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双官一印(八字双官一印代表什么)
「红楼谜案」C7:《阴骘文》《双官诰》与万历、泰昌两朝更替之谜
第三章 探秘荣国府
第七节 《阴骘文》《双官诰》《打十番》与万历、泰昌两朝更替隐射之谜
前赘:上一节“恋风流秦钟闹学堂”,笔者给大家破解了《红楼梦》第九回、第十回中隐藏的明朝万历年间的“国本案”、“梃击案”、以及隐喻“沈辽之战”的“龙阳之兴”,这一节笔者再次给大家破解万历与泰昌两朝的更替,这个内容在《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中,本来应该放在第二章“细说宁国府”里面的,待日后结集出版再重新排章节吧。
上一节已经论述《阴骘文》与万历年间的“妖书案”有关,其实《阴骘文》还有一层含义,隐藏了万历皇帝之死。各位朋友如果读过作者前面第二章的内容,知道《红楼梦》中宁国府是自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嘉靖皇帝朱厚熜、隆庆皇帝朱载坖、万历皇帝朱翊钧到泰昌皇帝朱常洛的帝王世系,那么就不会没有万历之死、泰昌上位及泰昌驾崩,现在由笔者试着给大家解解看。
《红楼梦》第十回贾敬要求儿子贾珍:“你们必定说是我的生日,要叫我去受众人的头,你莫如把我从前注的‘阴骘文’,给我好好的叫人写出来刻了。”
《阴骘文》全称是《文昌帝君阴骘文》,是道教重要的典籍之一,以文昌帝君扶乩的名义编纂而成,劝导人民群众修善积德,俗称积阴德。《阴骘文》一般在祭祀祷告及民间办斋事时念得比较多。
附:《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原为道教教义,现今多见于佛教场所)。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帝君可以代指皇帝君王。嘉靖皇帝(贾敬)崇信道教,迷信斋醮方术,同时为了神化自己,他还为自己和父母加封道号,自号“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后加号“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再加号“太上大罗天仙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另有道教典籍《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又叫梓潼帝君、梓潼神,古代皇帝又称皇后为梓潼,同样代指人间的皇帝也没有问题。贾珍隐射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庙号神宗,又称“神庙”,对应“文昌帝君”也是妥妥的。明朝从朱元璋到朱由检一共是十七届皇帝(其中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两次登基,年号分别是: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巧合《阴骘文》第一句一十七世。
至于嘉靖皇帝有没有注释过《阴骘文》,万历皇帝有没有刻印过《阴骘文》,是实写还是虚写,需要查询过《世宗实录》、《神宗实录》后才能知晓,有方便查资料的朋友可以帮个忙,如果确实存在过,那对这个论断的完善更为周密。
在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中,贾蓉进来向尤氏说道:“(老太爷贾敬)还说那《阴骘文》,叫急急地刻出来, 印一万张散人。我将此话都回了我父亲了。我这会子得快出去打发太爷们并合家爷们吃饭。”
宁国府家宴上贾珍不出面(隐射万历皇帝已死),却着急刻印祭祀祷告用的《阴骘文》。
......“老爷们并众位叔叔、哥哥、兄弟们也都吃了饭了。大老爷说家里有事,二老爷是不爱听戏又怕人闹得慌,都才去了。别的一家子爷们都被琏二叔并蔷兄弟让过去听戏去了。方才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并镇国公牛府 等六家,忠靖侯史府等八家,都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 俱回了我父亲,先收在账房里了,礼单都上上档子了。老爷的领谢 的名帖都交给各来人了,各来人也都照旧例赏了。母亲该请二位太太、老娘、婶子都过园子里坐着去罢。”
如同笔者在论述秦可卿(泰昌皇帝)之死时一样,“四王八公”们又来了。
再来看此时宁国府园子的描写:“黄花满地, 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 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 篱落飘香: 树头红叶翩翻, 疏林如画。西风乍紧, 初罢莺啼:暖日当喧, 又添蛩 语。遥望东南, 建几处依山之榭: 纵观西北, 结三间临水 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各位读者脑补一下“黄花”、“白柳”是什么情形。“天台之路”好理解,“若耶之溪”是什么意思?若耶溪(弱水)在绍兴,汇流于大禹陵(帝陵)。妥妥的奈何桥、黄泉路啊。
再来看王熙凤的点戏(魏忠贤正式出场):
尤氏叫拿戏单来,让凤姐儿点 戏,凤姐儿说道:"太太们在这里,我如何敢点。"邢夫人、王夫人说道:"我们和亲家太太都点了好几出了,你点两出好的我们听。"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方接过戏单, 从头一看, 点了一出《还魂》, 一出《弹词》, 递过戏单去说: "现在唱的这《双官诰》, 唱完了, 再唱这两出, 也就是时候了。"王夫人道:"可不是呢,也该趁早叫你哥哥嫂子歇歇, 他们又心里不静。"尤氏说道:"太太们又不常过来, 娘儿们多坐一会子去,才有趣儿,天还早呢。"凤姐儿立起身来望楼下一看,说:"爷们都往哪里去了?"旁边一个婆子道:"爷们才到凝曦轩,带了打十番的那里吃酒去了。"
《双官诰》又叫《三娘教子》、《王春娥》。故事出自明末清初剧作家李渔的《无声戏》小说,据传是根据实事改编。
(剧情介绍)薛广外出经商,托人带银于其家,其人吞没银两,假设棺木,伪称薛广客死异乡。薛之妻妾张、刘二氏先后再嫁。三妾王春娥与家院薛保茹苦含辛抚养刘氏所生之子倚哥。倚哥学中读书被人骂为无母之子,负气而归,不听春娥教导,反唇相骂。春娥怒断机布,以示决绝。薛保劝倚哥跪下请罪,母子和好如初。后倚哥得中状元,薛广亦得官还乡,春娥获双冠诰。此时张、刘二氏乞讨来至门前,受戏弄,并被拒之门外。
这段描写主要用的是《双官诰》的名称,隐射的是泰昌皇帝与天启皇帝两个皇帝老倌相隔一个月相继登基的双冠、双关的隐喻。接下来上演的是泰昌皇帝之死(秦可卿《还魂》),东林党的言官御史们即将弹劾导致泰昌皇帝驾崩的责任人(隐喻《弹词》)。
“凝曦轩”指的是泰昌皇帝驾崩后“明熹宗朱由校”登基(曦通熹)。
“打十番”指的是流行于江浙及南方的古老的民乐“十番锣鼓”,主要用于宗教的超度、醮事与传统民间的各种风俗礼仪活动。隐射的就是为万历皇帝、泰昌皇帝的驾崩祭祀。
十番锣鼓是古代皇帝举行大型庆典的宫廷音乐,又是寺院道观用来祭祀的古音乐,是集打击乐与吹奏乐为一体的交响乐。历史上曾有“十番箫鼓”、“十番鼓”、“十番”、“十番笛”等称谓,僧、道两家称之为“梵音”,民间则称之为“吹打”或“苏南吹打”,至今江苏苏州、南通一带仍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十番锣鼓于万历末年(约1620年)在苏州一带流行,演奏者“堂名”在城乡各地相当普遍,仅古城区知名的“堂名”便有几十个,如在临顿路菉葭巷的“多福口”、十梓街的“荣和堂”,还有“永和堂”、“万和堂”等。明沈德符(1578―1642 )《万历野获编》曰:“又有所谓《十样景》者,鼓、笛、锣、板、大小钲、铙钹之属,齐声振响,亦起近年,吴人尤尚之。然不知亦沿正德之归。”明张岱(1597―1689 )《陶庵梦忆》称之为“宣传”,清叶梦珠《阅世编》称之为“十不闲”、“十番”。明朝时余怀(字澹心,1616年生)所著《板桥杂记》中已提到万历(1573—1619)末年南京秦淮河一带游客演奏十番锣鼓的情景。
下一节我们再来讲讲秦可卿(泰昌皇帝)是怎么死于“红丸案”的。
点关注,不迷路,带你勘破《红楼梦》的迷雾。敬请期待下回分解。
作者:静海散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