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5月23八字黄历(1986年5月23日什么命运)

流水随风 2023-11-01 10:45:33 网友投稿

1986年开始工作,视同缴费年限6年,2023年退休,养老金有多少?

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大家,咱们这期内容就来讲解一下,1986年才开始工作,视同缴费年限只有6年,个人账户余额11万元,2023年退休,能领多少养老金?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始缴费的时间是比较早的,基本上都是在1991年到1996年之间,因此,在这之前参加工作的人员,都是会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

就像这位西安的粉丝朋友,他是从1986年开始工作的,而当地开始缴费的时间是1992年,因此他的视同缴费年限就只有6年的时间,那他在2023年办理退休,能领多少养老金呢?

他的视同缴费年限虽然比较短,但是他从开始缴费时,档次就比较高,一直都是按照100%的档次缴纳的,到2023年1月份办理退休时,他的个人账户余额能够达到11万元,所以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为110000/139=791.37元。

因为陕西2023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到明年才会公布,而2022年的计发基数也没有公布,所以咱们就暂时使用2021年的计发基数,来计算他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他总共的缴费年限有37年,平均缴费指数为1,视同缴费年限有6年的时间,所以咱们就可以计算出他的基础养老金是6914*(1+1)/2*37*1%=2558.18元,过渡性养老金就为6914*1*6*1.2%=497.81元。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虽然他的视同缴费年限不长,但由于他的缴费档次比较高,所以他最后的养老金也并不算太低,每月的养老金能有3847.35元,这个水平也算是属于中等偏上的了,而基本的养老生活也是没有问题的。

不知道大家看完上面的 内容,有什么想法呢?如果您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下方评论区咨询哦!

感谢您的观看,咱们下期内容再见!

职途资讯:2023年5月23日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五

【微语】一辈子,别错把放纵当潇洒,别把颓废当自由。

国内外要闻

1、教育部:义务教育严格落实免试入学,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

2、财政部:下达补助资金预算100亿,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

3、3.8%!今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幅度确定。

4、神舟十六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公众号:职途圈

5、钟南山推测今年6月底或是第二波疫情高峰,感染人数约6500万每周。

6、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4月底,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总数累计超12亿。

7、四川珙县22日03时56分发生4.5级地震,当地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暂无人员伤亡。

8、广东惠州惠阳区:严禁商品房交易环节出现首付贷、返首付、零首付。

9、270名游客在新疆因购物未达预期等遭恶意“甩团”,涉事旅行社被查。

10、AI换脸成新型手段,冒充熟人,福州一公司老板10分钟被骗走430万元。

11、Meta向美国传输用户信息面临欧盟13亿美元罚单,创历史新高。

12、SpaceX第二次载人航天启程,送四名私人宇航员飞往国际空间站逗留8天。

13、巴西总统:重演冷战是愚蠢的,乌危机应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

14、拜登对援乌战机松口后称:泽连斯基向我保证不会用F-16攻击俄领土。

15、俄方称一支乌军部队攻入俄罗斯境内,正采取必要措施消灭对方,乌方表态:与我无关。

16、EqualOcean全球化峰会(ESG2023)将于2023年6月1日-2日在深圳举办

企业快讯

1、快手发布2023年Q1财报:总营收252.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4200万元,首次实现上市后的集团层面整体盈利

2、京东618将于5月23日晚8点开启预售,打造全行业投入力度最大的618

3、小度青禾学习手机在京东开启预售:搭载小度AI学习大模型,官方指导价1499元

4、叮咚买菜回应退出川渝市场: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不影响其他区域正常经营

5、打响新能源下乡第一枪:五菱宏光MINIEV家族至高直降1.3万元,全系2.98万元起售

6、饿了么“爱心商家”数量突破11万,首期为千名云南小学生加餐28万份

7、美团无人机在深圳汇隆商务中心北塔落地天虹商圈第4条航线,为深圳第14条航线

8、关注1.3亿空巢老人安全,腾讯联合多方合作伙伴发起“银发共同守护计划”

9、名创优品首家全球旗舰店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为首家入驻纽约时代广场的中国新消费品牌

10、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个人出资30亿元成立“何享健科学基金”,旨在奖励对基础研究有突破性贡献的优秀科学家

11、华为MetaERP全球上线,15小时完成全球88个子公司切换

政务快讯

1、人社部、财政部:2023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8%

2、国家烟草专卖局:我国电子烟产业治理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3、市场监管总局:一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503万户,同比增长14.3%

4、国家邮政局:1-4月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68亿件,同比增13.7%

5、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6、上海市住建委等部门印发《上海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

7、江苏启动跨境出海系列峰会,促进外向型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

8、广州黄埔出台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引进外资最高扶持1亿元

9、重庆:截至2022年末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1420亿元

10、浙江:2022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4.4%

科技通信

1、歌尔光学发布新一代超轻薄高性能AR显示模组,重量仅1.6g

2、紫光国微:第二代面向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领域的SoPC已启动研发

3、晶盛机电:公司8-12英寸大硅片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并批量交付

4、科思科技:目前已完成第一代智能无线通信基带芯片各项功能调测工作

5、晶合集成: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取得进展,通过汽车12.8英寸显示屏总成可靠性测试

文娱影游

1、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5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86款游戏获批

2、《这!就是街舞》官宣入驻淘宝直播,独创街舞battle式带货

3、洲明科技:目前已承建全球一百多个影视级数字影棚

4、中文在线:正在运用AI技术开发制作《招惹》的漫画和动态漫

5、百纳千成:《敦煌英雄》《蜂鸟行动》等影片将陆续于2023年上映

金融财经

1、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新规:收单机构存量合作外包机构应100%备案

2、中基协:4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备案规模345.42亿元,环比下降29.29%

3、工商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率先突破2万亿元

4、人保财险全国首张碳资产质押融资贷款保证保险保单在上海签发

5、网商银行发布2022年ESG报告:普惠小微、农村金融、小微绿色金融三大核心领域稳步增长

6、岳敬飞先生以管理合伙人身份加入长石资本

7、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东方汇理(Amundi)正在撤出美国资产,转而选择中国资产

住房地产

1、深圳长圳公共住房项目交付入住,为国内最大规模装配式公共住房

2、北京昌平沙河玖耀里签约魔方公寓,提供超1800间整租公寓

3、成都天府新区首个租赁型社区桐堂·万安店亮相,可提供840套独立公寓

4、武汉WeWork企业天地1号社区开业,运营面积近1万平方米

5、皮阿诺与保利资本、每平每屋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拟共同孵化数字化装配式装修业务

6、希尔顿集团(HILTON)日前宣布多个新签约项目

零售电商

1、呷哺集团上线“超级会员畅吃卡”付费会员卡,五大品牌联合聚焦付费会员营销

2、辛选618年中购物节正式开启,首播总带货销量超1500万件

3、泡泡玛特加速东南亚市场布局,马来西亚首店落地吉隆坡

4、罗森正式进驻浙江台州,首批五家门店同时开业

5、东方甄选举办山西直播专场:全场销售额突破7500万元,订单数超130万单

汽车能源

1、上汽集团: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产品将于2025年下线

2、毫末智行发布第三代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小魔驼3.0”,售价89999元

3、百度萝卜快跑与北京汽车博物馆就研学教育等项目达成战略合作

4、钱江摩托:今年全新布局踏板市场,推进小排量差异化战略

5、沃尔沃获瑞士建材巨头霍尔西姆1000辆电动卡车创纪录大单

6、长安福特去年净亏损超24亿

7、净亏6030万!小牛电动2023第一季度营收4.17亿:同比降超27%

8、拓邦发布钠离子电池:-40℃放电容量近80%,秒杀锂电

教育培训

1、教育部要求各地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

2、财政部下达100亿元补助资金预算,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

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教学研究校际联盟成立

4、“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成立,职业教育将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深度捆绑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通过在华设立教科文组织一类机构的决议

医疗健康

1、中国生物首款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获批正式上市

2、西门子医疗追加投资超10亿元在深圳南山区建研发制造基地

3、沃森生物:公司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目前正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4、爱尔眼科:爱尔数字人功能不限于导诊问诊,推出时间尚未确定

5、健之佳:2023年预计新增门店超1000家,年末门店数拟超5000家

旅游民宿

1、携程度假农庄落地蟒河,高端民宿助力山西文旅康养特色产业发展

2、热雪奇迹与湖北武汉黄陂甘露山文创城达成运营签约,打造全国冰雪微度假标杆

3、峨眉山A:将拓展优化茶叶、文旅大数据、研学、演艺、文创等新业态

4、发行郑汴洛“三点一线”高铁套票,河南将整合推出郑汴洛旅游年票

5、香港文旅局局长杨润雄:香港迪士尼开幕至今带动经济1161亿港元

区块链

1、上海:发挥市场作用,打造元宇宙关键技术创新策源高地

2、视觉中国:截至3月《元宇宙之沧海桑田》系列《AI 斯坦》系列等134个AIGC数字藏品附版权完成发售

3、电影《速度与》与Hot Wheels合作推出NFT数字藏品

4、STEPN宣布成为全球首个集成Apple Pay的区块链游戏应用

5、NFTScan数据:主流区块链网络已累计部署超200万个NFT项目

国际视角

1、Meta据悉本周将启动新一轮裁员,约6000个岗位将被裁撤

2、英伟达进军超算市场,推出基于CPU芯片Grace超级计算机

3、瑞穗同意收购美国精品投行Greenhill,对后者估值5.5亿美元

4、日本超算“富岳”运算速度连续第三次排名全球第二,美国“前沿”居首

5、印度移动支付巨头PhonePe获泛大西洋投资额外1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20亿美元

6、欧洲最大廉航瑞安航空(Ryanair Holdings)公布截至2023年3月底的2023财年业绩。实现净利润13.1亿欧元,扭转了疫情期间连续两年的亏损局面。财年营收达107.8亿欧元,远高于2022财年的48亿欧元。财年税后利润为14.3亿欧元,而2022财年为亏损3.55亿欧元。

7、奢侈品集团博柏利(Burberry)发布2023财年初步业绩数据。期内,该集团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0%至30.94亿英镑,可比门店零售收入增长7%。其中,第四季度可比门店零售收入增长17%,是本财年中最强劲的一个季度。按地区来看,亚太市场全财年销售额增长2%,中国市场第四季度出现13%的复苏式增长。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全财年增长27%,美洲市场则下跌3%。按品类划分,皮具产品年内可比门店零售收入增长12%;外套类产品收入增长7%。

融资收购

1、半导体晶圆传输设备供应商「泓浒半导体」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深圳高新投、元禾原点、致道资本、永鑫方舟等联合投资,老股东泰达科投继续追加投资

2、微型逆变器和储能产品的研发商「腾圣」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普洛斯隐山资本领投,势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3、全球数字前端EDA工具研发商「奇捷科技」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创维天使、磐霖资本、盛世景资本,华峰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4、新商业生态服务平台「叻叻猪科技」完成 2000 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南北极私募基金和成泰资本

5、新兴数据安全数据保护商「领信数科」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北京晨壹并购基金(有限合伙)参与投资

6、低碳服务和碳资产管理运营商「金诺碳投」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清新资本领投

7、智能宠物生活方式品牌「PAWKA泡咔」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上海国磐投资

8、食品科技公司「MOODLES魔斗仕」完成Pre-A+轮融资,由某家办产业基金和创始人联合领投,老股东悉数跟投

9、芽苗菜工厂化生产商「禾顺农业」获得近千万元新一轮融资,由坤辰资本投资

10、飞行控制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商「边界智控」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普华资本领投,澳银资本、中小担创投等多家机构跟投,老股东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持续加码,佳境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1、高端生物酶制剂及相关蛋白原料研发商「巨匠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中信资本旗下中信创投独家投资

12、兽用重组蛋白和抗体药物研发生产商「伟杰信生物」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由国寿股权公司领投,中关村科学城公司、无锡新尚资本、上海科创投集团下属产业知识产权基金等跟投,老股东国投创业基金、广东顺德科创、丰川资本继续追加投资

用科技“打捞”历史——从我国南海水下一千五百米发现古代沉船说起

深海考古具有技术门槛高的鲜明特点,正是由于我国深水技术装备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才使深海考古事业发展具有了技术支撑,从设想最终变为现实。

1500米深的南海海底一片漆黑。探照灯前方,上万件瓷器堆积而成的“山峰”突然出现。沉积物下,500年前的瓷器釉色依然鲜艳、光彩夺目。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拍摄的画面。

5月下旬,国家文物局、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在海南三亚联合发布一项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初步判断应属明代正德年间与弘治年间,推测文物数量超十万件。为期一年的明代沉船遗址考古调查由此拉开帷幕。

这些船上发生过什么故事?它们本来要驶向何方?为什么会在这里沉入海底……正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的我国深海考古技术将帮助我们揭开沉船历史。

被盗捞者“逼”出的中国水下考古

美国作家盖瑞·金德在其描写“中美洲”号沉船事件的作品《寻找黄金船》中这样写道:“海难是上帝写了一半的剧本,句号要由那些沉船打捞者来完成。”

然而,与那些追寻水下财富的离奇传说不同的是,水下考古的使命在于“打捞”历史。

“我一直认为,沉船遗址相当于一个时间胶囊。它把某一个时代切片完整地保存下来。沉船既是最小的等级社会,又是高度浓缩的生存单位。它所能反映的不单单是船载货物,还有时代和航路等时空信息,以及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态。”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南海I号”考古队原领队崔勇认为,相比田野考古对象某个单独的祭祀或墓葬遗址,沉船能够带来的历史信息更多元、更综合。

南海正是这样一片“写满”历史的水域。

自唐始,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兴盛,南海成为中国与海外诸国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商贾云集、千帆竞渡,南海历史上的繁荣为其留下了丰富的水下遗产,南海也因此成为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诞生地和策源地,同时也是考古学者与盗捞者的“兵家必争之地”。

事实上,我国水下考古事业便肇始于一次与盗捞者的斗争。

1984年,西方海上盗捞者迈克·哈彻在我国南海海域发现一艘已沉没两百余年、满载瓷器与黄金的东印度公司商船“哥德马尔森”号,并打捞出青花瓷器等文物百万余件。但为谋求利益最大化,他仅留下青花瓷器23.9万件、金锭125块,以及两门刻有荷兰东印度公司缩写的青铜炮,其余数十万件不具有流通价值,但却有着极高历史价值的青花瓷器等文物被毁坏殆尽。

1986年,逃之夭夭的迈克·哈彻以该沉船无人认领为由,获得了出水文物的拍卖许可,委托荷兰佳士得拍卖行对出水文物进行公开拍卖。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得知后将消息传回国内,但当国家文物局想阻止此次拍卖时,翻遍当时的海洋法公约,却找不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法律依据。“买回来”,是当时把这批出水文物带回中国的唯一可行方法。为此,故宫博物院派遣冯先铭和耿宝昌两位专家,携带三万美元前往荷兰参加拍卖。但这批文物的起拍价格远超想象,在持续3天的拍卖活动中,我国两位专家甚至没有获得一次举牌的机会。最终,近24万件珍宝全部流失海外。

这次水下盗捞事件极大刺激了我国文保工作者。在此背景下,1987年3月,国家文物局牵头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就此开端。同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商业打捞公司在联合寻找“莱茵堡”号沉船的过程中,挖出了包括瓷器、锡器、金腰带在内的数百件中国文物。当时的中方项目负责人尹干洪判断:“这肯定不是英国人要找的‘莱茵堡’号,这是一条我们中国的沉船。”依据双方协议,中方立即中止了此次打捞合作,这艘沉船即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南海Ⅰ号”。

1987年11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创建,我国水下考古事业正式起步。在当时水下考古相关人才、技术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国家文物局选派人员向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学习潜水技术和水下考古,初步建立起了一支十余人的水下考古队伍。此后20年间,我国水下考古力量不断壮大。终于,在2007年,我国以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方式对“南海Ⅰ号”进行考古打捞,这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南海Ⅰ号”的成功打捞极大振奋了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者,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的故事也在继续。在大洋深处,还有更多沉船遗址在静静地等待着。

技术突破让水下考古从浅水走向深海

受深潜技术限制,过往我国水下考古多集中在水深50米以内的水域,作业方式主要以水肺潜水为主。例如,在“南海Ⅰ号”早期考古调查中,崔勇便曾多次潜至水下20多米处,亲手触摸到船体,还拍摄了“南海Ⅰ号”在水下时的唯一清晰影像。

但当水深突破50米乃至百米时,水肺潜水的作业难度便大大增加,工作效率骤减。要向深海挺进,必须借助深海科技的力量。

“在广阔的南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沉没着大量古代商船,如何进入深海获取这些沉船信息成为中国水下考古的当务之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建忠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面对平均深度1200米,面积逾200万平方公里的南海,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一度只能“望洋兴叹”。

直到2009年,深海里终于开始有了中国人的影子。从2009年至2012年,我国自主设计的首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随后,国产化率达95%的“深海勇士”号将我国深海装备建设推向功能化、谱系化,大大降低了深潜成本。“奋斗者”号在2020年成功坐底万米深度的马里亚纳海沟,不仅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也标志着我国形成了从1000米、4500米、7000米到万米级的全海深深潜能力。

2018年1月27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现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正式成立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中国水下考古吹响了向深海进军的号角。

451米、529米、606米、1003米……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过去不敢想象的深度。“‘深海勇士’号一分钟下潜的深度就超越了我过去30多年的下潜纪录。”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孙键是我国最早一批水下考古工作者之一,他曾亲身参与过“南海Ⅰ号”保护发掘项目,对深潜技术带来的水下考古突破同样感到惊讶。

2018年4月,在宝石般蔚蓝的中国南海,当“深海勇士”号在浪涛中浮出水面,母船甲板上响起一片掌声和欢呼声。7次下潜,最大深度1003米,借助“深海勇士”号,我国成功完成了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填补了我国水下考古的空白。

“深海考古大大拓展了传统意义上水下考古的工作范围,使水下考古的工作触角延展到了此前遥不可及的深海海域,也使得以前沉睡在海洋深处的珍贵遗产,能够直接、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山东大学海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姜波认为,深海考古已经成为当前水下考古最具价值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较之浅海海域沉船,深海沉船在沉没后,能够免受诸多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干扰,因此保存状况往往好于浅海沉船,从而能为海洋史和海洋考古研究提供无与伦比的历史考古信息。

“深海考古具有技术门槛高的鲜明特点,正是由于我国深水技术装备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才使深海考古事业发展具有了技术支撑,从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表示,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我国已初步具备了深海考古所需的技术装备和人才队伍,拥有了谱系化、多功能的装备集群,具有低成本、高频次、常态化和业务化的运维能力。中国考古工作者拥有了挺进深海的底气与实力。

载人深潜技术为水下考古搭建实用性平台

相比在浅水区开展的水下考古,深海考古在装备技术、作业模式上大有不同。在水深超过千米的茫茫深海中寻找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无异捞针。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深海科技硬实力。

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成立不久后的2018年4月,该团队就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开展了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前后共6位水下考古工作者跟随“深海勇士”号潜入深海。

出发下潜之前,孙键特意量了自己的脉搏,发现比平时要快一些。“这也很好理解,像‘深海勇士’号这种载人深潜器,我最初是在上中学时在科幻小说中看到过。能坐在里面去探索深海,这太了不起了!”孙键是潜得最深的人之一,在千米深的海底,透过深潜器厚厚的玻璃舷窗,他不断看到透明的鱼虾游过,不由感叹生命之顽强。“海底有些像月球表面,到处是环形山状的地形。”作为潜水高手的他第一次潜得这么深,对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

2018年4月23日,在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的第四潜次中,第一个文物标本——一只陶罐,被发掘出来。被发现时,陶罐半掩埋在水深约460米的海底泥沙中,罐体完整。深海考古由于受特殊环境限制,需要通过深潜器外接机械手代替水下考古队员的手进行文物提取、沉积物取样等相关操作。

相比于深海科考通常采集的沉积物、岩石等样本,文物的特殊性对机械手本身以及操作提取作业过程都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陶罐体量大,我有些担心能不能用机械手顺利提取、完整运回。”当时参与第四潜次下潜、时任海南省博物馆南海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的李钊曾对深潜器机械手的稳定性有些担心。不仅深潜器中的考古队员感到紧张,当“深海勇士”号用机械手缓缓靠近、抓取文物时,母船上通过显示器观看“直播”的工作人员也都屏气凝神,舱室内安静异常。当文物最终顺利装入置于潜器前端的样品筐,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欢呼起来。大深度下潜、巡航搜索、精确定位、测量取样、影像记录、提取上浮……一系列流畅利落的操作动作让我国深海考古的第一件文物标本完好无损地来到众人面前。

“熟能生巧”,随着潜次的不断增加,我国深海考古相关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升级。2022年8月,在南海北部西沙海槽海域开展的深海考古调查中,我国水下考古深度首次突破2000米,发现了66件文物标本。并且,此次深海考古还首次引入无人深潜技术,开展了载人—无人深潜协同作业。“我们对历史记录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区域,然后用测深侧扫设备详细勘探,对可能目标用载人深潜确认。”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副研究员陈传绪介绍,此次西沙海槽深海考古还实现了“双龙出海”,除了已是资深“考古队员”的“深海勇士”号,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也加入到深海考古的行列中。

而在孙键眼里,下潜深度的数值已不是最重要的。拥有丰富潜水经验的他认为,多次深海考古调查证明,载人深潜技术可以为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提供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平台。“比如,发现深海某个坐标点可能有沉船,我们就能借助它去进行每天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深海考古调查、发掘工作,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意外收获揭开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

此次在南海发现大型古代深海沉船,其实始于一次“偶然”。

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出海执行科考任务,在“深海勇士”号第500次下潜,行进至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水深时,其搭载的测深侧扫设备传回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图像。科考队员循迹前去,一座高达3米、由密密麻麻的瓷器堆积而成的“小山”赫然出现在队员眼前。就在该处沉船不远的位置,团队还发现了另一艘沉船,其周围散落着大量原木。

科考团队立刻将消息报至国家和地方有关单位。经过考古专家综合研判,判断第一处沉船应属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并将其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推测文物数量超十万件;另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应属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年),判断其应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船只。就这样,一处世界级的重大考古发现被偶然揭开了面纱。

为了给后续深海考古调查奠定坚实基础,5月20日,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科院深海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团队将一个由钛合金制成的水下永久测绘基点放置在了1500米水深的海床表面。60千克的水下重量以及底部的金属钎能够确保其牢牢“坐稳”在海底。陈传绪介绍,基点放置后,借助长基线定位系统,研究人员能够对该基点进行精确的位置标定,就像给沉船遗址在地图中打上了记号,后期还可以和大地坐标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相衔接,保证测绘数据科学、精准、完备。

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考古调查项目领队宋建忠告诉记者,此次考古调查工作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在5月20日至6月10日的第一阶段中,团队将通过水下搜索调查,摸清两艘沉船文物分布范围,对沉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资料采集和考古记录工作,适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标本,以及海底底质等科学检测样本。第二、第三阶段将分别在今年8—9月和明年3—4月进行。

深海考古无法实现整体打捞,为了拉近公众与深海文物的距离,“我们会搭载4K和8K的高清摄像设备,对水下文物现场进行拍摄,为大家呈现更清晰的视觉盛宴。同时,我们还将利用水下动态三维激光扫描,叠加光学图像,完成三维扫描及摄影拼接工作,生成一号沉船核心区遗物平面分布图,为将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海底文物进行数字化提供基础数据。”陈传绪介绍说。

此时,“探索一号”科考船正带着“深海勇士”号和考古队员们,在南海上执行第一阶段的调查工作。5月23日深夜10点半,船上的网络信号时断时续,陈传绪匆匆回答完记者的问题后,马上又投入到回收潜水器的工作中,这样的忙碌将一直持续到第一阶段工作结束。

五月的南海正是景色宜人,但团队成员无暇欣赏美景,他们的目光正牢牢盯在水下1500米,他们要用中国的深海科技“打捞”中国历史,掀开中国深海考古的新篇章。(记者 都芃)

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