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灵签93签解签(观音灵签93签解签姻缘)
聚焦高质量发展|不同赛道,同样精彩——来自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答卷
新华网天津8月17日电题:聚焦高质量发展|不同赛道,同样精彩——来自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答卷
记者刘元旭、邵香云、白佳丽、张建新
这个暑假,蔡杰难掩欣喜。他任副院长的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896名学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3%,46人升本。他指导的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表现抢眼。
此次大赛是即将启幕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重要内容之一,这届由我国政府首次主办的职业教育国际性会议,将见证举办地天津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
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赛场地内,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进行赛前准备工作(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这里是中国职业教育非凡十年的缩影。现代职业教育如何“强起来”?技能人才如何“香起来”?记者进行深入探访。
拆“一堵墙”,学历衔接打破“天花板”
初见时,白云峰正在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备赛。再联络时,他已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团体二等奖。
这并不是白云峰第一次获得重量级奖项。2021年,他在天津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高职组机器视觉系统应用项目一等奖。今年,他将保送就读本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未来,我要当一名‘大国工匠’。”白云峰语气笃定。
白云峰(右)和队友在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备赛(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党的以来,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我国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被打破。这让毛福新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职业轨迹变成了现实。
从技校毕业后,他考入了被誉为“职教师资摇篮”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并凭借优异表现成为这所本科高校的一名教师。这些年,毛福新不仅指导学生在各项大赛中屡屡得奖,自己也荣获天津青年五四奖章。
“近几年,职业教育被赋予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我明显感觉到,‘考不上高中去读中职,考不上本科去读高职’这种根深蒂固的成见正在渐渐转变。”他感慨道。
毛福新的故事,在天津职业院校里已不再新鲜。采访中,不止一位职业院校校长提到,他们的学生毕业后在一些知名高校担任实训教师。
“通道”拓宽的背后,是天津建立起完整的“中高本硕博”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八项举措》等政策文件30余个,在建设世界一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
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室内,老师正给学生讲解设备操作要领(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多项“第一”见证成效:设立全国第一所从职业教育领域孕育的应用技术大学,首创并率先实施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鲁班工坊”,获得全国第一个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落地全国第一个由高职学院牵头建立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我们正在全力打造示范区‘升级版’,全面建设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处处长李力说。
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2021年底,天津共有职业教育类大学2所;独立设置公办高职院校25所、民办高职院校1所,其中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7所、国家示范校3所、国家骨干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46所,国家示范校 14所、国家级重点校12所。天津大学最早获得职业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分别设有职业教育硕士和学士学位授权点。
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老师和留学生就课程设置情况互相交流(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天津成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策源高地、体系改革发展的先行高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创新高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践高地和现代职业教育教科研高地。”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罗延安说。
铺“一条路”,能工巧匠成为“香饽饽”
在天津渤海化工集团长芦汉沽盐场,吕双双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先后对22项检测技术进行了改进创新。
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她凭借扎实的实操技能和一股子钻研劲,成为企业里的“能工巧匠”,先后获得天津市技术能手、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技能人才、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吕双双的成功,得益于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的产教融合。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长芦汉沽盐场设立基地,实行校企双向培养。
“毕业就能上手,起步快人一步,这些人才已经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济师刘印丰说。
吕双双在天津渤海化工集团长芦汉沽盐场内的实验室工作(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近年来,天津推进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探索出校企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搭建起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
在天津中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8米多高的巨大货架前,党磊认真清点着即将组装在天津地铁三号线列车和出口北美城际列车上的组件。2015年从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他,现已管理着50多人的团队,在天津落了户、买了房。
“企业用人‘不唯学历唯能力’,有本事到哪里都是‘香饽饽’。”天津中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隆说。
党磊在天津中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的货架前进行检查工作(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打通“需求侧”与“供给侧”,既瞄准当下,更着眼未来。
聚焦“制造业立市”战略,天津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预制”急需人才。
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架庞巴迪CRJ-200飞机引人注目。这是学院瞄准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人才需求,与企业共建的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群实训设备。
“学校与上百家企业长期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根据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维津介绍,去年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和飞机机载设备装配调试技术两个专业招生100余人,今年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专业也将招生。
人才培养始终围绕市场转。今年,天津启动优质专业群对接优势产业群试点工作,职业院校撤销专业20个,新增备案专业42个。
在罗延安看来,天津职业教育在发展中找准了坐标,将产业与人才、智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有效对接、优势互补,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
工人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的生产线上工作(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对接是否精准,就业是最好的检验。
“今年全校4200多名毕业生中,目前只有不到300人还没签就业合同。”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办公室负责人王潇说。
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聚集的近10所中职、高职学校中,学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十年来稳定在98%以上,累计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8万人。
架“一座桥”,鲁班工坊擦亮“金名片”
从非洲到中国,韩士兰换了身份。来华前,他是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如今,他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博士生。
韩士兰说,吸引他来中国深造的,是这里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实践。
韩士兰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操作机器人设备(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请进来,走出去,天津积极向世界分享经验。
2015年,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其中任务之一便是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创建职业教育国际化新窗口。
在这一背景下,天津原创并率先实践鲁班工坊。如今,这一我国职业教育对外交流的知名品牌,已在泰国、印度、英国、葡萄牙等19个国家落地。
全程参与泰国鲁班工坊建设的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于兰平,这样阐释鲁班工坊的内核:“鲁班工坊带给海外职业院校的不仅有先进的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装备,还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为合作国家培养当地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
泰国留学生赵一菲,是最早一批接触鲁班工坊的学生。2016年,首个鲁班工坊在泰国建成后,正在当地一所中职院校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她,考入泰国鲁班工坊就读同一专业的高职。之后,她顺利完成课程,又进入天津城建大学深造。
“鲁班工坊给了我了解中国的机会,让我拥有了受用一生的职业技能。”赵一菲说。
2018年12月5日,葡萄牙鲁班工坊合作签约。经过3年多发展,这一由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塞图巴尔理工学院建立的鲁班工坊已经显现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鲁班工坊的发展,促进了中外职业教育的交流互鉴,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成果,得到其他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认可。”张维津说。
围绕合作国家产业需求,天津已建成的鲁班工坊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云计算、物联网、动车组检修等49个专业,合作举办的学历教育包括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研究生四个层次。
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位于非盟总部所在地——亚的斯亚贝巴。今年4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这里建设了埃塞俄比亚EPIP教学研究中心,开展“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实践合作。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留学生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接受培训(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承担重要使命,面向非洲国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东非国家培养高水平职教师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金刚说。
鲁班工坊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建设质量也被合作国广泛认同。目前有11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获得合作国教育部认证,被纳入一些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1个国际化专业标准被纳入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从国内到海外,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以实践作答: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完)
策划:王明浩、刘健、钱彤
监制:王建华、周红军、刘元旭
执行:朱永磊、邵香云、杨丽
统筹:翟子赫、王晔彪
记者:刘元旭、邵香云、白佳丽、张建新、许健、李然
视频:许健、郝杰、张博
海报:冯娟、方金洋
编辑:冯娟、金鑫
新华社天津分社
新华网联合出品
每月都有“陌生女子”给自己打钱!浙江男子4年收到20多万……
来源:大潮网
老家在江西的肖先生
遇到了一件“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连续4年,他的银行卡里
每个月都会汇入一笔钱
而这些钱都是同一个陌生人打来的
究竟是谁?
连续4年60笔转账,总额超24万
肖先生今年42岁,老家在江西,在海宁打工10多年,之前在一家服装公司的技术部门上班。
在记者面前,他打开自己农业银行的手机APP,展示了“好心人”张某某打来的汇款:“我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她每个月都会向我的银行打款,我也想当面跟对方说声谢谢。”
记者看到,从2018年4月28日起,肖先生收到对方打来的第一笔资金,2886.75元,是通过中国农业银行的卡转来的。接下去的每个月,都有来自同一个人同一家银行的汇款,而最后一笔是2022年12月30日。算下来,一共有60笔,大部分是6000多元,也有3000多元、4000多元、5000多元,最少的一笔是100多元。大潮君粗略计算了下,累计金额超过24万元。
肖先生说,自己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14岁,小的7岁,老婆在家带孩子,“我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日子还过得去,并没有到需要被资助的地步,我也没有参与过任何慈善资助活动。”
记者问他:“如果这些不是资助款,会不会是对方打错了呢?”肖先生先是一愣,但否认了这个猜测:“如果是打错了,也不至于连续打给我四年,而且每次打的钱数目都不同,也不是整数。”
那么,会不会是工资呢?肖先生说,他刚入职签合同的时候,底薪是2000元,这些年下来,每个月到账的工资大概是5000多、6000多元的样子,而且工资打进来的时候,账户上都会显示“工资”两字。“这位张某某打进来的,没有显示工资,而是显示对方的名字。”肖先生说道。
真相大白,“资助人”竟然是…
为了查清楚真相,近日下午,在大潮君的陪同下,肖先生来到位于市区海昌路上的中国农业银行(海宁支行),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他来到一台自助机前,查询了这张银行卡的资金来往明细,并打印出来。
很快,工作人员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张某某给肖先生汇款的日子,跟收到工资的日子,都在同一天,而且并不是巧合,是每次都一样。“这笔钱可能也是公司打过来的,应该也是你工资的一部分。”工作人员告诉肖先生。
为了进一步证实情况,记者随后拨通了肖先生就职的公司电话,得知财务部门确实有一个“张某某”的人。
“看来不是好心人资助,而是我的绩效奖金之类的。”肖先生恍然大悟道。
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只有默默耕耘的打工人
来源: FM93交通之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