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为山卦(艮为山卦详解)
每日一卦:周易第五十二卦 艮 艮为山 艮上艮下
晨间起卦,算财运,得艮上艮下卦,艮为山,对应周易第五十二卦。
矬巴勾枣,下中卦。重山关锁之象 步步为营之意。
艮为山慎行知止稳如山背定身停动亦难心静如临清静地适时而止免危艰
卦辞:矬巴勾枣难捞枝,交易寻人不投机,谋望求财最费力,婚姻合伙终是虚。推断:好事难成,走失难寻,凡事谨慎,交节安宁。大象:两重高山并峙,故宜止不宜进,阻塞之象。运势:凡事不宜妄动,前路受阻,只好待机而动。
《艮卦》象征抑止:止于背部,不得使身体面向所止的地方;就好像在庭院里行走,两两相背,不曾感觉到有人的存在,进入这一境界,就不会受害。《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象辞》说:《艮卦》的卦象是艮(山)下艮(山)上,为两山重叠之表象,象征着抑止;君子的思想应当切合实际,不可超越自己所处的地位。
一旦求财,就没有好卦,求财太难了,
周易六十四重卦辑:第五十二卦“艮为山”
艮者,一阳居于二阴之上,阳气顺时而止也。取象为山,山体之止,静定而永不迁移,山外有山,以此山而连彼山,千山万山,总是一止。修道者敛藏神气,不动不摇,由内达外,亦必如山之止,方是刚于止,而不为境遇所移矣。
52 ䷳ 艮[gèn]为山,下艮上艮,100/100全卦喻示:止义的精髓:抑邪恶、守本分、止于正道。
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艮者,止也。取象为山,卦体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尊阴卑,阳统阴而阴顺阳,阳不为阴所伤,内止外止,止于内而又止于外,一止而内外贯之,故谓艮。此静以养气,择善固执之卦,承上鼎卦而来。鼎者,巽进而生明,明出于巽,明而无处不通,无处有伤,烹炼大丹之功。然欲烹炼大丹,非择善固执,止于其所者不能。止于其所,非空空无为,其道有行有止,行之止之,皆止于其所也。卦德内止者,止而止于其所也。外止者,行而止于其所也。止以养所止,行以验所止,以此止而通彼止,以彼止而达此止,行止皆归于一止。止而又止,如以此止背彼止,故谓艮其背。以止背止,是由止而行,行以验止,行止相连,止而不入于空寂,行而不涉于放荡,行即是止,止即是行,止固止,行亦止,内外一止,止于其所而不迁,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也。不获其身者,无我也。行庭不见人者,无人也。凡人有人我之分,内外之别者,由于有心,有心则有我,有我则有人,有我有人,不知其所止矣。能艮其背,则人我之心俱化,无人我之心,则人心去而道心生,只有一理,以理行止。
静则守正,以理而止,不由身而止,止其所,内不知有身也。动则行正,以理而行,不顺人而行,止其所,外不知有人也。无我无人,既能止内,又能止外,动静随时,内外合道,行之止之,皆出无心,一理而已。更何有咎之不无乎?
学者能于艮其背上用功夫,止于其所,不动不摇,则得其一而万事毕,何患金丹不结、大道不成乎?
彖[tuàn]曰:恨,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很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艮,抑止之意。当止则止,当行则行,行止动静都能适时,就会前途光明。艮卦的抑止,是要止于当止之处。卦中各爻都上下同性相敌对而不应合,所以卦辞说:不随身体本能之欲妄行,在庭院中自如地行走,如同没有人一般,没有咎害啊!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者,止也,取象为山。上艮山,下艮山,是此山而兼彼山,彼山而兼此山,千山万山,总是一止,艮之象也。君子有见于此,知人秉[]之艮,即人所以为人之位,当终身居之而不可须臾有离者,以是傚兼山之象,思而不出其位焉。人之应世接物、修道立德、穷究实理、辨别邪正不能无思,但思其正则在位,思其邪则出位,千思万思,贵乎止于其所,不失其本来之真耳。修道者,果能在位而思,道心常存,人心永灭,一切尘缘外物皆不得而动之,何害于思?彼世间空空无为、孤寂守静之辈,虽云忘物忘形、一无所思,绝不关乎身心性命之道,亦系出乎其位。位字从人从立,人立则不动,止于其所矣;止于其所之思,具众理而应万事,虽终日思之,未尝出位,犹如无思。噫!知得一,万事毕。若不知一,思即出位。天下学人,知一者有几人哉!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自卑自下,不敢妄动,如艮其趾也。止之于趾,非礼不履,初念已真,止而即能无咎。然柔者多无主宰,恐有止而不固之嫌,惟利于永贞,久于其道,方能始终而无一咎矣。此恒久守正之止也。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抑止应该在脚趾迈出之前,这就说明没有失去正道。
爻意分析:此为艮卦的第一爻。在向前迈步之前就停住脚趾不动、是没有咎害的,利于长久地持守正固。初六爻以阴居阳位,不利于行,但是当艮卦之时,能够持守不动,像爻辞中说的那样,从脚下开始抑止自己的动作,因而没有咎错。
可断结果:初六以阴爻之身位于一卦之始,本是失位之象,不利于向前行进,又阴居阳位,有阴柔者躁动之象,好在当艮之时,限制了其前进之势。爻辞中说“艮其趾”,意为止于脚趾。脚趾在人体的最下方是人动之始,初六爻能够在最根本、最基础的地方就制止了接下来的行为,有安贞静定之德。因此,初六爻虽然阴柔在下,却能够持中守正,不生邪佞之望,拥有厚载之德,是没有违背正道的。但是初六爻阴柔无力,可能不能长久坚持守中守正之道,所以爻辞告诫初六爻,一定要贞固到底,不半途而废,才能永远没有灾祸。
自取之道:初六爻以阴柔之质居于阳位,象征着阴柔之人有急躁向上之象,但是爻亦为阴爻,初六向上没有能够与之相应和之爻,所以未行先止,恰好符合了艮卦在止其所也中所述的大义。因此,初六虽居位不正,却能够没有咎害,全因为它停在了它应该停下的位置,没有失去正道。君子处事时当知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去做恰如其分的事情,才能不失正道而没有咎错,不会因此留下遗憾。
六二,艮其腓[féi],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柔而无刚,止之不固,稍进于上,如艮其腓也。腓不自行,随足而行,止之于腓,由于无则明者以拯援,是以其心不快,不得不止耳。此柔而勉强之止也。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不能迈步追随应该追随的人,又不能退下来听从抑止的意见,因而心中不快。
爻意分析:此为艮卦的第二爻。抑止住小腿的动作,因此不能够上前去上承于它所追随者,心里十分不快乐。六二阴爻居于下卦之中,是居中得正的,有阴柔者持守中正,静止不动之象,因此爻辞中说:艮其腓,即制止了小腿的运动,也就无法前进了。象传说六二爻不能上前去承接它所追随者,是因为它没能退后听从初六的意见,因此心有不悦。
可断结果:六二爻居于下卦中位,以阴居阴,是阴柔者持守中正之象。可惜的是六二爻虽然居位中正,而且有柔顺之德,向上却没有能与它相应和的阳爻,所以六二爻只能上承于九三阳爻。六二爻顺着九三爻的气力想要向上,然而自己的小腿又被束缚,无法前行,应该向前行进的时候没有行进,反而停了下来,去应承九三爻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十分不开心。同时,六二爻以阴居阴,阴柔无力,故不能收敛其下居阳位的初六爻之急躁,同时也不能做到思不出位,所以心里十分不痛快。
自取之道:六二爻虽居中位,但六五也是阴爻,内外皆柔,不能协调。六二爻居中位却没有可用之处,怀安贞之德却不能光大文明,适合出行却停下脚步,喻之为人,则说明君子处世时虽然应该谨慎小心,三思而后行,但是遇到了合适的时机,就应该果断地行动。君子懂得止之善和行之艰是好事,但是因为过于谨慎和害怕承担后果而失去了这个时机,就会得不偿失,抱憾终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yín],厉薰心。
刚而不柔,躁动无忌,如腰夤也。知进而不知退,必败其刚,有限而止,如列其夤也。列夤之止,其厉在于熏心好胜,急欲成功耳。此刚而勉强之止也。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抑止腰部的行动,说明危险将像熊熊的烈火一样烧灼他的心。
爻意分析:此为艮卦的第三爻。抑止了腰部的运动,以至于脊肉断裂,危险的程度就好像烈火在薰灼他的心一样。九三爻在下卦之上,以阳居阳,处位正而不中,在应该有所行动的时候却不能正确地处理行止关系,造成了脊肉的断裂;面临危险却不知道避开,所以只能坐视危险的到来。象传警示九三爻,这样抑止腰部的运动,危险会像烈火一样。
可断结果:九三爻位于艮卦的上下两卦之中,爻辞将之比喻为一个人的腰部和脊肉,将身体分为上下和左右。九三爻在下卦之终,以阳居阳,纯阳之身而有失中正。上九亦为阳爻,不能与之相协,但是阴爻与之相接,所以九三爻有向上进取之用。然而当艮卦之时,行动被禁止,就像腰部运动被禁止,脊肉断裂了一般,会有像烈火熏心那样的危险。
自取之道:九三爻过刚不中,刚强好动却不能持守中道,虽然违背了艮卦的卦义,就其本身而言,是适宜前行的。行动被抑制,以至于遭到了止腰断脊熏心一般的危险,说明九三爻是在不合适的情况下被施以止的。艮卦的彖传认为,坚持做一件事和坚持不做一件事都是止,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空间,应该有不同的判断。君子行事不应该以偏概全,要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将所有的事情一概而论。
,艮其身,无咎。
柔而守正,虽动而不易其方,如艮其身也。能止于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是以无咎。此柔而治己之止也。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抑止身体上部不动,自我控制不超越本身的地位。
爻意分析:此为艮卦的第四爻。抑止住上身没有妄动,因此没有咎害。爻位于六五之下的多惧之地,其下又有九三爻躁动不已,所以处境危险。爻以阴居阴,有安静柔顺之德,当艮卦之时,能够顺应卦义,安身静心,因而没有咎错。
可断结果:爻位于外卦之始,和初六爻一样,都是艮体的下爻,但是爻以柔居阴位,而且能够得到九三爻的协助,一刚一柔,一升一降,以柔为表,以刚为里,所以居位得正,能够自觉地安守本位,没有纠错和灾祸。爻已进人艮卦上体,因而没有九三爻那样将上分割开来的危险情况了。
自取之道:爻以阴居阴,居位得正,内心怀有柔顺谦恭之德,当艮卦之时,能够安止于本分。爻辞中的艮其身,也有爻能够反躬修己之意。爻言行举止得当,当言则言,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得诸候之正位,也能够安分守己,在上不骄,居高不危,满而不溢,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能够很快地解决。君子若处于危险的境地,就应该懂得自我约束,严格地要求自己,谨慎小心,吸取前人的教训,才能够不受到伤害。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柔而得中,止于内,而又止于外,如艮其辅也。辅口开即动,止之于辅,口不妄开,必言不妄发。即或有言,是有序之言,或言而益于世道人心,或言而关乎身心性命,自不能行、引人于善,亦积功立德之事,本有悔而悔可亡。此柔而益人之止也。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抑止于口不随便乱说,说明六五爻居于中位能守中道。
爻意分析:此为艮卦的第五爻。能够抑止其口而不使其说妄语,在合适的时候说话而且能够说得清晰有条理,悔恨会因此而消亡。六五爻以柔居阳,有失正之象,但因处上卦中位,能够持守中道,而能够避免因失位造成的错误,而不至于有令人悔恨的事情发生。象传说六五爻抑止其口而不说妄语,原因正是它处事持中适宜,有柔中之德。
此爻警示人们要慎于言,防止祸从口出,要知道言多语失。有一个历史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春秋时代,晋平公举行宴会,叹息说:做君主不快乐。太师师旷听完这话,抱着琴就撞过来。晋平公十分生气,说:太师你撞谁?师旷说:我在撞胡说八道的小人。平公说:你撞的是我。师旷说:您刚才说的不像做君主的人说的话。这故事说明做君主的说话都要得体,否则会招来侮辱。
可断结果:六五爻处在上卦中位,是全卦的尊爻,虽然以其阴柔之质位居阳爻之位,但是以柔履刚,正符合了艮卦的卦义,因此虽因失位而生悔意,但也因为其适时居中而使悔意尽消了。六五爻居于上位,与口的位置相近,因此爻辞中将六五爻喻为口,艮其辅则为止于口,但是这里的正于口也并非缄口不言,而是掌握说话的时机和说话的内容,不言则己,言必有序。
自取之道:六五爻以柔顺之质居于全卦尊位,持中不偏,因而能止其口,言有序,所以悔意尽无。古时称口两旁的脸颊为辅,人类的言食呼吸,都与辅有关。辅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器官,口没有辅,那么就不能吃饭和说话。喻之以人,人没有他人的辅助,那么他的功行也不能立于世。六五爻的功用如此之大,因此一旦犯错误就会无法弥补。所以君子为人处世,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序。观察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是观察一个人的德行最直观的方式,所以君子言行谨慎,不妄发言,言之有序而合理,说话中肯而条理清晰,而又能怀以诚信。言而后行、行必有信,才能够没有悔恨而成就自己。
上九,敦艮,吉。
在重艮之上,既能内止,又能外止,内外一止,是谓敦艮。止而至敦,刚柔悉化,性定情忘,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无生无灭,如崇高大山,与天地同长久。此全始全终之止也。
然则,止于其所之道,必须有为无为,行止如一,阴阳混化,止于至善无恶之地,方为极功。若不到至善无恶之地,未云全吉。修道者,可不知其所止之地乎?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能够以敦厚笃实的德行抑止邪欲,就吉祥,说明上九能够将敦厚的德行保持至终。
爻意分析:此为艮卦的最后一爻。以笃厚来约束自己止于善,并一直保持到最后,是吉祥之兆。上九爻以阳刚之质居于全卦之极,是抑止到了极点之象,因此虽然上九以阳居阴,但是因为他阳刚敦厚,所以能够敦厚笃实地将,止道贯彻始终,并且能够抑止邪欲,最后达到至善的境界,所以能够获得吉祥。
可断结果:上九爻以阳居阴,本是失位之象,然而当艮卦之时,居于全卦之极的他,本来应该穷极生变,却因其所拥有的阳刚敦厚之力而力挽狂澜。品质敦厚的上九爻不仅能够抑止全卦向不好的方向转化,还能够使其变得更加敦厚笃实。艮卦之中,九三和上九是仅有的两个阳爻,但是两者的吉凶却截然不同。九三爻因为处于一卦之中,在不当止的地方止住了,因此被称危厉;但是上九爻却处在全卦之终的位置,在应该停下的时候及时停下脚步,当止则止,故而被称吉。
自取之道:上九爻居于艮卦之极。艮为山,艮卦上下皆山,因此上九在兼山之上,有厚终之象。有道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万事万物都是开始容易,坚持难。历朝历代莫不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所以能够持之以恒地保持着内心的敦厚和笃实,一直到事情的最后,便一定能够获得吉祥。君子行事亦是如此,能够锲而不舍地实行止道,即便是处在安乐之中,也能够克制自己,做到止其所当止,才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