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香谱二十四图解(观音香谱二十四法图)

趾高气扬 2023-05-23 19:09:09 用户分享

西游最被低估的大神是谁?一出场万仙臣服,如来佛也叩拜

众所周知,86版电视剧堪称中国第一神剧。三十余年来重播了无数次,其中许多人物早已深入人心,给观众留下了刻骨印象。

  只是,86版《西游记》在总体情节上算得上忠实原著,但在一些细节上却与原著背道而驰,比如说玉皇大帝这个人物,在电视剧中,玉皇大帝名为天庭之主,却是窝囊废一个;孙悟空则被描绘成勇猛无敌可以横扫三界的大英雄;最不符合原著的当属对如来佛的定位。

  电视剧中,如来佛祖为西方极乐世界之主,竟能与天庭对立。当孙悟空大闹天宫众神退避之时,玉皇大帝竟然被打得缩在桌子底下,只能仓皇高呼:“快去请西天请如来佛祖!”然后如来佛祖闪亮登场,一翻手就将孙悟空镇压。

  两相比较,玉皇大帝何其庸弱!如来佛祖何其威猛!简直就是牛气冲天!

  实际上,在《西游记》原著之中,如来佛祖只是天庭麾下五方五老之一,若按照古代朝廷官制比较,大体相当于地方督抚,虽是封疆大吏,主宰一方,却必须尊奉朝廷号令,听玉帝旨意办事。

  孙悟空在大闹蟠桃会前,曾听七仙女介绍整个仙界的大体情况,西游世界中,万仙云集,其中修为境界最高者为天仙,天仙之中又可以分出许多层次,诸如普通天仙,天尊,大天尊等。但凡能参加蟠桃会者,至少也应该是天仙中的杰出代表。

  若要成为蟠桃会座上宾,则需要天尊以上修为。如来佛祖乃人间五方五老,自然已有天尊修为,但也仅仅是天尊修为而已。如来佛祖在西游世界的实力,大体与其他四老相当,即南极南海观音、北极玄灵(真武大帝)、中央黄极黄角大仙、东方崇恩圣帝。

  在西游世界中,观音不仅是灵山佛门的菩萨,还是天庭敕封的南方之主。

  五方五老之上是四帝,四帝就是四御,即东极青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西极天皇大帝,北极紫薇大帝,这四位大帝都有大天尊修为,分别镇守仙界东西南北四方。

  四帝之中,东极青华大帝在取经故事中曾经登场,他的座骑就是大名鼎鼎的九灵元圣。九灵元圣神通广大,战力逆天,身不披挂,手不粘兵,把头一摇,就将孙悟空轻松擒拿。孙悟空神通再大,完全不是九灵元圣的对手,并且九灵元圣先是在玉华城捉住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来救师父时,早就知道九灵元圣神通诡异,然而任孙悟空如何做出准备,依然被九灵元圣一击秒杀。

  可以说,九灵元圣要想弄死孙悟空,也就是心念一动间的事情。

  若论起擒拿孙悟空的轻松随意,九灵元圣还要超过如来佛祖!

九灵元圣之所以如此强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出身不凡。他的主子乃是东极青华大帝,又名太乙救苦天尊。

  四帝之上,则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高居大罗天,大罗天乃诸天中枢。

  玉帝之上还有三清,即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道尊,其中万仙道祖为太上老君,高居于三十三天离恨天之上,也就是说,玉皇大帝的地位在三清之下,四帝之上,为大天尊级别的高手。

  事实上,原著中如来佛祖对玉皇大帝十分恭敬。孙悟空闹到通灵殿前时,值殿神将王灵官挥鞭阻截,书中说的明白,两人大战多时不分胜败。后来孙悟空又被三十六雷将包围,根本无法前进,是玉皇大帝主动提出派人下界宣召如来。

  原著中用的是“宣召”二字,此二字足以证明如来佛祖与玉皇大帝之间一为臣一为君。

游奕灵官、翊圣真君捧着圣旨来到灵山,如来佛祖率众佛相迎,对于玉帝的使者,如来非常客气,称其为“二圣”;得知玉帝召唤自己上天,如来很是高兴,对众菩萨说:“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一个“救驾”,再次突显出如来佛祖是臣,玉皇大帝是君。

  面对孙悟空时,如来佛祖十分霸气。两人交谈中提及玉皇大帝,孙悟空年少轻狂,根本不知道玉帝的可怕,竟然吵嚷着要夺玉帝的宝座。

  如来佛祖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龙位,他自幼修持,苦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

  孙悟空不过一个修行三五百年的妖猴,就算是如来佛祖,镇元大仙等人,修行也不过数万年,哪里比得了玉皇大帝。细算起来,玉皇大帝已经是两亿多岁。

  或许有人会说玉皇大帝只是活得久,未必有多么厉害,然而,我们细细品味如来佛祖话语,就可以发现如来话语中满满的都是对玉皇大帝的羡慕。

  西游开篇第一回就提到,天地之间每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就有一次生灭大劫,什么叫做生灭大劫呢?就是天地会毁灭重生一次。

  盘古开天辟地算是牛人了吧,然而在西游世界中,盘古根本算不了什么,因为西游世界每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就要开天辟地一次。并且在西游世界中,有三十三重天,每一重天都有无数个世界。

  生灭大劫一旦降临,人间万事万物都会灭绝,只有极少数天尊才能够扛过大劫,像孙悟空这等天仙,生灭大劫一到就会化为灰飞。

  正因为扛过大劫如此艰难,玉皇大帝却扛过了一千七百五十劫,也就难怪如来佛祖会对玉皇大帝无限钦佩,训斥孙悟空“不当人子,说大话折了寿算”!

  降服孙悟空之后,如来本欲离去,天蓬元帅匆匆赶来劝阻,说玉皇要召见如来。原文说“如来不敢违悖,合掌谢:‘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

  对于降服妖猴孙悟空,如来佛其实是很得意的,简单一个证据就是足足五百年后,如来佛祖在召开盂兰盆会时,开口就提到“自降服妖猴,至今已有五百年”,如来佛祖对降服孙悟空一事念念不忘,足可见心中得意。

然而,在众菩萨面前霸气四溢的如来佛,在玉皇大帝的使者天蓬元帅面前,却满是恭敬,甚至开口闭口说的都是拍马屁的话。

  明明是他自己降的孙悟空,如来却说都是仰仗玉皇大帝与众神的洪福,一副不敢居功的模样。这副嘴脸与官场中见到领导的小吏们有何不同?

  毕竟,如来佛祖再强也只是人间五方五老之一,他可以在孙悟空与众妖魔面前威风八面,然在玉帝面前,却还是必须做出一恭顺模样。

宋人的香方,隐几一炷,如见其人

捣麝成尘,薰薇注露,风酣百和花气。

品重云头,叶翻蕉样,共说内家新制。

手自调香,是宋代文人日常雅趣之一。彼时流行的是将各种香材研成细末,依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合香。

相比焚熏单味香材,合香气味多样、可创造性高,调香者可依据个人喜好品味,创作自己的独家香方。像丁谓、韩琦、苏轼、黄庭坚都有代表自己审美逸趣的香方。

丁谓

丁晋公清真香

丁谓与香颇有缘分,他早年担任转运使监造贡茶,以香入茶的经验促成他对香深入研究;中年久值宫中,通晓宫内用香仪礼;晚年被贬海南,对沉香产地进行实地考察,撰写了著名的《天香传》。

丁谓在《天香传》中详述了用香历史、产香地区、香材优劣,并首次对海南沉香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味清、烟润、气长”的沉香气味品鉴准则,深深地影响后人对于香之气味的评鉴。

谪居海南时,丁谓与家人在崖州城外建造屋舍,还专门修了一座小楼,名曰“相公亭”。丁谓每日于楼上赏村野风景,焚香读书,也算是过的怡然自得。其《天香传》言:

忧患之中,一无尘虑,越惟永昼晴天,长霄垂象,炉香之趣,益增其勤。

宋代《陈氏香谱》记录有丁谓所创的“丁晋公清真香”,此香方被编成具有韵律的歌诀,便于记诵传播。丁谓《清真香》歌曰:

四两玄参二两松,麝香半分蜜和同,丸如芡子金炉热,还似千花喷晓风。

清真香歌诀,记录了清真香的配方成分、薰烧方式及香方气味。玄参四两、甘松二两、麝香半分,将诸香研末,以炼蜜调和,制成芡实大小的香丸。

此方中麝香为香引,与甘松、玄参相合能而转成似花香的清幽之气,丁谓形容此香的气息如百花绽放般芬馥浓郁。

韩琦

韩魏公浓梅香

韩魏公浓梅香也称“返魂梅”,是宋代最为著名的梅花香方。此香以沉香、丁香、郁金、麝香相和,模拟梅花之香韵。《陈氏香谱》“韩魏公浓梅香”:

黒角沉半两、丁香一分、郁金半分(小者,麦麸炒令赤色)、腊茶末一钱、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即韶粉)、白蜜一盏。右各为末,麝先细研,取腊茶之半,汤点澄清调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及定粉,共研细乃入蜜,令稀稠得所,收砂瓶噐中窨月余取烧,久则益佳。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

浓梅香香韵似寒梅之清幽冷峻,给人一种幽寂之感。黄庭坚形容“一炷焚之,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周紫芝说焚此香感受:“恍然如身在孤山,雪后园林,水边篱落,使人神气俱清”。

韩魏公浓梅香之流传,最初是由韩琦传于苏轼,后惠洪从苏轼那得知此香方,又传于黄庭坚。

徽宗崇宁二年,黄庭坚途经潭州与惠洪相见,两人于黄庭坚栖宿的舟中赏仲仁禅师所绘墨梅图,惠洪知道这位好友“无香不欢”,便焚浓梅香烘托观画的心情。

黄庭坚非常喜欢浓梅香,他还因“浓梅”之名字未能彰显梅香幽清,将其改名为“返魂梅”。刘才邵有《次韵朱新仲席上赋梅花影》一诗描写此轶事:

老禅墨戏信奇哉,山谷称扬意亦瑰。未似灯前出寒影,真香不假返魂梅。

苏轼

苏內翰贫衙香

苏轼对香之事也颇有研究,他非常喜欢将香物作为礼品送人。苏轼庆贺苏辙的生日礼品多以香物为主,苏轼《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

旃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脐柏所薰。香螺脱黡来相群,能结缥缈风中云。一灯如萤起微焚,何时度惊缪篆纹。缭绕无穷合复分,绵绵浮空散氤氲......

由诗题可知,苏轼送给苏辙的生日贺礼有一尊檀香观音像、银篆盘及自己亲制的印香。

印香为粉状散香,需将香粉置于印模中脱出各式图案焚烧。香篆点燃后,烟火回旋往复,连绵不断,富有雅趣。

陈敬《陈氏香谱》记录有苏轼所创的“苏內翰贫衙香”,苏轼因曾任翰林学士而得苏內翰的称谓。衙香,也称“牙香”,王建《宫词》: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牙香”描写的既是此类熏香。

衙香的气味多样,常以不同品类的沉香为主香调香,更高档的还会加入蔷薇水。毛滂《蝶恋花》:“初换夹衣围翠被,蔷薇水润衙香腻”,词中带有花香之气的衙香,就是用蔷薇水与沉香、乳香、檀香等香料调配而成。

苏內翰贫衙香用料精简、朴素,没有使用名贵沉香,而是以檀香为香方主材调香,这也是此方被称作“贫衙香”的原因。《陈氏香谱》“苏內翰贫衙香”:

白檀香四两(砍作薄片,以蜜拌之,净器内炒如干,旋入蜜,不住手搅,以黒褐色止,勿令焦。)、乳香五粒(生绢裹之,用好酒一盏同煮,候酒干至五七分取出。)、 麝香一字、玄参一钱。

右先将檀香杵粗末,次将麝香细研入檀,又入麸炭细末一两借色,与玄、乳同研和令匀,炼蜜作剂,入磁器实按密封,地埋一月用。

此香方对香材修制及合香过程记录的都非常详尽,若想自己动手合香,苏內翰贫衙香是不错的选择。

黄庭坚

黄太史清真香

黄庭坚是宋代有名的“香痴”,他热衷于搜集香方、撰写香诗。依托黄庭坚为名的“黄太史四香”:意和香、意可香、深静香、小宗香,广为时人所爱,是宋代文人经常配制的香方。

徐彦曾将自己配制的小宗香与意可香送于黄庭坚,望其品评优劣,黄庭坚《与徐彦和书》中分析了徐彦所制香品的种种问题:

前所寄香似与小宗不类,亦恐是香材不妙。使香材尽如所惠苏合之精,自可冠诸香矣。意可尤须沈材强妙,前录意可方去,似遗两种物,盖当于诸香后。云:龙脑、麝香各三钱,别研,若果遗,幸增入。

通过黄庭坚对徐谓所制香品的分析,可以窥知他在制香方面的高深造诣。信中,黄庭坚指出“小宗香”气味不太对,原因是所用香材不佳;“意可香”需上好沉水香,而且少了龙脑与麝香两味香材,并特别说明这两味香材要分开研末。

陈敬《陈氏香谱》中还收录了一帖黄庭坚创制的黄太史清真香,此香与丁晋公清真香同属“清真香”系统,但香气迥异。黄太史清真香以柏子仁为香方主材,佐以甘松蕊、白檀香调配:

柏子仁二两,甘松蕊一两,白檀香半两,桑木麸炭末三两,右细末,炼蜜和九,磁器窨一月,烧如常法。

柏子仁,养心气、宜智宁神;甘松,理气形散、芳香开脾郁;檀香,开窍行气、安神解郁,焚之有养心宁神之功效。

晚年黄庭坚屡遭贬谪,物质条件大不如前。黄庭坚就靠焚熏此香,禅坐调息保持内心的清静与安定。

对宋代士人而言,焚香不只是满足嗅觉的需求与喜欢,通过对香之气味、嗅觉过程,也是生命的净化与修行。

黄庭坚以香为主题的诗文,均表现出籍由闻香进入禅境的修行意识,《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一穟黄云绕几,深禅想对同参”;《谢王炳之惠石香鼎》:“法从空处起,人向鼻端参”。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