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内不能做的事(五七内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痴人痴梦 2023-10-02 17:00:40 互联网

“居丧”期间,礼俗禁忌有哪些?

所谓“居丧”,一般特指子女居父母之丧,即逝者下葬后,孝子等守制三年。

古法的居丧要求是很严格的,也是很严厉的,穿着、饮食、起居、住行、言语、容态等都有规定,有官的去职,有生意的歇业,还不得科考、求仕、游历、嫁娶等等。唐代居丧入律法,违者要治刑,很重的。后世沿袭,一直到晚清。

现时生活中,礼仪没有约束力,主流意识形态也不倡导礼,所以居丧时间长短、礼仪要求等完全在于个人。但礼俗对居丧是由要求的,你守不守是一码事,知道不知道又是一码事。

民俗对居丧还有禁忌要求,大体如下。

(1)忌理发修面

守丧居丧期间,孝子不理发,不剃胡须。注意,不理发剃须不是为了表现孝子过于哀痛以至于忘记修理自己,其依据来源于《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就是说,不理发是孝顺的表现。

实际生活中,应结合实际,具体把握,有心意即可,也不必搞得不修边幅,邋里邋遢,不象样子。讲究一点一定要遵守这个规定的,可以在时间上进行权变,如选择在下葬前的丧事操办期间,选择在“五七”或“七七”之内,选择在百日之内,等等,时间太长了,也没意义。“百日”忌理发的习俗要求,相对较为流行。

(2)忌大红大绿

居丧期间,家里布置、居丧人及家人穿戴等,忌大红大绿,鲜艳华彩。家庭空间、个人穿着等应尽可能静穆素雅一些,颜色深一些素一些为好,宜蓝、黑、灰、白等深暗一些颜色,忌红、黄、绿、粉等鲜艳一些的颜色和彩色。家庭中有大红大绿设施设备或物品的,应当遮蔽。现时生活中,丧事前期办事期间应当忌红绿,下葬之后的居丧期间,可以灵活权变。

(3)忌饮酒作乐

丧期饮酒作乐是为大忌。古典时期,犯忌者是会受到很重的处罚或处置的。按丧礼要求,服丧期间,在饮食方面应当吃素,忌生猛海鲜,大鱼大肉;忌饮酒贪杯,猜拳行令;忌歌舞唱曲,不亦乐乎。实际操作中,停丧办事期间应当注意守规矩,下葬之后的守丧期间,自己灵活把握。理论上讲应该守,但如果你不守,也不犯法。

(4)忌走亲访友

居丧期间,不走亲戚,不串邻居,不访友朋,不集会,不拜年,以免把丧气带给他人。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如给他人带来不幸,是无论如何都说不清楚的。此要求居丧人一定要注意,自己可以不怕,但影响别人就不地道了。实际生活中,居丧人如果有丧服,此项规定一定要遵守,因为别人忌讳,即便除服之后也应当注意。

(5)忌浓妆艳抹

居丧期间,家庭女性人员,忌涂脂抹粉,口红、画眉、眼影,涂指甲,等,实际生活中,可以适当修饰自己,但不要搞得太喜庆太高兴了。

首饰也尽可能不带,如项链、项圈、手链、耳环、手镯等。这些东西不符合居丧人的心境和意念。

(6)忌房事

这玩意规定在古典时期是很严格和严厉的。理解上,居丧期间,居丧人身体虚弱,房事不仅影响自己身体,对下一代也不利。更为重要的是,房事违礼,上纲上线为不孝的表现。现时生活中,可以灵活把握,毕竟时代不同了,生存条件不一样。

(7)忌烧纸挑动

居丧烧纸送钱时,忌用棍棒挑动,因为冥钞挑碎,祖灵不好使用。如果冥钞烧到一半,另一半未燃,也不能再次点火重烧。据说是留给活人用的,只能留下,不能再烧,否则子孙有祸。这应该是迷信,但流传较广。感觉上不是啥大事,具体自己把握。

(8)忌筷插饭中

居丧期间,活着的人用饭,忌将筷子直插于饭碗中。实际生活中,一般用餐,碗筷分离,需要将碗筷放在一起的,应当将筷子平放于碗上。丧事期间,死人丧饭是将筷子直插于碗中的,人鬼殊途,应当忌讳。此项禁忌已经扩展到人们的一般生活中。

(9)忌贴春联

居丧期间,主家忌贴春联。一定要贴的,不用红纸。

俗语:一月不上两次坟,一人不上两年坟,是什么意思?有一定道理

俗语有云:“一月不上两次坟,一人不上两年坟。”传统文化中,丧葬习俗备受国人看重,古往今来,民间约定,一月内不得上两次坟,一人亦不得上两年坟。千百年见,这一规定备受国人重视,亦成丧葬文化重中之重。

在中国社会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曾经流传着许多特殊习俗,凭借着对此类习俗进行了解,人们将会对古代社会发展环境,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与此同时,世人亦能凭借此类习俗的帮助,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内容。

从古至今,丧葬文化便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民间则流传着一句关于丧葬习俗的俗语“一月不上两次坟,一人不上两年坟”。那么,这句俗语究竟何意思?这一俗语又是否有着一定的道理呢?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亲人离世都是极为痛苦之事,正因如此,很多人都会在亲人离开人世后悲痛不已,并幻想亲人能够起死回生,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也认为,人死之后会进入新的轮回,虽生命的结束代表这一世的已走向尽头,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另一世生命的开启。

正因如此,在古代人看来,若是能够为亲人举办更好的葬礼,便能够保证其轮回之路畅通无阻。

除此之外,为保证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仍能过着安稳富裕的生活,在清明节、中元节等节日,或是亲人去世头七、周年等纪念日时,其家族后人都会为已故的祖先上坟烧纸。

可以看出,家族后人为祖先上坟烧纸,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在民间却有着“一月不上两次坟”的俗语规定。

其实,“一月不上两次坟”的意思,便是在一个月内不能为亲人上两次坟。之所以古人会有如此要求,也是因一月上两次坟的频率过高,会让已故亲人认为子孙后代舍不得他离去,受此情况影响,已故亲人便会因过于留恋人世,而不愿走上轮回之路。

对于这些未能顺利走上轮回之路的亲人来说,他们便会经常以托梦等方式,出现在子孙后代身边。尽管很多人都希望能够继续已故亲人相处,可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已故之人过于频繁的托梦,也会对其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为避免此事发生,从古至今,人们上坟便秉承着“一月不上两次坟”的规定,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已故之人顺利走上轮回之路,也能保证家族后代过上安稳生活。

而这句俗语中的后半句“一人不上两年坟”,所指的意思便是为已故之人三七、五七、百日祭祀活动,需在同一年内完成,若是推到第二年方才完成,则会被人们视作不吉利之事。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三七、五七、百日这几个重要时间节点相隔并不是很长,在一年内完全能够解决,可若是家中老人在腊月时去世,便会导致这三日祭拜只能在两年内完成。

古人认为,若是一人的丧事在两年内方才办完,便会导致家中出现新的亡故之人。因此,若是家中老人在腊月时去世,人们便会将三七、五七及百日的祭祀活动,在同一日内解决,避免“一人上两年坟”的情况发生。

千百年来,“一人不上两年坟”成为我国丧葬习俗中的最大禁忌。尽管在现代人看来,将三七、五七及百日的祭祀活动,在同一日内解决,显得过于仓促,可为了不让家族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也是古人想出的无奈之举。

除此之外,腊月一般离新年春节较近,在年关前,若是家中的丧事未能顺利办妥,则会导致全家人都沉浸在亲人离世的痛苦中,无法顺利过好新年。

毕竟古往今来,死亡都是被人们视作不吉利之事,若是在过年时仍在谈论死亡话题,也会导致人们的生活,受到负面影响。

结语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有关所谓的轮回之说,已不再得人信奉,但我国社会中的扫墓习俗却仍在流传,毕竟凭借着扫墓习俗的帮助,家族情感便能够得到很好的维系。

现如今,我国人民能够在为祖先进行扫墓的过程中,很好地寄托对于已故祖先的哀思,与此同时,为祖先扫墓的活动,亦能够将更好地维系族人亲情。

尽管受社会变化影响,很多祖先留下来的祭祀俗语,已不再得人信奉,但从这些俗语中,人们亦能体会到祖先的诸多别样智慧。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人们应当以辩证理性的思维看待这些俗语,从中汲取真正有道理的内容,并凭借此类先人智慧的帮助,促使中华文化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资料:《民间俗语大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