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神算(诸葛神算测字三个字)

旧事重提 2023-11-08 11:14:39 用户分享

占卜趣谈

命理学方面的古书很多,我知道的有:《滴天髓》,《命理探源》,《穷通宝鉴》,《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等,但我都没有看过,早年家里有一个泛黄的小本子,相当于小学生的演算本一半那么大,而且没有了封面,有人看了内容后说是《一掌金》。内容有:论子息多少,合婚总论,什么煞,什么关,十二属相所犯神煞,男女生命定局,天干地支,五行生克,十天干生旺死绝表等。这也大概属于命理学方面,我只略懂一些。

我主要接触占卜方面的书多一些, 机缘巧合看到了一本也是泛黄的本子,跟演算本一般大。也没有封皮,里面有“牙牌灵数八种”,是卦书,共125卦,用32张骨牌占卜。还有“诸葛武侯灵感神卦”,有32课,用五枚铜钱摇占五次,依次记住对照课象,便知吉凶悔吝祸福。

也看过《巧连神数》,实际上也算拆字,215签,任意写三个字就可以占卜。《诸葛神算》,384卦。也是任意写三个字占卜,我用任意三个数字(0~9)反复测试也同样可以。《鬼谷子{分定经}八字两头钳》100签。

还看过《八字称命》《麻衣神相》,《奇门遁甲》全套三本,《六壬》。其中《奇门遁甲》最难懂,入不了门。

总的来说,早年因好奇而拾佚,且觉得奇妙有趣,没事儿的时候当娱乐消遣才摆弄一番。 其实,我们不应该执着于此,而应当为人民大众和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才是正业。

占卜趣谈

命理学方面的古书很多,我知道的有:《滴天髓》,《命理探源》,《穷通宝鉴》,《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等,但我都没有看过,早年家里有一个泛黄的小本子,相当于小学生的演算本一半那么大,而且没有了封面,有人看了内容后说是《一掌金》。内容有:论子息多少,合婚总论,什么煞,什么关,十二属相所犯神煞,男女生命定局,天干地支,五行生克,十天干生旺死绝表等。这也大概属于命理学方面,我只略懂一些。

我主要接触占卜方面的书多一些, 机缘巧合看到了一本也是泛黄的本子,跟演算本一般大。也没有封皮,里面有“牙牌灵数八种”,是卦书,共125卦,用32张骨牌占卜。还有“诸葛武侯灵感神卦”,有32课,用五枚铜钱摇占五次,依次记住对照课象,便知吉凶悔吝祸福。

也看过《巧连神数》,实际上也算拆字,215签,任意写三个字就可以占卜。《诸葛神算》,384卦。也是任意写三个字占卜,我用任意三个数字(0~9)反复测试也同样可以。《鬼谷子{分定经}八字两头钳》100签。

还看过《八字称命》《麻衣神相》,《奇门遁甲》全套三本,《六壬》。其中《奇门遁甲》最难懂,入不了门。

总的来说,早年因好奇而拾佚,且觉得奇妙有趣,没事儿的时候当娱乐消遣才摆弄一番。 其实,我们不应该执着于此,而应当为人民大众和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才是正业。

「传奇」玄宗好道集奇人·历史上谁的法术最强?看真实的神仙打架

唐朝玄宗皇帝不但是个多情风流的君王,而且还是个想修道成仙的执着者。他经常邀约一些有道术者来宫里聚会。张果、叶法善、罗公远诸仙,常往来于宫门内外,展示法术,各显神通,留下无数稀奇古怪的传闻。

那张果本是帝尧时的一个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几天几夜不食不饮,如今已不知多少岁数。到了唐玄宗时,他隐居于恒州中条山中,经常骑一匹白驴,日行数万里。他不骑驴时,就将驴像纸一样地折叠起来;待要骑时,只消用水一喷,纸就变成了驴。

唐玄宗久闻张果之名,便于开元二十三年差遣一个叫裴晤的通事舍人去恒州寻找张果。

裴晤到了中条山中,找着了张果,只见他齿落发白,俨然是个糟老头子,这哪是什么仙人,便对他态度傲慢。那张果与裴晤见过礼后,忽然一跤跌倒,断了气息。裴晤一见着了慌,皇上叫他来寻找仙人,可见着了仙人却无法带他回去,这如何是好。转念一想,仙人如何会死,莫不是这老儿在考我?于是便焚起香来,对着老头尸体跪下,念诵了一遍当今天子求仙的诚意。说来真灵,那老儿渐渐醒转过来,裴晤更觉奇异。他星夜驰回,向唐玄宗复命。玄宗也觉奇异,另派中书舍人徐峤带上他亲手写的玺书,去恒州迎接张果。张果随徐峤到了东都洛阳,乘轿入宫,去见玄宗皇帝。

玄宗见了张果如此衰老,不禁问道:\"先生既已得道,为何却齿落发白,如此老朽?\"张果笑笑,说道:\"我正因为老朽之年才去学道,可惜学道不成,才落此衰老,直是可羞可叹。陛下如果嫌弃,老朽不如把齿发都拔掉为好。\"说罢,将齿发拔了个干净。玄宗大惊:\"先生何必如此,朕不过是说说罢了。先生快到下面歇息去吧。\"张果走后,玄宗想道:\"这老儿好生古怪,简直像个疯子!\"随后又传他进见,准备打发他回中条山去。谁知那老儿进得殿来,却吓了玄宗一跳。他的面貌还像原先那样,可却生出了一头黑发,张口一笑,雪白的一口牙齿。于是,玄宗大喜,便将他留在宫内,设宴款待。

猫酒过数巡,张果辞道:\"在下量浅,不能久陪陛下。我有一弟子,堪称海量,可以奉陪陛下。\"玄宗叫张果把这弟子请来。张果遵命,不知口中念了些什么,忽见一个小道士从殿前屋檐上腾飞下来。这小道约十五六岁,长得清秀标致。玄宗命侍从赐坐,张果却道:\"不可,弟子当侍立。\"于是,小道毕恭毕敬地站立一旁。玄宗见这小道十分乖巧,便叫赐酒,满满一杯酒,他一饮而尽,如是数十杯,小道也不推辞。张果阻拦道\"徒不可再饮,只有斗量。若过量,将被龙颜见笑。\"玄宗却道:\"大醉也无妨,朕恕他无罪就是了。\"于是,自己起身,斟满一杯,逼着小道饮下。这杯酒刚饮下,便见酒从小道的头顶上涌了出来,把那小道士的道冠也冲歪了,最后被冲落在地上。小道士踉踉跄跄地去拾那道冠,怎么也拾不着,最后连自己也摔在地上。他那一副狼狈相,引得玄宗和周围的嫔妃捧腹大笑。笑够之后,再看那小道士,却连影子也没有了,地上只留下一个大金榼,榼里还盛满了酒。玄宗仔细一看,这大金榼乃集贤院中之物,一榼恰好装得住一斗酒,张果之言果验。玄宗不胜惊叹。

一日,玄宗出外狩猎,命张果同行。经猎手合围,擒得大角鹿一只,玄宗叫御厨烹宰,以为佐酒之肴,张果急忙阻止道:\"不可杀,此乃仙鹿,已满千岁。\"玄宗笑道:\"先生如何知其为仙鹿。\"张果感慨道:\"很多年前,汉武帝元狩五年,我曾侍从武帝在上林游猎,生擒了这只鹿,不忍杀它,便将其放生。距今已八百多年了!\"玄宗听罢大笑:\"先生真会戏言,八百多年了,此鹿还活至今?天下之鹿多矣,怎知此鹿就是武帝所猎之鹿?\"张果不慌不忙地答道:\"武帝在放鹿之时,曾将一块铜牌挂在鹿的左角为记。陛下不妨看看,是否有这铜牌?\"玄宗命人验看,左角确挂有铜牌一块,有两寸长短,牌上两行小字,因年长月久,已模糊不清。玄宗还是不信,又问道:\"汉武帝元狩五年,是何甲子?至今究竟有多少年?\"张果笑道:\"元狩五年,是癸亥年,到今天甲戌年,已有八百五十二年矣!\"玄宗即命太史官查阅历书,果然不差。玄宗这时方知张果真乃千岁之人也。群臣无不钦服。

又一日,秘书监王回质、太常少卿萧华到集贤院来拜访张果。寒暄之后,张果突然叹道:\"人生娶妻,应是欢乐之事;可叫我娶个公主,听去都叫人害怕!\"二人听他这没头没脑的话,面面相觑,莫明其妙。就在这时,外面大声叫道:\"有诏书到!\"张果命人安排香案接旨。宣读完圣旨,王萧二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玄宗有个女儿,叫做玉真公主,她从小好道,还未曾下降于人。民间婚姻,女子出阁叫嫁,而皇家则叫降。下降,就是下嫁的意思。玄宗见张果是个真仙出世,女儿又很好道,这一男一女,可谓志同道合,故有意将玉真公主嫁给张果,张果可度女儿修成正果,将来夫妻双双成仙去遨游仙境。谁知张果听了圣旨,哈哈大笑,并不谢主龙恩。宣读圣旨的使者见此情景,好不着急,烦请在场的二位大人相劝。劝也无用,张果仍狂笑不止。使者无法,只好回宫如实向玄宗禀报。

玄宗见张果不答应婚事,十分生气。便和太监高力士商量道:\"听人说堇菜的汁很毒,吃了立即置人于死命。张果若真是仙,再毒也不怕;若是假仙,一滴也沾不得。这老儿究竟是真仙还是假仙,不妨用这堇汁试一试。\"

次日,玄宗命人事先把堇汁掺在酒里,然后召张果进宫。张果遵命到来,玄宗叫宫人把酒斟满,言道:\"如今天气寒冷,把这暖酒给仙翁敬上,以御风寒。\"张果接过满满一大杯酒,一饮而尽,接着又饮了三大杯,已有些醉意。他环顾四周,咂咂舌道:\"这酒的味道不好,不好……\"说着打了个呵欠,倒在地上便睡着了。玄宗在一旁观看,没有做声。过了一会,张果醒了,爬起来就嚷道:\"糟了,糟了!\"说着取出袖中小镜一照,一口白牙都变成焦黑的了。玄宗和宫人在一旁看着好笑。张果不慌不忙从御案上拿起一个铁如意,使劲往自己的黑牙齿上敲,把黑牙齿全都敲了下来,随手收藏在衣带去。接着取出一包药面,将它涂抹在自己的牙穴上,然后又倒头睡去。这一睡,足足有一个多时辰才醒转过来。他爬起身来,张口一笑,又是一口又白又坚的好牙。玄宗见此情景,十分敬佩,便恩赐他为通玄先生。但玄宗的疑心并未完全解除。,

这时,有个叫归夜光的人,擅长于窥视鬼怪。玄宗把这人召来,叫他看看张果,什么也看不出来。又有个叫邢和璞的人,善于算ト,他只要把算卦一弄,便晓得问ト人的 姓名,以及他的寿缘长短,可说是准确到万无一失。玄宗又差人将他找来,说道:\"你既是神算,不妨为张果算算。\"邢和璞怎敢违命,拿起算子,便为张果算起命来,他将算子拨上拨下,拨来拨去,耳朵根都拨红了,这张果的寿缘还是拔不出来。自然,只有灰溜溜的被逐出宫门。

又有一个道士叫叶法善,他有很多奇特的法术。玄宗又将他召来,私下问他关于张果的情况,叶法善道:\"张果的来龙去脉,只有臣知道,但臣却不能说。\"玄宗问道:\"为什么?\"叶法善很为难,最后还是答道:\"巨只要一说出,必然会死,故不敢说。\"玄宗越听越玄,一定要他说。叶法善无奈,只有恳求道:\"除非陛下取下王冠、光着脚板来救小臣,臣方能得活。\"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叶法善这才说道:\"他是混沌初分时的一个白蝙蝠精…\"话还没说完,叶法善就七窍流血,四肢不动。玄宗一看,着了急,因为有言在先,只好取下王冠,光着脚板,去到张果面前,自称有罪。张果看见玄宗虽然放下了皇帝架子,并不动心,只是慢吞吞地说道:\"这小子多嘴多舌,若不治治他,怕败坏了仙家大事!\"玄宗恳求道:\"这乃是朕的主意,并非叶法善之罪,望仙翁饶恕他吧。\"几经请求,张果方才回心转意,叫人取碗水来,呷了一口,朝叶法善脸上一喷,叶法善立即复活了。

查说起这叶法善,也不是平庸之辈。他原住外州松阳县,四代修道。叶法善年轻时曾云游括苍白马山,在一石室中遇上神人,遂授以太上密旨,因而谙通法术。从此,游荡江湖,以法诛灭精怪,扫除凶妖,志在救人。

到了京师后,适逢武三思专权,叶法善时常预知吉凶,护卫唐中宗和唐睿宗,因而为武三思忌恨,只得流窜南海。唐玄宗即位后,他就从南海乘坐一只白鹿,一夜之间就到了京城。玄宗将他留在朝堂供职。凡朝中吉凶大事,他都能事先向皇上禀奏,从未出现谬误。

有一次,叶番王派了个使者来京进宝,使者所带信函,封闭坚固。使者奏道:\"函内有机密,请陛下自开,勿让他人知之。\"廷臣不知使者所言真假,均面面相觑,不敢开启。叶法善向玄宗密奏道:\"此乃凶函,叫使者自开。\"玄宗依奏降旨,叫番使自开。番使领旨,扯开函盖,谁知一支弩箭从中飞出,番使中箭而死。原来是番王想谋害唐王,故设机关于信函中,连番使也不得而知。如无叶法善预知,则玄宗之性命休矣。

开元初年,正月元宵佳节,玄宗在上阳宫观灯。扎灯匠人毛顺心,工艺精湛,巧用心机。他扎了彩楼三十多间,楼高一百五十多尺,整个彩楼均是金翠珠玉镶嵌,满楼悬挂各色各样的彩灯,有龙灯、凤灯、虎灯豹灯。灯内点上烛火,便见各样彩灯游动,有的盘旋,有的跳跃,有的飞舞,千奇百怪,巧夺天工。玄宗十分喜悦,传旨速召叶法师前来同赏。宫人去了一会,才将叶法善召来。

玄宗对其夸赞道:\"法师,卿看这彩灯如此奇妙,恐怕唯京城独有。\"

叶法善笑道:\"依臣看来,京城彩灯的确精彩,而西凉府今夜之彩灯亦不逊色。\"

玄宗惊异问道:\"法师何以知晓今夜西凉之彩灯亦乎如是?\"

叶法善又笑笑:\"刚才微臣还在那里观灯,是陛下急召,所以来了。\"

玄宗以为他是戏言,故意问道:\"朕今夜就要去西凉看看,法师能否办到?\"

叶法善道:\"这不难。\"便叫玄宗闭上双目,又叮嘱说:\"陛下切勿张开眼睛,否则有失。\"

玄宗将双目紧闭,只听叶法善叫了声:\"走!\"便觉足下轻飘飘的,直向霄汉腾升,似在彩云中运行。须臾之间,不知不觉足已着地。

叶法善言道:\"陛下,西凉到了,请张开眼吧。\"

玄宗张开双目,只见眼前一片五光十色的盛景:彩灯连绵数十里,街市上士女来往,熙熙攘攘,车如水,马如龙,欢声笑语,确与京城无异。玄宗不禁拍手称妙。忽然想道:\"如此良宵美景,恨无酒菜佐乐,真乃憾事!\"

叶法善道:\"这也不难,不知陛下身带何物?\"

玄宗道:\"来时匆匆,还会有何物,只不过这镂铁如意罢了。\"

叶法善道:\"正好,可将它当壶酒来喝喝。\"说完便拿了铁如意往街市上去。果真当得一壶酒、几碟菜,君臣二人便对饮对酌起来。

酒已尽兴,玄宗道:\"该回京师了。\"

叶法善又叫玄宗闭上两眼,腾空而起,少顷,已在彩楼御前。他们去时所奏歌曲,如今已运行千里,这曲子尚未奏完。玄宗疑惑,这莫非是道家的幻术,是障眼法儿?难道朕真去了西凉不成?

第二天便派了个使者,假借公务去凉州密访铁如意,果然在酒家见到。这酒家言道:\"正月十五日夜,有个道人拿了这铁如意来当酒喝。\"玄宗始信为真,越感叶法善果有奇能。

这一年的八月中秋,万里如碧,月色如银。玄宗在宫中赏月,凭栏眺望,感慨万千:\"如此月白风清,月宫之中,必然清雅可人,如能月宫一游,岂不快哉!\"遂急传旨:\"宣召叶法师。\"叶法善应召来到。玄宗将心中所思告之,叶法善道:\"这有何难?\"说罢,将手中板笏一掷,立即变成一座雪链般的银桥来,一头直向月宫。叶法善道:\"陛下请启驾!\"于是便扶着玄宗走上桥去。这桥十分平稳,向前走去,桥便在后面消失。走了不到一里路,便觉露水沾衣,寒风袭人。只见面前一座玲珑幽雅的牌楼,上书六个金色大字:\"广寒清虚之府\"。玄宗懂得,这就是梦寐以求的仙境——月宫。玄宗偕同叶法善从大门走进,庭院中一棵大桂花树,枝叶茂盛,桂树下面,无数白衣仙女,乘着白,在那里翩翩起舞;庭院台阶上则有一伙仙女,也是身着素服,各拿一件乐器在那里吹奏,为起舞的仙女们伴奏。她们看见玄宗进来,未觉惊异,也不招呼,仍吹者自吹,舞者自舞。玄宗一时看得发呆。叶法善一旁言道:\"这些仙女,名为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名叫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名为《紫云曲》。\"玄宗素晓音律,边听边默记。

玄宗听完仙曲,不觉心旷神怡。但仙境虽好,高空不胜寒,忙叫叶法善驾起两朵彩云,二人站在云端,如履平地,不多一会,就到了人间。这地方正是潞州。闻得谯楼已打三鼓,那月色越发明如白昼。夜深人静,一片寂然。叶法善言道:\"如此雅静之夜,陛下何不将月宫所听仙曲演奏一番,岂不是一大快事。\"玄宗连说:\"妙,妙,妙!只可惜未有玉笛,也是枉然。\"叶法善问道:\"陛下笛何在?\"玄宗道:\"在朕寝殿中。\"叶法善道:\"这有何难?\"他用手一招,玉笛即从空坠下,法善连忙接住。玄宗大喜,接过玉笛,按着月宫中所听的仙曲节拍,吹奏起来,又从袖中摸出数枚金钱,洒向城下,然后乘着月色,返回王宫。这就是传说中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

那潞州城中的百姓,有睡不着觉的,听见笛声悠扬,非同凡响。次日,有百姓在街市上拾得金钱,立即报知官府。官府以为天乐临城,且降金银,此乃国之瑞兆,遂将此事详报玄宗。玄宗听后,心中自然明白,不觉欣然大笑。自此,玄宗更加敬重叶法善,与张果同等看待。

一天,张果与叶法善正在宫中下棋。玄宗接到鄂州刺史的一份表报,奏称鄂州有一仙童名唤罗公远,很有道术。表报中言道:鄂州迎春之日,刺史与百姓同乐。忽见一白衣人,身长丈余,形貌怪异,亦杂在人丛之中。观者见其形状怪异,无不惊骇散去。适有一小童在场,对此人喝道:\"孽畜,为何擅离处所,惊吓人众,还不快快离去!\"那巨人也不吭声,卷起衣服便走,如同飞跃一般。府吏见小童如此神怪,便将他擒拿,面见刺史。刺史问他来历,他言道姓罗名公远。刚才见守江之龙上岸看春,故喝令他回去。刺史不信小童之言,小童约刺史后日到江边去看龙之真形。到了后日,小童在江边挖一小坑,深只一尺,离江水一丈远,然后引江水入小坑。刺史和周围百姓均来观看,这时,只见一条五、六寸的小白鱼随江水流入小坑中,跳跃两遍,渐渐变大。忽见一道青烟从小坑中升起,一霎时,乌云密布,天色昏暗。小童请刺吏及百姓上岸边的凉亭中观看,还未走到亭边,已是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一会儿,雨过天晴,见一大白龙耸立江心,头连云天,甚为壮观。刺史看得真实无讹,故才具表奏闻皇上,并命罗公远随表来京,朝见皇上。

玄宗让罗公远和张、叶二人相见,二人见了罗公远笑道:\"村野顽童,晓得什么?\"于是二人各取棋子一把,捏在手中,问道:\"小儿,这手中是何物?\"罗公远笑笑:\"什么也没有!\"两人把手张开,果然没有一物,而所有棋子已在罗公远手中。这时,两人方知这小童非凡,不能小看。玄宗叫罗公远坐在叶法善的下首。其时,天气寒冷,三人团团围住火炉而坐,畅谈各自经历故事。

剑南出产一种果子,名叫日熟子,就是一日一熟。这种果子是专供玄宗食用的。如果运到京城,果子就不新鲜了。于是张、叶两人每日都运用仙法,早上去取,过午就到。因此,玄宗每日都有鲜果吃。今日罗公远一来,两人的仙法就不灵了,到了晚上,这鲜果仍未取来。二人心下不禁疑惑。他们忽然发现罗公远将一双火箸插在炭火灰中。

罗公远见他们疑心,便将火箸取出,说也奇怪,火箸一取,运鲜果的使者就到了。叶法善问他:\"为何今天运果来得如此迟缓?\"使者道:\"刚才正要到京,却火焰连天,无路可过。谁知一下火灭,方得到来。\"张、叶二人一听,深感小童法力不差。

唐玄宗崇奉道家,而他的爱姬武惠妃却崇奉佛法。她信奉一个叫金刚三藏的佛门弟子,此人也是个奇人,佛法也很高。

一天,玄宗驾临功德院,忽觉背痒,罗公远便随手折了枝竹子,化为七宝如意,给玄宗搔痒。玄宗喜悦,转身问三藏:\"师父也能做得到吗?\"三藏道:\"公远玩的是幻化之术,臣愿为陛下取来真物。\"说罢,从袖中摸出一个七宝如意献上。玄宗用另一只手去接如意,而原先所拿罗公远的如意即刻又成了一枝竹子。

唐玄宗要出巡洛阳,他对武惠妃言道:\"卿与朕同去。并带上叶、罗二法师与三藏师父,叫他们互相斗法,看谁家本事最高,你看如何?\"武惠妃欢喜道:\"臣妾愿随陛下前往。\"于是便传旨,准备鸾驾,东赴洛阳。

不几日,玄宗一行到了洛阳。这时正值东都在修建麟趾殿,有一棵大梁陈放在庭院中,这大梁长四、五丈,直径有六、七尺。玄宗对叶法善道:\"法师有神力,能不能将大梁一头抬起来?\"叶法善答道:\"只因三藏师父使用金刚神压住一头,故微臣举之不动。\"他这番话是要三藏得意忘形,然后出丑。三藏不知,只道是实话,心中不觉欣然。武惠妃也感到佛法的确广大。罗公远低着头,只是笑。只有玄宗却为叶法善不服气,因而对三藏道:\"师父既有神力,叶法师不及。今有一个澡瓶在此,师父能否使叶法师钻进瓶去?\"三藏应承,便叫叶法善在瓶边参禅打坐,然后自己念动咒语,就见叶法善的身体慢慢向瓶边移过去。念到两遍,叶法善的身子已贴近瓶子,忽然一下钻进瓶去。玄宗看了,心中不高兴。过了一会,仍不见叶法善出来。玄宗说道:\"师父既能使其入瓶,想来也能叫他出瓶。\"三藏自信地道:\"这是自然。进去是难,出来还不容易!\"于是又念起咒来,咒念完了,还是不见叶法善出来。三藏急了,又接连念了数遍,还是不见动静。玄宗生气了:\"难道你把叶法师变没了?\"龙颜震怒,武惠妃大惊失色,三藏也慌了手脚,急得耳朵根都红透了。只有罗公远在一旁大笑不止。玄宗不禁问他:\"小法师,而今如何办?\"罗公远笑笑:\"陛下不用着急,叶法善就在附近。\"话音刚落,高力士就在外面报道:\"叶法师求见!\"玄宗十分惊异:\"他不是被摄进瓶里去了吗?怎么又从外面来了?\"

急召他入见,问其所以。叶法善微微一笑,禀道:\"宁王邀约微臣吃饭,可三藏师父正在作法,如我启奏,必然使陛下扫兴,故不敢启齿。刚才借我钻进瓶去这一点机会,就到宁王府上赴了约,吃完饭就回来了。多蒙三藏师父的咒语,否则我真无法脱身。\"三藏在一旁只羞得低头无言。叶法善却不饶人,说道:\"三藏师父的咒已念过了,现在该看看在下的了。\"说罢随手取过三藏的紫铜钵盂,放在炉子里烧得通红,然后将它拿在手里,玩来玩去,玩着玩着,蓦地将钵盂朝三藏光头上一扣,三藏失声而走,玄宗大笑不止。罗公远道:\"陛下看了高兴,岂知这乃道家小技。\"玄宗道:\"那小法师必有高招,朕正想一观。\"罗公远问三藏:\"师父,你看我作何法术为好?\"三藏道:\"贫僧把这袈裟封固起来,请罗法师去取来。如取着了,贫僧输矣。如取不来,则是法师输矣。\"玄宗大喜,叫大家一齐来到道场院,看他们二人如何斗法。

三藏设了一个法坛,在坛上焚起香来。他将一件袈裟装在一个银盒内,外面套上一个木匣子,木匣上了锁,然后摆在法坛上,三藏便在坛上参禅打坐起来。法坛乃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所隐蔽。三藏目不转睛,盯住木匣子。而罗公远则与观者坐在一起,依然谈笑自如,未见任何行动。众人也都盯住罗公远,看他如何施法。可罗公远却若无其事,漫不经心。过了好一阵,玄宗有些急了,问道:\"你为何迟迟不去取袈裟?莫非很难取吗?\"罗公远笑笑:\"臣不敢自取,只叫三藏师父打开匣子来看看就是了。于是玄宗便叫三藏打开木匣子,三藏一层层打开,等到打开银盒,不禁目瞪口呆:袈裟已不翼而飞!三藏面如土色,半天说不出话来。而玄宗却拍手称快。罗公远这时禀奏道:\"请陛下派人去我院内打开柜子取来。\"宫人领旨去取,须臾,袈裟果然取到。至此,叶法善、三藏均佩服罗公远的神通广大。

唐玄宗深感罗公远法术高明,便想向他学点隐形之术。罗公远不肯,说道:\"陛下乃一国之君,当学治国安邦之道,学此戏玩之小术何用?\"玄宗不悦,又恳求再三,罗公远才勉强应允。但在传授时,却留一手,故玄宗与他同时隐形时,果然无一人知觉。若公远不在,玄宗一人试做,则要露出一些形迹来,或是衣带,或是头巾,宫中人还是看得出来。玄宗觉察后,要他全部传授,罗公远仍不肯。多给他金帛,他不受,玄宗十分恼怒,威胁他说:\"如不全部传授,立即诛死!\"公远亦不肯。玄宗怒极,便叫侍从将他绑到市曹斩首。玄宗惋惜不已。

隔了十多天,一个叫辅仙玉的朝廷官员从蜀公差返回京城。在路上,他遇见了罗公远骑着一匹驴赶路。他笑对辅仙玉道:\"大人要回京城,请捎封信给皇上。附带药面一包,名曰'蜀当归'。\"说完就不见了。

辅仙玉到了京城,就向玄宗禀奏。玄宗取信一看,署名却不是罗公远,玄宗不解,这是何人?正在纳闷,罗公远已立于殿前。玄宗问道:\"这书信既是法师所写,为何改了名姓?\"罗公远笑道:\"陛下已将微臣的头砍掉,还能叫罗公远吗?\"玄宗正要稽首谢罪,谁知罗公远已不知去向。

天宝末年,安禄山之乱,唐玄宗逃亡到蜀。后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以太上皇迎唐玄宗返回长安。这时,唐玄宗想起罗公远的那包药,方悟出\"蜀当归\"之含意,不胜唏嘘。

选自《拍案惊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