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出生的人很可怕(5月8日出生的人很可怕嘛)
老祖宗为什么害怕五月?五月出生的孩子有什么说法?有道理吗?
在民间,传统文化一般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传统节日中习俗则体现出了传统文化。一些传统节日的日期,都是按传统农历纪年法,例如: 正月初一的春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等等,所以老祖宗所说的五月,当然指农历的五月了。
农历五月,气候已经进入到了仲夏时节,《诗经》记载:“五月鸣蜩(tiao)”,这里的蜩,是指蝉,意思是说农历五月蝉开始了鸣叫。我国古代历法依据“干支纪年法”,农历五月又称“午月”,所以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
古时候,我国北方地区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东汉王充《论衡·言毒篇》记载:“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太阳火气,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王充认为农历五月太阳热气过于浓烈,普照万物,万物都被热气所伤。
在阴阳八卦学中,五月的卦象为“姤(gou)”,“姤”卦上卦为“乾”,三阳;下卦为“巽(xun)”,“巽”又“风”的意思,而“巽”卦为两阳一阴。所以“姤”卦就形成了上五阳下一阴的卦象,阳气不断生长,盛极而衰,阴气逐渐增长,阴阳二气不断争斗,当阴阳二气失调,邪祟、鬼魅、瘟疫、百毒等则蠢蠢欲动,危害人间。
在五月中,由以“天地交泰”之日最甚,“天地交泰日”又称“九毒日”,分别为五月初五、五月初六、五月十五、五月十六、五月十七、五月二十五、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七,此九天,要严格律己,端正容貌,不杀生,不行淫,不破坏,否则会损伤元气。
民间有“五月五日生子不举”的说法,古书《论衡》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此月)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意思是说农历五月太阳热气正盛,而这时出生的孩子拥有炙热的能量,会影响父母的元气。
这种说法当然是迷信了,毕竟古代人们的思想文化较低,只能把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于迷信思想了。农历五月天气炎热,蚊虫细菌滋生,再加上环境恶劣,往往引发疾病的流行,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人们把灾祸的原因归咎于五月,甚至荒谬地认为五月出生的人不吉利。
古人如此重视农历五月,那么这个被称为“毒月”的五月究竟有哪些禁忌和讲究呢?
第一:五月需禁欲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为“天地交泰月”,这个月里,阴阳混沌,天地流转,尤其以“天地交泰九毒日”为最甚。所以这个月人们应该节制夫妻生活,不过度损伤身体元气,以抵挡“天地交泰月”的危害。
《黄帝内经》记载了轩辕黄帝和素女的一段关于夫妻生活的对话。素女说:“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进行夫妻生活,凡违反者不出三年必死。用什么验证呢?取白色新布一尺,于当晚悬挂东面墙上,第二天早上观看,必有血色”。这个故事就是劝后人在农历五月要节制夫妻生活。
其实,在炎热的天气里,减少夫妻生活,有利于节省身体的能量,不过度消耗身体元气。节制欲望,清淡食物,减少酸味,增加苦味,有益肝补肾,减少疲劳的作用。正所谓:“服药百颗,不如一寝独卧”。
第二:避五毒,剪葫芦
五毒指的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五种动物,合称“五毒”。农历五月这些昆虫进入繁殖期,数量开始增多,难免会进入庭院中,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民间在农历五月有“避五毒”的做法,这种做法既简单又有效,于是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
葫芦自古就有驱邪避煞的说法,一些道教仙翁经常会用葫芦作为自己的法宝,甚至盛装灵丹妙药。《燕京岁时记》记载:“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式各样的葫芦,倒贴于门阑之上,以泄毒气”,人们称这种剪纸葫芦为“倒灾葫芦”,意为驱赶瘟疫百毒之气。时至今日,“倒灾葫芦”样式更加广泛,比如:为葫芦缀上穗子,在葫芦中剪出“五毒”图案等。
其实,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确实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是放在古代那个环境恶劣和医疗条件低下的年代,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防范疾病灾害等,又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传统文化要以历史背景为依托,不要盲目取舍,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的传承优良传统文化,
世界地贫日
2023年5月8日是第30个“世界地贫日”,活动主题是“防控地贫,重在筛查”。筛查目的是对地贫阳性患者以及地贫基因携带者进行确诊,防止中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旨在提高全社会对地贫的认知和关注,引导新婚及计划怀孕夫妇积极参加地贫筛查及后续产前诊断等服务,加强地贫防控,呵护母婴健康。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又称海洋性贫血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所致的遗传性慢性溶血性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主要分为α和β地贫两种类型。
地贫频发地区
我国主要以长江以南地区为地贫高发区,其中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发病率最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和出生人口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目前,中国内地地贫基因携带者约有3000万人,重型和中间型地贫患者人数约30万人,并且正以每年约10%的速度递增(数据来源于2020年《中国地中海贫血蓝皮书》)。
地贫分类及症状
临床上,不同基因突变类型所致的地中海贫血轻重不一,分为轻型/静止型、中间型和重型:
静止型或轻型地贫:
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无需特殊治疗,最大的问题是可能会将异常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此类型地贫通常易被忽略,若未经检查,该类人群并不知道自己是地贫基因携带者。
中间型地贫: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疲乏无力、肝脾肿大以及出现轻度黄疸,重者需要定期输血和排铁治疗。在感冒发热等应激状态或服用一些药物后会诱发急性溶血而加重贫血,甚至发生溶血危象,危及生命。
重型地贫:
重型地贫包括重型α地贫和重型β地贫,重型α地贫又称巴氏水肿胎(即Hb Bart 胎儿水肿综合征),胎儿重度贫血、全身水肿、肝脾肿大,常于孕晚期胎死宫内或出生后数小时内死亡。重型β地贫通常在出生后3至6个月开始出现症状,多表现为重度贫血、面色苍白、肝脾肿大、黄疸、发育不良,具有典型的地贫特殊面容: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骨突出、鼻梁塌陷、眼距增宽等,如不进行规范性输血和排铁治疗,多在未成年前死亡。
地贫遗传特点
其发病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几率相同,父母可将异常基因遗传给子女。
●若夫妇双方只有一方携带地贫基因,或者一方携带α地贫、另一方携带β地贫,则孕育的下一代不会患重型或中型地贫,仅可能遗传到父母的地贫基因,这种情况可以正常妊娠并做好孕期保健。
●若夫妇双方确定为同类型的轻型地贫(即地贫基因携带者),则每次怀孕所孕育的胎儿有1/4几率是正常胎儿,1/2几率是同父母一样的轻型地贫、1/4几率是中间型或重型地贫。
地贫携带者筛查遗传特点。
地贫难治但可防,重在预防!应通过婚前、孕前和产前对育龄夫妇进行普遍的地贫筛查,排除基因缺陷的遗传,以保障优生优育。
地贫筛查适用人群
如果夫妇双方是同类型轻型地贫或有重型地贫儿生育史,在怀孕后应按照专科医生的建议尽早接受产前诊断,通过采集胎儿的遗传物质(DNA)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确定胎儿的地贫基因类型,评估胎儿出生后患严重贫血的风险。
01
高危人群——(地贫高发地区加之血常规或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可疑地贫)病因诊断。
02
婚前携带者筛查——婚前地贫携带者筛查。
03
孕前夫妻一方或双方携带者——明确生育地贫患儿的风险。
04
产前胎儿地贫诊断(夫妇双方均为同类型地贫基因携带者(静止型α地贫除外))——患重型地贫的风险。
05
新生儿筛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地贫防控—婚前、孕前及产前指导
一、夫妇双方均为同类型地贫基因携带者,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或者第三代试管婴儿孕育健康宝宝。
(一)夫妇双方均为同类型地贫基因携带者(绝大多数同为α地贫基因携带者或者同为β地炃基因携带者),存在孕育中重型地贫儿的风险,应在孕前做好遗传咨询,每次怀孕后按照专业医生的建议尽早进行产前诊断或者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即第三代试管婴儿(PGD)),实现孕育健康宝宝的愿望。
(二) 采用绒毛取材、羊膜腔穿刺或者经皮脐血管穿刺等方式,在女方怀孕后适宜时期,对高风险夫妇实施产前诊断,并根据产前诊断结果由专业人员提供遗传咨询及必要的干预措施。
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可供地贫生育高风险家庭选择的一种重要的优生方式,可避免妊娠重型地贫儿。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针对携带某些己知遗传病基因的夫妇,在体外受精技术的基础上,从胚胎或囊胚中取部分细胞作为样本进行遗传学检测,选择不致病胚胎进行移植,从而获得表型正常胎儿的诊断方法。
可能生育中重型地贫儿的高风险家庭可以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筛选正常胚胎孕育健康宝宝。
早筛查、早治疗
01
目前地贫尚无药物和成熟的基因治疗方法,规范的长期输血和排铁治疗是治疗中重型地贫最主要的方法,脾切除术只是治疗地贫的姑息手段。
02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能治愈重型β地贫的方法,根据干细胞来源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于细胞移植和脐带血移植。
03
若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供者,应作为治疗重型β地贫的首选方法。年龄越小,移植效果越好,有条件患儿应尽早(2-6岁)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来源 | 广东省人民医院
责编 | 陈淑冰
编辑:吕凌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