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虎的介绍(十二生肖虎的介绍50字)

风里有诗句 2023-05-23 02:35:49 网友整理

虎在十二生肖中为何排第三?

虎年话虎

随着虎年的到来,生肖虎又成了热门话题。十二生肖,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人记忆的文化符号。然而,对十二生肖的排序,始终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一日时辰子为首,十二生肖鼠占头”,老鼠这种小动物,竟然在十二生肖中独占鳌头,而龙虎这样的猛兽只能屈居其后。自古以来,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从而感到愤愤不平。清代类书《吴下谚联》的作者王有光评论说:“夫以龙之神灵,虎之威猛……乃颓乎中间,岂不悖哉!”这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明人李长卿根据“开天辟地”的传说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他在《松霞馆赘言》中说:“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其气则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

这种说法貌似颇有道理。不过,“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之说的出现,在时间上明显晚于十二生肖的起源,且“鼠咬天开”只是一种神话传说,谁会信?

宋人洪巽认为,十二生肖是以十二地支的阴阳奇偶为原则,然后根据十二种动物的足趾数进行排序。

十二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与阳支相对应的生肖,其足趾应为奇数;与阴支相对应的生肖,足趾应为偶数。洪巽说,生肖中的虎、龙、马、猴、狗的足趾为奇数,所以与寅、辰、午、申、戌相配。牛、兔、羊、鸡、猪的足趾数为偶数,故与丑、卯、未、酉、亥相配。

而鼠和蛇属特殊情况。蛇虽无足,但其舌分叉,也是偶数,故与巳相配。鼠的前足四趾,后足五趾,集阴阳奇偶于一身,前足代表“昨日之阴”,后足象征“今日之阳”,正好与子时相配,故与子相配。但洪巽此说也不能令人信服。所谓五爪龙,是十二生肖出现后才有的说法,前期的龙有三爪、四爪之分,还有“前三后四”之说,为什么龙不能排第一?虎不能排第二?

此外,古人还有种种说法,均不能自圆其说。所以虎在十二生肖中为何排第三,至今仍是个谜……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来源: 广州日报

浅谈“虎”的英译

时维正月,岁至壬寅,虎年欻至。笔者愿同读者聊聊虎的英译这一趣味话题,权当为新年助兴。

相信许多人对英语单词tiger并不陌生,但是中文之虎是否都该译成tiger呢?这得视情况而定。从本人多年的翻译实践和经验来看,译“虎”大抵不外乎下述三项法则。

第一,见虎译虎。这一法则要求我们见到“虎”就采用意译法或音译法将其译出。譬如,“虎年”“纸老虎”“虎骨酒”“杭州动物园有许多老虎”中的“虎”“老虎”可直接意译成tiger。人名地名中的虎译成英语时,只需音译成汉语拼音hu或Hu,如虎门、虎林、虎妈、张小虎、葛虎毅等。老虎和伍兹分别是美国高尔夫球星老虎伍兹(系半音译半意译的姓名,纯音译的姓名则是泰格·伍兹)的名和姓,我们可大胆地将其名回译成Tiger。

第二,见虎免译。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某五金厂生产的一款虎头牌钢丝钳因质量上乘而备受欢迎,老虎钳之名声便由此传开,尔后它逐渐成了各类钢丝钳的统称。不过,咱们在翻译作为通用名的“老虎钳”时,直接译成英语的“钳子”即可。不少人对英语单词鹦鹉熟稔于心,但翻译“虎皮鹦鹉”(一种毛色和条纹犹如虎皮的鹦鹉)时,若在英语单词“鹦鹉”之前加上表示“虎皮”的定语,则大谬不然矣。其实,虎皮鹦鹉是另一个独体词。同理,兰为兰科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虎尾兰(又名虎皮兰)则是天门冬科虎尾兰属多年生草本观叶植物。它们俩在英语中各有其拼写形式,故翻译虎尾兰时不可在英语“兰花”之前加上虎尾字样的限定语。翻译虎鲸、虎将、虎耳草时,我们亦可萧规曹随。倘需还原香港《英文虎报》的英文名称,千万不能想当然地去译“虎”字,盖因其英文报头中难觅“报”字,更无“虎”踪。关于上海曩时使用的老虎灶之译法,我们应聚焦于其最本质的特点,只消译出“制售开水的大型炉灶”或“开水专卖店”即大功告成。至若老虎灶各种版本的来历,不妨向老外娓娓道来,详加诠释。中国旧社会特有的刑具“老虎凳”对应的英语是一个复合词,“老虎”也可免译。

第三,译成他物。此类非对称翻译实乃思维翻译或文化翻译。且看,“(老)虎”有时须译成另一种动物。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当数拦路虎了。汉语中的拦路虎有三层含义:其一,它是一种毛茛科藤本植物,其根作为中药材主治咽喉肿痛等(此时可遵循上述第二项法则译成对等的英语植物名称,“虎”字可弃而不译);其二,此词原指绰号为“拦路虎”的宋朝名将杨温,后比喻旧时拦路打劫的绿林人物;其三,现今比喻各种障碍或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在中国文化中,拦路的是老虎(典故源自宋元话本集《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在西方文化中,挡道的是狮子(典故出自《圣经》)。因此,鉴于中西文化差异,拦路虎之“虎”须改译成另一种动物“狮子”,以期追求神似。同样,“虎虎生威”(像老虎一样威严)切换成英语时也应变“虎”为“狮”,译出西方人惯于表达的“像狮子一样威严”之意。中国民间常把人类错位的畸形尖牙(西方人管尖牙叫犬牙)称作虎牙,故翻译“虎牙”时应将其理解为“朝外突出的犬牙”,让“虎”变脸成为“犬”。

“(老)虎”有时则须译成另一种事物。上海开埠后,诸多来沪定居的英国人盖起了一栋栋英国式高坡度楼房,并在屋顶建造了一扇扇屋顶窗,由于英语“屋顶”的发音接近沪语“老虎”之读音,此类窗牖遂被上海人戏称为“老虎窗”(半音译半意译)。因而,中文“老虎窗”若回译成英语,宜用英语单词“屋顶”来体现“老虎”的本来面目。

带“虎”的多义词应酌情选择译法。雌老虎(即母老虎)的本义和喻义分别指雌性之虎与泼妇。若是本义,可按第一法则来译,但须译成tigress;若是喻义,则须按第二项法则译成其他词语。“虎口”的两个本义和一个喻义也需作灵活处理。(明德)

追虎寻源:我国生肖中的“虎”是什么虎?

虎是百兽之王。它们威风、矫健的形象让人敬畏又崇拜。我国生肖中的“虎”是什么虎?据文献记载,“生肖”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悠久,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就有记载。十二生肖中,既有家中饲养的“六畜”——牛、马、羊、鸡、狗、猪,也有常见的野生动物——鼠、虎、兔、蛇、猴,还有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因此,当时我国常见的“虎”,应该是生肖虎的原型。

重庆市地勘局正高级工程师、古生物学博士张锋介绍,在几千年的范畴内,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过几个虎的亚种:广泛分布于中南部的华南虎、东三省的东北虎、西藏墨脱的孟加拉虎、西南地区的印度支那虎以及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新疆虎。考虑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是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文化,从上面几种虎的分布和常见程度看,华南虎最有可能是生肖虎的原型。

谁是“天下第一虎”呢?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说,寻找最早的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古中华虎是目前已知豹属动物(包括灭绝和现存类群)中最原始的,它们在200多万年前生活在我国黄河中游地区。

不过,能不能说古中华虎就是现代虎的祖先呢?据介绍,它可能是现生大型猫科动物狮、虎、豹等共同的古老“远亲”,它的发现证明了虎的起源最有可能是亚洲,甚至是中国。但谁是真正的“第一只虎”仍是未解之谜。

来源: 新华社

老虎为啥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三?虎年必看的“老虎百科”→

20

22

虎年吉祥

恭贺新禧

恭贺新禧

今年是农历壬寅年,欣逢虎年,不由想起“龙腾海浪高,虎啸风声远”那幅著名的楹联,昭示2022年是一个走向社会祥和、百业腾飞的年份。

人们对老虎并不陌生,老虎色彩斑斓,凶猛异常,被誉为“百兽之王”。但有趣的是,老虎却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因为这种排序是根据动物的活动时间来定的,比如鼠是在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最活跃,所以它排第一;老虎在凌晨3-5时最活跃,此时属寅时,因而排第三,故称“寅虎”。

1月26日,在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小华南虎和妈妈嬉戏。新华社

目前来看,最古老的老虎祖先化石于2004年在我国甘肃的龙丹村东坡发现,被专家取名为“龙丹虎”,距今已有200多万年历史了。这只被称为“中华祖虎”的“龙丹虎”化石的出现,说明中国是老虎的发祥地,是虎文化的故乡。

龙丹虎颅骨化石标本复原模型 图源水印

虎与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龙文化”处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但“虎文化”更为久远,内涵也很丰富。学者们认为“虎崇拜”应早于“龙崇拜”,因为虎图腾取材于原生动物,在原始社会狩猎时就形成了,而“龙”则由几种动物的形象综合而成,是在农业社会中兴起的。从远古时代起,老虎就成了很多氏族部落的图腾。新疆古代的塞族、匈奴、突厥、回鹘等民族都崇拜老虎;东北地区各民族有虎祭、虎神祇、虎崇拜等习俗;西南地区的彝族、土家族、瑶族、白族等民族至今仍有老虎崇拜的遗风。

老虎不仅是威猛刚强的猛兽,其形象也代表吉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格物论》中关于虎的描写:“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黄质黑章锯牙钩爪,须健而尖,舌大如掌……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这段文字,可谓是对老虎形象和行为非常逼真的描写。

中国的虎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从考古出土器物、诗文作品、民间工艺品、军事征战等方面可见一斑。

从现已出土的文物来看,有不少影响深远、具有历史标志性的“虎文物”。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虎形象,可能是1987年在河南濮阳出土的用蚌壳拼制的“龙虎图案”,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的玉器中,不乏玉虎件。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中,有玉虎和青铜虎,著名的后(司)母戊大鼎的鼎耳外廓就饰有一对虎纹。1957年,安徽阜南县农民徐廷兰,在家乡的小润河发现了8件商代青铜器,其中一尊青铜盛酒器,重26.1千克,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被称为“龙虎尊”,为国宝重器。1972年春,云南省江川县的李家山出土了一件破碎的青铜器,被修复后被专家命名为“牛虎铜案”,认为这可能是2000多年前古滇国君王的遗物。1989年,在江西发现的“新干大墓”中出土一个青铜虎,因青铜虎身上雕刻着纹饰,背部有一只青铜鸟,其被命名为“伏鸟双尾青铜虎”……

后母戊青铜方鼎,鼎耳外廓饰有一对虎纹 图源:河南博物院“虎虎生福——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

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老虎”,反映了古人对虎的崇拜、敬畏和喜爱。

从文学艺术上来看,描写老虎神态、用老虎抒情喻事的辞赋不少。在文人的笔下,老虎神勇威风,有王者霸气,能带来祥福。如东汉张衡在《东京赋》里写的“飞云龙于春路,屯神虎于秋方”;唐代李白的“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宋代谢惠连的“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元代於汝玉的“长啸一声风括地,雄跳三励兽奔群”;明代商辂的“黑为文兮白为质,光彩斑斑炫晴日”等。

民间流传着许多虎故事,如母虎乳人、老虎报恩、义虎送亲、虎守杏林、老虎听经、虎媒、老虎拜猫为师等;流行的成语典故有“龙骧虎步”“虎踞龙盘”“龙精虎猛”“狐假虎威”等,都很脍炙人口。在民间工艺品中,剪纸、虎年画、虎雕、布老虎、虎帽、虎头鞋等,其虎形象既威猛又活泼可爱,寓意驱邪保平安,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

老虎主题年画 图源:新华社

从军事上来看,老虎是军事权力和战斗力的象征。虎自古以来代表着勇士和军人的剽悍、威武和坚强,如历史上有“虎贲将军”“熊虎之士”“五虎大将”等称谓。在用兵或武器上常有与老虎有关内容,如在青铜钺、戈等兵器上常可见虎纹饰。特别是大家熟知的古代兵符,做成老虎状,因而被称为虎符。虎符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分为两半,其背面刻有铭文,验证时需两半勘合,方可调兵遣将。现陕西博物馆藏有一枚战国时期的“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枚“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在《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中,其中一计为“调虎离山计”;历史上的一些朝代,武官穿着的服装往往绘制有虎的图案。

战国杜虎符 图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老虎与还与古代医药发展有关。中医认为,老虎全身是宝,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说,虎骨酒具有壮筋骨、强腰肾、祛风寒的功能,主治肾虚骨弱,少腹冷痛,行走无力,肩臂疼痛。此外,古代一些医书上还记载,老虎眼睛可用于治痫疾发作,虎骨研成末可治骨刺鲠咽,虎骨粉末可用于恶犬咬伤,老虎肉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恶心和无食欲等。

……

几千年来,虎文化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从一个侧面演绎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多元场景。

回归现实,自然中的虎又如何?

老虎在自然界中种属很多,分布广泛。历史上有东北虎、华南虎、新疆虎、巴厘虎、印度支那虎、马来虎、爪哇虎、苏门答腊虎、孟加拉虎等种类。笔者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目睹过活生生的东北虎和华南虎,也见过几种现已灭绝了的虎的标本,耳闻过与老虎有关的传说与故事。

吉林省东北虎园的两只东北虎 图源:新华社

20世纪80年代,我在北京动物园第一次见到了东北虎,这是体型最大的虎,体长可达2米多,体重可到270千克。东北虎在中国主要栖息于黑龙江、吉林东部海拔1000米以下的森林中。

接触到华南虎的名字是在孩提时候,那时家乡湘西常有华南虎。著名作家沈从文曾在文章中谈到20世纪30年代的湘西:“山中出虎豹,大白天可听到虎吼。”他特别写到湘西保靖县的‘野猪坡’,说当时那里因有野猪:“一到晚上,虎豹就傍近种田开山人家来吃小猪,从被咬去的小猪锐声叫喊里,可以知道虎豹走去的方向。这大虫有时在大白天也昂头一吼,山谷响应许久。”

沈老还回忆,在拔茅那个地方,他曾见到种田人跟猛虎、野猪搏斗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位老人回忆,湘西20世纪50-60年代虎患时有发生,为防止老虎伤人吃家畜,因此需要组织打老虎。有专门打老虎的人,叫打虎匠。老虎凶猛,打虎匠便采用“”。他们把羊带到山上,灌上“”,然后埋伏在四周。老虎抓吃了被灌“”的羊后晕晕乎乎,甚至被“蒙倒”,虎匠们就用土枪或长叉把老虎弄死,虎骨、虎皮有人来收。虎皮被制成工艺品,虎骨入药,虎肉分送给村民。随着时间前行,野生华南虎的影子越来越少。如今湘西的山依然翠绿,水仍然是清秀,但老虎声却难以听到了,那些场景永远定格在沈老笔下的故事里。

见到真实的华南虎也是在动物园。2021年5月,我去广东南岭参观考察,有幸参观了广东韶关市的华南虎保护基地,这里养着十几只华南虎。我们到时是下午3点左右,“大猫”们正在休息,对来客熟视无睹。看过这些生龙活虎的“大猫”,我们又观看了华南虎的标本,接触了“摸不得的老虎屁股”。很难得的是,在管理员的引导下,我们欣赏了一只出生3个月、养在木箱中的小老虎。这“小厮”很活泼可爱,我很冒昧地用手摸了下虎头,算是人生的一种际遇吧。

这次同行的有一位专家是研究动物行为学的,他曾是一位华南虎的找寻者,带领学生和志愿者到南岭一带寻虎多年,但一直未果。与他相处3天,耳闻了一些趣闻和故事,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是,如果你去有凶猛动物的野外考察时,最好戴一个假面具在脑后,因为动物攻击人时候一般从后面攻击,戴上面具后,动物搞不清哪是正反面,不敢轻易攻击,可赢得逃生或吓走它的机会。

苏门答腊虎幼崽(左)与虎妈妈在英国伦敦动物园里散步 图源:新华社

见到国外的老虎是一种机缘。2010年11月,我有机会去印度尼西亚进行科技交流,在雅加达参观印尼的一家自然环境研究院时,见到那里收藏的一些印尼老虎标本。印尼研究人员告诉我们,印尼有苏门答腊虎、巴厘虎和爪哇虎三种虎。苏门答腊虎生活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岛,是现存最小的虎种,体重在120千克左右,体毛短,呈近红色;巴厘虎是最小的虎,体重不过80千克,身上条纹多且密,生活在印尼的巴厘岛,据说最后一只巴厘虎1937年被猎杀;爪哇虎生活在印尼爪哇岛,个头在老虎中为第二,20世纪70年代末已灭绝。在这三种虎的标本展室,研究人员介绍说老虎全身是宝,除虎骨的功用外,连老虎的胡须也可以治疗疮疖。我突然想起李白的“有身莫犯飞龙鳞,有手莫辫猛虎须”的诗句,于是征得他们同意,去触摸了一下老虎嘴边的胡须。

“虎胆英雄气、龙魂志士心”。走进虎年,深为老虎的雄风霸气、虎文化的多姿多彩而赞赏感叹!遥想秦昭襄王时,白虎很多,秦王不得不出重金招募人捕杀老虎。宋代时,森林中老虎处处可见,宋代著名学者苏颂记载道:“所出今多,山林处皆有之。”1876年赴新疆的考察者曾说:“那里的老虎就像伏尔加河的狼一样多!”可见那时新疆的食草动物和水资源都很丰富,老虎所处的环境优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恶化,老虎种群逐渐减少,巴厘虎、里海虎、爪哇虎已灭绝,我国特有的华南虎,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当作“害兽”,遭到了毁灭性的捕杀,野生华南虎现已难觅。如今全球现存的野生老虎不过3000多只,且这个数据还有逐年递减的趋势,老虎的生存状况堪忧啊!

记得上一个虎年2010年时,世界自然基金会称力争在2022年再逢虎年时,全球野生老虎数量能够多一倍,期待今年这个愿望不是梦想。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姚昆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新科技》总编辑

编辑:毛梦囡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