三世祖惟休居桃花潭之西,云礽蕃衍,多殖学能文之士。乾隆壬辰,既兴文会,旋议於吊隐台畔建立义学,如古者庠塾之制,为教学计,至深远也。时□言一与□巡五首购基址而资昔未充鸠。三有待□颖长叔毅然力任,愿造正厅门堂,会□佐臣元亦同此志,遂以让焉。而耑营学舍,逾年三告竣。
夫事属公举,有劝谕敦迫,迟迟又久,终于道谋而无成功者,岂独有力而不好,好之而无力之为患哉!独任则每多艰阻,分任则易生嫌疑,有私焉以蔽之也。尊道育材,孜孜汲汲,不以分任贷责,亦不必以独任擅能,嫌疑泯而艰巨,盛世咸多慷慨,为好义而岂知交相推让面共劝厥美者,其好义为尤挚哉!
自是讲习有所,游息有地,乐群敬业,鼓舞奋兴,教起有家,而成于乡以及天下可也,□佐臣兄之役,□礼维从叔既为文而寿诸石矣,□颖长叔见义必为,任而能让其有功於斯文一也。是为记。 乾隆卅七年(1772)二月□日敬业堂公立 族侄绳祖撰文 派内杰丹书 □□镌刻 宋顺
《新修二水山房碑记》——彭元瑞
余读广與地志至古猷州,见有所谓桃花潭者,唐李白赠诗汪伦处也。今翟氏居之。想其山水之奇,意必有奇伟非常之人生乎其间,距江右不远,欲从而问津焉,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辛卯(1771)秋,奉命典试江南,得士曰槐曰某,皆翟氏一门之隽,询其居里,先后磊落湘望,英贤辈出,人文称盛,固秀气之所锺,亦讲习之有素。槐官翰林某家居教授,庚戌春,遣人走京师言于槐,曰二水山房今存大观矣。自继新公卜筑潭右,以资讲习,学问渊源,溯洄可接,颓坏几废,贤者修而复之,若宏远、若九皋二人者不吝财,不惜力,经营而恢廓焉。昔岁三月兴役,腊月尽成功。
今兹新正清合族会文以落之,诸同志咏歌其事,且蓄余资计久远盖其慎也,吾族讲习之地环山面水,左右映带而危楼曲阁,俯仰古今,拓人胸臆无逾于此,厥功伟矣!窃念荒陬僻能体圣主作人之化,或亦当世王公大人所乐为表彰者乎,愿求一言,槐喜族人之笃于培养,以发山水之奇也,遂请记于余,余不能辞,乃为之言曰:人才者教化之盛衰也,学校者人才之盛衰也,人才不出无以明教化,学校不立无以育人才,家有塾,党有庠,教始于乡以及天下,安有父兄不厚其培植,而子弟卒能相与有成者?山房之役,二人慨然任之,罄其心力,如此则父兄之培植者可知矣;族人爱其事必咏歌之,如此则子弟之乐于有成者又可知矣。
信乎桃花潭上多奇伟非常之人,而君家人文之盛,炎炎方兴而未有艾也。槐曰:“宏远名大顺,九皋名鹤礼,不云乎修礼以达义,体信而达顺,此顺之实也。易不云乎,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余将持此为潭上诸人士勉,岂独幸其不贻山水愧而己哉!若其崛峍潆洄之胜势,与夫琪花瑶草之敷荣,如获酬夙愿,尚能为君咏之。 乾隆五十有五年(1790)岁次庚戌二月之望 经筵讲官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教习庶吉士南昌彭元瑞撰
《二水山房义输碑记》——翟基
山房临二水之上,田庄附焉。继新公之别业也,自明之来,族人肄业其中,探活水之源,揽奇峰之胜,老槐硝石,蔚然成秀,抗心希古,此为最矣。久之子孙蕃衍,公事业积,未暇修理,瓦毁墙颓,朽蠹日甚。余二十年议在仰屋而筹,欲不令其倾圯,盖甚难之。
夫愈难愈坏,愈坏愈难,环顾裔孙少丰厚之家,其何以济?戊申(1788)冬,宏远、九皋相与谋曰:“此祖宗之遗绪而讲习之胜地也,祖宗之绪不可忘,讲习之地不可失,待有馀而后为,恐无及矣”。俊卿圣言景梁子普闻其议言于众曰:“吾侪目击神伤久矣,有贤之孙宏远九皋敢不勉力助之”。众曰:“唯唯乃敛于公众,醵三百余金以应二人受事”。不数月令堂厅门墙焕然一新,公资已馨,而厅之后厅之左旧址恢然复倾,私囊千金构精舍十有余间,玲珑曲折,体大思精又虑其水滋也,傍山磊石数层,沟分墙绕,望之如屏椅然,噫!
二人者非素封也,急公甚私备极工巧如此,此其人何如?而众之知人又何如也,彼苦其难而败于有待者其可以兴矣,工鸩于已酉(1789)三月某日,竣以腊月某日。会作若干,积屋若干,用费若干,庚戌(1790)正月十一请合族父兄子弟会文落成,称极盛焉,贮而馀勇可贾,犹储费贮公以保久远,何其速且周也,天下难为之事安得尽如二人而为之哉!采名花植馨桂,光明洞远,达川泳云,游后之肄业者,深心邃养,相与有成翳,谁之赐君子观于此,嘉其能张前人之德,而即以卜其后之必昌也。
工既竣,九房之人俨然造焉,曰顾有记,基惭不文,既求言于当世巨公若夫输银输造宜並寿诸石也,谨略叙其本末,俾后之君子得以览焉。 乾隆五十五(1790)年 堂基 谨述
文昌阁屏风铭文《阴骘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芎。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置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
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
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雠,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大清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九月吉日
南阳学后 翟漱芳书(清道光壬辰举人1832年,优贡孝廉方正)
《重修文昌阁碑记》——翟特生
我族文昌阁,建自清逊中叶,巍巍砥柱,八面森然,不仅所以壮观瞻挹秀气,且关系一族之文运。自清咸以至,岁月云遥,未加大修,向之层楼翼翼巨阁飞丹者日形颓废矣。围墙仡仡,雕栏换彩者,日渐倾圯矣。
族之人恐焉忧之,时谋所以兴修之策,因工巨费绌,道谋难成,未果。族尊宏衍公好义士也,概然请于众,愿以一身服贾所得,葺而新之,以继先人遗志,並请先伯父善元公董其成,命四子其腊供驱驰焉。事关合族公益,各分父老深为赞许。是役也,自十八年二月兴工,至二十一年八月告竣,需时三年六月,需款三千另五十元有奇。
鸣呼,善始者必图善成,善作者必期善继。今之过文昌阁者,见其气象轩腾,旧观恢复,无不景仰宏衍公父子之善成善继,而先伯父早作晚息,克终厥事,其辛劳有足多者,宏衍公逝世已阅七年矣,先伯父亦于二十六年夏弃养,族之人惧时久而事不传,人亡而义勿称也,嘱叙述事实,以寿贞珉,爰泚笔而为之记。
卅一年(1942)岁次壬午孟夏谷旦忠孝堂
翟特生撰 仲垂书丹
《重修谪仙楼碑记》——翟本行(源本)
谪仙楼吾族之形胜地也,高可丈许,祀唐诗人李青莲於其上筑正厅,颤曰敬业堂,为吾族课士之所。五世祖荫缘公性耽山水相常栖隐於是,后世子孙追承先志因附祀焉。二年春,予以颓坏不堪,始有修葺之议,未成而罢,越二年族众复申前议,一时好义之士,慷慨解囊,凡工匠木材需用费六百金有奇,阅五月而告竣。
遂使巍巍之楼阁焕然,重新存迹,亦即所以遂先志也。夫物之兴废,与人材之盛衰,恒视人力而转移。自兹以往,苟有有志扩充,振兴学术育人材,使族之子弟得肆业于其中,不徒视而登临游眺之区,而又别建专祠以奉祭祀,此则先进所欲为而未为,凡为子孙皆当为者也。予窃有志而未逮,兹当大功告成,知属予以记其事,爰述己意与乐输者君子备刊于不用谂来者。
五年(1916)季秋月 日 裕后堂公立
本行 源本谨识 鹤魁书丹
十、泾川桃花潭名人著述目录
明代
1、《水西问答》——翟台
2、《惜阴书院序言》——翟台
3、《凿余天集释道二辨》——翟士鳌
4、《三峰集》(三峰传业、三峰史论、三峰诗集)——万应隆
5、《天禄阁外史一卷》——万应隆
6、《陶古谣续集》——万麟
清代
1、《清阁诗选》——翟赐履
2、《九畹史论》——翟蔼
3、《桃花潭文征六卷》——翟大程
4、《翟柳村遗诗》——翟柳村
5、《半圹诗集五卷》——翟祖验
6、《声调谱拾遗一卷》——翟翠
7、《五经参解》——翟瀚三
8、《元津宝筏一卷》——翟太初
9、《清心说》——翟太初
10、《强学斋文集》——翟绳祖
11、《兰陔诗草》——翟绳祖
12、《居敬堂集》——翟槐
13、《海桑园集》——翟士吉
十一、泾川桃花潭书画家
1、翟绅:字垂仲,清末人,工画山水,得梅花庵主笔意。(耕砚田斋笔记)
2、翟梦青:字燕符,工书画,书擅真行隶,画善写竹。(宁国府志)
3、翟思眰:字及三,号耕墅,廪贡生,官临淮训导,工书画,有《耕墅文集》。(中国名人大辞典)
4、翟廷魁:字兰三,清朝人,工书画。(历代书画等刻家字号索引)
5、翟思熬:字永淮,清朝人,工画山水。(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
6、翟泰臣:字亮最,清朝人,工面及隶书。(历代书画等刻家字号索引)
7、翟永檀:字琼九,清朝人,工画。(历代书画等刻家字号索引)
8、翟坤:字雪凡,晚清人,擅画水愚兰竹,运笔有力,蛋色苍润。
《百家姓》全文带拼音
zhào qián sūn lǐ zhōu wú zhèng wáng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féng chén chǔ wèi jiǎng shěn hán yáng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zhū qin yoú xǔ hé lǚ shi zhāng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kǒng cáo yán huà jīn wèi táo jiāng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qī xiè zōu yù bǎi(bó) shuǐ dòu zhāng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yún sū pān gě xī fàn péng láng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lǔ wéi chāng mǎ miáo fèng huā fāng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yú rén yuán liǔ fēng bào shǐ táng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fèi(bì) lián cén xuē léi hè ní tāng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téng yīn luó bì hǎo wū ān cháng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常 。lè(yuè) yú shí fù pí biàn qí kāng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wǔ yú yuán bǔ gù mèng píng huáng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hé mù xiāo yǐn yáo shào zhàn wāng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qí máo yǔ dí mǐ bèi míng zāng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jì fú chéng dài tán sòng máo páng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xióng jǐ shū qū xiàng zhù dǒng liáng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dù ruǎn lán mǐn xí jì má qiáng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jiǎ lù lóu wēi jiāng tóng yán guō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méi shèng lín diāo zhōng xú qiū luò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Gāo Xià Cài Tián Fán hu líng huò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yú wàn zhī kē zǎn guǎn lú mò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jīng fáng qiú miào gān xiè yīng zōng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dīng xuān féi dèng yù shàn háng hóng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bāo zhū zuǒ shí cuī jí niǔ gōng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chéng jī xíng huá péi lù róng wēng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xún yáng yū huì zhēn qū jiā fēng 荀 羊 於 惠 甄 曲 家 封ruì yì chǔ jìn jí bǐng mí sōng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jǐng duàn fù wū wū jiāo bā gōng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mù kuí(wěi) shān gǔ chē hóu fú péng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quán xī bān yǎng qiū zhòng yī gōng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nìng qiú luán bào gān tǒu lì róng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厉 戎zǔ wǔ fú liú jǐng zhān shù lóng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yè xìng sī sháo gào lí jì bó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yìn sù bái huái pú tái cóng è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suǒ xián j í lài zhuó lìn tù méng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chí qiáo yīn yù xū nài cāng shuāng池 乔 阴 鬱 胥 能 苍 双wén shēn dǎng zhái tán gòng láo páng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jī shēn fú dǔ rǎn zǎi lì yōng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xì qú sāng guì pú niú shòu tōng卻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biān hù yān jì jiá pǔ shàng nóng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wēn bié zhuāng yàn chái qú yán chōng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mù lián hú xí huàn ài yú róng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xiàng gǔ yì shèn gē liào yǔ zhōng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jì jū héng bù dū gěng mǎn hóng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kuāng guó wén kòu guǎng lù quē dōng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ōu shū wò lì yù yuè kuí lóng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Shī gǒng shè niè cháo gōu áo Róng师 巩 厍 聂 晁 勾(句) 敖 融lěng zī xīn kàn nā(nuó) jiǎn ráo kōng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zēng wú shā niè yǎng Jū xū féng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cháo guān kuǎi xiāng zhā hòu jīng hóng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yóu zhú quán lù gě(gài) yì huán gōng 游 竺 权 逯 盖 益 桓 公mò qí sī mǎ shàng guān ōu yáng xià hóu zhū gě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wén rén dōng fāng hè lián huáng fǔ yù chí gōng yáng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tán tái gōng yě zōng zhèng pú yáng chún yú chán yú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tài shū shēn tú gōng sūn zhòng sūn xuān yuán líng hú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zhōng lí yǔ wén zhǎng sūn mù róng xiān yú lǘ qiū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sī tú sī kōng qi guān sī kòu zhǎng dū司徒 司空 丌官 司寇 仉 督zǐchē zhuān sūn duān mù wū mǎ gōng xī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qīdiāo yuèzhèng rǎng sì gōng liáng tuò bá jā gǔ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跋 夹谷zǎi fǔ gǔ liáng Jìn chǔ yán fǎ宰父 谷梁 晋 楚 闫 法rú yān tú qīn duàn gān bǎi lǐ汝 鄢 涂 钦 段干 百里dōng guō nán mén hū yán guī hǎi yáng shé wēi shēng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 海 羊舌 微生yuè shuài gōu kòng kuàng hòu yǒu(yòu) qín 岳 帅 缑 亢 况 郈 有 琴liáng qiū zuǒ qiū dōng mén xī mén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shāng móu shé nài(mǐ) bó shǎng ná gōng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 宫mò hǎ qiáo dá nián ài yáng tóng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下列读音都为普通话读音、姓氏部分由来
赵Zhào: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姓放在第一位与此有关。
钱Qián:彭祖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其后人以其官为姓。
孙Sūn:周文王的一后代叫惠孙,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孙”作为姓。
李Lǐ:皋陶的后人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妻儿在一棵李子树下摘果充饥得以活命,其后人为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为“李”姓。
周Zhōu:唐代为避玄宗名讳,姬姓大臣改姓周。
吴Wú: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吴国,其子孙称为吴氏。
郑Zhèng:郑桓公遗族以国名为姓。
王Wáng: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
冯Féng:毕公高的后人就以封地为姓。
陈Chén:最早出自姚姓,胡公满的子孙们以国为姓。
褚Chǔ:恭段受封于褚邑,子孙就都以“褚”为姓。
卫Wèi: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叫康叔,建立了卫国,他的后代以国名为姓。
蒋Jiǎng:周武王的兄弟伯龄,被封到“蒋”,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
沈Shěn: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叫季载,成立沈国。沈国君主的后代都以沈为姓。
韩Hán:周时贵族武子,受封于韩原,子姓以地名为姓;战国时的韩国,被秦国并,原韩国王族世代姓韩。
杨Yáng:上古时候,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到杨邑,称做杨侯,建杨国,子孙用杨姓。
朱Zhū:西周时,周武王封曹侠到邾,后代以地名为姓,写作朱。
秦Qín:上古的非子善于驯养马匹,被周孝王封为秦地的首领,建立了秦国。其后人以国为姓。
尤Yóu:尤姓是由沈姓而来。
许Xǔ:远古炎帝的后代。文叔建立了许国,后代就以许为姓。
何Hé:春秋战国时,韩国的公族中有一支迁移至江淮,以国为姓。
吕Lǚ:炎帝后代伯夷被封为吕侯,他的后代就用吕作为姓。
施Shī:夏朝时,有诸侯国,称施国,今湖北恩施县,其后代姓施。
张Zhāng:春秋时晋国贵族叫解张,他的后代用他的名作为姓。
孔Kǒng:开国君主叫天乙,后将乙字和子字并拢,形成孔字,定为姓。
曹Cáo:远古有一贵族叫“安”,帮助大禹治水,被恩赐给一个曹姓。
严Yán:严姓是由庄姓变来。
华Huà:西周时候,宋国公子,受封于“华”,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地名为姓。
金Jīn:远古黄帝的儿子少昊的后代以金为姓。
魏Wèi:毕万的后代毕斯建起魏国,称魏文侯,其后人以国为姓。
陶Táo:尧的子孙中,有人以制陶为荣耀,就姓陶,世代延续。
姜Jiāng:以地名为姓。
戚Qī:以地名为姓。
谢Xiè:用地名做姓。
邹Zōu:最早出自姚姓,以地名为姓。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 参见舜文化,虞舜文化 。
喻Yù: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柎,为喻姓祖先。
柏Bǎi:柏姓起源非常古老,黄帝有个孙子叫颛顼,他的老师就姓柏。
水Shuǐ:水姓是大禹的后代,大禹治水,他的族人都当水工,后来就以水为姓。
窦Dòu:大禹的后代,纪念先人。
章Zhāng:部落得一姓,其中就有章姓。
云Yún:黄帝的后代。
苏Sū:远古贵族昆吾,因为封在苏城为首领,就以地名为姓。
潘Pān:季孙的后代就以潘为姓。
葛Gě:最早的葛姓源于葛天氏。
奚Xī:奚姓是黄帝的子孙。
范Fàn:贵族士会,被晋国国君封为范邑的首领,他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
彭Péng:大彭国的创建者篯铿,就是彭祖。
郎Láng:地名为姓。
鲁Lǔ: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受封于鲁地,后来鲁国的王公贵族都以鲁为姓。
韦Wéi:韦姓的一支是韩信的后代。
昌Chāng:始祖昌意,是黄帝的儿子。
马Mǎ:赵奢受封马服君,他的子孙姓马。
苗Miáo:春秋时期的贲皇享用苗邑的物产,就以地名为姓。
凤Fèng:黄帝的后代帝喾有个大臣叫凤鸟氏,主管历法天文,其后代以凤为姓。
花Huā:花姓人物最早的是花木兰,传说是南北朝人。
方Fāng:神农氏的后代中有一位叫榆罔,其儿子受封方山后叫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
俞Yú:黄帝时,有个名医叫俞跗,是俞姓的始祖。
任Rén:黄帝的小儿子叫禺阳,受封于任邑。其子孙以任为姓。
袁Yuán:周朝伯辕的后代将辕省去左半边,作为姓。
柳Liǔ:春秋时期展禽,改姓了柳下,史书上称他柳下季,柳姓由此开头。
酆Fēng:周武王将弟弟封于酆邑,他的后代以地名为姓。
鲍Bào:春秋时期敬叔在齐国做官,受封于鲍邑,后代就以鲍为姓。
史Shǐ:黄帝有一名史官叫仓颉,后代以其官职为姓,就形成了史姓。仓颉被中国人尊为造字的圣人。
唐Táng:远古时,尧曾经在“唐”那个地方做首领。尧的族人就有以地名为姓。
费Fèi:春秋时期,鲁国有个人物叫父,因有功劳受封为费邑的首领,现今山东鱼台县费亭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延续。
廉Lián:远古黄帝的玄孙叫大廉,大廉的后代形成了廉姓。
岑Cén:周朝岑子建岑国,岑国的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
薛Xuē:薛登的后代以薛为姓。
雷Léi:黄帝的一个妻子姓方雷,雷姓由此而来。
贺Hè:贺姓由庆姓转变来。
倪Ní:倪氏本为郳氏,因避仇改为倪。
汤Tāng:汤王的后代有人就以祖先的名为姓。
滕Téng:周武王封弟弟叔绣封于滕国,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
殷Yīn:源出于子姓。
罗Luó:源于熊姓,是以国为名的姓。
毕Bì:毕公高的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毕氏。
郝Hǎo:源于子姓,是伏羲氏的后裔。
邬Wū:古帝颛顼后裔陆终氏第四子求言(妘姓)别封于邬,后代子孙以邬为姓。
安Ān:源自始祖。
常Cháng:出自姬姓。
乐Yuè:乐源出于子姓,西周末,公子衎字乐父,他的孙子以祖父字中“乐”命氏,称为乐氏。
于Yú:源出于姬姓。周武王的第三个儿子叔分封在邘国,与冯姓相同,后代去邑为姓,称为于氏。
时Shí:春秋时齐国贤士时子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时”为姓。
傅Fù: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其后代以地名为姓。
皮Pí:樊仲皮的后人以他字中的“皮”为姓。
卞Biàn:西周时,曹叔振铎的子孙分封在卞,他的后代称为卞氏。
齐Qí:齐康公后人,称为齐氏。
康Kāng:源于谥号。
伍Wǔ:春秋时,楚庄王有个宠臣名叫伍参,是楚公族的后人。庄王封伍参为大夫,称为伍氏。
余Yú:春秋时,晋人由余穆公重用,他为穆公出谋划策,攻灭西戎十二国,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字中的“余”为姓,称为余氏。
元Yuán:春秋时,因卫国大夫元 的封地在元,其后世子孙即以元为姓。
卜Bǔ:卜姓是古代从事占卜者的后代。
顾Gù:夏朝附庸国顾国,顾国为商汤所灭后,原王公族人以国名为姓。
孟Mèng:春秋时,卫国国君叫卫襄公,卫襄公的儿子叫公孟。公孟的子孙有的姓公孟,有的省去公字而姓孟。
平Píng:战国末期,韩哀侯之子婼封于平邑。秦灭韩后,婼率族人迁居于下邑,他的孙子以原封地命姓。
黄Huáng:出自赢姓,为陆终的后裔。
和Hé:祝融氏重黎的后人羲和的后代。
穆Mù:意为贤良、和气。
萧Xiāo:萧国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
尹Yǐn:上古少昊氏的后裔。
姚Yáo:舜因最初在姚墟,他的后裔子孙即以地为姓。
邵Shào: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音shì),食邑于召子孙遂以召为氏,后加邑为邵。
湛Zhàn:夏代早期,斟灌氏国后人以国为姓。
汪Wāng:汪姓出自汪芒氏。
祁Qí:源自姬姓。
毛Máo:以封邑名作为姓的。
禹Yǔ:人名命名。
狄Dí:狄族的子孙后代就以族名作为自己的姓。
米Mǐ:春秋时代,楚国的后代当中有了米姓。
贝Bèi:周文王的后代召公康,后代以国名为姓。
明Míng:古代部落首领燧人氏有一个重臣叫明由,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作为姓。
臧Zāng:鲁孝公儿子驱,他的后代以封地名作为自己的姓。
计Jì:禹后人的封地,后人便以国名。
伏Fú:伏姓出自风姓。
成Chéng:出自姬姓。
戴Dài:宋戴公的后裔以他的谥号为姓。
谈Tán:出自子姓,是殷商皇族的后裔。
宋Sòng:出自子姓,起源于战国时期。
茅Máo: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名叔,受封于茅邑,子孙以国名为姓。
庞Páng:出自高阳氏。黄帝的孙子颛顼生有八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名叫庞降,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名字作为姓。
熊Xióng:传说黄帝曾在有熊建都,所以黄帝的后代中有人以都城为姓。
纪Jǐ:出自姜姓。西周时,炎帝裔孙被封于纪,建立纪国,因属侯爵,所以被称作纪侯。纪国为齐国所灭,纪侯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纪姓另有一支由舒姓改成。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国,曾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不久又亡于楚国,其国君族人以舒为姓。
屈Qū:是夏代屈骜的后代。
项Xiàng: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建立项国。后项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
祝Zhù:周武王封黄帝的己姓后裔在祝国(今山东临沂县东南),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
董Dǒng:相传黄帝后裔董父被舜帝封于鬷川,并赐以董姓,其子孙沿习为姓。
梁Liáng:西周时,周宣王封秦仲二儿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立国为君,为梁康伯。后梁国为秦国所灭,其后代便以梁为姓。
杜Dù:舜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周成王时,唐国因不服王命被灭,成王改封唐国后人于杜(今西安市东杜陵)。宣王执政后,杜国君在朝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因得罪了宣王的宠妃,被宣王屈杀。杜伯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一支以杜为姓。杜姓另一支为北魏时期鲜卑人独孤浑氏改姓。
阮Ruǎn:出自偃姓。东夷族首领皋陶的后人在商朝时被封在泾水与渭水之间的阮国(今甘肃泾川县东南),商末时被周文王所灭,国人便以阮为姓。
蓝Lán: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封邑在蓝田,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
闵Mǐn:源于姬姓。
席Xí:为籍姓所改。
季Jì:颛顼后裔陆终的第三个儿子为季连,他的后代以排行为姓。
麻Má:春秋时期,熊婴做了齐国的大夫,他以祖先食邑为姓,改姓麻,史称麻婴。
强Qiáng:强姓出自姜姓,炎帝的后裔。
贾Jiǎ:周朝康王时,封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称贾伯,他的后代以贾为姓。
路Lù:古代传说中黄帝后裔玄元,因有功,被封为路中侯,他的好几代子孙都延承这个爵称,后来渐渐变成了这个氏族的姓。他的后代以路为姓。
娄Lóu: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后,把夏帝少康的后代东楼公封于杞国(河南杞县)。至春秋时期,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威胁下被迫东迁,杞君有一支子孙被封在娄邑(今山东诸城西南),后来以娄为姓。
危Wēi:三苗族原居于河南南部至洞庭湖、鄱阳湖一带,三苗后裔以危为姓。
江Jiāng:出自嬴姓。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被封在江(今河南正阳西南),江国后来被楚国灭掉,国人便以江为姓。
童Tóng:相传古帝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他的后代以祖上名字为姓,称童氏。
颜Yán:古帝玄孙陆终第五子名安,周武王封其后裔挟于邾(今山东曲阜南陬村),后有邾武公名夷父,字颜,称之谓颜公。他的后代以祖字为姓,称颜氏。
郭Guō:姬序号为虢公,因虢与郭同音,转化变音,其后代便称为郭姓。
梅Méi:梅姓出于子姓,是商汤的后裔,发源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东南。
盛Shèng:源出有三:出自姬姓,出自组名为氏,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林Lín: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代。
刁Diāo:出自姬姓。
钟Zhōng:伯宗的儿子伯州食邑在钟离,其后人以钟离作为姓,后简称钟。
徐Xú:出自赢姓,发源于今天的安徽省泗县。
邱Qiū:出自姜姓,发源于今天的山东省昌乐。
骆Luò:出自姜姓。姜太公的后代有一个名叫公子骆,他的后世子孙以他的字作为姓,这样就有了骆姓。
高Gāo:一支源于远古时代高台宫殿的建筑者,其始祖是黄帝时的大臣高元。
夏Xià: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裔。
蔡Cài:源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上蔡西南。
田Tián: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大禹的后代胡公满于陈(今河南省境内),并且建立了陈国,其后代都以陈作为姓。
樊Fán: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济源县。
胡Hú:源于姬姓和归姓。
凌Líng: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北省。
霍Huò: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山西省霍县西南。周武王在位时封叔武于霍,并且建立了霍国,世称叔武为霍叔,春秋时霍国被晋献公所灭,此后,霍国王室的后世子孙便以国名为姓。
虞Yú:最早出自姚姓,舜的儿子商均封于虞城,建立诸侯国虞国,其后世子孙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
万Wàn: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山西省芮城。
支Zhī:来源比较复杂,而且模糊。传说尧舜时期有一个叫支父的人,他的子孙后代以支为姓。
柯Kē:出自姜姓,发源于齐国(今山东境内),是传说中炎帝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
昝Zǎn:是由咎姓发展而来的。
管Guǎn: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
卢Lú:出自姜姓,发源于今天山东省的长清县。
莫Mò:出自高阳氏,发源于今天河北省任丘北部。
经Jīng:春秋时,郑国公子共叔段被封于京(今河南荥阳县东南),其后代以封邑为姓。
房Fáng:舜帝后来封丹朱的儿子陵于房国,陵的子孙便以地名为姓。
裘Qiú:春秋时,卫国一大夫受封于裘,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称裘氏。
缪Miào:古代“穆”与“缪”同音通用,所以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也称作秦缪公,他的庶子以谥号命姓,称缪氏。
干Gān:春秋时,宋国有个大夫叫干,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干”字为姓,称干氏。
解Xiè:出自姬姓,周朝贵族良的封地在解(今山西解县),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称解氏。
应Yīng:周武王克商后,封他的第四子于应(今河南鲁山县境内),他的后代以封地为姓,称应氏。
宗Zōng:周朝时设有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的春官,春秋时鲁国改称宗伯,负责宗庙祭祀礼仪,有世袭此职者,其后代便以“宗”为姓。
丁Dīng:周朝时,姜子牙的儿子伋死后谥号为丁公,他的子孙以谥号为姓,称丁氏。
宣Xuān:出自于谥号。
贲Bēn:贲姓有十起源:一是来自鲁国县贲父的后代;一是来自戎族氏族;一是来自晋国苗贲父的后代;一是来自秦国嬴姓的后代;一是来自两周时期特殊称谓等等。贲还有一个姓的读音为Féi,今不多见。
邓Dèng:殷王武丁封他的叔父于邓国的曼城,称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
郁Yù:古时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的封邑,其国人多为郁姓。春秋时鲁国有宰相郁贡,他的后人以郁为姓,称郁氏。
单Shàn:源出于姬姓。
杭Háng:源出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
洪Hóng:共工氏后人因先辈曾负责治水之职,便给共字加水旁,作为自己的姓。
包Bāo: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申包胥,他的子孙以他名字中的“包”字为姓。
诸Zhū:春秋时,鲁国大夫受封于诸(今山东诸城西南),其后裔以封邑为姓,称诸氏。西汉时,历代名人有:无诸被封闽越王,他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诸”为姓。五代后周人诸葛十朋,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不愿做宋朝臣民,隐居在会稽山。
左Zuǒ:周朝史官有左、右之分,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世袭左史之职的后人便以官职为姓。
石Shí:石厚的儿子石骀仲以祖父的字命姓,称石氏。
崔Cuī:春秋时,齐丁公之子季子,把君位让给了兄弟叔乙,自己去了崔邑(今山东章丘),从此称为崔氏。
吉Jí:周宣王时有个大臣叫做尹吉甫,因赫赫军功而闻名,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吉”字为姓,称为吉氏。
钮Niǔ:《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东晋有钮滔,其后为钮姓。
龚Gōng:姬和,因封地被称为共(河南辉县)伯,子孙因国命姓,古时“共”、“龚”同音通用,后来传为龚
程Chéng:颛顼有两个孙子重和黎,西周建立以后,重和黎的后代被封于程,并且建立了程国,后代以国为姓。
嵇Jī;嵇姓出自姒姓。
邢Xíng:邢姓出自姬姓。
滑Huá:滑姓出自姬姓。
裴Péi:裴姓出自赢姓。
陆Lù:陆姓发源于今天的山东省平原县一带。
荣Róng:黄帝时,有一个叫荣援的人,黄帝封他为诸侯,并且建立了荣国,他曾经奉黄帝之命铸钟十二个,其后世子孙都以荣为姓。
翁Wēng:在夏朝初年,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他可以说是翁姓的始祖。
荀Xún:荀姓出自姬姓。
羊Yáng:西周有一个种官职叫羊人,担任这个官职之人的后世子孙,就以此为姓,这样就有了羊姓。
於Yū: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
惠Huì:远古时期的部落联合首领颛顼的后代叫惠连,他的后代子孙就以“惠”作为自己的姓,这样就有了惠姓。
甄Zhēn:上古部落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在夏朝时为卿仕,受封于甄,他的后裔也取姓为甄。
麴Qū:麴本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西周时成为掌管酿酒业的官名,世袭此职的人便以麴为姓。
家Jiā:源自于姬姓。
封Fēng:炎帝的后代,以地为姓。
芮Ruì:源于姬姓。周武王封姬良夫于芮,后人以国为姓。
羿Yì:为夏朝著名弓箭射手后羿的后代。
储Chǔ:相传上古时有储国,储国人的后代以储为姓。
靳Jìn:战国时期靳尚的后代便以靳为姓。
汲Jí:源自于姬姓。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公子居住的地方叫汲(今河南汲县),他的后代以汲为姓。
邴Bǐng:齐大夫邴的封地也叫邴(今山东费县东南),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也称邴氏,也有去邑成姓,称丙氏。
糜Mí:最早始于夏代,是以谷物名称命名的姓。
松Sōng:起源于秦朝。
井Jǐng:源自姜姓。
段Duàn:春秋时,老子李聃的孙子李宗在晋国为官,封于段干,他的后代一支姓段。
富Fù:周襄王时有姬姓大夫名富辰,直言敢谏,不避贵胄,为人称道,他的后代有的以其名字为姓,称富氏。
巫Wū:担任巫官后人有的以巫字为姓。
乌Wū:出自金天氏。
焦Jiāo:神农氏的后人,以国为姓。
巴Bā:战国中期,巴国被秦国攻灭,巴人便以国名为姓。
弓Gōng:来源为职官名。
牧Mù:力牧助黄帝治理天下,立有大功,他的后代便以祖上名字为姓,一支姓力,一支姓牧。
隗Kuí和Wěi:汤灭夏桀后,封其后人于隗,建大隗国,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称隗氏。春秋时晋国大举进攻赤狄诸部落,赤狄人后裔汉化后沿用隗姓。
山Shān:周朝掌管山林的官员叫山师,子孙便称为山氏。
谷Gǔ:源自于嬴姓。
车Chē:春秋时,秦国大夫子车仲的后代为车姓。
侯Hóu:春秋时,晋哀侯和缗侯均为晋武公所杀,哀侯和缗侯的子孙逃难他国后,便以祖上受封爵位为姓,称侯氏。
宓Mì:源自于伏羲氏,伏羲古时作宓羲
蓬Péng:源自姬姓。
全Quán:泉府官的后人以职官为姓,便有了泉姓,又因“全”、“泉”同音通用,于是也便有了全姓。
郗Xī:苏忿生的后代受封于郗(今河南沁阳),其后人便以封邑命姓为郗姓。
班Bān:春秋时,楚国若敖的孙子出生后曾被母亲弃于野外,吃虎乳长大。因虎有斑纹,其后代子孙以此事件命姓,为班姓。
仰Yǎng:仰姓一支出自舜帝时大臣仰延之后。
秋Qiū:秋姓为少昊氏之后。
仲Zhòng:商汤王左相仲虺的后代和春秋时宋庄公之子(字子仲)的后代,也以祖上名字为姓。
伊Yī:相传尧出生在伊祁山,他的后代有的以伊为姓。
宫Gōng:周朝时有专门负责宫廷修缮和清洁事宜的官,名宫人,世袭此职的后人便以宫为姓。
宁Nìng:出自赢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的谥号为“宁”,他的后世子孙当中有的人就以先人的谥号作为姓。
仇Qiú:出自九吾氏。
栾Luán:出自姬姓,发源于河北栾城一带。
暴Bào:最初形成于商朝,发源地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甘Gān:夏朝的诸侯国当中有一个甘国,后代以国为姓。
钭Tǒu:出自姜姓。齐国的君主康公就以酒器名“钭”作为自己的姓,这样就有了钭姓。
厉Lì:出自姜姓。
戎Róng:出自姜姓。在西周时期,有一个戎国,它是齐国的附庸,后来戎国灭亡了,其公族便以国名作为了姓。
祖Zǔ: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的后人祖乙、祖辛、祖丁等都先后做了商王,其支庶子孙以“祖”作为姓。
武Wǔ:发源于今天广西省的水淳县北部。
符Fú:出自姬姓。
刘Liú:远古尧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刘累的,据说他能驯化龙和驾龙飞奔,他就是刘姓始祖。
景Jǐng:在春秋时期景差的后世子孙便以景作为自己的姓,这样就有了景姓。
詹Zhān:据传说“五帝”之一的舜,曾经封黄帝后裔中得詹(受尊敬)的人为詹姓,这样就有了詹姓。
束Shù:战国时期齐国有一疏姓部族,后改为束姓。
龙Lóng:舜做部落联合首领,他的手下有一大臣名纳,为龙氏,他的后世子孙都姓龙。
叶Yè: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叶县。
幸Xìng:起源据与幸臣有关。
司Sī:部落首领神农氏的属下当中,有专门负责占卜的大臣名司怪,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司”作为姓。
韶Sháo:乐官的后世子孙以其祖上所作乐曲的曲名作为自己的姓,这样就有了韶姓。
郜Gào:出自姬姓。
黎Lí: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浚县。
蓟Jì:发源于今天的北京市西南。
薄Bó:薄国君主的族人,便以封国之名作为自己的姓。
印Yìn:源自于姬姓。春秋时期,郑穆公之子字子印,子印的孙子名段,在郑国为卿大夫,以其祖父的字中的“印”为姓,称为印氏。
宿Sù:伏羲氏的后裔被封在宿国(今山东东平),其后人以国名为姓。
白Bái:白阜被尊为白姓始祖。
怀Huái:是无怀氏的后人。
蒲Pú:舜的后代封于蒲(今山西永济),舜的后代因此以地名为姓。
邰Tái:帝尧任命弃大司农,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其子孙以地名“邰”为姓。
从Cóng:从姓源自于姬姓。
鄂È:春秋时,晋国大夫顷父之子嘉父叛晋,奔至鄂,称为鄂侯,他们的后代以鄂为姓。
索Suǒ:索姓是汤王的后裔。
咸Xián:帝喾为部落首领时,有个大臣叫咸邱黑,是咸姓的始祖。
赖Lài:是炎帝的后裔。
卓Zhuó:是春秋时楚国王族的后裔。
蔺Lìn:是春秋时晋国王族的后裔。
屠Tú:古人有以屠宰为业者,他们的后代以屠为姓。
蒙Méng:颛顼的后裔。
池Chí:池姓源于嬴姓。
乔Qiáo:黄帝后代以山名取为桥姓,后来有的简化为乔姓。
阴Yīn:周朝有阴邑,其大夫的后裔以食邑为姓,称阴氏。
郁Yù:相传大禹的老师叫郁华,他便是郁姓的始祖,其后裔以祖字为姓,称郁氏。
胥Xū:胥是以祖辈的名字命名的姓,起源于华胥、赫胥二氏。
能Nài:周成王时,大臣熊绎因功受封为男爵,他的后代将熊姓去四点改为能姓。
苍Cāng: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个叫苍林,他的后代以祖辈名字为姓,称苍氏。黄帝的孙子颛顼有八个儿子,都是治世能臣,世称“八恺”,其中长子名苍舒,他的后代也以祖字为姓,形成苍姓一支。大约汉代以后,苍姓改为仓姓。
双Shuāng:双姓与蒙姓同出一宗,是颛顼的后裔。夏朝建立后,封颛顼之后于蒙双,有子孙以地名为姓,成为蒙姓和双姓两支。
闻Wén:出自复姓闻人氏。
莘Shēn:莘姓一族是古帝祝融的后代。
党Dǎng:党姓出自夏朝,居住在党项的王族多姓党。
翟Zhái:翟姓出自隗姓。
谭Tán:谭姓是颛顼的后代。
贡Gòng:源于端木氏。
劳Láo:劳姓起源于西汉时期。
逄Páng:逄姓出自姜姓。
姬Jī:相传黄帝的降生地有一条叫做“姬”的河,于是便以“姬”作为姓。
申Shēn:申姓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南阳。
扶Fú:大禹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其属下有扶登氏,他就是扶姓的始祖。
堵Dǔ:堵姓出自姬姓。
冉Rǎn:帝喾为炎帝部落首领时,属下的八个部落当中就有冉姓,其后人世代姓冉。
宰Zǎi:宰姓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周公孔曾经在周朝任太宰,人称宰孔,其后世子孙就以“宰”作为了姓。
郦Lì:郦姓出自轩辕氏。
雍Yōng:雍姓出自轩辕氏,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内黄。
郤Xì: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子弟叔虎建立郤国,后世子孙以封地名作为姓。
璩Qú:古时候有一个叫蘧邑的地方,那里的人最初是以地名“蘧”作为姓的,后来蘧姓改成了璩姓。
桑Sāng:桑姓出自金天氏。
桂Guì:桂姓出自姬姓。
濮Pú:舜任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这些人的后代便以地名作为姓。
牛Niú:周朝牛父的子孙以他的字“牛”作为自己的姓。
寿Shòu:是彭祖的后裔。
通Tōng:春秋时,巴国有大夫受封于通川,其后世子孙以封地名“通”作为姓。
边Biān:商代有诸侯国边国,国君为伯爵,被称为边伯,其后代称为边氏。
扈Hù:扈姓为大禹的后代。
燕Yān:南燕灭国后,伯倏的后人以国名为姓。
冀Jì:相传唐尧的后代被周武王分封在冀(今山西河津),其国人便以冀为姓。
郏Jiá:周朝时,有地名称为郏鄏(今河南洛阳西)。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
浦Pǔ:出自于姜姓。
尚Shàng:尚姓一支为姜太公的后裔。
农Nóng:农姓出自神农氏,是炎帝的后裔。
温Wēn:周武王的儿子叔虞的后代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其后以封地为姓。
别Bié:《姓苑》记载 “别氏,京兆人,望出天水、京兆”等。
庄Zhuāng:春秋时宋戴公名武庄,他的后人以其名字中的“庄”为姓。
晏Yàn:黄帝后裔颛顼的孙子名陆终,他的儿子为晏安,其后代遂为晏姓。
柴Chái:柴姓出自姜姓。
瞿Qú:瞿姓一支源于人名,商代有一大夫,因封地在瞿上而得名瞿父,他的子孙以祖先名为姓。
阎Yán: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武王封一位王族仲奕于阎乡,仲奕的后代以祖上封邑为姓,称阎氏。
充Chōng:充人后代以职官名为姓。
慕Mù:慕姓出自慕容氏。
连Lián:黄帝孙子颛顼的曾孙陆终有子名惠连,他的后代以祖先名中的字为姓。
茹Rú:茹茹以族名为姓。
习Xí:古代有诸侯国习国,其国君后世子孙以习为姓。
宦Huàn:宦姓非常罕见。
艾Ài:艾姓源于夏代,是禹王的后代。
鱼Yú:子鱼孙辈嫡传一支以祖父名字为姓,称鱼氏,支庶孙以“鱼孙”为姓。
容Róng:黄帝有史臣容成,其后代以容字为姓。
向Xiàng:炎帝有一个名叫向的裔孙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便以先人的名为姓。
古Gǔ:古姓起源于殷商时期。
易Yì:易姓形成于春秋时期。
慎Shèn:慎姓发源于今天安徽省的颖上县西北。
戈Gē:夏代东夷有寒国的儿子在戈国,其后代子孙就以国名作姓。
廖Liào:廖姓起源于今天的河南省唐河县西。
庾Yǔ:相传在远古帝尧时代,有掌庾大夫。以官名作为姓,这样就有了庾姓。
终Zhōng:终姓是黄帝的后裔。
暨Jì:暨姓是颛顼的后人。
居Jū:居姓出自杜姓。
衡Héng:出自伊姓。
步Bù:步姓发源于今天山西省的临汾市南。
都Dū:春秋初年,郑国有个公族大夫叫子都,他的子孙以其字“都”作为姓。
耿Gěng:出自姬姓。
满Mǎn:西周胡公满的支庶子孙当中有人以先祖名字中的“满”字作为姓。
弘Hóng:在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作为自己的姓。
匡Kuāng: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宰,后来他的孙子就以祖父做官地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
国Guó:大禹为首领时,有一个专门掌管车马的人名叫国哀,后世子孙都随之以国为姓。
文Wén:周武王追谥父亲西伯姬昌为周文王,子孙以其谥号“文”作为了姓。
寇Kòu:春秋时期卫灵公的孙子在卫国任司寇,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官名“司寇”作为自己的姓,后来简称寇氏。
广Guǎng:上古广成子的后代以广成为姓。
禄Lù:出自子姓,是殷商最后一个帝王纣王的后代。
阙Quē:阙姓起源于春秋之时。
东Dōng:东姓源于远古之时。
欧Ōu:春秋时,越王无疆将次子封于乌程(今浙江吴兴)欧余山的南面,古代称山南为阳,所以他被称为欧阳亭侯。
殳Shū:出于有虞氏。
沃Wò:沃丁的子孙有的以他的名字为姓,称沃氏。
利Lì:出于理姓,与理、李、里同宗。
蔚Wèi:北周时设有蔚(yù)州,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
越Yuè:越国公族支庶子孙有的以原国名为姓,形成越姓。
夔Kuí:远古时,尧和舜的乐官名叫夔,此姓的起源就在尧舜帝时代。夔原指龙形动物。
隆Lóng:隆姓源于地名。春秋时,鲁国境内有隆邑(今山东泰安西南),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其地名为姓,形成隆姓。
师Shī:源于技艺和职官名。
巩Gǒng:周敬王时有同族卿士简公,受封于巩(今河南巩县),称为巩简公。巩简公的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巩氏。
厍Shè:厍姓源于北周厍狄氏所改姓。
聂Niè:春秋时,齐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邑(今山东茌平西),建聂国,为齐国附庸。其后世子孙以国名为姓,形成聂姓。
晁Cháo:源于姬姓。古代“朝”与“晁”相通,都有早晨之意,所以在姓中“朝”也写作“晁”。周朝时,景王之子王子朝的子孙以朝为姓,又称“晁”氏。
勾Gōu:又写作“句”。其姓最早见于《山海经》:“困民之国,勾姓”。
敖Áo: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老师叫做大敖,有的写做太敖,他的后代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敖姓。
融Róng:融姓起源于上古,是颛顼高阳氏后裔。
冷Lěng:冷姓系泠姓所改。
訾Zǐ:周朝时有訾邑(今河南巩县西南),居住在这里的人有的以地名为姓。
辛Xīn:辛姓源于姒姓。
阚Kàn:阚姓源自姜姓。
那Nā:商朝君王武丁的裔孙到那地(今湖北荆门东南)定居,形成那姓。
简Jiǎn:春秋时,晋国大夫狐鞫居为周文王的后裔,他被封于续,死后谥号为简。
饶Ráo:饶姓一支源于姜姓。
空Kōng:空姓为复姓空同、空桑、空相等省文改成。
曾Zēng:曾参是春秋时的鲁国人,而且是孔子的得意弟子。
毋Wú:毋姓起源于上古,尧属下毋句制造出乐器罄,他就是毋姓的始祖。
沙Shā:炎帝做部落首领时,他的属下有夙沙氏,其后世子孙省文为沙氏。
乜Niè:产生于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的采邑在乜城,其后人就把采邑名作为了姓。
养Yǎng: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掩余、烛庸逃到楚国,楚王把养地(今河南境内)封给了他们,后来其子孙后代就以祖上的封地名“养”作为姓。
鞠Jū:鞠姓出自姬姓,周始祖弃有支孙名叫陶,他出生时手心有纹似“鞠”字形,所以取名鞠陶,他的后世子孙便以鞠作为自己的姓。
须Xū:须姓源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春秋时期有风姓国叫须句国,该国的国民则称须句氏,后来改为须氏。
丰Fēng: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儿子丰,在郑僖公时任大夫,他的孙子便以其名“丰”作为姓,而称为丰施、丰卷,后来他们的子孙也随之姓丰。
巢Cháo:尧为帝时,有大臣巢父常居于山中,以树为巢,故称有巢氏。禹帝时曾封有巢氏之后建立巢国(今安徽境内)。在夏、商、周三代,巢国世代为诸侯国,春秋时期,楚国灭掉巢国,巢国后代公族便以原国名作为姓。
关Guān:夏朝时,夏桀是一个荒淫的暴君,有个叫关龙逢的贤臣曾去劝谏他,结果被处死,关龙逢的后代便姓关。
蒯Kuǎi:商朝时有蒯国(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其国人后来以国名作为姓。
相Xiàng:夏朝有一个帝王叫相,他的后裔支庶子孙,有的就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
查Zhā:查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
後Hòu:後姓出自太昊氏,是上古东夷部族首领太昊的孙子後照的后代。
荆Jīng:西周初年,荆君有庶出子孙则以原国号作为姓。
红Hóng:红姓出自熊姓。
游Yóu: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名偃,字子游,他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作为姓。
竺Zhú:汉代,有枞阳人竹晏改“竹”为“竺”,其后世子孙即沿用竺姓。
权Quán:商武帝武丁的后人被封于权地(今湖北境内),其后代以国为姓。
逯Lù:秦国公族大夫有人受封于逯邑(今陕西境内),其后世子孙以地位姓。
盖Gě:春秋时期公族大夫受封于盖邑(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后代子孙就以地位姓。
益Yì:伯益是秦国的始祖,其支庶子孙中有人以祖上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
桓Huán:源于上古,黄帝时有大臣桓常,他是桓姓的始祖。
公Gōng:出自姬姓。
万俟Mò Qí:东晋时,鲜卑族的万俟部落随拓跋氏其部落族人以“万俟”为姓。
司马Sī Mǎ:相传帝少昊始设司马一职,掌管军政。
上官Shàng Guān:春秋时期,楚庄王幼子名子兰,担任上官大夫。子兰的子孙便以地名命姓。
欧阳Ōu Yáng: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面,被称为欧阳亭侯,他的支庶子孙以封地命姓。
夏侯Xià Hóu:杞简公的弟弟被称为夏侯,他的子孙于是以“夏侯”为姓。
诸葛Zhū Gě:商朝时,伯夷的后裔。
闻人Wén Rén:春秋时少正卯声誉高被称做“闻人”。他的支庶子孙有的便以“闻人”为姓。
东方Dōng Fāng:伏羲氏创八卦,八卦以东方为尊,其后代支庶子孙便以东方为姓。
赫连Hè Lián:是西汉时匈奴族的姓,始祖为匈奴右贤王刘去卑。
皇甫Huáng Fǔ: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他的孙子以祖父之字为姓。
尉迟Yù Chí:为鲜卑族姓。
公羊Gōng Yáng:春秋时鲁国人公孙羊孺颇有才华,他的支庶子孙以祖上名字中的两个字命姓,形成公羊姓。公羊姓今已融入公姓。
澹台Tán Tái: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弟子名叫澹台灭明,字子羽。
公冶Gōng Yě:春秋时鲁国季氏有族人叫季冶,字公冶,他的子孙便以公冶为姓。
宗政Zōng Zhèng:也作“宗正”。宗正是秦汉时期的官名,专管皇帝亲属的有关事宜,自秦始皇时开始设置。汉朝时。高祖刘邦有个本家亲戚担任宗正这一官职,后改姓为宗正。
濮阳Pú Yáng:濮阳为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当地人有以地名为姓的,称为濮阳氏。
淳于Chún Yú:春秋时期有淳于国,淳于国的人后来称为淳于氏。
单于Chán Yú:历史上匈奴族的最高首领称为“单于”,他们的后代中有以“单于”为姓的。
太叔Tài Shū:春秋时,卫文公有儿子名叫太叔仪,他的后代就是太叔氏。
申屠Shēn Tú:为上古舜帝的后代。
公孙Gōng Sūn:周朝国君一般立正妻所生的长子为太子,其他儿子就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被称为公孙。有公孙的后代就以公孙为自己的姓。
仲孙Zhōng Sūn:出自姬姓。
轩辕Xuān Yuán:相传黄帝号轩辕氏,他的后代中有以轩辕为姓的。
令狐Líng Hú:魏颗被晋君别封于令狐,“以邑为氏”而姓的令狐。
钟离Zhōng Lí:源出于嬴姓。
宇文Yǔ Wén:鲜卑族有个部落首领自称“字文氏”。
长孙Zhǎng Sūn:北魏建立后,拓跋硅认为大伯沙莫雄的大儿子嵩是曾祖父的长孙,就赐嵩为“长孙”氏。嵩的后代也就一直以长孙为自己的姓。
慕容Mù Róng:三国时期,鲜卑族首领莫护跋在棘城以北建立国家,其后代以国为姓。
鲜于Xiān Yú:源出子姓。
闾丘Lǘ Qiū: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名叫闾丘婴,他的后代称为闾丘氏。
司徒Sī Tú:先秦设司徒这一官职。有的司徒后代就把官职作为自己的姓,称为司徒氏。
司空Sī Kōng: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官职名为姓。
佟Tóng: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末期太史终古的后代。
第五Dì Wǔ:源于妫姓,出自汉高祖刘邦强迁原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公族时封的编序,属帝王赐姓。
言Yán: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姓。
福Fú:出自春秋时齐国大夫福子丹之后,以祖名为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