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今年多大了(2001年今年多大了2023)

往事如风 2023-06-01 14:49:06 用户分享

调查:2023兔年春节,大连人这样过……

对于很多人来说

兔年春节是个不一样的春节

它饱含着一家人的团圆和思念

承载着过去一年的汗水与奋斗

也传递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冀

为了解2023年春节七天假期大连人是如何过节的,正月初六至初九,大连日报综合专刊部与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数据新闻团队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连人在过年方式、娱乐方式、新年俗、新气象等多方面的跨越与变迁。

根据大连理工大学

数据新闻团队的调查结果显示

本次一共回收了434份调查问卷

有效大连样本为422份

接受问卷调查的人群中,年龄在36岁~59岁区间的人数最多,有310人;

年龄在18岁及以下的人数最少,有11人。

422人中,89.34%人表示自己在大连居住了10年及以上,本次受调查人群居住地覆盖大连所有区市县。

食材还是年货的大头

超过四成的受访者

将爆竹纳入年货计划

“每次超市把年货都摆上架,这时候就知道快过年了。”作为新春仪式感的重要一环,置办年货是大连人必不可少的项目。

本次调查中,海鲜、蔬菜等年夜饭食材和以砂糖橘为代表的春节水果分别以87.68%和77.25%的比重成为大连人必备的年货,在大连人心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

同时,超过四成的受访者选择为自己购置“新年战衣”和颇具特色的兔年装饰物,开启兔年好运气。

年三十的饺子

什么馅最受欢迎?

肉三鲜饺子高居榜首

在“三十的饺子,什么馅最受欢迎?”这一项调查中发现,肉馅饺子是大连人的最爱。其中肉三鲜饺子以34.6%的占比高居榜首,其次是白菜猪肉饺子,排名第三的是酸菜馅饺子。

肉饺香醋,热汤暖炉,一口咬下去,肥瘦交杂、鲜嫩多汁的肉馅与满满的幸福一同迸溅,无比美味,春节绝配。

最抚凡人心的团圆

有53.32%的大连人

走亲访友参与家庭聚会

解开了疫情的束缚,结束了一年的劳累,在新春伊始,大连人会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3.32%的大连人走亲访友,与家庭聚会,弥补疫情中缺失的团聚。以前对过年社交的抱怨,却成了如今最抚凡人心的团圆。

换作以往的春节,劳累的我们恨不能找个清静的地方躺平放空自己。但如今,我们只想趁着过年的假期“报复式玩耍”。在本次问卷中,受调查人群中有47.63%的大连人前往电影院,在春节档影片中感受情节人物的悲欢。

面对纷繁多彩的娱乐活动,有53.79%的大连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电影院中,而是选择去拥抱其他的欢乐。逛街、打牌、泡温泉和滑雪做为春节的娱乐休闲项目。

今年你发红包了吗?

30.41%的受访者

收到了2000元以上的红包

包红包是春节的一个传统习俗,收到压岁钱的人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发展到现在,红包已经成为过年走亲访友时一种祝福的象征。

我们将“年龄”与“是否收到或发出红包”进行交叉分析,发现“19岁~59岁”的青壮年大多是“既收到红包也发出红包”,现在微信支付越来越普遍,除了以前过年给老人和小孩的“压岁钱”,现在还流行在微信群中“抢红包”,所以中年群体也可以收到红包了。可见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之间的互动还是非常多的,过年也因为这些互动,变得更加热闹、更加具有人情味。

被调查者中有30.41%的人收到了2000元以上的红包,有22.68%的人收到了500元以内的红包,18.56%的人收到了1001元~2000元的红包。

过春节,你花了多少钱?

2001元~3000元区间占比最高

过个年要花多少钱?相信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大连人购置年货的总额排名前三的区间分别是:2001元~3000元、1001元~2000元、5001元以上3个价格区间。500元~1000元价格区间占比为11.85%。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也不难观测到许多有趣的现象,在36岁至59岁区间的大连人年货购买力强于其他年龄段,甘井子区的居民相较于其他区县更热衷于置办年货,在本市居住超过10年的老大连人比新大连人的年货消费更多……逛大集、买年货,好好犒劳下辛苦了一年的自己,希望新的一年元气满满,大展宏图。

预制菜渐渐成为了年货新宠

购买预制菜的人群

占比接近四成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菜色丰富、烹调方便的预制菜逐渐成为了大连人的年货新宠。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连人对预制菜不仅不陌生,而且尝试过之后,还纷纷向朋友推荐。市民林霖告诉记者,现在过年吃的东西,除了具有特殊意义的菜品保留之外,更追求口味的多样性,天天大鱼大肉吃着也够。“今年过年,我提前订购了白汤河豚鱼、黄花鱼饺子馅,甚至还买了200个饺子皮带回爸妈家。每年包饺子都把爸妈累够呛,今年老妈直夸省事又方便,味道只好不差。”

从常见的香肠猪蹄、各色糕点、果蔬罐头,再到浓汤花胶鸡、七彩鱼蓉羹、鲍汁佛跳墙等难以在家复刻的“功夫菜”,琳琅满目的预制菜既省去备菜、烹饪的烦恼,帮助厨房小白轻松做出颇具水准的大餐,也给年夜饭餐桌带来更多样的选择。

旅游让烟火气回归

超六成的人选择出省游

面对防疫政策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89.81%的受访者选择了留在家中,享受这一份可贵的团圆与安定。而在选择外出旅游的人群中,有67.44%的人选择了出省国内游,走走看看,在这个特殊的新春佳节里赏祖国山河的三年跃迁。

在记者采访的三组大连市民中,李克一家选择了去古都西安,小溪一家去了杭州,而王娜则与闺蜜携伴飞往西双版纳旅游。春节黄金周,三组样本外出旅游的共同感受就是“人多,烟火气真的回归了”。

李克是初八结束一周兔年长安行的。他告诉记者:“主要看的是人,吃饭要排队,打车要排队,连走路都要排队。看来‘七亿人在三亚,七亿人在西安’,可能不是段子。三大热门景点——陕博、碑林、兵马俑要么抢不到票,抢到票也看不到物,看到物也看不到细节。博物馆以后还可以计划,但这么高的人气却真不是计划就行的。”对于景区人气爆棚这一点,小溪一家也有同样的感受,“在绍兴,因为没有提前预约,几乎所有的热门景点都没有进去,人太多了。不过好在偶遇了徐渭美术馆和半城书店,也算意外收获。”生活的意义无处不在,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留连过年,其实都各自精彩着。

海鲜是大连人年夜饭的C位

84.6%的大连人

认为“鱼必不可少”

年夜饭是一年的终点,也是新一年的起点。故乡的美食永远牵动着远方的游子,是无可替代的家的味道。而与年夜饭最为契合的场景自然是在温暖的家中。

受访的人群中,有88.15%的大连人选择了居家年夜饭,8.53%的大连人选择在亲戚朋友家共度年夜饭时光。温暖的家,最爱的亲友,可口的年夜饭,熟悉的味道,是大连人心底最柔软的期待,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的家风。

那么,被端上年夜饭饭桌的都有哪些可口佳肴呢?作为在海边土生土长的“海的儿女”,大连人的年夜饭饭桌上可少不了海鲜与鱼类,有85.31%的受访人将扇贝、螃蟹、大虾、蚬子等海鲜纳入菜单,84.6%的大连人将鱼做出缤纷花样——炸鱼、炖鱼、清蒸鱼……样样非凡,样样美味。

传统文化的回归

61.85%的受访人感觉

兔年年味十足

“品味浓浓的年味,白天看民俗表演去亲戚家拜年,晚上放烟花,多年前的热热闹闹年味终于回来了。”这是一份年轻朋友发在微博上的感受。“品味浓浓的年味”这一词条也在过春节期间登上微博话题热搜榜。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也有关于“年味”的话题。

“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春节,大部分人觉得比以前更有年味了,占比61.85%,在这部分人中有63.22%的被调查者认为“大连明确部分时段可燃放烟花爆竹”是今年更有年味的原因,“阳康后心情松弛”和“三年没回家过年,今年亲戚朋友大团圆”是另外两个公认的原因,分别占比54.79%和29.12%。

在特殊年俗的问题中,我们还收获到了很多有趣的回答,比如“满族过年,吃糖三角”“吃炸油丸,有迎年送年的仪式”“踩高跷”“制作花饽饽”“大连初一吃盖菜饭”和“吃黏火勺、粉饺”等。一想到这些画面,浓浓的年味就久久不散。

但同时仍有38.15%的被调查者认为年味还是越来越淡了,人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富裕了,所以“过年和平常差不多”“沟通的方式多了,互发邮件、短信便可祝福”。除此之外,还有小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过年的方式多样化了”“工作越来越忙,压力越来越大”“很累很浪费钱”等原因。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节,逛花灯也被不少大连人正式提上日程,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表示有在元宵节看花灯的计划。猜灯谜、看花灯,花市灯如昼,正月十五和家人一起闹元宵吧。也有部分大连人计划好在元宵节时穿上汉服去逛灯会。

“健康”和“平安”

成最热祝福关键词

今年春节,您发拜年消息了吗?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可以“网络一线牵”,即使身隔千里,也能将祝福的话语带到他人身边,因此演化出了一个新的“年俗”:发送拜年消息。在被调查者中,91.47%的人发送了拜年消息。

人们今年说得最多的新年祝福就是“健康”和“平安”,在病毒肆虐的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和自己都度过了一段身心俱疲的艰难时光,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够不受病痛侵扰,平安喜乐。

除此之外,出现最多的新年祝福关键词还有“快乐”和“顺遂”,这两个祝福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人生,只求岁月安好,细水长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观新闻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杨鹏、大连理工大学数据新闻团队范婧仪、郭星辰、刘先婷、 相天雨、

指导教师:武文颖

图表制作:纪芳

来源: 大观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