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古句八字以内(八字古语名句大全精选)

浮生若梦 2024-02-16 06:32:15 网友分享

还在用五行八字给宝宝取名?这份「女诗经,男周易」的指南请查收

正文之前,先讲一个段子:

子轩对紫萱说紫轩拿了子萱的钱给梓萱买梓轩的玩具。

子、紫、梓,轩、萱、宣,昊、浩、昊,再配以涵、怡、然等,10后宝宝的各种爆款名字就凑出来了。

有些家长剑走偏锋,为了不让孩子跟别人重名独辟蹊径,取的名字是这样的:矚龘、砉龘、靐龘……

小臭妈是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看到这样的名字,也表示压力很大。只能祝孩子幸福了……(微笑脸)

事实上,很多家长在宝宝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开始操心宝宝的名字,操心到宝宝都要上户口了,还没有一个所以然。

那么,

老祖宗是怎么给孩子取名的呢?

传统上,起名的套路是:文论语,武周易;女诗经,男楚辞。

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其名和字均出自《易经》:“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雨巷诗人戴望舒,名字取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报考北大时改名自清,取自《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事实上,除了这四部经典,还有许多典籍也被用来取名,比如老子的《道德经》,就被金庸巧妙取用。令狐冲和任盈盈的名字就取自《道德经》四十五章:“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巧妙地预示了两人最终能够“笑傲江湖”。从起名上,金庸就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传统文化功底。

从诗词歌赋等传统经典中取名

著名作家谢冰心和张恨水,名字就分别取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和李煜的《乌夜啼》。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清高之志,纯洁之情。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恨水”,光阴如水流逝,莫蹉跎。

不只诗词,还有其他文学体裁↓

烈士方志敏,名字取自《尚书·商书·说命下》: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原名王运生。读到《木兰辞》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时心潮澎湃,改名“若飞”。

从传统经典里取名的明星,更是比比皆是↓

苏有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莫文蔚: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易经·革卦》

蔡依林:依彼平林,有集维鷮。——《诗经·小雅》

刘若英: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楚辞 ·九歌》

周星驰: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唐·王勃《滕王阁序》

俞飞鸿: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江疏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汪涵在给儿子取名的时候,虽然不是从这些文学经典里面化用,但也是取自古谚语或俗语:“十方之地,皆得平安”,取名“十安”。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这里。从古文、古谚语中撷字取名,寓意深刻,语意隽奇,韵意悠远。

身边的好名字

在怀孕的时候,我就跟导师预约了“取名”号,他研究的方向是先唐文学,很多古代经典几乎钻研了一辈子。在我表达了向他取名的意向后,他笑称:

“文论语,武周易;女诗经,男楚辞。”但现在不流行啦!

现在流行的是,女诗经,男周易。

也不知道是他信口而言,还是确有其事?

最后,他给小臭取的名字是“含章”,取自《周易·坤卦》:“含章可贞”。导师的原话是:

叫含章,如何?《易·坤》:含章可贞。章,文采美德。意为不显露文采美德,终成大事。周易就此四字解释说,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意思为如辅佐君王成就大业,不以成功自居,最终将实现愿望。从字音来看,刘含章,三个字都为平声,好读,也好写。就是不知道这三字从闽南话角度去看,会不会产生其他歧意?

他确实赶了个自己说的“流行”,从《易经》里取,不只考虑了性别和字意,也考虑了声律和韵律。

我自己也很喜欢,除了导师说的几个原因,感觉“含章”写、读、听起来都很低调,又有自己的内涵所在,也是我希望小臭能够达到的品质:不显露文采美德,终成大事。

女生的名字,我在读《礼记·檀弓》的时候,又暗搓搓地喜欢上了这句话: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

当时就想,如果生了女儿,名字就叫“斯咏”,简单翻译就是:多开心呀!

或者“皎皎”,也很适合女生:“白而明亮”,又和“娇”谐音,哪个小女生还不是家里的娇娇女了?

而关于“皎皎”的诗,就更多了,比如这首↓

渔家傲·新月

黄裳

方令庚生初皎皎。珠帘钩上华堂晓。十二栏干多窈窕。妆欲妙。玉篦偷学娥眉小。

扰扰时人随兔走。十人皆望菱花照。瑞荚莫嫌生得少。圆未了。已圆却恐佳期窎。

身边的同学朋友,我最喜欢的名字是这个:开颜。说到出处,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取自毛主席的↓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简直不能更赞有木有!既不会晦涩,也不会普通;既有小女生的喜笑颜开,又有一股豪情在;和“陈”的姓氏也很搭,也不会难写难读。爱了爱了!

不过说到取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找算命先生,根据五行八字取名,包括我哥家的两个小孩。

当时还是我帮找的本地颇有名望的一个取名先生。但是两次下来,也算是看明白了他的套路:用生辰八字一算,看缺哪个五行,然后再给你提供二十个字左右,看你喜欢哪两个字的组合。(先给你一个名字,不喜欢的话会给出其他字的其他组合,感觉取名先生就是靠心里的这本“组合小册子”在取……)

老大的时候勉强用了,读起来就很别扭;老二虽然也去算了,最后考虑再三,还是没有用。

包括现在各种取名网站,其实套路都差不多。

即使是付费的,我也更建议从古代经典中,去给宝宝取名。

比如在知乎看到的一个:

叶姓,女生,农历9月,父母都是语文老师。

起名:叶语秋,出自清·纳兰性德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语”暗含了父母的职业,"秋"暗含了孩子的出生季节,而“语秋”又有秋日的私语之韵味,有一种秋天的浪漫。

网友评论,如果是数学老师,还可以取名“叶数秋”,也好听呀!

不过付费过的网友也说,好听是好听,也不便宜啊!

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典籍左图右史、汗牛充栋。

没有不适合起名的古代经典,只有不会起名的父母,因为这需要你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来驾驭。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不是为了取名,多看看、多读读古诗词,也是一种享受呀!享受之余,又能有所启迪,岂不美哉?

比如京东最近在做活动的这套《最美古诗词》,由复旦大学的中文系主任、博导陈引驰教授历时5年而成,选录了263首古诗、250首古词和90篇古文,汇编成三册,浓缩了三千年的古诗词之美。我上面提到的一些古诗词或古文,这里都有收录。

这些经典之作,其实浅浅低吟,都能产生共鸣。但即使最简单的一首诗,我也会去了解背后的寓意,不仅利于自己的“深入”记忆,也利于“浅出”地跟孩子讲解。这三册书都由陈教授注释和赏析,不求串讲和讲全,只在打动人心的地方寻找共鸣——“跨越时间屏障,与人心诗情,心有灵犀、神摇意合。”

《中国最美古诗词》在京东已经收获了1.1万多个好评,感兴趣的可以翻翻评论,基本都是如获至宝。很多家长表示,买了和孩子一起读、自己学了可以教孩子,共同进步,刷评论还发现,真的有家长是买来取名的……

虽然原价136,但是京东现在有每满100-50的活动,直接下单是86元3本,凑到刚好200的话,折合下来是68元3本,还是很划算的。硬质函套包装,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设计,选用明·仇英的《浔阳送别图》裱糊,很多网友表示:第一眼就爱了!(比如我,差点直接提交,想想还是凑下单吧……)

重温三千年来的浅斟低唱和黄钟大吕,不为取名,也给予自己和宝宝文化的洗礼。家里宅久了、网课上多了,再看这些,简直如沐春风。

最后,用近来很火的两张图结尾:

※※※※※※※※※※

感谢阅读!我是多平台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当什么妈,同时也是公务员妈妈、文学硕士、健康管理师。关注我,育儿路上,少走弯路,一起成长!

宋词写作技巧:宋词的句式、领字

每个词牌的句式,词谱的修订者并不会都作以标注的,除非有些特别的句式,有的词谱会标注。所以,我们每填一个新词牌的时候,要先读古词例子,每个词牌都有自己的句式,要学习古人如何用句式。

由于音谱的关系,词的句式参差不齐,故而相对于诗的齐整庄严,别有一种参差流转之美。诗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为基本句型,词却从一字到十字句都有,即使是同字数的句子,词与诗也有差别。

1、三字句

三字句句式:上二下一

上一下二之别,但语气连贯并无停顿。如\"柳丝长\"(温庭筠)\"鬓微霜\"(苏轼)。

2、四字句

诗中四字句,一般是二二句式,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手挥/五絃,目送/归鸿\"。

但词却有上三下一、上一下三和一二一的句式。

上三下一句式,如: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苏轼)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姜夔)

上一下三,如: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刘克庄)

在正常情况下,四字句句式一般是上二下二,常常连用。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苏轼),也有作上一下三的,如\"对――长亭晚\"(柳永)。

词中四言句应和诗一样作二二句法,上三下一,上一下三都是词人不得已而进行突破。一二一的句法,在四字句中就更是罕见。

当然,有一些四字句,实际上是领字加三字句,那就必须用上一下三句式:如\"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苏轼《行香子》)

一二一的句法,出现在《水龙吟》的结句,如\"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苏轼)、\"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

古人多半这样写,以其句法奇崛矫健。

至于《双双燕》的开头,史达祖作\"过/春社/了\",但别人并不如此用,因此不能算是通例。

句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词归根结底是音乐文学,作词者只要节拍不误,文词当于何处断、何处连,自是甚为自由。

比如同为《水龙吟》,苏轼就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样的结法。但今天音谱已失传,填词者不应妄改句法,须有名作可据,庶几可免失律之讥。

在长调中,如果两个四字句连在一起,往往会使用对仗。四字句中第三句是字眼,十分吃紧。如: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周邦彦《西平乐•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後四十馀年,辛丑正月二十六日,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虚阁(笼)云,小帘(通)月。(姜夔《法曲献仙音•张彦功官舍》)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姜夔《惜红衣•吴兴荷花》)

落叶(霞)飘,败窗(风)咽。(吴文英《法曲献仙音•和丁宏庵韵》)

断浦(沉)云,空山(挂)雨。(史达祖《齐天乐》)

3、五字句

五字句的句式一般有三种:

1、上二下三句式,如\"春山――烟欲收\"(牛希济);

2、上三下二句式,如\"了不知――南北\"(秦观);

3、上一下四句式,如\"念――五陵人远\"(李清照)。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李元膺《洞仙歌》)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秦观《望海潮》)

又/酒趁哀絃,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柳》)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4、六字句

六字句通常是(上二下四)或(上四下二),特殊句法则有(上一下五)或(三三)句式。

上一下五,也就是用领字。如:

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姜夔《角招》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姜夔《暗香》

三三句式,又叫做\"折腰句\",如: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刘过《水龙吟》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姜夔《长亭怨慢》

这种折腰句法,各种词谱往往用逗来标明,一般照了图谱填词,不太容易出错。

5、七字句

七字句,常用(上三下四)句法,在图谱里,就用逗来标明。比如我们这周的作业《太常引》的结句

还比如:

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不堪听、急管繁絃——周邦彦《满庭芳》

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摸鱼儿》

信劳生、空成今古——叶梦得《八声甘州》

此种句法,如多诵前人词作,自能举一反三。偶有上一下六的领起式,如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秦观《八六子》),尤需注意。

6、八字句

八字句一般是上三下五,中间用逗,如: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最堪爱/一曲银钩小\"(王沂孙《眉妩》)。

但也有以一字或二字领起的,那样就不能用逗分开了,如: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张炎《八声甘州》)、

\"正/江涵秋影雁初飞\"(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皆是。

八字句亦偶有用四四句式,中间作一逗,如\"定知我今/无魂可销\"(史达祖《换巢鸾凤》)。

7、九字句

九字句多数为(上三下六)句式,如: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柳永《倾杯乐》)、

\"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姜夔《琵琶仙》)。

亦有(上二下七)的,如\"惟有/阮郎春尽不还家\"(温庭筠《思帝乡》)。

上六下三,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上四下五,如\"江阔云地/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

8、十字句

十字句,一般以(上三下七)组织句子,如: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摸鱼儿》)。

这些句式,我们每填一个新词牌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古人的例词集,不仅要看古人的手法,更要看古人的句式,不能按自己的喜好来用句式,更不能乱添领字,那就改了原词牌的味道了。

张炎说:\"词与诗不同,词之语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八字者。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能尽用虚字,语句自活,必不质实,观者无掩卷之诮。\"(《词源》)词中很多较长的句子,其实就是虚字领起一个较短的句子。

常用作领字的虚字如:

1、一字领

只、漫、纵、奈、便、算、况、更、想、料、怕、看、记、问、怎、莫、正、念、叹……

2、两字领:

那堪、那知、漫道、况值、好是、莫是、试问、记得、纵把、争道、未许……

3、三字领

更那堪、怎知道、君不见、倩何人、空负了、最无端、君知否、莫不是、且消受、都忘却、况而今、待分付、都付与……

另外,词例中有一个说法叫\"尖头句\",这个概念也需要了解。

顾名思义,所谓\"尖头句\",就是:

四字句中---上一下三的句法;

五字句中――上一下四的句法;

六字句中――上一下五或上二下四;

七字句中――上一下六或上三下四;

八字句中――上一下七或上二下六或上三下五的句法。

词中凡是两个同字数的\"尖头句\"相连,都是要对仗的。称为\"尖头对\"。 如

系/ 长江舴艋,拂/ 深院秋千(杜安世《行香子》)

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史达祖《绮罗香》)。

在词中,两句字数相同,一般都应成对仗,但也有可作对仗而不对仗的。

比如《浣溪沙》词,一般上片前二句不对仗,而下片的前二句宜对仗,

如,薛昭蕴所作:

倾国倾城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临江仙》则上片最后二句对仗,下片的最后二句宜不对仗,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絃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此事甚是精微,需要自己用心体会。首先要多看古人的例词,例词中对仗多的,而词谱未规定的,你要看自己的作品需要来进行处理了。

这里,仅能举一些通常需要对仗的句子:

三字句如《鹧鸪天》的过片\"从别后,忆相逢\"(晏几道)。

四字句如《高阳台》的开头\"接叶巢莺,平波卷絮\"(张炎)。

五字句如《巫山一段云》的开头\"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李珣)。

六字句如《破阵子》的过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

七字句如《满江红》\"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姜夔)、《玉蝴蝶》\"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艎\"(柳永)。

我们这周的作业《太常引》过片两个四字句相连,可以考虑对仗。还有这周的附加词牌《芰荷香》,上片的第二句,一字领三个四字句,上下片两个结句,可以考虑对仗。为什么要对仗,我们原来讲过,一是音节上的协调,二是句式上的美观。

如果一个长调没有一处对仗的话,那么就不合理了,繁琐而没有条理。

讲两个对仗定义:

1、鼎足对,

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

讲一下\"鼎足对\"的定义:

三句或三句以上的句子连成对仗,称为鼎足对:如:

《醉蓬莱》\"诗里香山,酒中六一,花前康节\"(魏了翁)、

《柳梢青》\"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刘辰翁)。

《行香子》《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苏轼)

2、扇对

扇对,也叫\"隔字句\",指单句与单句对,双句与双句对的句子。在律诗中,即是联与联之间相对仗。

如:

如苏东坡\"孤馆青灯\":\"渐、月华收练,晨霜更更;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沁园春》\"寿庐守\":\"揽、玉壶英气,锺为人物;银河精彩,融作文章。\"

《风流子》\"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张耒);

同调\"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嶂起馀悲\"(周邦彦)。

三个三字句相连,有上偶下单式和下偶上单式:

如《水调歌头》\"济时心,忧国志,问穹苍\"(吴潜);

下偶上单,如同调\"江山好,青罗带,碧玉簪\"(张元干);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刘过)。

三个四字句相连有上偶下单,

如《倦寻芳》\"香泥垒燕,密叶巢莺,春晦寒浅\"(卢祖皋);

下偶上单如《沁园春》\"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刘克庄);

三句连成对仗,如《醉蓬莱》\"诗里香山,酒中六一,花前康节\"(魏了翁)、《柳梢青》\"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刘辰翁)。

四个三字句相连,有上下相连,如《上西平》\"纷如斗,娇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辛弃疾);

有四句连成对仗,如同调\"唤莺吟,招蝶拍,迎柳舞,倩桃妆\"(程垓)。

词用领字者,领字后的对仗情况如下:

一领三字,两句相连,如《大酺》\"正、夕阳闲,秋光淡\"(方千里)。

一领三字,三句相连,如《行香子》\"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

一领四字,两句相连,如《解连环》\"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张炎)。尤须注意一领四字的\"尖头对\",如《临江仙引》\"对、暮山横翠,衬梧叶飘黄\"(柳永)。此种\"尖头对\"为词有,绝不能作五言诗的句式。

一领四字,三句相连,有上偶下单,如《扬州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有下偶上单,如《木兰花慢》\"记十载心期,苍苔茅屋,杜若芳洲\"(李钰)。

一领四字,四句相连,有上下对仗,如《沁园春》\"唤厨人斫就,东溟鲸鲙;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有如骈文作扇面对,如\"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辛弃疾);

另则是前后两两对仗,如\"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陆游)。

一领六字,两句相连,如《三台》\"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万俟咏)。

二领六字,两句相连,如《八六子》\"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秦观)。

在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对仗,叫做长短对仗。

如《绛都春》上片\"叶叶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下片\"旧色旧香,闲云闲雨情终浅\"(吴文英)。

这种对仗最易为人所忽视。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八字对偶名句鉴赏(8)

【原文】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注释】《梁书·徐勉传》。

【鉴赏】这里反映了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天是由于阴阳的气形成的,阴气浊而下沉为地,阳气轻而上升为天。而其间的万事万物也正是这种阴阳二气结合的结果。可见,阴与阳是天的本源,显然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时他们还认为,生长在其间的人,应是万物之灵长,应该通过“仁”与“义”使其真正成为人。因此制定各种礼仪使其真正成为人。

【原文】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注释】《梁书·朱异传》。

【鉴赏】这是《五经》博士明山宝在他的推荐表中对朱异的称赞。认为朱异博学多才,犹如没有开采的宝藏一样,有着无数的珍品奇玩,而且他用“金山“、“玉海”作比,给人们以直观感受。因此他认为若使其“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最后他得到了梁高祖的肯定,受到了重用。这也应了朱异外祖父在他年少时说的一句话:“此儿非常器,当成卿门户。”

【原文】文武之道,自古并行;威福之施,必也相藉。

【注释】《魏书·高祖纪》。藉:同“借”,凭借。

【鉴赏】治国安邦,当居安思危,不可乐而忘忧。三皇五帝之时尚有征伐之事,夏、殷明主也不忘兵甲之备。所以天下虽然太平,也不能放弃军事训练,以防患于未然。古时君主大都怀着“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宁八荒”的治国之策,可谓高明之见。

【原文】攘灾招应,修政为本,民乃神主,实宜率先。

【注释】《魏书·肃宗纪》。攘:排斥。应:顺应,适应。修:整理,治理。

【鉴赏】关于民本思想古已有之,这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首要之术。唐太宗把人民比喻成水,而魏肃宗则进一步把人民作为供奉的对象,当然,这只不过是为了突出民本思想而已。不过他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大灾之年减免税赋,已经可嘉了。

【原文】毫厘之差,正之宜速;谬若千里,驷马弗退。

【注释】《魏书·景穆十二王列传》。正:纠正。驷马: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鉴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社稷大业更应防患于未然。发现有疏漏之处要及时补正。否则便会愈演愈烈,无力回天。因此,治国安邦不仅要着眼大处,更要谨小慎微,尽力避免船到江心补漏迟的悲剧发生。

【原文】尧舜之教,化民如子;三王任贤,天下怀服。

【注释】《魏书·李先》。尧舜:尧和舜,传说是上古的贤明君主。化:教化。

【鉴赏】这句话反映了以民为本,举贤任能的思想。君主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爱民如子,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同时必须举贤任能,让身居高位者都是有德有才之人。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才能达到君主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原文】安上至民,莫善于礼;易俗移风,莫善于乐。

【注释】《魏书·刁雍列传》。

【鉴赏】治国安民,没有比礼更好的了;移风易俗,没有比乐更好的了。儒家思想注重礼乐教化,让礼乐逐渐感化人民,改变风俗,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伟人诗词欣赏12】最短诗词仅八字 鲜为人知 尽显古风韵味

毛主席一生创作的诗词几百首,字里行间大气磅礴,尽显指点江山之霸气,读来无不令人澎湃。这些名扬天下的诗作早已是名扬天下,许多喜爱诗词的人们,张口都能吟诵出几首毛主席的几首佳作绝句,可谓家喻户晓。

但是,毛主席一首最短的一首诗词(全诗仅有8个字)却鲜为人知。这是一首四言诗,是心力憔悴、重病缠身的毛主席,在他的暮年时期写下的一生最后一首诗句。

《春日游花园小吟》

今我来兮,

杨柳依依。

据《走进的最后岁月》​一书记载:这是1976年初春的一个早晨,暮年虚弱的毛主席在身边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去花园小走。踽踽而行中,主席看着园中花花草草、轻轻摇曳的柳条,顺口念诵出“ 今我来兮, 杨柳依依 ”两句诗。

回到房屋中后,主席便在信笺上挥笔写下了《春日游花园小吟》——这首老人家一生中的最后的诗句。诗句虽短,但文采非凡,古韵古风,留下了最后的文章大家风范。​

毛主席这首游园信口拈来的诗词,显现的深厚古文功底和文化底蕴。“杨柳依依”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主席把这篇古老名作,脱口吟来,娴熟运用,赋予此时此境的绝妙内涵。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伟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品味诗词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力,也再一次领略了诗人的非凡文采之古风韵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