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吃饺子吗(立春包饺子吃吗)

听梦的风尘女 2022-04-24 16:13:48 网络
过年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精彩非凡,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就到精心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春节过年专题中搜索一下吧!那么春节是立春吗?习俗有哪些呢?

春节是立春吗?

春节并不是立春。
春节是农历年的第一天,在每年的正月一日,代表着旧历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始。
而立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到了立春节气后,气候由冬季气候转为春季气候,温度开始缓步上升。
立春是古人的春节
立春其实是古人的春节。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秦汉以前,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的开启。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从农历一月一日到下一个农历一月一日为一“年”。古时“岁”和“年”是有严格区别的。秦汉以前,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除旧布新等活动都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的。但当时各地历法、岁首日期不同,风俗习惯、岁首节庆的民俗也不同。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进行历法改革,规定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又称“年节”、“元旦”。至此以后,之前立春时的诸多习俗逐渐出现在农历正月初一,文献上也开始有了岁首祭祀的记载,如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

习俗有哪些呢?

春节的习俗
1、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2、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3、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立春的习俗
1、迎春:立春之日迎春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礼祀·月令》中记载,立春时周天子亲率诸侯、卿大夫等去东郊迎春、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汉代仍承此俗并延续至后世。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2、打春:打春又叫“鞭春牛”、“鞭土牛”,就是把立春前一天从城东郊接回来的“春牛”于立春当天用彩鞭抽打,意为鞭策老牛下地耕田之意。立春时分,官员三次鞭打“春牛”后由农民将之打碎,这样春牛在制作时塞满肚子的五谷就洒落在地,人们争相哄抢,把捡到的谷粒放进自家粮仓,寓意仓满粮足。
3、游春:游春是一项流行于民间的祭祀游行活动。游春队伍首先到达事前选定好的春场(场地),绕场两圈,然后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场地设有报春台,打扮成公鸡模样的报春官手执彩旗,一报——“风调雨顺”,二报——“五谷丰登”,三报——“国泰民安”。每报一声,队伍同声呼应一声,报者均有赏。
4、咬春:立春当日,吃春盘、春饼、春卷和生菜等谓之“咬春”。春盘就是把生菜、瓜果、饼糖放在盘子中(或拼成盘)用来自食或馈送亲友,取迎春之意。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食生菜意为迎新。
5、送春: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