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很厉害(八字很厉害是什么意思)
近代第一命理学大师,穷尽毕生精力,参透了命运的本质
#头条创作挑战赛#
导读:在上个世纪的时期,曾有这样一位奇人。他以一己之力,将古老的玄学理念与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相互结合了起来。
从而在西方文化的疯狂冲击之下,挽救了整个东方玄学的命运。避免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精髓积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中毁于一旦。
也正因如此,他也被世人尊称为近代玄学领域当中的第一人。
今天我们人物篇要聊的,就是时期的一代玄学大家“袁树珊”。
他出生于医卜世家,一生淡泊名利,早年随父亲学习医术和玄门占卜之术。成年后进入北京大学深造,随后又远赴日本留学再度归来之际,已是声名大噪。
在此之后 还曾经为、何应钦,吴佩孚等时期的大人物,测算过人生的命运,并且受到这些人的大加赞许。
开启传奇人生清朝末年,袁树珊出生于江苏镇江,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原本一片晴朗的夜空,竟忽然间变得阴云密布,风雨交加。
而恰巧他的父亲袁开昌,精通命理占卜之术,于是便对他的生辰八字进行了一番推敲。
最终留下结论:
“吾儿八字,五行缺水,其未生时,星月朗朗,值出生时,忽天降大雨,怪耶。
此八字原局水枯,但得天时之水补之,聊胜于无。
命造无官运,仕途难期,但秉性纯正,如果能读书安命,择交治生,必不致坠家声。
由此可见,其父也是一位大隐于市的高人,只用寥寥数语,已然算透了他一生的命数。
在此之后,他人生当中的每一步,几乎都是按照这番预言来应验的。
早年时期袁树珊也曾与其他少年一样,学儒家经典,读四书五经,并且立志考取功名,但结果却连秀才都没有考中。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他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天生没有做官的命,于是便打算另谋出路。
但或许是受到了父亲的长期熏陶和影响,也或许是命中注定的天赋。
他开始对玄学命理这个领域,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于是便一边跟随父亲学医,一边钻研命理之术。
然而就在他一门心思钻研学问的同时,一场震动全国的辛亥革命也随之爆发,一个旧的时代彻底宣告覆灭。
但是就在中华文明的废墟,还没有来得及重建之时,一场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风暴,瞬间席卷了整个中国。
尤其是在现代科学理念的影响下,素来以神秘著称的玄学和命理一脉,更是被人当做愚昧迷信的旧时代产物,在当时的政府当中,甚至有人提议将之彻底废除。
在这样的环境局势之下,东方玄学已然走到了危机存亡的生死关头,许多曾经的玄学大师,都已经准备好改头换面,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
然而面对如此情形,在玄学领域造诣颇深的袁树珊,却破天荒的提出了一种,足以让东方玄学起死回生的新理念。
正如他在《命理探源》一书中所言:
“卜筮相术本是中国的国粹,几乎是和中国文化史同步而生
对卜筮之学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
只有精研此术,破除神秘,直得本原,方可去除迷信,而得术数学之本来面目。”
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希望可以用新时代的科学原理,来解释神秘的玄学现象。从而破除东方玄学的神秘性,使其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开始积极的拥抱科学,先是到了当时的北京大学进修,随后又前往日本东京留学。
经过这一番周折之后,他在现代学术界的造诣和地位,已经不低于国内当时任何一位学术大家。
就连上世纪最著名的学者胡适,也时常与他探讨一些学术问题,之后到了17年,袁树珊终于学成归来,并且发表了《中西相人探原》一书。
此书一经问世之后,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时的政府,也因此打消了取缔东方玄学的念头。
这时候的他,俨然已经成了人们眼中的一代奇才,社会各界多方势力,纷纷向其抛出榄枝。
可面对这一切,他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使命还远远没有完成。玄学命理这个领域,还有着太多的谜团没有解开。
相比于世俗中的名和利,他更愿意潜下心来,专心去研究自己的学问。于是他又一次回到镇江老家,重新开了一家医馆,过起了半医半卜的生活。
那时候,他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
上联写着:
“十亩栽桑,十亩种田。”
下联写着:
“半日诊病,半日读书。”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当时的心境,已然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程度,人们所追求的宁静致远,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常态。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日寇全面入侵,袁树珊的平静生活再一次被打破。
而这也成了他弃医从玄的契机,因为他深知在迷茫的乱世之中,最令人们感到恐惧和不安的,恰恰是未来和命运的不确定。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个人对自身命运的困惑,才能使其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为人治病,倒不如为人治命。
弃医从玄在袁树珊彻底投身于玄学之后,第一个找他看命解惑的人,就是当时的政府大员何应钦。
求得批命后,何应钦对袁树珊的玄学造诣深感钦佩,于是又将其推荐给了。
然而面对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人物,他依旧不卑不亢,大大方方的直言批述,并且甚得蒋公欣赏。消息传开后,袁树珊又一次成了社会各界争相追捧的对象。
上至政界显要,下至富商巨贾,均以手持他所批示的命单为荣。
时任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的缪斌,在听闻消息之后,也特地前来找他预测命数。根据史料记载,两人见面的那天,恰好下着蒙蒙细雨。
于是袁树珊便按照天时为他起了一卦,并且最终留下了一句:
“受累于吴,的预言。”
对于这4个字,廖斌当时并未放在心上,但是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事情的走向就逐渐开始变得微妙了起来。
身为国民政府元老的廖斌,居然不顾民族大义,选择投靠汪伪政府作了汉奸。
后来抗战胜利,形势再度发生转变,廖斌自然也成了阶下之囚。为了能够苟延残喘,他只好请夫人找自己的同乡吴稚辉作说客,向蒋委员长求情。
可是吴稚辉这个人,做事情实在过于认真,居然不分场合,一而再再而三的向请求放过廖斌。这一举动让原本就生性多疑的,顿时变得尤为敏感。
再加上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
“缪斌之投汪逆,本是受之秘令潜伏敌后,且代表重庆方面赴日与日酋秘密谈和。”
这条谣言一出,无疑让骑虎难下,即使原本有心想要放了廖斌,如今也不可能了。,于是只好不顾人将其处死。
而这样的一个结果,倒也恰好印证了当初那个受累于吴的预言。
不过就在廖斌自食恶果的同时,袁树珊的人生和心境,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心境升华末期此时的袁树珊为了躲避战乱,已经从镇江老家迁居到了上海。而且随着在乱世当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他对于人生和命运,也逐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时常对身边的人说:
“来向星相家请教的不外三种人。
一是受重大刺激;二是迷于名利;三是有的走投无路,所以不得不察颜定色,善为指点。”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军官郭歧于南京兵败之后,辗转来到上海。
后来经人介绍,找到袁树珊请求指点,袁树珊看完他的手相之后,沉吟着说道:
“郭先生是军人,到四十岁时可升少将师长,后在沙漠中作战,因此战失败,将有性命之忧。不过,您最后仍能顺利脱险归队,从此一帆风顺,后福可羡。”
由于当时自己正处在危机之中,所以郭歧也是将信将疑,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每一件都如袁树珊所料的那样。
他先是顺利逃出了上海,之后又成功回到部队,紧接着便是一路升迁,从营长升到了少校师长,负责戍守伊犁区精河县,这一年他刚好40岁。
但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所率领的部队在沙漠中遇到了叛军,最终全军覆没,而他自己本人也被敌军俘虏,直到战后双方交换战俘,才得以侥幸脱险。
后来到了晚年的时候,郭歧还专门在自己著作的《陷都血泪录》这本书里,专门提到过此事。
而除了郭歧之外,袁树珊在晚年客居香港的时候,也曾经为京剧三大家之一的马连良指点迷津,当时马连良夫妇准备离开香港回归大陆,于是便来找他问卜前程。
经过一番测算之后,袁树珊告诉他说:
“你还有十五年的大运。”
对方听后若有所悟,于是便转身道谢离去,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马连良自从离港北归,到后来猝然而亡,细细掐指一算,果然整整15个年头。
而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袁树珊对于命理的感悟,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玄学修到最后,无外乎因果二字,凡人执着命运,无非是想要逃避结果,可殊不知世间万法皆空,唯独因果不虚!”
为此他还特地写下了一首《心命歌》,其内容如下:
“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
心好命不好,天地终有保。
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
心命俱不好,贫困受烦恼 。
心乃命之源,最要存公道。
命乃行之本, 穷通难自料。”
从这首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即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同时他在临终之前,也特别嘱咐自己的儿子,从今往后只需安心学医便可,无需再花费心思,去研究玄学命理那一套东西,因为在他看来,这天底下最大的善行,莫过于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与其费尽心思去研究如何改变命运,倒不如将心思落在实处,为这个世界多增一份善念,多行一份善事。
结尾其实纵观袁树珊一生的心境转变,我们就可以发现他对待命运的态度,也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
从最开始的四处奔走探究原理,到后来学术有成,弃医从玄。再到最后万法皆空,彻底释然。
这其中所代表的,其实是对命运的一种最高程度的理解。正如他在生命最后阶段的感悟,人生的命运,其实都是心念的外在显化。与其执着于外在的形式,倒不如从根源上去塑造和改变自身。
研究命理和玄学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知晓生命运作的方式和规律。知晓的规律就能够有所规范,有所规范之后就不会再胡作妄为,如此即为大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