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四柱(八字四柱查询)
漫谈八字四柱
八字四柱也叫原命局,就是生辰八字。生辰八字是人出生时那一瞬间天干地支的标注,那一瞬间天地五行之气进入体内,是天地赋予给你的阴阳五行。用年月日时来记载,用天干地支来标注,天干地支就是其生命密码排列组合。密码有本身的象意,组合在一起更让人们有了广泛的想象空间,无穷无尽。
换而言之,一个人命的好坏,是由其生辰八字组合决定,它表示了一个人整体格局高低。如果一个人八字好字多,贵人多,生克制化得益,整体格局就高,就具备大富大贵,出大名的潜力;如果一个人八字坏字多,小人多,生克制化偏枯,整体格局就低,则是差命,命差不但功名富贵免谈了,甚而贫困交加,灾祸横生。命就像一辆车子,或是宝马、奔驰;或是大众、比亚迪;或是夏利、奥拓;或是牛车、独轮手推车。好命就像一辆好车,出厂性能就好,配置就高,开起来既体面又舒服,速度也快,安全性也高;差命就像一辆相比较差一些的车,出厂性能就差,配置就低,开起来不体面也不舒服,速度也慢,还经常出故障;更差的车还要自己费力气推着走,一生都辛苦、劳碌,为填饱肚子而发愁。当然好车也费油,修起来价格也比较贵。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命好命差就像不同款式的车子一样,各有优劣。重要的是知命,顺势而为,人生总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国古代一支神秘的官场操作者
一、绍兴师爷的起源绍兴师爷是旧时代社会上相沿成习的称呼。所谓师爷,一般通称为幕友或幕僚。有人说是肇始于清朝雍正时候的邬先生,但是越人身充幕僚的,在邬先生以前颇不乏人。如明朝嘉靖年间的徐文长,曾入总督胡宗宪幕府,抗御倭寇展出奇计为胡宗宪所赏识。不过自雍正、乾隆以后,绍兴师爷的确形成了一个地域性的官僚组织,所谓“无绍不成衙”。其实绍兴师爷并不局限于绍兴一地(即清朝的山阴、会稽两县),浙江其他各县也有。清代“四大奇案”之——的主角杨乃武是余杭人,在当地也是个擅长刀笔的师爷。
二、关于绍兴师爷“祖师”的传说邬先生是绍兴师爷的祖师,这是越中老幕友所公认的。可是关于他的生平,却人异其说,甚至有说邬先生佚其名。全庶熙(其生平下文述及)的日记里讲起邬先生的事迹很详细,全是道光年间的人,他根据前人口述,笔录于日记。
据说:邬先生名思道,字王露,以字行,绍兴人。自幼好读书,科举不得意,家贫,以游幕为生,寓居河南开封。当时河南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先生入幕,承办一件棘手的案件,果然与众不同,案子上报北京刑部顺利通过,不像以往屡遭批驳。这样渐得田文镜的信任。
田文镜与邬先生相处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深知邬先生有胆有谋,于是答应了。奏疏的稿子邬早就预备好了的,他署上田文镜的名字送出去。原来这篇奏疏的内容是弹劾隆科多的。隆科多是雍正的娘舅,官居大学士,清承明制不设宰相,大学士就是实际的宰相。为什么隆科多能位极人臣?原来雍正这个帝位,是在康熙临终时用不正常的手段取得的,隆科多当时是陪侍康熙的至亲,又是保卫京师、封锁宫殿的统领,最后又是宣读康熙传位雍正“遗诏”的人。因此雍正当了皇帝后,隆科多恃功骄傲,不把雍正放在眼里,而且常常做违法的事。雍正这时非常厌恶他,但碍于亲戚关系,对自己又是有功之人,不能轻易罢斥,故想清除他而正苦于无从下手。而当时内外大小百官,虽知道隆科多的不法情事,可没有人敢向雍正揭发。
邬先生对雍正的心理揣摩得很透彻,所以敢做这件人家不敢做的事,实际上是利用皇族间的内部矛盾,上下其手,以图己欲。以田文镜的名义送去的奏章,正是雍正求之不得的,投其所好,以借刀杀人。雍正即把奏折发交六部大臣核议,经过查核,所弹劾的罪名事事属实,结果将隆科多办了罪。从此之后,雍正对田文镜宠遇日隆,而邬师爷也名闻遐迩了。
田文镜平时对属下很傲慢,可是待邬先生却颇为恭敬。邬先生著有《游梁草》(大梁就是河南开封),他在田文镜幕府所撰的公文书牍,汇辑有《抚豫宣化录》,以田文镜的名义刊行,这部书过去绍兴师爷视为枕中鸿宝。
三、师爷的类别绍兴师爷依其职务性质,可分为:折奏师爷、书启师爷、刑名师爷、钱谷师爷四类。
折奏师爷是起草上皇帝奏疏的幕宾,对主人的升黜荣辱关系重大,所以要求文笔写得莆皇典丽,具备一定风格,还须内容贯串经史,熟悉山川舆地,博通政制民情。参戎幕的,对孙吴兵法,亦须精研。
书启师爷是专管书信的幕友,过去官场中,逢年过节,以及上司的生日、添丁、升官、加级等,都得写贺信,上司的亲属若有死亡,也得写唁信慰问。信中文字,往往骈四俪六,气概堂皇,其实尽是一派废话。这类词句,过去有一类应酬文字的书籍可以套用,干篇一律,所以书启师爷不大为人所重。
刑名师爷是专门办理刑事、民事案件的幕僚,清朝光绪末年以前,各道、府、州、县官吏,都兼任司法,仅省里才有臬司专理司法事务。省以下这批官吏,有的是科举出身,只懂得做八股文章,有的是捐官出身,甚至文理也不通顺,他们对于法律完全是外行。而刑名案件办理得当与否,往往关系到官吏的前程,因此这类事务只有委托于熟谙《大清律例》的刑名师爷了。所谓律例,律是法律条文,其数量不多,例是判例,清朝自顺治入关,统治中国200多年,这类判例,累积得多如牛毛,不是专门钻研吃这行饭的人,要想问津是颇不容易的,冈此各级地方官吏对刑名师爷极为重视。
钱谷师爷,是专门办理财政、赋税的幕僚,相当于现在财政科局的职员。过去没有会计制度,每一任官吏的任卸,要办接收移交,要造所谓四柱清册,要盘查核实.要靠平时收支记载,手续繁复,这里面还包含有陋规旧习,上下其手的肮脏勾当,历史造成有一定的专业性,认为是各地方政府财政命脉攸关,所以钱谷师爷的重要性,仅次于刑名师爷。(四)绍兴师爷著作的两部尺牍200多年来,绍兴师爷先后所著的书籍是相当多的,如《大清律例》、《洗冤录》等书的注解,以及各类政书等等,由于社会制度变革,这类书籍,只藏于图书馆、档案馆,供专门研究之用,惟有《秋水轩尺牍》和《雪鸿轩尺牍》这两部书,尚为人们所传诵,这两本尺牍记载绍兴师爷游幕四方、奔走衣食的情况甚详。
五、几位闻名的绍兴师爷“绍兴师爷”实盛于清朝,尤以晚清时期绍兴人当师爷的较多。关于绍兴师爷,传闻里巷,毁誉不一。
绍兴师爷之间,由于同乡、同职的关系,直的方面从县、府、抚署,彼此都互通声气,无形中结成了朋党,势力愈大从而名声也愈盛,那时候有“无绍不成衙”之说。
相传清朝的皇帝诞辰,各省府例须送礼祝寿;,有一督抚准备特制徽墨,并在墨上刻印“万寿无疆”四个金字,作为寿礼。师爷认为墨要磨用,等到磨去“疆”字,则变成了“万寿无”了,那时必将触怒皇帝,不但无功,反有被谴责,甚至遭杀身之祸,师爷的这种深谋远虑,自受主人的钦服。 .
又如清朝的曾国藩,因与太平军交战,连连失败,乃自写奏章向朝廷请派援兵,其中有“屡战屡北”的语句,经师爷修改为“屡北屡战”(“屡战屡北”是打一次败一次,“屡北屡战”是败了还要再战,勇气可嘉)。曾国藩大加赞赏,因这一改,虽事实未变,而气概不同了。
六、绍兴师爷的没落绍兴师爷这个以地区为范围的官僚系统,肇始于明,盛行于清,没落于辛亥革命以后,在我国的行政统治机构中活跃了200多年。他们虽然是幕僚,但是各级行政首脑每每受其约束和牵制。因此,绍兴师爷在这200余年来对我国封建专制政治上的影响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绍兴师爷在全国各省、道、府、州、县大大小小的衙门里,纵横上下形成了一条鞭,他们之间,不是亲朋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因此声气相通,易于上下其手。如果是他们的亲戚故旧,文书往来就办得很顺利;否则的话,就借故批驳,或积压不办,由他们这样把持垄断,招权纳贿,颠倒是非,积重难返,不知坑害了多少人和事。 ;
降至晚清,社会上对绍兴师爷的形象和看法,毁多誉少了。所以那时有人挖苦绍兴师爷,故意把“绍兴”二字笔划拆开,编成一首俚词:“拗七拗八,一枝刀笔,一张利嘴;到处认同乡,东也戤半个月,西也戤半个月,一言以蔽之曰,八面玲珑剔透”。
宣统年间,号召司法独立,北京设大理院,各省设高等厅,各府县设地方厅,同时各省纷纷办起法政学堂,还有速成班、养成所,毕业学生年年增加,他们渗入行政机关,新陈代谢,于是刑名师爷逐渐消失厂。这些法政学堂,除专攻法律本系之外,还附设有经济、财政、会计、统计等课系,入于,社会上也渐有专设这类财经学校,于是过去师弟相授的钱谷秘诀,也继刑名之后逐渐归于淘汰了。从此“绍兴师爷”已成为历史上的名词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