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妄卦(无妄卦详解)

脾气很大 2023-06-24 16:11:27 网友上传

“无妄之灾”到底是如何招来的?记住这3点,让你远祸得福…

|全文共1900字,深度阅读需8分钟,受益终生|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句话,叫:“人生是一场修行。”

想想也是,人生区区百年,滚滚红尘,熙熙攘攘,苦乐自知,福祸自受,由生到死,向死而生。

这一整段生命旅程可不就是一场修行么,问题是如何修行呢?

《易经》无妄卦为我们指出关键所在。

说到无妄,很多人就会想到无妄之灾。

但依佛家来讲,世间一切事皆有其因果,且因果遍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既然有因果,何来无妄之灾?

其实易经中的无妄之灾并非无妄,虽表面上是无,但内里下是有。

也许没有直接原因,但一定会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或者宏观的原因。

这也符合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所以要避免无妄之灾,恰恰是要首先做到无妄。

无妄卦辞上说:无妄,元亨,利贞。

那怎样才能做到无妄呢?以下三个方面就是关键之所在。

1

无 妄 念

俗话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一个人起心动念就会招致因果,善念成善因,恶念成恶果。一念之差天壤之别。

念头就是你心里的种子,如果你经常胡思乱想,不切实际的空想、幻想;那么,你的心田就会荒草丛生,贫瘠潦倒。

念字上边一个今下边一个心,即为今日今时之心。

正所谓心猿意马,心之一念是最不受控制的。

我们说冲动是魔鬼,心魔最是难收。

网络上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西游记》:

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实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心魔的成功学。

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只是一个人。

定住心猿则悟空,

拴住意马即化龙,

戒贪戒色共八戒,

戒杀戒嗔是悟净。

身心纯净同如来,

心之所在为西天。

现实中,圣人也不例外。王阳明就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所以说,君子要慎独,日新其德。

通过修心养性,不断培植正念,恪守本分,才能减少无妄之念。

尤其我们身处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过度娱乐化的视听刺激,严重物化的价值观导向,目之所及,念及所想,充斥着欲望和功利,真可谓妄念丛生。

究其原因,不仅是内心空虚,修省不够。更是因为缺少敬畏之心。

佛家讲:“起心动念,惊动十方神煞。”人心念一起,天地皆知。

千万不要为自己的非分之想、奸邪之念心存侥幸。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起心动念间,已成因果之势。

做人最好心持正念,务实守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

无 妄 言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要切忌逞口舌之能。多积口德,才能少惹麻烦。

妄言之人往往多言,殊不知言多必失。

任何时候都不要好为人师,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

《论语》上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孔子经常教诲学生,说:“虽然你见识广博,但不懂的就要保持疑惑,不要乱开口;即使是懂的,你也要谨慎地说话,这样你才能少犯错误。

《易经》里说:“君子以慎言语。”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无知者妄言,多智者慎言。

一定要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在网络上口不择言,肆无忌惮,随意品头论足的人比比皆是。

网络是虚拟的,但人是真实的。

在这种环境下更需要有定力,不妄听,不妄语,不人云亦云。

做一个谦虚的求知者,做一个慎独的君子。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与人交不争萤烛之辉,亦不逞口舌之快。

如果一个人,若是刚开始相交,就言语凿凿、口若悬河,论人是非,那此人大多非良善之辈。

所以说要慎交友,多读书,少妄言;积口德,养善心。

成年人的教养,一句话就知道了。

3

无妄行

行为会直接产生后果。

《荀子》有言:“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我们看历史上朝代更迭,大多数是因为君主昏庸,朝政混乱,背道妄行,天下百姓苦大仇深,最后才导致王朝倾覆。

国家尚且如此,更遑论个人的命运得失呢。

三国时期,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一生忠义却惨死小人之手。

究其失败原因,不乏因为骄横自大,拒绝孙权联姻,恣意妄行。以致联盟破裂,借口成行,夺荆之战不可避免。

其后刘备更是因为荆州被夺,关羽惨死,急火攻心。不顾诸葛亮劝阻,自己妄行发兵讨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无奈白帝托孤,含憾而终。

千古英雄豪杰也会有妄行之错,更何况普通人。

现代社会,有钱任性,有权妄为的人并不少见。

往往出事之前无所顾忌,不知畏惧。到出事之后才悔不当初,悔之晚矣。

妄行不可为,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太狂妄必遭天谴。

天道在上,为人做事应不越雷池。这便是无妄卦。

无妄卦为天雷无妄,无妄而得。

乾为天为刚为健,震为雷为刚为动。动而健,刚阳盛,人心振奋,必有所得,但唯循纯正,不可妄行。无妄必有获,必可致福。

妄念出口便为妄言,妄言不忌则有妄行。然而不管是妄念、妄言、还是妄行,皆源于心。

《黄帝内经》中有言:“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说的虽是行医之道,但却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妄行的根本在于内心。

我们需修一颗无妄之心,从实际出发,不抱非分之想,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检点行为,诚信守规,顺其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