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多大了年龄(1967年多大了年龄2020)

浮生若梦 2023-07-03 23:41:16 用户分享

1967年之后出生的人,养老金计发月数还是139、170和195个月吗?

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大家,咱们这期内容就来讲解一下,1967年之后出生的人,退休时,计发月数还是195、170和139个月吗?

对于参保人员来说,办理退休的年龄不同,所对应的计发月数也是不同的,比如50岁退休所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95个月,55岁退休所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70个月,60岁退休所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那1967年之后出生的人,在办理退休时,计发月数还是195、170和139个月吗?

从时间上来说,1967年出生的人,到2022年都已经55周岁了,所以在1967年之后出生的人员,截止到2022年为止,年龄最多也就有54周岁,如果是女干部或者是女性灵活就业人员的话,在2023年及以后就可以办理退休了,如果参保人员是男性,那么退休时间就要到2027年及以后才能办理了。

根据十四五规划来说,在2025年底之前,咱们的退休年龄不仅会延迟一些,就连计发月数也要重新调整一下,虽然现在还没有确定调整之后的数据,但现行的计发月数应该是会改变不少,所以在1967年之后出生的人,且退休年龄是2025年之后的情况下,计发月数确实不再是195、170和139个月了。

当然了,调整计发月数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延迟退休的实施,在2025年之后办理退休的,退休年龄延迟的情况下,即便是现行的计发月数不调整,那么退休人员的计发月数都是会改变的。

比如原本是50岁、55岁或者60岁办理退休的人员,在延迟退休实施之后,退休时间延迟个一、两年,那么退休年龄就会超过50岁、55岁或者60岁了,所对应的计发月数自然就会降低一些,不会再是195、170和139个月了。

不过,对于1967年之后出生的人来说,部分50岁或者55岁退休的人员,都是能够在2025年之前办理退休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退休时所对应的计发月数还是195个月或者170个月,只有那些在2025年之后退休的人员,计发月数才有会调整改变的。

总结来说,在1967年之后出生的人,如果退休时间是在2025年之前,那么计发月数还是按照现在的标准计算,如果退休时间是在2025年之后,那么计发月数就不再是195、170和139个月了。

不知道大家看完上面的 内容,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咨询哦,感谢您的支持!

1963年到1968年出生的人,会是第1批赶上延迟退休的吗?延迟多久

今年是2022年,也就是说1963年出生的人群到今年为止刚好是59周岁。那么明年就是他年满60周岁的年龄,明年1963年出生的人群会不会赶上延迟退休呢?会是第1批赶上延迟退休的人吗?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存在,但是概率相对是非常小的。延迟退休势在必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延迟退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落地实施,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最早的时候在2013年就已经提出了,那个时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响。很多人认为延迟退休马上就要实施,但是没成想时间一转眼过去了,10年时间到今年2022年依然是没有落地执行。所以延迟退休的落地执行还是比较的慎重,当然也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会一刀切,一下子延迟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对于延迟退休,已经有明确的一个方向,那么就是采用渐进式的办法来实施。并不会一刀切,采用循序渐进,小步蔓延,分类统筹,缓慢推进,这样的原则来实施。

所以说就算1963年出生的人,刚好明年假设2023年要落地实施延迟退休。但是一定能赶上渐进式的办法,就算明年开始实施,那么对于我们1963年出生的人群,它的延长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可能仅仅只需要延迟几个月的时间,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去办理退休。所以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那么究竟什么时候能够落地实施延迟退休呢?这个我相信是非常大家去关心的一个问题。

根据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中远期规划纲要当中明确指出。要实施渐进式的法定退休年龄,但是十四五中远期规划纲要它通常是针对于一个5年期的规划纲要,指的就是在2021年到2025年这5年期间。所以我们根据这个判断也有理由相信延迟退休的落地实施,最晚应该不会超过2025年,当然早一些的话,明年后年也许就会实施。但目前来看,2025年之前实施的可能性和概率相对是比较大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对于1963年1964年甚至1965年出生的人,影响就会是比较小的了。

那么1966年和1967年,包括1968年出生的人,他们有可能会赶上延迟退休。所以说我们有些人担心,自己明年退休会不会赶上延迟退休,其实我认为没有必要去过于担心他,毕竟延迟退休都会按照渐进式的办法来实施。即便会赶上延迟退休,那么仅仅只需要延迟1~2个月,或者说2~3个月也就足够了,那么对于自身来讲也是能够完全可接受的。所以说大家也不必过度去担心,当然对于1970年以后出生的男性可能影响会稍微大一些。

感谢阅读,每天讲讲退休知识那点事,本人专注于社保和退休领域,有喜欢我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关注,谢谢大家。

#守护银龄世界##9月财经新势力##头条创作挑战赛#

五一专题:35岁现象

在五一劳动节的特殊日子,希望与各位针对近年35岁现象进行交流。到底是由哪一年开始,35岁成为了职场、人生的一道红线?古人所云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为何到了当代35岁,正处于身强力壮、风华正茂的年纪就会成为分水岭,被淘汰、禁招聘、被转业的社会现象?

一,35岁就业年龄歧视由何而生?

1、公。

1994年6月,人社部发布《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其中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年龄为35岁以下。

2019年11月,中组部修订《公务员录用规定》,明确报考公务员的年龄要求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此后,这一标准被公务员以外的职场不断引用,逐渐成了一个社会规则。

2、人口红利

从1998年大学扩招以来,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都在创出历史新高。中国长期以来的人口红利,让企业习惯了优中选优的用人方式,而要承担家庭责任的35岁职场人士往往败给无事一身轻的年轻人。

3、民企中的典范带头

在2007年尾《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夕,华为公司将5100名员工“先辞职再竞岗”,整个变动共计会有超过7000名工作超过8年的员工受影响,此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为了规避新法而做,而华为内部人士表示这是为了企业的活力。敢为人先以及人事领域风波不断的华为率先在民营企业中推行996工作制,35岁劝退,45岁退休等社会争议性事件。

4、各大互联网企业效仿

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效仿公务员录用机制及华为倡导的,互联网从业者有这样的段子:程序员35岁被优化之后可以去送外卖;产品经理可以去开滴滴;运维工程师可以做淘宝;运营专员可以做微商;人事可以做安利;瞬间,各行业的劳动者同样面临35岁危机。许多招聘文案的任职资格会提到年龄不超过35岁,高校招聘青年教师、公,也都要求年龄不超过35岁。

点评:暂且抛开华为以及头部互联网企业的人员薪酬体系为相对高的行业薪酬标准。由该类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都以战略性垄断人才与同体量竞争对手作薪酬体系的较量,抹杀资本实力不足孕育型竞争对手于行业红利、增长期过后便迅速对人才梯队进行优化。在资本的角度,这类商业行为无可厚非。但给整个国内就业环境带来各种内卷、各种浮躁,形成35岁人群失业率年年攀升的社会畸形现象,迫使衍生出互联网打工人不惜牺牲健康,超负荷地工作达成35岁挣完一辈子工资的荒诞。如此行为,是否颇有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的味道?

二,我国劳动力人口现状

1、全国劳动人口平均年龄

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2》数据显示:

2001-2020年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从35.3岁上升到了39.0岁,其中城镇由35.3岁上升到38.7岁,农村由35.3岁上升到39.4岁;

城镇劳动力平均年龄增长呈加快趋势,2001-2010平均每年增长0.19岁,2011-2020平均每年增长0.21岁。2001-2020年间,全国劳动力中46岁到退休年龄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从21.7%上升到了33.9%。

从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本红利角度看,报告发现,中国劳动力人数(含在校生)增幅不断降低并开始出现绝对数量下降。2001-2010年均增长1.1%,2011-2020年均下降0.3%。2013年劳动力总数开始下降,2013-2020年均下降0.4%。

2、全国农民工平均年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农民工平均年龄 42.3 岁,比上年提高 0.6 岁。从年龄结构看,40 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 47.0%,比上年下降 1.2 个百分点;50 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 29.2%,比上年提高 1.9 个百分点。

点评:无论是《中国人力资本报告》还是《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历年的数据,都说明年轻劳动力的供给不是无限的。

三,其它国家有就业歧视吗?

1、1967年,美国出台《就业年龄歧视法》,禁止对40岁及以上者的就业歧视。该法规定,如果雇主在招聘、解雇、晋升、裁员、报酬、福利、工作分配及培训等方面,因为年龄原因而歧视老年雇员,是非法的,并可能被起诉。因此,在美国找工作,并不需要进行“年龄披露”。年龄属于个人隐私,简历上通常只需要标明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

2、欧盟理事会于2000年11月27日通过了《关于建立就业与职业平等待遇总体框架的第2000/78/EC号理事会指令》,旨在反对工作场所基于残疾、性取向、宗教和年龄的歧视,要求所有欧盟成员国在本国的法律中实施。2006年德国和英国先后颁布相关法律,对雇佣场合发生的年龄歧视进行规制。

四,社会各界纷纷发声

1、郑成功

全国人大常委郑成功:“职场35岁的红线,是一种年龄歧视,有违就业平等原则。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象,在政策上加以完善,避免,甚至禁止、制止这种年龄歧视现象。”

2、 朱广权

全国人大代表、央视主播朱广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说不能超过35。不要让明珠土里埋,要不拘一格招人才。”

3、 董明珠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格力不存在这个现象。在延迟退休年龄的基础下,65岁退休、35岁就不录用过了。还有30年的时间,不理解招聘限制年龄现象。”

4、罗振宇

前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制片人,《中国经营者》主持人,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35岁现象特别扭曲,一个人的大脑到40岁左右才达到巅峰状态。等于一个人还没成为最好的自己,就被现在的市场在电池仓里抠出来扔掉。”

5、张艳华

职场年龄歧视或是三输局面,将年龄作为招聘门槛。对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张艳华分析说:“对劳动者而言,年龄歧视有失公平不利于其职业长远发展。对企业而言,歧视性用工可能会将真正有能力的劳动力挡在企业门外,而一旦劳动者无法顺利进入职场会减少劳动力供给导致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上涨。对社会发展而言,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人口日益老龄化的背景下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也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四,劳动力市场现状

1、多地“放宽”部分岗位的年龄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在20余个已公布公务员报考信息的省份中河南、贵州、天津、湖北、江西、广西、四川、云南、重庆、内蒙古等近些年放宽了部分岗位的年龄限制。但这些放宽政策多面向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河南今年省考公告写明:除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外,对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以后出生)。天津、内蒙古、广西、重庆等地在公务员招考中指出2023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报考的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82年1月以后出生)。

点评:“放宽”仅针对公务员报考的高学历人群,以及上调了仅5周岁。这某程度上,绝非因为社会舆论压力所致,而是实实在在地反映着年轻劳动力的增幅以及供给,已经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不断降低并开始出现绝对数量下降。

2、2023年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

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6%,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9.6%,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3%。

3、灵活就业总量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等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比2020年增加5.46%,企业倾向于扩大灵活用工规模。根据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研究报告》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34.9%,创近5年来新高。灵活用工成为企业降低劳动成本、降本增效的通用手段。

202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灵活就业人数已经超2亿人。多地纷纷出台社保补贴政策以应对灵活就业人员无法承担社保费用缴交的难题。

点评:35现象导致的三输局面,殃及青年就业,失业率飙升至19.6%。失业率是否应该包含灵活就业人数?

五,新生人口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

1、新生人口数据

国家统计局: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2、人口老龄化趋势

国家卫健委: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点评:数据是不是未能引起重视?解决随新生儿人口及老龄化人口而所关联的劳动人口问题?

六,各位如何看待35岁就业年龄歧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